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一
云居寺創建於隋唐時代,歷代屢有重修擴建,成為華北地區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戰爭時期毀於日軍炮火,現僅存遺址。寺東北1.5公里處石徑山上有藏徑洞九座,洞內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經板,連同寺院南端藏經穴中遼、金經板共143l2塊,鐫字數千萬。除去重復刻造者外,計刻經112o馀部,刻工精湛,為中國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經,在中國佛教史上值得大書特書。刻制云居石徑的規模,遠超過北齊的音堂山摩崖石經和泰山經石峪刻經。
云居寺名稱最早見於唐總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時代已具相當規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經山上,寺址已無考,下寺即今遺址。遼、金時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經知名,故有石經寺之稱。明代因在石經山東麓建東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稱西峪寺?清初又改稱西域云居禪林,仍然保留著云居之名。
云居寺歷代屢有修葺,最后的修繕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被毀前的寺院規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層,殿宇六進。寺依山而建,每層院落逐步升高,各層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側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門前引泉水流過,清泉垂柳,山霧繚繞,自然環境頗為幽美,確實是一處修行佳處。七七事變后寺院被日軍炮火毀為一片廢墟,南塔也於此時被毀。在云居寺遺址范圉內,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后僅存遺物。所幸攝有云居寺被毀前照片,中日邦交恢復后,日方將當時照片送歸。
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經東傳中國后,譯著經卷便是眾多僧人信徒經久不息的一項事業。但是紙張、絹綢、木板經卷,不僅易受風、火、水、蟲的破壞,也易受人為的損毀,歷史上兩次法難期間,大量的手寫佛經化為灰燼,戰爭兵火也給佛教寺院、佛像經籍帶來毀滅性災難。造樣就促使僧徒想方設法讓佛法傳承久遠。鑒於山東泰山、河北鼓山等處的摩崖刻經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靜琬認為經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長,於是繼承其師慧思遺志,選擇了盛產漢白玉、艾葉青石,又遠離幽州城的房山,開始了刻經於石、秘藏於室的艱巨工捏。靜琬先是創建了石經山藏經洞和云居寺,他發愿造十二部石經。這一行動得到當時社會各方面的支待。從隋大葉中到唐初,靜琬30年刻經不輟,每刻完一批石經就鑿洞封存起來。
貞觀十三年(639年)靜琬入寂,他的第子玄導、僧儀、惠暹、玄法四代相續主持刻經,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賜經本四千多部作為底本,先后刻經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經洞中。自隋至明,共開鑿藏經洞九個?藏石經版4559塊;遼金時又在寺南側挖穴,埋藏經版1o611塊。遼天慶七年(1120xx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稱壓經塔。
靜琬最初所刻石經146塊,一部分鑲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座開放式藏經洞,洞前有門可以進出,長寬各約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撐洞頂,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稱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閉式,里面疊藏石經板,洞門封錮,人不能出人。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二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陽臺山麓,始建于遼代咸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后改為大覺寺。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寺內共有古樹160株,有1000年的銀杏、300年的.玉蘭,古娑羅樹,松柏等。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大覺寺八絕: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
寺廟坐西朝東,殿宇依山而建,自東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壇等四進院落組成。此外還有四宜堂,憩云軒,領要亭,龍王堂等建筑,寺內供奉的佛像,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陽臺山清水院創造藏經記》碑,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貴文物。
大覺寺環境優雅,群山環抱,寺前平疇沃野,景界開闊,寺后層巒疊嶂,林莽蒼郁,一股清泉從寺后石隙注入,繞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時不竭,院內有乾隆年間從四川移來的玉蘭樹,花繁瓣大,色潔香濃,樹齡300年上下,堪為京城玉蘭之最。還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銀杏樹,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圍,濃蔭可蔽半個院落,據說已傲立千年之久。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三
