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的日記篇一
今天我們的數學作業是學寫數字8,老師對我們提出了幾點要求:
一、兩邊不能碰壁不能出格
二、“8”不能封口
三、要整潔漂亮
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先描了幾個“8”可是總是寫不好。不是碰壁就是出格,更別提整潔漂亮了。
我就發起了脾氣,跟媽媽說我寫不好了,媽媽說讓我不要著急,慢慢練習,沒有小朋友可以一下子就會寫好的。
我說“但是晏子淇,就寫得很好,她是跟我們一起學的呀。”
媽媽說,晏子淇肯定也是通過很多次的練習才寫好的。
我聽了媽媽的話,又開始寫了,這次好像描紅沒有那么難了。
但是不一會又碰到了難題,因為描紅好了就要自己寫了,那個格子可真小啊,這個8又扭來扭去的,我手里的筆也不聽我的使喚,我只好停下來,找了一張空白的紙在上面練習,練習了好多個8,才又開始在本子上寫,這次稍微好一點了,雖然媽媽說我已經有很大進步了,但我還是不是很滿意,要擦掉重寫,媽媽安慰我說我要慢慢練習就會越寫越好了。
那也只有這樣了。就這樣寫了2行8以后,我的手又酸又累,跟媽媽說寫不動了,媽媽說那就別寫了,明天就這樣交上去好了。
我想了一下,沒有中媽媽的圈套,這畢竟是我的作業,明天交不上去,老師批評的是我又不是媽媽了。我又打起精神繼續寫了下去,確實越寫越順手了,這次終于一鼓作氣把8全部寫完了。
寫完以后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
數學的日記篇二
這個學期,我們的數學書第一個單元,所講的正好是位置與方向。在這個單元里,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八個方向,還知道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
回到家里,我看了一下我家的世界地圖,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式,發現:中國在地球的東方;中國的正北方是蒙古;東南方向是泰國,越南等;東邊有日本;西邊有西班牙……隨后,我又看了一下連我做夢都想去的一個地方:美麗但冰凍的歐洲。歐洲的最東邊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國家:俄羅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歐洲的西南角;西邊有英國和愛爾蘭,冰島在歐洲的西北部;北面有芬蘭等國。
這樣,我就對這些國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了。
數學的日記篇三
一大早,小花貓就來到菜市場買魚。
它來到魚攤前,看見邊上小黑板上寫著“整條魚8元一斤,單買魚頭12元一斤。小花貓想,我要怎么樣買,才能更經濟實惠呢?它靈機一動,準備在那先觀察下。
正好它看見小黃狗也來菜場買菜,小花貓就攔住小黃狗說:“聰明的小黃狗,你能告訴我,我該買整條魚呢,還是光買個魚頭呢,哪個劃算呀?”小黃狗歪著腦袋想了下說:“我覺得魚頭肯定比整條魚輕一點,就是單價貴一點,但是算出來的價錢肯定是比買整條魚的價錢要少。”小花貓覺得小黃狗說的太對了。,就照著小黃狗的意思,說:“老板來個魚頭吧,太多會吃不完的。
小花貓經過一番精挑細選,挑中一條活蹦亂跳地大草魚,魚販一稱整條魚正好6斤重。只見魚販手腳利落地切下個魚頭,稱完后說:“3.6斤,43.2元,給43元吧!”
小花貓正想付錢,突然它覺得不對,它一算整條魚買的話就是6x8=48元。難道剩余的部分只賣5元嗎?它試探地問魚販:“老板,那剩余部分怎么賣呀?”“4元一斤”魚販脫口而出。小花貓在心里一算,6-3.6=2.4(斤),2.4x4=9.6(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剩余部分差不多要翻倍了。于是小花貓果斷地決定把整條魚都要買。
魚販迷惑不解地問:“剛剛你不是說只要一個魚頭么,怎么一會會就又吃得完了?”小花貓笑笑說說:“魚頭燉蘿卜,中間和魚尾切片煮酸菜魚。”賣魚老板也笑了,說:“你可真精明,真會過日子。”小花貓暗自高興的同時,決定今后在生活中一定會要從數學的看問題。
數學的日記篇四
數學是什么?數學是生活的眼睛;數學是智慧的結晶;數學是文字的藝術。從數學中可以學到知識,也可以得到快樂。真的,我沒騙你們。請看我的日記,我沒有說謊。
今天下午剛剛上完英語網課,我感覺沒什么事。看到平板,我兩眼發綠光。好想玩電腦游戲。媽媽的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剛剛下課,不要一天到晚都對著電腦屏幕,你的眼睛也需要休息一下。要不我們一起來玩撲克牌游戲24點怎么樣?“好啊好啊”我高興滴一蹦三尺高,連聲回答,好久都沒有玩這個游戲了。
游戲規則就是隨便抽出四張撲克牌,根據上面的數字用四則運算任意一種方式,在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的情況下計算結果等于24。
媽媽拿出撲克牌隨手抽出4張,我一看,有3.4.6.10,我根據這個游戲的運算規律,看到3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它的朋友8,看到4的時候一定要看看有沒有它的好朋友6,還有12和2組合,很快我就想到了最簡單的兩種方法:
方法1:(10+4-6)x3=24
方法2:(10-4)x3-6=24
哈哈,媽媽在旁邊連忙夸我不錯呀,反應還蠻快的呢!我們又接著玩了好幾局,有時候媽媽明明知道答案,可是想考考我,故意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只要是我想出來了就不停的夸我。
最后媽媽還傳授了我一些秘訣,這些秘密我不告訴你們喲[呲牙]
玩“24”點游戲不僅可以讓眼睛遠離電子屏幕,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你們也可以試著玩一下哦!
