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優質16篇)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優質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7 14:50:04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優質16篇)
時間:2023-10-17 14:50:04     小編:夢幻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一

1.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并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開放性教學,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位數相同,最高位上的數也相同的兩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具準備:算盤

一、先學探究

比較大?。?/p>

19,3819,129,12

你是怎樣比較的?讓學生充分說一說。

二、交流共享

1.創設情境。

2.位數相同,首位不同的數的比較。

聽,電視機和空調吵起了,都認為自己的價格最低,你能幫他們判斷一下嗎?

指名學生回答判斷:

學生1:2530不到3000,3180超過3000,所以2530比3180小。

學生2:2530千位上2表示2個千,3180千位上3表示3個千,2千多的比3千多的小。

總結:位數相同時,先比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個數大。

3.位數相同,首位相同的數的比較。

師:電視機沒有比過空調,心里老不服氣了,他去找電冰箱比一比。

電視機和電冰箱都是2千多,怎么比較呢?請你們小組討論一下,再回答。

學生小組討論。

匯報結果,引導出示,首位相同的比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

4.位數不同的數的比較。

指名回答,引導:幾百肯定沒有幾千多,所以位數多的那個數比位數少的數大。

5、現在你們知道誰第一,誰第二?誰第三,又是誰是最后一個嗎?

總結: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课粩刀嗟哪莻€數大,位數相同的就比較首位,首位大的那個數大,如果首位相同的,就比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

三、反饋檢測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引導學生看左圖,師接著上面的總結:位數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那么這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在小組里面交流一下。

充分交流以后總結:位數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相同的看第三位。

出示右圖,這兩個數怎樣比較。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后師問:請你們把這6題分為兩類。

在討論后總結分成的兩類:位數不同的、位數相同的。

師:位數不同的怎樣比較?(位數多的那個數大。)判斷1089,999.

位數相同的怎樣比較?(看首位,首位大的那個數大。)那么這6道題,哪幾個看首位就能比較出大小了呢?(989,898、7890,8790.)

首位也相同的怎么辦?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

哪幾題可以通過第二位比較出大小了呢?(887,878、5680,5860.)

1001,1010怎樣比較呢?(比較第三位、第三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獨立完成后交流,集體評價。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讀題,梳理信息后問:小紅的書可能有多少頁?如果選300頁,小紅應該怎樣說?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情境圖后讓學生小組討論。

依次解決這些問題。

四、反思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歸納:萬以內的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位數相同的看首位、首位大的那個數大,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就這樣依次比較,直至比較出大小。(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五、課堂作業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二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三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計表或方塊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讓學生經理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只?小兔有幾只?小狗有幾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1、如何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2、跳高和長跑是比賽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

項目 合計 跳高 長跑

只數

3、除了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還可以根據什么來統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 合計 狗 兔 猴

只數

4、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完成上述兩張統計表。

5、交流:看了兩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行統計,雖然統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人數應該不變。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情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薦最合適的統計表(小組討論)

交流:

生1:我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因為小豬是個廚師,它應該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只,才能決定買什么菜,什么多買些,什么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如果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么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薦的是統計項目的這張。因為當裁判員就應該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選手參加,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比賽。

8、小結:

通過剛才的統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計結果具有多樣性。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四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實踐性較強,因此,本節課的設計以實踐活動為主,一來有益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來在實踐操作活動重更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操作中感受物體的輕與重,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通過一系列的“看一看、掂一掂、吊一吊、猜一猜、稱一稱”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理解物體的輕與重和掌握及選擇合適的判斷物體輕重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在這個活動中感受體積大的物體不一定就重的道理。

