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一
《海底兩萬里》贊美了那深藍的國度,史詩般壯麗的海洋,一個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地方,那里有數不清的珊瑚,植藻,游魚,礦產,正是一幅瑰麗的錦圖,我無法用語言來贊美或形容它。鸚鵡螺號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話。是它揭開了海洋中無限神秘的一切,對于船長尼摩來說,更是精神的家園。
小說中的尼摩船長,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為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的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這個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歡這類人,對于尼摩船長無盡的痛苦,我總想探個究竟,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著怎樣的經歷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里》作為奇幻小說同樣也被導演搬上了大熒幕,閱讀小說之余不妨欣賞一下電影吧。
一、導讀名著,學會讀法,體驗幸福。
《海底兩萬里》導讀課始,我從名人名言入手:“同學們,俄國作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明白了有益的書籍的確是樣好東西,能讓人從中獲得幸福力!”由此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擁有好書的欲望。接著,讓學生回顧以往拿到一本書時,初讀的方法:讀封面、讀封底、讀介紹、讀內容、讀圖片,加深初讀整本書的經驗。鞏固了先前的初讀方法,也就讓學生重溫了正確的初讀法,享受到了積累讀法的幸福。繼而運用之前的讀書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讀今天準備的名著,初步了解《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故事脈絡、書中人物,因作家儒勒·凡爾納是法國科幻小說之父而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加深體驗掌握讀書方法的幸福感。
走近名著了,我從古人的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引出,有益的書中有很多知識是有用的,值得我們去讀去欣賞,讓學生了解讀懂一本書的意義,就是要知道“作者在這本書中說了些什么,要我們明白些什么”;讓學生回顧、歸納先前讀懂一本書的方法“讀書做記號”“摘錄好詞、好句在‘采蜜本’上”“寫讀后感,制作“讀書筆記卡”,制作“讀書小報”等,繼續積累幸福的讀書經驗。學會了閱讀的方法,就會體驗到閱讀的幸福力。再根據上述學習的初讀方法,根據老師黑板上的板書設計,通過填空鞏固今天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幫學生歸納、整理了學習的思路,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學到了幸福閱讀的方法,真正地體驗到了閱讀的幸福力。
通過這堂《海底兩萬里》的導讀課,教師教給學生初讀方法,課后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閱讀,在書上做做記號,在采蜜本上摘摘好詞好句,在小作文本上寫寫感悟,享受閱讀的幸福過程,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有質量地閱讀名著。
二、推讀名著,激發興趣,感受幸福。
閱讀需要一個整體的進度,但是,很多孩子未必能跟得上整體進度,怎么辦呢?讀了兩個星期后,我就組織了《海底兩萬里》推進課的教學。
課始,我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營造幸福閱讀交流的氛圍,說:“同學們,今天我們陪同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一起乘坐鸚鵡螺號進行海底兩萬里的旅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旅行的收獲。”學生一下就有了進入文本,參與體驗閱讀幸福的欲望。
“有位同學向我打聽這些題目,你能做做小老師給他一些指導嗎?”我隨機出了一些簡單的有關文本的題目,第一次考察學生初情況,,把機會讓給后進學生,通過簡單問題的交流,讓后進學生積極參與,得到大家的認可,留心差異教育,共同體驗閱讀幸福。
考察由簡到難:“《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書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通過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某些關系嗎?”讓學生暢所欲言交流閱讀體驗,尊重欣賞學生,激發上進之心,把微笑鼓勵贊揚留給學生,感受同學認可老師親和,提高閱讀幸福力。
接著,我選擇了幾則優秀讀書筆記,評讀、鼓勵,修改,為展覽優秀作業作指導,為提高學生做出優秀作業的信心,培養他們的幸福閱讀指數打基礎。
然后,我出示原文精彩片斷,師生共讀交流。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我引導學生體會在“林肯號”戰敗后,這三個人被拋到了海中,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寫人物在極度緊張、恐慌中的心理活動,體會令人感動的主人公之間的友誼和偉大的忠誠。通過深入細致地閱讀,領略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優秀文化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種求真、尚善、向美的種子。追求一種幸福的閱讀生活,進而發展學生的閱讀幸福力。