快樂七班的小伙伴們,歡迎你們和我一起切磋“24”點的游戲。讓我們在游戲中樂學,樂玩,樂成長。
數學的日記篇五
每天,都是媽媽買菜付賬。今天買菜的時候,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已經學會使用錢了。今天就讓我驗證一下我的學習成果吧!”媽媽微笑著點點頭。
我看到媽媽在買西紅柿的地方停下了腳步,知道她要買西紅柿了。我小聲地對媽媽說:“媽媽,西紅柿買多少斤?”媽媽也小聲地我說:“兩斤吧!”我想了想,腦子飛快地思考著:2斤=1000克。于是,我對賣菜的阿姨說:“這西紅柿一斤多少錢?”賣菜的阿姨說:“兩塊五,你買多少斤?”我回答她:“兩斤。”說的時候,我心里想:2。50+2。50=5(元)。我從媽媽那里拿了五元錢,交給了阿姨。
媽媽又帶著我來到了賣雞翅的地方,知道她要買雞翅了。我又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買多少斤雞翅?”
媽媽說:“買兩個雞翅,一個雞翅三塊五。”我心里想3。50+3。50=7(元)。媽媽遞給了我十元錢,我想了想,知道賣雞翅的叔叔要找給我三塊錢。我把錢一邊給叔叔,一邊說:“買兩個雞翅。”叔叔干脆地說:“好嘞!”過過了一會兒,叔叔果然給我找了三塊錢。
在回家的路上,我很想知道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錢。于是,我的小腦袋又飛快地轉了起來:從學校到我家旁邊的菜市場一個人用掉了三塊,那么3。00+3。00=6(元)。買西紅柿花掉了五元。買雞翅花掉了七元錢。5。00+7。00=12。00(元)。買菜一共花掉了十二元錢。6。00+12。00=18(元)。今天一共花掉了十八塊錢。
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是太有趣啦!
數學的日記篇六
今天我做培訓班的奧數作業,有一道題不會做,我讓爸爸媽媽幫我,通過做這一道題,明白了許多道理。
我一開始毫不費力就列出了方程,可是一運算,結果是分數,可問題中說的是零件,不可能是分數啊,一定是我錯了,讓爸爸幫我,可爸爸算了算,和我算的一樣,后來爸急著走,就沒算出來,下午,又讓媽媽幫忙。媽媽看了許久,算了許久,才說來吧,給我講,讓我先列方程,講了好久,一會兒我列的這兒錯了,一會兒設錯了,一會兒一吵,講得我頭都大了,不過,最后我還是懂了,并且知道了許多方法。
二是我設的不準確,我寫的是設甲為x,后來媽媽一讀題列方程,那一句話,甲生產的是乙的5/3倍,發現我設的不準確,應該是設甲生產的零件為x。
三是甲生產的就是乙的3/4,這一句話中,原來是原來的乙,并不是加上55后的現在的,我弄混了。
四是要列式計算答案,不應單靠想像。想像的容易搞錯。這道題中,我一上去就寫了,解設后,乙:5/3x,其實后來,經過媽媽提醒,依據那一句話,甲生產的是乙的5/3倍,列方程,x=乙*5/3,解后才得知,原來乙=3/5x,看,這樣的錯誤,真是根本性的錯誤啊。
一是如果計算中發現錯了,不應放棄,應該找出錯的地方再訂正,改過來。如果是方程,要找出來方程中列錯的地方,重新再列。
二是最后要驗算,帶到題里驗算,所有的數字都要帶到,才能得了是否正確的結論。這一題,就是算出后,我們帶到題里驗算,開始,我只驗算了第一步,就說對了,結果沒驗算第二步,媽媽說,你算得不對,因為第二步驗算得不對,得全對才是真的對。后來我算出后,全部驗算后,發現符合,即使我沒有答案,也知道這次真的是對了。
孩子第一次寫數學日記,許多意思還無法無天講清楚,許多感想還不愿深想,我在打時增加了當時的描述。不過我感覺,這對于學數學,尤其是攻克一些難題,是一個理清思路,加深印象的極好的辦法,這又是數學武老師想出的好辦法啊,要是每一次疑難問題、每一次考試或者是每一章節都能給學生布置一次這樣的數學日記就更好了,要是能評了優等數學日記更是好上加好啊,但就是不知這該由數學老師的作業還是語文老師批改的作業啊,哈哈,真是文理兼修,一舉兩得啊。
數學的日記篇七
1785年,8歲的小高斯在德國農村的一所小學里念一年級。
數學老師是城里來的。他有一個偏見,總覺得農村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聰明。不過,他對孩子們的學習,還是嚴格要求的。他最討厭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愛做小動作的學生,常常用鞭子敲打他們。孩子們到愛聽他的課,因為他經常講一些非常有趣的東西。
有一天,他出了一道算術題。他說:你們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誰算不出來,就不準回家吃飯。 說完,他就坐在椅子上,用目光巡視著趴在桌上演算的學生。
不到一分鐘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來,手里舉著小石板,說:老師,我算出來了......
