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三分鐘篇一
你們好!
本學期在中學校的組織下,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先后學習了黨的教育政策,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結合個人實際進行了師德師風方面的自查,深入反思。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到底什么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都是師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愿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分頁}
由此可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你要將學生培養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一個教師當已失去對學生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其在學生心目中的真實情感才會真實地顯露出來,對其師德師風的評價才最可信。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要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告誡教師:一是即使只當了一天的教師,對學生也要負責任。既然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二是當學生有了成績或成了氣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學生的“光”。三是當學生犯了錯,應主動承擔起“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責任。做到了這三條,才是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真正的含義,也才算具有師德。
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個共性的要求就是,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在單位里、家庭中或是社會上碰到什么不順心的事,絕對不能把這種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緒轉移到你服務的對象上。比如你的錢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職稱職務沒有順利提升,由此產生了氣憤、懊惱、悲傷和煩躁,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當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時,你的角色就要轉移到教師這里來,而不能停留在馬路、家庭或者領導那里。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應是教師職業道德中比較高的要求,是一種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其師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
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三分鐘篇二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俗話說:“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群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就應該把一顆愛心全部奉獻給他們。我知道,只有愛孩子的人,孩子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巴特爾也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愛是教育的魂,愛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因為有愛才能夠崇高、無私的愛學生。
我教書已有二十四個年頭,自從我登上三尺講臺的那天起,我就努力的用自己博大的愛心去溫暖每一個學生,全心全意的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如今,我不是班主任,可我毫不夸張地說,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副班主任。我除了教好我的學科之外,我還從各個方面關心著每一個學生。天冷了,我會提醒他們加衣服;路滑了,我會囑咐他們多加小心;吃飯時,我會叮嚀他們買熱湯熱飯;生病了,我會頭對頭給他們量體溫,并及時給家長聯系,我還親自帶他們去看病……
遠的不說,就說去年的一個上午,我上完第四節課,我班的蘇迪同學噙著眼淚來到我面前,說是不舒服,我看她滿臉通紅,看上去確實病了,我給她家人打電話卻聯系不上,于是我就親自馱著她去了二院……瞧完病,我馱著她回到我家時,已過了中午十二點,我又趕緊給她做了可口的飯菜,飯后,我催他去床上休息一會兒,可等我收拾完后,我已經沒有了休息的時間……
現在,我既是我們博平鎮中的知心姐姐,又是溫馨園的媽媽。我更加像姐姐愛護弟妹,媽媽痛愛兒女一樣,全身心的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關注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我班的竇夢晨,只有父親一個親人,有時父親出外打工,夢晨放學回家吃飯,只得自己現做,于是我就讓他去我家吃飯……
類似的事情,我在教書的二十四個年頭里,已不知做了多少件,可以說,我把全部的愛都傾注給了學生。正因為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正因為我愛學生,學生也喜歡我,親近我,也愿意給我說心里話,甚至許多學生畢業后還一直和我保持著聯系。
有了愛,地更闊,天給藍;有了愛,花更艷,草更芳。老師們,用我們博大的愛,去愛我們身邊的孩子吧,用我們無私的愛,去托起明天的太陽吧!
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三分鐘篇三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愿做別人生命中的一棵樹》。
演講的一開始,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一本書,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對人生的嚴肅回顧中,阿卡迪奧開始明白自己其實是多么熱愛過去最被他憎恨的人們。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十七歲,上高二。那時候生活于我是簡單快樂的,除了每周的測驗沒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去煩惱。而我也不知道世界上居然會有這樣的一天:天空不再是藍色的,河水不再是清澈的,吃到嘴里的東西也許是有毒的,人和人之間可以是相互利用的。可是,當我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句話了。成長帶來太多的不美好,太多的小困惑。可是,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垂垂老去,那時候這些我們口口聲聲說著討厭的東西,那些不斷被抱怨的事情,也許會成為最美好的記憶。就像我們對學生的感情,就像我們面對堆成小山般作業時的心態。
這本書里寫了一個家族中每個人不同程度的孤獨。這種孤獨讓他們活得絕望,活得冷漠。而治愈這孤獨的最佳良方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每一個人的靈魂生來也許孤獨,但是,在旅途中我們遇到了很多人,我們為了同樣的理想而駐足,我們在一起,然后,夢想便成為現實。
我上學的時候,開始進行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要求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所以,我的一些年輕的老師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希望我們能象朋友一樣相處。這話聽得多了,我就發現了真相:老師不是真的想成為學生的朋友。他們在課堂上是絕對的權威,課下又是神秘的角色。我們常常被這句話輕易的打動,然后又產生更深的失望。學生時代老師留給我的都是嚴肅的面孔,是不可輕易接近的一群人。我覺得自己是個愛憎分明的人,我從內心覺得這種做法不好。所以,我自己當老師以后從來沒有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是我不愿意和學生和諧相處,而是我發現真正的朋友,應該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不是一兩句我希望就可以改變的。我教書的第一年帶了一群八年級學生,他們覺得我比較好說話,和他們班主任比起來呢我要更懂他們。所以,課后經常找我聊天。有一次一個孩子問我:王老師,你覺得你語文學得怎么樣?我一聽,這不是挑釁嘛。于是我說:雖不精通,但也能略懂。學生又說:那我就考你個反義詞吧!你說學生的反義詞是什么?我想這種表示人物身份的詞怎么有反義詞呢?我就說:不存在。學生哈哈大笑說:錯!學生的反義詞是老師。后來,我把這件事和很多同事說了,我們都覺得我們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給了學生,可是,我們得到的卻是這樣一個評價。站在學生對立面的我們是不是就像傳說中一樣孤獨呢?那種不被理解的孤獨是不是就這樣開始纏繞著我和你呢?
我第一次在這個校園里被外班的學生問好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才開學不久一天放學的時候,我從辦公室出來。一個帶著紅領巾的小朋友對我喊:老師好!我一聽,覺得這孩子真有禮貌。剛想表揚,那個學生就又說了一句:你不是我們美術老師啊!語氣里都是遺憾。當時我那個心情啊真是非常復雜。后來,我發現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喜歡音體美多過語數外。也許我不能把我的語文上得和音體美一樣有趣,但是,我可以在大課間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可以帶著他們在品德課上學唱兒歌,可以在口語交際課上和他們說故事,有時候看見他們穿了新衣服新鞋子,就由衷地說一句真好看;還有的時候,當我想要批評他們的時候,就先說一個小笑話……當我改變自己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的態度也在改變。他們不再覺得老師只是一個會繃著臉的怪物,也不再覺得學習很無趣。第一次放寒假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小孩打電話給我說想我。當時的內心是幸福的。你會覺得自己的付出終于有人能懂的了。
我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圖書管理員。那時候我和我的學生年紀相當。我喜歡看書,我最想每天能和書打交道,這樣我就可以把圖書館里的故事書都看一遍。后來,我向往更外面的世界。我開始期待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想一邊走,一邊寫。再后來,我找到了世界上最穩定的工作。我想也許我注定要成為一棵在別人生命里站立的樹。這棵樹也許沒有名字,也許不夠粗壯,也許不夠份量。但是,春天它有蓬勃生長的綠葉;夏天,它有濃密厚重的綠陰;秋天,它有沉甸甸的果實……我就要成為這樣的一棵樹,不為此刻的停留,而是一生的期待。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