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體現在既愛“雙優”的學生,更多地關愛“欠發展的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一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
努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區域民族自治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加快民族發展為目標,以良性民族關系互動為核心。堅持和完善區域民族自治制度,堅持統一與自治相結合。沒有國家統一,就沒有區域民族自治。因此,在確保國家政府法令和法律法規實施的基礎上,確保地方政府行使自治權,給予地方政府特殊支持,解決地方政府特殊問題,建立信任、政治優秀、區分是非、有所作為的民族干部,使各民族干部和群眾思考和努力,聚集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偉大力量。堅持和完善區域民族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結合。既要保護自治民族的自治權利,又要保護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權益;既要保護居民族的自治權利,又要保護分散的居民族的自治權利。簡而言之,我們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自治因素和地方因素。
努力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發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發展,是堅持中國共產黨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原則的基本體現。中共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全面開展了全國扶貧斗爭。作為扶貧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協調各方力量,從資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給予優惠援助。各民族人民一天比一天好,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日益增強。雖然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發展解決了物質力量的問題,但它們基本上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
努力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正確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
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可以說,“五個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之本,沒有“五個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核心在于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關鍵是要加強文化認同。而“文化認同則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才能鞏固。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繁榮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有利于構筑抵制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的牢固防線,有利于構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著力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實現各民族大團結的“金鑰匙”。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利用互聯網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建設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增進交流。要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通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中華民族和諧大家庭,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共同目標。
著力提高民族事務法治化水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法治意識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民族事務法治化是按照法律化的方法、手段、步驟與程序依法管理民族相關事務,用法律規范調整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族關系,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依法處理民族問題,依法協調民族關系,依法保障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彰顯社會規則,鼓勵宣揚一切團結友善、文明和諧的言行,堅決反對一切不利于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言行,明確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哪些是人心向背,哪些是失道寡助,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著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第二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
從學前班到現在,有一對親密無間,形影不離的好伙伴——閆曉丹和姑麗皮亞。她們雖然民族不同,但是她們兩個比親姐妹還要親。她們兩個現在居住到了同一個小區,更加促進了她們的友誼。
閆曉丹是一個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陽光漢族女孩,她渾身洋溢著熱情和活力,很愛微笑,一笑就露出兩個小酒窩,很可愛。她還是個富有有愛心的孩子,愛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和美麗的大自然,更深深的愛著偉大的祖國,時刻銘記自己是一位少先隊員,她相信停帶的思想是死水,單調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縱,無夢的人生墮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總是努力的學習,勤奮的工作,積極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來詮釋她的大學夢。
姑麗皮亞是一個自信和執著的維吾爾族小姑娘。一個聰明可愛,思維敏捷,工作積極,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學習鉆研,學習成績優秀誠實上進,愛好廣泛的優秀學生。她為了心中的夢想,堅忍不拔,奮力拼搏,從不退縮。哭過、笑過、迷茫過,可她不曾屈服過。她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她熱愛身邊的一切。她是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先隊員。
她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上都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在課間十分鐘,她們總是在一起探討學習的樂趣,在雙休日她們一起動手制作一些工藝品,并一起去書店閱覽對學習有益的書籍,由于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使她們在學習上總比別人略勝一籌。姑麗皮亞有不懂的問題時,閆曉丹總會給他耐心的解釋,知道她理解、學會為止,使姑麗皮亞的學習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姑麗皮亞常常在閆曉丹參加文藝比賽時給予她最大的幫助,在她每次的比賽上姑麗皮亞會主動編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練,使閆曉丹在每次比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生活中,她們總以姐妹相稱。當她們只身來到店里時,店里的叔叔阿姨總會問:“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們總會平淡的回答:“她沒有陪我一起來。”由于每次都這樣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為她們真的是一對親姐妹。
在閆曉丹煩惱時,姑麗皮亞總會為她排憂解難,逗她開心。當姑麗皮亞猶豫不決時,閆曉丹總會為她作出明確的判斷。自從學校開展了“手拉手”活動以后,她們就更加團結友愛了,不僅如此她們還帶動了全班同學,讓全班同學深深地團結的重要,讓他們明白了團結是建設祖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團結才能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只有全國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而這些道理是閆曉丹和姑麗皮亞讓同學們懂得的。
現實生活中,一些不足為奇的事,一些不足掛齒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產。所以,人類是生活在團結合作的生活中,人類無疑是幸福的,但人類的團結有虛偽的團結。
不僅人類學會團結,就連小小的螞蟻,在發現食物后,都會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們小小的體形,居然能把超過自己的許多倍的東西搬運。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集體團結的力量。智勇雙全的張良,若不是投靠了劉邦,單靠單槍匹馬的行刺,能實現宏圖大志嗎?離開了笛卡爾的啟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頓能提出“牛頓第一定律”嗎?
