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一
2.風格就是人品。——巴爾扎克。
3.眼底江山皆凈域,毫端蘭竹見靈魂。——近代·許乃釗。
4.詩言志,歌詠言?!袝?。
5.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7.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巍ぬK軾。
9.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斞?。
10.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媳背③?。
11.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是序?!媳背③?。
13.文學是人的生活的教科書。——車爾尼雪夫斯基。
14.愛心得匠意,則杰作在望?!猨ohorukjh。
15.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巍ぶ祆洹?/p>
16.藝術不是一種觀察方式是什么?——thomasberger。
20.異端是生活的詩歌,因此有異端思想是無傷于一個詩人的?!璧?。
21.在一生中連一次詩人也未做過的人是悲哀的?!R丁。
22.戲劇出于虛構:歪曲事實以表明真理?!猠dwevrdalbee。
23.只有人越來越墮落,文學也就一落千丈?!璧?。
24.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歌德。
25.風格就是人品。——巴爾扎克。
27.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璧?。
28.愛心得匠意,則杰作在望。——johorukjh。
31.一首偉大的詩篇象一座噴泉一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雪萊。
32.當文學變成半是商品半是藝術的時候,就會繁榮鼎盛----[英]拉爾夫。
33.社會向文學提供素材,文學向社會提供規范。-----郭沫若。
34.文學是人的生活的教科書---車爾尼雪夫斯基。
35.弄文學的人,只要一堅韌,二認真,三韌長,就可以了。----魯迅。
37.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唐·杜荀鶴。
38.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郀柣?/p>
40.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唐·白居易。
43.詩歌比歷史更接近于事實真相?!猵lato。
44.事物的美存在于細心觀察它的人們的頭腦中?!猦ume。
45.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郀柣?/p>
48.事之博者其辭盛,志之大者其感。?!啤ち好C。
49.只要人越來越墮落,文學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51.閉門造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宋·楊萬里。
53.戲劇出于虛構:歪曲事實以表明真理?!猠dwevrdalbee。
54.在一生中連一次詩人也未做過的人是悲哀的。——拉馬丁。
55.文章均得江山肋?!巍ね跏?。
56.一首偉大的詩篇像噴泉一樣,總是噴出智慧與歡愉的水花。——雪萊。
57.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宋·陸游。
58.詩文字畫,大抵從胸臆中流出。——宋·張戒。
59.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清·曹雪芹。
60.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歌德。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二
人生如一部無聲的書籍,而文學則是這本書籍的筆跡。讀文學,就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也在觸摸生活的真諦。寫人生,則是將自己的故事銘刻在這本書中的過程。通過讀文學寫人生,我的內心受到了啟發,不斷地成長和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我體味到了情感的細膩,理解了人性的復雜,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聆聽和表達方式。下面我將就這個主題,結合我的個人經歷,分享一些我對讀文學寫人生的心得體會。
正如歐洲文學家馮·威爾賓所說:“文學是人類對自己經驗和情感最深邃樸實的記錄?!弊x文學,不僅是了解文化精髓,拓寬知識面,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情感的體驗。在讀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與作品中的人物產生了共鳴。他們的喜怒哀樂、遭遇和掙扎,都讓我在情感上受到了觸動。例如,讀《紅樓夢》時,我深刻體會到賈寶玉明白了世事的虛妄和曲折,從而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讀文學不僅是理性思考的過程,更是情感交流和共鳴的過程。
讀文學寫人生不僅僅是單純地欣賞文學作品,更是將自己的視角和思考注入到其中的創作過程。通過寫人生,我開始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并將自己的想法和感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寫作帶給我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機會,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無論是寫日記,感受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還是寫故事,創造一個屬于我自己的世界,寫作成為了我記錄生活、思考人生的重要方式。通過寫作,我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時也找到了與內心對話和溝通的途徑。
讀文學寫人生也是在尋找人性的復雜與多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們的內心世界、矛盾心理和信念變遷都是描繪人性的細節。通過觀察和揣摩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我懂得了人性的復雜和多樣。人的心靈是一個寬廣的領域,通過讀文學,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更加寬容和包容。例如,在讀《傲慢與偏見》時,我感受到了社會階級對人性的影響,明白了人們相互間的偏見和誤解是如何形成的。通過深入了解人性,我更加懂得與他人溝通和理解,也學會了寬容和珍視每個人的不同。
在讀文學寫人生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聆聽和表達方式。文學作品中富有感染力的描寫和情感,激發了我對生活的熱愛和表達的渴望。逐漸地,我學會了用文字去記錄內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寫作,我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的向往和對不公的吶喊。我學會了傾聽世界的聲音,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表達方式。通過寫作,我與那些同樣熱愛文學和尋求自我表達的人們相互交流和啟迪,這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
讀文學寫人生是我愛不釋手的事情,通過這個過程,我得到了很多。我感受到了情感的細膩,理解了人性的復雜,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聆聽和表達方式。讀文學寫人生,是在感受和思考的循環中不斷成長的過程。我相信,通過讀文學寫人生,我能夠擁有更加豐富、有意義的人生。文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寫人生則是去詮釋這智慧的過程。我會繼續讀文學,用心靈感受生活,同時也會用文字記錄下這個美麗而多彩的世界。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三
語文學習與我們的人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語文學習是個人素養的體現,也是素質的重要養成。所以語文學習與人生密不可分。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童話,快來欣賞與借鑒吧。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藍天,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白云;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頓美味佳肴,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調料。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對聯、公司名、廣告語、流行語……語文是無止境的、語文是淵博的、沒有語文就難以在生活中生存。所以,生活離不開語文,留心觀察,你就會從生活中得到語文,體驗語文的樂趣。
走在街上,聽見薩頂頂的《萬物生》,讓我想到,如果沒有語文就沒有這么好的詞,這么動聽的歌。所以,語文是動聽的歌。
春節前夕,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吆喝聲“賣對聯咯,賣對聯咯,我這的對聯最好!”打開一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不是王安石的《元日》嗎?不錯,不錯!”一位老爺爺買了下來。對聯給春帶來了幾份辭舊迎新的喜慶。它不僅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們對中華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走進公園,總會發現有牌子上寫著: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河邊的牌子上寫著;除了你的腳印,什么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么都別帶走。這些告訴我們不要踩踏草坪,不要亂人垃圾。
在語文這個語言的天地里,各種各樣的名言警句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名言警句中的哲理也是讓人獲益匪淺的。
在這些名言中,我最喜愛的一句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懂得了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道理。雖然語句很短,但是,這一小段話帶來的益處卻是無窮無盡的。
而愛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讓我深思,天才就是比常人聰明一點點,但是,他們付出的努力是平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們其實就是一些十分努力的平常人而已,那我們是不是就是因為懶惰才不能成為天才呢?這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
語文不只是名言讓人受到啟迪,他的字體結構也有一種讓人受到啟迪的美?!靶ⅰ弊志褪莾鹤颖持先?,體現出孝的偉大;“學”字就是在少年時學習,體現出年少時學習的益處和最佳時期;“悟”字就是自己用心去悟。這些字都是我們平常在用的,可能我們長期的在其中,忘記了它們本身的意思了吧,但是中國字的博大精深,這是無可否認的。
語文中的知識,太多太多,語文留給我們的啟迪也太多太多,讓我們用心地去讀、用心地去看,看那些語文給我們人生的啟迪吧!