新課伊始,開門見山,拿出孩子們常見的蘋果、水杯和氣球,頓時這幾樣簡單有熟悉的物品成為全班同學的焦點:“老師請來他們干什么呢?”緊接著拋出問題:氣球和蘋果比,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呢?簡單的提問,孩子們參與度很高,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完全可以解答,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兩個物體的輕重,氣氛非常活躍,順水推舟,就出示了課題:輕與重。為了讓跟多的孩子獲得這種學習的成就感,于是接著出示了三組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輕同學們用“看”的方法判斷物體的輕與重。承上啟下,我請同學們用“看”的方法判斷兩個盒子的輕重,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同學們你掂我也掂,掂得滿臉的開心,在巡視的過程中,有個學生疑惑的問我:“閆老師這兩個我覺得差不多重!”多好的契機啊,順勢將這個生成的疑惑拋給了學生:當兩個物體掂不出(質量差不多時)如何判斷呢,有更合適的方法嗎?通過了一系列的情境設置和討論,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掌握了判斷的新方法:借助工具測量,培養了學生估測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新知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層層推進、由易到難:先用生活經驗看出物體的輕重,在沒有儀器的情況下用手掂;當重量比較接近無法憑借手感判斷時,用身邊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當物體比較大且無法掂一掂和吊一吊時,用天平稱。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通過猜測、嘗試等活動,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將思考的過程表述出來,通過這樣的實驗操作及語言的表述和不斷的問題生成及補充完善,整個教授的知識框架就逐步清晰化、具體化和完善化。

語言是思維的窗口,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更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操作活動中我便強調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自己活動的結果,通過獨立說、互相說、集體說等的形式,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結果進行語言描述,使學生能用數學語言準確地描述出物體的輕與重。貫穿本節課的始終,在課堂中我盡量體現興趣性、思維性、活動性和互助性的結合,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以此激勵他們思維的火花并將其大膽說出來共享,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對這樣或是那樣的想法及時給予肯定,當遇到嚴謹科學的問題時,我就引導學生選擇科學和便捷的方法來協助解決。

不足之處:

在“掂一掂”環節的引入過程中,我讓學生們猜兩個盒子的輕與重。做足準備的我以為他們的答案應該是“茶葉盒和鋼筆盒比,茶葉盒比鉛筆盒重”,但事實上他們的答案恰是相反的,理由是:鉛筆盒的腳上有鐵。一點點鐵就決定了他更重?不甘心的我繼續追問:你們認為呢?始終沒人反對,但是理由也說不出,跟我的預期背道而馳,此時的我有點無措。現在想來,孩子的思維很多時候都不會按著我們大人的邏輯出牌,他們的答案總是讓我吃驚!這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具的選擇一定要謹慎,對比物體之間盡量要找準變量和不變量。其二,在本課內容的教授過程中,沒有清晰的闡釋出“沒有的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方法”。即,在引出比較物體輕與重的新方法及方法的比較時,不應該獨立地說哪種方法好或不好,而應該重點強調要根據比較物體的不同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五

出示課本第1頁放大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圖上畫的是雞和免。

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指名回答,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只要學生能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免一共有多少只?雞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說明依據。

師:怎樣列式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數:2+2+2=6(只)雞的只數:3+3+3+3=12(只)

師: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列式的依據:圖中免子都是2只一組,有3組,雞都是3只一組,有4組。

2、觀察算式,發現特點。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算式。

師:誰能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每個算式的加數都相同。

3、學習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3+3+3+3”可以用4個3相加來表述。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2+2表示3個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個3相加是多少。

讓全班同學把上面的兩句話齊讀一遍。

4、質疑。

師:“3+3+3+3+3+4”這個算式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只有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才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

三、鞏固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小棒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再填一填。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試一試”第(2)題。讓學生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并填一填,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練習

五、全課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并能正確口算有關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二)過程方法:

1、經歷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

2、在對比中發現豎式的簡便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2、滲透學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2、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

1、口算:

2、出示:0÷5=?設置懸念

3、引入課題板書: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興趣,引入主題圖

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酷暑難耐。走著走著,孫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買來了4個西瓜,準備分給大家吃,你們看(課件出示主題圖)。孫悟空說:“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1個?!必i八戒搶著說:“師兄,這樣分不好,你們去休息吧,我來分?!必i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塊,他一邊分一邊嘗,嘴里還不停地說:“真好吃!真好吃!”吃著吃著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氣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著了。孫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氣,孫悟空氣憤地說:“啊?你全吃光了,我們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們,你想對豬八戒說什么嗎?(豬八戒你太貪吃了,你應該分給大家吃。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舒服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除法算式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48個人呢?誰會列式?等于幾呀?

