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總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每一個要點寫清楚,寫明白,實事求是。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一
1、認識地圖,掌握用尺測量的基本方法,對測量活動有初步的興趣。
2、對自己的家鄉有初步的了解。喜歡自己的家鄉,以自己的家鄉為榮。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1、幼兒收集的有關自己家鄉的資料(圖片、照片、土特產、風景錄像等)2、三張地圖(黃浦區、上海、中國)、尺和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我住在上海——說說你的家庭地址是什么?出示上海黃浦區行政地圖,在地圖上尋找出自己家的位置。(了解地圖的知識,初步學會看地圖)——為什么***小朋友的家在黃浦區地圖上找不到?(知道上海除了黃浦區還有許多地方,無論住在哪里,大家現在都住在上海。)——找找你知道的上海有名風景點。(激發幼兒對地圖的好奇和學習的興趣)
2、我的家鄉——我們住在上海,可是我們許多小朋友的家鄉卻不在上海,你的家鄉在哪里?(將自己家鄉的風情通過圖片、照片、土特產、錄像等方式介紹給大家,增進對家鄉了解,初步感知中國地方大、中國好和美)——這是什么地圖?你能在中國地圖上找到上海嗎?找到你的家鄉嗎?(出示中國地圖,在地圖上找出自己的家鄉)——還有誰的家鄉也是xx省的?讓我們一起對來自同一省份的幼兒人數做一個統計(初步形成我們是同鄉人的情感和友誼)——用測量工具量一量家鄉到上海的距離,小組成員間統計一下測量結果,然后比較出誰的家鄉最遠,誰的家鄉最近(初步學習測量的基本方法,并學會記錄和比較長短)——你們小組誰的家鄉離上海最遠?距離是多少?我們班級誰的家鄉離上海最遠?(在比較中產生大中國的情感)
3、創設“家鄉風情展”和“各地土特產展覽”。
——通過幼兒的相互觀摩和介紹,進一步感知家鄉的美、中國是個好地方。
通過上《我的家鄉》這堂課后讓我有一下反思:
1、課前準備還應準備一些人文圖片這樣可以使幼兒的表達面更廣一些。
2、幼兒在當小導游這一部分時可以給幼兒設計一些區域角這樣更直觀。
3、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并幫助那些詞語匱乏的幼兒在介紹時“老師和你一起為你的介紹添添彩好嗎?”
4、整個教學中有師生的互動但比較欠缺主要一幼兒為主。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二
經過了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對自己的家鄉已經有了清晰的概念,并且也愿意去熱愛家鄉。在這個活動中,引導幼兒充分發揮他們的天性——愛想象,讓孩子在現有對家鄉的認識基礎上,去盡情的構想,為家鄉的未來描畫出一幅幅美麗而神奇的藍圖,讓他們對家鄉的未來充滿希望。
1、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盡情的去想象家鄉的未來。
2、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大膽落筆,盡情揮畫未來的家鄉。
3、給予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鼓勵孩子通過討論未來的家鄉,抒發熱愛家鄉、對家鄉充滿希望的情感。
1、溫州風貌錄象(包括各種高樓,各種設施,標志建筑等等)兩段,一段是舊風貌、一段是現在的景象。
2、各種作畫工具,包括:水粉、水粉筆、蠟筆,勾線筆等等。
1、幼兒觀看溫州風貌錄象
教師引導幼兒觀看,請幼兒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在討論結束時告訴幼兒這些都是什么建筑,能做什么。
2、幼兒討論未來的溫州: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的家鄉溫州美嗎?真漂亮,可是在幾年以前溫州還是一個又舊又破的小城市,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變化真大啊!那你們來想一想未來的`溫州會變成什么樣呢?”(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發言,隨心所欲的想,教師亦可先示范:溫州將來的樓房可能改在天空中。)
3、幼兒自由討論,發言。
4、幼兒作畫:
師:“小朋友說得棒極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你們說的未來的溫州,那我們先一起來把剛才說的未來的溫州畫下來,好嗎?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工具,小朋友想怎么畫都可以,好嗎?畫完了,我們把畫掛起來,一起去欣賞未來的溫州,怎么樣?”