三、分享閱讀,養成習慣,提升幸福。
推進課的教學,我考察了學生書中的一些知識點,并通過師生共讀精彩片段,暢談體會,讓學生學到了幸福閱讀的方法,初步體驗了閱讀的幸福力。而分享課的教學則是讓學生各顯神通、暢享幸福的一堂課。
課始,學生們交流了他們的采蜜本、讀書筆記卡和讀書小報,幸福地體驗著凡爾納筆下美麗的海底世界,展現著他們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幸福的熱情。學生們評出最佳句子,體驗了采蜜的收獲之快樂;“與凡爾納對話”這一環節,學生仿佛是與大師面對面地說話,幸福感陡然劇增。交流讀后感,根據原文中的精彩片斷或者情節,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經驗,暢所欲言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他們從優秀的讀后感中獲得了閱讀的幸福感,也對名著有了更深刻地解讀。
“人物和身份”的連線、兩分鐘默讀比賽速度,讓學生再次通過課上閱讀,牢固掌握讀書的方法,控制好讀書的速度,讓學生明白從閱讀中體驗到幸福,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而文中知識搶答,則讓學生樂此不疲,既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語言積累,又開發了智能、提高了語文素養,提高了鑒賞能力,提升了閱讀幸福力。
課后,我讓學生繼續制作采蜜本、讀書筆記卡和讀書小報,繼續幸福地體驗凡爾納筆下美麗的海底世界,大膽猜想假如“鸚鵡螺號”沒有遭遇“大漩流”,接下來有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激發了學生幸福的想象力,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名著引進課堂,從大處說,是為了孩子學習語文的發展需要,從小處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閱讀的幸福力。面對一個個喜歡讀書的孩子,一個個愛上經典名著的孩子,我欣喜地看到了他們對語文的熱愛,就讓我們帶著孩子在書香四溢中幸福地閱讀吧。
想你一下!當你奮不顧身的跳進海里,當你看到烏賊和章魚在你面前翩翩起舞時,你的感受是什么?曾經有一個偉人,用他神奇的筆寫下了他腦中那個美好的海洋世界,他就是天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他的故事中講敘了:1866年,當時人們發現海上有一只巨大的不明物體游弋。碰沉了許多的。為此,美國軍艦“林肯”號前去捕捉它,卻意外地被它擊沉,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他的仆人康賽爾和加拿大捕鯨手尼德。蘭攔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個不明生物的脊背上。后來才得知這只驚動一時的不明物體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叫“鸚鵡螺”號。之后他們又認識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長和他的伙伴,與他們一起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他們吃了很多美味的海鮮,看到了許多水中的奇導景象。最后,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這本書整體上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將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美好的幻想融為一體,無不體現作者非凡的思想。書中還寫道凡爾納幻想中的潛水艇,在現在的科技看來,凡爾納在書中做出的幻想既有科學依據,又有探索精神。所以我們應該沖破已知知識的屏障,向未知領域邁進!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二
他,知識淵博,向往大海;英勇頑強,反對壓迫;他是一個矛盾綜合體,小說《海底兩萬里》中的靈魂人物——尼摩船長。
《海底兩萬里》中人物寥寥,初次閱讀時,我對這部小說不感興趣。但在慢慢了解、細細品讀了這部小說之后,我才知道名著為什么是名著。
這部小說懸念豐富,文章的一開頭就出現了海怪,引人注意。許多懸念都是圍繞著謎一般的尼摩船長,即使到了小說末尾,讀者迫切想要知道謎底,卻終沒有答案。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象。這些懸念讓我對尼摩船長的印象更加深刻。
初步閱讀,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一行人環游海底,英勇無畏地救下被鯊魚襲擊的可憐的采珠人,打撈海底的金錢支援陸上的正義戰爭,我以為按照“慣例”,尼摩船長該是所謂的“正派”了。但作者的構思就是這樣巧妙,尼摩船長個性鮮明,讓讀者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作者把他寫活了,尼摩船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同情弱小,善良卻也會被仇恨沖昏頭腦,他強迫阿龍納斯一行人睡覺,對戰艦進行可怕的報復。這個時候,他是冷漠、殘酷的,但當一切都結束了,他對著妻兒的肖像跪著、伸出胳膊并抽咽起來,讓讀者似乎感受到他復雜的心情。復仇并沒有給他帶來什么,愿所有的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消失!
