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一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就是位于天津薊縣的獨樂寺。獨樂寺俗稱大佛寺,坐落于天津薊縣城西門內武定街41號,始建于唐代,遼統和二年(984)重建,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代表作。它是國務院1961年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于獨樂寺名稱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唐玄宗時,安祿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師,因他一心想做皇帝,“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而命名;另一種說法是觀音塑像內部支架是由一棵大杜梨樹切削而成,以諧音而取名;還有一種說法是佛家清新寡欲,獨以普渡眾生為樂,取其首尾得名“獨樂寺”。
現在我們到了獨樂寺。眼前的這座建筑就是獨樂寺的山門。山門正中匾額楷書“獨樂寺”,字體蒼勁雄渾,為明朝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所書。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做穿堂。山門前兩稍間是兩尊遼代彩色泥塑金剛力士站像,民間俗稱他們為“哼哈二將”,東側的是哼將,高4.5米,西側的為哈將,高4.45米。我們看這兩尊金剛力士,上身袒露,肌肉隆起,下身著裙,右手握劍,赤足站立,身材高大,加之身體前傾近20度,虎視眈眈,令人生畏。
山門內金柱間原有大門,現在只剩下門框和門檻。這道門檻也是觀音閣的視野分界線。站在門檻外,只能看見觀音閣局部;邁過門檻,則大閣全貌盡收眼底,猶如畫中,令人稱奇。實際上,這種建筑手法是借用了中國古代園林構景手段中的“框景”的手法。邁過門檻,我們看到山門的后稍間東西兩側墻壁上是清代繪制的“四大天王”的彩色壁畫。他們各個手持法器,怒目而視,東西南北各護一方,取其法器寓意為“風、調、雨、順”,反映出古代人民希望好年景,企盼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穿過山門,眼前一座巍峨挺拔的樓閣平地崛起,這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閣,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樓閣式建筑。觀音閣為九脊歇山頂,它的高度比山門高一倍多。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觀音之閣”四個大字的鎦金方匾額,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北游幽薊時所題,已被列入“全國名匾大全”。
現在大家回過頭來再看看山門。看一下它的外部造型。獨樂寺的山門高約10米。屋頂呈五條脊、四面坡,建筑學上稱為廡殿頂,在古代建筑中,廡殿頂屬于最高等級。獨樂寺的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我們看山門正脊兩端各有一個張口吞脊、長尾翹轉向內的飾物,叫做鴟吻,這對鴟吻是我國保存在建筑屋頂上年代最早的鴟吻。
現在大家請隨我轉過身來,我給大家講一下觀音閣。
觀音閣通高23米,東西面闊五間,寬26.7米,南北進深四間,長20.6米。從外表看,大閣為上下兩層,實為三層,中間夾一暗層。整座觀音閣全部結構是圍繞中間的巨型觀音像設計。大家看,柱頭上一朵一朵的木構件,這就是斗拱。方形木塊為“斗”,弓形的短木為“拱”,斜置長木為“昂”,組在一起為斗拱。我們看觀音閣的幾個檐角出檐深遠,主要靠斗拱支撐的。觀音閣共使用了24種、152朵斗拱。這些粗壯碩大的斗拱,承接著柱頭和出挑的屋檐,分解了柱頭的壓力,同時也起到裝飾作用。
走進觀音閣。請大家向上仰視,這就是獨樂寺的主像“十一面觀音”。這尊巨像站在須彌座上,穿過暗層直達閣頂,呈頂天立地之勢,通高16米,居高臨下,威嚴壯觀,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觀音頭上還有十個小頭像,所以又稱十一面觀音。整個觀音塑像微向前傾斜,右臂上舉,左臂下垂,手作“接引”狀。觀音像前邊有兩尊高約3.2米、隨時聽遣的脅侍菩薩像,她們與主像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主像的威嚴與高大。山門的兩尊金剛力士,觀音閣內的十一面觀音及兩側的脅侍菩薩,這五尊塑像均為獨樂寺保存完好的遼代泥塑,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之精品佳作。
大家請看,閣內四周墻壁上,是元代繪制、明代重描的壁畫珍品。這組壁畫原來被一層厚達1厘米的白灰覆蓋,1972年修整觀音閣時偶然發現,畫面至今色澤艷麗,保存基本完好。壁畫以佛教十六羅漢和兩明王為主題,是研究佛教歷史、古代繪畫的珍貴實物。
走出觀音閣,我們看到一座八角小亭,它是明代建造的韋馱亭。韋馱原為古印度婆羅門教天部神,在佛涅槃時,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韋馱急追取回,后來便成為佛教中的護衛天神。亭內韋馱身著鎧甲,表情肅穆,雙手合十,懷抱金剛杵。獨樂寺單獨給韋馱設亭的寺院在中國還是十分罕見的。
繞過了韋馱亭,后面還有報恩院、三世佛殿,東側還有乾隆行宮。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我們下午4點在車上集合。
感謝大家的配合,期待有緣再次相聚。謝謝。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二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獨樂寺,俗稱大佛寺,位于天津薊縣城內西大街。傳說安祿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師,因他想做皇帝,“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貞觀十年,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為國務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津門十景之一。獨樂寺現已列為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名錄。
獨樂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市薊縣縣城內。獨樂寺相傳始建于唐,遼統和二年(984)重建。
薊縣縣城不大,從長途車站下車,步行就到了武定侯街,也許是由于獨樂寺外的鐵門緊閉,無法從馬路上體會山門的震撼,從側門進入寺內,山門的氣勢就讓人感到不同一般,山門高約10米,正中匾額楷書“獨樂寺”,這是明朝嚴嵩題字,顯得剛勁渾厚。
同去懂建筑的朋友介紹,獨樂寺山門的屋頂五條脊,四面坡。檐角如翼似飛,使建筑物莊重而高昂,表現出了中國建筑特有的藝術效果。
走過山門就看到了觀音閣,閣上的匾額“觀音之閣”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在52歲北游幽州時所題寫的,觀音閣中間的觀音像高16米,頭上還有10個小頭像,所以還被稱為11面觀音。
觀音閣后的八角小亭名“韋馱亭”塑像韋馱身著鎧甲,雙手合十,以往看到的韋馱像一般都在天王殿或大雄寶殿里,而單獨給韋馱設亭的寺院在中國還是十分罕見的。
由于觀音閣與山門同在一個中軸線的原因,當你站在山門正中,從山門的畫框里,能把觀音閣高聳的雄姿全納入鏡頭,這種把高層建筑放在山門之內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立寺院的傳統手法。
修建于唐朝的獨樂寺,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史載多年的戰亂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至如今,獨樂寺依舊安然無恙。梁思成先生說,“在薊民心中,實為無尚圣地”。
觀音閣的西北,有28塊乾隆皇帝的書法碑帖,都是乾隆的書法真跡,如今看上去已經字跡斑駁,不過,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縣城里卻能看到如此的珍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東陵在遵化,皇帝去遵化祭祖,薊縣成為一個重要的中轉休息站。
談到薊縣獨樂寺,就不能不繼續說到梁思成先生,梁先生曾親自撰寫《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三卷第二期)“獨樂寺專號”,在解釋觀音閣上咸豐皇帝手書“具足圓成”時,梁先生認為,“具足”是佛家語,“圓成”不是佛語,應為“具足圓通”。
1966年,中國的政治形勢已經發生變化,梁先生依舊冒著風險,抵達薊縣,提出要為觀音閣“裝避雷針、安門窗,為防止鳥類落在觀音頭像上,要為觀音頭像上罩鐵絲網”,于是,文化部當年就撥款9000元人民幣,由河北省古建隊施工安裝完畢,使獨樂寺受到了妥善保護。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獨樂寺位于薊縣城武定北側,它始建于天寶十一年,遼代重建。關于獨樂寺的得名,這里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內部,就是一顆參天而立的獨梨樹;第二種說法是,安祿山起兵反唐,這里是誓師地,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名獨樂寺:還有一種說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整個獨樂寺有三部分組成,東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宮,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門,觀音之閣,八角亭,臥佛殿,三佛殿組成。整體建筑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嚴。獨樂寺有五個之最: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觀音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門為現存最早,等級最高的廡殿頂山門;山門正脊上有最早的鴟吻;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到站了。