5、教師巡回指導,多加以鼓勵。
6、教師將幼兒作品張貼在教室四周,帶領幼兒一邊觀看,一邊講評。
7、教師小結:
師:“我們小朋友剛才都畫了很漂亮的溫州,你們想的可真棒,如果我們的家鄉真的變成那樣該多好啊,那你們可要好好努力,多學本領,等你們長大了,就為我們的家鄉努力、辛勤的工作,把我們的家鄉變成你們畫里面那么美,好嗎?”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三
1、初步嘗試稻草作畫,能夠利用稻草來為小松鼠制作房子,體驗特殊的繪畫方式帶來的樂趣。
2、通過活動,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廣泛用處。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剪刀、白膠、稻草若干、作畫紙和房子圖片、彩筆、稻草畫欣賞范例、ppt。
一、出示稻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觀看稻草
師:誰來告訴大家,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過?(稻草)
2、師:收下來的'稻子有什么作用?師:稻谷進行加工成大米,大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糧食。
3、師:稻谷可以加工成大米,那么剩下的稻草它還有用嗎?它有什么作用?
教師請幼兒講述稻草的作用,并對幼兒的回答作簡單的提煉和總結。
二、欣賞并感受稻草畫的美,嘗試制作稻草畫
師:稻草還可以用來畫畫,老師還從網上找到了許多漂亮的稻草畫。
1、欣賞稻草畫,激發幼兒制作稻草畫的興趣。
2、討論交流:怎樣制作稻草畫,引導幼兒觀察先畫邊框線、稻草的排列方向、長短的控制、排列的技巧等。
3、今天我們的小松鼠說天氣冷了,它需要一個家來擋擋寒風,我們就用稻草來為它制作一座房子吧。
4、幼兒大膽嘗試制作稻草畫,在活動過程中,適當的給予幫助。
三、展示交流
1、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你用稻草做了一座怎樣的房子呢?(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
2、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創作的方法。展示幼兒作品,欣賞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1、活動第一環節要多引導孩子產生興趣。
2、在活動展示評價上可以從粘貼稻草的方法上多加引導。
通過觀察及談話,對我們農村田園的稻草有了大致的了解。對稻草作畫有了濃厚的興趣,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藝術鑒賞能力。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四
1、通過朗讀與語言品味感受詩人對“地球母親”的熱愛。
2、通過質疑與討論理解詩人對于勞動人民的深摯感情及詩歌中表現出的個性解放精神。
3、體會詩歌語言直白、感情直露的特點。
新詩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陌生的,而郭沫若的詩歌學生可能更缺少接觸,所以朗讀將占據本課學習比較多的時間。郭沫若的詩歌感情是十分強烈的,可適當介紹郭沫若創作詩歌的故事以引起朗讀的興趣,再由教師范讀帶起課堂的朗讀氛圍,從而能逐步在朗讀過程中感受到詩人真摯的感情。而要理解詩人對勞動的熱愛甚至于五四時期的個性解放的精神,還應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對時代背景的介紹。詩歌語言特色的體會仍要通過朗讀來實現,使課堂自始至終以讀為主,以學生自己的感悟、體驗為主。
1、重點:感受詩人對“地球母親”的熱愛。
2、難點:理解詩人在詩歌中表現出的個性解放精神。
作為郭沫若在五四時期的詩歌,熾熱的感情是他的重要特色,這首詩中詩人反復吟詠“地球,我的母親”,充分體現了詩人對地球的熱愛,這種愛是深入骨髓的,因此在學習時感受詩人的情感是最重要的環節。普通中學的學生一般語文的基礎不是很扎實,對于五四精神特別是五四時文壇的一些創作傾向并不了解,所以在學習本課時可能不能更深一層地理解詩人為什么如此熱愛“地球母親”,此時就需要教師作適當的指導,也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課上再作相關探討。
詩歌的教學應以朗讀為主,當然這首詩歌學生在讀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這種障礙來源于對郭沫若的陌生也來源于對五四時期詩歌作品的陌生,因此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齊讀不容易讀出感情,不建議使用,教師范讀十分重要,也可采用放錄音的形式,或者請班中朗讀出色的同學領讀。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應該會發現一些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學時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一上來就質疑,隨后在解疑的過程中逐步使學生理解詩歌。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增加一些比較閱讀,讓學生在熟悉郭沫若詩歌的情況下展開教學。
1、如果以“地球,我的母親”為作文題,你會怎么寫?請列出提綱。
2、找一首郭沫若的詩歌或同時期的作品與課文作比較分析。
地球,我的母親!
