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一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幾本好書。這本《天狼》是我在這個暑假里最喜歡的書。這個故事起伏跌宕,曲折動人,蒼涼悲烈,蕩氣回腸。書中以狗和狼的角度來看人類,那里的人類非常丑陋,會讓人覺得不寒而栗。
這本書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站在狼和狗的角度來看人。在狼的眼里,人類就是惡魔、就是殺動物機器;狗就是背叛狼族的叛徒。在狗的眼里,人類就是自己一生的依靠,就是誓死都不能讓他受到一點傷害的主人;狼就是要去傷害主人的兇器。就是這樣。狼和狗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了。
《天狼》還有一個場景,雪玉拋棄了它唯一一個沒有攻擊性的小班點。顛峰大戰的時候,雪玉可是一只狗對付兩只狼啊!而小斑點就是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和珍珍的兒子同歸于盡了。后來,雪玉就抱著為小班點報仇的心態打敗了珍珍。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你看不起一個人,也不能拋棄他,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愛,是不分界限的;愛,是不分種族的;愛,就是這世界上最偉大、最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想這就是《天狼》所要揭示的主題。
《螞蟻和蟬》講述的是一只勤奮的螞蟻和一只好逸惡勞的蟬的故事。冬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一只螞蟻正在翻曬受潮的糧食,一只饑餓難耐的蟬經過,便乞求螞蟻給他一些糧食,螞蟻反問蟬,夏天為什么不儲存些糧食?蟬說他夏天的時候都忙著在唱歌了,于是螞蟻就譏笑他說,你夏天在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豐碩的果實只會留給那些勤于工作和勞動的人,而不夠能坐享其成,因為我們需要明白,我們要做“漁”,而非“魚”。老舍先生也曾說過,“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我們只要靠我們勤奮的雙手去創造,就一定能讓自己豐衣足食;反之,若是像蟬一樣只是一味享受,那么最后也只有挨餓的份。
其實,在螞蟻身上不單單是“勤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目光之長遠更應被人贊頌,螞蟻若是沒有長遠的打算,再怎么勤勞都是徒勞無益的。更不應該像蟬一般貪圖安逸,只顧著享受眼前的時光。雖有詩仙李白云“行樂須及春”,但對于尚是學生的我們來說,把書讀好、讀出名堂才是頭等大事,若是僅為了享受眼前暫時的美好時光而浪費了大把比金子還貴的光陰、葬送了美好的前程,終是不值得的,正所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長遠的打算”對于意氣風發的我們更可以引申為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如今的我們就是在為理想而奮斗、努力。也許實現理想的途中會困難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拼搏,并堅持不懈,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若是沒有理想,就會像文中的蟬一樣碌碌無為、無所事事。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只要人人都做一只勤奮、胸懷大志的螞蟻,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二
本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并不復雜:故事發生在1866年,法國人阿龍納斯,一位生物學家,應邀赴美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這時,海上出了個怪物,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科考活動結束之后,生物學家正準備束裝就道,返回法國,卻接到美國海軍部的邀請,于是改弦更張,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
經過千辛萬苦,“怪物”未被清除,驅逐艦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學家和他的仆人以及為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虜!,結果發現“怪物”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鸚鵡螺”號。
潛艇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永遠不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游各大洋。十個月之后,這三個人終于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生物學家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秘密公諸于世。
本書作者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被譽為“科幻和探險小說之父”,他一生專門從事科幻小說創作,作品有六七十部之多。他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許多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科學預見,如今都已經實現或即將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小說擁有不一般的魅力,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并在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三
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只見參政文彥博說道:“現在瘟疫盛行,傷損了很多軍民,希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禱求消天災”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便去龍虎山請來了張真人。然后命洪信為天使,張真人親自將丹昭付與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張天師。
洪信領了圣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帶了數十人,上了驛站。
住持說他住在龍虎山頂,這位祖師雖在山頂,但道行非常能騰云駕霧,蹤跡不定,非常難見。太尉聽了便問:“那怎么樣才能見到天師?”“要齋戒沐浴,更換衣布,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誠,白走一趟”
我感覺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評的地方。值得表揚的是他有一顆真誠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評的地方是他不聽別人勸告,釀成大錯。我們要學習他的優點,而避免他的缺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讓我們進步,可以讓我們增長許多知識!讀一本書會有許多心得,讀萬本書有無窮心得!讀熟還可以使你的語言豐富。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完還要有心得,這樣才會進步!
