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復活讀書感悟篇一
《復活》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堅信有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曾閱讀過這本書。在我國自20世紀初至今已出版過6種譯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戲劇家田漢和夏衍改編的同名劇本的發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為我國讀者和觀眾極為熟悉和喜愛的人物形象。
文章寫的是瑪絲洛娃因被迫給一位商人的茶里下安眠,案發后,茶房和侍女賄賂律師,把罪全栽在瑪絲洛娃身上,被叛了去西伯利亞苦役四年的罪行。
這時,法院陪審員聶赫留朵夫認為法院作出了不公平的判決,要求上訴到高級法院,瑪絲洛娃也上訴到大理院,卻被理由不充足而駁回了,聶赫留朵夫把自己所有的田地賤價出租給了當地的農民,也復活了自己的精神,關掉了人的本性的閥門,開啟了精神之人的閥門。
于是,他灰暗老化的眼角膜脫落了,使他對社會與生活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在他的心中,革命者都是思想用心、向上的人,精神道德面貌高于一般水平,他對他們充滿敬意。
《復活》一書如實地描繪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境況,描繪了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惡嘴臉,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會欺騙的實質,表現出深厚的人性,宣揚了高尚的人性。
我認為擁有人性是做一個人最基本的原則,要讓精神的自我永存,就要行得正,有自己的主見,有勇于自我審視檢討的勇氣。
善與惡往往只在一個人的一念之間。
復活讀書感悟篇二
翻閱過半,合上《復活》,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男主人公本是個純潔、熱誠、朝氣蓬勃、有美好追求的人,可當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后,卻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還害女主人公墮落。這一切,他并不以為然,他的父親以及身邊許許多多的人,都是這樣生活的!因為身處在這樣的環境,所以身心完全被侵蝕,于是開始墮落,女主人公也是受環境所迫,最終也墮落了。
男主人公精神的復活,是因為他還是有良知。看到女主人公因為他而受那么多的苦,他非常內疚,于是重新振作,為女主人公到處奔走申冤,感動了女主人工,也使她從此不再墮落。兩個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處的年代!當今社會充滿誘惑,雖然我們渺小,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活出自己,唯有自己活出精神,才能影響身邊的人,帶動身邊的人。我馬上就到而立之年,不由感慨。想必許多與我一樣的人,也在經歷歲月的洗禮。這個年齡的我想說:
讀書很重要,善于讀書的人,能夠完成自己對學習的需求,在這個年齡我們應該盡可能豐富自己的見識,平時多閱讀書籍,讀書人看景會說這里風景美如畫,不讀書的人看浪只能說一句,“我的天,浪好大。”通過讀書提升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人。
這個年代,不能因環境而頹靡,不僅僅要簡單的活著,更應該好好的“復活”。唯有如此,你才能成為這條街上最靚的那個仔。
復活讀書感悟篇三
而《復活》這本書便是一本痛斥人類黑暗的一面的書,同時又是一首歌頌人類的同情的詩。
全書以兩位主人公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之間的愛為線索,講述了在沙皇的統治下,社會的黑暗貴族的惡行人民的痛苦……而兩位主人公之間的愛卻不是所謂的“愛情”,而是人類最珍貴的“同情”。
