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牢固樹立人民至上觀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貫穿于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貫穿于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
第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實踐,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充分體現了“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2020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指出,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前所未有調集全國資源開展大規模救治,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從出生不久的嬰兒到一百多歲的老人都不放棄,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著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中國抗疫書寫了人類與重大傳染性疾病斗爭的偉大篇章。
第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需要從制度建設著手,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安全生產方面,需要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細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責任、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企業的主體責任,全面抓好防范、監督等各項措施的落實。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方面,需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提高食品藥品等關系人民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安全保障水平。在防御自然災害方面,需要提升洪澇干旱、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防御工程標準;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二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陸續拉開了帷幕。雖然受疫情影響,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全國兩會時間推遲了許多,議程安排得也相當緊湊,但我們依然能從兩會里的種。種細節上時刻感受到“人民至上”,感受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始終。縱觀歷史,華夏文明燦爛輝煌無一不是由人民創造的,整個新中國史,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逐中國夢的探索史、奮斗史和創業史,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書寫了傳奇,實現了經濟騰飛。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講話,是遵循歷史的客觀總結,也是指明黨和人民魚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偉大情懷。
人民至上就是要凝聚人民群體智慧,迎戰歷史磨難。人民是歷史車輪的推動者,也是歷史的締造者,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戰場上,人民是真正的主力軍。醫護人員、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海外華人……人民的偉大力量匯聚成全民抗疫的中流砥柱,而人民的智慧在這場戰疫中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網格化管理、無人機喊話、村村響喇叭、一戶一人出行制度……各出奇思,各用奇招。這場全民戰疫中,閃爍著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展現出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在人民的“英雄光輝”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人民至上就是要密切黨群血肉聯系,牢牢扎根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水,我們是舟,如果為官不為民,舟就會沉沒。黨員干部要帶領好、引領好、服務好人民,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既考驗領導魅力,更體現人格素養。疫情這塊“驗金石”,更讓許多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考驗,錘煉了黨性,提升了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密切了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記初心踐行使命,為人民謀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脫離人民,背道而馳,我們什么都不是。黨員干部必須牢記與人民的“魚水”關系,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人民群眾締造了歷史,創造了財富,就應共享發展紅利。
當前,中國人民向黨之心空前凝聚,愛國之情空前高漲,奮進之力空前強勁。疫情過后,廣闊天地必將大有作為!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三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中去,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點出了發展的理念思維,找到了依靠的力量源泉,指明了接續奮斗目標。組織部門作為抓黨建、選干部、聚人才的重要職能部門,思想上要先人一步,行動上要快人一拍,成果上要勝人一籌,將人民至上發展理念貫穿到組織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各細節,讓組織工作打下深深的人民烙印。
堅持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抓黨建聚合力。以人民為中心,加強黨的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抓牢抓實黨建工作為發展聚合力要堅決站穩人民立場,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最前線、脫貧攻堅第一線、經濟發展最前沿讓黨旗飄起來、黨組織牌子掛起來、黨員站出來。打造有“人民溫度”的黨建品牌。堅決抵制和反對“脫離群眾、飄在空中”“好看不好用”“干部叫好,群眾不買賬”的黨建“盆景”和“花架子”;始終圍繞讓人民利益最大化,建強支部戰斗堡壘,選優配強支部“領頭羊”,打造過硬黨員隊伍;堅決鏟除威脅基層政權、侵害人民利益、影響人民正常生活的宗族和黑惡勢力,讓人民力量助推黨建發展、人民利益指引黨建方向。
堅持以人民意愿為著力點,選干部配班子。選人用人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嚴格好干部標準,注重公道正派、注重實績、群眾公認。歸根結底要以人民意愿為標尺,主要看所選之人利不利于人民事業發展、得不得到群眾認可、能不能讓人民信服。疫情期間,火線提拔了一批干部,正是他們的大公無私贏得群眾點贊,他們的舍己為人贏得群眾口碑,他們的不辭辛勞贏得群眾支持。考核考察時,要多到現場走走“土路”,才能踩準踩實人民的期盼點和痛恨點,才能擠掉“表來表去”“會來會去”的水分;要多到群眾中去聽聽“土話”,才能了解群眾所想、人民所盼。監督干部時,要接受人民監督,暢通來信來訪渠道,擴大到“八小時”以外的朋友圈、生活圈。要將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評判選干部配班子的重要標準,讓民意所向、人心所指的干部能夠脫穎而出。
堅持以人民需求為落腳點,聚人才促發展。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和人民的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地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恰恰因為重要,導致在引才用才上急功冒進、出了偏差。有的騎驢找馬,有的但求所有,有的引用失調,究其原因都是沒有正確把握引才聚才的契合點、基準線。不以人民需要為目的的引才都是無水之源,不以事業為上的聚才都是無本之木。組織部門要走好引才“先行棋”,通過察地方需求、明產業需求、訪人民需求,有的放矢,以實際需要配人才,以人民所需引人才,實現招引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批項目、造福一方百姓。要將地方發展所需、人民生活所要作為招才引智、育才用才的基準線,讓人才與人民深度融合。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四