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里》的導火索。尼摩船長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永不倒塌!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三
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極和北冰洋的冒險經歷。
《海底兩萬里》是寒假時要求閱讀的一本書。那時時間倉促,本想隨便讀讀就交差,但是我一讀開頭,就迫不及待地想讀到結尾。我愛上了這本書。
《海底兩萬里》是一本科幻小說,作者儒勒,凡爾納在寫這本小說時,電燈還沒有發明出來,他卻能寫出海底探險的故事,而且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沉浸于書中的海底世界里。我想,就算是在現在這個發達的年代,也很少能找出像書中所寫的“鸚鵡螺”號一樣的潛艇出來。
《海底兩萬里》主要說的是阿尤納斯教授與其他教授到澳大利亞海洋尋找傳言中的“海怪”。當他們見到“海怪”時,“海怪”向他們攻擊,船沉沒了。除了阿尤納斯和隨從尼德外,其他人都死了,他們兩個卻被捉去。那時,他們才知道原來傳言中的“海怪”就是“鸚鵡螺”號。
他們在尼摩艦長的帶領下,游遍了世界上的海洋。最后,在“鸚鵡螺”一次報復行動中,他們回到了陸地,但尼摩艦長和“鸚鵡螺”其他人員都死了。
幻想。能在連電燈都沒有的年代的寫出一艘先進的潛水艇,寫出一個在海底環游的故事,這需要多少幻想啊!作者就像一個能預測未來的“先知”,提早描述了對海底的幻想。在那個時候,我相信誰也沒到過海底的深處,不知道海底究竟有什么生物。而作者就能把海底的情景寫得栩栩如生,使讀者完全沉醉于書中的海底世界。
知識。要用語言創造一艘潛水艇,需要十分廣博的科學知識。書中描寫潛艇使用了許多關于潛艇的數據,表現了作者淵博的科學知識,也使這原本虛幻的潛艇變得真實起來。包想與里識二通過巧妙的雙合二成了痙二本出色的科沒小說底兩萬、里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小作者用直截了當的語言直接說出了對《海底兩萬里》這本書的熱愛和熱愛的原因,點明了全文的中心。)。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四
聽名字,就知道這書一定很無聊。《海底兩萬里》,一看便不是我喜歡的書的類型,我更是不會好奇里面的內容,若不是該死的作業,我怎會買這樣一本看起來如此枯燥的書。“忍耐一下,你是為了完成作業,你必須看這本書,不管它有多么糟糕。”我這樣對自己說。
就這樣,我翻開了第一頁……。
故事開始于1866年一件鬧的滿城風雨的怪事,當時海上發現了一只被斷定為獨角鯨的怪物,法國生物學者阿羅納克斯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不幸落水,才發現這怪物不是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鸚鵡螺號”,船長尼摩邀請他們開始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經歷了各種險情。最后,到達挪威海岸時,不辭而別的阿羅納克斯將海底的秘密公之于眾。
書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幾個,但就是這么幾個人,一艘潛水艇,一個神秘的船長尼摩,一個學富五車的科學家,在各種探險歷程中,在將近一年的時間中,縱橫海底兩萬里,為我們演繹出一個個故事,展現出一幅幅驚險刺激畫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魚…描述了他們周游各大洋的冒險經歷,故事曲折驚險,引人入勝,畫面多姿多彩,氣象萬千。
故事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是尼摩船長。他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熱情、冷酷、和善、危險、溫和、暴躁、隨和、任性…他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和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從沒有被殘酷的生活經歷磨滅過。他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他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他會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給可伶的采珠.…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他心中充滿痛苦,卻仍是善良的……在南極缺氧的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潛水服上的儲氣罐里最后一絲空氣,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不情犧牲自己生命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我。