聶赫留朵夫,全名德米特里·伊凡內奇·聶赫留朵夫。是一位典型的在黑暗社會中成長的貴族,曾經變得花錢十分大手大腳,無恥,還破壞了馬絲洛娃的一生。直到后來看清了自己的丑陋,惡習,才明白了社會的黑暗,農民的辛苦。他為傷害了馬絲洛娃感到罪惡感,為了能夠消除這罪惡感,他不辭辛苦幫助了一個又一個被冤枉的囚犯。并為了陪伴馬絲洛娃度過余生,將自己的大量財產留給姐姐,把土地分給農民,毅然前往西伯利亞。在他贖罪的這個過程中,他的心靈得到了解脫,在精神上成功的復活,不再是一個卑微的罪人。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異常沉重,一直在強調貴族們天性驕傲,內心的黑暗,令大量讀者包括我都感到心中難受壓抑,這樣的風格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書中通過語氣,外貌,形態,生動地將法官律師包括監獄長等人心中的黑暗描寫得無比生動,徹底揭露了沙皇統治時的黑暗腐敗。
其實,全書最令我感到震撼的并非聶赫留朵夫的正直善良,而是農民的反應。當他們聽到聶赫留朵夫決定將土地劃分給他們時,他們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歡呼,感謝。而出現的是種種猜疑,憤怒,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思索了很久才明白:這是長期以來貴族對農民壓榨的結果。他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連續幾代人都被欺騙,使喚。這是他們不敢去相信這世界還有這樣的人,眼前的這一片利益在他們眼中也變成了陷阱。這樣出人意料的行為更令我領悟到社會的黑暗。
這本書在讓我明白了人類最黑暗的一幕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人們同情的高貴,偉大。
愿現在的社會的人們能夠都明白:富貴,權力,并不是一切。只有擁有愛心,博愛他人的人,才是真正活著的人,成功復活的人。
復活讀書感悟篇四
寫于19世紀末的長篇小說《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為是其創作的“最高一峰”。他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弘氣魄和明亮的詩意,也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和不安的騷動。《復活》完全是體現了一位詩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無畏的大氣!
《復活》是以一個農民的眼光描寫俄國社會地主資產階級社會和國家,是托爾斯泰與當時社會徹底的決裂,對其完全的否定的宣言。
小說的男主人公是上流社會的聶赫留朵夫,他是一位有名望的法庭陪審員,在審理一件殺人案中,在法庭上見到一位被指控為“殺人犯”的女子,而這個女子正是曾經被他侮辱和踐踏過后而又糟蹋她拋棄她為妓女的瑪絲洛娃。他的內心受到譴責,開始懺悔自己,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過去。由于瑪絲洛娃被陷害,聶赫留朵夫申冤,奔走,上述,甚至在判決后,聶赫留朵夫放棄了家庭和財產,隨她一起去了西伯利亞。另一方面,通過老鴇在法庭上的供詞,對在法庭上的法官,院長,律師以及那些冠冕堂皇的大人物的會議,說明這些大人物才是逼良為娼的罪人,同時這個冤案雖然因證據不足一直上述到皇上,但是卻一一被駁回,仍判瑪絲洛娃流放到西伯利亞,當聶赫留朵夫表示愿意和瑪絲洛娃結婚時,被她拒絕了。原因是為了不損害他的前程,后來她在流放中與一位革命者建立了愛情。
作為故事的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她的遭遇和不幸讓人憐憫,更加讓我們對俄國當時的社會風氣厭惡和痛恨。瑪絲洛娃是一個農民的女兒,母親在女地主索菲亞姐妹的牛場上工作,父親是流浪的吉卜賽人。她3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女地主看她長得清秀,便把她收養下來。因此,她過著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做女工,收拾房間,還洗些不費力的東西,有時讀書給女主人聽。16歲時愛上了女地主的侄兒聶赫留朵夫。那時,他是個大學生,到姑姑家來度暑假。兩年后服兵役,因順路經過姑姑家,索性就住了4天,在一個復活節的晚上,他和瑪絲洛娃發生了肉體關系。臨別,他塞給她一百盧布,便到部隊去了。此后,聶赫留朵夫連封信也沒有捎給她,可是瑪絲洛娃卻懷孕了。