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個建筑就是山門,他高10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坐穿堂,兩側是稍間。在山門的檐下有一塊匾,上書獨樂寺三個字,為明代大學士嚴嵩手筆,據說他在北方只留下六個字,另外三個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個字。
在山門的前兩稍間有兩尊遼代的金剛力士站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哼哈二將,從他們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邊這尊閉口,握手為哼將,右邊張口,伸手為哈將,他們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壯,緊守著山門,他們站在此地已經是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看這兩根中柱的中間,相傳以前有一扇大門,由于年代久遠,這門及應不存了,但這里是山門和觀音之閣的分界線,站在門檻這一邊看觀音之閣,只能看到局部,跨過門檻一步,大閣全貌就盡收眼底了。大家不妨試一下,這是魏晉時期,普遍采用的畫框式結構。山門北稍間的兩側是清光緒年間繪制的四大天王像。先看東側: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西側的兩尊:北方多聞天亡,手持雨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握銀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組成一個成語風調雨順,表達了我國老百姓的愿望。
我們去看一看主體建筑。我們面前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之閣,它通高23米,從外觀上看分為上下兩層,實際上是三層,在它正中間有一個暗層,整個大閣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一根釘子,都是榫卯結構的,我們看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塊為斗,長條拱木為拱,整個大閣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閣的房頂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塊匾額觀音之閣,它是李白的真跡,這塊匾額已經收入全國名匾大全了,下面這塊匾額是具足圓成它是咸豐的手筆,意思是說里面的觀音已經修行圓滿,具備成佛條件了。
我們從這個位置回頭看一下山門,整個山門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頭全部向內傾斜。它是我國古建筑的一個特點,稱為側角,使建筑物更加穩定,在山門的正脊上有兩個飾物,尾巴向內翹起,似鳥非鳥,似魚非魚,叫做鴟吻。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取噴水震火之用。
現在我們走進大閣里邊來看一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十一面觀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蓮花臺上,通過暗層,直達閣頂。觀音有33種變化形式。十一面觀音為其中一種,這種體裁在別處是絕對看不到的,因為就全國來講,只有這里供奉的是十一面觀音,它在世界上也僅存13尊。我們看整個觀音略向前傾,給人以親切感。它的兩個飄帶從手腕處一直垂到蓮花臺之上,實際上是起了支撐點的作用了。我們說這個觀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說它完全是用泥堆起來的,它的內部有仿人體骨架的木結構,外面雕刻的是泥。十一面觀音兩旁的是善財,龍女兩位脅持菩薩,他們腰部微扭,頭頂五佛冠,顯得生動活波,給人以真實感,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將,獨樂寺共有5尊遼代的塑像,專家評價獨樂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藝術價值高。
在里邊來看,每個柱頭上都有一個斗拱,整個大閣152朵斗拱,24種形式,分布在大閣各個部位,它好似人的關節一樣,這是觀音之閣歷經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28次地震,依然安然無恙的原因之一。
整個大閣是以三大藝術于一堂的,它就是古建筑,塑像,通欄布滿墻面的彩色壁畫。這組壁畫繪制于元代,1972年才發現出來的,原來一直保護在一層泥土里面,它的發現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已經被臨摹收入國庫了,壁畫以佛教十六羅漢和二天王為主題,間以佛教有關的神話故事,世俗題材組成一組組各有獨立,又彼此相連的巨幅畫卷。
現場解說到此結束,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己游覽。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四
大家好,歡迎來到這里,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位于天津薊縣內西街的獨樂寺,俗稱大佛寺。據說安祿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師,因他想當皇帝,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貞觀十年,遼統兩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是國務院1961年首次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津門十景之一。獨樂寺現已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申報清單。
獨樂寺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薊縣。據說獨樂寺建于唐代,遼統和兩年(984)重建。
薊縣縣城不大。從長途車站下車,步行到武定侯街。也許是因為獨樂寺外的鐵門關上了,你無法從路上體驗到山門的震撼。從側門進入寺廟,山門的氣勢讓人感覺不一樣。山門高約10米,中間牌匾楷書獨樂寺,這是明代嚴嵩的題詞,看起來剛勁十足。
據了解建筑的朋友介紹,獨樂寺山門屋頂有五根脊和四面坡。屋檐和角落像翅膀一樣飛翔,使建筑莊嚴而高大,展現了中國建筑獨特的.藝術效果。
走過山門,我看到了觀音閣。閣上的牌匾觀音閣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52歲北游幽州時寫的。觀音閣中間的觀音像高16米,頭上有10個小頭像,所以也叫11面觀音。
觀音亭后面的八角亭被稱為韋陀亭。韋陀穿著盔甲,雙手合十。他過去看到的韋陀雕像通常在天王殿或大雄殿里,但在中國很少有寺廟為韋陀設立亭子。
因為觀音閣和山門在同一個中軸線上,當你站在山門的中間,從山門的畫框中,你可以把觀音閣的高聳姿態全部納入鏡頭。這種將高層建筑放在山門內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寺的傳統手法。
獨樂寺建于唐代,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歷史上多年的戰爭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獨樂寺仍然安全可靠。梁思成先生說:在薊民心中,它實際上是一個圣地。
觀音閣西北有28個乾隆皇帝的書法碑,都是乾隆的書法真跡。現在看起來字跡斑駁。然而,在這樣一個小縣城這樣一個小縣城看到。主要原因是清朝東陵在遵化,皇帝去遵化祭祖,薊縣成為重要的中轉休息站。
說到薊縣獨樂寺,我們不得不繼續談論梁思成先生。梁先生親自撰寫了《中國建筑學會匯刊》(第三卷第二期)獨樂寺專號。梁先生在解釋咸豐皇帝在觀音館手冊中的全圓時,認為全圓是佛教語言,全圓不是佛教語言,而是全圓。
1966年,中國的政治形勢已經發生變化,梁先生依舊冒著風險,抵達薊縣,提出要為觀音閣“裝避雷針、安門窗,為防止鳥類落在觀音頭像上,要為觀音頭像上罩鐵絲網”,于是,文化部當年就撥款9000元人民幣,由河北省古建隊施工安裝完畢,使獨樂寺受到了妥善保護。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五
獨樂寺位于薊縣城武定北側,它始建于天寶十一年,遼代重建。關于獨樂寺的得名,這里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內部,就是一顆參天而立的獨梨樹;第二種說法是,安祿山起兵反唐,這里是誓師地,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名獨樂寺:還有一種說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整個獨樂寺有三部分組成,東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宮,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門,觀音之閣,八角亭,臥佛殿,三佛殿組成。整體建筑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嚴。獨樂寺有五個之最: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觀音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門為現存最早,等級最高的廡殿頂山門;山門正脊上有最早的鴟吻;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到站了。
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個建筑就是山門,他高10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坐穿堂,兩側是稍間。在山門的檐下有一塊匾,上書“獨樂寺”三個字,為明代大學士嚴嵩手筆,據說他在北方只留下六個字,另外三個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個字。