“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
高中的語文課或大學的文學史課程,依舊注重自由自在的閱讀,沒有那么多“先修課程”的限制,也不太講究“循序漸進”。面對浩如煙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著讀、倒著讀,甚至反著讀,問題都不大。這也是大學里的“文學教育”不太被重視的原因——“專業性”不強,缺幾節課,不會銜接不上。
可這正是中學語文或大學的文學課程可愛的地方,其得失成敗不是一下子就顯示出來的,往往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比如多年后回想,語文課會勾起你無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幾冊老課本,閑來不時翻閱。另外,對于很多老學生來說,語文老師比數學、英語或政治課老師更容易被追懷。不僅是課時安排、教師才華,更與學生本人的成長記憶有關。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小學語文課很重要,影響學生一輩子,一點都不夸張。
語文教學的門檻很低,堂奧卻極深。原因是,這門課的教與學,確實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廣東人煲湯那樣,需要時間與耐心。如何在沉潛把玩與博覽群書之間,找到合適的度,值得讀書人認真思考。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四
第一段:引言(120字)。
文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對生活的思考、感悟和體驗的藝術表達。讀文學不僅能開闊視野,拓寬思維,還能夠從中獲取對人生的啟迪和指引。對我而言,讀文學寫人生是一種心靈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它讓我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自我,發現生命的真諦。
讀文學可以讓人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與人物共情共鳴。通過閱讀,我經歷了無數個故事,與無數個角色結下了深厚的情感。有時,一位作家的筆下人物的遭遇和奮斗精神會給我以啟示,讓我從中學會堅韌、樂觀和勇敢。比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堅守和執著,在我遇到困境時鼓舞了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的奮斗精神激勵著我不斷追求進步。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不會一帆風順,但只有保持樂觀和堅韌,才能戰勝困難。
第三段:文學作品的哲理與人生智慧(240字)。
文學作品中通常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它們給予了我在生活中的指導和啟迪。例如,在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中,我從里面學到了寬容和理解的重要性;在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中,我體味到了追求真愛和珍惜現在的珍貴。文學作品的哲理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在人生的追求中更加明確方向和目標。通過閱讀和思考,我深切領悟到,生命不止是一種存在,更是一種追求,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為自己創造出美好。
我們的一生就如同一本待書寫的篇章,而寫下這篇章的不僅是自己,更是與我們相伴的家人、朋友和社會。文學為我提供了一個書寫人生的平臺,通過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我能夠反思和總結自己的經歷,進而更好地認識和改變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想要傳達的不僅是個人的心聲,更是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以此激勵他人,讓更多的人感到溫暖和勇氣。
第五段:結尾(160字)。
通過讀文學寫人生,我收獲了諸多寶貴的心得與體會。文學教會了我如何去理解和包容他人,在人生中保持樂觀和奮斗;文學也教會了我珍惜當下,追求自己的夢想,并用文字來書寫人生。讀文學開啟了我通往文化的大門,不僅讓我感受到無窮的人文情懷,也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應有的方向。因此,我將永遠懷著對文學的敬畏之情,將它緊密地融入我的人生中,用它為自己和他人書寫出一幅精彩的人生畫卷。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五
文學是高山、是藍天、是大海。
我在山麓下仰望,
我在草原上遠眺,
我在沙灘邊徜徉。
青年時,
文學是利劍、是瓊瑤、是圣女。
我在酣夢中起舞,
我在字句中尋覓,
我在古詩里愛戀。
中年時,
文學是冰泉、是烈焰、是智叟。
我在小溪畔品味,
我在冷雨中渴望,
我在迷霧里求索。
老年時,
文學是靈芝、是天空、是星空。
我在淡定中滋補,
我在心靈里向往,
我在黑洞間穿越。
當我故去時,
文學是彩虹、是雪蓮、是燈塔。
她在暴雨后舒展,
她在群山間茁長,
她在銀河中閃光。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六
文學是人類智慧與情感的結晶,承載著千百年來人類的智慧和情感。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追求真理、理解人生的方式之一。讀書是人們認識世界、修養心性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能夠開闊眼界、感受情感、獲得智慧,進而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坎坷與磨難。
第二段:闡述讀書的意義,品味人生的樂趣。
讀書是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通過閱讀,我們能夠體味到不同作家、不同時代的思想和情感。一本好書就像一部人生導航,它會帶領我們領略酸甜苦辣,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而文學中的人物形象、情節發展、意蘊深遠,更給我們帶來閱讀的樂趣。讀書是一種心流體驗,當我們讀到一部好書時,仿佛進入了一個不同的空間,期間我們將得到的思考和體驗可以反思當前自己人生的境遇,化解煩惱,重新審視自身與世界的關系。
第三段:傾訴心聲,文學作品帶來的啟發與思考。
文學作品傳遞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疑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夠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認同作者的觀點,或者與之產生不同的想法。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惡劣,見證歷史的滄桑和人世的變遷,也能夠激勵我們對美好的追求。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思考存在的意義、美的價值、道德的準則等人生最根本的問題,使我們對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第四段:借助文學,涵養情感與修煉品格。
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可以引起我們共鳴,通過閱讀與感受,我們的情感世界不斷豐富。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深情而縱橫的愛恨情仇讓人震撼;在《白鹿原》中,平民百姓的悲歡離合使人淚水漣漣;在《傲慢與偏見》中,嚴謹而又浪漫的愛情故事鼓舞人心。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人類不同的情感狀態,激發我們對于生活的熱愛和熱情。同時,文學作品也能夠通過塑造跌宕起伏的人物形象,影響我們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激勵我們追求真善美,修煉自己的品格。
文學與人生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成長與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能夠拓寬視野、飽覽人生百味,增進對人世的理解和思考。同時,文學也是一面鏡子,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與思維方式,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改進的空間。文學使我們有機會擁有多樣的人生體驗,培養智慧、豐富情感,提高人生的品質與質量。因此,我們應該堅持閱讀,通過把握好書之間的聯系與脈絡,不斷拓展文學領域,發現更多優秀的作品,以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七