音樂系位于北京天壇西門南側,是天壇五大建筑之一,是明清皇家祭天儀式的音樂舞蹈專業機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又名神樂觀,清乾隆八年稱神樂院,乾隆十九年更名。神曲部是祭天時管理古樂演奏的機關,是專門用于訓練祭祀樂舞人員的機構。
神樂系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位于秋蟬壇西門外西北。神曲部是祭天時管理古樂演奏的機關。明代,神是樂觀的。在當時,道士是上帝樂觀主義的樂舞官和舞者。明朝18年永樂遷都北京時,300名樂舞學子驅車進入北京。從此以后,神一直保留著明朝約600名樂舞生。到嘉靖時,樂舞學生總數達到2200人。
清代乾隆八年將神樂觀改名為“神樂府”,乾隆二十年改名為“神樂府”。六品官一人,八品左右各一人,八品五人。下面有近500名音樂家和舞者。這些樂團專門負責表演祭祀。平時也學音樂,北京人管他們叫“假老路”。所謂假道,就是他們沒有固定的身份。他們在神樂系,這是清朝的華陵狀元;出了天壇,回到道觀,就成了穿道袍的道士;晚上待在私宅里,穿上便裝,做個妻妾兒孫繞膝的富紳。
神樂部院內的太和殿,在康熙十二年更名為寧溪殿。五大大殿后面有七個小大殿。此外,該部還有23個庫房,包括奉祀殿、張樂殿、協祿殿、教師室、靈倫殿、木叔府和收藏音樂人的冠服,設施齊全。這是一所訓練宮廷音樂和舞蹈學生的學校。
神曲的建筑總體布局是一個從東到西長、從北到南短的矩形。是一個兩廳的'三向院。神曲入口朝東,正廳有五個開間。它被稱為太和殿。清朝康熙年間改名寧溪堂,用于排演祭祀儀式;后堂有七個開間,原名玄武殿,明末改名仙游殿,用于供奉玄武帝和各種樂神;寺后還有袍庫、禮堂、奉祀殿等建筑。東院由童贊堂、龔克堂、鄭倫堂、后宮堂和木樞院組成,西院由棕櫚音樂廳、協魯堂、教師室、靈倫堂和趙書學院組成。據史料記載,除了上述建筑外,天壇還有大量的茶棚、酒樓、藥店等建筑,天壇內甚至還有關帝廟。
自1900年開始,經過100多年的破壞,天壇的音樂系已經破敗不堪,殘存的建筑寥寥無幾,只保留了部分主要建筑。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這里是在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諸神的寢宮,除大典外,其余時間,眾神便在這里休息,即人間的“天堂”。皇穹宇建于公元1530年,位于圜丘壇之北,整組建筑由一堵圓形的墻所環繞,院內有三座建筑,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風云雷電諸神牌位的東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傘,其殿頂呈圓形,基座為圓形,院落的圍墻也是圓形,這些“圓”都是敬天禮神的象征,但也正是這些“圓”及建筑,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即皇穹宇院內的三大聲學現象。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院落的圓形圍墻,它就是聞名中外的建筑——回音壁。那么回音壁有何神奇之處呢?其現象是這樣的:如果兩人站在兩座配殿后的圍墻下,均面部朝北對墻小聲說話,都能非常清晰地聽到對方所講的話。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呀,整個圍墻是圓形的,又磨磚對縫,墻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圍墻頂部蓋有檐瓦,聲音不宜散失,于是聲波便沿著圓墻連續反射而產生回音。各位可以試一試,我們五分鐘后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請各位看看第二個有趣的現象。請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塊石頭,如果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會聽到一次回音;如果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二次回聲;如果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三次回音,故稱此石為三音石。其實據聲學專家測量,如果這里足夠安靜,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聲是無限次的,只是我們人類只能聽到三聲。這又是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環顧一下四周,你會發現,噢!原來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里是回聲產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個有趣的地方是從丹陛上往南數的第十八塊石頭,它被稱為對話石,其奇特之處是:如果一人站在該石板上,另外兩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西北角及東北角,那這三個人輕聲說話就象打電話一樣清晰,這是因為他們三人所處的位置恰巧是一個邊長為36米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尖上,故產生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這個充滿神奇的小院里,可能還會有其它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也許您就是發現者,好!下面請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對話石的妙趣,5分鐘后我們在門口集合。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五
北京烤鴨是用當地的名貴北京鴨制成的,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優質的一種肉鴨。以下是寫介紹北京烤鴨的作文,大家一起欣賞吧!
