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大家還記得這首詩嗎?這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親自為紅軍長征寫的一首詩.其實,我們學過的許多課文都與長征有關.比如,《豐碑》《金色的魚鉤》《軍神》.我們應該向課文里的人學習,學習他們身上的各種好精神.
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解放軍們克服種.種困難,縱橫十一個省份,攻占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余次戰斗,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不知死了多少人,終于勝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跡!
今年10月,是紅軍長征出發_周年紀念日,我們要弘揚長征精神,學習長征精神.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有一個人叫于利祥,自費110多萬元,累計用了整整4年零8個月的時間,跨越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走完了紅一,二,四方面和紅軍二十五軍長征經過的路線,共行9萬多華里,現場拍攝長征遺存圖片2萬多張,尋訪老紅軍數十人,寫日記及相關資料80多萬字.他的行動本身,就體現出了可貴的長征精神.
?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二
紅軍創造了萬里長征的奇跡,他們飽經風霜,就算環境再怎么惡劣,也不向困難低頭,堅持到最后,是為了換來如今的安定繁榮。
1935年下半年,任老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經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占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人。接下來就是一次令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占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搭起便橋。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藥,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后,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期休克,戰友們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山洞里。任老蘇醒過來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每天熬小米粥喂他。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任老的病痊愈后,重回革命隊伍。
紅軍戰士們不怕苦、堅強、無私、不屈不撓……任老當時只有18歲,卻有著大人一樣的堅強意志。他堅信自己的努力定能換來百姓的安定繁榮,太平盛世。使中國成為強國。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三
同學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得容易嗎?不容易,它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尤其是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開始的8.6萬多人減少為3萬多人,這是多少生命和鮮血呀.
在長征的路途中,會有敵人在前面堵,后面有敵人追,天上有飛機炸,紅軍只好一邊行軍一邊打仗,很多人都陣亡了,有時候,紅軍無吃的,無喝的,可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只好吃野菜,吃樹皮,吃泥土,甚至連自己的皮帶也煮了吃.還會在爬雪山時從山上滾到山下,被冰冷的雪蓋住,活活地凍死.
這么艱苦的生活,紅軍不像是個縮頭烏龜一樣,見到困難就退后.他們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阻力,翻越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遼闊無垠的草原,這種神勇艱苦的精神,充分地顯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無比的生命力,表現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無堅不摧的戰斗力量.
現在長征雖然過去了,可是,長征精神是永遠過不去的.
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長征精神就會來激勵我.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數學題時,可把我給難住了,它像一座火焰山,擋住了我的去路,也像一個高大無比的巨人,讓我難以戰勝,還像是一座高大的珠穆朗瑪峰,讓我難以攀登.我想了半個多小時,還是沒有想出來,我正準備放下手中的筆.明天早上找個同學一抄.就在這時候,我想起了長征的事:紅軍只要有一點時間就來學習,沒有課桌,就用石頭當課桌,沒有筆墨,就用樹枝當筆墨,沒有本子,就用沙子當本子.在一次戰斗中,一位紅軍見一本教科書要被炸彈炸壞,他連忙撲到了書上,自己犧牲了,而書還是完好無損.我有書有筆,有紙有課桌,難道我還能輸給他們,我認真的想啊,最后我終于想出了這道難題.長征精神真像是一個芭蕉扇,扇滅了火焰山的火.也像是一位超人,幫我戰勝了高大無比的巨人.還像是一架飛機,帶我飛過了珠穆朗瑪峰.
長征精神不僅僅是在學習上激勵我,它還在生活上幫助我.有一次,我早上跑步,可我跑到半路上時,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休息一會兒再跑.可我想起了紅軍渡黃河的情景:紅軍手握鐵鏈,一前一后地攀爬過去.對面的敵人還用槍打他們,可紅軍并沒有逃跑,還是繼續攀爬,有的被子彈打中了,可他們沒有松手還是一個勁地向前攀爬.我跑步難道有紅軍渡黃河那么累?這一點累算什么?”我雙手前后的擺動著,腳使力的蹬,一邊跑一邊想:今天我要是跑不到家去,我就不是中國人.”我跑啊跑啊,終于跑到了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困難還有很多,我要用長征精神永遠激勵著我.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四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經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的奇跡。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創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集中體現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顯著特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江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贛州市于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在會見于都縣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時,他動情地說,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無數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當年黨和紅軍在長征途中一次次絕境重生,憑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
長征精神永不過時!重溫長征精神,一方面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同時,長征的勝利也充分表明,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今天,重溫長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長征路,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華民族在不斷創造輝煌文明的同時,也不斷形成了我們民族的理想信念與思想理論,并轉化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來,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喚醒了民族覺醒;另一方面也推動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如何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僅意味著民族精神發展能否得以順利進行,也決定著中華民族能否得以存續。這一結合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最慘烈的就是由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影響,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_開始長征。
然而,也正是長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優秀基因得以徹底喚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實現重塑,讓馬克思主義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論上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時還鍛造了能夠踐行與承載這一民族精神的領導核心與組織隊伍。由此,中華民族開始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煥發生機,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我們要在新的長征中,不斷弘揚民族精神,堅定“四個自信”,使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五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飽含這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它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更要強調的是紅軍行軍速度迅猛,氣勢不可阻擋!