語文是一瓶甘淳的美酒,使我陶醉不已;語文是一潭清水,洗去人們心上的污點;語文是一束燦爛的光,是我得到無限的力量,勇敢想,向未來進發。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鑒。
曾經因為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愛上了語文并且一發不可收拾。于是總想用那么一兩句詩來妝點自己的生活,語文不僅讓我讀懂了滾滾紅塵,也讀懂了我自己。在那些暗香浮動的華章里;古老悠揚的韻律中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幾抹影子。
在詩經的河岸邊尋章摘句,馳騁遨游,在唐詩宋詞中賞風花、品雪月。太白的酒、易安的花、放翁的梅、東坡的柳、納蘭的月都曾讓我如癡如醉。
大學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整天泡在圖書館里,從那些泛黃的書頁中去探尋語文的淵源,很多時候總能從紙頁中游離出幾許斷腸的詩句與醉人的遐思。
大學課堂上老師對那些塵封的歷史與歲月總能信手牽引,娓娓道來。記得有一位上古代文學的周老師,一上講臺,就輕搖著折扇嘴里吐出的全是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我們總能從她那里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悠悠古韻、縷縷古風縈繞耳際。所以聆聽古代文學課是一種享受,是心靈的旅行,更是靈魂的游曳。
大四的時候有一門選修課叫“現代詩歌與歌詞研究”因為喜歡歌曲,所以就選了這門課程。上這門課的老師是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后來一打聽才知道他就是我們文學院的傅院長。傅老師上課有一個特點就是:整堂課歌聲跌宕、掌聲不斷。也是從那一天起我才知道好多詩,好多詞可以用來唱,所以他的課堂座無虛席,他讓文學流動了起來,讓語文有了更動聽的聲音。
我對語文的熱愛剪不斷、宕不開。大學畢業后我成了一名老師,從此整天與學生們一同咀嚼著悠悠中華五千年文化。我們在每一個晨曦中唱著語文的歌,沿著古人的足跡讓思緒浪跡天涯。長亭外、驛道邊總能留下我們的腳印。我們到過卓文君的十里長亭,杜牧的杏花村,李煜的幽幽深院,柳永的楊柳岸……。
曾經有一位學生告訴我語文就像第二堂體育課。
可是后來,我發現語文有記不完的字詞,學不完的語法,做不完的試卷。于是語文課上流淌的歌聲變成了筆尖行走在蒼白紙頁上的沙沙聲。說實話,有時感覺這樣子非常的乏味和疲憊!也是從這時候起我喜歡把自己心里的波瀾都記下來。剛開始只是作為發泄情感的載體與方式,可后來卻慢慢的喜歡上了這樣。
再后來當自己用心情傾瀉的文字變成一張張報紙與書頁紛至沓來時,于是想把那份對語文的情感、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破天荒的為自己建了一個博客,偶爾將自己的故事寫在上面。引得博友們幾聲共鳴也算是一件愜意的事。
記得曾經有一位來自大洋彼岸的網友在看了我的文字后送給我一句話,這句話在后來的日子里給了我無比的鼓勵:“聽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畫,品似一壺茶,筆尖上流淌的是悠悠華夏五千年文化?!睆哪且豢唐鹞腋鼒孕?,語文將在我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人生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語文是一門用情感編織的學科,是一門服務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學科,學語文就是學說話,學做人。
真的盼望哪一天我們的語文課可以行走在春暖花開的田埂上,可以棲息在星光皓遠的曠野??梢耘c高山對話,與大江吶喊。甚至可以像海子那樣關心糧食與蔬菜,喝一杯茶,聽一首歌,賞一彎月,攜一卷詩。然后再將觸動與心緒釀成精美的文字。
一首詩,半闕詞讓我與語文結下了深深的情結,一個故事,三五聲言語讓我堅信我將與語文走完以后的人生。對語文的愛說不清,道不明,總之這份語文情結已經牢牢植根于心靈深處。
曾經因為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愛上了語文并且一發不可收拾。于是總想用那么一兩句詩來妝點自己的生活,語文不僅讓我讀懂了滾滾紅塵,也讀懂了我自己。在那些暗香浮動的華章里;古老悠揚的韻律中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幾抹影子。
在詩經的河岸邊尋章摘句,馳騁遨游,在唐詩宋詞中賞風花、品雪月。太白的酒、易安的花、放翁的梅、東坡的柳、納蘭的月都曾讓我如癡如醉。
大學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整天泡在圖書館里,從那些泛黃的書頁中去探尋語文的淵源,很多時候總能從紙頁中游離出幾許斷腸的詩句與醉人的遐思。
大學課堂上老師對那些塵封的歷史與歲月總能信手牽引,娓娓道來。記得有一位上古代文學的周老師,一上講臺,就輕搖著折扇嘴里吐出的全是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我們總能從她那里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悠悠古韻、縷縷古風縈繞耳際。所以聆聽古代文學課是一種享受,是心靈的旅行,更是靈魂的游曳。
大四的時候有一門選修課叫“現代詩歌與歌詞研究”因為喜歡歌曲,所以就選了這門課程。上這門課的老師是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后來一打聽才知道他就是我們文學院的傅院長。傅老師上課有一個特點就是:整堂課歌聲跌宕、掌聲不斷。也是從那一天起我才知道好多詩,好多詞可以用來唱,所以他的課堂座無虛席,他讓文學流動了起來,讓語文有了更動聽的聲音。
我對語文的熱愛剪不斷、宕不開。大學畢業后我成了一名老師,從此整天與學生們一同咀嚼著悠悠中華五千年文化。我們在每一個晨曦中唱著語文的`歌,沿著古人的足跡讓思緒浪跡天涯。長亭外、驛道邊總能留下我們的腳印。我們到過卓文君的十里長亭,杜牧的杏花村,李煜的幽幽深院,柳永的楊柳岸……。
曾經有一位學生告訴我語文就像第二堂體育課。
可是后來,我發現語文有記不完的字詞,學不完的語法,做不完的試卷。于是語文課上流淌的歌聲變成了筆尖行走在蒼白紙頁上的沙沙聲。說實話,有時感覺這樣子非常的乏味和疲憊!也是從這時候起我喜歡把自己心里的波瀾都記下來。剛開始只是作為發泄情感的載體與方式,可后來卻慢慢的喜歡上了這樣。
再后來當自己用心情傾瀉的文字變成一張張報紙與書頁紛至沓來時,于是想把那份對語文的情感、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破天荒的為自己建了一個博客,偶爾將自己的故事寫在上面。引得博友們幾聲共鳴也算是一件愜意的事。
記得曾經有一位來自大洋彼岸的網友在看了我的文字后送給我一句話,這句話在后來的日子里給了我無比的鼓勵:“聽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畫,品似一壺茶,筆尖上流淌的是悠悠華夏五千年文化。”從那一刻起我更堅信,語文將在我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人生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語文是一門用情感編織的學科,是一門服務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學科,學語文就是學說話,學做人。
真的盼望哪一天我們的語文課可以行走在春暖花開的田埂上,可以棲息在星光皓遠的曠野。可以與高山對話,與大江吶喊。甚至可以像海子那樣關心糧食與蔬菜,喝一杯茶,聽一首歌,賞一彎月,攜一卷詩。然后再將觸動與心緒釀成精美的文字。
一首詩,半闕詞讓我與語文結下了深深的情結,一個故事,三五聲言語讓我堅信我將與語文走完以后的人生。對語文的愛說不清,道不明,總之這份語文情結已經牢牢植根于心靈深處。
在語文這個語言的天地里,各種各樣的名言警句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名言警句中的哲理也是讓人獲益匪淺的。
在這些名言中,我最喜愛的一句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懂得了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道理。雖然語句很短,但是,這一小段話帶來的益處卻是無窮無盡的。