地球,我的母親!天已黎明了,你把你懷中的兒來搖醒,我現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地球,我的母親!我背負著我在這樂園中逍遙。
你還在那海洋里面,奏出些音樂來,安慰我的靈魂。
地球,我的母親!我過去,現在,未來,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樣才能夠報答你的深恩?地球,我的母親!從今后我不愿常在家中居處,我要常在這開曠的空氣里面,對于你,表示我的孝心。地球,我的母親!我羨慕的是你的孝子,那田地里的農人,他們是全人類的保母,你是時常地愛顧他們。
地球,我的母親!我羨慕的是你的龐子,那炭坑里的工人,他們是全人類的prometheus,你是時常地懷抱著他們。地球,我的母親!我想除了農工而外,一切的人都是不肖的兒孫,我也是你不肖的子孫。地球,我的母親!我羨慕那一切的草木,我的同胞,你的兒孫,他們自由地,自主地,隨分地,健康地,享受著他們的賦生。地球,我的母親!我羨慕那一切的動物,尤其是蚯蚓---我只不羨慕那空中的飛鳥:他們離了你要在空中飛行。地球,我的母親!我不愿在空中飛行,我也不愿坐車,乘馬,著襪,穿鞋,我只愿赤裸著我的雙腳,永遠和你相親。地球,我的母親!你是我實有性的證人,我不相信你只是個夢幻泡影,我不相信我只是個妄執無明。地球,我的母親!我們都是空桑中生出的伊尹,我不相信那縹緲的天上,還有位什么父親。地球,我的母親!我想宇宙中的一切的現象,都是你的化身:雷霆是你呼吸的聲威,雪雨是你血液的飛騰。地球,我的母親!我想那縹緲的天球,只不過是你化妝的明鏡,那晝間的太陽,夜間的太陰,只不過是那明鏡中的你自己的虛影。地球,我的母親!我想那天空中一切的星球,只不過是我們生物的眼球的虛影;我只相信你是實有性的證明。地球,我的母親!已往的我,只是個知識未開的嬰孩,我只知道貪受著你的深恩,我不知道你的深恩,不知道報答你的深恩。地球,我的母親!從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恩,我飲一杯水,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羹。地球,我的母親!我聽著一切的聲音言笑,我知道那是你的歌,特為安慰我的靈魂。地球,我的母親!我眼前一切的浮游生動,我知道那是你的舞,特為安慰我的靈魂。地球,我的母親!我感覺著一切的芬芳彩色,我知道那是你給我的贈品,特為安慰我的靈魂。地球,我的母親!我的靈魂便是你的靈魂,我要強健我的靈魂來,報答你的深恩。地球,我的母親!從今后我要報答你的深恩,我知道你愛我你還要勞我,我要學著你勞動,永久不停!地球,我的母親!從今后我要報答你的深恩,我要把自己的血液來養我自己,養我兄弟姐妹們。地球,我的母親!那天上的太陽---你鏡中的影,正在天空中大放光明,從今后我也要把我內在的光明來照照四表縱橫。
在讀此文章以前,也讀過其他類似的文章。不過其他似乎都千篇一律的贊美詞語,而當我發現此文時,才頓覺眼前一亮。
本文無平鋪直敘,全詩豐富的意想和飽滿的情緒組織在一個層次,井然的結構之中,色彩瑰麗。書的第二大特點在此,運用多種寫作手法,如反復、擬等,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地球慈母般胸懷,如:“地球,我的母親!從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思,我飲一杯水,縱是天降的甘露,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用比喻和比擬手法,表現地球上萬物的珍貴,而全人類正是要有這樣理念,才會盡到保護地球的責任。除此之外,本文用意想來抒情“我羨慕那一切的動物,尤其是蚯蚓----我只不羨慕那空中的飛鳥,它們離了你要在空中飛行。”用“蚯蚓”和“飛鳥”抒發自己渴望近地球的戀之情。作者筆觸氣勢磅礴,“我想這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你的化身:需要是你呼吸的聲威,雪雨使你血液的沸騰。”他把地球描繪成一位偉大的母親;一位偉大的女性。地球是有如宏大的力量來撫育世界人類,與前作對比,她又何嘗不是細膩而溫柔的呢?這使得地球母親的形象更加豐滿。
在本文主題上,人與地球超越了現實的自然關系。人是地球的兒女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地球的深固。人類應報答地球母親,不應做她的不孝子孫,通過作者的描繪,我看到的是一個辛勞母親的形象,聽到的是一個未盡孝道的孩子的心聲,而在文章末尾更闡明了報答深恩的實際行動就是學著勞動精神,前文也有呼應。
如“田地里的農人,炭坑里的工人”一切都用勞動來盡孝道,是作者想號召大家的,這也符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他贊揚了工農兵的“勞工神圣”。
由此我認為,本文的特色落在寫作手法上,不僅結合詩歌特點,而融會了各種意象,是值得讓我借鑒的。
“我要健強我的體魄,用來表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親!我不愿坐車,乘馬,著襪,穿鞋,我只愿赤裸著我的雙腳,永遠和你相親。”
詩人用一顆純粹的心在呼喊,報答地球母親的深恩。詩人不局限于自己,家庭以及朋友的圈子,他面對的是地球萬物蒼生。有的人說,那是詩人高談闊論罷了。其實不然,沒有經過心靈的思考、大腦的運作,能有這樣的華麗的詩篇嗎?越簡單的事情越不好做,越平實的詩文越非同一般,郭老做到了。讀其詩,應明其志。《地球,我的母親!》一詩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人要懂得感恩。
一個baby是簡單的,給他一顆糖,他會還你一個微笑;一個少兒是簡單的,送他一個小玩具,他會唱一首歌獻給你。歲月的輪子無聲攆過,隨著人的成長,生活的模式也變了,有的人甚至把他人的服務當成是自己應享的權利。
與其讓人說感恩節是個擺設,不如行動起來。
人,應當懂得感恩。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五
設計意圖:
家庭成員是幼兒最親近的人,本活動設計意在從幼兒熟悉且關心的家庭成員入手,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關愛父母,關心家人,萌發幼兒對家人的熱愛之情。
一、活動內容:《我愛我家》
二、活動目標
1.能說出家中的主要成員,初步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2.感受家庭的溫暖,懂得要相互關心,萌發愛家人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會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材料準備:1.收集幼兒的全家福照片
2.洋娃娃若干
3.寶寶成長記錄vcd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活動引出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
(1)請幼兒觀看“全家福照片”,引導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
(2)教師小結。
2、初步引導幼兒了解家庭成員的稱謂和關系
(1)教師:除了爸爸媽媽,你能講講你自己家里還有那些人嗎?
