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徐州導游詞(優秀10篇)

2023年徐州導游詞(優秀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29 05:45:06
2023年徐州導游詞(優秀10篇)
時間:2023-12-29 05:45:06     小編:紫衣夢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徐州導游詞篇一

徐州漢文化景區為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杰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并對外開放以來,以其“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為“兩漢文化看徐州”的窗口。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于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跡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并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游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占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占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閑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為游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游覽路線和休閑娛樂場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后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余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群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后,劉邦封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后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于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徐州導游詞篇二

十大考古發現之首。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一下漢代人民所創造的這一段歷史風情吧。

各位游客,這座墓葬總長117米,總面積851平方米,是徐州目前已經出土的漢墓群中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它由外墓道、內墓道、天井和主墓室四個部分組成。現在我們來到了外墓道的擴展處。這一部分沒有做完,各位可以看到這里殘石林立,這種情況在古代墓葬中非常少見,一般的墓葬凡是在入口處都修鑿得很平整。大家請看這些工具,當時工匠們就是用它們來打鑿陵墓的。再看這些石頭本來是準備做塞石用的,已經鑿出了雛形,但因墓主人死得突然,沒有來得及完工。這給了我們一個暗示:這座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在一種不正常情況下突然死亡的。等看到后殿時,我們就會了解到他具體的死因。

從這里望過去,最能感受到這座墓葬雄偉宏大的氣勢。這就是外墓道的主體部分。兩側的墻壁都是兩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這一段的平均深度達14米,差不多有五層樓高。這樣深又這么窄,造成了一種特定的氛圍,使人抬頭仰望之時,會產生一種天荒地老的永恒感來。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墻壁修鑿的十分平整,凡是山體本來的自然裂隙,像這些地方都用特制的石條鑲補起來,使得整個墻壁看起來更加整齊規范。

在前面墓道接口處,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這種在直墓葬入口發現陪葬墓的情況,在全國還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帶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監印”四個字,說明此人是負責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個官員,相當于今天的司務長或后勤部長。

既然有食官,自然就有廚房了,接下來讓我們到廚房去看一看。第一間墓室就是庖廚間。各位里面請。這是發掘現場的照片,在這間墓室里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像這樣看起來很小的陶罐,實際上比一個人雙手合抱還要大得多。在這些陶罐旁邊,還出土了一些“蘭陵丞印”的封泥。我們都讀過李白“蘭陵美酒郁金香”的詩句,后來據此推斷蘭陵酒源于唐朝,也算年代久遠了,而這一發現,卻把蘭陵酒的歷史至少推前了五百年。有了酒,當然還要有菜。在這里,出土了一些雞和牛的骨頭。有趣的是,在雞骨當中發現有“符離丞印”封泥。這表明這些雞都是由符離縣進貢給楚王的,可見符離集燒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相當著名了,以至作為貢品被進貢到這里。

徐州導游詞篇三

各位嘉賓,我們已經到了云龍山的北麓山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跟我下車,現在是九點鐘,我們游覽云龍山的時間大約需要1小時左右,我們十點鐘在車上集合,請大家記好我們的車號,勞煩司機師傅把車窗關好。

云龍山是徐州市南郊風景區的著名旅游景點之一,它西傍云龍湖,東依鳳凰山,南靠泉山自然風景保護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云龍山南北走向,全長三公里,共有九節山頭,其中第六節最高,海拔一百四十二米。但是它的名勝古跡多集中在北數第一節山上。這節山海拔一百四十二米。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大士巖、放鶴亭、興化寺這些主要景點就在第一節山上。 各位嘉賓,這就是云龍山北麓山門,我們將由此上山。上山時,請大家注意安全。 大家看,山門的右側是1999年7月1日修復的臥牛泉。它始建于清代,由雨水山泉匯聚而成。因為泉池東壁的巨石形似臥牛而得名,是云龍山著名景點之一。

各位游客,請看刻在山石上的“云龍山”這三個氣勢磅礴的大字是明朝的莫于齊書寫的。明萬歷年間,他在徐州擔任兵備右參政,云龍山究竟是如何得名的呢?因其九節山頭蜿蜒如龍,舊志稱:“其上有云氣,故名云龍山。”

山頂門下,依山勢修砌的石階,叫做“五十三參”,大家可以邊登邊數。這些臺階正好是五十三級。據記載:善財童子參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最后拜觀世音為師,才得到“正果”,之所以修建五十三參是要人們虔誠參拜,表示“正果”得來不易。