我讀過一本《女生日記》,它是楊紅櫻寫的,里面有豐富、精彩的內容!主要寫了冉冬陽和同學及親人朋友之間的事情。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真實而生動的描繪了六年級女生冉冬從小女孩成長到少女的生理、心理的微妙變化。這本書對我有許多啟發,使我的了解了更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
今后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為自己開創更廣闊的天地。
丑小鴨變成美麗而高貴的白天鵝,是它不懈努力的結果,是它艱苦奮斗的回報,是它永不言敗精神換來的。讓我們不要被困難與挫折打到,心存信念成功的彼岸就在你眼前。
如果你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雖不像大樹那樣蒼勁偉岸,卻溫柔嫩綠可愛,又為世界增添了幾分生機。
如果做不了,高傲艷麗的雞冠花,就做生命力旺盛的喇叭花,雖不像雞冠花那樣高傲惹眼,卻也給人堅強不屈的啟示。為世界增添了幾分堅毅。如果做不了舉世聞名的藝術家,那就做欣賞藝術的平凡的人,雖不像藝術家那樣赫赫有名,眾所周知,也是自得其樂,為藝術家增添了些許欣賞著。
不要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其實自己也有優點,不要認為別人什么都好,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的。不要認為自己是丑小鴨,卻永遠不會變成白天鵝!
我們要有丑小鴨永不言敗的精神,要有它永不言棄的精神,只要心存信念,就一定會成功的!
古人曾云: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從這些著名的詩句我們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純潔,它那不畏嚴寒的品性曾經影響著多少世人。本文通過描寫梅花的秉性,敘述了一位華僑老人身在異鄉對祖國深切的眷戀之情。讓我們深切的領會到一位身在異鄉的老人那一顆熱愛祖國、盼望回到祖國的赤子之心。
讀了這篇
散文
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外祖父想回到自己祖國的強烈欲望。其實外祖父愛梅花,愛的是梅花的精神;贊梅花,贊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因為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作為華夏的兒女,我們要學習梅花那種不圖外表,不媚世俗,一身清氣,高潔自重的精神,這也是《梅花魂》給我的啟示。初一的讀書筆記篇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高爾基先生的童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童年》是高爾基先生三部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講述了阿廖沙的成長故事,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描寫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
看完書,一個從苦難中長大的孩子浮現在我眼前。外祖父視財如命,主人公因為犯錯而經常被痛打;兩個舅舅為了分家而爭吵,經常打架,這一切給阿廖留下了心靈的陰影。
對比阿廖沙,我們的童年要好多了,有爸媽疼,不用為了生存而去努力,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阿廖沙呢,只有冷落和欺辱。但是他堅強地活了下去,不屈服地生存了下去,最后成為一代大文豪。
從小嬌生慣養的我們,將來會有出息么?看完后,我有了這么一個問題。我們就像圈養的動物,爪子磨平了,意志也被“太陽”烤軟,哪里還懂得拼搏?我們還能獨自生存在這鋼筋水泥澆筑的森林里嗎?肯定是不能的,只會成為街頭的乞丐罷了。而阿廖沙呢,他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但卻熬過來了,因為他有拼搏的精神,有堅強的信仰。
現在,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依賴,嘗試自己獨立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軟弱,向困難說一個“不”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他人給的一切,去嘗試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人吧。
時代在進步,我們不可以退步,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五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的史料為主要依據,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宋江、李逵、花容、魯智深等。
施耐庵(1296-1371),江蘇興華人,原名施彥端,字肇端,號字安,別號耐庵。施耐庵祖籍江蘇泰州海陵縣,出生于江蘇興華。他是一位著名的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祐天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登進士。
《水滸傳》里面有許多性格不同,卻一樣是為民除害的英雄,比如性格莽撞的李逵,有受人敬仰的宋江,還有力大無比的魯智深。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機智冷靜的林沖,因為他在《水滸傳》這本書中,表現出了機智聰明的頭腦,也不失大男子漢的氣概啊!