(2)幼兒和同伴交流,介紹自己的家人
(3)念兒歌《家族歌》,幫助幼兒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4)演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3、幫助幼兒感受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萌發愛家人的情感
(1)請幼兒觀看一段寶寶成長記錄片
(3)與幼兒討論: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家人付出了許多,那我們應該怎樣表示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幼兒要幫助家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4)教師小結:今天的活動使我們看到了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快樂、幸福的家,也了解了家人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的辛苦,希望小朋友今后更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愛自己的家!
(三)結束部分
幼兒分角色,體驗扮演當爸爸媽媽,帶著寶寶到戶外散步。
[大班社會教案我愛我家]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六
設計意圖:
新鄭作為一座新興旅游城市、市容市貌在兩年中發生了翻天履地的變化。節假日或周未,家長也特別喜歡帶孩子去古棗園、廣場、鄭風苑游玩。來到幼兒園孩子們還意猶未盡,談論著那些游玩的地方。《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家鄉的變化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名新鄭的幼兒教師,有義務和責任使幼兒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且讓外面的人了解新鄭,喜愛新鄭。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引導幼兒以學當小導游的形式去講述我們新鄭,進而培養幼兒膽表述能力、社會性交往能力及愛家鄉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說、看、討論、設計旅游路線等不同的形式,讓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進一步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2、通過動手操作和學做小導游活動,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性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前延伸:帶幼兒到新鄭各個景區游玩。
2、物質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幼兒景區留影、磁帶、小圖片、泡沫板、紙盒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通過幼兒觀察錄像、介紹自己的照片、讓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
1、幼兒觀看有關新鄭風景的錄像。
2、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景區留影,感受家鄉的美好。
二、討論:怎樣當小導游,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1、幼兒自由討論:怎樣當一名小導游。
2、通過評價活動使幼兒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三、歡迎你到新鄭來,設計旅游路線,學做小導游。
1、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設計旅游路線。
2、分角色學做小導游,向游客講解新鄭。
3、家一起歌唱新鄭。結束
延伸活動:幼兒以小導游的形式向家人和朋友介紹新鄭。
附歌曲:親愛的朋友們呀,請到新鄭來,
風景美如畫呀,棗兒甜又,
鄭風苑、始祖山、
黃帝故里、古棗園,
這里風景美呀,這里人人愛。
歡迎你們都到新鄭來。
幼兒愛家鄉教育之我見
我國地物博,具有豐富的自然和社會人文資源,各民族或各地區也有許多民族特點、濃厚的民俗、民間文化資源。在當今,幼兒園如何利用各種自然和社會資源對幼兒進行形式多樣的愛祖國,愛家鄉和教育,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愛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主題來源于孩子的興趣
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出:“自然,社會都是活教材”,“應創造條件讓幼兒廣泛地接觸社會和自然”,在實踐中探索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的活課程、活教材。當全世界的華人在尋根拜祖,祭祠祖先的時候,每年的三月三日就是我們新鄭市的拜祖盛會,因為我們的家鄉是人類的祖先黃帝誕生的地方,每年都有世界各國許多客人來觀光拜祖。因此,在活動的籌備過程中,全市人民都在積極地準備,當全市的拜祖盛事,通過各種媒體走進人們的生活時,它自然而然成為孩子興趣的中心。因此在周一的談話活動中,一些孩子提到了這次盛會的開幕式及許多有關家鄉的事情,起初,我并沒有考慮要進行有關愛家鄉的主題活動,但隨著一批批客人的來,孩子們的熱情也在一天天升溫,并且談論起家鄉的景區來勢不可擋。我看到這一現象敏銳地判斷出它蘊涵豐富的教育價值,能生成一個很有意義的教育主題,因此,我愛新鄭家鄉美的主題由此形成。
