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2年農村環保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四篇)

2022年農村環保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4 19:02:03
2022年農村環保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四篇)
時間:2022-12-04 19:02:03     小編:zdfb

報告,漢語詞語,公文的一種格式,是指對上級有所陳請或匯報時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農村環保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篇一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時,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一旦電池中的水銀混入到地下水,則可能通過農作物或飲用水進入到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更危險的是,水銀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無機水銀轉變成甲基水銀的積累,并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使得受水銀污染的水中魚體內的甲基水銀比水中高上萬倍。一旦人使用這種魚過多,甲基水銀便進入人的體內。又由于甲基水銀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腦中積累,從而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重者發瘋至死。所以說,電池中的貢的污染不能低估。有關方面的資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廢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的水;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僅如此,廢電池中的鎘和鉛也同樣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鉛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到人體,會導致人貧血,患腎炎,嚴重的則會破壞神經系統,影響人的智力。而鎘對于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害,也是對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過食物、水、空氣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積累在人的腎臟和骨骼之中,會導致貧血,代謝不正常,患高血壓、腎臟功能失調等疾病,嚴重的會引起一種令人可怕的“疼痛病”,這種疾病會使人的骨頭變得脆弱,最終會斷裂。其他的如鋅、銅、錳等金屬若在體內大量富集,也會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這些都是很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它也是在告訴我們,扔廢舊電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它的危害卻是相當的大。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環境的美好,我們要慎重對待,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時刻保護環境的意識。

經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于提高。保護環境不僅僅只是人民群眾對環保的意識欠缺,它的另一個關鍵還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體教育。加強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樹立環保的風氣,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對全體人民群眾加強環保教育,大力宣傳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的意識政府也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亂丟廢舊電池和亂扔垃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電池的場所和不能正確認識垃圾的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些人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就只將廢舊電池和垃圾都扔進普通的垃圾箱中,這其間當地的政府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的去應對,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為人民群眾能保護環境而打好基礎,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真正的對環境改善起到推動的作用。優化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職責,有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健康!

農村環保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篇二

對垃圾以及廢舊電池等對環境有危害的垃圾進行實踐調查。

1、對各年齡段人群進行詢問。

2、對快餐店進行實地訪問。

3、上網查詢資料。

20xx年07月10日至20xx年07月30日

南通市崇川區

1、根據詢問得知,廣大的群眾存在亂丟廢舊電池、亂扔垃圾的現象。有大部分的人把用完的電池和垃圾隨地亂扔,而不關心其危害環境的嚴重性。他們知道這樣會污染環境,但還是會去做,可能是為了方便,也可能是一種習慣;而有小部分的人則是把用完的電池和垃圾丟在一個固定的地點,然后集中處理到垃圾箱里,他們有保護環境的意識,但可能存在不能正確區分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問題。雖然現在在主要的街道上每30米就有一個垃圾箱,但還是只有少數的人能把垃圾扔進去。垃圾箱一般分為兩格,一格是裝可回收垃圾的,一格是裝不可回收垃圾的,一般人不能把垃圾正確的投入到垃圾箱中,因此,能真正愛護環境的又能了解物品回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為這樣,

就容易導致城市的主要街道的環境狀況直接扔進河里,這不僅污染環境,也污染了水資源,嚴重造成了危害。

2、通過對一家快餐店的訪問,我們了解到,平常日他們每天會用七八十個白色的塑料袋以及三四十個白色的泡沫塑料飯盒,而在繁忙之時,則每天會用完一百二十個左右的塑料袋和八九十個飯盒。而在崇川區,這樣的快餐店不少于十五個,還有很多小的吃飯的場所,可見這些對環境的危害有多么的大,嚴重造成了“白色污染”。

3、我們還通過網絡進行了調查研究。更加深刻了解到白色污染存在的嚴重性。現在這個時代,“白色污染”已經成為了很流行的新型代名詞,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我想,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吧,“白色污染”主要指的就是白色的泡沫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這些對環境的危害都是極大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白色污染”呢,通過網絡查詢,我們得知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的沒有回收,反之,不能的卻回收利用。

