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一
教學要求:
1.認知目標:認識“怒、燥、暮”等8個生字,會寫“艷、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蘇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
3.發(fā)展目標: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花兒開放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
教學過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導入。
1、四人小組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說說自己觀察了哪些花,它們在什么時間開放?
比一比,看誰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觀察小能手的稱號)(板書:花)。
放的呢?(學生可以猜測。)有一位植物學家,他的做法真絕妙呀!連老師心里都癢癢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請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二、熟讀課文,初步釋疑。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算把課文讀熟練?(遇到意思不明確的詞,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讀的過程。
3、請學生讀1、2兩段。
4、評議。
5、余下一段同桌讀。(幫助伙伴糾正錯誤)。
6、現(xiàn)在知道那位植物學家做了什么嗎?(補充課題:鐘)。
7、你覺得他的做法如何?(討論、交流)你喜歡用什么樣的心情讀一讀這課題呢?
(自由讀課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表揚。
8、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認為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
三、探究課文,感情朗讀。
(根據學生的興趣讀懂課文。)。
如:學生選擇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2、誰想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請學生朗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師都被你感動了。你為什么會如此鐘情于這一段呢?
(說體會,談感想)。
3、用課件出示兩段話,學生朗讀進行比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師改編,描寫花兒開放的句式單調、干巴。)為什么你喜歡原文?(說理由)。
4、師生合作朗讀本段課文。
5、交流自己的收獲。
6、帶著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再美美地朗讀這段課文。
7、背誦喜歡部分,與同學交流。
8、課件出示課后第三題。
小結:大自然實在奇妙,這些美麗的花兒為什么不在一個時間開放呢?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學們,你們想去探究一下嗎?要知原因,下節(jié)課再見。
四、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認讀,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2、書寫生字。
(1)教師范寫,學生學寫。
(2)學生自己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反饋結果。
五、課堂練習。
(1)課件出示練習題。
(2)抄寫19個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認知目標:會寫“艷、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蘇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欣賞的語氣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3.發(fā)展目標: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花兒開放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學習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鞏固反饋。
(1)學生聽寫詞語。
(2)同桌相互檢查。
二、展開想象,推測原因。
1、為什么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
2、學生自由推測。
三、研讀課文,探究解惑。
1、默讀課文第二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交流。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學生朗讀。
4、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的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等有什么關系。5、小組交流,說說其他植物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昆蟲活動的關系。
7、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拓展能力。
1、朗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植物學家絕妙的做法。
2、繼續(xù)觀察搜集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然后把這些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給他人。(形式多樣:如編科學小報、做資料卡、寫觀察日記等)。
板書設計:
13花鐘。
濕度。
溫度花鐘光照。
昆蟲活動。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賞讀品味有關描寫杏花的句子。
教學重點:
讀通全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1、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
3、板書《第一朵杏花》。
4、讀課題,質疑。
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課文后的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
2、自由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杏花是在什么時候開放的?文章為何要寫第一朵杏花?
3、讀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4、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三、小組交流討論自己的自學情況。
四、全班匯報:
1、指名讀讀文后的生字,并組詞。
2、指名分節(jié)讀讀課文。
3、說說你讀了課文后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對于學生提出的的價值的問題則留作第二課時解決。)。
4、概括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賞讀品味:
本文多處描寫了杏花,請你找一找,讀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紅……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想想竺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竺可楨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析、演,感受人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點。
1、自由讀,說說你感受了竺可楨是個怎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先自學,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重點理解“習慣地問”,“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體會觀察的精確、細致及長期的觀察習慣。
3、相機指導學生讀好對話。
三、情景演示,體會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讀課文,小組中分角色演示當時的情景。
2、指名演示對話,其它同學仔細看,仔細品,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想象人物說話的神情,評評同學的表演。
3、給這段對話加上一定的提示語。
4、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習最后一段:
1、齊讀。
2、理解“精確”一詞。
(先說說“精確”是什么意思?再請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舉例說說什么才稱得上是“精確”。)。
五、通讀全文,總結。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2、匯報交流。
3、學習了本文,你覺得竺爺爺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態(tài)度?從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六、課后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竺可楨的有關資料。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15個生字及其所組成的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準備:
1.要求學生回憶學過的童話故事,熟讀課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況;。
2.教師需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學習氣氛,帶領學生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
3.需制作反映課文主要內容的課件。
一、引入課題,燃起欲望。
1.揭示課題。同學們,當夜晚仰望天空時,我們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顆星,像七顆鉆石,閃閃發(fā)光,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課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這七顆晶瑩閃亮的、玲瓏剔透的星星是怎樣來的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世界,認識一個與你們同齡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發(fā)生的一個奇特的故事。
2.齊讀課題。提問:對這個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讓我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好嗎?