今天,公司組織我們聽取賈總的報告——學習紅軍精神。我懷著一顆敬畏的心走進了會議室,看到了賈總面色嚴峻、雙目有神的環顧著大家,一改往日微笑的神態,不由地我心中一震:意識到今天學習的重要性!賈總從長征源遠講起,重點講解了四渡赤水,遵義會議,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講解歷史,結合當代社會存在的一些現象作了深刻的分析,并不斷的勉勵大家學習鷹重生的頑強意志。
通過這次學習我比以前更為深入的了解了長征,也更加理解了賈總在這個時期提出紅軍精神的深刻含義。為了繼承和發揚我軍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為了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為了企業的發展狀大,為了我們每個人乃至整個家庭的未來更加美好,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作為一名老員工,我心情很激動。“戰斗”的歲月、建設的征程,盡在眼前。在新的工作中,只要我們加強學習,注意聯系實際,工作方法得當,行動上又做出表率,就一定能夠把工作做得更好。紅軍的最終勝利,靠的是革命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堅忍不拔的意志,靠的是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
自從加入到華耐集團的行列,我的成長和進步、思想和情感,乃至整個生命,已經同我們“這支偉大的軍隊”緊密相連,永遠不能分離。我深深地熱愛著我們“這支充滿生機和活力、具有強大凝聚力和戰斗力的軍隊”。衷心祝愿華耐集團在以賈總為領導的正確指引下,忠實地履行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努力創造新的輝煌,取得更大的勝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華耐集團萬歲!
長征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是舉世聞名的。20xx年又是我們的新起點,我們要像長征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如果我們經常以長征精神時刻激勵自己、鞭策自己,我們是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
?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六
一是去除私心,就是要牢記“計利當計天下利”的古訓,不為名利所動,不為錢財所惑,不為愛好“圍獵”,不為一己之私而動搖理想信念,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干事。
二是謹慎用權、杜絕特權。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但黨員干部面臨的陷阱設計、圍追堵截,也十分危險。所以習近平主席強調,現在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牢記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必須用之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為人民謀幸福。謹慎用權,就是要謹記“權力是把雙刃劍,助民無限,也傷人無數”,自覺為民用權、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嚴格按照法定職責、法定權限、法定程序,劃出權力紅線,公開透明地履行職責,絕不能濫用手中的權力。杜絕特權,就是要把清正廉潔印在腦中,習慣于在法律約束下作決策,在制度框架內辦事情,嚴格區分公私界限,著力筑牢防腐堤壩,主動接受人民監督,杜絕以權謀私,絕不干那些違背初心的事情,更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畢竟“人生沒有彩排,失去的不會再來”。
三是堅守大節、恪守小節。以人為鏡、以史為鑒,中華民族能夠傲立于世,靠的是民族氣節;古圣先賢能夠頂天立地,靠的是做人氣節。一粒種子可以長出一片森林,一種勤廉的風尚可以感染更多心靈。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更應該有高尚的氣節,有自己的底線,始終挺直自己的脊梁骨。堅守大節就是要始終把政治紀律挺在前面,善于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恪守小節就是要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心存敬畏,慎獨慎微,遵守黨紀國法,培育良好家風,時時處處做到清正廉潔、奉節如初。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七
軍創造了萬里長征的奇跡,他們飽經風霜,就算環境再怎么惡劣,也不向困難低頭,堅持到最后,是為了換來如今的安定繁榮。
1935年下半年,任老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經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占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人。接下來就是一次令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占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搭起便橋。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藥,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后,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期休克,戰友們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山洞里。任老蘇醒過來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每天熬小米粥喂他。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任老的病痊愈后,重回革命隊伍。
紅軍戰士們不怕苦、堅強、無私、不屈不撓……任老當時只有18歲,卻有著大人一樣的堅強意志。他堅信自己的努力定能換來百姓的安定繁榮,太平盛世。使中國成為強國。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的心得體會篇八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就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誡我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國成立后,經過艱苦摸索和曲折實踐,我們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代,邁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之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加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極大鞏固和發展,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鄧小平同志說:“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
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今天的長征同當年的紅軍長征相比,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走過的新長征之路相比,雖然在環境、條件、任務、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異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開創性、艱巨性、復雜性的事業。
實現偉大的理想,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進展,奪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成效,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貪圖安逸、不愿繼續艱苦奮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驕傲自滿、不愿繼續開拓前進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長征永遠在路上。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