而愛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讓我深思,天才就是比常人聰明一點點,但是,他們付出的努力是平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們其實就是一些十分努力的平常人而已,那我們是不是就是因為懶惰才不能成為天才呢?這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
語文不只是名言讓人受到啟迪,他的字體結構也有一種讓人受到啟迪的美?!靶ⅰ弊志褪莾鹤颖持先?,體現出孝的偉大;“學”字就是在少年時學習,體現出年少時學習的益處和最佳時期;“悟”字就是自己用心去悟。這些字都是我們平常在用的,可能我們長期的在其中,忘記了它們本身的意思了吧,但是中國字的博大精深,這是無可否認的。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八
第一段:引子(200字)。
當談到文學與人生的關系時,很多人會感到疑惑,到底閱讀文學作品對我們的人生有何影響?通過多年的閱讀經驗,我深深體會到文學與人生密不可分的關系。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增添人生的色彩,也可以在人生困惑的時候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助。在下面的幾個段落中,我將從不同的角度談談我對文學與人生的讀書心得體會。
第二段:拓寬視野(200字)。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拓寬視野,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通過閱讀,我了解到世界上不同文化的魅力,體驗到各種各樣的人生經歷。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背景描寫和人物塑造,讓我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和主人公一同經歷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使我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和思想,增加了我對人生的理解和包容心。
第三段:增添人生色彩(200字)。
文學作品能夠為人生增添色彩,讓我們感受到情感的豐富和快樂的溫暖。當我讀到一部感人的小說或詩歌時,我就像是與作者的心靈產生了共鳴。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讓我不僅能夠理解作者的心境,也能夠更好地理解我的內心世界。文學作品給我帶來的愉悅和感動,讓我感到人生的美好與深刻。
第四段:啟示與幫助(200字)。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還學到了很多關于人生的啟示與幫助。作品中的主人公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境,他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決策和抉擇。在他們的故事中,我找到了應對人生問題的智慧和勇氣。他們的遭遇和選擇,教會了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抉擇,并激勵我走上更好的道路。
第五段:總結(200字)。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拓寬了視野,豐富了人生的色彩,并從中獲取了啟示與幫助。文學與人生密不可分,它們相互交織,相互啟迪。閱讀文學作品不僅帶給我愉悅與享受,還幫助我成長和思考。我深信,只有擁有讀書的習慣并且善于從中獲取真知灼見,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充實和有意義。閱讀文學作品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九
我們的生活處處有語文,我們的生活需要語文,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語文。
其實語文在生活中不僅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還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語文給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巨大的。比如說:一個人在不愉快時,一篇優美的散文可以使他找回愉快的心情;一個人在失敗后,情緒低落時,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可以使他找回自信心,勇敢地面對未來。語文給生活的影響是無法比擬的。
在這一點上,我深有感觸。我十分喜愛語文,尤其是散文和詩詞。散文有敘事的、抒情的、哲理的,凡此種種,各有千秋。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這篇散文,情意深長,雋永如水。我還喜愛詩詞。詩詞有豪放的,有幻想的,有敘事的,有抒情的,有哲理的,凡此種種,各有千秋。如李白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杜甫的“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等。這些詩句曾無數次打動我的心,陶冶我的性情,使我沉醉只之中。我有些坐不住了,拿起筆,寫下自己的文章,我覺得自己的手已無法停止了。這就是語文對我的震撼。
總之,語文對我的日常生活影響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讓我們善用語文吧!從語文中你會發現更多的樂趣,因為,我們的生活處處有語文。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藍天,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白云;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頓美味佳肴,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調料。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對聯、公司名、廣告語、流行語……語文是無止境的、語文是淵博的、沒有語文就難以在生活中生存。所以,生活離不開語文,留心觀察,你就會從生活中得到語文,體驗語文的樂趣。
走在街上,聽見薩頂頂的《萬物生》,讓我想到,如果沒有語文就沒有這么好的詞,這么動聽的歌。所以,語文是動聽的歌。
春節前夕,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吆喝聲“賣對聯咯,賣對聯咯,我這的對聯最好!”打開一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不是王安石的《元日》嗎?不錯,不錯!”一位老爺爺買了下來。對聯給春帶來了幾份辭舊迎新的喜慶。它不僅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們對中華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走進公園,總會發現有牌子上寫著: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河邊的牌子上寫著;除了你的腳印,什么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么都別帶走。這些告訴我們不要踩踏草坪,不要亂人垃圾。
在語文這個語言的天地里,各種各樣的名言警句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名言警句中的哲理也是讓人獲益匪淺的。
在這些名言中,我最喜愛的一句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懂得了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道理。雖然語句很短,但是,這一小段話帶來的益處卻是無窮無盡的。
而愛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讓我深思,天才就是比常人聰明一點點,但是,他們付出的努力是平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們其實就是一些十分努力的平常人而已,那我們是不是就是因為懶惰才不能成為天才呢?這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
語文不只是名言讓人受到啟迪,他的字體結構也有一種讓人受到啟迪的美?!靶ⅰ弊志褪莾鹤颖持先?,體現出孝的偉大;“學”字就是在少年時學習,體現出年少時學習的益處和最佳時期;“悟”字就是自己用心去悟。這些字都是我們平常在用的,可能我們長期的在其中,忘記了它們本身的意思了吧,但是中國字的博大精深,這是無可否認的。
語文中的知識,太多太多,語文留給我們的啟迪也太多太多,讓我們用心地去讀、用心地去看,看那些語文給我們人生的啟迪吧!
