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一
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激光和激光的特性.
2、了解激光的應用.
能力目標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
教學建議
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以下兩點:
1、激光與自然光的`區別
激光與自然光比較,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1)普通光源發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頻率單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顏色特別純,
(2)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激光的強度特別大,亮度很高.
2、激光的重要應用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本節內容,可以作為閱讀材料,指導學生自學,在自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究竟什么是激光呢?
2、激光是如何產生的?
3、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通過有關視頻資料加深學生對激光的了解(可以參考媒體資料),物理教案-激光,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激光》。
探究活動
查閱有關激光的資料(激光器的種類,應用等)
物理教案-激光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二
【儀器材料】斜槽、小鋼球、彈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2)能分析、解釋簡單的物理過程中能量轉換情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列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機械,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意識到機械的發展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
一、新課引入
由上節課的作業引入新課提問: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回答: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由于高度在變小,重力勢能也減小。在滾下的過程中有動能,它的動能越來越大,因為速度越來越大。
二、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邊演示邊說明
(讓小球從斜槽最上端滾下)
說明:小球在斜槽最上端時,重力勢能最大,動能為零;在從斜槽上端滾下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不斷減小,動能不斷增加,到斜槽最下端時,速度最大,高度最小,也就是說重力勢能最小,動能最大。所以說在從斜槽上端滾下的過程中,小球重力勢能逐漸轉化為動能。
演示:小球從斜槽最下端向上滾。注意不讓小球滾出斜槽。
提問:小球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又怎樣變化。
說明:在從斜槽最下端向上滾的過程中,小球的動能逐漸轉化為重力勢能。回答:小球的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加。
總結: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提問:舉出在現實生活中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的例子。舉例:秋千,鐘擺在擺動的過程中都有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舉高的鉛球在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也在不斷轉化為動能,等等。
三、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演示:
彈簧水平放置,將一個小球放在彈簧上,用手指壓小球,使彈簧被壓縮,忽然松開手指,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
說明:在一定條件下,彈性勢能和動能可以相互轉化。
提問:舉出在現實生活中彈性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的例子。
舉例:拉開的`弓的彈性勢能轉化為箭的動能,等等。
四、彈性勢能、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演示:
將一個小球放在彈簧上,用手指壓小球,使彈簧被壓縮,忽然松開手指,小球彈起,上升到最高處后,又落到地面。
(可借助多媒體演示慢鏡頭)
提問:這個過程中彈性勢能、動能和重力勢能是怎么轉化的?回答:
用手指壓住小球后,彈簧被壓縮,也就是產生了彈性形變,具有了彈性勢能,此時小球的動能為零;松開手后,彈簧慢慢回復到原來的形狀,同時對小球做功,將小球彈起,彈簧彈性勢能轉化為小球的動能。
小球向上飛起后,高度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小,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到達最高處時動能為零,重力勢能最大;之后又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落,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總結:在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彈性勢能、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提問:舉出在現實生活中彈性勢能、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舉例。
五、機械能同其它能之間的轉化
說明: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都是機械能的一種。能量除了可以在機械能內部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之間轉化外,還可以在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間轉化。
列舉教材上幾個圖中的例子。
總結:在一定條件下,機械能還可以與熱能、電能、光能、化學能、核能等等能量進行轉化。
提問:分析一下教科書圖12-6-4中拉弓射箭過程中的能量。分析其中能量的轉化。
回答:人的化學能先轉化為弓的彈性勢能,弓的彈性勢能再轉化為箭的動能。
六、改變世界的機械
教學過程說明:
凡能使我們省力或得到方便的工具,都可以稱為機械。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機械的發展史,機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來看看人類已經發展了多少先進的機械。
具體詳細列舉幾種學生感興趣的現代化機械。
如:神舟5號,機器人,等等。
可采取多媒體輔助。
七、課堂小結
我們知道了:
在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彈性勢能、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在一定條件下,機械能還可以與熱能、電能、光能、化學能、核能等等能量進行轉化。
