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一
本節課成功之處:
1、在引導學生們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東西時,先從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植物、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動物過度到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2、在第三目“如何展現自己獨特的魅力時,播放視頻“為夢想而活”,在這里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對學生寄語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功之路不盡同。”鼓勵學生創作出屬于自己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本節課不足之處。
2、在第二個環節,“人與其他動物相比,人更具有智慧。”這一環節耗時太多,導致最后一目《展現自己獨特的魅力》教學時間較為緊迫。
3、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詞還需要凝練。
4、在引導學生認識人與其他動植物相比更具有智慧的同時,也要強調人類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產物,人不能凌駕于其他動植物上,更不能凌駕大自然上。
再教設計。
1、在知識回顧這一環節如果知識點太長,可以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來回答,這樣被抽背的同學多了,時間也控制了,檢驗效果更佳明顯。
2、在第一目解釋人更具有智慧的時候,從“智慧”兩個字出發,深入挖掘,其實就是人能夠用自己的大腦利用并改造自然界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讓學生明確人和其動植物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創造”使用上。
3、在第二目人與人之間獨特性的時候,我們應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從廣闊的世界探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從而肯定自己、悅納自己,為下一節課做好尊重和肯定生命的伏筆。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二
開學兩天了,學生似乎還未從假期中回過神來,顯得那么懶散,還好這兩天是期初復習。今天做了單元測驗,有些學生已把上學期的知識“還”給我了,看來這學期又得繼續“革命”。
最后在黑板上寫下:我又長大了一歲,這意味著……建議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三分鐘,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后集體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交流時要善于傾聽。下面還是聽聽他們的想法吧。
同學們的發言真的感動了我。于是我滿懷激情地說:過了一年,同學們長大了一歲,老師也長大了一歲,我們一年六班同樣長大了一歲,只要我們每一位小主人能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到學習與生活中去,我們的集體便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學生用黑板上板書的幾個詞連成一句話:只要我們認真傾聽、善于思考、認真細致、講究方法,就一定能夠成功!我也真誠地希望我的學生能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三
開學第一天,開學第一單元的第一課一定要講好,給自己一個好的開始,也給學生一個好印象。為了這個“夢”我提前就備好了課。
首先我從單元主題入手,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話語”的理解,“話語是人們要說的話。”“話語可以加強人們之間的溝通”等等,孩子們暢所欲言,我就自然導入新課,說: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大地說了那些話嗎?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一課,聽一聽大地說了些什么?就這樣同學們帶著興趣開始了新的學習之路。
本文是一首詩歌,我在教學中一讀為主,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究“大地分別為種子、飛鳥、游魚與小草這四種生物提供了什么?結果怎樣?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圍繞真個問題,六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咋還能開了討論。學生通過朗讀大地的話,感受到了大地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博大的胸懷。
詩歌是優美的,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其他生命會怎樣幸福、快樂的生活?大地又會給他們怎樣的關懷與幫助呢?”同學們的發言不拘一格,思維跳躍而新奇,通過想象,孩子們更廣泛地體會到了大地的偉大與無私。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我趁熱打鐵,讓學生仿寫詩歌,孩子們根據剛才的發言,很快就仿寫出了生動的的詩句,盡管不是很押韻,但也能夠看出孩子們的靈性。我也圓滿完成了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本單元有一個朗讀金鑰匙,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加強重音,停頓或變換語氣等方式來強調讀好重點語句。我自己在指導朗讀方面還很欠缺,雖然有方法指導,但操作起來還是不夠靈活,不能熟練指導學生使用,我深知自己還要抓緊學習,也希望能得到名師的指點。再次先行謝過!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四
師:歡迎同學們重新回到學校學習,第一次見面,你們給老師留下了印像是很天真、很可愛,老師喜歡您們!
師:你們認識我嗎?你們是怎認識我的?
生:我從廣播里聽過你的聲音,
生:我進校門時見過您!
生:我在做廣播操時見過你!
師:看來你們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真會觀察、傾聽,留心身邊的事物!
(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個“聰”字)。
師:同學們會讀這個字嗎?你們能從這個字里悟出怎樣做一個聰明的孩子嗎?