(2) 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正確地科學地處理,而是放任自流。關法規。

(4) 雖然硬性規定了要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是人們的環保意識確實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還是相當的普遍。 電池屬于化學物質,它主要含有貢、鎘、鉛、鎳、鋅、銅等重金屬。據有關專家稱,一節干電池里含有50—100mg的貢,一旦電池中的水銀混入到地下水,則可能通過農作物或飲用水進入到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更危險的是,水銀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無機水銀轉變成甲基水銀的積累,并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使得受水銀污染的水中魚體內的甲基水銀比水中高上萬倍。一旦人使用這種魚過多,甲基水銀便進入人的體內。又由于甲基水銀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腦中積累,從而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重者發瘋至死。所以說,電池中的貢的污染不能低估。有關方面的資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廢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的水;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僅如此,廢電池中的鎘和鉛也同樣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鉛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到人體,會導致人貧血,患腎炎,嚴重的則會破壞神經系統,影響人的智力。而鎘對于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害,也是對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過食物、水、空氣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積累在人的腎臟和骨骼之中,會導致貧血,代謝不正常,患高血壓、腎臟功能失調等疾病,嚴重的會引起一種令人可怕的“疼痛病”,這種疾病會使人的骨頭變得脆弱,最終會斷裂。其他的如鋅、銅、錳等金屬若在體內大量富集,也會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這些都是很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它也是在告訴我們,扔廢舊電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它的危害卻是相當的大。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環境的美好,我們要慎重對待,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時刻保護環境的意識。

經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于提高。保護環境不僅僅只是人民群眾對環保的意識欠缺,它的另一個關鍵還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體教育。加強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樹立環保的風氣,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對全體人民群眾加強環保教育,大力宣傳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的意識政府也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亂丟廢舊電池和亂扔垃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電池的場所和不能正確認識垃圾的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些人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就只將廢舊電池和垃圾都扔進普通的垃圾箱中,這其間當地的`政府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的去應對,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為人民群眾能保護環境而打好基礎,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真正的對環境改善起到推動的作用。優化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職責,有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健康!

農村環保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篇三

近年來,隨著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團委以及老師的與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6人的大學生志愿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同時,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愿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

(1)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請教相關專業人士,對調查內容有了較為全面較為正確的認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并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時出發到達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準備實地調查。

(2)開展實習活動

1、7月22日~7月25日,進行問卷調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訪交談的形式與當地農民溝通,進一步了解情況。

3、7月28日召集村民,進行環保知識科普工作。

(3)后期總結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并確定調查結論。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了解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新民村位于離清源縣清原鎮約10公里處,人口約1830人,耕地面積5400多畝。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素手無策。

通過多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于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沒有解決辦法。而對于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得饒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于并沒有明確的辦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并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村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并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污染源比較廣泛,村民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這些棚舍的排泄物處理方式并不科學。大部分都是直接進入村里的排水溝。同時,農民在進行農藥的配制時,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質變質。水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時,村民中仍有亂砍伐者。他們在房屋建設或者自家土地擴建時肆意砍伐樹木,導致村子周圍的樹木破壞嚴重我們還發現村民的生活垃圾處理比較隨意,多數是隨意堆放。炎熱的夏天氣味十分難聞污染問題嚴重這些并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

現狀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衡。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于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我們知道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對農藥的使用標準也更偏向效果為主。對污染問題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現狀五:面對農業污染,相關部門投入不夠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委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往深了說,這也是上級領導對環保問題的忽視。一直以來,農村的建設都以“增收”為主,而對環保并不十分重視。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建設多圍繞城市污染、工廠污染,對農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夠。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動下,解決村民在面對污染問題上的難題,投入資金,推動農村環保現狀的建設,加強人才投入,鼓勵現代科技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科學種田,從根本上清除污染源頭。村民們的“束手無策”說白了,無非是知識不夠,資金不足,只有政府出頭,才能更徹底的解決問題。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村委會應聯系有關部門,加大農業環保知識下鄉的力度,是科普知識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同時,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同時引進農業人才,在人才上“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同時鼓勵引導村民有關部門進行咨詢學習農業環保知識,只有政府社會村民三方共同努力,這一問題才可得到更好地解決。

對策三:建立村民自治體系,規范各類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會應建立相關制度,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離處理,分區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對破壞植被的村民給予批評管理。同時,鼓勵村民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

對策四:統一規范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村委會每年開根據本地區土地狀況,生產狀況。統一計算出各種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導村民進行集體大型機械化統一施肥撒藥,這樣既可以避免農藥化肥的濫用現象,又能節約耕地成本。

對策五:政府統籌城鄉建設,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資金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統籌城鄉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農業污染問題。

通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與分析與整理。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請見諒。

作為農業學子,支持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農村環保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篇四

近年來,隨著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 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園團委以及老師的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六人的大學生志愿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商丘市劉莊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另外,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這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愿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

1. 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相關認識對調查內容有了較全面較為正確的認識。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并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2.開展實習活動

7月22日~7月28日進行問卷調查。

3.后期總結工作

7月30日~8月30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并確定調查結論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了解農村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劉莊村位于離民權縣約40公里處,人口約201人,耕地面積6000多畝。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束手無策。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表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于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沒有解決辦法。而對于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的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于并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調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并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有關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居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并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調。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 用于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對策三:統一規范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通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與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見諒。

作為農業學子,支持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