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借鑒他人的經驗,規劃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一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需要吃湯圓。
我從電視上看到湯圓吃兩個就行了,如果吃多了,走一萬步才可以把他的熱量消耗了。所以我和媽媽爸爸一人只吃兩個,這樣只用下六個湯圓。
今年我又長大了一歲,我想幫媽媽干些活,我就學煮湯圓。等水開了,開始準備下湯圓了,我去拿湯圓,媽媽喜歡吃黑芝麻的,我喜歡吃花生的,所以我下了三個黑芝麻的,三個花生的。
下了以后水滾了一會兒,媽媽說湯圓飄上來的時候就熟了,看著白白的圓圓的變大了的湯圓,我就想吃一口。
盛好的時候,媽媽說:“別燙著,先咬一個小口,等散散熱再吃。”我按照媽媽說的先咬了一個小口,哈,黑芝麻流了出來,不是我喜歡的花生餡的,我聞起來香香的,真好吃。
以前我不愛吃湯圓,媽媽說以前一個都沒吃完過。今天我很快將兩個都吃完了。媽媽夸我在今年的元宵節這天表現太棒了!
我也很開心!
今年祝我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二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慶祝。人們在這一天會吃元宵、看花燈等活動。但是,想要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元宵節,并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吃、看、玩”,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確的過節方式,這樣才能使我們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示和收獲。
第二段:了解傳統意義
元宵節的起源有很多版本。其中最為廣泛接受的說法是這一天是祭祀月神的日子。而吃元宵這一傳統習俗則是在漢代開始流行開來的。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小團子,皮薄餡實,可以加入各種口味的餡料,如芝麻、豆沙、紅棗、桂花等,吃起來軟糯可口。在這一天吃元宵,寓意著家庭團圓,和諧幸福。
第三段:分享我的過節經歷
今年的元宵節,我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體驗。首先我們一家去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烹飪。我和父母一起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一邊動手烹飪,一邊感受著濃濃的親情。之后,我們去花市看花燈。看到那些五顏六色的燈籠和舞龍舞獅的隊伍,我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晚上回到家中,我們還拉起了家庭KT,消除過節中的疲憊,一家人連唱帶跳,游戲笑聲不斷。
第四段:體驗與感悟
在這個節日里,我最大的收獲是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沒有過多地在外面狂歡,而是在家中度過了一個溫馨的節日。通過和家人一起烹飪、欣賞花燈、唱歌跳舞,讓我對家庭、親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和家人在一起,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是幸福的源泉。
第五段:總結
每年的元宵節,我們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過節方式和心得體會。無論是外出游玩還是宅在家里,我們都可以通過這個節日,感受到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親情和和諧。在未來的元宵節,我將繼續用我的方式去慶祝這個日子,讓家人和好友充滿快樂和溫馨。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三
鬧元宵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它標志著春節的結束,同時也是人們迎接新的一年的開始。作為一個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鬧元宵不僅有著豐富多彩的活動,更是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親情。最近我參加了一場熱鬧非凡的鬧元宵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下是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首先,鬧元宵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活動現場,人們身穿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彩燈璀璨,煙花綻放。傳統的民俗活動如猜燈謎、斗地主等,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魅力。這些活動既是對祖先的紀念,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在這樣的氛圍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是中國人的榮耀和自豪。