《水滸傳》里面有許多好看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故事的大概內容是林沖遭受高太尉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后來,來到柴進府上,柴進便厚禮款待,然后,洪教頭不相信林沖是真教頭,便要合他比武,后來,洪教頭輸了,便離開了。這段故事充分體現了三個不同性格的人,通過對洪教頭無禮的描寫,反襯出林沖有禮的態度,讓這位英雄更加的有傳奇色彩,也讓林沖的溫文爾雅更深一層。
我希望大家也來讀讀《水滸傳》,一起感受一下吧!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六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人物中我最佩服趙云。
在長坂坡大戰中,趙云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戰爭混亂趙云與之走散,于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于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趙云把二人送到長坂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于是趙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張飛后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后于一堵矮墻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趙云后不顧趙云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趙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云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大難臨頭時刻是背叛最容易發生的時候,奮不顧身仍舊忠心耿耿拼死堅守的人是能夠信任、可以重用的,而趙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今年寒假,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獨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超過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老漁夫與大魚周旋了好幾天,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后來又因為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這是多么令人恐懼,可老漁夫都不放棄。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加遠的地方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贊賞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小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更大的目標前進。我們應該像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美好、更偉大的目標。
當我再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我更加欽佩老人那堅持不懈、毫不懼怕的精神,雖然對手比自己強大好幾倍,但老人卻沒有退縮,而是迎面而上,正是這種精神,才讓老漁夫成為真正的勝利者。
讀《紅日》,敬先烈,奮力學習。
近日,我又讀了吳強寫的《紅日》。《紅日》是一部以解放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主要講了1946年冬天,蔣介石軍隊大規模進攻華東解放區。人民解放軍沈振新軍長與蔣介石王牌部隊整編74師在蘇北漣水城發生了激烈的交戰,為保存實力,我軍主動北撤。但敵軍非常猖狂,又聯合83師,組成20萬人的部隊進犯山東沂蒙山區,妄圖將我軍主力擊潰。但我軍戰士士氣高漲,作戰頑強,在47年冬爆發的萊蕪戰役重創了敵74師。但在戰斗中,連長石東根一時大意,中了敵人假投降的奸計,使部隊受到了不必的損失,戰斗結束后,他又陶醉于勝利,驕傲自滿。軍長沈振新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積極改正。在隨后的孟良崮戰役中,他有勇有謀,攻進敵人的指揮所,并擊斃敵師長張靈甫,全殲了74師,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而新編的電視劇卻有些牽強,加了許多情節,扭曲了原著作者的本意。所以,我認為讀原著才能真正品味本書的強烈的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才能真正體會先烈們為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前赴后繼、不懼犧牲。現在,我們的學習條件越來越好,更應該加倍努力學習,對得起沒能看到今天美好生活的先輩們。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七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二、作品簡介及主要內容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從《培根隨筆集》的 “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于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三、中心思想:
理智生活,智慧處世。
四、寫作特色:
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
五、名言:
1.知識就是力量。
2. 美貌倘若生于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慚形穢,遠自遁避了。
3.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4.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5.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于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6.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7.內容豐富的言辭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子。真正聰明睿智的卻是言辭簡短的。
8.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9.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10.因結婚而產生的愛,造出兒女;因友情而產生的愛,造就一個人。
11.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
12.在開端起始時善用時機,再沒有比這種智慧更大的了。
13.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14.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贊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則能帶來幸運。
15.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六、摘要分析:
1.《論美》:
概要:主要論述了至上之美是由內在美和外在美結合而成的。