合上了書,我的心仍停留在奇幻的海底。就是這曾經被我無限排斥的書,竟然會如此好看,在漫長的旅行中,我時而被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被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和細致入微的刻畫交替出現。
這樣一本扣人心弦的書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他作品寫法夸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海底兩萬里》就是科學與幻想完美結合的奇幻之旅。
讀完后我發現,沒有任何人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絕這本書。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五
暑假里,我從哥哥那兒借了一本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書中的故事驚險萬分,扣人心弦,讓我吃飯、睡覺時都放不下來。
故事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既神秘又有趣,成了我的偶像。書里,尼摩船長能漫步海底森林,在海底打獵。
船長神奇的經歷讓我做夢都想參與,比我幸運的是,三位從美國高速二級戰艦“林肯”號落水的隊員成了尼摩船長的探險伙伴。他們駕駛著“鸚鵡螺號”一起海底旅行,沖破了重重困難,多次化險為夷,故事總讓我的心忽上忽下。但最后他們還是落入漩渦,船長下落不明。教授、康納爾和尼德·蘭乘坐預先準備的小艇幸免落難,將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朋友,讓我們走進《海底兩萬里》,跟著尼摩船長一起海底旅行吧。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六
如果你曾見過大海,見過海的萬丈波瀾,你定會明白什么叫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如果你曾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體會過保爾·柯察金的頑強沉著,你定會明白什么叫永恒的生命。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出生于烏克蘭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已故,只靠母親洗衣服,哥哥打工賺錢。從小受夠了階級歧視的他,參加了革命,并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書中所云:“鋼鐵是在熊熊大火和驟然冷卻中煉成的……我們這一代也是在斗爭和艱苦中以及考驗中鍛煉出來的。”這句話蘊涵了比生命更深層的意蘊。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生命之旅中,都不會一帆風順的。當你“冷卻”的時候,不必怨天尤人,自艾自憐,引經據典,以長篇道理來安慰自己。首先,應該讓自己站起來,直著身子走路,去看一看水滴是如何匯成河流的,聞一聞梅花在苦寒中散發怎樣的香味。體會發現,生命之美來自于自身的自強不息,鋼鐵,是經過無數大起大落的考驗后煉成的。
曾幾何時,校園里流行這樣一首詩:“做不成太陽,就做一顆星星吧!”做不成大樹,就做一株小草吧!”這是一個謬論,保爾·柯察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他們的付出遠遠大于索取;而庸人生生死死,留下了什么,又拿來了什么?我想,如果我是保爾·柯察金,我一定會把這首詩改為“不甘做星星,就做一個太陽吧!不甘做小草,就做一棵大樹吧!”
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個奮斗的目標,然后為實現它而努力。而保爾的目標就是為革命事業而努力。綜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都抱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才達到“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吃苦,鍛煉意志,實現了自身素質的提高,人生的價值才能不斷的升華!