其次,鬧元宵讓我體會到了家庭的團聚之樂。當千家萬戶的燈火通明,家家戶戶都在燃放煙花、品嘗元宵的時候,我感到仿佛置身于一個大家庭中。身處異鄉的我,常常思念故鄉的親人。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也找到了家的溫暖。與家人一起吃著元宵,分享著彼此的喜怒哀樂,我感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安心。鬧元宵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幸福感。
另外,鬧元宵讓我領略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相輝映。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的鬧元宵活動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元宵賞燈和猜燈謎,而是結合了現代科技元素,如燈光秀和虛擬現實等。這樣的創新讓鬧元宵變得更加熱鬧與有趣,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參與。這樣的融合讓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創新與活力,并且讓我明白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才是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
最后,鬧元宵讓我思考了文化傳承的問題。鬧元宵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現代社會中,許多傳統文化正漸漸失去其生氣,面臨著流失的風險。因此,我們作為年輕一代,應當主動去傳承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了解并學習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總之,通過參加鬧元宵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鬧元宵不僅是一種慶祝和娛樂的活動,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我希望大家能夠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讓我們的文化根脈永遠傳承下去,并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四
熱鬧的元宵節到了,學校組織我們做湯圓。
吃完中飯,做湯圓的材料——面粉便拿來了。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塊,并囑咐大家保持桌面、地面衛生。
開始做湯圓了,我興奮地從面粉上掰下一小塊,將它放在手心,用力揉搓。哎呀,面粉竟被我搓碎了。唉,只能再試一次。這次,我總結出一個道理:包湯圓時,一定得先用手指稍稍捏一下,然后輕輕揉搓。于是,我按照總結的方法做,終于做出了一個圓溜溜的小湯圓。
突然,我發現有的同學用面粉做了些小動物湯圓,心想:我也得做點新穎的,對了,我最喜歡的動物是小熊,就做個小熊吧。
于是,我用剛才做的一個湯圓當小熊的頭,揉出一個方形面團當作小熊的身體,并揉出兩個小耳朵貼在它的頭上,最后,我揉出四個一樣的粗粗的短條,作為小熊的手和腳。一個活靈活現的小熊便展現在我的眼前,我滿意地笑了。不過,我總覺得小熊還缺點細節。對了,是眼睛。于是,我揉了兩個很小的球想貼在小熊臉上,可不聽話的眼睛總是貼不上,怎么貼,就怎么掉下來。突然,我發現貼的時候,眼睛的位置留下了兩個印子,哎,就用這個當眼睛吧!
哎,自己勞動真不容易啊!好不容易做好了,就等著吃湯圓嘍!
過了好一會兒,我們做的湯圓終于燒好了。吃著美味的湯圓,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五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其在中國農歷正月十五日慶祝而得名。在這個節日里,家家戶戶都點亮彩燈、賞花燈,品嘗傳統的元宵,是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然而,元宵節背后的故事卻不為人知。本文將從元宵的歷史由來、傳統習俗和人們慶祝元宵節的態度等方面來進行探討,帶大家認識到這個傳統佳節的不一樣的魅力。
第二段:歷史由來
元宵節的歷史由來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據說漢武帝派使者到月宮奉貢,希望獲得長生不老的秘訣。后來,傳說中的仙女嫦娥便看到人間疾苦,自愿嫁給了一個凡人袁宏道。但以此為由,袁家被視為天下公敵,家破人亡。在正月十五這個日子里,嫦娥從月宮降臨到地球,向人間賜予愛情、和平以及幸福,這幾乎是中國文化里最美好的神話之一。也就是因為嫦娥下凡救人的故事,元宵節才被前人賦予了深刻的意義和紀念的價值。