她是那樣愛著聶赫留朵夫,卻被這位貴族青年一次又一次的欺騙。她不再相信人,認為一切都是欺騙與謊言。當聶赫留朵夫的姑姑發現她懷孕后,便把她從家里趕了出去。她為了生活,受盡了調戲,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成了妓女。
讀到這里,我從內心憎恨這位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但是《復活》中的“復活”卻無處不在的沖擊著我的心靈。聶赫留朵夫為了贖罪,多次為瑪絲洛娃奔走上訴,并打算和她結婚,于是他的精神“復活”進入到更深的階段。這時他認識到農民的貧困是由于地主的剝削和壓迫。于是他把自己大部分的土地給了當地的農民,后來瑪絲洛娃去了西伯利亞,在那里的三個月,是聶赫留朵夫徹底醒悟的時刻。他最終認清了階級壓迫的統治,無奈他無法改變它。于是他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有罪,從此他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的精神道德復活了。
從他不期而遇,看到了一個被他欺騙的瑪絲洛娃,看到了一個妓女瑪絲洛娃,看到了一個淪為“殺人犯”的瑪絲洛娃。他的內心卷起狂瀾,從此他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救她,這是聶赫留朵夫的良知,心靈以及人性的復活,而我們所同情的女主人公獲釋后,拒絕了聶赫留朵夫的求婚,嫁給一個地位不高的革命者。這是她生命,心靈的復活,也是整個俄國社會的復活。
作為世界經典名著《復活》,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也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體現了一位偉大詩人暮年的心靈穩健,《復活》是托爾斯泰歌頌人類同情最美的詩,是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的德行,鎮靜的智慧和博愛的憐憫,去觀察他沒有一點幻想的、虛構的、編造的東西,全部是生活的本身。它把人心里骯臟的東西拿出來了,人內心很復雜,好人和壞人,善惡都很復雜,而《復活》詮釋了他們。
《復活》是作者整個文學生涯的總結性作品,通過對瑪絲洛娃的悲慘遭遇和聶赫留朵夫為她上訴請愿的過程,對沙皇專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質進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
復活讀書感悟篇五
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曾經在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事實并不是這樣,生活并不是悲劇,它是一場“搏斗”,我們生活來做什么?或者說我們為什么要有這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征服它”。巴金認為他說得不錯。
我跟其余的人一樣,生活在這世界上,是為著來征服生活。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有我的歡樂,也有我的痛苦,但我并沒有失去我的信仰——對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還不會結束,然而我對于將來卻也沒有一點概念。
《家》《春》《秋》是我流著眼淚讀完的,是啊!確實給我留下了不少的影響,有多少年輕無辜的生命卻被那舊封建、舊思想所迫害。
每當拿著這本書,喜悅的心早已澎湃不已,但看著一行行錐心的字,卻像是在抽打著我的軀體,不知不覺這本書也融入了我的生活,我也感嘆過!感嘆這世界的不公,使“惡人”躍上枝頭,善良而手無縛雞之力的青年卻任憑他們踐踏,而他們又何時有過悔意,又有誰的良心。被已逝去的靈魂所“動搖”,“封建”殘害生命的兇手,使一個個家庭變成了如今的灰燼。
由這些話使我想到“覺慧,覺民”他們是生命真正的主人。他們敢在資產階級家庭做反家庭、反社會勢力的表率,這讓我非常佩服。
“不行,又跟我大哥不相平,你不要以為大哥為人軟弱就專門欺負他。他有一天也會起來反抗的。”覺民說了這幾句話,就不客氣的對他們警告道:“四爸,五爸,你們不要以為做小輩的害怕長輩,其實我們家里頭誰也管不了誰,誰也不配管誰。”