“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
高中的語文課或大學的文學史課程,依舊注重自由自在的閱讀,沒有那么多“先修課程”的限制,也不太講究“循序漸進”。面對浩如煙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著讀、倒著讀,甚至反著讀,問題都不大。這也是大學里的“文學教育”不太被重視的原因——“專業性”不強,缺幾節課,不會銜接不上。
可這正是中學語文或大學的文學課程可愛的地方,其得失成敗不是一下子就顯示出來的,往往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比如多年后回想,語文課會勾起你無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幾冊老課本,閑來不時翻閱。另外,對于很多老學生來說,語文老師比數學、英語或政治課老師更容易被追懷。不僅是課時安排、教師才華,更與學生本人的成長記憶有關。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小學語文課很重要,影響學生一輩子,一點都不夸張。
語文教學的門檻很低,堂奧卻極深。原因是,這門課的教與學,確實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廣東人煲湯那樣,需要時間與耐心。如何在沉潛把玩與博覽群書之間,找到合適的度,值得讀書人認真思考。
今人讀書如投資,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這一思路,明顯不適合語文教學。實際上,學語文沒什么捷徑可走,首先是有興趣,然后就是多讀書、肯思考、勤寫作,這樣,語文就一定能學好。《東坡志林》里提到,有人問歐陽修怎么寫文章,他說:“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見之?!边@樣的大白話,是經驗之談。歐陽修、蘇東坡尚且找不到讀書作文的“訣竅”,我當然更是“無可奉告”了。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一
惠特曼(1819–1892)代表作《草葉集》。他是美國最偉大的民主詩人。
馬克·吐溫(1835–1910)短篇小說《競選州長》、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
作品特點:幽默諷刺見長,多用民間口語。
歐·亨利(1862–1910)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和美國的歐·亨利。歐亨利的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幽默的百科全書”。
海明威《老人與海》(描寫一個老漁夫與鯊魚的斗爭。)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
笛福(1660–1731)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斯威夫特(1667—1745))幻想小說《格列佛游記》。
拜倫(1788–1824)浪漫主義詩人長篇政治諷刺詩《唐璜》。
雪萊(1792—1822)浪漫主義詩人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狄更斯(1812–1870)英國批判現實主義的重要代表。長篇小說《艱難時世》、《雙城記》。
薩克雷(1811–1863)長篇小說《名利場》。
夏洛蒂·勃朗特(姐)(1816–1855)。
哈代(1840–1828)長篇小說《苔絲》又名《德伯家的苔絲》。
柯南道爾(1859—1930)《福爾摩斯探案》。
法國。
拉伯雷(1494–1553)長篇小說《巨人傳》。
莫里哀(1622–1672)喜劇名作有《偽君子》、《吝嗇鬼》和《唐璜》。
司湯達(1783–1842)《紅與黑》。
巴爾扎克(1799–1850)九十作部作品收編為《人間戲劇》,是世界文學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創作之一。
大仲馬(1802–1870)《三個火槍手》(即《三劍客》)、《基度山伯爵》。
福樓拜(1821–1880)《包法利夫人》。
都德(1840–1897)代表作《伯林之圍》、《小東西》。
莫泊桑(1850–1893)短篇《羊脂球》;長篇小說《漂亮的朋友》一生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部長篇,被稱為“短篇小說的巨匠”。
羅曼·羅蘭(1866–194419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約翰·克利斯朵夫》(以貝多芬為原型)。
德國。
歌德(1749–1832),詩人、劇作家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劇《浮士德》。
席勒(1759–1805),詩人,劇作家《陰謀與愛情》。
海涅(1797–1956),詩人、政論家《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意大利。
但丁(1265–1321)敘事長詩《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但丁被恩格斯稱為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薄伽丘(1313–1357)短篇小說《十日談》,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
俄國(前蘇聯)。
普希金小說《上尉的女兒》、詩體小說《歐根·奧涅金》。
果戈里(1809–1950)戲劇《欽差大臣》、《死魂靈》,果戈里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人。
屠格涅夫(1818–1883)長篇小說《父與子》;散文故事集《獵人筆記》。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20)《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瓦)。《戰爭與和平》以1812年拿坡侖入侵俄國為題材,描寫俄國人民反抗法軍的斗爭。列寧稱它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契訶夫(1860–1904)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櫻桃園》、短篇小說《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是俄羅期唯一一個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
高爾基(1868–1936)長篇小說《母親》(主人公:巴威爾和尼洛芙娜)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列寧稱之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杰出代表”,《母親》是人部“非常及時的書”。
法捷耶夫(1901—1956)長篇小說《毀滅》、《青年近衛軍》。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
肖洛霍夫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其它。
伊索(約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
易卜生(挪威作家。著名劇作《玩偶之家》被稱為是“婦女獨立的宣言書”。主人公娜拉。)。
安徒生(丹麥作家。代表作:《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
川端康成(日本作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古者》、《雪國》、《千只鶴》)。
泰戈爾(印度作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沉船》、詩集《吉檀伽利》。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二
放下才得快樂。放下是從容淡定,是寧靜致遠,是快樂的源泉。
曾經看過一則有關禪的故事:
黑氏婆羅門為了消除心中煩惱,兩手舉著鮮花盛開的合歡樹與梧桐樹各一棵去向佛陀請教。此舉一則為了向佛陀表達他由衷的敬意,二則潛意識里他也是為了表現自己。
佛陀法眼如炬,明察秋毫,早已洞悉了他內心深處的每一處波動,親切地召喚他一聲,然后說:“放下吧?!焙谑蠈⒆笫值暮蠚g樹放了下來。
“放下吧”,佛陀又說。黑氏又放下了右手的梧桐樹。
然后,佛陀仍舊說道:“放下吧?!?/p>
黑氏大惑不解:“世尊,我兩手已經空空如也,還放下個什么呢?”