北京烤鴨,是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的名食,它以色澤紅潤,入口鮮嫩,口味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北京第一美味,名聲享譽海內外。
北京烤鴨是用當地的名貴北京鴨制成的,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優質的一種肉鴨。傳說,這種純北京鴨的飼養,約起源于兩千年前,是因遼、金、元的帝王經常在北方的草原上狩獵,偶獲此純白鴨,后經人工飼養,一直延續下來,才獲此優良品種。現在,北京鴨已成為世界上名貴鴨種,蜚聲海外。
烤好的鴨子,將皮肉切成一片一片的裝入盤中,食用時可以蘸點甜醬,裹著蔥白段,卷入薄餅,即可入口品嘗了。
色香味美的北京烤鴨,聽起來真讓人不由自主地垂涎欲滴,難道你不想也來一只嗎?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六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游玩的地方是北京故宮。我姓盧,大家叫我小盧就行了。想必大家對故宮還不是很了解,現在我就為大家介紹介紹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中國現在所保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諸位,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叫午門,俗稱五鳳樓;其它的門平面為凹形,中間有重樓,重檐為廡殿頂,兩翼分別有重檐樓閣四座。
接下來請大家跟著我到太和殿。太和殿又稱金鑾殿,在故宮的中心位置,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太和殿建在高約5米的漢白玉臺基上面。臺基四周矗立著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頭頭上雕刻著云龍云鳳的圖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階,中間的石階上雕有蟠龍,襯托著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太和殿紅墻黃瓦、朱楹金肩,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看完了太和殿,現在來游中和殿。中和殿也是故宮三大宮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方,平面呈正方形,黃色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間有鎏金寶頂,形體壯麗,建筑精巧。
剛才游玩了故宮的兩大殿,現在我們來游玩第三個大殿——保和殿。保和殿在中和殿的后方,呈長方形,黃色琉璃瓦、四角攢尖頂,建筑裝修與彩繪十分絢麗多彩。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游玩的景點,相信你對故宮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下次還有機會,我一定還會給你們當導游。謝謝!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叫欽宸永,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總導游,大家可以叫我欽導,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
天壇位于北京天橋南大街,永定門內東側。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占地273萬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祭祀性建筑群。它規模宏偉、富麗堂皇,天壇不僅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藝術的珍貴遺產。天壇以五大奇建筑而聞名中外:一為祈年殿,俗稱無梁殿;二為回音壁;三為三音石;四為對話石;五為圓丘壇,即祭天臺。
天壇的主要建筑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里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它是一座三重檐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
回音壁,是皇穹宇院的四周一道高372米、厚9米、直徑615米的賀形圍墻。墻身為灰城磚砌成,磨磚對縫,光滑嚴密。若兩人分別站在東西內墻根,一人靠墻向北小聲說話,聲音就會沿著墻壁傳到另一端,好像打電話一樣,對方聽得一清二楚,由此又名傳音墻。
圓丘:坊石用九這個陽數來表現天象。同時,它又建筑得特別高大,登上圓丘舉目四望,只能望見遠處蔚藍色的天空,四周有白古欞星門矗立著,腳下一片青白色石面,仿佛置身于太虛之中,更增加了天的感受。
旅客朋友們,我們這次天壇之旅到這里就要結束了,很希望下次還能和大家見面。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八
十渡風景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西南,是中國北方唯一一處大規模喀斯特巖溶地貌。十渡風景區是中國國家aaaa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十渡風景區是大清河支流拒馬河切割太行山脈北端而形成的一條河谷,全程約20公里。由于在歷史上這條河谷中一共有十個渡過拒馬河的擺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現在公路已經修入河谷,這十處渡口早已改建為漫水橋(現在都是高架橋)沒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十渡風景區共規劃出了十八個渡。
十渡從地理位置上講,處于北緯39度5——39度6與115度3——115度8之間,總面積301平方千米,是北京市的自然風景區(長寬距離)。東起一渡村,西至大沙地(17渡),北到三清洞,南至高粱山。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最寬處25公里。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免費篇九
各位朋友,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為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故宮位于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座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朋友,這里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這里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征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好,下面請各位去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廣場,這里就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好!這里可以拍下遠處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個影,過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征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當時叫奉天殿。后來,該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將皇極殿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為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那是皇帝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
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自乾隆皇帝以后,這里便成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
好啦!故宮的前三殿講解到此結束,現在請大家參觀保和殿并稍適休息,我們10分鐘后集合,謝謝大家!
各位,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后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現在,我介紹一下故宮的后半部分,即“后寢”。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先講到這里,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筑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后墻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園——御花園,這里是帝后們的休閑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宮中路的講解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