他看見克安臉色時紅時黑,露出可憐的窘相,再配上那一臉煙容,就像戲中的小丑。克安目光下垂,不敢正視他發火的眼睛。
“你們說,你們在哪一點可以給我們后輩的做個榜樣?好,我曉得這所公館橫豎是保不住的,讓你去賣罷。我給你說了,靠祖宗吃飯,不是光榮的事情,總有一天會吃光的。我不像你們,我要靠自己掙錢生活。我不曉得什么叫家長!我只曉得我自己,只有我自己才可以管我。”
覺民帶著一種無比的勇氣,帶著正義感和憤慨,傲慢的說完。
聽著這種“爽快”的話,就知道,他們是屬于未來社會的。
從上面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資產階級家庭,如果沒有了適合的領導者,便也會崩敗了。雖然這是巴金手下的“家”,但也能在各地都能找到和這相似的家庭來。
所以我們要大膽的說“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控訴”。雖然在這個我們所不贊同的制度已被消滅了的今天。但我還是會激動的厲害,因為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麗的東西”,我也會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泉源”。
好在春天已經來了,又重使無數懷有一腔熱血青年的心,澎湃。等待我們的,終是每天的遐想。
我們要在人生拋物線的頂端閃爍著光華,照亮生活正確的航道,讓青春復燃。《家春秋》劃過了我的人生,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痕跡。
復活讀書感悟篇六
被滿腹的心緒困擾著,輾轉于內心強烈的吶喊,我在迷途的恍惚之中邂逅了這本《復活》。或許這一次,人們才終是能夠追求自己之所愛,探尋內心真正之所想?想象過他們在絕境中逆風飛翔,因挫傷而如同死水般凝滯的心靈也在追尋后獲得復活與蘇生。
透過這本書,我認識到了另一個社會,另一個時代。聶赫留朵夫,曾和一位伊人,姑媽家的女仆,瑪絲洛娃,在禁斷花園的一角,怒放出了愛情的花朵。他們曾在那份年少青澀的熾熱中悸動,也曾在一絲眼神的觸動中訴說戀慕的言語。兩人如同相依的鴛鴦,在獨屬于自己的一方水萍嬉泳。沒人知道那時的他們內心有多么幸福。
幸福的生活總是不能長久。聶赫留朵夫在貴族的生活中逐漸變得墮落而自私自利。他最終拋棄了她。這沉重的打擊,使得瑪絲洛娃不得不流落到社會的底層。多年以后,在一場平常的審判中,被誣陷的瑪絲洛娃作為罪人的姿態出庭。那份當初的愧疚與自責牽動了埋藏在聶赫留朵夫內心罪孽的余種,萌發了赦贖的幼芽。
正是這份勇氣使他邁出腳步,見識了監獄里人民的水深火熱,人民遭受社會的侵蝕而自私自利;見識過所謂上流社會暗涌的腐敗與黑暗。所謂的貴族階級,背后卻有嗜血成性,殘忍暴戾的一面。社會的動蕩與黑暗喚醒了這位純真青年的內心。他突破了貴族思想的束縛,放棄貴族特權,和這罪惡的階級徹底決裂。他不僅勇于站出來,請律師為卑微的瑪絲洛娃辯護,陪伴她流放西伯利亞,同時還將自己的土地以極低的價格租賃給農民。縱使他放棄了自己原來的生活,但他卻收獲了一種全新的靈魂上的解放,令人感覺無比的舒暢。這樣,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都通過這種方式過上了理想的日子,實現了精神上的復活。
曾經贖罪的種子綻放出善良的花朵,在如同淤灘般的社會中,心靈有如浴火重生的火鳳,洗盡滿袖鉛華愁塵,還原到人性本來的單純模樣他們在物質與驕奢縱橫喧囂的時代,獨自堅守那片心靈的凈土。
墻角的紫荊花沐浴著大好的春光,馥郁正濃。放下書本,內心只剩下如細雨浥過輕塵后的寧靜。打開窗,讓明媚的暖陽隨著和煦的`清風探出頭來。閃爍的瞳仁對明天堅信不疑,善良之花正訴說著無言的花語。而當下的我們,一定能聽見青春的聲音,正向著燦爛的明天飛奔而去。
復活讀書感悟篇七
故事是這樣的: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有美好追求的青年,在姑媽家度假時,與美麗善良的少女瑪絲洛娃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后,卻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在夜里you奸了瑪絲洛娃,第二天給她一張100盧布的鈔票。