生:用耳朵聽。
生:用眼睛看。
生:用口說,會朗讀。
生:還要用心。
生:明白。
生:我聞到了一種臭臭的味道。
生:我聞到了一種酸酸的味道。
(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片斷)。
師小結,布置預習任務。
師:預習第一課,要注意記住四個字(讀、畫、賞、寫、疑)。
本節課先讓學生認識新教師,引入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接著用一個“聰”字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做一個聰明的孩子,既激起學生對學習漢字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最后讓學生聞一聞、讀一讀語文書,進一步引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
2、讓學生聞一聞語文書,本來設想學生通過嗅覺體會課本的書香氣息,可惜學生卻只聞到了酸和臭,教師又不能直接把自己的意圖強加給學生,這一環節收不到預定的效果。
3、學生的朗讀能力還極待加強,發音不準、唱讀、不流利,增字、減字的現象較嚴重,學生普遍缺乏語感和節奏感!
文檔為doc格式。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五
這周的開學第一課參考了研究組的建議,進行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請同學們談談這次開學與以往開學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小朋友都回答很積極,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由于在線上課程期間學習了很多關于新冠病毒的知識,對于自己知道和熟悉的知識他們的參與度很高。
第二,對線上的學習進行總結與評價。
一年級的孩子在線上學習的參與度達到80%,很不錯,有不少孩子的作業都完成得很棒,并且保存的很好,到學校交給了老師,老師給予表揚并展示優秀的作業。當然,對于沒有參與學習線上課程和完成作業的孩子,由于客觀因素較多,我沒有提出批評,并且鼓勵和要求他們在后面上課時注意聽講,認真學習,這樣才能學習到更多的科學知識。
第三,對后面的課堂教學內容及方式、課堂評價方式、怎樣測評進行講解。
由于上個學習已經進行了科學的學習,并感受過科學測試,學生可以理解和明白老師的講解。
最后還有點時間,我設計了和小游戲搶答環節,請小朋友們回答我指到的蝸牛和鯽魚的身體結構名稱。小朋友們在游戲中認識與復習了我們要掌握的知識。
在上第一個班級的課時,上一節課剛下課我就看到有同學來到了科學室,可以感覺出他們很喜歡上科學課,由于學校要求這學期所有功能室不使用,我還沒來得及通知他們,吸取這次的經驗,我利用下課的時間提前通知其余班級科學課就在本班教室上,后面上課的班級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了。看來有些事情作為老師要提前考慮到,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順利!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六
開學第一課上完了,你對自己的評價是怎么樣的呢?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夠的,總結一下吧!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希望能夠幫到您!
開學的第一課,我與學生分享了本冊書的課程綱要,讓孩子們了解本學期學什么、怎么學、怎樣評價。
本次的分享課我在以下兩個地方進行了新的嘗試:
把目錄呈現的各個單元進行分類,按照“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數學好玩”四部分嘗試分類。
原來分享課程內容時,都讓學生直接從目錄中選擇感興趣的一或兩個部分看書,了解各單元主要學習什么、怎樣學好這個單元。但實際發現,大部分學生不知道看什么,沒有目的地翻書,走馬觀花。老師讓交流自己看的內容,會出現不知道說什么的現象,或是指著某個圖、某道題說一說,甚至說些不相干的話。到匯報時學生也很難說出什么。
我在思考,怎樣即讓學生了解將學內容,又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呢?
教師提出問題,啟發思考,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有針對性地看書。
1)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你能通過閱讀找到問題的答案嗎?
2)它在哪個單元?
3)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什么?
學生先自己看書,然后全班交流各單元學習內容。
雖然感覺這樣的設計老師引的成分太多,但事實上,我從孩子們的表現和眼神可以看出他們很感興趣,并且都在嘗試從閱讀中找到解決方法。匯報交流時學生們說的也比以往多了許多,完全沒有剛開學的沉悶與不適應。
很開心能激發學生對本學期數學學習的興趣。在以后的課堂實踐中,還需不斷嘗試、不斷反思!