(“興趣是的老師。”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下子就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點燃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分組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通過自讀課文,你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愛。
(通過自讀,學生對課文內容獲得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了解小姑娘的愛心。)。
三、自主合作,精讀課文。
1.課件演示旱災的情景。
2.結合課件理解重點詞語“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并體會旱情之重。
3.這是一個干旱之年,此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焦急、饑渴地尋求一樣東西。
課件出示:水!水!水!
水就像()一樣寶貴!
4.指導朗讀。
(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通過“所有”和三個“都”字說明旱情的嚴重,告訴人們:水,已經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原因。在課件演示的過程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災的嚴重以及人們對水的強烈渴望,為后面感悟小姑娘奉獻愛心打下了伏筆。)。
5.分組合作,研讀感悟。
下面請大家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文,思考。
(1)小姑娘的愛心行動有哪幾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呢?
(2)作者想歌頌什么?你讀了課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6.在充分自主研讀、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學生匯報交流,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教師作適當點撥。
(1)讀懂小姑娘對媽媽的愛心。
細讀小姑娘為母親找水的情節(jié),圈出感人的詞語來。抓住關鍵詞語“一天夜里”、“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喜出望外”來體會。還可以讓學生來猜測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樣的;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會作什么樣的夢,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
(板書:孝心感天)。
(2)讀懂小姑娘對小狗的憐愛。
抓住重點句子“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來引導學生理解。
由于愛,當她絆倒時,罐子里的水一點兒都沒有灑掉。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讓小狗舔,小狗變得歡喜起來。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卻倒給小狗喝,這是小姑娘對小狗的愛。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這里可讓學生表演小姑娘喂水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感悟小姑娘對小狗的憐愛。
(板書:愛心如銀)。
(3)體會母愛的偉大。
抓住母親說的話“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來體會母親病得“就要死了”卻不肯喝水,把水讓給小姑娘喝,這是寫母親對女兒的愛。由于愛,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板書:母愛似金)。
(4)讀懂小姑娘對路人的博愛。
(板書:博愛普照)。
7.指導朗讀2—5節(jié)。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此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讓學生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人格熏陶。)。
四、品讀課文,內化感悟。
《七顆鉆石》通過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寄托了一個道德期盼:要盡量地為別人著想。我們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小姑娘純潔可愛的形象;要透過“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趕緊”“咽了一口唾沫”等詞語,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靈。全班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引導學生想象,充實下面句子。
清澈而新鮮的水流,不斷地從小姑娘家門前的水罐里流出來,流到________、________。
有愛的地方,就會_________。
2.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有哪些感想呢?把你感受最深的寫下來,讀給老師、同學、父母、朋友聽一聽。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自主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這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大有益處。)。
六、升華愛心,寓德于教。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就像這首歌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希望這個愛的故事、這首愛的歌曲,永遠留在你們的心里。愿你們都能成為充滿愛心的人,相信擁有愛心會讓你充滿神奇的力量。
總評。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四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是否可以小組合作學習)。
(其中的哪一種因學生說了拿來體驗感悟)(朗讀和想象、說話結合)。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著像什么?黃葉對大樹媽媽說:“”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xiàn)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著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著“”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他們在說些什么呢?(課件)舍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xiàn)。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fā)出“”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里果園里……人們的心里你能用朗讀表現(xiàn)么?配樂朗讀1----4節(jié)。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五
1、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找到青藏高原——點擊拉薩。
2、走進拉薩(了解海拔、氣候、布達拉宮等資料)。
3、學生自我介紹課外積累的相關材料。
二、揭題明題,整體感知全文。
1、讀題,明確課題的中心詞是“天空”,因此,讀文時要帶著“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這一問題來讀。
2、充分朗讀,讓學生自己參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讀到正確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詞,教師不教,先讓學生認讀,對讀錯的及時進行指導。
3、學生完成板書填空:
拉薩的天空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藍的、藍色、藍晶晶)。
4、課件出示:湛藍、藍色的色板。你看見過這樣色彩的天空嗎?