3、引導學生發現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請你認真觀察上邊的兩個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發現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為什么要強調“不是0”呢?也就是說被除數可以是0,但除數不能是0,為什么要規定除數不能是0?等明年你們讀到四年級就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數學書里。

還記得課前的那道關于0的除法嗎?現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嗎?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引導學生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我們先算張明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你會算嗎?趕快拿出草稿紙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2)剛才我們算出了張明每分鐘跳203下,接下來我們算李紅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呢?你還會算嗎?趕快動手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3、引導學生觀察商的特點,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他們的商都有0,一個是商的中間有0,一個是商的末尾有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小朋友們,在筆算這種除法時要注意什么呢?(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張明和李紅每分鐘跳繩的次數,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他們誰跳得快。

三、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四、課堂練習,內化新知

五、課后延伸,拓展應用

p30練習七第1、2、4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七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么樣畫平移后的圖形。

4、學生匯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后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后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八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76至77頁例2、例3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圓點、小棒等活動,使學生理解10000以內數的組成。

2、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的意義,初步體會讀數和寫數的一般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數感。

3、通過了解生活中的數據信息,使學生感受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目標解析:

在學生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和讀、寫法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繼續學習10000以內數的組成及讀、寫法。在層層遞進的操作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理解知識,培養數感;在分層練習中內化知識,提升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10000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以數的組成為基礎,理解讀、寫數的本質。

教學準備:課件、圓點圖、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遷移激趣

(一)復習舊知:(課件演示)

1、數一數。

(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連續數出5個數。

(2)下面共有( )個小正方體。

2、說一說。

(1)86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68由( )個( )和( )個( )組成。

3、估一估:有多少個圓點?

(二)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10000以內的數。(板書課題)

二、活動展開,探究新知

(一)圈圓點,經歷數數的過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圓點圖,圈一圈,一共有多少個圓點,看看剛才估得準不準。

2、匯報交流:重點在于比較不同數法的異同,突出用“百”數較大數的優點。

3、課件演示:先圈出一個100,再圈出一個100,還剩下3個十和5個一。

(二)擺小棒,探究數的組成。

1、小組合作:拿出小棒擺一擺,怎樣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匯報交流:100根小棒擺一大捆,擺2捆;10根小棒擺一小捆,擺3捆,剩下擺5根小棒。根據擺的小棒說一說,這個數是由(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3、課件出示:

(1)

說一說:這個數是由( )個百和( )個十組成的,合起來是多少?板書:四百六十。

(2)

說一說:這個數是由( )個百和( )個一組成的,合起來是多少?板書:四百零五。

(三)撥珠子,探究數的讀、寫法。

1、自主選擇:學生自由選擇黑板上的3個數:二百三十五、四百六十、四百零五,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1)認識計數器上的數位:從右往左依次是個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等。

(2)認識計數器上珠子表示的意義:百位上表示幾個幾,十位上表示幾個幾,個位上表示幾個幾。

(3)撥一撥,說一說。撥好數后全班交流你是怎樣撥的。

2、寫數:學生根據撥出的數寫一寫,重點突出當計數器上的十位或個位沒有珠子時用0占位。

(1)比一比。46和460,45和405有何不同。

(2)說一說。讓學生直接說說上面每個數的組成。

3、讀數。

(1)獨自讀:235、460和405。

(2)合作議:你是怎么讀的?什么位置的零要讀?

4、舉例:學生例舉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數,互相讀一讀。

5、小結:讀數和寫數時都從位起;讀數時,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如果中間有一個0就直接讀零,末尾無論有幾個0都不讀。寫數時幾百就在百位上寫幾,幾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哪一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都沒有,就寫0占位。

(四)看數軸,豐富對10000的認識。

1、數彩點。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數出例3的彩點共有多少個。

(1)圈一圈,數一數。學生觀察,一行10個,圈出10行是100個;之后每100個圈一圈,再數一數共有10個100,也就是10000個彩點。

(2)比一比,填一填。對照數軸,看數軸0到100之間平均分了多少份,(10份)每一份正好代表多少個彩點,(10個)根據對應的彩點依次填出數軸上的數。

2、說發現。觀察填好的數軸,你有什么發現?