論點: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觀點:擁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他們當中有的人過于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從而放棄了品德。其實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 所以美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的,它與機遇、環境相適應。整體和諧就是種美。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2.《論逆境》:
概要:主要論述了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綻放光彩。
論點:因為上帝正是在逆境中才會給人以更深的恩惠和更直接的啟示。
觀點:幸福絕不是沒有憂慮和煩惱,而逆境絕不是沒有慰藉與希望。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而無節制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逆境中而灼放出光輝的。
3.《論求知》:
概要:主要論述了求職的目的和方法。
論點: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
觀點:求知,不能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必須抱有正確目的。不同的人對待學問的態度不同,所以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求知,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對好書、一般的書、粗糙的書應采取不同的讀法,要多讀、討論和做筆記。對一般的書只須淺嘗 粗知;對好書就要精讀、細讀;對粗糙的書只讀摘要就行了。現在,知識能塑造人格、健全精神,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
七、賞析: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它就出自培根之口。培根用他獨特的視角,洞察哲學倫理處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隨筆》。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卻能從中品出多種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書,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思想上的享受。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是《論逆境》和《論美》。“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可以說,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逆境也是人生的萬幸,它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可以說,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在《論美》中,培根用他的哲理解釋“美”這個很廣泛的問題,他著重論述了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們不能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用內在的美才能打造高尚的品德。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根能對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并寫下來讓后人們一代一代傳閱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我們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樣成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話,也要多讀、多練,讓自己的作品也成為作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語”。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八
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了一段人生,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書,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在別人眼里,它卻是比精神支柱還要寶貴的東西,就像高爾基先生,他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書對他來說就是最寶貴的東西。
書!是我們的朋友,也是我們的家人??
讀書,對愛書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尤其是一本情節曲折動人,語言優美生動吸引人的書,那更是一種享受。
書是燈,孰能照亮前面的路;書是橋,書接通彼此的岸;書是帆,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時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贊。
有一位叫亞克敦的外國人,他的書房里雜亂的堆滿了各科各類的書,而每一本書都有他的手跡,說到這里,是不是有一種敬佩之意呢?讀書就像鳥兒有翅膀可以遨游的飛一樣,自由自在。
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由此可見,讀書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讀的精。
對于書,只有善讀,才能像蠶一樣,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一樣。讀書是為靈魂尋找的鏡子,我們必須用心去領會書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
讀書給了我知識,讀書給了我樂趣,讀書更給了我力量。讀書,讓我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讀書讓我知道了怎么為人處事,讀書給了我最大的東西就是,“知識,它豐富了我的大腦,增長我的見識。”
書,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所以我們要像海綿吸水那樣,吸收著知識的點點滴滴。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人物中我最佩服趙云。
在長坂坡大戰中,趙云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戰爭混亂趙云與之走散,于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于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趙云把二人送到長坂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于是趙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張飛后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后于一堵矮墻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趙云后不顧趙云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趙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云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大難臨頭時刻是背叛最容易發生的時候,奮不顧身仍舊忠心耿耿拼死堅守的人是能夠信任、可以重用的,而趙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今年寒假,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獨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超過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老漁夫與大魚周旋了好幾天,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后來又因為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這是多么令人恐懼,可老漁夫都不放棄。