三、品讀課文,各抒己見。
1、現(xiàn)在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爭取讀好。讀完后,想想這段的意思。
2、先讀讀下列這些句子,然后來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理解“總是”和“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聯(lián)系,“透亮,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是怎樣的?”)。
(2)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這句是一句夸張句,可聯(lián)系詩句“手可摘星辰”來理解。為什么說聲音可以碰到藍天,手可以摸到藍天?)。
(3)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重點理解“純凈”、“明潔”的意思)。
(4)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請你想想一下,當時,作者的內心在想些什么?)。
3、學生交流對拉薩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書:拉薩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麗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種形式朗讀課文。
四、觀景回味,課后延伸。
1、看拉薩的紀錄片(片斷),觀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說些什么嗎?)。
2、課后要求搜集有關拉薩的圖片、文字介紹,做一張介紹拉薩得手抄報。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六
這些冰天雪地中饑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們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為政府的偉大決策,居民的愛心奉獻,貝蒂的真情付出,它們卻走進了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并即將啟程返回自己眷戀的家園。列車緩緩啟動,在人們送別與祝福的目光中,車廂里的燕子對著人們卿卿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在說些什么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車廂中的一只曾經被居民或貝蒂救護的燕子,在你即將告別他們的時候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想好了,請寫下來。
學生獨立寫話――準備發(fā)言――真情誦讀。
2.與貝蒂關切交流。
列車在人們的視線中漸漸遠去,大家陸續(xù)離開站臺,然而貝蒂卻依然眺望著列車遠去的力一向,揮動著凍得僵硬的小手,為車廂中的燕子們祝福……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此時此刻的貝蒂內心深處的語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話想對貝蒂說。請同桌的同學相互說說。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七
本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xiàn)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課文中有多種愛:金吉婭給予母親的愛,給予哥哥姐姐的愛,給予陌生女孩的愛。而課文主要表現(xiàn)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愛作為重點深入文本。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提出“這棵樹除了可以叫給予樹,還可以叫什么名字?”,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yǎng)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八
一、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對高科技產生興趣。
2、展開想象設計一種新型玻璃,并把它介紹給大家。
3、以推銷產品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學重點: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能通過想象設計新型玻璃,從而對高科技產生興趣。
三、教學難點:
掌握推銷產品的表達方法,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培訓階段:
板書:名稱特點和作用。
夾絲網防盜玻璃自動報警。
2、我們公司有一位推銷員在推銷這種玻璃時,遭到了客戶的拒絕,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看投影。
幻燈:推銷實錄。
[客戶背景]。
一位施工單位的工程師想要為修建中的一所醫(yī)院購買病房需要的玻璃。
[推銷過程]。
推銷員:嘿!我是華能科技公司推銷部的業(yè)務員,我公司新開發(fā)了一種產品,名叫“夾絲網防盜玻璃”。
客戶:(表情)不滿意地皺起眉頭。
推銷員:這種玻璃的特點是可以自動報警,用到醫(yī)院里簡直太合適不過了。這種玻璃非常便宜,100元一平米,如果你們需要,可以找我。
客戶:(不耐煩地)太貴了!我們這里根本不需要這樣的玻璃,請你快離開這里吧!
3、應該怎樣做呢?誰來讀一讀“推銷方法啟示”?其他人想這四條中哪一條最重要呢?
幻燈:推銷方法啟示。
(1)說話要有禮貌,態(tài)度誠懇。
(2)了解客戶的需求,說清楚產品的特點和作用以及產品帶給客戶的好處。
(3)根據客戶的心理,實施相應的價格優(yōu)惠。
(4)留下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
4、誰愿意按照這四條方法來試一試?其他同學都來當評委。
(三)實踐階段。
1、剛才,我和這位同學的合作十分成功,你們都很想試試嗎?
看課文的第2—5自然段,根據自學提示自學。
幻燈: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第2——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玻璃的名稱、特點和作用。
(2)四人小組交流并填表。
2、匯報自學成果。
有沒有不同意見?
貼到黑板上:高層建筑承建單位。
普通居民住宅開發(fā)公司。
鬧市區(qū)的醫(yī)院。
4、你喜歡哪一種新型玻璃呢?你喜歡的新型玻璃又適合哪一個呢?自己先來想一想。現(xiàn)在,兩人一組進行練習,每位同學都要各當一次推銷員和客戶。
5、請你向大家匯報一下你是怎樣推銷產品的?各位評委要認真聽,仔細評。
(四)擴展階段。
2、你還想發(fā)明什么新型玻璃?
(五)總結階段。
同學們,今天的推銷培訓就先到這里,希望你們在生活中要加強訓練,我相信,等到培訓班結束那一天,同學們都會成功的!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九
2.揭題。
3.指名朗讀與課題相對應的課文段落。
4.解題: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說的是誰?
5.再讀課題。
(二)探究體悟。
1.躲紅軍。
反動軍隊對老百姓做了哪些壞事?
師穿插介紹紅軍。
(ppt)理解“藏族同胞……誰也不露面。”
(1)抓住關鍵詞體會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導朗讀。
朱德總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為他擔心——,他憂慮——,他不想看到——。
對比:反動軍隊的司令會著急嗎?
2.找藏胞。
(1)(ppt)指名讀。
(2)加標點再讀,體會語氣。
(3)對比:要是反動軍隊會去找找藏胞嗎?