(1)說說10000的組成。例如:10000里面有(10)個(100)或(100)個(10),(900)和(100)合起來是10000。

(2)指出950和590的。在數軸上位置,并說說它們的組成。

例如950里面有(95)個十,(59)個(十)是590等。

3、玩游戲。

(1)找位置。教師報數,學生找出它在數軸上位置。例如:380,8個百和6個十組成的數,38個十組成的數等。

(2)說組成。指名學生找數軸上的一個點,其他學生寫出這個數,并讀一讀,然后說說它的組成。

三、分層練習,內化新知

(一)基本練習

1、教材第77頁“做一做”第1題。借助小正方體,在學生理解了1000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完成。

2、教材第77頁“做一做”第2題。在計數器上撥數之后寫數,并說說是怎么撥的,寫數時要注意什么。邊操作邊敘述,鞏固方法。

(二)綜合應用

1、9個百和3個十組成的數寫作( ),讀作( ),它里面共有( )個十。

2、蜜蜂每秒約振動380次翅膀,海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讀出這兩個數,并說說它們的組成。

四、聯系生活,總結升華

(一)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二)生活中你見過哪些10000以內的數。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計表或方塊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理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只?小兔有幾只?小狗有幾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如何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2、跳高和長跑是比賽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

項目合計跳高長跑

只數

3、除了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還可以根據什么來統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合計狗兔猴

只數

4、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完成上述兩張統計表。

5、交流:看了兩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行統計,雖然統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人數應該不變。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情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薦最合適的統計表(小組討論)

交流:

生1:我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因為小豬是個廚師,它應該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只,才能決定買什么菜,什么多買些,什么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如果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么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薦的是統計項目的這張。因為當裁判員就應該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選手參加,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比賽。

8、小結:

通過剛才的統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計結果具有多樣性。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

1、猜圖游戲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看看這個可能是什么圖形?(師出示圖形)

預設:生:三角形。

師追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追問:那我們是怎樣猜出這些圖形的?

2、揭示課題

師:原來小朋友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合作交流,認識角

(一)找角

(二)感受角

1、看!圖中那位老師手中的三角尺變到我手里來了,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個角)

2、請你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尺,我們一起像剛才那樣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告訴給你的同桌聽!

(交流學習)

3、匯報: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觀察角

2、同桌交流角的特點

3、角的各部分名稱:尖尖的部分我們叫它角的頂點,兩邊平平、直直的線我們叫它邊。

4、小練習:判斷哪些是角。

同學們我從數學王國里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匯報后,師提問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說出理由。

(四)用活動角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觀察活動角

老師出示教具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它是怎樣一點一點變大或變小的。

動手操作:拿出手中的活動角,跟著老師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漸變大或變小的過程。

說一說,角在變大,角兩邊的開口也在逐漸怎么樣?所以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學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比較時出現問題:有的同學角的兩邊有長有短。

這時我們怎么知道誰的角大呢?

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開口大小有關,我們可以比一比,發現角兩邊的長短不影響比較。

師追問: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系嗎?

師小結:

出示填空問題: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五)畫角

我們了解的這么多有關角的知識,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畫出來?

1、師示范畫角。

師:從一個點起,先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

2、課件展示。

3、學生總結老師是怎樣畫的。

4、學生嘗試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鞏固練習:在生活中找角。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創設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喜洋洋請客這一情境。選取了學生既熟悉又喜歡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注重直觀形象,從抽象到集體

對概念的理解對低年級兒童來說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義,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形、色、動的變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鮮明的表現。體會“平均分成幾份”,從而理解除法。

3、重視學生動手動口能力。

為了鞏固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請學生多說說算式表示什么,根據題意、圖意寫出除法算式,多寫多練,對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請學生動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學中面向全體,人人參與。

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提問時做到人人參與,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2、出示學習目標。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組討論:

(1)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

三、展研結合,師生互動

1、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少。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_人。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_人。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三

