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一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面。我們來到岳麓山腳下,走過拱形的大門,走著腳下的鵝卵石,就來到了美麗的愛晚亭。下面是帶來的岳麓山導游詞,歡迎欣賞。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羅伊琳,你們可以叫我小羅。很高興可以成為你們本次游覽的導游。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游覽岳麓山。我們將一起度過愉快的一天。
這里就是岳麓山,海拔300。8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它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于長沙市區西面。
我們現在位于岳麓山山腳,請大家和我一起看,這邊這座瓦片上長滿苔蘚的老房子,就是著名的岳麓書院。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與白麓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合稱中國四大書院。它歷史悠久,始建于公元976年。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曾在此講學。
我們繼續往上走,看,這就是“愛晚亭”。四根紅艷艷的柱子,就像一棵松樹一樣,筆直地挺立在我們的眼前,支撐著這兩層綠油油的屋頂。從遠處看,活像一棵大樹。與這山清水秀的景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亭子的頂上還有著“愛晚亭”三個閃閃發光的金色大字。
愛晚亭原名是“紅葉亭”,后來由于著名的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才改名為“愛晚亭”。它還被譽為中國四大名亭之一。
岳麓山還有許許多多的風景名勝,說也說不盡。大家先休息一下,等會兒我們再一起去瀏覽更美麗、更精彩的景點。請大家注意“休息時千萬不要跑到太遠的地方去,就在附近休息;以免掉隊,要注意安全,我們20分鐘以后在這里集合!
岳麓山導游詞精選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岳麓山。我是寶島旅行社的導游王寄卓,今天我將帶著大家游玩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面。我們來到岳麓山腳下,走過拱形的大門,走著腳下的鵝卵石,就來到了美麗的愛晚亭。
愛晚亭頂上是由綠色的琉璃瓦筑成的,紅色的柱子,綠色的欄桿。柱子上還有毛主席寫的對聯呢!一陣風吹過,愛晚亭兩旁翠綠的柳樹被風吹的沙沙作響,愛晚亭前的大胡也泛起了層層波紋,這個湖十分美麗,翠綠的湖面像一塊碧綠的玉一樣,清澈見底。愛晚亭中央還有許多座位和棋盤,供游客們休息和下棋。
走過愛晚亭,往一條小山路走去就來到了清風泉。
清風泉中有一個小井似的洞,接泉水的人們可以把水罐放在小洞里接水,泉水冰冰的,像從冰箱里拿出來似的,水十分清澈,聽說喝下清風泉的水可以越活越年輕。
沿著清風泉旁的小山路上去,就可以到鳥語林里去游玩。鳥語林里有成百上千只稀有小鳥,比如貓頭鷹,金鋼鷹鵡,大嘴鳥等等,全是我們平常很難見到的鳥。
經過鳥語林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岳麓山的最頂峰了,站在岳麓山頂上可以看到整個大河西,到處都是一片繁華的景象。
游客們這次岳麓山之游就結束了,岳麓山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沒有去過得朋友們有時間一定要去欣賞哦。
岳麓山導游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能陪伴大家一起游覽岳麓山風景名勝區。
岳麓山位于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勝景。岳麓山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宮、名泉、名木于一體,自然風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觀獨、特、亮、麗,清風峽、愛晚亭、麓山寺、白鶴泉、蔡鍔墓、黃興墓、禹王碑、云麓宮、岳麓書院等近百處景點,處處誘人。
現在,來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區——清風峽。這里林木繁茂,綠樹成陰,溪澗繞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夾秀,令人陶醉。從清風峽到山頂,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種,其中555種為野生種子植物,奇花異草,隨處可見。據專家統計,山中有許多古樹名木,稀有瀕危樹種有皂莢、銀杏等。整個岳麓山上,樹齡最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的一株羅漢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次是云麓宮旁邊的古銀杏,樹齡超過10;季軍則是古麓山寺前門的元代樟樹,樹齡在700年左右。另外,在爰晚亭周圍還有許多明清時期的楓樹。最有文化特色的當屬岳麓書院里的古桑樹和古槐樹,因為古代人將讀書的地方稱為“桑槐之地”,因此院內遍栽這兩種樹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據統計,長沙市的氧氣供應量,有五分之一來自岳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岳麓山雖然不高,但確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山上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岳麓書院之深,云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稱岳麓山為“人文名山”。
在清風峽口,高聳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岳麓書院山長、大學者、教育家羅典。過去,清風峽中遍布楓林,所以羅典定亭名為“紅葉亭”,又叫“愛楓亭”。后來湖廣總督畢沅覺得這里的景色十分切合唐朝詩人杜牧的那首詩《山行》,就更名為“愛晚亭”了。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的確,到了晚秋時節,岳麓山山頂云霧繚繞,愛晚亭四周楓紅如火、艷麗如熾,將詩中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可以看到愛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東,四周山巒聳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澗環繞,山、樹、溪、石各展風流。