在山門的前兩稍間有兩尊遼代的金剛力士站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哼哈二將,從他們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邊這尊閉口,握手為“哼”將,右邊張口,伸手為“哈”將,他們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壯,緊守著山門,他們站在此地已經是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看這兩根中柱的中間,相傳以前有一扇大門,由于年代久遠,這門及應不存了,但這里是山門和觀音之閣的分界線,站在門檻這一邊看觀音之閣,只能看到局部,跨過門檻一步,大閣全貌就盡收眼底了。大家不妨試一下,這是魏晉時期,普遍采用的畫框式結構。山門北稍間的兩側是清光緒年間繪制的四大天王像。先看東側: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西側的兩尊:北方多聞天亡,手持雨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握銀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組成一個成語“風調雨順”,表達了我國老百姓的愿望。
我們去看一看主體建筑。我們面前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之閣”,它通高23米,從外觀上看分為上下兩層,實際上是三層,在它正中間有一個暗層,整個大閣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一根釘子,都是榫卯結構的,我們看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塊為斗,長條拱木為拱,整個大閣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閣的房頂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塊匾額“觀音之閣“,它是李白的真跡,這塊匾額已經收入全國名匾大全了,下面這塊匾額是“具足圓成”它是咸豐的手筆,意思是說里面的觀音已經修行圓滿,具備成佛條件了。
我們從這個位置回頭看一下山門,整個山門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頭全部向內傾斜。它是我國古建筑的一個特點,稱為側角,使建筑物更加穩定,在山門的正脊上有兩個飾物,尾巴向內翹起,似鳥非鳥,似魚非魚,叫做鴟吻。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取噴水震火之用。
在里邊來看,每個柱頭上都有一個斗拱,整個大閣152朵斗拱,24種形式,分布在大閣各個部位,它好似人的關節一樣,這是觀音之閣歷經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28次地震,依然安然無恙的原因之一。
整個大閣是以三大藝術于一堂的,它就是古建筑,塑像,通欄布滿墻面的彩色壁畫。這組壁畫繪制于元代,1972年才發現出來的,原來一直保護在一層泥土里面,它的發現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已經被臨摹收入國庫了,壁畫以佛教十六羅漢和二天王為主題,間以佛教有關的神話故事,世俗題材組成一組組各有獨立,又彼此相連的巨幅畫卷。
現場解說到此結束,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己游覽。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六
獨樂寺是天津的有名景點,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來參觀,作為導游,做好獨樂寺的景點介紹,讓游客了解獨樂寺的獨特之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天津的獨樂寺導游詞的范文,歡迎閱讀!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天津獨樂寺,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獨樂寺的概況:
獨樂寺位于薊縣城武定北側,它始建于天寶十一年,遼代重建。關于獨樂寺的得名,這里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內部,就是一顆參天而立的獨梨樹;第二種說法是,安祿山起兵反唐,這里是誓師地,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名獨樂寺:還有一種說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整個獨樂寺有三部分組成,東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宮,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門,觀音之閣,八角亭,臥佛殿,三佛殿組成。整體建筑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嚴。獨樂寺有五個之最: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觀音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門為現存最早,等級最高的廡殿頂山門;山門正脊上有最早的鴟吻;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到站了。
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個建筑就是山門,他高10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坐穿堂,兩側是稍間。在山門的檐下有一塊匾,上書“獨樂寺”三個字,為明代大學士嚴嵩手筆,據說他在北方只留下六個字,另外三個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個字。
在山門的前兩稍間有兩尊遼代的金剛力士站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哼哈二將,從他們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邊這尊閉口,握手為“哼”將,右邊張口,伸手為“哈”將,他們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壯,緊守著山門,他們站在此地已經是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看這兩根中柱的中間,相傳以前有一扇大門,由于年代久遠,這門及應不存了,但這里是山門和觀音之閣的分界線,站在門檻這一邊看觀音之閣,只能看到局部,跨過門檻一步,大閣全貌就盡收眼底了。大家不妨試一下,這是魏晉時期,普遍采用的畫框式結構。山門北稍間的兩側是清光緒年間繪制的四大天王像。先看東側: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西側的兩尊:北方多聞天亡,手持雨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握銀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組成一個成語“風調雨順”,表達了我國老百姓的愿望。
我們去看一看主體建筑。我們面前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之閣”,它通高23米,從外觀上看分為上下兩層,實際上是三層,在它正中間有一個暗層,整個大閣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一根釘子,都是榫卯結構的,我們看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塊為斗,長條拱木為拱,整個大閣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閣的房頂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塊匾額“觀音之閣“,它是李白的真跡,這塊匾額已經收入全國名匾大全了,下面這塊匾額是“具足圓成”它是咸豐的手筆,意思是說里面的觀音已經修行圓滿,具備成佛條件了。
我們從這個位置回頭看一下山門,整個山門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頭全部向內傾斜。它是我國古建筑的一個特點,稱為側角,使建筑物更加穩定,在山門的正脊上有兩個飾物,尾巴向內翹起,似鳥非鳥,似魚非魚,叫做鴟吻。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取噴水震火之用。
現在我們走進大閣里邊來看一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十一面觀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蓮花臺上,通過暗層,直達閣頂。觀音有33種變化形式。十一面觀音為其中一種,這種體裁在別處是絕對看不到的,因為就全國來講,只有這里供奉的是十一面觀音,它在世界上也僅存13尊。我們看整個觀音略向前傾,給人以親切感。它的兩個飄帶從手腕處一直垂到蓮花臺之上,實際上是起了支撐點的作用了。我們說這個觀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說它完全是用泥堆起來的,它的內部有仿人體骨架的木結構,外面雕刻的是泥。十一面觀音兩旁的是善財,龍女兩位脅持菩薩,他們腰部微扭,頭頂五佛冠,顯得生動活波,給人以真實感,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將,獨樂寺共有5尊遼代的塑像,專家評價獨樂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藝術價值高”。
在里邊來看,每個柱頭上都有一個斗拱,整個大閣152朵斗拱,24種形式,分布在大閣各個部位,它好似人的關節一樣,這是觀音之閣歷經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28次地震,依然安然無恙的原因之一。
整個大閣是以三大藝術于一堂的,它就是古建筑,塑像,通欄布滿墻面的彩色壁畫。這組壁畫繪制于元代,1972年才發現出來的,原來一直保護在一層泥土里面,它的發現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已經被臨摹收入國庫了,壁畫以佛教十六羅漢和二天王為主題,間以佛教有關的神話故事,世俗題材組成一組組各有獨立,又彼此相連的巨幅畫卷。
好了朋友們,今天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為了我的工作更加完善,有什么服務不周到的地方請您留下寶貴意見,祝您萬事如意!