現代化機械正實現著各種各樣的能量轉化,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八、作業
學生活動手冊相關內容。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2.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模擬照相機的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愉悅。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3.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三、教學難點
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
照相機,投影儀,投影片。
五、學具
兩個直徑大小相近,長約15cm的圓紙筒,凸透鏡一個,半透明紙一張,玻璃板一塊,水。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上節課中,我們學習了透鏡,知道了透鏡會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透鏡,這課我們來共同認識一下生活中的透鏡。
板書:生活中的透鏡
(二)展示目標:(投影)
(三)課堂導學
1.導學“照相機”
(學生展開想象,激發興趣,積極思考提出問題。教師及時引導,給于鼓勵。)
自學指導:(1)仔細觀察圖3.2-1,你看到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_______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這個鏡后會在膠卷上形成一個_________的像。
(2)膠卷上涂著一層_______的物質,它在曝光后發生________,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卷上,經過顯影、定影后成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較物體、像到鏡頭的距離,會發現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體(填大于、小于)。
(4)觀察物體和像位于鏡頭的____側(填同側、異側)。
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及指導。
2.小組活動:制作模型照相機
學生自學課本p63想想做做
根據課本內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組完成下列活動:
(1)做一做
將大紙筒的一端嵌上一個焦距為5—10cm的凸透鏡,另一個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層半透明紙,把兩個紙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模型照相機。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機,對著明亮的室外,拉動紙筒,改變透鏡和半透明紙的距離,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給同學們。(體會成功的愉悅。對于做不好的組教師給于指導。)
(3)以小組評估這次活動,有哪些不足及優點,并提出改進意見。
2.導學“投影儀”
3.導學“放大鏡”
4.當堂訓練
5.導學“實像和虛像”
根據下列提示以小組分析實像、虛像特征:(1)是否由實際光線匯聚而成;(2)能否用光屏承接;(3)能否用眼看到;(4)在凸透鏡成像中,實、虛像與物在透鏡的同異側。
學生對實像、虛像特征進行總結,教師給予指導、評價。
(四)當堂小結與學習評估
請同學們根據板書內容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小結:“學到了什么”,并對應學習目標(投影展示)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進行評估。
(五)課后練習
七、板書設計
其成像的豐富的感性認識,為探究凸透鏡成像做準備。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四
1.沸騰:在一定的溫度下,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3.液體沸騰的條件:到達沸點;繼續吸熱
4.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吸熱.
二.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異同
1.相同點:
2.不同點: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了解高壓鍋的原理
【課題】高壓鍋的原理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了解高壓鍋的原理;到市場調查高壓鍋的品種和規格.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寫出調查報告.
3、發現新問題.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五
并聯電路
教學反思:
教學參考:
1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是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復雜的是混聯電路。有的電路串聯中并聯,如圖085所示;有的電路并聯中有串聯,如圖086所示,從而構成復雜電路。只要我們掌握了簡單的識別,就能分辨一些復雜的電路。
2識別電路的常見方法:
(1)元件連接法:分析電路中各元件的連接方式,逐個順次連接的是串聯,并列接在電路兩點間的是并聯。
(2)電流法:凡是同一電流所流經的所有元件,電路無分支,則一定是串聯。如果電路出現分支,電流從正極流出后有“分”、有“合”,“并排”流過各支路上的元件,再回到電源負極,則各支路上的元件是并聯。
(3)元件開路法:去掉電路中一元件出現斷路是串聯;去掉電路中某一元件,其他仍能正常工作則是并聯。
3本節小結
連接方式
項目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定義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把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
電流流動特點電流只有一條通路電流有多條通路
元件連接特點逐個順次連接并列的連接在電路上
開關作用控制整個電路干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只路開關控制本只路的通斷
第三節《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學案
學習目標:
1能知道什么是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會畫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圖;理解串聯、并聯電路連接特點;學會連接簡單的串聯、并聯電路。
2會設計簡單的串、并聯電路,能選擇器材根據電路圖連接好電路。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與同學們交流與合作,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學法指導:在連接實物圖與畫電路圖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要多進行由實物圖畫電路圖或由電路圖連接實物圖的練習。
知識網絡總結:
串聯電路
電路連接方式
并聯電路
連接串聯電路
和并聯電路串聯電路
電路特點
并聯電路
釋疑解難:
1怎樣確定電路是串聯還是并聯?