愛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攢尖頂亭子。它有兩套頂棚;稱為“重檐”,顯得氣勢雄渾;它的屋頂采用四條斜脊,稱為“四披”,表現出穩重端莊之美;攢尖頂使得亭子有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統”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學上的體現。同時,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線向上飛翹,使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有了一種活潑、飄逸的感覺。加上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和彩繪藻井,全面展現了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愛晚亭既是名勝古跡,也是革命圣地。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和工作期間,經常同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摯友一起登臨愛晚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當時的新民學會成員周世釗老人回憶這段時光曾經賦《踏莎行?秋日游愛晚亭》一首:
碧澗鳴琴,紅林供畫,一山秋色多瀟灑。為尋舊跡上芳亭,早接英風憶黌舍。
身在山中,心憂天下,憑欄熟計連朝夜。菜根為飯草作鞋,要將歷史從頭寫。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請毛主席為亭題名,毛主席欣然提筆寫下了“愛晚亭”三個大字,就是現在亭子門楣上的這塊匾。
大家現在看到亭柱上有一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這是愛晚亭的修建者羅典所題,表現的是愛晚亭當年的風姿。
長沙市與日本鹿兒島市結為友好城市時,愛晚亭作為古城長沙的象征,仿建到日本,從而成為中日友誼的信使。沿愛晚亭后的石徑拾級而上,便到了古麓山寺。古麓山寺位于岳麓山的山腰,始建于西晉泰始四年,即公元268年,當時距佛教傳入我國僅僅兩百余年時間,距民間最早建寺奉佛也才50余年時間,是湖南歷史最悠久的佛寺。山門上的對聯“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就是占麓山寺歷史地位的真實寫照。
古麓山寺在歷史上幾經興廢,大部分建筑毀于抗戰時期,僅存山門及觀音閣。現在看到的鐘鼓樓、彌勒殿、大雄寶殿等都是20世紀80年代按照原貌重建的。
古麓山寺周圍古木參天,更顯得古寺幽深而寧靜。在這座觀音閣前,有兩棵羅漢松。據傳這株較大的是創建麓山寺的時候栽的,故名“晉松”,也叫“六朝松”,是岳麓山中最高齡的樹木,也是麓山寺悠久歷史的見證。過去有兩棵晉松,因為虬枝交錯,枝葉繁茂,就像武士守護著關隘一樣守護著觀音閣,所以又有“松關”之稱。后來其中一株在清朝乾隆年間被風雨傾覆了,才補種這較小的一棵。
過去在麓山寺有一塊《麓山寺碑》,是唐朝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寫,江夏人黃仙鶴所刻。碑上共有陽文篆書1419字,記載了古麓山寺的沿革變遷。碑文詞章華麗、書法沉雄、刻藝精湛,世稱“三絕碑”。現在這塊碑已經移放在山腳岳麓書院的后院中。
離麓山寺不遠就是白鶴泉。白鶴泉水自古就有,清朝光緒三年即公元1877年湖南糧道夏獻云修建了亭子并刻碑。在抗戰中,亭廢碑存,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亭子是1956年重修的。白鶴泉的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泉水呢?白鶴泉位于岳麓山上一段地質裂隙的中段,山上樹木茂盛,涵養了水源,豐富的地表水下滲到岳麓山石英砂巖的裂隙中,再流到砂巖構成的破碎帶的深處,從這里涌出地表,源源不斷。用白鶴泉水沏茶,能沁人心脾,延年益壽,堪稱岳麓山一絕,所以這眼泉有“麓山第一芳澗”的美稱。
白鶴泉水還有一絕,那就是將硬幣平放在水面可以浮而不沉。這是因為泉水水質好、比重大、水面具有一定張力所致。許多游客朋友來到這里,總要投下一枚枚硬幣,許下心愿,希望夢想成真,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祝福泉”。
順著羊腸小道拾階而上,來到了蔡鍔墓。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生于1882年,早年人長沙時務學堂就讀,師從梁啟超,后赴日本求學。清朝宣統三年即公元19,蔡鍔任云南新軍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后舉兵響應,任云南總督。19袁世凱陰謀稱帝,他通電討袁,組織護國軍,成為著名的護國英雄。袁世凱死后,蔡鍔任四川總督兼民政署長,19赴日本治病,同年11月病逝日本,19國葬于岳麓山。
現在,我們從蔡鍔墓來到了黃興墓。黃興原名黃軫,字克強,湖南長沙人,1874年出生。黃興早年就讀武昌兩湖書院,后赴日本宣傳革命。清朝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895年,黃興回國與陳天華、宋教仁等成立華興會并任會長。次年擁護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黃興被選為庶務,積極參與反清斗爭,先后組織參與了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等。19武昌起義爆發后,他趕往武昌領導戰斗,被任命為總司令。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黃興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南京留守,同年擔任改組后的國民黨理事。二次革命爆發后,黃興赴南京主持討袁事宜,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二次革命失敗后,黃興逃亡日本,隨后旅居美國,繼續領導反袁斗爭。1916年黃興回上海繼續為革命事業與孫中山并肩奮斗。1916年10月黃興病卒于上海,1917年國葬于麓山。
蔡鍔和黃興都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著名軍事家、革命家,為全國人民所愛戴。像這樣的名人墓葬,岳麓山上還有10余處,如民主主義革命家蔣翊武墓、陳天華墓、劉道一墓,工運活動家黃愛與龐人銓墓,湖南光復領袖焦達峰墓、陳作新墓,同盟會會員姚宏業墓、禹之謨墓,學運領導人離繼青墓,著名學者楊樹達墓和抗戰時期長沙保衛戰七十三軍烈士墓葬群等。巍巍名山也因有幸掩埋忠骨而更添了行,每行9字,末行空4字,共77個字。大家請仔細看這碑上的字,他們有的如奔走的龍蛇,有的像團起身子的蝌蚪,形狀奇特,難以辨認。自明代以來,研究禹碑的學者數不勝數,有人說是古蝌蚪文,也有人說是鳥文古篆,還有人說是道家符箓,說法不一。現在一般采用明朝楊慎的譯文,大意是禹奉舜命治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人,在南岳衡山夢見蒼水使者,得到治理洪水的金簡玉書,刻于石山高處,從此天下太平。關于禹王碑上的文字至今沒有定論,有待學者們的進一步考證。
順著山脊公路向北走,我們來到了觀光長廊。它修建于,全長140米,集休閑、娛樂、登高于一體。登上觀光臺,我們可以飽覽星城長沙風光。大家請看,岳麓山下就是日夜北去的湘江,江中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內河綠洲——橘子洲,遠處則是日新月異的長沙城區。山、水、洲、城融為一體,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卷。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二