各位游客,歡迎各位來到美麗的濱海城市天津,在去往酒店的這段時間,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天津的概況。天津市是四大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天津共有十八個區縣,分別是和平,河西,南開,河北,河東,紅橋六個中心區,塘沽,漢沽,大港三個濱海區,東麗,寶坻,津南,西青,北辰,武清六個環城區,還有靜海縣,寧河縣,薊縣三個縣。天津市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是宜居型城市。春游百花夏趕海,秋看紅葉冬賞雪。
從歷史上看,關于天津的建制,宋代以前未見史冊。金朝在大直沽建立了“直沽寨”;元代,隨著漕運的發展,朝廷在此設立了“海津鎮”;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將三岔河口一帶賜名為天津,并設衛筑城;到了清雍正三年,天津改衛為州,雍正九年升州為府,從此,真正意義上的天津才正式開始。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北京條約》,天津被迫開埠,從此,金融貿易加工業迅速發展,成為繼上海之后中國的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貿易中心。
近代以來,天津是許多歷史事件的策源地,成為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各種洋樓就是歷史的寫照,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許多國家爭先進入天津劃分租借,使得天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設立外國租界最多的城市。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濱海。隨著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已經納入國家總體發展的戰略布局。天津濱海新區越來越受到全國乃至世界的矚目。濱海新區成立于1994年,位于天津東部的臨海地區,處于京津冀環渤海城市帶交匯點上,由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行政區和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組成。在2006年5月份,濱海新區的功能定為概括為“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已獲批復,其中包括設立柜臺交易市場在內的重大改革創新舉措,都將在天津濱海新區得到推廣。這將在我國形成深圳,上海證券交易市場之外又一新的交易市場,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第三級。目前,世界五百強中以有70多家跨國公司在新區投資了152家企業。濱海新區已成為外商在中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有人打比方說。如果南海有一艘經濟航母叫深圳號,東海有一艘經濟航母叫浦東號,那渤海的經濟航母叫渤海號。
天津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有洋軍火的制造地——中國機械制造總局,還有我國第一艘潛水艇的誕生地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在官辦工業發展的同時,民辦工業也在漸漸興起,有我國最早自己修建的鐵路——津唐鐵路,全國最老的火車站——老龍頭火車站,我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等等。
天津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教育的支持,在十九世紀末,一批洋務學堂從天津起步,北洋水師學堂是我國最早的海軍學堂,天津大學也是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大學,它的前身就是北洋大學堂,是清朝光緒皇帝御筆親準的國立大學。與之毗鄰的南開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家張伯苓和嚴修創立的,我們的周總理就是成立之初的第一批學生。
天津的發展也離不開交通,天津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的交通樞紐。現在已經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天津港位于渤海灣西岸,是我國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位于東麗區,是國家一類航空口岸,也是首都機場的備用機場。京津唐高速公路,是我國第一條跨省市的高速公路。2005年投入建設的京津城際快速軌道,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投入使用,使得京津之間的運營時間縮短到半個小時。
天津在城市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風光、自然風光和社會風光。在飽覽了山野秀色,海洋風光,都市繁華美景的同時,您還可以品嘗到獨特的風味美食。天津菜總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善用兩鮮,富于調味,講究時令,適應面廣,口味以咸鮮為主,清濃兼備,重湯鹵,講汁芡,質地考究。天津人喜歡吃小吃,像天津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在全國都享有盛名,傳統的煎餅果子,老豆腐等都是天津市民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
好了,我們的車已經到達酒店了,今天和大家講的這么多,想必大家對天津都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在今后的行程中,我將更加詳細的為大家介紹天津,希望大家在天津旅途愉快。現在我們一起下車。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天津,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代表某旅行社全體員工對各位賓客的到來表示最誠摯、最熱烈的歡迎!我叫孫藝洺,大家叫我小孫就可以了,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因此,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來介紹我的家鄉—天津。
現在,小孫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天津概況,以便大家對這座城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天津市是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北方最大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2006年國務院將天津市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朝初年,漕運的興起使天津逐漸成為大運河北段的重要樞紐。金朝統一了淮河以北半個中國,于公元1153年遷都中都(今北京),并在三岔河口建立了直沽寨,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后,為紀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后在天津設立租界。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流域的下游,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的五大支流匯合處和入海口,全市面積11919.7平方公里,共轄18個區縣,和平、河北、河東、南開、紅橋、河西6個中心區,塘沽、漢沽、大港為3個濱海縣,東麗、津南、西青、北辰、武清、寶坻為6個環城區;還有靜海縣、寧河縣和薊縣3個縣。截止201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354萬。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七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獨樂寺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45678,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左邊,我們下午4點在寺門口集合,請靠窗的游客把窗子鎖緊,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好,請大家開始下車。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紅門叫做山門,它高約10米,面闊3間,進深2間,中間為穿堂道,請大家向上看,在山門正中有一匾額,上書“獨樂寺”三個字,字徑半尺,剛勁渾厚,為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手書。為什么叫獨樂寺呢?因為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才命名為獨樂寺。好,就請大家隨我走入獨樂寺吧,進入山門,首先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兩尊高大的護衛金剛力士,就是民間俗稱的“哼哈二將”他們均高4.5米,居高臨下,虎視眈眈,面目猙獰可畏。
我們繼續往獨樂寺里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王殿,這里東西兩側是彩繪的`四天王像,兩兩分立。分東南西北,各護一方。東側北端為東方持國天王,綠臉,怒目,著棕色胄甲,手持琵琶,兩腳各踩一鬼。東側南端為南方增長天王,臉藍色,雙目圓睜,著棕色胄甲,手持寶劍,兩腳各踩一鬼。西側南端是西方廣目天王,臉紅色,怒目,左手緊握一龍,右手捏如意寶珠,腳踏兩鬼。西側北斷是北方多聞天王,白臉,面目和善,左手持紅蓋黃傘,右手握灰色銀鼠,左腳下鬼作人身獸面站立;右腳下鬼作獸形,蹲于地。像這樣,南間有哼哈二將,北間有四大天王的設置是少見的。