其實,生命只是一個形式,而尋夢的過程才是生命中沉淀的感動,靈魂中由表及里的真情,才是永恒的生命。我愿做風雨中一棵參天大樹。怒吼的狂風擋不住澎湃的潮水,澎湃的潮水擋不住我前進的執著;秋的沉醉擋不住凄涼的秋風,凄涼的秋風擋不住我對春忘情的沖動;夜的深沉擋不住閃爍的明星,擋不住我對黎明的企盼!風雨中,我依然是一棵樹,一棵對生活充滿憧憬的樹!是真正永恒的生命!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七
《海底兩萬里》導讀課始,我從名人名言入手:“同學們,俄國作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明白了有益的書籍的確是樣好東西,能讓人從中獲得幸福力!”由此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擁有好書的欲望。接著,讓學生回顧以往拿到一本書時,初讀的方法:讀封面、讀封底、讀介紹、讀內容、讀圖片,加深初讀整本書的經驗。鞏固了先前的初讀方法,也就讓學生重溫了正確的初讀法,享受到了積累讀法的幸福。繼而運用之前的讀書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讀今天準備的名著,初步了解《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故事脈絡、書中人物,因作家儒勒·凡爾納是法國科幻小說之父而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加深體驗掌握讀書方法的幸福感。
走近名著了,我從古人的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引出,有益的書中有很多知識是有用的,值得我們去讀去欣賞,讓學生了解讀懂一本書的意義,就是要知道“作者在這本書中說了些什么,要我們明白些什么”;讓學生回顧、歸納先前讀懂一本書的方法“讀書做記號”“摘錄好詞、好句在‘采蜜本’上”“寫讀后感,制作“讀書筆記卡”,制作“讀書小報”等,繼續積累幸福的讀書經驗。學會了閱讀的方法,就會體驗到閱讀的幸福力。再根據上述學習的初讀方法,根據老師黑板上的板書設計,通過填空鞏固今天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幫學生歸納、整理了學習的思路,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學到了幸福閱讀的方法,真正地體驗到了閱讀的幸福力。
通過這堂《海底兩萬里》的導讀課,教師教給學生初讀方法,課后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閱讀,在書上做做記號,在采蜜本上摘摘好詞好句,在小作文本上寫寫感悟,享受閱讀的幸福過程,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有質量地閱讀名著。
閱讀需要一個整體的進度,但是,很多孩子未必能跟得上整體進度,怎么辦呢?讀了兩個星期后,我就組織了《海底兩萬里》推進課的教學。
課始,我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營造幸福閱讀交流的氛圍,說:“同學們,今天我們陪同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一起乘坐鸚鵡螺號進行海底兩萬里的旅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旅行的收獲。”學生一下就有了進入文本,參與體驗閱讀幸福的欲望。
“有位同學向我打聽這些題目,你能做做小老師給他一些指導嗎?”我隨機出了一些簡單的有關文本的題目,第一次考察學生初情況,,把機會讓給后進學生,通過簡單問題的交流,讓后進學生積極參與,得到大家的認可,留心差異教育,共同體驗閱讀幸福。
考察由簡到難:“《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書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通過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某些關系嗎?”讓學生暢所欲言交流閱讀體驗,尊重欣賞學生,激發上進之心,把微笑鼓勵贊揚留給學生,感受同學認可老師親和,提高閱讀幸福力。
接著,我選擇了幾則優秀讀書筆記,評讀、鼓勵,修改,為展覽優秀作業作指導,為提高學生做出優秀作業的信心,培養他們的幸福閱讀指數打基礎。
然后,我出示原文精彩片斷,師生共讀交流。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我引導學生體會在“林肯號”戰敗后,這三個人被拋到了海中,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寫人物在極度緊張、恐慌中的心理活動,體會令人感動的主人公之間的友誼和偉大的忠誠。通過深入細致地閱讀,領略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優秀文化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種求真、尚善、向美的種子。追求一種幸福的閱讀生活,進而發展學生的閱讀幸福力。
推進課的教學,我考察了學生書中的一些知識點,并通過師生共讀精彩片段,暢談體會,讓學生學到了幸福閱讀的方法,初步體驗了閱讀的幸福力。而分享課的教學則是讓學生各顯神通、暢享幸福的一堂課。
課始,學生們交流了他們的采蜜本、讀書筆記卡和讀書小報,幸福地體驗著凡爾納筆下美麗的海底世界,展現著他們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幸福的熱情。學生們評出最佳句子,體驗了采蜜的收獲之快樂;“與凡爾納對話”這一環節,學生仿佛是與大師面對面地說話,幸福感陡然劇增。交流讀后感,根據原文中的精彩片斷或者情節,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經驗,暢所欲言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他們從優秀的讀后感中獲得了閱讀的幸福感,也對名著有了更深刻地解讀。