對于比較復雜的電路,我們可以根據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去確定電路的連接方式。由課本圖13—22的串聯電路和圖13—23的并聯電路可知:串聯電路中,經過一個用電器的電流全部經過另一個用電器;而在并聯電路中,經過一個用電器的電流不會經過另外一個用電器。也就是說,電流經過用電器時,如果分成了幾部分,分別流過用電器,這種電路是并聯電路。如果不出現分流現象,則是串聯。
根據電流的分合去確定電路的方式,是確定電路是串聯還是并聯常用的方法。同學們要注意掌握。
2實驗時應怎樣連接電路?
連接電路時,可先將實驗器材擺放在與電路圖中元件符號相對應的位置上。若是連接串聯電路,可從電源的正極開始依次連接各元件,一直接到負極;若是并聯電路,可先把并聯部分連接好,然后在按照連接串聯電路的方法進行連接。
自我檢測:
1根據圖087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若只使燈l1亮,應閉合開關--------,斷開開關-------
(1)若只使燈l2亮,應閉合開關--------,斷開開關---------
(4)若將開關k1、k2、k3同時閉合,則l1、l2將--------(填“亮”或“不亮”)此時電路發生----------。
2如圖088所示,四個電路中,開關閉合后,三個電阻并聯的電路是()
3、如圖089所示,在桌面上有兩個小燈泡和一個開關,它們的連接電路在桌面下,無法看到,某同學是了一下,閉合開關時兩燈均亮,斷開開關時兩燈均熄滅,這兩個小燈泡究竟是串聯連接,還是并聯連接,請寫出你的判斷方法。
交流園地、課外空間:
1木板上裝著電鈴、小紅燈各一個和一個電池組,另有兩只開關置于前、后門處。將木板裝在學校的傳達室里,值班人員要從鈴響判斷是后門來客;從鈴響且紅燈亮知道是前門來客。請你設計一個符合要求的電路,并畫出電路圖。
2、在家長的指導下,觀察節日彩燈
3國外新型燈具
模擬陽光的燈:美國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種與陽光一樣的人工照明光源——分子弧光燈。它是靠電弧通過氯化錫分子霧化而發光,可相當均勻的讓所有顏色發出的連續光譜成為可見光。這種燈的售命約5000小時,可用于井下作業,以改善礦工的生活條件。
熱感應燈: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一種熱感應燈。在漆黑的晚上,人踏入房間,這種燈感應到人體的溫度,便會自動亮起來。這種熱感應燈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防盜,比如夜晚竊賊摸入房中,感應燈突然發亮,就會使盜賊大吃一驚,立即逃走。
節電冷光燈:美國一公司生產了一種節電冷光燈,其表面玻璃鍍有一層銀膜,銀膜上又鍍一層二氧化鈦膜。這兩層膜結合在一起,可把紅外線反射回去加熱燈絲,而讓可見光透過,從而大大減少了熱損耗。一只100瓦的這種燈的耗電量,只相當于40瓦普通白熾燈。
塑料熒光燈:日本一家公司研究成用塑料生產熒光燈的技術,它是在透明塑料中加入熒光化合物質制成塑料管,在管內側涂上熒光涂料,同時在管的外側使之等離子體發生聚合反應,形成一層特殊的薄膜,然后制成塑料熒光燈。與傳統的玻璃管熒光燈相比,塑料熒光燈具有重量輕、不易碎、節電等特點。
無極燈: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家公司發明了一種不用燈飾或電極的新型燈。該燈與傳統的白熾燈或熒光燈截然不同,不用燈絲和電極,而是燈泡玻璃內表涂上熒光粉,用一個高頻的感應系統來激發其內部的水銀蒸氣放電,產生出大量的紫外線后,再照射在熒光粉上,從而使燈泡發光。由于燈內沒有易損部件,因而使用壽命長達6萬小時,而且比普通白熾燈節電四分之三,適用于更換燈泡困難的地方,如高空、水下等。
磁性燈:法國一專家發明了一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磁性燈。這種燈的構造簡單,底座是一塊金屬盤。在與之配套的電源上有兩個嵌在塑料包里的磁體,當磁體將燈座吸定后,電流便通過這兩個磁體間燈的兩極送電,從而使燈發光。使用這種燈,只要用一只手就可以毫不費力的把它安裝到電源上去,而且絕無觸電的危險。
微波燈:美國一家燈具公司推出了一種直徑僅幾厘米的小型燈泡。它沒有燈絲、電極、外面也沒有電路相連,它是利用微波能使燈泡的硫磺蒸汽加熱而發光的,具有很高的照明度,約為普通白熾燈的150倍。
2、d
3、把其中任何一個燈泡取下來,再閉合開關,若另一只燈泡還發光,則說明是并聯;若另一只燈泡不發光,則說明是串聯。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六