請大家往獨樂寺前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觀音閣了。好,請大家轉身,看一下山門的屋頂,它為我國最早,等級最高貴的廡殿頂山門,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組成,正脊兩端兩條翅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的在建筑中叫做“鴟吻”生動逼真,氣勢宏偉。廡殿頂和鴟吻也就是獨樂寺的第二和第三個之最。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八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中國太和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大家的到獨樂寺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劉時,是中國太和旅游社的導游員,大家叫我小劉好了。坐在前方駕駛位置上的是我們的隨隊司機王師傅。王師傅的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相信大家在獨樂寺乘車的途中一定會感到既舒適又安全的。今天能擔任本團的導游工作,認識這么多的教師朋友,我覺感到很榮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您及時地提出,我將竭盡全力地為您服務。也希望大家能積極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這里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津門十景之一的獨樂寺。獨樂寺俗稱大佛寺,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高層建筑的一顆明珠,1961年,國務院公布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薊縣城內,坐北朝南,是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的一套完整建筑群,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重。關于獨樂寺初建的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認為,獨樂寺的創立,最遲也應該在唐初,觀音閣上懸掛的李白所書唐制的"觀音之閣"的匾額可作為佐證。現存獨樂寺的主要建筑,是遼圣宗統和二年重建的。關于獨樂寺,它有五個"之最",剛剛我已經說過了一個了,其余四個,我將會在講解過程中告訴大家,請大家仔細聽,回來的路上就請您來說說這五個"之最"。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獨樂寺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45678,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左邊,我們下午4點在寺門口集合,請靠窗的游客把窗子鎖緊,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好,請大家開始下車。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紅門叫做山門,它高約10米,面闊3間,進深2間,中間為穿堂道,,請大家向上看,在山門正中有一匾額,上書"獨樂寺"三個字,字徑半尺,剛勁渾厚,為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手書。為什么叫獨樂寺呢?因為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才命名為獨樂寺。好,就請大家隨我走入獨樂寺吧,進入山門,首先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兩尊高大的護衛金剛力士,就是民間俗稱的"哼哈二將"他們均高4.5米,居高臨下,虎視眈眈,面目猙獰可畏。
我們繼續往獨樂寺里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王殿,這里東西兩側是彩繪的四天王像,兩兩分立。分東南西北,各護一方。東側北端為東方持國天王,綠臉,怒目,著棕色胄甲,手持琵琶,兩腳各踩一鬼。東側南端為南方增長天王,,臉藍色,雙目圓睜,著棕色胄甲,手持寶劍,兩腳各踩一鬼。西側南端是西方廣目天王,臉紅色,怒目,左手緊握一龍,右手捏如意寶珠,腳踏兩鬼。西側北斷是北方多聞天王,白臉,面目和善,左手持紅蓋黃傘,右手握灰色銀鼠,左腳下鬼作人身獸面站立;右腳下鬼作獸形,蹲于地。像這樣,南間有哼哈二將,北間有四大天王的設置是少見的。
請大家往獨樂寺前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觀音閣了。好,請大家轉身,看一下山門的屋頂,它為我國最早,等級最高貴的廡殿頂山門,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組成,正脊兩端兩條翅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的在建筑中叫做"鴟吻"生動逼真,氣勢宏偉。廡殿頂和鴟吻也就是獨樂寺的第二和第三個之最。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九
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各位的到來。我叫林媛是青旅的一名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他駕車經驗很豐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
我們現在開車前往薊縣的獨樂寺,中午12點用餐,下午爬盤山,晚上5點返回酒店。在接下來的游覽活動中請大家多多配合我的工作,我也會給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后在此預祝您旅游愉快順利。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就快要到獨樂寺了,我在這里先對它做個簡單的介紹:
千年古剎獨樂寺坐落在天津薊縣城內的武定街上。它建于唐初天寶十一年,遼統和二年時重修,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1961年,獨樂寺作為最早的一批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獨樂寺五最之一最,那么另外四最,您不妨在一會兒參觀時和我一起注意一下。
大家注意一下,現在是10:20,我們11:30準時回到車上,請大家記住,我們所乘的車是韓國大宇車,車牌號為津at8210而且在車前窗右下方有“天津青旅”字樣。好了,請大家帶好貴重物品,按順序下車。
大家看這兒就是獨樂寺的山門了。我們先抬頭看一下這塊兒匾,這字徑半尺,鋼勁渾厚的三個字“獨樂寺”是出于明代大學士嚴嵩的手筆。嚴嵩的字在北方只留下了六個。這是其中的三個,另外的三個就是北京的“六必居”。那么有關獨樂寺的得名,有幾種說法。有人說,唐玄宗時,安祿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師,命名獨樂。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之意。另說,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才命名獨樂寺。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一看。
我們一進來就看到了這兩尊高大的塑像,我左面的這尊,從他的表情看,似有一股強勁的氣流從嘴里噴出一“哈”字。而這尊似由鼻孔噴出一“哼”字。他們就是我們民間俗稱的“哼哈二將”,也叫“二王尊”,是佛教里的護法天神,是專門把守山門的。真的是居高臨下,虎視眈眈,讓人不禁生出幾分畏忌。請大家跟我繼續向里走。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清光緒年間繪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畫。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它們手持之物呢組成一個成語,就是風調雨順。我們現在走出山門,從外觀上看一看山門的建筑特點。
我先前提到的獨樂寺的五最,山門占了兩最。它是我國最早的廡殿頂式山門。大家看,它的特點是有五條脊,四面坡。這種建筑形式在我國古代屋頂建筑中是等級最高的了。大家看它橫脊兩端的飾物,叫鴟吻,這是我國最早的鴟吻實物。鴟吻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施于屋頂,取噴水鎮火之用。好,下面請大家回過頭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之閣。
我們看到,觀音閣它通高23米,從外觀上看它是上下兩層,其實它是三層,在它的正中間還夾有一個暗層。觀音之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這也是獨樂寺的五最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在它上檐的這塊匾的左下方落款為“太白”,對了,它就是出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手筆。李白52歲時北游幽薊,在此留下了“觀音之閣”這四個大字。那么關于這塊匾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
傳說李白在寫這塊匾的時候喝的大醉,迷迷糊糊地寫下了這四個字,可是等把這塊匾掛起來以后,才發現“之”字少了一點。李白站在閣前,把筆蘸飽了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點在“之”上。這就叫做“飛筆點之字”現在讓我們到大閣里面看一下。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尊高大的觀音菩薩像,是獨樂寺的第五最,是我國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因為她的頭上還有十個小頭像,所以又稱十一面觀世音。我們看她兩邊的這兩尊小的是脅侍菩薩,這三尊塑像加上剛才的哼哈二將,是獨樂寺共有的五尊遼代的塑像,專家評述獨樂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藝術價值高,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站在這里向上看,我們可以看到在外面看不到的暗層。為了將這16米高的觀音像安排在閣里,觀音閣采用了“減柱法”,就是將這里的立柱去掉。沒有了立柱,這個暗層就承擔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一樓的閣頂,又是三樓的地基,這樣使觀音閣更加堅固。另外,觀音閣對于斗拱的運用也使得它盡管歷盡滄桑,卻仍然屹立于此。我們看這碩大渾厚而結構復雜的斗拱,它是互相插合而成的,中間留有縫隙,就好像人的關節一樣,起了連接的作用,同時又把上層柱頭的壓力都卸掉了。
我們看這些壁畫,它主要繪制的是十六羅漢和二冥王像,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獨樂寺時它被一層厚達一厘米的白灰覆蓋。直到1972年我們在修整觀音閣時,在墻皮脫落的地方,偶然發現里面還有彩色的東西。然后請專家把它撥開,才發現是一幅龐大的壁畫。它的發現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現在它已經被臨摹輸入國庫了。在觀音閣的后面呢,還有韋馱亭,臥佛殿和三世佛殿,以及當年的乾隆行宮。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十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將帶領各位參觀千年古剎獨樂寺。今天我們要游覽的路線是山門,觀音閣,韋陀亭,報恩院和乾隆行宮。在此我先就獨樂寺的基本情況給您做一簡要介紹。獨樂寺俗稱大佛寺,坐落于薊縣城內,其創建已無文獻可考。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說:“寺之創建,至遲必在唐初。觀音之閣的太白書匾落款即可為證。”現存建筑為遼統和二年,即公元984年建。其主要建筑由山門,觀音閣,韋陀亭,報恩院和乾隆行宮組成,它可以是說集古建,壁畫,雕塑三大藝術為一體,擁有全國三個之最的桂冠,同時也是61年國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請大家隨我下車參觀。
關于獨樂寺得名,眾說紛紜。其一是說寺內主雕塑觀音像內的稱架是有一顆巨大的杜梨樹切削而成,取其諧音而得名。所以得名獨樂寺。無獨有偶,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發出了“公樂亭,獨樂寺,公樂不如獨樂樂”的感慨。來到這里,您看便是獨樂寺的山門,正面書有獨樂寺三字匾額,乃明代的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所書。因其人是奸臣奸相,所以后人將落款抹掉。只剩“獨樂寺”三個字。您隨我里面請。整個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做穿堂。前兩梢間是兩尊遼代彩色泥塑哼哈二將。造型生動,形象逼真。下面請各位朋友隨我繼續參觀。那整個山門的大門已蕩然無存,只剩門框門檻。其實這就是后面觀音閣的視野分界線。站在門外只能看見閣的局部,但只要您邁過門檻一步,觀音閣的全貌便能盡收眼底。不信咱可以試一試。買過門檻之后,您看兩側是繪制的四大天王像。各個手持法器,怒目而視,東西南北各護一方,滿足人們無邊的善愿。那現在就請各位跟隨我前面請,我們來參觀一下觀音閣的主體建筑。