1、使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過程

教室里學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圖,每組都有醒目的標記。

講臺

第一組第四組第六組

第二組第五組第七組

第三組第八組

一、引入

通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討論,引導學生明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在教室的四個墻面分別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出示例1圖,其中超市、體育場、人民橋和公園圖片暫不出現。要求學生說出怎樣在地圖或者平面圖上表示這四個方向,然后要求說出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課。(板書:認識方向)

二、展開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提問:在學校的這一面有一個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匯報。

(2)指出:通常,我們把東面和北面的中間稱做東北,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

(3)提問:這里有一個公園,這里是體育場,這里還有一座人民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匯報。

2、歸納小結。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記住圖上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那么怎樣才能很快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里討論一下,說說你想怎樣記。

學生匯報記憶方法。

三、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指南針的圖)

提出要求:這是一個指南針,紅色箭頭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嗎?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完之后匯報結果。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1)談話: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會后要回家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

(2)播放題中四個小動物所說的話,并在圖中呈現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書上連線。

(3)出示正確答案,反饋、訂正。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實景照片)

說明:青山鄉是一個美麗的水果之鄉,在水庫周圍一共種植了8種水果。

(出示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依次排列在一邊)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許多游客來游覽水果之鄉。你愿意為來游覽的游客制作一張水果種植的示意圖嗎?每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小組在活動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后把圖片貼上去。

說明:桃園在水庫的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梨園在水庫的東北面;水庫的`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

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學生制作平面圖。完成后進行展示。

四、應用

1、游戲。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找到西南、東南和東北這三個方向。

學生討論匯報。

啟發思考:都是和第五組比,為什么每個組說的都不一樣呢?

自由活動:在小組里說說你們組和其他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貼的方向,想想說對了沒有。

2、制作方向板。

談話:找到了一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個方向呢?我們可以自己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教師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學生制作方向板,并寫出八個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對著北面,指一指,東北在哪里?東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師說,讓學生指方向)

3、小結。

布置課外活動:現在我們許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陽臺和朝南的窗戶。回家在你的房間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廳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明天來說給同學聽一聽。

4、跳棋游戲。

說明:甲乙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動棋子,玩一次后,甲乙雙方交換角色。組長做裁判,每次移動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學生自由活動。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對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在電視里、報紙上經常看到、聽到開發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張中國地圖,看看我國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國的東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約在上海的哪一個方向,上海大約在北京的哪一個方向。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四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行駛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駛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駛站到百貨大樓,再向行駛站到友誼賓館,再向行駛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行駛站到友誼賓館,再向行駛站到百貨大樓,再向行駛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駛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駛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游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五

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指名背誦)

2、根據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生1:有3組學生做手工,每組4人,一共有12人?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4+4+4=12人

生3:3×4=12人

生4:4×3=12人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師:可以怎樣列式?你是怎么樣想?

生1:平均每行8面。

生2;平均每行7面。

板書:56÷8=()56÷7=()

師:討論怎樣計算才正確?

生1:第一個算式對。

師:第一個算式對理由呢?

生1:因為掛成8行,所以每行7面。

生2:第二個算式對,因為掛成7行,每行就掛8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6÷8=()56÷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師: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生1:七八五十六,商是7。

生2:八七五十六,商是7。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

師: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

生1:打掃衛生有同學有56人,其中男生有50人,女生有多少人?

生2:同學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

(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訣:

(1)啟發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出發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師: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生1:4×7=2828÷4=728÷7=4口訣:四七二十八

生2:7×4=2828÷7=428÷4=7口訣:七四二十八

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

第1~4題。

四、總結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7×8=56

56÷8=(7)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口訣:七(八)五十六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六

教學內容:

教材87頁例3、4和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

1、知道1小時有多長

2、知道1秒有多長

3、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分針走小格呢

2、1小時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小時是60分,那有多長?

1小時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嗎?

學生舉例

學生看書

2、教學例4

你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那條一次是多少時間?

有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嗎?

那1秒有多長?

學生回答

觀察鐘面,認識秒針,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

觀察秒針走一圈后分針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課堂活動

1、10秒你能派多少個球?

學生活動

2、完成4題

課后記: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