看了這個標題,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吧!這次作文明明要求寫老師不在場的`時候,為什么要用沸騰的水來做標題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那是上五年級的周五的最后一節課,“叮鈴鈴”上課了,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并且坐好。5分鐘過去了,老師還沒有來,下面的同學們有了一點小騷動。我心想:張老師一向是最守時的,怎么都上課5分鐘了,她還沒有來呢?“算了,先做作業吧!”我自言自語到。10分鐘過去了,下面的騷動越來越大,甚至有些男生都玩起來“粉筆大戰”這些男生們分為了兩隊,一隊是王錦程帶領的“必勝隊”一隊是劉博涵帶領的“無敵隊”“必勝隊”先發起進攻,扔了一個粉筆頭過去,剛好打中了劉博涵的頭,劉博涵氣的一蹦三尺高,扔了一個粉筆頭過去,可誰曾想,竟然打斜了。“哈哈哈哈……”“必勝隊”的隊員們都在幸災樂禍的笑著。這時,有人大喊了一句:“不如我們玩‘真心話大冒險’怎樣?”“好啊好啊!”“我也要玩我也要玩!”這個提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回應。
他們一大堆人圍在一起,開始了,首先是劉一含,他選擇了大冒險,結果是打一下班長。他不怕死的打了一下,結果班上就響起了殺豬般的嚎聲。王錦程打趣道:“你看看你,你就是一個……嘖嘖。再看看人家班長整個就一女中豪杰啊,有木有。”整個班上哄堂大笑。若是這個時候有人進來,那定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一片狼藉的教室中,多數男生圍在一起玩游戲,少數男生聚集在一起討論網絡游戲,少數女生在聊天,多數女生在做作業。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電能生磁,了解奧斯特實驗
(3)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現象、信息,并會處理這些信息
2.過程與方法
(2)能在實驗和探究中發現、提出問題,并能制定簡單的實驗方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電生磁的研究和對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探究,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知道電能生磁;掌握安培定則并能熟練應用。
2.難點:熟練運用安培定則由電流方向判定磁場方向、螺線管磁極;由螺線管的磁極和繞法判定電流方向;由螺線管的磁極和電流方向畫出螺線管繞法。
三、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配電池盒一只,導線一根,開關、小磁針各一只,共14組;螺線管(有鐵芯)一個,大鐵釘一個,大頭針若干,條形磁體一塊。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復習提問:試畫出條形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并標明方向。
師:古代人們把電和磁一直當作是兩種獨立的自然現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又發現,電和磁有某些現象很相似,如: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磁體也能吸引鐵質物體;帶電體之間,同種電荷互相推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而磁體間,同名磁極互相推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這些相似是一種巧合呢?還是它們之間存在著某些聯系?科學家們基于這種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尋找電與磁的聯系。到18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終于用實驗證實通電導體的周圍存在著磁場。這一重大發現轟動了科學界,使電磁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現在我們親自動手重做這個實驗,來探究電流的磁場。
(板書:二、電流的磁場1奧斯特的發現)
(二)進入正課
師:請同學們按照教材p38頁圖16—13連接好電路,將你觀察到的現象填入空格,注意,合上開關的時間要短。
(學生實驗并討論,將結果填入空格,教師板書: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其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
(教師用條形磁體吸引大頭針,但是用打開的手電卻不能吸引大頭針,問學生為什么?)