我們面前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閣。您先隨我的手勢看上面的方扁。上書有“觀音之閣”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乃李太白親筆所書。整個大閣閣高23米,東西長20.23米,南北寬14.26米。整個大閣從外觀看分上下兩層,中間一暗層,是為三層木結構。同時它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閣樓木結構建筑。下面就請隨我前面走。
各位朋友,步入觀音閣之后,請您隨我的手勢看一下。眼前蓮花座之上的便是主雕塑觀音塑像。整個觀音塑像高十六米,被稱為十一面觀音。同時據考證,這十一面觀音也是現存我國最高大的彩塑泥像之一。在主雕塑觀音像的兩側,是兩尊斜視菩薩,旁邊是元代繪制,明代重繪的十六羅漢及二明王像。這些畫像曾于乾隆年間被封存于墻內,直到1972年青皮自然脫落才重見于世。今天我們大家能夠觀覽到這些壁畫,也可以說是一種緣分了。
整個閣的內部共分為上下三層。第一層是矩形井口,第二層是六角形井口,上側則為八角的斗藻井。這些空井雖然在建筑形式上不同,但錯落有致,更重要的是能夠抵御側壓力,增加閣的剛性。
觀音閣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施用了復雜的斗拱。現在我們來到了整個觀音閣的外側,您看,遠處方形的木塊叫做斗,弓形的木塊叫做拱,而斜伸出來的叫做昂。這三個部件組合在一起就叫做斗拱。同時站在這個位置您可以看到,整個觀音閣共分為上下七層,一三五為筑框層,是剛性層;二四六為斗栱層,是柔性層,可以說整個大閣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剛柔并進。而上層的屋頂則是屋蓋層,屋頂為九脊歇山頂。眾所周知,整個觀音閣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歷史上記述的一共有28次地震,其中兩次是比較大的,一次是康熙年間,另外一次就是發生在76年的唐山大地震。當時據當地的居民說,大閣搖晃左右近一米,但現在仍然恢復了原貌,并沒有坍塌。由此可見,觀音閣的整個建筑形式在減震上已經經過歷史的檢驗了。
繞過觀音閣之后,我們來到了韋陀亭。這里面供奉的就是護法神韋陀。但獨樂寺的韋陀于其它寺的韋陀在位置上有所區別。一般情況下,韋陀是供奉在天王殿內,而這里則是供奉在觀音閣的后側。原因就是原來在韋陀亭的后側建有一座臥佛殿。不過現在已經改建成報恩院,下面的時間就請各位跟隨我共同參觀一下。我的身后側就是報恩院了。報恩院在全國的寺廟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里面供奉的是寒山,普化,風波和濟公四大瘋僧。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四位在歷史上都頗具性格。下面的時間就請各位跟隨我到里面去了解一下。
步出報恩院后,前面就是三佛殿。三佛殿里供奉的是橫三世佛。下面給大家五分鐘時間進去參觀,五分鐘之后我們在停車常見。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十一
來自--的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歡迎各位的到來。我叫林媛是青旅的一名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他駕車經驗很豐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
我們現在開車前往薊縣的獨樂寺,中午12點用餐,下午爬盤山,晚上5點返回酒店。在接下來的游覽活動中請大家多多配合我的工作,我也會給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后在此預祝您旅游愉快順利。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就快要到獨樂寺了,我在這里先對它做個簡單的介紹:
千年古剎獨樂寺坐落在天津薊縣城內的武定街上。它建于唐初天寶十一年,遼統和二年時重修,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1961年,獨樂寺作為最早的一批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獨樂寺五最之一最,那么另外四最,您不妨在一會兒參觀時和我一起注意一下。
大家注意一下,現在是10:20,我們11:30準時回到車上,請大家記住,我們所乘的車是韓國大宇車,車牌號為津at8210而且在車前窗右下方有“天津青旅”字樣。好了,請大家帶好貴重物品,按順序下車。
大家看這兒就是獨樂寺的山門了。我們先抬頭看一下這塊兒匾,這字徑半尺,鋼勁渾厚的三個字“獨樂寺”是出于明代大學士嚴嵩的手筆。嚴嵩的字在北方只留下了六個。這是其中的三個,另外的三個就是北京的“六必居”。那么有關獨樂寺的得名,有幾種說法。有人說,唐玄宗時,安祿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師,命名獨樂。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之意。另說,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才命名獨樂寺。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一看。
我們一進來就看到了這兩尊高大的塑像,我左面的這尊,從他的表情看,似有一股強勁的氣流從嘴里噴出一“哈”字。而這尊似由鼻孔噴出一“哼”字。他們就是我們民間俗稱的“哼哈二將”,也叫“二王尊”,是佛教里的護法天神,是專門把守山門的。真的是居高臨下,虎視眈眈,讓人不禁生出幾分畏忌。請大家跟我繼續向里走。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清光緒年間繪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畫。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它們手持之物呢組成一個成語,就是風調雨順。我們現在走出山門,從外觀上看一看山門的建筑特點。
我先前提到的獨樂寺的五最,山門占了兩最。它是我國最早的廡殿頂式山門。大家看,它的特點是有五條脊,四面坡。這種建筑形式在我國古代屋頂建筑中是等級最高的了。大家看它橫脊兩端的飾物,叫鴟吻,這是我國最早的鴟吻實物。鴟吻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施于屋頂,取噴水鎮火之用。好,下面請大家回過頭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之閣。
我們看到,觀音閣它通高23米,從外觀上看它是上下兩層,其實它是三層,在它的正中間還夾有一個暗層。觀音之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這也是獨樂寺的五最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在它上檐的這塊匾的左下方落款為“太白”,對了,它就是出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手筆。李白52歲時北游幽薊,在此留下了“觀音之閣”這四個大字。那么關于這塊匾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
傳說李白在寫這塊匾的時候喝的大醉,迷迷糊糊地寫下了這四個字,可是等把這塊匾掛起來以后,才發現“之”字少了一點。李白站在閣前,把筆蘸飽了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點在“之”上。這就叫做“飛筆點之字”現在讓我們到大閣里面看一下。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尊高大的觀音菩薩像,是獨樂寺的第五最,是我國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因為她的頭上還有十個小頭像,所以又稱十一面觀世音。我們看她兩邊的這兩尊小的是脅侍菩薩,這三尊塑像加上剛才的哼哈二將,是獨樂寺共有的五尊遼代的塑像,專家評述獨樂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藝術價值高,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站在這里向上看,我們可以看到在外面看不到的暗層。為了將這16米高的觀音像安排在閣里,觀音閣采用了“減柱法”,就是將這里的立柱去掉。沒有了立柱,這個暗層就承擔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一樓的閣頂,又是三樓的地基,這樣使觀音閣更加堅固。另外,觀音閣對于斗拱的運用也使得它盡管歷盡滄桑,卻仍然屹立于此。我們看這碩大渾厚而結構復雜的斗拱,它是互相插合而成的,中間留有縫隙,就好像人的關節一樣,起了連接的作用,同時又把上層柱頭的壓力都卸掉了。
我們看這些壁畫,它主要繪制的是十六羅漢和二冥王像,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獨樂寺時它被一層厚達一厘米的白灰覆蓋。直到1972年我們在修整觀音閣時,在墻皮脫落的地方,偶然發現里面還有彩色的東西。然后請專家把它撥開,才發現是一幅龐大的壁畫。它的發現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現在它已經被臨摹輸入國庫了。在觀音閣的后面呢,還有韋馱亭,臥佛殿和三世佛殿,以及當年的乾隆行宮。
好了,到這里,有關獨樂寺的情況我先為您介紹這么多。下面的時間留給大家自由參觀。但是,請您務必在中午十一點半之前回到車上,大家注意安全。現在就可以解散了。
各位朋友,我們這次的旅游活動就要圓滿的結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對于我工作中不周到,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衷的和您說一聲對不起,請大家多多原諒,這次的旅游活動也使我們大家都成了朋友,我祝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身體健康,萬事盛意!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十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中國太和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大家的到獨樂寺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劉時,是中國太和旅游社的導游員,大家叫我小劉好了。坐在前方駕駛位置上的是我們的隨隊司機王師傅。王師傅的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相信大家在獨樂寺乘車的途中一定會感到既舒適又安全的。今天能擔任本團的導游工作,認識這么多的教師朋友,我覺感到很榮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您及時地提出,我將竭盡全力地為您服務。也希望大家能積極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這里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津門十景之一的'獨樂寺。獨樂寺俗稱大佛寺,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高層建筑的一顆明珠,1961年,國務院公布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薊縣城內,坐北朝南,是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的一套完整建筑群,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重。關于獨樂寺初建的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認為,獨樂寺的創立,最遲也應該在唐初,觀音閣上懸掛的李白所書唐制的“觀音之閣”的匾額可作為佐證。現存獨樂寺的主要建筑,是遼圣宗統和二年重建的。關于獨樂寺,它有五個“之最”,剛剛我已經說過了一個了,其余四個,我將會在講解過程中告訴大家,請大家仔細聽,回來的路上就請您來說說這五個“之最”。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十三