讀書可以使人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還可以通過書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來強化自己的思想、觀點,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這本是身邊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卻得到了另人難以想象的結果。所以這篇文章讓我依然記憶猶新。
這件事講的是:在某個幼兒園,新學期開始時,在新來的一批幼兒當中,有幾個幼兒有不愛睡午覺的習慣,針對這一情況,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們的床都靠墻放,午睡時就讓那幾個幼兒面朝墻睡。老師覺得,這樣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還可以阻止他們與其他小朋友說話。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這種方案就失敗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動結束后,老師正帶幼兒走向睡眠室。突然,一個叫欣欣的幼兒跑到老師面前說:“老師,您別讓我對著墻睡覺了好嗎?我對著墻睡覺心里難受。”當時老師愣了,彎腰抱起她說:“那好吧,老師不讓你對著墻睡覺了。”他聽聽了老師的話很高興,還把這件事告訴了身邊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舉動,老師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這個老師在想白天孩子說的話。于是她做了一次試驗,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墻的一邊,然后側身對著墻躺下。這時她才感覺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順著墻往上看,那墻顯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來,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并意識到自己真是大錯特錯了!第二天,老師早早來到幼兒園,把那幾個不愛睡覺的孩子的床,全部搬離了那面高高的墻,重新擺好。
后來這位老師又想了許多的辦法,比如,通過創編故事、詩歌,給他們講睡午覺的好處和不睡午覺的壞處,讓他們聽一些舒緩的搖籃曲,并自制一些小獎杯,獎給睡午覺時表現好的孩子等,對幫助那幾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很有效。
讀完這個案例至今都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真正意識到無論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應設身處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師看來,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幼兒入睡,甚至有時也像那位老師一樣,讓不愛睡午覺的小朋友對著墻午睡,為的是免得孩子們之間互相干擾,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證。這種方法雖然符合兒童心理活動規律:減少刺激,從而較快的使孩子進入睡眠狀態,這似乎是個好主意,可是我們卻沒有想一想我們的“方法”是否給幼兒帶來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就像文中所說,欣欣對老師說:“心里很難受。”才引起老師的反思,老師自己試著像欣欣一樣對著墻睡覺,才發現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順著墻壁往上看,覺得墻體好高好高,像是墻壁要朝自己倒下來一樣,心里覺得難受極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欣欣是幼兒園里的一個小孩呢?其實心理上承受的壓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時也許孩子會想:“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這樣,而我卻一定要這樣!他們會把這看成老師的懲罰,一想起受懲罰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難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會感到自己被老師從小朋友的群體中分離出來,無依無靠,我們成人往往意識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覺得自己成了離群的孤雁,覺得自己獨立無援,孤獨沒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對著墻午睡一樣,面臨好高的墻壁,看不到周圍熟悉的環境和小朋友們,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學期開始階段,孩子從自己過慣了的家庭環境中,被送到幼兒園,一切還不習慣。這樣的新環境,已經使她很擔心,老師又要她對著墻午睡,本來已經出現的不安全感越發加重起來,真是雪上加霜。
有時我們正是這樣,往往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曾經做過,正在做著或是將要做出一些類似“對著墻睡覺”之類的錯事,本來是片好心,卻辦成了壞事。到最后,歸根到底,就是我們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強加于孩子。好心辦了壞事,卻自己不知道,更沒法糾正,直至鑄成了大錯。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正是《綱要》反復倡導的,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時我們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師一樣的勇于反思,并設身處地為幼兒著想的精神。通過看書學習我才真正明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個幼兒的心理,才能根據不同幼兒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兒童必須走近兒童世界,理解兒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來比較簡單,但也有著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說大人的世界是現實的陸地,是顯而易見的陸地上的一切事實,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隱蔽的存在。陸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卻有著差別。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來套兒童的世界。在成人看來是變形的、錯誤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卻是真實的和正確的,因為他們處理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成人不同。