岳麓山位于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勝景。其山脈屬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為南岳七十二之一,稱為靈麓峰。南北朝劉宋時《南岳記》載:“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故名岳麓。岳麓山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宮、名泉、名木于一體,自然風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觀獨、特、亮、麗,清風峽、愛晚亭、麓山寺、白鶴泉、蔡鍔墓、黃興墓、禹王碑、云麓宮、岳麓書院等近百處景點,處處誘人。
清風峽
現在,來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區——清風峽。這里林木繁茂,綠樹成陰,溪澗繞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夾秀,令人陶醉。從清風峽到山頂,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種,其中555種為野生種子植物,奇花異草,隨處可見。
愛晚亭
在白云深處,在誰也不知道的某一個地方,看看那些起伏的楓林,仿佛走了很長的路才到達這里,此生再不敢忘記。愛晚亭像一個溫雅的女子,在山的懷抱,藏著一段她最純潔的愛情,在晚風與紅葉飄零的秋天她是一個寂寞的舞者,用孤獨,踏著秋天所有美麗的葉片,在自然古老的風中寫滿等待消息與誓言,怎么、那一個唯一能讀懂自己的詩人還不到來!還不到來!原來它等的那個人就是你們,你們終于來了!終于來了。
古麓山寺
古麓山寺周圍古木參天,更顯得古寺幽深而寧靜。在這座觀音閣前,有兩棵羅漢松。據傳這株較大的是創建麓山寺的時候栽的,故名“晉松”,也叫“六朝松”,是岳麓山中最高齡的樹木,也是麓山寺悠久歷史的見證。過去有兩棵晉松,因為虬枝交錯,枝葉繁茂,就像武士守護著關隘一樣守護著觀音閣,所以又有“松關”之稱。后來其中一株在清朝乾隆年間被風雨傾覆了,才補種這較小的一棵。
白鶴泉
白鶴泉水還有一絕,那就是將硬幣平放在水面可以浮而不沉。這是因為泉水水質好、比重大、水面具有一定張力所致。許多游客朋友來到這里,總要投下一枚枚硬幣,許下心愿,希望夢想成真,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祝福泉”。
蔡鍔墓
順著羊腸小道拾階而上,來到了蔡鍔墓。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生于1882年,早年人長沙時務學堂就讀,師從梁啟超,后赴日本求學。清朝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蔡鍔任云南新軍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后舉兵響應,任云南總督。1915年袁世凱陰謀稱帝,他通電討袁,組織護國軍,成為著名的護國英雄。袁世凱死后,蔡鍔任四川總督兼民政署長,1916年赴日本治病,同年11月病逝日本,1917年國葬于岳麓山。
黃興墓
現在,我們從蔡鍔墓來到了黃興墓。黃興原名黃軫,字克強,湖南長沙人,1874年出生。黃興早年就讀武昌兩湖書院,后赴日本宣傳革命。清朝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895年,黃興回國與陳天華、宋教仁等成立華興會并任會長。次年擁護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黃興被選為庶務,積極參與反清斗爭,先后組織參與了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等。1912年武昌起義爆發后,他趕往武昌領導戰斗,被任命為總司令。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黃興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南京留守,同年擔任改組后的國民黨理事。二次革命爆發后,黃興赴南京主持討袁事宜,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二次革命失敗后,黃興逃亡日本,隨后旅居美國,繼續領導反袁斗爭。1916年黃興回上海繼續為革命事業與孫中山并肩奮斗。1916年10月黃興病卒于上海,1917年國葬于麓山。
觀光長廊
順著山脊公路向北走,我們來到了觀光長廊。它修建于1997年,全長140米,集休閑、娛樂、登高于一體。登上觀光臺,我們可以飽覽星城長沙風光。大家請看,岳麓山下就是日夜北去的湘江,江中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內河綠洲——橘子洲,遠處則是日新月異的長沙城區。山、水、洲、城融為一體,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岳麓山雖然不高,但確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山上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岳麓書院之深,云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稱岳麓山為“人文名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劉雨軒,我是丫雅旅行社的一級導游。很高興和大家在岳麓山相會,我們將一起度過這美好的一天。
岳麓山是長沙最有名的景點。它海拔3000。8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岳麓山因南北朝劉宋時《南岳記》“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而得名。
我們現在位于岳麓山的山腳。看,前面就是愛晚亭,四根紅艷艷的柱子支撐著用綠油油的琉璃瓦砌成的屋頂。九月,愛晚亭旁的楓葉都紅了,紅紅的楓葉和這山清水秀的景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愛晚亭的原名是“紅葉亭”,后因杜牧《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而改名為“愛晚亭”。它還是四大名亭之一呢。
好了,游客們請跟我繼續往上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被稱為“千年學府”的岳麓書院。岳麓書院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就是公元前976年,歷經了宋、元、明、清各代。而且,岳麓書院里走出了許多名人。比如曾國潘、左宗棠、楊昌濟。
愉快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岳麓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岳麓山。我是寶島旅行社的導游王**,今天我將帶著大家游玩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面。我們來到岳麓山腳下,走過拱形的大門,走著腳下的鵝卵石,就來到了美麗的愛晚亭。
愛晚亭頂上是由綠色的琉璃瓦筑成的,紅色的柱子,綠色的欄桿。柱子上還有毛主席寫的對聯呢!一陣風吹過,愛晚亭兩旁翠綠的柳樹被風吹的沙沙作響,愛晚亭前的大胡也泛起了層層波紋,這個湖十分美麗,翠綠的湖面像一塊碧綠的玉一樣,清澈見底。愛晚亭中央還有許多座位和棋盤,供游客們休息和下棋。
走過愛晚亭,往一條小山路走去就來到了清風泉。
清風泉中有一個小井似的洞,接泉水的人們可以把水罐放在小洞里接水,泉水冰冰的,像從冰箱里拿出來似的,水十分清澈,聽說喝下清風泉的水可以越活越年輕。