(4)指導朗讀。
(5)生自由讀四至七段,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有菩薩般的心腸?
3.搶春耕。
(1)匯報:“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結果……”
指名讀并說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話就是怕藏胞挨餓。
因為種自己的地來不得一絲一毫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戰(zhàn)士用心耕種。
指導朗讀。
理解第二句話并指導朗讀。
了解紅軍在長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對比:反動軍隊會這么做嗎?
(2)匯報:“這也怨不得……搶種上。”
擋住百姓眼睛的烏云是誰?
朱總司令著急嗎?為什么而急?
對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讀朱總司令的三段話。
4.夸紅軍。
(1)得知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園,也許他們在想什么?
(2)看到紅軍不僅不拿他們的一針一線,還打掃,整治,他們又會說什么呢?
組內練說。
班內交流。
(3)他們以前傷心流淚是因為——,他們現(xiàn)在感動得流淚是因為——。
(三)延伸內化。
1.過渡:同學們,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解放軍繼承了他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僅把種子種在了藏胞的心間,也種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坎里。
2.看圖感受: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讀題)。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十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溫情的故事。課文以愛貫穿始終,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fā),由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著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十一
一、談話引入,激情:
課件出示各種燈籠圖片: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分別出現(xiàn)不同的燈籠圖片)。
在過去的年代里,過春節(jié)的時候,農村的孩子們最快樂的事就是夜晚打著燈籠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關于燈籠的故事。
課件出現(xiàn)課題:心中的那盞燈。
指名(2~3人)讀課題。
引導質疑:你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主動思考,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學生可能會問:
1、心中的那盞燈是什么?
2、為什么說心中的燈?
3、這盞燈什么樣?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標出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認讀生字。
2、檢查認字情況。
(1)課件出示有關詞語,反復、多種形式認讀。
(2)課件出示生字:認讀并指導書寫(略)。
重點指導“盞”、“巷”、“夸”
[重視書寫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3)默讀課文,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
(4)回答部分問題:心中的燈是什么?
三、整體感知課文。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與心靈的溝通,為下面的品讀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出示詞語卡片,認讀并提示相關詞義,區(qū)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鞏固重要筆畫或易錯筆順。
二、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使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語句?用曲線畫出。
[抓住重點問題,全文閱讀,尊重學生感受,從情感入手,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說到的語句,進行感悟朗讀:
(1)父親每打磨一陣,就停下來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雙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會兒。
重點引導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感受父親的感覺:
“停”、“擦”、“捂”。說明一直摸著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熱度使手暖過來,以便能靈活打磨。
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爸爸這樣做要干什么?(繼續(xù)打磨冰燈龍。)。
為什么要這樣做?結合前面的做燈籠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態(tài)度,感受爸爸的愛。
(2)父親疾步走過來,幫我掖好被子,連連說:“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
引導學生通過“疾步”、“連連”、“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感受爸爸當時的心情。
(3)父親剛才給我掖被子的時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涼啊!
此處以讀代講:評議“分明”、“真涼”該如何讀。
3、品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在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小組討論。
(3)交流:理解:
為什么痛快?
想象:夸獎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這樣的感人事例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感受生活,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四、實踐活動:
1、分角色自愿組合朗讀課文。
2、對爸爸媽媽進行一次專題采訪,請父母講一講對自己感人的愛的故事。
三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十二
目標1、學習課學,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女媧為人們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訓練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聯(lián)系臭氧層對環(huán)保教育。
4、自學課文生字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識點梳理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訓練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過程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二、出示插圖投影,指導看圖。圖上是誰?她在干什么?
三、揭題,釋題。
四、錄音朗讀,學生自由讀。
五、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六、讀生字,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七、指名讀文,正音。
八、齊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討論后匯報,師小結。課文講的是傳說中女媧看到天塌了一大塊,便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好的事。
十、指導熟讀全文。
十一、作業(yè)。1.抄寫生字詞。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3、女媧補好天后,會是什么樣的情形呢?
討論以上三個問題后,匯報學習收獲。3、指導學生從內容想開去:
四、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女媧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為及原因。
五、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媧補天的經過,解決第二個問題。
(1)結合掛圖理解這段話,進一步體會女媧為補天所付出的艱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2)引導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天的經過。
六、齊讀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麗,解決第三個問題。
七、聯(lián)系科學上的補臭氧層漏洞,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對環(huán)保的熱愛之情。
八、引導學生讀課前備好的神話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
九、齊讀課文,小結。
十、作業(yè)。1.回答課后第二題。2.閱讀課外神話故事。
課后。
反思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思考,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然后就“思考?練習”第二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