第三段:傳統習俗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千百年來未曾改變,人們除了欣賞花燈外,還要品嘗元宵,猜燈謎,還有賞花車。在古代,元宵共有三種:小元宵、大元宵和元宵面,不同種類的元宵制作方法多樣,如切細了的麻糬、豆沙餡、芝麻餡等。在現代家庭里,品嘗元宵已經成為傳統佳節里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第四段:慶祝態度
在慶祝元宵節的時候,無論是朝拜月神,還是在家中聚會,人們總是帶著快樂和感恩的心情,慶祝這個傳統佳節。即使在現代社會,元宵節的意義和價值依舊不能被忽視。那些經歷過困難時期的人們,更是對元宵節充滿敬畏和感激。在這個節日里,人們積極慶祝,同時也總是會回顧過去的歲月,感慨人生苦短,更要珍惜純真快樂的時光。
第五段:總結
元宵節是一個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佳節,每年都會吸引著無數人的關注和慶祝。而在這個節日背后,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底蘊和深度,還能夠感受到活生生的人性情感和生命拼搏的光輝。在快樂和感恩的同時,元宵節還是人們深切反思和關注人生的一個節日,它呈現出了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也是我們在現代日常生活里不可忽略的精神呼喚。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六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那里到處都在放煙花,就是一個煙花集會,你走在路上,從街這頭走到街那頭你就能看見各個地方的個人或團體組織的放煙火。
先從家門口出發,我們就能看見院里的鄰居放的煙花。一會兒就一個響聲,然后在天空中就綻放一朵紫色的煙花,一會兒又一個響聲,天空就一朵亮藍色的煙花。就在院里看了一會兒一會兒的,小小的煙花,慢悠悠的一個個的在黑色的天空里開放。不過這個可是看著不過癮的,所以我們就往廣場上走吧。
正月十五的的日子,路上人可真多啊。走在路上一會兒冬天一個亮火,一會兒西邊一個彩色焰火,看的我可是眼花繚亂的。快接近廣場的人就變得更多了,看來人們都等著廣場的大號煙花呢。真正的煙花宴會可是在廣場上嗯。
等了一會兒,煙花宴會終于開始了。先是一連串的普通的彩色煙花,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都是一個接著一個不停地在空中綻放。有的時候那些彩色煙花還會交錯在一起。然后放的就是變色煙花了,在天空中爆開先是金黃色,然后就是綠色的,接連不斷的煙花引起人們的接連叫好。
正月十五看煙花,看完煙花笑哈哈。看完煙花盛宴后,我們就可以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七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和春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正月,古人稱之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叫元宵節。全國各地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各不相同,其中吃元宵、賞燈籠、舞龍舞獅是元宵節的一些重要民俗。
元宵節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猜燈謎活動。每節課選十名學生參加,分為兩輪。我被選中了。進入猜謎現場,已經有很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到處看著它,嘿,它真的讓我看到了一個我認識的人。它的謎語是“兩個胖子”(說出一個城市),就是“合肥”!我心中充滿喜悅,急忙趕到領獎的地方,但他們說這個謎語早就猜到了。唉,真的讓我白高興了。
我繼續看,很快又看到了一個。這個謎語是“草長在兩個小家伙的頭上”。我仔細想了想,然后拍了拍腦袋。只是“大蒜”這個詞!我趕緊笑吟吟地跑去講答案,呵呵,這次我是第一個猜的!
我又看了看四周,發現了一個謎語:《聊齋志異》。嘿,這是什么意思?沒有一點暗示。我對這個謎語很感興趣,也很久沒有去想了。哈,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廢話連篇的成語——!這《聊齋志異》不就是一個關于鬼的完整故事嗎?我以前也試過,哈哈,但是我又答對了!
晚上回到家,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吃元宵玩得很開心。吃完飯,我們在客廳里閑坐著,等著電視直播的元宵煙花表演。現在是八點鐘,聚會準時開始。過了一會兒,煙花燃放了,“砰”,一條龍出現在我們面前;然后,鯉魚跳進龍門;還有一個,在水上跳芭蕾,看,多開心啊,我興奮的說:“媽媽,我也想放煙花。”媽媽說:“去玩吧,別傷著自己。”
我和爸爸去后院放煙花。爸爸點燃了“變色龍”,紅、黃、藍.天空五彩繽紛,美麗無比!我們這些孩子揮舞著煙火棒走來走去,小小的煙火像無數美麗的螢火蟲一樣翩翩起舞。然后父親放了“雨花”,金色的“雨花”從天而降,宛如仙女散花。“小蜜蜂”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嗖的一聲飛向天空.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的煙花好像都比美國好看,家家戶戶都比對方好看。真的很有趣!