沿著清風泉旁的小山路上去,就可以到鳥語林里去游玩。鳥語林里有成百上千只稀有小鳥,比如貓頭鷹,金鋼鷹鵡,大嘴鳥等等,全是我們平常很難見到的鳥。
經過鳥語林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岳麓山的最頂峰了,站在岳麓山頂上可以看到整個大河西,到處都是一片繁華的景象。
游客們這次岳麓山之游就結束了,岳麓山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沒有去過得朋友們有時間一定要去欣賞哦。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五
岳麓山風景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海拔300.8米,為城市山岳型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岳是指大山,麓是山腳下的意思。岳麓山是因為它是南岳72峰的最后一峰而得名。
岳麓山位于長沙市湘江西岸,自然資源相當豐富,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174科977種植物,名木古樹隨處可見(其中晉朝的羅漢松、唐代銀杏、宋時香樟、明清楓栗均系千年古樹),是難得的城市山岳型風景名勝區。被稱為長沙市的“市肺”,為長沙市區提供將近40%的氧氣。
岳麓山山高300.8米。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從山頂到山腳依次分布著代表我國傳統三大教派的建筑。佛道儒三教共存一山是她的另一特點。
山頂的云麓宮是三教中上山最晚的,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但后來居上,宮觀建的最高,可能是道士們認為:“仙人仙人,住在山頂才算仙人吧。”作為我國本土宗教道教,在佛儒上山的過程中始終伴隨其左右,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山中有許多道教或者道家文化的遺跡,比如蟒蛇洞、白鶴泉、笑啼巖、飛來石、自來鐘等。其中蟒蛇洞又名抱黃洞,最早是西晉道士張抱黃寓居修行并羽化成仙的地方,后來有一個叫坡仙的人,在洞庭君山受呂洞賓點化后,也隱居在這里,并作詩“南山七十二,唯喜洞真虛。”這可能是云麓宮被封為道教72洞天中的第23洞天真虛福地的最早說法。
在湖南大學。碑高2.72米,寬1.33米,是唐代大書法家、北海太守李邕(yong,一聲)撰寫,內容敘述自西晉泰始年間建麓山寺至唐開元立碑時,寺的興廢修葺和歷屆禪師宣揚佛法的經過,還描寫了岳麓風光,全文共1413字,因其文采、書法、雕刻都極美,同時呢也見證了岳麓山佛儒之間的友誼,故稱《北海三絕碑》。
岳麓書院是儒家的建筑。號稱千年學府,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以及睢陽書院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
岳麓山不僅是一座宗教名山,同時也是長沙市革命紀念地之一。在山上有大型烈士陵墓和烈士墓碑,以此紀念為革命勝利、為抗戰勝利、為新中國成立而奉獻出了自己生命的偉大的將士們。-------像黃興墓、蔡鍔墓、陳天華、姚宏業合墓、國內唯一的一座五輪塔(為紀念北伐陣亡將士于1924年修建的,但在文革期間慘遭破壞)。待會兒我們都可以一一看到。
在山腳下還有一座很有名的亭子,與安徽滁縣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稱中國四大名亭,她就是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后來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杜枚“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更名為愛晚亭。毛澤東青年時代,在第一師范求學,就經常與他的同學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人一起來到愛晚亭探討實事、縱談理想。我們現在看到的愛晚亭這塊匾上三個字確是毛主席親筆題寫。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寫信給正在北京的毛主席,請他為愛晚亭題字,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請求。所以在全國眾多風景名勝區中,愛晚亭成為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唯一的兩處風景名勝區之一,還有一處是遵義會議舊址。我想他老人家會在這里題字呢,正是因為這座亭子承載了他青年時期,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青蔥歲月。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羅xx,你們可以叫我小羅。很高興可以成為你們本次游覽的導游。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游覽岳麓山。我們將一起度過愉快的一天。
這里就是岳麓山,海拔300.8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它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于長沙市區西面。
我們現在位于岳麓山山腳,請大家和我一起看,這邊這座瓦片上長滿苔蘚的老房子,就是著名的岳麓書院。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與白麓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合稱中國四大書院。它歷史悠久,始建于公元976年。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曾在此講學。
我們繼續往上走,看,這就是“愛晚亭”。四根紅艷艷的柱子,就像一棵松樹一樣,筆直地挺立在我們的眼前,支撐著這兩層綠油油的屋頂。從遠處看,活像一棵大樹。與這山清水秀的景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亭子的頂上還有著“愛晚亭”三個閃閃發光的金色大字。
愛晚亭原名是“紅葉亭”,后來由于著名的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才改名為“愛晚亭”。它還被譽為中國四大名亭之一。
岳麓山還有許許多多的風景名勝,說也說不盡。大家先休息一下,等會兒我們再一起去瀏覽更美麗、更精彩的景點。請大家注意“休息時千萬不要跑到太遠的地方去,就在附近休息;以免掉隊,要注意安全,我們20分鐘以后在這里集合!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七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參觀游覽愛晚亭。
愛晚亭坐落在岳麓山腳,也就是大家現在所處的清風峽里。岳麓山是一座典型的城市風景山岳。據史載:"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在今湖南衡陽市內)為首,岳麓為足。"岳麓山的主峰碧虛峰最高海拔也只有300.8米,相對高度還不到200米。但它地域很廣,主脈南北長約4千米,東西寬約2千米,方圓553.0公頃,加上外圍丘陵總計面積有23平方千米。