佛陀微微一笑:“我并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樹,你應該放下的是心中的執著……”
放下,看起來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許多人卻很難真正的做到,所以煩惱也就如同纏繞在心頭的麻一樣剪不斷理還亂。
因為欲望是無窮盡的,而現實。
生活。
中欲望的溝壑又是無法填滿的。今天可能會為了名利地位去勾心斗角或阿諛奉承,明天又可能為了攀附夢寐以求的權貴庇護而絞盡腦汁,甚至還會為了一次小小的自我炫耀而去刻意營造一個氛圍。如果身心總在負重而行,自然會步履蹣跚,心力憔悴。因為放不下,只好擔著走!
其實快樂不是源于得到,而是來自放下,只有完全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實際上這里所說的放下,并不是要我們不去想不去追求,而是讓我們以平常心去正確面對自己想要追求一切。
也許我們做不到如來拈花,迦葉微笑般從容淡定,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去嘗試“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祥”。
回歸現實,在職場中如何去面對任人唯親、利益優勢在特定階層暗流涌動等等種種令人不齒的潛規則?這時需要放下,應該如周敦頤《愛蓮者說》中的泥中蓮花一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看破,放下,自在。既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再如宋代歐陽修曾數次被貶,先后兩妻亡故,但他仍以“風節自持”,寵辱不驚,物我皆忘。正如《醉翁亭記》所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于心,寓之于酒也。
“臨陣不懼生死,是將軍之勇;進山不懼虎豹,是獵人之勇;入水不懼蛟龍,是漁人之勇?!边@無一不說明了放下的力量所在!同樣也說明了放下的快樂所在!
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只有懂得了如何舍得與放下,才不會被名利及盲目的追逐束縛手腳與心智。
正如一首詩所描述的那樣:“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p>
放下才得快樂:放下是從容淡定,是寧靜致遠,是快樂的源泉。
放下,看似退縮,實則向前,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是放下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就象真正的龍爭虎斗一樣,并不是張牙舞爪,而是龍曲虎伏!龍只有彎得越曲騰飛得就越高,虎只有伏得越低跳躍地才更遠!
放棄是需要勇氣的,但是在某些時候,人只有在保全自己的情況下,才能更有價值地活著;放棄,有時是為了換取更大的空間。也許,人生本身就是一個不停放棄的過程,放棄童年的無憂,成全長大的期望;放棄。
青春。
的美麗,換取成熟的智慧;放棄。
愛情。
的甜蜜,換取家庭的安穩;放棄掌聲的動聽,換取心靈的平靜.....接受與否,有時并無選擇?;钪偸怯写鷥r的。
年少時執著于承諾,到最后才發現很多的承諾只是漂亮的花朵,總是會凋零的。愛因為不能擁有而深刻,夢因不能圓而美麗,人生,總是帶著殘缺的美,因缺而凄美。
在人生的低谷,人們才會發現誰陪在身邊,不離不棄,突然會發現那些不曾發現在意的感動,是這樣溫暖著自己的心。于是明白簡單也復雜的道理: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是的,不會總是透不過氣的。
不論你經歷了什么,在經歷著什么,你總該明白,人生的路,總要走下去的。只要我們沒有了斷自己的決心,要生存下去,我們只能自救,讓自己盡可能地活得少些痛。拳擊場上的拳擊手,被重重的一拳擊倒在地,很痛的感覺,也許覺得自己起不來也不想起來了,比賽能不能就此停止,能不能就這樣休息......可是,他總是要站起來的,不論是在裁判數一還是數十之后,輸與贏總是要站起來面對的。
時間。
是冶療一切暗傷的良藥。慢慢地你不會再流淚;慢慢地你會找到一些事打發時間;慢慢地你知道明天該做些什么;慢慢地你的笑容張開了;慢慢地你的生活正常了;慢慢地一切都過去了。
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在切之時,傷口總會痊愈。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穿過它。
人生,沒有永遠的愛情,沒有結局的感情,總要結束;不能擁有的人,總會忘記。
我們,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長大,弱者在打擊中頹廢,強者在打擊中深刻堅強。還是要學楊柳,看似柔弱卻堅韌,狂風吹不斷;太剛強的樹干,風中折枝。
學會放棄,學會承受,學會堅強,學會微笑,那是一種別樣的美麗!適當的放棄,是人生優雅的轉身。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開篇引入主題)。
文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們表達情感、思考問題的媒介。閱讀文學作品,不僅可以增加知識,培養審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個人的人生智慧。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深感文學與人生的關聯之緊密,不僅讓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生的問題,還使我感受到文學的美與人生的真諦。
文學作品是藝術家融合個人經歷與創造力而成的作品,所以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背景描寫等無一不包含著真實的人生。讀文學作品,就像是走入另一個世界,可以親身體驗其中的人生悲歡離合。在閱讀《駱駝祥子》時,我像親身經歷了駱駝祥子的艱辛與抉擇,感同身受地體驗到他時而沉默寡言的孤獨,時而追逐夢想的執著。這樣的經歷使我更加懂得了人生的坎坷和不易,也讓我學會了珍惜眼前的一切。
第三段:文學作品的啟迪(突破思維框架)。
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人生的多樣性,還可以給予我們啟迪和思考。在讀《1984》這本書時,我被描寫的極權主義社會所震撼,更被主人公溫斯頓對體制的批判精神所觸動。通過這本書,我思考了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真相,思考了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現實。文學作品讓我拋開原有的思維框架,打破了思維的界限,使我能夠更加開闊地看待問題,更加獨立地思考。
第四段:文學作品的情感共鳴(理解他人的情感)。
文學作品中,不論是喜劇還是悲劇,都包含著人性的復雜與情感的糾葛。在閱讀《悲傷逆流成河》時,我不禁被主人公心理的掙扎與痛苦所打動,經歷了喜悲交集的情感沖擊。通過和主人公的情感共鳴,我學會了更好地關懷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一種理解、關懷與寬容的過程,而文學作品正是開啟這一過程的鑰匙。