“人民至上”凝聚了“緊緊依靠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磅礴力量。從今年的x疫情防控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時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我們堅持全國一盤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生命接力,在搶救病患和防控工作上,不計成本、不惜代價,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
在這場戰斗中,14億人雙手緊挽,以攻堅克難的銳氣,以敢于斗爭的勇氣,一道道難關被闖過,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我國在疫情防控中迸發出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每個中國人,都為生活在這樣偉大的國家感到無比自豪。
“人民至上”彰顯了“不斷造福人民”的服務理念和愛民之心。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從未改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我們的政府,是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凡事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黨和政府時刻把群眾利益掛在心上、付諸在行動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時刻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黨和政府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優良的生態環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級黨員干部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讓人民時刻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人民至上”激發了“牢牢植根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面對疫情挑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任務更加艱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黨和國家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還剩200多天,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1113個村,當前已進入掛牌督戰狀態,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從中央到地方各級,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反對和懲治腐敗,堅持不懈整治“四風”,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就是為了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保駕護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幸福大道上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五
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斗爭,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要首先考慮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
20xx年的兩會,是中國在向著全面小康發展道路上一次鼓舞人心的發展盛會,必將更加堅定各族人民的信心和勇生命,筑牢人民群眾的生命防線。筑牢這條防線,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厚植人民情懷,增強仁愛之心,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就要讓各項防控措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在藥品和物資供給保障、醫護人員安全防護、社會力量組織動員等各個方面,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確保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力求做到嚴密周全。只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宗旨意識轉化成為民行動,才能在疫情面前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迎著春風正暖,20xx年兩會順利閉幕。總書記在各團組金句頻出,會議閉幕,總書記的講話仍余音繞梁。細細品讀,才知總書記愛民情懷貫穿始終。
文藝為人民創作,社科為人民立言。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今天的美好生活也是人民創造的,所以文化文藝創作也要扎根人民、反映人民、謳歌人民。“文藝、社科工作也要以人民為中心”是總書記對文藝界社科界的殷切囑托,是總書記愛民情懷的深刻體現。
政府要過緊日子,百姓要過好日子。我們總說黨和人民是“魚水情”,“魚水情”體現在哪兒?體現在自己有一條棉被時,要割給老百姓一半;體現在最后一碗粥,要讓給老鄉喝;體現在政府要過緊日子,老百姓要過好日子。
堅持不懈真扶貧,不獲全勝不收兵。脫貧攻堅工作是的民生工程,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近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對群眾反映的“虛假脫貧”等問題,總書記對所有黨員干部強調要盡銳出戰、堅持到底、真抓真干真扶貧,就是總書記對人民眷愛至深的體現。
在春意盎然的五月,“兩會時間”再次開啟。全國人民期盼著兩會,世界各國矚目著兩會。“兩會一召開,好事自然來”仿佛已成為國民心中潛意識的期盼,期盼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期盼更多新的惠民政策,分享更多改革紅利。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毫無疑問,每年全國兩會都有關于民生話題的新提案,但始終不變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
為人民服務就要增強公仆意識。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領導就是服務”,黨員干部的權利、責任和義務,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識,是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本質體現。因此,作為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處處為民著“想”,就要樹立正確的“官”念,增強公仆意識:按照“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要求,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疾苦,切實維護好群眾利益,自覺做到“官高不移為民志,位尊不改公仆心”。
為人民服務就要改進工作作風。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和事業成敗。因此,作為一名黨員,牢記黨的宗旨,處處為民著“想”,就要樹立“人民至上”理念,努力改進工作作風:嚴格恪守黨性原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在各項工作中更好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努力改進作風,做到心中有人民,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當作親人;做到干事為人民,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注重勤政廉潔,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在為民服務過程中,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為民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為人民服務就要強化奉獻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奉獻精神所彰顯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作為一名黨員,牢記黨的宗旨,處處為民著“想”,就要樹立“忠誠為民”觀念,強化奉獻精神,切實做到堅守理想的“知”與敢于奉獻的“行”的辯證統一,既要“敢為”又要“甘為”: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把為民無私奉獻作為行為準則,始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奮工作、廉潔奉公,為黨和人民事業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六