生:電流不夠強,加大電流。
生:多用幾根導線
(教師把導線繞在鐵釘上,未通電時不能吸引大頭針,通電后能吸引大頭針。)
師:象這樣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就可以做成螺線管。
(板書:2通電螺線管)
(教師把通電螺線管靠近磁針,會發現磁針與螺線管相吸引或排斥。再把條形磁體靠近磁針,出現了類似現象。)
師:上述現象表明通電螺線管和磁體一樣也有磁極,它的周圍也有磁場,那么它的磁場方向又如何呢?請同學們繼續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將你的實驗結果填入教材p39圖16-16中,并嘗試畫一畫它的磁感線分布圖。
(學生實驗討論畫圖)
師:你畫出的通電螺線管的磁感線分布圖與什么圖相似?
生:條形磁體。
師: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什么有關?又如何判定?
(學生討論并回答)
生:電流方向及導線的繞向決定。
(板書: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分布與條形磁體相似,它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及導線的繞向有關。)
師:每次都用小磁針來確定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十分不便,人們利用安培定則可以非常快捷準確地判定出通電螺線管的磁極。
(板書:安培定則)
(結合教材p40圖16-18和實物講解安培定則,要求伸手與老師一起做,學生用一根導線纏繞圓珠筆,仔細觀察饒線,前后位置關系,并假設電流的進出流向,做以下四種情況:)
(三)、課堂練習
l、要求學生判斷圖1、2中通電螺線管的n、s極,做出具體手勢,并讓兩位學生上黑板畫出圖1中小磁針的轉動方向(順時針轉動)和圖2中電源的正、負極。
2、要求學生畫出圖3、4中螺線管的導線繞向,做出具體手勢,并讓兩位學生上黑板畫出導線繞向。
(四)、學生小結:我們重做了當年奧斯特做過的實驗;我們重點用實驗研究了導線彎成螺線管狀后通電其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它的磁場方向可以用安培定則來判定,因此,我們一定要掌握好安培定則。
五、作業
教材p42—43www1--4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八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電流和電路》。
一.教材分析
《電流和電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是學好電學的基礎,貫穿整個初中電學的教學,從前后聯系來看,學生在第一節學習了電荷的知識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節課內容,而在本節課里學生要知道電流的形成和方向規定,電路的構成,能規范地畫出電路圖和識別電路的三種狀態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為后面的電學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學生對“電”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但由于電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所以學生對“電”還是感到非常神秘,這為教師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前提;同時九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技能,觀察、實驗、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為本節課的探究實驗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學生還沒有真正地連接過電路,再加上年齡小,抽象思維較差,所以,在連接電路、理解電流的形成上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使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內容。
三.教學目標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電流的形成、電流方向的規定,能說出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記住并會畫一些常用的電路元件的符號,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3)能辨別通路、短路和開路(斷路),并能說出短路的危害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電池的了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能源的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電的世界里,也許你會感到它很神秘,為什么錄音機通電就能播放音樂,冰箱通電就能工作,這些看似復雜的東西實際都是由最簡單的元件組合而成,讓我們走進這個電的世界,利用我們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激發學生興趣)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二)圍繞目標,展開探究
實驗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由于學生首次連接電路,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
(1)任何時候都不能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
(2)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要斷開。在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前,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教科書中的實驗警示,并對他們示范,老師再一次提醒如果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此時通過導線的電流會很大,會將電源燒壞。在學生做實驗時,要有科學的實驗習慣,必須有正確的實驗操作,先結合實驗的進程,規范實驗操作,(利用教師給出的一些器材即兩節電池、一個開關、一個小燈泡和一些導線來連接電路,小燈泡亮)
實驗結束后讓完成“燈泡亮”的學生展示電路,利用學生展示的電路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電流的定義、電流方向的規定,以及在電路中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在歸納過程中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導體中電荷的定向移動來輔助學生的理解)