第五段:閱讀的力量(提升人生智慧)。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逐漸明白了閱讀的力量,它能給予我深入思考問題的機會,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同時,通過與文學作品中優秀的人物相處,我也學會了如何正確的表達情感,以及如何正確的面對人生中的挑戰。閱讀文學拓寬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人生智慧,使我更加成熟和有見識。正如培根所說,“閱讀使人充實,會議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Readingmakes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閱讀不僅讓我豐富了內心,還讓我變得敏捷和精確。
總結: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不僅在想象之中體驗到了不同的人生,還在其中獲得了啟示與共鳴。我在閱讀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在與文學作品的互動中,逐漸提升了自己的人生智慧。文學與人生相互交織,一直以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希望通過我的讀書心得體會,能夠喚起更多人對文學的興趣,感受文學之美,提升人生智慧。所以,我堅信閱讀文學作品不僅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改變人生的力量。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四
當我們有空閑。
時間。
的時候,多看一些好的文學書籍,積累知識,讓你人生的每一個決定更加正確。下面本站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人生必看的文學書籍,歡迎參閱!
1.《情史失蹤者》。
阿乙著譯林出版社20xx年6月。
阿乙最新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七篇新作,逐漸突破之前的小鎮青年視角,對整個寫作格局進行了拓展,從一個更高的高度來審視中國普通民眾的人格形態與思維邏輯,展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生存狀態。這是一種原生的狀態,與文化階層相隔而被忽視的狀態,也是大眾的狀態。
2.《瘋狂的榛子》。
袁勁梅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xx年5月。
袁勁梅是一位。
哲學。
教授,近些年卻以文學作品頻頻獲獎。本書是對“二戰”中中美空軍聯合飛行聯隊的歷史的書寫,其中的《戰事信札》是書中的核心,既詳實記錄了飛虎隊的真實作戰情況,同時也是男女主人公彼此思念的。
情書。
一家三代歷經多個運動與事件努力探討幾代人在歷史過程中的生活和命運以及我們民族心理在千年沒變的社會結構下的演繹與詮釋。
3.《四季紅:民國素人志》。
蔣曉云著新星出版社20xx年7月。
“民國素人志”系列第二本,講述了一九四九年后大批遷移海外及港臺的這一特殊族群的離奇跌宕的人生。她們被動地卷入歷史的洪流,卻一個個有其真真切切的悲歡離合、血淚交融。本書中,上海灘顯赫金家姊妹的傳奇,更添波折,金家7姊妹在歷史的洪流中,有著各自不同的遭遇,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一個時代已經過去,而他們曾經的富貴榮華,也不過是天邊的一抹余暉,艷麗卻短暫。
4.《去年天氣舊亭臺》。
葉廣芩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xx年5月。
這是一本記載北京生活的小說集,里頭有作者的街坊和兒時的玩伴。作者回憶舊事,樓亭軒閣榭,于是就有了《后罩樓》、《唱晚亭》,這些建筑不僅是建筑,它也是記憶的容器,是情感的容器。親人老去,家族失落,胡同拆遷,鄰里星散。這本書里,留下的不僅僅是作者一個人的回憶,也留下了一代人的足跡。
5.《甲骨時光》。
陳河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xx年8月。
《讓愛情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投資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情,投資男人則只是暫時的。唯有這樣,你才能做更加瀟灑而明智的自我。如果你的狀態變成了:比漂亮的女人聰明一點,比聰明的女人漂亮一點,再加上比這些既漂亮又聰明的女人性格好一點,那簡直無敵了。在愛情的萌芽期,請記得要往前邁一步,因為往前一步不一定是萬丈深淵,也可能是柳暗花明桃花盛開!如果你真愛一個人,就要愛他原來的樣子——愛他的好,也愛他的壞;愛他的優點,也愛他的缺點。真誠熱烈地愛,可能會讓我們受傷,但那是讓我們的人生完整的*辦法。現實很殘酷,但是我們依然要相信愛。
內容提要。
本書獻給為愛和夢想。
堅持。
的女性。愛情是每個女人的必修課。自愛、愛人都是一種能力,尋找愛,擁有愛,既是女人自身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讓生命完整的方式。好愛情是“算計”出來的,用。
心經。
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經營不只是經營企業,更是經營你的個人品牌,經營你的戀愛,經營你的婚姻,以及經營你的人生。女人要活出自己的姿態,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讓愛情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作者簡介。
趙格羽。
暢銷書作家,“女人香”、“格羽咖啡館”新媒體出品人兼主編,羽珠寶創始人。致力于都市女性幸福和快樂指數課題的研究,橫跨博客、微博和微信三個時代的頗具影響力的情感作家。
著有《一輩子做女人》、《做內心強大的女子》等十種書,20xx年底創立羽珠寶,國內首創文藝愛情珠寶品牌。
專業點評。
投資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情,投資男人則只是暫時的。唯有這樣,你才能做更加瀟灑而明智的自我。如果你的狀態變成了:比漂亮的女人聰明一點,比聰明的女人漂亮一點,再加上比這些既漂亮又聰明的女人性格好一點,那簡直無敵了。在愛情的萌芽期,請記得要往前邁一步,因為往前一步不一定是萬丈深淵,也可能是柳暗花明桃花盛開!如果你真愛一個人,就要愛他原來的樣子——愛他的好,也愛他的壞;愛他的優點,也愛他的缺點。真誠熱烈地愛,可能會讓我們受傷,但那是讓我們的人生完整的最好的辦法。現實很殘酷,但是我們依然要相信愛。
1.《反經》。
趙蕤。
《反經》是一部匯集了趙蕤畢生的思想精髓的謀略寶典,集政治學、謀略學、人本學、社會學為一體。它是一座思想寶庫,在謀略策略、知人善任、待人處事、整治時弊等諸多方面,都為領導者們提供了金光閃亮的無數珍寶。
2.《資治通鑒》。
司馬光。
《資治通鑒》問世以后,歷代的帝王將相、各界要人爭讀不止,歷朝的大臣、學士也競相抄錄研習。
作為后世經世致用、以古為鑒的最經典、最權威的讀本,《資治通鑒》成為為官從政者案頭必備的教科書,被奉為金科玉律,無上寶典。
3.《三國演義》。
羅貫中。