沒等小高斯說完,老師就不耐煩的說:不對!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檢查了一遍,高聲說:老師,沒錯!說著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師面前。
老師低頭一看,只見上面端端正正的寫著5050,不禁大吃一驚。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樣復雜的數學題,一個8歲的孩子,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算出了正確的得數。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個多小時,算了三遍才把這道題算對的。他懷疑以前別人讓小高斯算過這道題。就問小高斯:你是怎么算的?小高斯回答說: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一個一個往上加的。老師,你看,一頭一尾的兩個數的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9時101,3加98也是101......一前一后的數相加,一共有50個101,101乘50,得到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師感到吃驚。因為他還是第一次知道有這種算法。他驚喜的看著小高斯,好像剛剛才認識這個穿著破爛不堪的,砌轉工人的兒子。
不久,老師專門買了一本數學書送給小高斯,鼓勵他繼續努力,還把小高斯推薦給當地教育局,使他得到免費教育的待遇。后來,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家。 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的這種計算方法稱為高斯定理。
數學的日記篇八
今天中午,數學*要跟我們玩一個數學游戲,我們的目光都“嗖——”的一下轉到*這邊來,老師開始講游戲規則:“我把一個磁塊放進三個紙杯中的其中一個紙杯里,你們來猜磁塊在那個杯子里,我問你們換不換,你們就回答,好不好。”
“好。”我們異口同聲地說。
老師讓坐在三組第一排的我用講臺上的兩個大本子幫他擋住,*就飛快地移動著三個紙杯,而且不讓其他同學看見。當*移好了,我就把本子拿開。*問同學們:“你們猜哪個紙杯里有磁塊?”同學們爭先恐后,高高地舉起手,大聲嚷嚷著。*隨便點了一位同學起來回答,那同學說:“我選左邊那個紙杯子。”“那我告訴你。”*拿起中間的一個紙杯:“這個杯子是空的,你換不換?”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又嚷嚷起來。“換······”“不換······”“換······”“不換······”“停。停。停。”*說了三聲。“換。”那同學終于做下了決定,老師就把最后一個杯子掀開,從杯子里掉出來了一個*磁塊。“耶。耶。”同學們開心的歡呼聲響成一片。班長余昕彤就在黑板上的‘換’字下面打了個‘勾’。
后來,我們又玩了很多次,也都得出了結果。
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呢?為什么我們會一直玩這個游戲?那我就告訴你們吧:其實,這個游戲就是我們正在學著的一個單元的數學知識——統計與可能性。
數學的日記篇九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么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個月用了一噸水計算的話,那么260噸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問我爸爸:“1噸水能夠發多少度的電?”爸爸說:“1噸水能發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說260噸的水可以發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揮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們現在要節約所有的水,不要浪費掉一滴滴的水了,我們要養成節約這個好習慣,不能再浪費了。
數學日記400字篇六:數學考試
“叮鈴鈴”,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我們快馬加鞭地沖進教室,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因為這節課要進行數學考試,教室里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
“開始答題。”老師一聲令下,教室里頓時安靜了下來,連平時有名的說話大王何龍也閉上了嘴,瞧,他正認真地伏案疾書呢!教室里響起了一片寫字的沙沙聲,就像戰場上的沖鋒號。就這樣,一場激烈的紙上戰爭開始了。進攻一,第一大題,填空。哈哈,太簡單了,我三下五除二把這道題攻下了。二題,三題,很順利嘛,看來這次我一定會得高分了。第四題,糟糕,卡殼了,一分鐘,兩分鐘過去了,我的腦門滲出了汗珠,握著筆的手不停地抖著,我絞盡腦汁苦苦思索,仔細地回憶老師的講解。唉,誰讓我上課沒好好聽呢?真是報應啊!唉,還是做下一題吧。
試卷交上去了,看到有些同學興奮得臉上都泛起了紅暈,可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不過,“忘羊補牢,為時不晚。”下次考試,我一定能交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