煙花放完后,周圍漸漸靜了下來,我還沉浸在元宵節的興奮和喜悅中,激動得久久不能入睡。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八
元宵佳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到元宵節,人們會走上街頭,點燃花燈,品嘗湯圓等傳統美食,慶祝這個團圓的節日。但除了這些表面的熱鬧和歡樂,我在這個節日中還產生了很多深刻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對于團圓的感悟
像許多傳統節日一樣,元宵節是一個重視“團圓”的節日。在這一天,親人和朋友會聚到一起,歡度這個特別的夜晚。對于我來說,元宵節更像是一次尋找“家”的旅程。無論是小時候還是現在,當踏上街頭,看到街上燈火輝煌,熱鬧的人群,瞬間就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總是被種種事務和電子產品包圍,而元宵節讓我重新找到了“歸屬感”,我聽見了心底深處召喚的聲音。
第三段:對于傳統文化的思考
元宵節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在這個節日中,許多傳統的文化和習俗得以展現。例如,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等活動,傳承了千百年的文化歷史。但對于現代社會來說,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逐漸被淡忘。我們更多地關注于“流行文化”,把傳統文化看作是過時的。個人認為,傳統文化是歷史的一部分,對于國家和個人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要對傳統文化加以保護和傳承,讓這種珍貴的文化延續下去。
第四段:對于人際交往的認識
元宵節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機會。在這個節日中,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當大家都為了一塊大小顏色不同的湯圓競爭時,吃出了自己的美味;當猜對了花燈謎語,大家都為對方歡呼打氣。這種友誼并不會只停留在今晚,它會延續到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逐漸明白到,人際關系的建立需要互相的幫助和信任,而元宵節則是一個轉換思維、洗滌心靈的契機。
第五段:結語
綜上所述,元宵節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草木梢頭已解語,階前月色皎潔的美好,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個節日讓我看到了中國的獨特之處,也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美麗互動,同時也激發了我對于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參加傳統節日,去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去探尋屬于自己的團圓之旅。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九
漫長的寒假過去了,同時元宵節也就來臨了,也就意味著年過完了。
今天清晨,天剛剛蒙蒙亮,人們就像大年三十時一般,都放起了鞭炮。雷鳴般的鞭炮聲,聲聲震耳,想賴床都不行。
我起床后,與過年一般,一家人都到了奶奶家,做著幾乎與大年三十相同的事。但是元宵節在晚上時與過年大有不同。
下午,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后,夜幕開始降臨。七點左右時,四面八方的爆竹聲。禮花聲開始齊鳴不休。
人們也都走出了家門,來到街上看燈,五顏六色。花花綠綠。各種各樣的燈籠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美不勝收啊!
看那各個燈籠攤位上,都圍有一群人在那兒挑選自己喜歡的燈籠或燈飾品。
我與爸爸最感興趣的還是元宵節時的燈謎了!