單靠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宏偉目標。
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這些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應該學會團結,這樣才能立足社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團結,了解團結的重要性。讓團結伴隨我們。今天的中國需要團結明天的中國更需合作,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祖國。
第三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自秦朝統一六國以來,設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國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專門掌管民族事務的職位。歷朝歷代一直都非常重視民族問題,因為對于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是一個關系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縱觀歷史,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寡,一律平等,這些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的確,各民族只有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齊心協力,團結發展,才能匯聚強大力量,才能共創民族輝煌,共圓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抗洪搶險救災中,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心相通,則情相融;志相同,則力相聚。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歷史波瀾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就在于各民族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斷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如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尤其是對于黨中央關于推進雙語教學改革的重大決策,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必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去認識。
身為教師,身為領導干部,必須要做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給廣大師生上好思政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
第四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
各位老師們:
我們用了3個整天的時間,共同一道接受“***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專題培訓。
下面我的發言分兩個層面講。
首先,就本次培訓內容,談談自己的三點看法。
第一、通過培訓,我們充分認識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那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第二、我們知道了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我們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履行政治責任,擔當歷史使命的具體體現。
第三、就是在座的每一位,應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夯實教育體系建設,全面構建育人思政大格局。
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四有”好老師。(四有好老師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2014年第30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勉勵廣大師生的講話)建設一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要進一步提升各學科課程的育人效應,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專業課程教學之中。
還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深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人生觀、祖國觀、民族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學校的教師,一定好好學習。首先要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同時把愛國主義愛我中華的種子,播入學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少年學生的心田中生根發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第二個層面,***派,來到咱們馬蹄營子中心校,負責本次培訓的督導工作。老師們犧牲假期來參加這次培訓,其原因是因為這項工作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非常嚴肅。要求我們每個人第一時間,從講政治的高度不折不扣去落實此項工作。
從本次培訓的過程來看,3天的時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教師遵守培訓時間、學習態度端正、恪守學習紀律;在整個培訓學習流程上看,程序完整、步驟規范;在研討交流、表態發言上看,內容懇切、認識深刻、立場堅定,態度堅決。
相信在接下來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我們必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嚴格履行工作職責,樹立堅定理想信念,維護祖國統一,踐行民族團結大業,做一名合格的中華民族公民。
第五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關系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認識把握幾個重要關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
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發展,就是要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在長期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多元一體格局,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一。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只有順應時代變化,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才能把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做細做實做好。
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要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都不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教育引導全國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民族團結,維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局面,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國家圖謀、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筑牢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的。中華文化之所以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正是有了各民族文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有了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不斷滿足各族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六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這首歌中所唱,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泱泱大國,民族團結是一條重要的發展大計。
新疆更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區,在這里民族團結顯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個離不開成了這里的發展之大計。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
是啊,只有各民族團結一心,祖國才會有今天的輝煌!只有民族團結了,經濟才能更迅速的發展;只有民族團結了,才不會發生昨天的悲劇;只有民族團結了,人民才會安居樂業。我們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
縱觀千百年來的民族發展史,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兄弟民族,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盡管各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著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融合成為團結的整體,并經歷幾千年的.變故與動蕩而永不分離,正是因為我們的祖輩們如此團結,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親入藏,土爾跋扈族在渥多錫帶領還鄉……這些事例雖然來自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人們不會忘記,為了挽救尿毒癥晚期的維吾爾族學生毛蘭·吾買爾,23歲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顆腎,無償捐贈給了素不相識的維吾爾族“弟弟”。
人們不會忘記,在天山深處偏僻的庫車縣欄桿村,維吾爾族老人卡德爾,用40年時間寫下了1000多篇日記,記載了解放軍與當地村民之間擁軍愛民的故事。這位老人說,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寫日記的任務交給兒子,這日記不會停,一定會一代代寫下去。
人們不會忘記,被譽為維吾爾“音樂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國成立前已瀕于滅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將其列為重點搶救的藝術品種,組織力量收集、整理和保護;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手握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維護民族團結是刻不容緩的,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的,讓我們每個人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匯成江河,不傳謠,不信謠,不參與違法犯罪活動,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銅墻鐵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崗巖還堅硬。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讓我們民漢一家親,永遠這樣相親相愛吧,如果我們分裂了,別的國家就有機可乘,必將會讓我們走向滅亡,如果我們心連心,手握手,筑起銅墻鐵壁,那么,就算有再強大的敵人,我們也不會害怕!我們中華民族必將象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七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自秦朝統一六國以來,設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國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專門掌管民族事務的職位。歷朝歷代一直都非常重視民族問題,因為對于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是一個關系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縱觀歷史,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寡,一律平等,這些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20-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的確,各民族只有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齊心協力,團結發展,才能匯聚強大力量,才能共創民族輝煌,共圓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抗洪搶險救災中,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心相通,則情相融;志相同,則力相聚。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歷史波瀾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就在于各民族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斷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如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尤其是對于黨中央關于推進雙語教學改革的重大決策,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必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去認識。
身為教師,身為領導干部,必須要做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給廣大師生上好思政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
【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7篇】】相關推薦文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
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800字
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
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感想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