歡迎來到天津市獨樂寺,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獨樂寺的概況: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津門十景之一,的獨樂寺。獨樂寺俗稱大佛寺,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高層建筑的一顆明珠,1961年,國務院公布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薊縣城內,坐北朝南,是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的一套完整建筑群,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重。關于獨樂寺初建的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認為,獨樂寺的創立,最遲也應該在唐初,觀音閣上懸掛的李白所書唐制的"觀音之閣"的匾額可作為佐證。現存獨樂寺的主要建筑,是遼圣宗統和二年重建的。關于獨樂寺,它有五個"之最",剛剛我已經說過了一個了,其余四個,我將會在講解過程中告訴大家,請大家仔細聽,回來的路上就請您來說說這五個"之最"。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景點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2345,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左邊,我們下午4點在寺門口集合,請靠窗的游客把窗子鎖緊,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好,請大家開始下車。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紅門叫做山門,它高約10米,面闊3間,進深2間,中間為穿堂道,,請大家向上看,在山門正中有一匾額,上書"獨樂寺"三個字,字徑半尺,剛勁渾厚,為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手書。為什么叫獨樂寺呢?因為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才命名為獨樂寺。好,就請大家隨我走入獨樂寺吧,進入山門,首先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兩尊高大的護衛金剛力士,就是民間俗稱的"哼哈二將"他們均高4.5米,居高臨下,虎視眈眈,面目猙獰可畏。
我們繼續往里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王殿,這里東西兩側是彩繪的四天王像,兩兩分立。分東南西北,各護一方。東側北端為東方持國天王,綠臉,怒目,著棕色胄甲,手持琵琶,兩腳各踩一鬼。東側南端為南方增長天王,,臉藍色,雙目圓睜,著棕色胄甲,手持寶劍,兩腳各踩一鬼。西側南端是西方廣目天王,臉紅色,怒目,左手緊握一龍,右手捏如意寶珠,腳踏兩鬼。西側北斷是北方多聞天王,白臉,面目和善,左手持紅蓋黃傘,右手握灰色銀鼠,左腳下鬼作人身獸面,站立;右腳下鬼作獸形,蹲于地。象這樣,南間有哼哈二將,北間有四大天王的設置是少見的。
請大家往前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觀音閣了。好,請大家轉身,看一下山門的屋頂,它為我國最早,等級最高貴的廡殿頂山門,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組成,正脊兩端兩條翅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的在建筑中叫做"鴟吻"生動逼真,氣勢宏偉。廡殿頂和鴟吻也就是獨樂寺的第二和第三個之最。
現在我們轉回身來再看看觀音閣吧,它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四間,從外表看,上下兩層,實為三層,中間有一暗層。觀音閣是我過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我們向上看,屋檐下正中懸有一鎏金方匾上書"觀音之閣",左下方落款"太白",是唐代大詩人李白52歲北游幽薊時所書。相傳,有一天李白喝得大醉,迷迷糊糊寫下了"觀音之閣"四個大字,又題上了"太白"的下款,可是,等到把匾懸掛起來以后,才發現之字少了一點,李白就站在閣前,把筆蘸飽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點在之字上。這就是"飛筆點之字"。
我們一起走進觀音閣去看看吧,中間聳立著的巨大的觀音像是整個建筑的主旨,在它的頭上還有十個小頭像,所以又稱十一面觀音。也就是第五個之最,是我國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大家可以看到在十一面觀音像的旁邊還有各有一脅侍菩薩,略向觀音前傾,好像隨時準備聽從差遣。三尊塑像具有很濃的唐代風格,均系遼代雕塑藝術的珍品。
好,請大家看看閣內四壁的彩畫,這是明代重描的"十六羅漢"和"二明王"像壁畫上部間繪有山林風云,下面也有世俗題材。這些壁畫,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獨樂寺時被一層厚達一厘米的白灰覆蓋,1972年,休整觀音閣時發現并剝出,這些壁畫不僅給獨樂寺增添了光彩,也為歷史、藝術、宗教的研究領域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好了朋友們,今天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為了我的工作更加完善,有什么服務不周到的地方請您留下寶貴意見,祝您萬事如意!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十四
獨樂寺位于薊縣城武定北側,它始建于天寶十一年,遼代重建。關于獨樂寺的得名,這里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內部,就是一顆參天而立的獨梨樹;第二種說法是,安祿山起兵反唐,這里是誓師地,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名獨樂寺:還有一種說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整個獨樂寺有三部分組成,東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宮,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門,觀音之閣,八角亭,臥佛殿,三佛殿組成。整體建筑布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嚴。獨樂寺有五個之最: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觀音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門為現存最早,等級最高的廡殿頂山門;山門正脊上有最早的鴟吻;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到站了。
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個建筑就是山門,他高10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坐穿堂,兩側是稍間。在山門的檐下有一塊匾,上書“獨樂寺”三個字,為明代大學士嚴嵩手筆,據說他在北方只留下六個字,另外三個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個字。
在山門的前兩稍間有兩尊遼代的金剛力士站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哼哈二將,從他們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邊這尊閉口,握手為“哼”將,右邊張口,伸手為“哈”將,他們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壯,緊守著山門,他們站在此地已經是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看這兩根中柱的中間,相傳以前有一扇大門,由于年代久遠,這門及應不存了,但這里是山門和觀音之閣的分界線,站在門檻這一邊看觀音之閣,只能看到局部,跨過門檻一步,大閣全貌就盡收眼底了。大家不妨試一下,這是魏晉時期,普遍采用的畫框式結構。山門北稍間的兩側是清光緒年間繪制的四大天王像。先看東側: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西側的兩尊:北方多聞天亡,手持雨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握銀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組成一個成語“風調雨順”,表達了我國老百姓的愿望。
我們去看一看主體建筑。我們面前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之閣”,它通高23米,從外觀上看分為上下兩層,實際上是三層,在它正中間有一個暗層,整個大閣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一根釘子,都是榫卯結構的,我們看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塊為斗,長條拱木為拱,整個大閣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閣的房頂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塊匾額“觀音之閣“,它是李白的真跡,這塊匾額已經收入全國名匾大全了,下面這塊匾額是“具足圓成”它是咸豐的手筆,意思是說里面的觀音已經修行圓滿,具備成佛條件了。
我們從這個位置回頭看一下山門,整個山門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頭全部向內傾斜。它是我國古建筑的一個特點,稱為側角,使建筑物更加穩定,在山門的正脊上有兩個飾物,尾巴向內翹起,似鳥非鳥,似魚非魚,叫做鴟吻。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取噴水震火之用。
現在我們走進大閣里邊來看一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十一面觀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蓮花臺上,通過暗層,直達閣頂。觀音有33種變化形式。十一面觀音為其中一種,這種體裁在別處是絕對看不到的,因為就全國來講,只有這里供奉的是十一面觀音,它在世界上也僅存13尊。我們看整個觀音略向前傾,給人以親切感。它的兩個飄帶從手腕處一直垂到蓮花臺之上,實際上是起了支撐點的作用了。我們說這個觀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說它完全是用泥堆起來的,它的內部有仿人體骨架的木結構,外面雕刻的是泥。十一面觀音兩旁的是善財,龍女兩位脅持菩薩,他們腰部微扭,頭頂五佛冠,顯得生動活波,給人以真實感,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將,獨樂寺共有5尊遼代的塑像,專家評價獨樂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藝術價值高”。
在里邊來看,每個柱頭上都有一個斗拱,整個大閣152朵斗拱,24種形式,分布在大閣各個部位,它好似人的關節一樣,這是觀音之閣歷經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28次地震,依然安然無恙的原因之一。
整個大閣是以三大藝術于一堂的,它就是古建筑,塑像,通欄布滿墻面的彩色壁畫。這組壁畫繪制于元代,1972年才發現出來的,原來一直保護在一層泥土里面,它的發現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已經被臨摹收入國庫了,壁畫以佛教十六羅漢和二天王為主題,間以佛教有關的神話故事,世俗題材組成一組組各有獨立,又彼此相連的巨幅畫卷。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十五
各人好!