我和爸爸來到一猜燈謎處,來猜燈謎,我與爸爸迅速的來查看各個燈籠上的燈謎,并盡快想出謎底。
不一會兒,就開始兌獎了,我與爸爸共同答對了一些燈謎,所以也得到了相應的獎品。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舞龍的隊伍出來了,警車在前面開路,馬路上的汽車紛紛讓路。人們也都來到馬路邊看龍燈。
舞龍人舉著棍子支撐著龍身,在長長的龍燈前面有一個人舉著一顆“龍珠”,后面的龍就跟著“龍珠”走。那些舞龍人把龍舞的像活了一般,真令我佩服,有機會,我也去學學舞龍。
已經很晚了,我們邊回家吃湯圓了,一家人吃湯圓,團團圓圓。
今天真是熱鬧的元宵節,沸騰的孝感。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十
第一段:開頭部分(介紹元宵春節的意義)
元宵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一環,它標志著農歷新年的結束和春天的開始,也是一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時刻。在這個節日里,人們裝扮家居,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美食和觀看燈籠、煙花等傳統娛樂項目,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在過去的元宵春節中,我不僅感受到了家人之間的溫暖與團聚,還從這些傳統的慶祝活動中汲取了深深的教益。
第二段: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美好價值觀(燈籠、煙花的意義)
元宵春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之一,了解并參與其中能讓我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觀看燈籠和煙花的時候,我了解到燈籠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冀望,煙花則是消弭災難,迎來福運的象征。這些文化象征代表著人們的希望和祈愿,也讓我明白到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與時俱進的,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第三段:家庭團聚與傳統美食的美好(合家團圓、團圓飯)
元宵春節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機會,這一刻,我和家人相聚在一起,分享著快樂和笑聲。每一次吃團圓飯,我都能感受到家人之間的相互關愛和珍惜。食物在這個時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的美食令我們回味無窮,同時也代表著豐收和吉祥。例如,元宵湯圓是元宵節最傳統的食物,它象征著團圓和完整的家庭。每一口湯圓都帶給我家庭團聚的美好感受。
第四段:與親朋好友的交流與祝福(拜年、紅包)
元宵春節也是與親朋好友交流的好時機。我喜歡到親朋好友家中拜年,送上紅包表達對他們的祝福和關心。每一次拜訪都能感受到親情和友情的加深,也能觀察到家人之間的變化。親朋好友們圍坐在一起,互道祝福,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這種親密的聯系使我覺得自己是被愛與支持所包圍的。
第五段:總結(讓心靈得到滋養)
回顧過去的元宵春節,我不僅享受了傳統活動和美食的樂趣,也從中汲取了深刻的教益。我通過傳統文化的傳承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通過家庭團聚的時刻感受到了親情和友情的重要性,通過與親朋好友的交流和祝福來展示對他們的關心和祝福。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我的生活,也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滋養。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元宵春節中,我將繼續秉持著這些美好的價值觀和傳統,與家人和朋友共同度過一個更加溫馨和快樂的節日。
總結:元宵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通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珍視,人們能夠體會到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永恒不變的。通過家庭團聚與傳統美食,人們感受到了團圓與完整的意義。通過與親朋好友的交流與祝福,人們更加明白了親情與友情的重要性。元宵春節不僅是一次節日慶祝,更是讓人們的內心得到滋養與升華的機會。希望在以后的元宵春節中,我們都能充分感受到這些美好的價值觀和傳統。
元宵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每年元宵節的時候,我們總會吃餃子和湯圓,意味團團圓圓,美美滿滿。在老家,家家戶戶都有田地,農民靠土地為生。所以,每逢元宵,每家的奶奶們總會炒花生,炒瓜子,這一習俗叫做“炒蟲”,愿望來年的田地能沒有蟲子,五谷豐收。炒熟了,花生,瓜子的香味彌漫在屋子里,孩子們總是笑著,搶著,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樂趣。
又到了元宵節,雖然身在異地他鄉,可過節的氣氛卻不見減。家家戶戶都做了或者買了五顏六色的湯圓兒,媽媽也親手給我們包了黑芝麻湯圓。媽媽先把糯米面用開水燙一下,然后攪拌均勻,搓成一個大大的面團兒,接著揪出一個個的小團,將小團按扁,用勺子舀上黑芝麻餡兒,包成圓,一個就完成了。接著,將水放入沸騰的水中,直到湯圓漂浮在水面上,撈出。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湯圓就出鍋了。我們吃著湯圓,一股別樣的心情頓生心頭。
到了晚上,鞭炮的轟隆聲伴著禮花上升綻放的聲音,縈繞在耳畔。爸爸也買了鞭炮和煙花,我心血來潮,叫上弟弟,一起去點鞭炮,沾點兒喜氣。導火線呲呲的冒著,我們趕緊跳到一邊,捂上耳朵。“啪啪啪啪啪――”,熱鬧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