二、適時適度支持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在活動中促進幼兒自主性,主動及創造性的發展,幼兒是有能力的主動的學習者。因此,在活動的安排過程中,教師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不是帶孩子們去參觀家鄉的各個景區,而是讓幼兒自由分配角色,自己當“小小導游員”去帶領來參觀的客人游覽景區,由于孩子們對家鄉的景點、文化、地理環境已經很熟悉了,所以讓他自己自由選擇景區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講解,生怕自己不能勝任這個角色。當孩子們計劃設計旅游線路時,教師便及時提供相應的材料和工具,以便于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已經積累了有趣的,需要的活動材料,保證幼兒能集中精力實現自己的設想。就這樣將幼兒的探究性學習引向深入。當孩子們為先游覽哪個景點,再游覽哪個景點,安排上更合理而發生爭執時,教師沒有急于替孩子出主意,想辦法,而是給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時間與機會,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解決這個難題。就這樣,幼兒不斷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而且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把發展幼兒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能力有機地融為一體
幼兒園課程應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認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從認知方面看,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感知動作、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對抽象事物的認識需要以感知動作、具體事物形象為支柱。而家鄉是具體的,幼兒就生活其中,是幼兒隨時隨地能感受到的周圍的事、物、情、景,如家鄉的一草一木、特產、名勝古跡、美麗的山川河流,拔地而起的高樓廈,日新月異的建設和變化,辛勤的勞動者……都是幼兒可見聞,可理解可接受的“鄉情”。整個活動中有知識的學習,如:向客人講解各個景區的內容,但并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教師非常關注孩子們能否認識到景區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歷史知識。比如對黃帝故里的由來,鄭風苑里鄭風的認識。同時,孩子們通過親自當導游員,帶領額人在家鄉旅游觀光,品嘗美食。鞏固和加深了對景區的認識,而且更增強了愛家鄉的情感,尤其設計“你心目中未來的家鄉是什么樣子”這個環節,把這種情感體驗及其表達推向了高潮。
四、體現了融洽的師幼互動關系
整個活動中最突出的是教師對幼兒的尊重,教師能認真觀察,傾聽兒童的談話,在談話中發現了幼兒的興趣。教師尊重孩子對合作伙伴的組合,尊重孩子對各個景區的選擇,尊重孩子對各條旅游線路的自主決定等等。教師對孩子的理解和欣賞,對孩子興趣、意愿、想法的尊重,對孩子行動的熱情參與和支持,不僅使孩子感受到輕松自主的精神氛圍,示意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而且學習了如何互相合作與交流。正是由于教師充分尊重兒童的意愿與需求,幼兒才有可能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自我建構知識經驗,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五、很好地發揮家長的作用
家長對孩子學習及教師工作的了解,恰恰家園合作的前題,沒有家長的配合,教育目的就難于達到,例如:在“我有新鄭家鄉美”主題中,家長們帶領孩子們游覽和感受內容,講民間故事、念民間歌謠,家長都能做到,甚至參與孩子們的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這也是教師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的結果。
當“我愛新鄭家鄉美”這一主題活動,在孩子們自己創編的歌曲聲中結束時,教師們深深地被孩子們的激情所打動,相信我們這次活動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記憶。教育的終極目標中更核心的內容,中指向人們的自我教育能力發展的。對于個人來說,只有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思、自我教育的能力,才可能在不斷地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過程中,逐步走向自我完善的新境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農村教師的言行。只有學會思,才能養成將《綱要》中的理念、原則轉化為教育實踐的能力,才能真正獲得專業提高。愿每一個農村教師都在教育實踐中做一個善于思的人,在貫徹《綱要》的道路上,在自己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他們正在思中成長。隨著幼兒園教育的和創新,對幼兒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將會譜寫出新的篇章,我們更相信,中國的幼兒教育更美好和光輝燦爛的明天。
2、通過動手操作和學做小導游活動,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性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前延伸:帶幼兒到新鄭各個景區游玩。
2、物質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幼兒景區留影、磁帶、小圖片、泡沫板、紙盒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通過幼兒觀察錄像、介紹自己的照片、讓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
1、幼兒觀看有關新鄭風景的錄像。
2、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景區留影,感受家鄉的美好。
二、討論:怎樣當小導游,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1、幼兒自由討論:怎樣當一名小導游。