“人物和身份”的連線、兩分鐘默讀比賽速度,讓學生再次通過課上閱讀,牢固掌握讀書的方法,控制好讀書的速度,讓學生明白從閱讀中體驗到幸福,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而文中知識搶答,則讓學生樂此不疲,既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語言積累,又開發了智能、提高了語文素養,提高了鑒賞能力,提升了閱讀幸福力。
課后,我讓學生繼續制作采蜜本、讀書筆記卡和讀書小報,繼續幸福地體驗凡爾納筆下美麗的海底世界,大膽猜想假如“鸚鵡螺號”沒有遭遇“大漩流”,接下來有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激發了學生幸福的想象力,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名著引進課堂,從大處說,是為了孩子學習語文的發展需要,從小處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閱讀的幸福力。面對一個個喜歡讀書的孩子,一個個愛上經典名著的孩子,我欣喜地看到了他們對語文的熱愛,就讓我們帶著孩子在書香四溢中幸福地閱讀吧。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摘抄感悟篇八
《海底兩萬里》(vingtmillelieuessouslesmers)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
《海底兩萬里》的主要內容是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1866年所發生的一件鬧得滿城風雨的怪事。當時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發現了一頭大“海怪”,并有船只遭到“海怪”的襲擊。出于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吁下,由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兩位同伴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隨“海怪”周游四海,探盡海底秘密,歷盡艱辛和風險。最后,他們因不堪海底世界過于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1866年,在海上發現了一頭被認為是獨角鯨的大怪物。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追捕。追捕過程中,阿龍納斯、他的仆人康塞爾和捕鯨叉手尼德?蘭三人,發現這怪物不是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
潛艇船長尼摩,是個不明國籍、自稱“跟整個人類斷絕了關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堅毅。尼摩邀請阿龍納斯參觀了這艘令人驚嘆的現代工業的杰作—一諾第留斯號;它利用海浪發電,供給船上熱、光、動力;它所需的一切都取自海洋。它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個荒島上秘密建造起來的。
阿龍納斯及其同伴乘諾第留斯號,從太平洋出發,開始了海底探險旅行。透過潛艇玻璃窗,海洋把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展現在他們面前:應有盡有的海底植物,空中飛鳥般的各種魚類,以及到處皆是的形形色色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使人目不暇接。他們觀察著,研究著。途經克利斯波島,潛艇停在海底,他們穿上潛水衣,漫步在海底平原上,用特制的步槍在海底森林里打獵。書中描寫海底奇妙的世界,令人稱奇:
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見的海底森林,生長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樹上叢生的枝權都筆直伸向洋面。沒有枝條,沒有葉脈,像鐵桿一樣。在這像溫帶樹林一般高大的各種不同的灌木中間,遍地生長著帶有生動花朵的各色珊瑚。美麗極了!
故事并不復雜:故事發生在1866年,法國人阿龍納斯,一位生物學家,應邀赴美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這時,海上出了個怪物,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科考活動結束之后,生物學家正準備束裝就道,返回法國,卻接到美國海軍部的邀請,于是改弦更張,登上了一艘驅逐艦林肯號,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經過千辛萬苦,“怪物”未被清除,驅逐艦反被“怪物”重創,生物學家和他的仆人康賽爾以及為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尼德蘭,都成了“怪物”的俘虜!結果發現“怪物”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諾第留斯”(“鸚鵡螺”)號。
潛艇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永遠不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游各大洋。十個月之后,這三個人終于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生物學家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秘密公諸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