岳麓山雖不高,但卻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館"。整個山體全被樹林覆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全區植物種類有174科,977種,以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還保存著大片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古樹名木,隨處可見,晉羅漢松、唐代銀杏、宋元香樟、明清楓栗,都是虬枝蒼勁,高聳入云,全國大中城市中有如此豐富的自然植物資源者,實屬罕見。據科學考證,長沙市區的氧氣消耗量中,五分之一來源于岳麓山,由此可見,岳麓山也可稱做是長沙市的"氧氣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岳麓山上雖然沒有仙人,風景名勝卻比比皆是,僅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岳麓書院之深,云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但整個岳麓山風景至幽至美的所在,還是首推大家前面就要看到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園179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岳麓書院山長、大學者羅典。過去,清風峽遍布古楓,每到深秋,滿峽火紅,故而亭子原名"紅葉亭"亦名"愛楓亭"。提起今名"愛晚亭",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唐朝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確,愛晚亭周圍的風光可以說是將杜牧《山行》詩的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愛晚亭之所以名聲大噪,名列全國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這首詩。但大家不要誤會了,杜牧的《山行》不是為了這座亭子而專門寫的詩。杜牧生活在唐朝,愛晚亭是清朝湖廣總督畢秋帆根據杜牧的詩句而改名的。不過民間關于亭名的由來另有一種說法。據說當年江南年輕才子袁枚曾專程來岳麓書院拜訪山長羅典,但羅典這時已經名滿天下了,根本不屑見這樣的后起之秀,袁枚也不言語,轉身上了山,在岳麓山上,袁才子詩興大發,見一景題一詩,惟獨到了這紅葉亭,他只抄錄了杜牧的《山行》詩,還漏了兩字,后兩句抄成了:"停車坐楓林,霜葉紅于二月花。"羅典聽說后,也跟著上了山,一路上,他見袁枚的詩,才華橫溢,贊不絕口,到了紅葉亭,一見這兩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這是在變著法兒說我不"愛晚"呢,不愛護晚輩呀。得了,這亭子就改名叫"愛晚亭"吧。于是,紅葉亭就這樣變成了愛晚亭。
傳說歸傳說,說到景色,愛晚亭倒不愧為岳麓山風景一絕。在這里,春天,山色蒼翠;夏天,月明風清;秋天,層林盡染;冬天,白雪皚皚。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座天下名亭的全貌了。亭子坐西朝東,三面山巒聳翠,四周楓葉如丹,左右溪澗環繞,前后怪石嶙峋,山、樹、溪、石各展風流。
對于愛晚亭,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古。愛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
先說古形吧。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古典園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攢尖頂建造。重檐即兩套頂,這使得亭子氣勢高亢,雄渾天成;四披即采用四條斜邊,這使得亭子端莊穩重,方正敞亮;攢尖頂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尤其是理學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統"思想的反映。愛晚亭濃縮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如此眾多的精華部分,也就難怪人門會絡繹不絕地造訪了。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線向上翹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頂反而有了一種活潑、飄逸的感覺。此外,它的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彩繪藻井,無一不反應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再來談談它的古意。中國古建筑都很注重風水,也就是譬究陰陽五行,這在愛晚亭上也有體現。愛晚亭背靠岳麓山主峰碧虛峰,左右各有一條山脊蜿蜒而下,前則遙望滔滔湘水。這種地勢正符合我國古代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布局。而且這兒三面環山,林木茂盛,屬木;小溪盤繞,"半廟方塘",屬水;亭子坐西面東,盡得朝暉,屬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橫陳,屬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齊備,大吉大利了。
最重要的是愛晚亭的古趣。圍繞著愛晚亭有許多趣聞軼事。前面提到的羅典趣改亭名的故事便是一例,當然那只是傳說,但毛主席當年曾頻頻登臨此地卻是千真萬確的事情。毛澤東同志從1920到1920年間,在長沙學習、工作了20xx年。在20xx年的生活中,青年毛澤東曾多次攜摯友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人暢游湘江,攀上岳麓山,就在這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方面鍛煉了身體,另一方面探究了真理,同時還增進了彼此的友誼,真可謂一舉三得。
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富有靈性的愛晚亭,然而,這座古亭可以說是飽經了磨難。過去,愛晚亭這兒滿目瘡痍,羅典專門花大氣力進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愛晚亭煥發出勃勃生機。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這副對聯就是羅典所題的"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山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表現的就是當年愛晚亭的風姿。但以后愛晚亭幾經滄桑,屢毀屢修,屢修屢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得到全面的修復。1952年,湖南大學撥專款重修愛晚亭,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還專門函請毛主席題寫亭名,現在亭欞上的紅底鎦金的"愛晚亭"匾額便是主席親筆題寫的。亭內懸掛的《沁園春長沙》詩詞匾,也是主席手跡,筆走龍蛇,更使古亭流光溢彩。愛晚亭現已成為古城長沙的標志。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八
岳麓山是長山的一座名山,這座名山位于湘江西岸。
春天到了,岳麓山上的許多野草都開花了,樹木都長出了許多嫩葉,把岳麓山裝扮得煥然一新。岳麓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流著,撞到巖石上,聲音更加清脆,像是對岳麓山的贊美。