接待來到天津獨樂寺,起首我給各人先容一下獨樂寺的輪廓:
獨樂寺位于薊縣城武定北側,它始建于天寶十一年,遼代重建。關于獨樂寺的得名,這里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獨樂寺的主體構筑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內部,就是一顆參天而立的獨梨樹;第二種說法是,安祿山起兵反唐,這里是誓師地,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名獨樂寺:尚有一種說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整個獨樂寺有三部門構成,東路是清朝天子辟建的行宮,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門,觀音之閣,八角亭,臥佛殿,三佛殿構成。整體構筑機關簡捷,主題突出,雄偉肅靜。獨樂寺有五個之最: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迂腐的木布局高層樓閣;觀音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門為現存最早,品級最高的廡殿頂山門;山門正脊上有最早的鴟吻;獨樂寺為第一批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此刻,我們到站了。
此刻我們各人看到的這個構筑就是山門,他高10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坐穿堂,兩側是稍間。在山門的檐下有一塊匾,上書“獨樂寺”三個字,為明代大學士嚴嵩手筆,聽說他在北方只留下六個字,其它三個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個字。
在山門的前兩稍間有兩尊遼代的金剛力士站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哼哈二將,從他們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邊這尊緘口,握手為“哼”將,右邊張口,伸手為“哈”將,他們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富麗,緊守著山門,他們站在此地已經是一千多年的汗青了。我們看這兩根中柱的中間,相傳早年有一扇大門,因為年月長遠,這門及應不存了,但這里是山門和觀音之閣的分界限,站在門檻這一邊看觀音之閣,只能看到局部,跨過門檻一步,大閣全貌就一清二楚了。各人不妨試一下,這是魏晉時期,廣泛回收的畫框式布局。山門北稍間的兩側是清光緒年間繪制的四大天王像。先看東側:南邊增添天王,手持寶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西側的兩尊:北方多聞天亡,手持雨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握銀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構成一個成語“風調雨順”,表達了我國老黎民的愿望。
我們去看一看主體構筑。我們眼前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構筑“觀音之閣”,它通高23米,從外面上看分為上下兩層,現實上是三層,在它正中間有一個暗層,整個大閣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一根釘子,都是榫卯布局的,我們看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塊為斗,長條拱木為拱,整個大閣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閣的房頂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塊匾額“觀音之閣“,它是李白的真跡,這塊匾額已經收入世界名匾大全了,下面這塊匾額是“具足圓成”它是咸豐的手筆,意思是說內里的觀音已經修行圓滿,具備成佛前提了。
我們從這個位置轉頭看一下山門,整個山門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頭所有向內傾斜。它是我國古構筑的一個特點,稱為側角,使構筑物越發不變,在山門的正脊上有兩個首飾,尾巴向內翹起,似鳥非鳥,似魚非魚,叫做鴟吻。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取噴水震火之用。
此刻我們走進大閣里邊來看一下。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十一面觀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蓮花臺上,通過暗層,直達閣頂。觀音有33種變革情勢。十一面觀音為個中一種,這種文體在別處是絕對看不到的,由于就世界來講,只有這里供奉的是十一面觀音,它活著界上也僅存13尊。我們看整個觀音略向前傾,給人以密切感。它的兩個飄帶從手腕處一向垂到蓮花臺之上,現實上是起了支撐點的浸染了。我們說這個觀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說它完滿是用泥堆起來的,它的內部有仿人體骨架的木布局,表面鐫刻的是泥。十一面觀音兩旁的是善財,龍女兩位脅持菩薩,他們腰部微扭,頭頂五佛冠,顯得活躍活波,給人以真實感,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將,獨樂寺共有5尊遼代的塑像,專家評價獨樂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藝術代價高”。
在里邊來看,每個柱頭上都有一個斗拱,整個大閣152朵斗拱,24種情勢,漫衍在大閣各個部位,它恰似人的樞紐一樣,這是觀音之閣歷經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28次地動,依然安全無事的緣故起因之一。
整個大閣是以三大藝術于一堂的,它就是古構筑,塑像,通欄充滿墻面的彩色壁畫。這組壁畫繪制于元代,1972年才發明出來的,原本一向掩護在一層土壤內里,它的發明有很高的汗青代價,科研代價和藝術代價。它已經被摹仿收入國庫了,壁畫以釋教十六羅漢和二天王為主題,間以釋教有關的神話故事,世俗題材構成一組組各有獨立,又相相互連的巨幅畫卷。
好了伴侶們,本日的游覽就所有竣事了。感激您對我事變的支持與共同,為了我的事變越發完美,有什么處事不殷勤的處所請您留下名貴意見,祝您萬事快意!
天津獨樂寺導游詞版篇十六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天津青年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是今天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旁邊這位是我們的隨隊司機張師傅。張師傅的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相信大家在乘車的途中一定會感到既舒適又安全的。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您及時地提出,我將竭盡全力地為您服務。在這里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的是津門十景之一的千年古剎獨樂寺。獨樂寺位于薊縣古城的中心位置,俗稱大佛寺,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建筑的代表作。它集古建、壁畫、塑像三大藝術于一體,擁有九個“全國之最”的桂冠,是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于獨樂寺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一種是說主雕塑觀音塑像內部支架是由一棵大杜梨樹切割而成,以諧音而取名;還有一種是說“佛家清心寡欲,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景點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號是16號,車牌是津a1234,我們下午4點在寺門口集合,請靠窗的游客把窗子關緊,貴重物品一定要隨身攜帶。請大家開始下車,跟隨我一起走進獨樂寺。
的護衛金剛力士像,就是民間俗稱的“哼哈二將”,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是形神兼備的藝術佳作。
我們繼續往里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王殿,這里東西兩側是彩繪的四天王像,分東南西北,各護一方。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寓意“風、調、雨、順”,反映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希望好年景,盼望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穿過山門,我們看到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閣了。從外表看分為上下兩層,,中間有一暗層,實為三層全木結構,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建筑。我們向上看,屋檐下正中懸有一鎦金方匾,上書“觀音之閣”,左下方落款“太白”,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北游幽薊時所書,已被收入“全國名匾大全”。大家仔細看會發現“觀音之閣”的“之”字有些特別。關于之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相傳,有一天李白喝得大醉,迷迷糊糊寫下了“觀音之閣”四個大字,又題上了“太白”的下款,可是,等到把匾懸掛起來以后,才發現之字少了一點。這時李白大叫一聲:“拿酒來!”好酒奉上,李太白抓起毛筆,蘸飽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點在之字上。這就是著名的“太白飛筆點之字”。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觀音閣去看看,眼前蓮花座之上的就是主雕塑觀音塑像。在它的頭上還有十個小頭像,所以又稱十一面觀音。像高16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彩色泥塑站像。大家可以看到在十一面觀音像的兩側各有一協侍菩薩,三尊塑像均是遼代雕塑藝術的珍品。
四周墻壁上是元代繪制、明代重描的“十六羅漢”和“二明王”壁畫珍品。這些壁畫,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獨樂寺時被一層厚達一厘米的白灰覆蓋,直到1972年修整觀音閣時偶然發現并剝出,才再現在世人面前。
請大家隨我往后走,在十一面觀音像的背后便是倒座觀音,有韋馱和關羽的護法神像,整個塑像寓意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普化、風波和濟公。后殿是三世佛殿,里面供奉著“橫三世佛”,即藥師佛,釋迦穆尼佛和阿彌陀佛。
眼前這座白塔位于獨樂寺南300米,是早期獨樂寺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寺同為一個整體,又名獨樂寺塔。白塔重修于遼清寧四年,塔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通體雪白,造型別致,是印度佛教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雖歷經千余年,飽經風霜,并屢遭地震,仍巍然屹立。在出土的100多件文物中,有73件完好無損,做工精細,均為稀世珍寶。
白塔前的三座大殿里塑有三組彩色佛像,分別是釋迦穆尼和阿難、迦葉,觀世音菩薩和龍女、善財童子,以及地藏王和張明父子。下面時間大家可以自行參觀,我們四點準時在寺門口集合,我們的車號是16號,車牌是津a1234,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遲到。
下面的時間可以去自行參觀一下,我們4點準時在寺門口集合,車號是16號車,車牌是津a2345,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