兒童很小就問一些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如“我是從哪里來的?”“星星為什么愛眨眼睛?”在他們的眼中萬物皆有靈性,他們喜歡和花草講悄悄話,為布娃娃洗臉、穿衣服;他們愛憎分明,只理解“是”與“非”,對人評價不是“好”就是“壞”對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動。如,對玩具汽車的構造產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論講解,索性拆開來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裝的實踐中得出自己的理論,會用自己的哲學來構建汽車的原理。
所以我們應當用兒童的心理來看待孩子。孩子為什么拆壞汽車?下雨天為什么偏偏愛在水里跑來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會告訴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會從孩子的哲學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維方式。
我們常說要用一顆童心,一份愛心去對待孩子,其實無需扮演或偽裝,只要能理解“兒童的心理”,用“兒童的心理”看待兒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領兒童從“海洋”走向“陸地”。
然而,我們有時正是缺少一顆童心而已。讓我們重新拾起那無瑕的童心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七
一年級的小學生,開學第一課應該給他們講些什么?我想最主要的還是激起他們對語文的學習熱情。于是我先出示“聰”字,問孩子們誰認識這個字的?他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因為現在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所以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口”、“耳”、“心”,還有的孩子說上面的`兩點就像羊的角,姜沂彤小朋友說那是他的觸角……好可愛的孩子。那怎樣能成為一名聰明的孩子呢?這下可熱鬧了,答案五花八門的都有。其中徐浩陽小朋友的答案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他說:“聰明的小朋友要會用耳朵聽,用嘴巴說,還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多了不起呀!于是,我乘機請同學們翻閱語文書,說說你看到了些什么?同學們情趣盎然,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八
開學的第一課,學校領導很重視,這是孩子們認識學校的第一印象,當然我也很重視開始我們三年的工作的一個起點。第一節課讓孩子們認識高中數學,更重要是孩子們能夠喜歡數學老師從而喜歡數學課。我常常在想,成為像《十八歲的天空》里的古越濤一樣,在同學們那里成為一名有實力而且有魅力的老師。為這個夢想我思考第一課該怎樣更完美。
放假的時候我就精心準備了新課,包括校訓,高中數學內容的介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要求。我一直希望這節課能夠讓學生收獲最多的內容,可能是急于求成的心態,內容太多了。兩個班的課上完了,但是兩個班的課我都沒有講完,可能是東西太多,我發現我一直努力在講,課后才發現幾乎沒有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就是我在唱獨角戲,課堂中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課下學生覺得很累,都忙著抄筆記了。實際我在想,要是把內容減少一些,可能會好一些。要是要學生多討論一些,也許會好一些。
對于我們的學生一堂課的容量不能過大,內容少而精,必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小步走,快反饋,把難點分散了,也許就要比這堂課現在的狀況好多了。讓教師變到一個主導,而不是主體,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發展。
現在想想當時的這節課,應該只講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其他內容以后再講就好多了。在學習方法上讓學生也一起討論,讓大家討論起來,自己總結得失。可以談談大家在初中如何學習數學,那么高中該如何學?對比分析就會更有效。
這節課的優點是把開學的要求給大家定好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好的學習規矩開始有個好的習慣,學習起來效果更好。
教育也許就是一種有遺憾的藝術。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九
一、注重朗讀。
新課標指出,語言內化要多讀書,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大地的話》這首詩采用了重章疊句,回環往復的寫作手法,由淺入深,步步推進,強化了大地母親的形象。全詩韻味十足,一氣呵成,瑯瑯上口,加上意象重疊,形成一種清新明快的音樂節奏美,特別適合朗讀。教學中,我沒有刻意的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只要讓學生在一步步自己潛心的朗讀課文后,由讀大地的話變為自己就是大地來說自己的話,這一角色的轉變,更有利于學生與文本貼近,理解課文的中心,自由讀,指名讀,范讀,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出詩中所蘊涵的情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感悟大地對萬物的思想感情。