致使瑪絲洛娃墮落,成為妓女,并被誣告犯殺人罪。直到后來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巧遇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為瑪絲洛娃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后他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
聶赫留朵夫的行為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
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婚。
復活讀書感悟篇八
曾幾何時,我熱衷于西方文學。那對細節深入肌理的刻畫,對人物本真性格的塑造勾勒,對社會的有力鞭笞,以及對向往光明的人卻最終淪落與泯滅的悲戚,如同在靜靜的時光中沉湎于一杯香甜濃馥的咖啡,既滿溢著濃烈熱切的情感,又在歲月喧囂的時光中多了幾分細細推敲琢磨的愉悅感。
被滿腹的心緒困擾著,輾轉于內心強烈的吶喊,我在迷途的恍惚之中邂逅了這本《復活》。或許這一次,人們才終是能夠追求自己之所愛,探尋內心真正之所想?想象過他們在絕境中逆風飛翔,因挫傷而如同死水般凝滯的'心靈也在追尋后獲得復活與蘇生。
透過這本書,我認識到了另一個社會,另一個時代。聶赫留朵夫,曾和一位伊人,姑媽家的女仆,瑪絲洛娃,在禁斷花園的一角,怒放出了愛情的花朵。他們曾在那份年少青澀的熾熱中悸動,也曾在一絲眼神的觸動中訴說戀慕的言語。兩人如同相依的鴛鴦,在獨屬于自己的一方水萍嬉泳。沒人知道那時的他們內心有多么幸福。
幸福的生活總是不能長久。聶赫留朵夫在貴族的生活中逐漸變得墮落而自私自利。他最終拋棄了她。這沉重的打擊,使得瑪絲洛娃不得不流落到社會的底層。多年以后,在一場平常的審判中,被誣陷的瑪絲洛娃作為罪人的姿態出庭。那份當初的愧疚與自責牽動了埋藏在聶赫留朵夫內心罪孽的余種,萌發了赦贖的幼芽。
正是這份勇氣使他邁出腳步,見識了監獄里人民的水深火熱,人民遭受社會的侵蝕而自私自利;見識過所謂上流社會暗涌的腐敗與黑暗。所謂的貴族階級,背后卻有嗜血成性,殘忍暴戾的一面。社會的動蕩與黑暗喚醒了這位純真青年的內心。他突破了貴族思想的束縛,放棄貴族特權,和這罪惡的階級徹底決裂。他不僅勇于站出來,請律師為卑微的瑪絲洛娃辯護,陪伴她流放西伯利亞,同時還將自己的土地以極低的價格租賃給農民。縱使他放棄了自己原來的生活,但他卻收獲了一種全新的靈魂上的解放,令人感覺無比的舒暢。這樣,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都通過這種方式過上了理想的日子,實現了精神上的復活。
曾經贖罪的種子綻放出善良的花朵,在如同淤灘般的社會中,心靈有如浴火重生的火鳳,洗盡滿袖鉛華愁塵,還原到人性本來的單純模樣他們在物質與驕奢縱橫喧囂的時代,獨自堅守那片心靈的凈土。
我為他們終能觸及幸福的碩果而歡呼雀躍,卻留下對自身無盡的思索。當我們理所當然地評判著社會不良風氣的理所當然,又是否常常種下一棵贖罪的草種呢?在我們無意中做了被人所不齒的事的時候,當我們曾在負罪與愧疚感的深淵中掙扎的時候,我們又是否能用于堅守內心的方塘一畝,為內心注入道德的活水,澆灌出善良的花朵呢?墻角的紫荊花沐浴著大好的春光,馥郁正濃。放下書本,內心只剩下如細雨浥過輕塵的確,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著崇高志愿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后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惡,便對于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為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首先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后,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犯錯誤不要緊,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其次我想瑪絲洛娃從妓女又重新轉變成以前善良樸實的姑娘也是一種復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