山上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愛晚亭了。愛晚亭是由紅墻綠瓦組成的。遠看,愛晚亭坐落在水池旁,在樹林的懷抱中。近看,愛晚亭正中刻著毛澤東親自寫的“愛晚亭”三個大金字。兩邊的石柱上寫著一副對聯,上聯是:上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的,下聯是: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鹿待籠來。廳內,四根紅柱子支撐著愛晚亭,亭角飛翹,每個角上有一個幼龍。幼龍張開了大大的嘴巴,好像要把這山中的新鮮空氣全吸進去。亭子中間的頂上有一個六邊形,中間是一個白圓圈包住一個黑圓點。很多游客都抬頭認真地看著,口中還念念有詞。
哦,原來上面還寫著毛澤東的《沁園春 長沙》呢。
從愛晚亭旁踏著石階走上前,在麓山叢中還有白鶴泉、云麓宮等名勝古跡。站在山頂遠眺,湘江環繞著岳麓山,古城長沙遙遙相望,山、水、洲、城渾然一體,真不愧是長沙人的驕傲。
這就是美麗的岳麓山,這就是我們長沙的岳麓山。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游,我叫某某。您可以叫我小某或者某導都行,今天呢我將和大家一起去游覽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岳麓山,一起領略它豐富自然美景和深厚的人文積淀。
岳麓山概況介紹
岳麓山位于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勝景。其山脈屬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為南岳七十二之一,稱為靈麓峰。南北朝劉宋時《南岳記》載:"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故名岳麓。據地質學考證,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發展于新生代,距今三億余年。岳麓山瀕臨湘江西岸,海撥300.8米,連巒疊峰數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長沙市區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蒼秀,廊殿樓閣依山畔石。憑欄遠眺,湘江如帶,桔洲浮碧江心,雙橋飛架東西,古城新廓盡在紫氣青煙之中。前有鳳凰山、玉屏山、天馬山;后有桃花嶺、綠峨嶺;南有金牛嶺;北有圭峰。這些小山依附在它的周圍,勢若眾星拱月,渾然一體。岳麓之勝在山川。這里群巒疊翠,古木參天,濃蔭匝地,林壑幽美。山中植物達977種,其中,羅漢松為千年名木。銀杏、楓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蔥;山澗泉流終年不涸,頗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紅楓叢林盡染,紅桔滿掛枝頭,麓山更加艷麗。岳麓山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宮、名泉、名木于一體,自然風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觀獨、特、亮、麗,清風峽、愛晚亭、麓山寺、白鶴泉、蔡鍔墓、黃興墓、禹王碑、云麓宮、岳麓書院等近百處景點,處處誘人。自唐以來,許多著名詩人,學者以及社會名流,都有稱頌岳麓山的詩文,或在山中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偉大詩人杜甫漂泊潭州時,寫了《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詩作,以"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塔級宮墻壯麗敵,香廚松道清涼俱"等詩句贊頌山中殿宇的宏偉和環境的清幽。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在《麓山寺碑》中評述該地"幽谷左豁,崇山右峙,瞰郭萬家,帶江千里,玉水布飛,石林云起。"宋代書法家米芾專程來此觀摩《北海碑》,碑側尚留有他的題記。
清風峽
現在,來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區——清風峽。這里林木繁茂,綠樹成陰,溪澗繞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夾秀,令人陶醉。從清風峽到山頂,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種,其中555種為野生種子植物,奇花異草,隨處可見。據專家統計,山中有許多古樹名木,稀有瀕危樹種有皂莢、銀杏等。整個岳麓山上,樹齡最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的一株羅漢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次是云麓宮旁邊的古銀杏,樹齡超過1020xx年;季軍則是古麓山寺前門的元代樟樹,樹齡在720xx年左右。另外,在爰晚亭周圍還有許多明清時期的楓樹。最有文化特色的當屬岳麓書院里的古桑樹和古槐樹,因為古代人將讀書的地方稱為“桑槐之地”,因此院內遍栽這兩種樹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據統計,長沙市的氧氣供應量,有五分之一來自岳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岳麓山雖然不高,但確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山上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麓山寺之古,岳麓書院之深,云麓宮之清,黃興、蔡鍔墓之烈,無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稱岳麓山為“人文名山”。
愛晚亭導游詞
的體現。我們往下看,發現頂棚下面啊還有一套頂棚,我們知道,一般的亭子它是只有一個頂的,而這種兩套頂棚的結構就相對少一些,這種結構就叫做“重檐”了。“重檐”使得整個亭子顯十分有氣勢和穩重,但我們從外面看來,愛晚亭整體穩重卻不顯笨重,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我們的古人,當時建造愛晚亭的工匠心思十分巧妙,我們沿著四條脊往檐角看去,可以發現檐角是向上飛翹的,就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鳥,或者想要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樣就使得亭子有了一種輕巧活潑的感覺。再加上愛晚亭的丹柱、碧瓦、白玉護欄和彩繪藻井,我們可以全面感受到這座百年名亭的古樸之美。
愛晚亭歷史
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岳麓書院山長、大學者羅典。過去,清風峽遍布古楓,每到深秋,滿峽火紅,故而亭子原名“紅葉亭”亦名“愛楓亭”。提起今名“愛晚亭”,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唐朝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的確,到了晚秋時節,岳麓山山頂云霧繚繞,愛晚亭四周楓紅如火、艷麗如熾,愛晚亭周圍的風光可以說是將杜牧《山行》詩的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愛晚亭之所以名聲大噪,名列全國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這首詩。但大家不要誤會了,杜牧的《山行》不是為了這座亭子而專門寫的詩。杜牧生活在唐朝,愛晚亭是清朝湖廣總督畢秋帆根據杜牧的詩句而改名的。