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加遠的地方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贊賞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小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更大的目標前進。我們應該像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美好、更偉大的目標。
當我再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我更加欽佩老人那堅持不懈、毫不懼怕的精神,雖然對手比自己強大好幾倍,但老人卻沒有退縮,而是迎面而上,正是這種精神,才讓老漁夫成為真正的勝利者。
[讀書筆記400字初一]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九
這個故事發生于美麗的巴黎。
1482年,巴黎,愚人節。巴黎圣母院里居住著外表和內心迥異的主仆二人——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和畸形敲鐘人卡西莫多。外表正經而內心兇惡的克洛德對在街頭賣藝的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動了邪念,打發伽西莫多夜間劫持愛斯梅拉達,卻被英俊年輕的衛隊長弗比斯救出。姑娘愛上了弗比斯,但是,他們兩個人幽會時,克洛德趁機刺傷弗比斯,卻嫁禍于愛斯梅拉達,她被判了死刑。就在她臨刑的時候,一直在暗中愛慕著她的伽西莫多挺身而出把她救出來,并把她安頓在圣母院里避難。狠毒的克洛德卻唆使教會把愛斯梅拉達當成女巫,法院決定逮捕愛斯梅拉達。那些與愛斯梅拉達肝膽相照的底層社會的朋友們來營救她。后來,克洛德把愛斯梅拉達劫持出去,把她交給了官兵,觀看她被絞死的情景。親眼目睹了克洛德惡行的伽西莫多義憤填膺,一把將這個撫養他長大成人的副主教推下樓去摔死,然后獨自一人去公墓尋找愛斯梅拉達的尸體,死在了她的身邊。過了幾年,有人在公墓里的一處發現了一男一女兩個人的骨骼,那正是緊緊抱在一起的伽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
本書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15世紀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事實。宮廷教會狼狽為_,人民群眾英勇斗爭。以1482年的法國為背景,通過對于三個主要人物,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克洛德的關系為主線,贊美吉普賽姑娘和敲鐘人善良、高貴的品格,批判了像克洛德一樣虛偽、陰暗的人們。雨果的妙筆生花,成就了一部世界文學經典的誕生,《巴黎圣母院》標志著浪漫主義文學一座偉大的里程碑。
這部經典敘述愛與渴望的故事,無名藝術家們,運用意象和詩韻,試著賦予它生命,獻給各位及未來的世紀。大教堂撐起了這信仰的時代,世界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鏤刻下自己的事跡,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一磚一石,日復一日,一世紀接著一世紀。詩人歌頌神圣的圣母院,許諾要帶給所有人類,一個更好的明天!
如今,“信仰的時代”已成云煙,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從《巴黎圣母院》中我讀出了:破壞者終究阻止不了預言了的西元兩千年的今日的到來!
初一的讀書筆記篇十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歷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詳細的內容,精彩的片段。
從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年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器的窮鄉僻壤;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說創作上打上了可見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們。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于父親再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惜乎,勃郎特姐妹!
《簡愛》這本小說,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沒有絕望,她并沒有自我摧毀,并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寒假里讀了簡愛這本書,我感觸頗多。
簡愛父母雙亡,生活在一個對她的尊嚴無情踐踏的環境里,而這磨練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然。在一個寄宿學校中,簡愛從她的好朋友海倫那里學到一種內在力量——忍耐。后來簡愛來到了男主人公羅切斯身邊,她的正直,高尚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而他的真心,讓簡愛感動。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
當裴多菲說“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我懂得了作為人的價值;當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了人應具有反抗精神;當簡愛說“我們是平等的,我不是無感情的機器”,我懂得了作為女性的自尊。我很欣賞簡愛的獨特個性、思想和頑強的自尊心。雖然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但是她擁有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外在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頓時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她勇敢的堅信:“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
簡愛自幼失去雙親的疼愛,還經常受到收養她的舅媽及其子女的歧視卻能如此頑強獨立地生活著。而我呢,爸爸媽媽把我捧在手里疼愛,養成了我的任性,不知足。每次父母說我兩句我就不高興,雖然我知道她們是為我好,可我總覺得他們很討厭。讀著簡愛悲慘的童年生活,再聯想到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我便會想也許簡愛經常會獨自一人在想:“如果我有父母該多好呀!”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加倍珍惜這份父母的愛。
《簡愛》這本書,塑造了一位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不向命運低頭的女性。這本書深深的進入我的靈魂,影響著我的精神世界。它告訴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我們依靠自己的能力,作出的努力,就會沖破重重困難,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也讓我更加珍惜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