2、通過評價活動使幼兒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三、歡迎你到新鄭來,設計旅游路線,學做小導游。
1、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設計旅游路線。
2、分角色學做小導游,向游客講解新鄭。
3、家一起歌唱新鄭。結束
延伸活動:幼兒以小導游的形式向家人和朋友介紹新鄭。
附歌曲:親愛的朋友們呀,請到新鄭來,
風景美如畫呀,棗兒甜又,
鄭風苑、始祖山、
黃帝故里、古棗園,
這里風景美呀,這里人人愛。
歡迎你們都到新鄭來。
幼兒愛家鄉教育之我見
我國地物博,具有豐富的自然和社會人文資源,各民族或各地區也有許多民族特點、濃厚的民俗、民間文化資源。在當今,幼兒園如何利用各種自然和社會資源對幼兒進行形式多樣的愛祖國,愛家鄉和教育,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愛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主題來源于孩子的興趣
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出:“自然,社會都是活教材”,“應創造條件讓幼兒廣泛地接觸社會和自然”,在實踐中探索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的活課程、活教材。當全世界的華人在尋根拜祖,祭祠祖先的時候,每年的三月三日就是我們新鄭市的拜祖盛會,因為我們的家鄉是人類的祖先黃帝誕生的地方,每年都有世界各國許多客人來觀光拜祖。因此,在活動的籌備過程中,全市人民都在積極地準備,當全市的拜祖盛事,通過各種媒體走進人們的生活時,它自然而然成為孩子興趣的中心。因此在周一的談話活動中,一些孩子提到了這次盛會的開幕式及許多有關家鄉的事情,起初,我并沒有考慮要進行有關愛家鄉的主題活動,但隨著一批批客人的來,孩子們的熱情也在一天天升溫,并且談論起家鄉的景區來勢不可擋。我看到這一現象敏銳地判斷出它蘊涵豐富的教育價值,能生成一個很有意義的教育主題,因此,我愛新鄭家鄉美的主題由此形成。
二、適時適度支持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在活動中促進幼兒自主性,主動及創造性的發展,幼兒是有能力的主動的學習者。因此,在活動的安排過程中,教師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不是帶孩子們去參觀家鄉的各個景區,而是讓幼兒自由分配角色,自己當“小小導游員”去帶領來參觀的客人游覽景區,由于孩子們對家鄉的景點、文化、地理環境已經很熟悉了,所以讓他自己自由選擇景區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講解,生怕自己不能勝任這個角色。當孩子們計劃設計旅游線路時,教師便及時提供相應的材料和工具,以便于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已經積累了有趣的,需要的活動材料,保證幼兒能集中精力實現自己的設想。就這樣將幼兒的探究性學習引向深入。當孩子們為先游覽哪個景點,再游覽哪個景點,安排上更合理而發生爭執時,教師沒有急于替孩子出主意,想辦法,而是給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時間與機會,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解決這個難題。就這樣,幼兒不斷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而且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把發展幼兒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能力有機地融為一體
幼兒園課程應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認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從認知方面看,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感知動作、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對抽象事物的認識需要以感知動作、具體事物形象為支柱。而家鄉是具體的,幼兒就生活其中,是幼兒隨時隨地能感受到的周圍的事、物、情、景,如家鄉的一草一木、特產、名勝古跡、美麗的山川河流,拔地而起的高樓廈,日新月異的建設和變化,辛勤的勞動者……都是幼兒可見聞,可理解可接受的“鄉情”。整個活動中有知識的學習,如:向客人講解各個景區的內容,但并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教師非常關注孩子們能否認識到景區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歷史知識。比如對黃帝故里的由來,鄭風苑里鄭風的認識。同時,孩子們通過親自當導游員,帶領額人在家鄉旅游觀光,品嘗美食。鞏固和加深了對景區的認識,而且更增強了愛家鄉的情感,尤其設計“你心目中未來的家鄉是什么樣子”這個環節,把這種情感體驗及其表達推向了高潮。
四、體現了融洽的師幼互動關系
整個活動中最突出的是教師對幼兒的尊重,教師能認真觀察,傾聽兒童的談話,在談話中發現了幼兒的興趣。教師尊重孩子對合作伙伴的組合,尊重孩子對各個景區的選擇,尊重孩子對各條旅游線路的自主決定等等。教師對孩子的理解和欣賞,對孩子興趣、意愿、想法的尊重,對孩子行動的熱情參與和支持,不僅使孩子感受到輕松自主的精神氛圍,示意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而且學習了如何互相合作與交流。正是由于教師充分尊重兒童的意愿與需求,幼兒才有可能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自我建構知識經驗,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五、很好地發揮家長的作用
家長對孩子學習及教師工作的了解,恰恰家園合作的前題,沒有家長的配合,教育目的就難于達到,例如:在“我有新鄭家鄉美”主題中,家長們帶領孩子們游覽和感受內容,講民間故事、念民間歌謠,家長都能做到,甚至參與孩子們的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這也是教師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的結果。