愛晚亭由來
其實愛晚亭剛建造的時候,并不是叫做愛晚亭,而是叫做紅葉亭。因為愛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也就是1792年。當時清風峽內遍布古楓,每至深秋時節,滿山紅火,故取名“紅葉”,后來才改名叫做愛晚亭。關于改名,民間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傳說。說是當年江南年輕才子袁枚曾專程來岳麓書院拜訪山長羅典,但羅典這時已經名滿天下了,根本不屑于見這樣的后起之秀,袁枚知道了,倒也不生氣,也不言語,轉身就上了山,在岳麓山上,袁才子詩興大發,見一景就題一詩,惟獨到了這紅葉亭,他只抄錄了杜牧的《山行》詩,還故意漏了兩字,把后兩句抄成了:“停車坐楓林,霜葉紅于二月花。”羅典聽說后,也跟著上了山,一路上,他見袁枚的詩,才華橫溢,贊不絕口,到了紅葉亭,一見這兩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心想:這首詩獨獨漏了“愛晚”兩字,這是在變著法兒說我不“愛晚”呢,不愛護晚輩呀。頓時心生慚愧,得了,就把這亭子改名叫做“愛晚亭”吧。于是,紅葉亭就這樣變成了愛晚亭。據現有資料,知袁牧訪問岳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于袁牧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所以傳說歸傳說,據史料考究,真正給愛晚亭改名的是誰呢?剛才有提到過的?那就是當時的湖廣總督畢沅。小芳剛才提到了紅葉亭,那全國又有哪四大紅葉亭呢?大家再想想看看,待會告訴我答案。
亭匾由來
愛晚亭除了是名勝古跡,也是革命圣地。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的時候,就經常和他的同學也是革命先烈的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摯友一起登臨愛晚亭,討論天下大事,“指點江山,激揚發字”,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當時的新民學會成員周世釗老人回憶這段時光曾經賦《踏莎行?秋日游愛晚亭》一首:
碧澗鳴琴,紅林供畫,一山秋色多瀟灑。為尋舊跡上芳亭,早接英風憶黌舍。
身在山中,心憂天下,憑欄熟計連朝夜。菜根為飯草作鞋,要將歷史從頭寫。
正因如此,青年時期毛澤東在愛晚亭留下的美好回憶,所以在1952年重修愛晚亭的時候,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請毛主席為亭題名,毛主席欣然提筆寫下了“愛晚亭”三個大字,就是現在亭子門楣上的這塊匾。
亭術對聯
城市時,愛晚亭作為古城長沙的象征,仿建到了日本,從而成為了中日友好的信使。
建筑風水學
中國古建筑都很注重風水,講究陰陽五行,這在愛晚亭上也有體現。我們看,這兒三面環山,林木茂盛,屬木;小溪盤繞,“半廟方塘”,屬水;亭子坐西面東,盡得朝暉,屬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橫陳,屬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齊備,大吉大利了。 好了,答案揭曉的時候了!
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稱為中國“四大名亭” 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長沙岳麓山、蘇州天平山,這是觀賞紅葉的四大名山。
關于愛晚亭還有過這么一篇詩詞
在白云深處,在誰也不知道的某一個地方,看看那些起伏的楓林,仿佛走了很長的路才到達這里,此生再不敢忘記。愛晚亭像一個溫雅的女子,在山的懷抱,藏著一段她最純潔的愛情,在晚風與紅葉飄零的秋天她是一個寂寞的舞者,用孤獨,踏著秋天所有美麗的葉片,在自然古老的風中寫滿等待消息與誓言,怎么、那一個唯一能讀懂自己的詩人還不到來!還不到來!原來它等的那個人就是你們,你們終于來了!終于來了。
結尾:
愛晚亭是岳麓山風景至幽至美的所在,也是個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大家抓緊時間拍照,15分鐘后呢?我們前往古麓山寺。
古麓山寺
沿愛晚亭后的石徑拾級而上,便到了古麓山寺。古麓山寺位于岳麓山的山腰,始建于西晉泰始四年,即公元268年,當時距佛教傳入我國僅僅兩百余年時間,距民間最早建寺奉佛也才50余年時間,是湖南歷史最悠久的佛寺。山門上的對聯“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就是占麓山寺歷史地位的真實寫照。
古麓山寺在歷史上幾經興廢,大部分建筑毀于抗戰時期,僅存山門及觀音閣。現在看到的鐘鼓樓、彌勒殿、大雄寶殿等都是20世紀80年代按照原貌重建的。
古麓山寺周圍古木參天,更顯得古寺幽深而寧靜。在這座觀音閣前,有兩棵羅漢松。據傳這株較大的是創建麓山寺的時候栽的,故名“晉松”,也叫“六朝松”,是岳麓山中最高齡的樹木,也是麓山寺悠久歷史的見證。過去有兩棵晉松,因為虬枝交錯,枝葉繁茂,就像武士守護著關隘一樣守護著觀音閣,所以又有“松關”之稱。后來其中一株在清朝乾隆年間被風雨傾覆了,才補種這較小的一棵。
過去在麓山寺有一塊《麓山寺碑》,是唐朝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寫,江夏人黃仙鶴所刻。碑上共有陽文篆書1419字,記載了古麓山寺的沿革變遷。碑文詞章華麗、書法沉雄、刻藝精湛,世稱“三絕碑”。現在這塊碑已經移放在山腳岳麓書院的后院中。
白鶴泉
離麓山寺不遠就是白鶴泉。白鶴泉水自古就有,清朝光緒三年即公元1877年湖南糧道夏獻云修建了亭子并刻碑。在抗戰中,亭廢碑存,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亭子是1956年重修的。白鶴泉的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泉水呢?白鶴泉位于岳麓山上一段地質裂隙的中段,山上樹木茂盛,涵養了水源,豐富的地表水下滲到岳麓山石英砂巖的裂隙中,再流到砂巖構成的破碎帶的深處,從這里涌出地表,源源不斷。用白鶴泉水沏茶,能沁人心脾,延年益壽,堪稱岳麓山一絕,所以這眼泉有“麓山第一芳澗”的美稱。
白鶴泉水還有一絕,那就是將硬幣平放在水面可以浮而不沉。這是因為泉水水質好、比重大、水面具有一定張力所致。許多游客朋友來到這里,總要投下一枚枚硬幣,許下心愿,希望夢想成真,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祝福泉”。
蔡鍔墓
順著羊腸小道拾階而上,來到了蔡鍔墓。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生于1882年,早年人長沙時務學堂就讀,師從梁啟超,后赴日本求學。清朝宣統三年即公元1920xx年,蔡鍔任云南新軍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后舉兵響應,任云南總督。1920xx年袁世凱陰謀稱帝,他通電討袁,組織護國軍,成為著名的護國英雄。袁世凱死后,蔡鍔任四川總督兼民政署長,1920xx年赴日本治病,同年11月病逝日本,1920xx年國葬于岳麓山。
黃興墓