人民一詞自古有之,指百姓類的有:先秦《孟子·盡心下》中“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詩·大雅·抑》中“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聞義里》中“人民服飾,唯有氈衣。”明宋濂《洪武圣政記》中“維我中國人民之君……”在古希臘、古羅馬的一些著作里也使用過人民的概念。還有指人類的古籍有:《神異經·西南荒經》中“知天下鳥獸言語,土地上人民所道……”唐李亢《獨異志》卷下中“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五代《五公經》中“天下慌亂,人民饑饉,十日無食。”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人民”這一重要命題的豐富內涵作了深入的闡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5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并發表講話: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從去年年底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進行著一場有效的阻擊戰,到目前為止,我國患病率、病亡率都是全世界最低的。生命至上,不惜代價做好疫情防控,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向全世界發出最響亮的回答。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經過多年的努力,脫貧攻堅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減貧成績,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有望得到歷史性的解決。20是充滿希望的一年,我們滿懷信心擁抱!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七
xx月xx日早上8點30分,我有幸作為黨員代表替學院全體黨員同志參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專題展覽館。對于住在武漢的我來說展館里的內容都是我在疫情期間能夠親身感受到當時的艱難。
從武漢的封城開始一直到解封,所有人將自己“隔離”在家中避免外界接觸都為抑制病毒的傳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又有那么一群逆行英雄不畏病毒的危險第一時間站出,與病魔作斗爭。一面面志愿醫療隊的隊旗寫滿了英雄的名字讓我無比震撼,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都彰顯著中國速度。
疫情之下處處透露著中國的大愛和人民的互助各行各業都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憑借習總書記的領導和各省之間的援助,最終武漢平安的度過了這次疫情,中國也戰勝了這次災難。“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這是群擁有隱形翅膀的90后天使,是我們中國未來的希望。他們扛起了這一責任,保護著千千萬萬的人民。
“回顧江城兒女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戰疫歷程,感受偉大的抗疫精神。在那里,我看到了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英勇神話。”
xx月xx日,學校組織全體黨員集體參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共同回顧江城兒女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戰疫歷程,感受偉大的抗疫精神。在那里,我看到了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英勇神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一腔熱血。社區的黨員干部、志愿者們、快遞員、外賣小哥、自發的運菜司機,他們紛紛放棄假日與親人朋友的團聚,克服各種困難,勇當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逆行者”。他們步履匆匆,不曾停歇,成為朋友圈步數排名靠前者,敲門磨破手指是常態。
我還看到了數十名因為疫情而去世的白衣天使們,她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堅持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醫生和護士是最樸實無華的疫情政策踐行者。墻上的照片,或有醫生累癱在地依然問著病人的情況,或有護士因穿防護服辨認不出而寫在防護服上的“武漢必勝!”,或有護士匆匆推病床的背影。這些最廣大的普通人,他們的名字鮮為人知,他們的付出悄然無聲,但是武漢這座城市正是因為有了他們而生生不息,正是因為他們把力量鑄就了一道鋼鐵長城,把所有人的力量聚在一起,同心同德、眾志成城,我們才得以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體會篇八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強調:要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圍繞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打通各項政策,取得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大戰略成果。這是在國家應急情況下,舉全國之力,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結果,這是典型的中國力量凝結的中國經驗,各級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黨員群眾在防控中的各類好經驗,都有很多值得總結和推廣之處,從中探索形成政策性的長效機制,可更好地服務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形勢所需。
研究表明,決定健康狀況的因素,醫療衛生服務僅占8%,遺傳等生物因素占15%,超七成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因素。“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提出,源于人們對決定健康狀況的各種因素的認識不斷深入,這是國家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必由之路。為此,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實讓全體人民共建共享。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職責所系。
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制定各項政策法規時,要充分考慮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要經過充分論證才能制定具體政策。對可能影響居民健康狀況的重大項目評估,僅僅是環保部門參與其中還不夠,必須整合工商、質檢、安監、環保、衛生等各類行政資源,切實將頂層設計完善好,將具體措施細化好,將各類資源整合好,將對健康的影響降至最低。要在各部門各行業間加強溝通和協作,真正在做決策上項目時,充分顧及群眾健康,要為居民提供充足的健身場所與器材,加強健康宣傳力度,通過一系列舉措,營造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環境。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人民至上”的民心所向。
只有當全社會的各方面激發出來,建立起統一的健康價值觀,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長效機制和工作體系,在促進全民健康素養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機制。要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我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最終實現。當前,老百姓能夠自己培養適量運動、合理膳食的良好生活習慣,但卻無法避免在運動中吸入污染的空氣,也難以規避飲食中抗生素、激素、農藥殘留等對健康的影響,因此各級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作為,環保和工業部門下大力氣打好藍天保衛戰,農業和市場監管部門抓好全流程食品安全、疫苗安全,衛生健康部門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僅是一種理念,更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必須科學、規范、有效地開展健康促進工作,切實融入政策,以全民健康共奔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