然后,教師設問:“剛才連接的電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師引導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認識電路的組成及電路元件的作用。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容易分析歸納電路的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并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生活中的各種電源、用電器、開關,同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根據平時的觀察,列舉知道的用電器、電源、開關、導線,并說出它們的作用。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接著用多媒體展示電飯鍋內部的復雜電路,引出畫電路圖的必要性。(從日常生活的現象入手,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學生首次學習畫電路圖,所以對學生要求規范十分重要。進行規范的畫圖示范,結合元件符號的特點,針對學生容易馬虎的地方,提出畫好元件符號的要求。規范畫電路圖的電路圖的要求,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驗,讓同學們把實物連接電路畫成電路圖,學生經過訓練,認識電路、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能力會有較快的提高,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最后,教師再次設問:“在剛才的實驗中,有的小組的同學滿懷信心地連接了電路,并與電路圖相符,應該是正確的,可是閉合開關后卻發現用電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從而引出電路中的斷路(開路)、通路、短路三種狀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介紹短路帶來的危害,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講完如何畫電路圖和電路的三種狀態后都設置相關練習題,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練習,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課堂小結,單元回歸
以知識樹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既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回顧、梳理,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體系。
(五)布置作業
初中物理課教案設計思路篇九
“滑輪”是初中物理力學中一種比較重要的簡單機械,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杠桿后,對一些變形的杠桿的進一步認識,對生活中現象的進一步觀察和應用。滑輪按使用情況可以分為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它們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滑輪組的繞線及段數的判斷不容易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涉及動滑輪使用時支點隨時間變化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協作的實驗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教學中。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的實際使用,對實踐中滑輪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3.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
動滑輪、定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及特點。
教學難點
1.定滑輪及動滑輪的實質;
2.滑輪組省力情況的判斷,根據要求組裝滑輪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滑輪、鐵架臺、鉤碼、細線、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多媒體課件。
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杠桿這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請大家一起回憶一下杠桿的種類以及各類杠桿的特點:
省力杠桿:省力但費了距離。
費力杠桿:費力卻省了距離。
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另一種簡單機械——滑輪。
漫畫導入
讓學生觀察和欣賞下面的三幅漫畫,“胖子”利用滑輪將重物吊到二樓,“瘦子”想幫忙,
卻把自己吊了上去。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笑話?其中蘊含著什么科學道理?學生會帶著“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這一問題開始本節課的學習。
情景導入
多媒體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使用滑輪的一些畫面:起重機吊臂上的滑輪、使用滑輪從井中提水、窗簾中的滑輪、升旗中的滑輪。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滑輪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使用滑輪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和方便呢?滑輪的特點有哪些?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連接滑輪?要想了解這些知識,需要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引出課題:滑輪。
推進新課
一、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概念
學生活動:
出示一個滑輪,讓學生觀察其結構,歸納:滑輪就是邊緣有槽、能繞軸心轉動的輪子。情景創設:
工人要裝修三樓的房子,他們需要把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工人甲在底樓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樓。他們都想利用一根繩子和一只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
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該怎么使用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