現在,我們從蔡鍔墓來到了黃興墓。黃興原名黃軫,字克強,湖南長沙人,1874年出生。黃興早年就讀武昌兩湖書院,后赴日本宣傳革命。清朝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895年,黃興回國與陳天華、宋教仁等成立華興會并任會長。次年擁護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黃興被選為庶務,積極參與反清斗爭,先后組織參與了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等。1920xx年武昌起義爆發后,他趕往武昌領導戰斗,被任命為總司令。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黃興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南京留守,同年擔任改組后的國民黨理事。二次革命爆發后,黃興赴南京主持討袁事宜,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二次革命失敗后,黃興逃亡日本,隨后旅居美國,繼續領導反袁斗爭。1920xx年黃興回上海繼續為革命事業與孫中山并肩奮斗。1920xx年10月黃興病卒于上海,1920xx年國葬于麓山。
蔡鍔和黃興都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著名軍事家、革命家,為全國人民所愛戴。像這樣的名人墓葬,岳麓山上還有10余處,如民主主義革命家蔣翊武墓、陳天華墓、劉道一墓,工運活動家黃愛與龐人銓墓,湖南光復領袖焦達峰墓、陳作新墓,同盟會會員姚宏業墓、禹之謨墓,學運領導人離繼青墓,著名學者楊樹達墓和抗戰時期長沙保衛戰七十三軍烈士墓葬群等。巍巍名山也因有幸掩埋忠骨而更添了行,每行9字,末行空4字,共77個字。大家請仔細看這碑上的字,他們有的如奔走的龍蛇,有的像團起身子的蝌蚪,形狀奇特,難以辨認。自明代以來,研究禹碑的學者數不勝數,有人說是古蝌蚪文,也有人說是鳥文古篆,還有人說是道家符箓,說法不一。現在一般采用明朝楊慎的譯文,大意是禹奉舜命治水,在外20xx年,三過家門而不人,在南岳衡山夢見蒼水使者,得到治理洪水的金簡玉書,刻于石山高處,從此天下太平。關于禹王碑上的文字至今沒有定論,有待學者們的進一步考證。
觀光長廊
順著山脊公路向北走,我們來到了觀光長廊。它修建于1997年,全長140米,集休閑、娛樂、登高于一體。登上觀光臺,我們可以飽覽星城長沙風光。大家請看,岳麓山下就是日夜北去的湘江,江中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內河綠洲——橘子洲,遠處則是日新月異的長沙城區。山、水、洲、城融為一體,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卷。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十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能陪伴大家一起游覽岳麓山風景名勝區.位于長沙市面上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勝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岳麓冊雖然不高,但確是一座文化底蘊濃厚的名山,山上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5處。清風峽、愛晚亭、麓山寺、白鶴泉、蔡鍔墓、黃興墓、禹王墓、云麓宮、岳麓書院等近百處景點,處處誘人。
現在,來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區清風峽。這里林森繁茂,綠樹成陰,溪澗繞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夾秀,令人陶醉。從清風峽到山頂,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種,其中555種為野生種子植物,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在清風峽口,高聳著中國中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創建者是當時的岳麓書院山長、大學者、教育家羅典。過去,清風峽中遍布楓林,所以羅典定亭名為紅葉亭,又叫愛楓亭。后來湖廣總督畢沅覺得這里的景色十分切全詩人杜牧的那首詩《山行》,就更名為愛晚亭了。的確,到了晚秋時節,岳麓山山頂云霧繚繞,愛晚亭四周楓葉紅如火、艷麗如熾,將詩中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可以看到愛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東,四周山巒聳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環繞,山、樹、溪、石各展風流。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的和工作期間,經常同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摯友一起登臨愛晚亭,指點江山,激揚發字,有時甚至通宵達旦。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當時的湖南大學樣長李達請毛主席為亭題名,毛主席欣然提筆寫下了愛晚亭三個大字,就是現在亭子門楣上的這塊匾。
大家現在看到亭術上有副對聯:
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這是愛晚亭的修建者羅典所題,表現的是愛晚亭當年的風姿。
長沙市與日本鹿兒島市結為友好城市時,愛晚亭作為古城長沙的象征,仿建到日本,從而成為中日友好的信使。
湖南岳麓山導游詞篇十一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彭毅。歡迎大家來到古城長沙的風景名勝——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長沙市區湘江西岸,總面積36平方公里,它屬五岳之一南岳衡山的一部分,南岳有七十二座山峰,以湖南衡陽市的回雁峰為首,相傳北雁南來,從秋到春,不再向南飛過這座山峰,就在這個溫暖如春的地方度過寒冷的冬季,一直等到春天到來再往北返,因而故名"回雁峰"。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詩句。大家都知道衡陽市有"雁城"之稱,"雁城"得名就是這樣來的。岳麓山的"麓"字在古語里的解釋就是"山腳下"的意思,岳麓山就是因為它是南岳七十二座山峰的最后一座山峰而得名。
岳麓山海撥不高,最高峰只有300來米,名氣卻是大得很,主要是在它的山腳之下有全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因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佳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而得名。一代偉人毛澤東也跟愛晚亭大有淵源:早在1920年到1920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第一師范期間就經常跟他的師友、尊長、革命同志在岳麓山下愛晚亭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暢談革命理想。建國后,于1952年毛主席應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的邀請手書"愛晚亭"三個字,現在,愛晚亭上的匾額就是毛主席的手跡。
好了,祝大家玩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