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三國演義》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奇書,囊括萬千,精義深奧,同時也包含了豐富、科學的謀略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一部謀略寶庫。
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三國演義》中汲取智慧的營養,借用謀略的武器。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五
侯維瑞現代英國小說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胡經之,王岳川主編文藝學美學法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黃晉凱主編荒誕派戲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霍夫曼佛洛伊德主義與文學思想王寧譯北京:三聯書店,1987。
拉曼塞爾頓編文學批評理論劉象愚,陳永國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霍納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第4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李維屏英美現代主義文學概觀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柳鳴九編選新小說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呂同六主編20世紀世界小說理論經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羅伯特斯皮勒美國文學的周期――歷史評論專集王長榮譯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1990。
羅德霍頓美國文學思想背景房煒等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意識流,文學手法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孟湄譯北京:三聯書店,1995。
史志康主編美國文學背景概觀上海: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1998。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六
提筆寫下這個題目時,腦海里滿是過去上語文課的情景。至今還記得在課間瑯瑯而讀的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當時只是聽見語文老師說,此句極妙,應該記住。但究竟妙在何處?老師也支吾不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泱泱中華,屹立于世界之林,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像顆顆璀璨的明珠,永遠閃爍在東方的天際。
人生這個詞,說小就小,說大就太大,論及文學與人生的微妙關聯,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如是說,“古之謂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與詩、詞與人,如果我們能靜靜的思考一番,其中肯定蘊含著非同尋常的大千世界。
在唐詩的國度里來回穿梭,尋覓曾經失去的點點滴滴?;蛟S因為自己是陜西后生,因此對長安有種特別的情感。
長安,十三朝古都,歷代王室貴族的棲身之處,歷經五千年而風雨未變的建筑群落,見證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演變歷程;在滄海桑田的季節輪回中,依然不改昔日盛世之顏容。長安,現代與古韻極其細膩的'糅合,詩人們筆端下的完美造型;那些曾鐫刻山河,雕鏤人心的詩文,將永不漫漶,世世代代都會以此驕傲,并俯首拜讀。
灞橋折柳,那是一段唐韻中久傳不衰的佳話,就在這漫無邊沿的塘邊,詩人們折柳互贈,吟詩作對;塘堤的柳樹,佇立得像遙遠邊疆孤守城堡的將士,柳絲倒垂于地,微風輕襲,輕舞飄揚。詩仙李太白曾寒夜來到唐都長安,見到的是一片朦朧的月色,聽到的卻是萬戶蓁蓁的搗衣聲。我還能想到當時盛氣逼人的詩人,衣袂翩翩,青絲鬢發。于此時此景,詩人表達了“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歸”的渴望。寂寞、蒼涼,和一點點呼之欲出的恐懼,都是些極曖昧且疼痛的東西,無意中灼傷了詩人那顆且弱且堅的靈魂,呼喊似乎已經無可奈何,遙遙無期,剎那間一切變得寂靜無聲;虛幻與現實之間,依然難覓那份執著的等待;“無那金閨萬里愁”,但每次的苦苦守望之后,還是“獨倚欄桿,良人猶未還”的悲涼。詩人那份焦灼與憂慮從中顯現的淋漓盡致,豪邁奔放的詩仙在這種情景之下,也難免會感傷。
從語文的獨特角度來解讀人生,只能通過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中挖掘隱藏在每個人物背后的真實故事。詩、詞、曲中,我們所能領略到得只是當時作者在何種情境下寫的,所要表達的相關情感也是根據其內容或景物的串聯來推斷,故應有一點偏差。在現當代的小說、詩歌中,可能是由于在時間上不太久遠,對它的理解也就多了些準確性。像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從情節上看,主人公像一個喜劇演員一樣,時不時的來點幽默,耍些滑頭,但到后來他刺痛了讀者的的心,一個以“精神勝利法”活了一輩子的小人物,到死也不知自己究竟該姓什么。他的人生似乎就悲的可憐。
人生,我們每一天都在努力地使它充實起來。其實,讀懂一本書、一篇作品、一段精辟的言論;對我們來說,我們的人生每一步路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充實。
后記:那天遠在渭南的高中室友發來信息說,幫她寫篇題目為《語文與人生》的散文,字數應在1200字左右。我立刻猜到事情的原委,思前想后也不好推諉,只故作應答罷!下午想來我都上大學了,竟還真不知道語文到底教會了我什么;十年寒窗苦讀,“埋首故書堆”,幾乎到現在已經忘掉了許多本不應該淡忘的東西,重新再拾掇起來還真有些不易。有句詩寫到:那些我們自認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中被我們淡忘了。是值得思考的。
文學是人生的鹽篇十七
一句話感受本書:
燈塔塔尖的閃光即象征拉姆齊夫人的靈魂之光。
內容簡介。
本書描寫一次大戰后拉姆齊教授一家和幾個親密朋友在蘇格蘭某島嶼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圖在這幫隋節非常簡單的小說中探討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本質,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脫流逝不息的時間的魔掌并不顧死亡的威脅而長存不朽。燈塔塔尖的閃光即象征拉姆齊夫人的靈魂之光。本書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視角轉換,兩種時間,象征手法,音樂結構,借鑒繪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