二、讀寫結合。
這首詩前四節的結構與語言風格基本相似。因此,我讓學生進行仿寫。有的學生寫到:假如你是落葉,我也不讓你心碎。這里有待哺的春泥,在等著你相會。你可以隨風飛揚,盡展你的豐姿,然后下墜。讓即將開墾的土壤,因你的飄落而增肥。假如你是蝴蝶,任你在我胸前自由地飛,這里有美麗的花朵,青青的草坪,你可以在花叢中采蜜,在草坪上與伙伴們盡情玩耍,無論你跳什么舞,我總覺得很優美!通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在全詩的學習中,我始終注意調動學生的朗讀熱情、學習熱情,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充分朗讀,并鼓勵學生閱讀后把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話或一段話寫在書上,在感受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后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的感情進行詩歌的續寫。
文檔為doc格式。
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大班篇十
開學第一課上完以后要反思總結,找出自己的得失,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是主要以任務驅動策略為主的課堂教學。那么讓課堂變得有效,教師設計什么樣的任務,這樣的任務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得尤為重要。
以六年級第一課為例,六年級的教材設計為第一課復習表格,第二課為表格技能的提高。過往經驗,學生對學習過的內容就很難產生大的興趣,無論是教師講解、同學演示講解還是看書自學,學生學習的效果都不是很好。所以學習第一課時我試著改變一下任務設置,做些嘗試。以前在低年級學習表格的時候,我們采用的是制作課程表的任務,當時學生的興趣很高,但是只是在電腦上編輯,這次我還想嘗試著讓學生做課程表。因為已經做過,這次一定要在上次的基礎上改變點方法來吸引他們,我想既然是第一課學生也是新更換的課程表,學生會很需要這個課程表,那么為什么不能給他們打印出來呢?最好是當堂就打印出來。在上課前我特意為多媒體網絡教室搬來了實物展臺,讓一名同學帶來了她剛剛抄寫好的新學期的課程表,在大屏幕上展示,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要一份打印的自己設計的課程表呢?學生的情緒比較高漲,一口同聲,想!我又說:那么,這節課你抓緊時間,用心設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你的課表,就可以在下課的時候把自己親手設計課表帶走了。當我布置好詳細的要求后,學生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動手,并且平時比較懶散的同學在這節課上也比較積極,不在想著偷偷上網的事情,遇到不會的問題能主動和同座同學一起解決。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找到班里的信息技術操作較快較好的同學,稍加指導,在上課不到10左右就把她的作品打印出來,在大屏幕上給大家展示,并請同學加以點評,然后很正式的送給她。沒有做完的同學非常羨慕,整節課在學生飽滿的情緒下很快的結束了。50名同學,幾乎都完成了電腦設計的任務,但有30多名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傳了課程表,拿到了自己的作品,離開教室時,手里拿著自己的課表是看了又看,然后去看別人的課表,臉上寫滿了滿足感和成就感。而10多名同學雖然完成了課表的設計,但是沒有時間打印了,久久不愿離開教室,臉上寫滿了失望和遺憾“老師,我剛剛傳上,怎么沒有我的課表”。
這堂課是再普通不過的簡簡單單一節課復習課,而我也只是稍加了改變,可是對學生的表現卻給我驚喜,這節課的意義也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學生的反應也教育了我,引起了我對有效教學的課堂任務設計的反思。首先,任務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的貼近他們的生活。其次,任務的設計要難度適中,讓學生在稍稍的努力中,戰勝自己,提高他們的成就感。最后任務的設計要有成果,有作品,而這些作品最好是學生真正看得見,摸得到的真實的貼近生活的作品。
開學第一課一直是我校的必查項目。這學期我們不但對第一課進行聽課活動,還錄像,觀摩自己的課堂尋找“自我”。下面就談談自己的觀后感吧!
看了開學第一課的講課錄像,總體感覺就是隨意:語言的隨意,課堂板書的隨意,評價語隨意。整個課堂缺乏點精氣神,也可能初三學生的原因。
1.語言表達過于零落,語言重復、啰嗦,不夠優美。語速快、口頭語比較嚴重,像“啊”“是吧”等出現頻率很高,語調降速多。
2.適當增加肢體動作,對課堂生成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看著自己在教室內的錄像模樣,怎么覺得那么“惡心”呢?身材臃腫,動作僵硬,聲音嘶啞,表情漠然。怎么了這是?想想學生每天都面對這樣的老師該是多大的這么呀!突憶起學生的話“姜‘哥’,你的頭發燙的很好看啊!哎呀,今天看起來很漂亮!……天呢,原來全是批評我呢!可憐我還美滋滋的享受著,可悲啊。改變就先從自己開始吧!
3.多鼓勵多表揚一定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四班上課時,我提到三班的某些學生,雖然沒有點名但大家也是心知肚明。面對升學無望的人我竟然說出了“我很失望”“大神仙”類似這樣的話,時候很是后悔。想想自己要是校長含沙射影的批評自己也肯定受不了的,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是很在乎別人的評價的。提醒自己今后這種打擊學生的話一定不能說。這個世界需要鼓勵和愛的眼神吆!
4.無論什么問題,課堂上一定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要耐得住性子,不要為了自己的“道”強拉學生。
成功的地方:導入語和總結語能定下課堂的調子,起到“煽風起火”的作用。本節課我的導入和結束語較為成功。該活躍時該沉寂時的效果都達到了。看來我的語言還是有一定的“殺傷力”的,表揚!
思考:課堂是生成的課堂,有時我們在備課時預設的太多,總是在授課過程中想牽著學生一起走進自己預設的“道”。這種做法經常讓我“不知所措”我想今后要轉變角色,要時刻不忘“和學生在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