當“我愛新鄭家鄉美”這一主題活動,在孩子們自己創編的歌曲聲中結束時,教師們深深地被孩子們的激情所打動,相信我們這次活動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記憶。教育的終極目標中更核心的內容,中指向人們的自我教育能力發展的。對于個人來說,只有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思、自我教育的能力,才可能在不斷地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過程中,逐步走向自我完善的新境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農村教師的言行。只有學會思,才能養成將《綱要》中的理念、原則轉化為教育實踐的能力,才能真正獲得專業提高。愿每一個農村教師都在教育實踐中做一個善于思的人,在貫徹《綱要》的道路上,在自己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他們正在思中成長。隨著幼兒園教育的和創新,對幼兒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將會譜寫出新的篇章,我們更相信,中國的幼兒教育更美好和光輝燦爛的明天。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七
活動目標:
2、在欣賞范例的基礎上,積累裝飾經驗,大膽創造裝飾房子。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幼兒用書,勾線筆。
1、出示一座房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座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漂亮嗎?
(2)你們覺得這座房子漂亮嗎?
(3)他和我們平時看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2、教師示范裝飾房子。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座房子的輪廓線,啟發幼兒想想:你想怎樣裝飾房子呢?
(2)讓幼兒講述,可以用哪些線條、圖案進行裝飾,然后教師在黑板上裝飾房子。
3、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讓幼兒觀察欣賞各種各樣的房子,進一步了解線描裝飾房子的基本方法。
4、幼兒繪畫裝飾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用各種線條裝飾房子,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
5、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你用了哪些線條來裝飾房子的,并表揚畫面整潔、裝飾的漂亮的幼兒。
幼兒繪畫活動時表現的非常認真,細心,大部分幼兒完成的作品較好。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八
活動總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美景,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
2.能膽說出自己聽到、看到的事物。
3.培養幼兒合作,互助精神及探索欲望。
4.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活動一:游鼓山
活動準備:
1.請家長事先帶幼兒坐過纜車。
2.教師了解鼓山風景區的有關知識。
指導要點:
一、教師以導游身份講解“鼓山”名稱的由來,讓幼兒知道鼓山是我們美麗的家鄉。
二、幼兒觀賞鼓山的山、水、花、樹、田野等,感受自然的美景。
師:今天,我們要一同去的山,看風景,請小朋友去看一看,我們的家鄉美不美。
三、介紹鼓山的亭、寺、殿、塔、石刻感受古代文化美和藝術美。
師以導游身份介紹鼓山登山古道上的七里亭及涌泉寺等,雄寶殿、喝水巖,摩崖石刻等景物,引導幼兒感知古代文化美、藝術美。
四、激發幼兒提問題,培養幼兒探索欲望。
師:小朋友,你們對鼓山的哪些東西感興趣或還想知道什么們解答。
五、說說鼓山美,美在哪里
附:七里亭:七里亭有七座亭
“觀音亭、半山亭……”
分布在登山古道上,供游人休息
涌泉寺:寺內多物品由幾百年前造的,雄寶殿十分壯觀,有佛像、小佛像很多,有藏經閣、舍利塔內“舍利子”是如來佛的.牙齒,是佛家的寶貝。
喝水巖:傳說開山祖師神晏在此念經,因澗中溪水吵擾
喝水巖勝景。
摩崖石刻:參觀喝水巖附近摩登石刻群,感受古代書法
活動二:說鼓山,畫美景
活動準備:收集有關鼓山的圖片及登山照片布置在活動室周圍。筆、紙等。
指導要點:
一、觀賞、議論、回憶鼓山美景。
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一邊觀賞有關鼓山風景的圖片和照片。邊自由議論,說說鼓山的美景。
二、畫美景
引導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物或景區,并把它畫下來。
三、說說我眼中鼓山美麗的景色
組織幼兒將各自畫好的畫說一說,我最喜歡哪里為什么
活動三、福興投資區
具連鎖廠)、服裝廠(鼓山人投資)、福興投資區分布圖。
指導要點:
一、向幼兒介紹福興投資區的由來:
福興投資區是我省第一個由農民集資辦的投資區,現有國內外投資商投資辦起了200多
家工廠。
二、參觀工廠:感受投資區的規模及完善的設施。
老師帶幼兒到工廠門口。
1.討論商量:哪個小朋友愿意去聯系進廠參觀的事鼓勵幼兒膽與交往。
2.參觀工廠聽介紹。
三、討論:
1.參觀福興投資區,你覺得建設怎么樣
2.開發福興投資區有什么好處
3.長后,你想為家鄉做些什么
活動四:鼓山新區美
活動準備:事先聯系鼓山苑物業處,鼓山新區指揮中心。收集鼓山苑售房廣告圖,新區規
劃圖。
指導要點
一、導語
鼓山山美、人民勤勞勇敢,他們把鼓山鄉建設地這么美。鼓山不僅是旅游勝地,而且住在
鼓山也是一種享受,今天,我們就一同去參觀全國示范住宅小區鼓山苑。
二、參觀鼓山苑住宅小區及周邊配套設施。
1.參觀鼓山苑幼兒園、鼓山苑小學、超市、住宅等。
2.這里美嗎美在哪里(從綠化、樓房設計、周邊環境等方面引導幼兒)
3.住在這里有什么感覺(以采戶主,參觀戶型等形式,并了解完善的物業管理)。
三、參觀鼓山新區建設指揮中心,感受家鄉變化。
引導幼兒觀看鼓山苑周邊建設工地?
1、你們知道這些是建什么嗎?
2、看新區規劃圖,聽介紹?
鼓山新區新建成集、經濟、文化、生活、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3、說說你理想中的鼓山新區是怎樣的?
活活動五:建構鼓山新區
活動準備:各種積木、插塑、紙盒、可樂瓶、易拉罐及新區規劃圖。
指導要點:
一、討論:我們要搭建什么?用什么材料建構
1.建構鼓山苑住宅小區及周邊配套設施。
2.建構鼓山新區
引導幼兒根據想象,創造性建構未來的鼓山新區水上公園、型商場、游樂場、醫院等。
二、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材料,互相協商合作建構。
三根據新區規劃圖,師幼一同組合,布置鼓山新區,并拍照留影。
四、延伸活動:
師幼一同創編兒歌贊鼓山。
我愛家鄉美
鼓山美、鼓山新
鼓山風景美如畫
人民勤勞有智慧
外商投資辦企業
從此走上富裕路
我愛家鄉鼓山美
大班我的家教案反思總結篇九
1、激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拓展對美麗家園的無限憧憬及遐想。
2、會用學過的或想象的繪畫知識裝飾天空、房屋、樹木等。
3、充分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激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拓展對美麗家園的無限憧憬及遐想。
活動難點:會用學過的或想象的繪畫知識裝飾天空、房屋、樹木等。
1、看電視報道,讓幼兒了解地震后滿目瘡痍的家園,以激發幼兒強烈的創造欲望。
2、人手一份繪畫紙和油畫棒。
3,教師范畫《我的家》一幅。
1、談話激趣。
師:"孩子們,地震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媽媽遭受了巨大的災難,人們都佷難過,災區的小朋友也沒有了家,好可憐,小朋友想不想幫他們建造一個美麗的家?……''(通過談話,讓小朋友了解災區受災情況,同時喚起幼兒對災區小朋友的`同情心,并將同情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轉化為對災區人們的無限愛心。)
2、引導幼兒討論:《我夢中的家》。
(1)師:那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夢中的家園是什么樣子的?
( 夢中的家園在太空中,那里遠離災害,沒有污染; 夢中的家園沒有難聞的氣味,河水是清澈的,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我夢中的家園空氣清新,藍天白云,綠草地,還有許多小動物一起玩。)
(2)激發幼兒說出自己想象中的家的樣子。
(通過討論《我夢中的家》,為幼兒展示一個神秘夢幻的美好世界,拓展了幼兒的思路)。
3、自主性繪畫活動--"我的家",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
師:老師也把自己想象中的家畫出來了,想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小朋友們說一說,房子上是用什么裝飾的?房子前面、后面及后上面是怎么裝飾的?(引導幼兒說出房子的基本畫法,并給予想象力弱的幼兒基礎的思維開拓)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作畫。
師: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想象中的家畫出來呢?
( 教師引導幼兒利用繪畫表現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環境,教師適時指導,使幼兒設計出的畫面內容豐富、新穎獨特。)
(3)邊播放輕音樂邊引導幼兒繪畫。
4、展示幼兒作品,傾聽幼兒的構思。
(1)幼兒相互介紹,講述作品內容。
(2)請部分幼兒進行交流,講述自己的設計意圖。
(3)教師對幼兒作品進行總結,并對幼兒提出希望。
5、活動延伸。
與爸爸媽媽一起用簡單的折紙折出房子或粘貼房子,與同伴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