各位嘉賓,參觀完大士巖,讓我們到放鶴亭去看一看。 放鶴亭位于云龍山第一節山山頂,坐東朝西,是一座民族風格的建筑,它始建于北宋元豐年,是隱士張山人建造的。 張山人原來住在云龍山西麓黃茅岡,家有花園田宅,馬匹僮仆,可以說是一個豪門大戶了。他的父親張希甫信奉道教,母親李氏道教、佛教皆信,張山人本人愛好詩書,善彈琴,也常親自耕作,閑則入山采藥,過著田園隱居的生活。蘇軾任徐州知州兩年,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以為平民朋友就是這位張山人。張山人馴養了兩只鶴,并在云龍山頂修建了一座草亭,名為“放鶴亭“,蘇軾為此寫了一篇《放鶴亭記》,成為流傳千古的著名散文。 放鶴亭歷史上多次重建。“放鶴亭“三字匾額原為乾隆皇帝御筆欽書,后因毀壞,1978年改用蘇軾手跡制匾額懸掛在亭廊之上。

在放鶴亭南約二十米有招鶴亭,因《放鶴亭記》中有《招鶴》之歌而得名,放鶴亭西面有飲鶴泉源,是沿著巖層下鑿而成的,五十年代井中還有泉水,后來因被人投擲石塊而堵塞,近年來經過清理,飲鶴泉泉中又涌出了清泉。

各位嘉賓,放鶴亭后那座宏偉的建筑就是興化寺,讓我們到那里去參觀吧。 興化寺的大殿、配殿,禪院等均依山而建,風格別致。特別是大殿很有特色,大殿三面均為山崖石壁,殿內供奉的石佛高11。52米,合三丈四尺有余,但殿的.后墻只用了三行磚。所以有“三磚殿覆三丈佛”的妙譽。 其中,最早的年號為北魏太和十年。那時正是被魏鑿窟雕佛的鼎盛時期,因而大石佛頭像很可能為466—486年間雕鑿的,算起來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大石佛的兩臂和前胸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添加的。

徐州導游詞篇四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很高興認識你們!

歷史風云變幻,戲馬古臺歷經滄桑。兩千年來,戲馬臺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遺蹤,吸引無數的志士文人登臨憑吊。

為紀念推翻。

中國。

封建秦皇朝的農民英雄項羽,褒揚歷史功績,徐州市政府分別于1986年,1999年,

2000。

年對戲馬臺景區進行重修擴建。如今戲馬古臺結構嚴謹,布局勻稱,錯落有致,沉雄莊重。前區為兩組宏偉的仿古皇家建筑群,以豐富的資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壯的一生,包括雄風殿、巨鹿大戰、霸王別姬、鴻門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后區,依山就勢,設計為百米長廊,長廊以古來詠臺詩詞,當今書法大家筆跡勒石鑲壁,既能陶冶游人性情,又使人在游覽中受到教益。景區內遍植名木異卉,更有霸業雄風鼎、重九臺、烏雅槽、系馬樁、項王武庫、人杰鬼雄石等諸景點綴其間,使戲馬臺景區疏密有致,尉為大觀。開放以來登臺攬勝的游客絡繹不絕,它已成為國內項羽遺蹤旅游。

絡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也是徐州市楚漢文化中杰出的代表。

好了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里了,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希。

望大家。

玩的愉快,謝謝!

徐州導游詞篇五

徐州位于江蘇省的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爭之地"之譽。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公路四通八達,為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系的重要"十字路口"。1945年正式設市,現轄豐、沛、銅山、睢寧4縣,邳州、新沂2個縣級市,云龍、鼓樓、泉山、九里、賈汪5區。全市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963平方公里。總人口900多萬,年平均氣溫14℃。

徐州擁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江蘇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出生地和發跡地,數百年的`兩漢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兩漢文化。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以"漢代三絕"—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除此之外,漢皇祖陵、項羽戲馬臺、楚漢鏖戰的九里山古戰爭遺址、霸王別姬處、虞姬墓、以及劉邦榮歸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風歌》的歌風臺等。徐州其他的文化遺存還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鶴亭、黃樓、東坡石床、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關盼盼的燕子樓、北魏大石佛、蘇北第一寺—興化寺、以明清民居為特色的民俗博物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等。

徐州自然風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氣和南方的鐘靈秀麗。云龍湖水質清澈,仿佛一顆明珠鑲嵌在市區南部。綠波層涌的泉山森林公園、玉帶回轉的故黃河風光帶、臨波倚翠的云龍湖濱湖公園以及多條景觀路工程,使徐州披戴著一襲醉人的錦山繡水。

徐州市旅游設施配套完善,旅游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不斷增長,正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

徐州導游詞篇六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徐州旅游,我是小小解說員__x,今年x歲了。我的任務是帶領大家游覽云龍山風景區。

云龍山是蘇北一帶的名山,也是徐州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它的西邊是美麗的云龍湖,東邊是秀麗的鳳凰山。它一共有九個山頭,全長三公里,從遠處望去,像一條巨龍,由于山上經常云霧繚繞,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云龍山。在九個山頭中,最高的是第六節,海拔一百四十二米。文物古跡主要集中在第一節山上。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大士巖、放鶴亭、興化寺這些主要景點,就在第一節山上。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云龍山北麓山門,我們將由此上山。上山時,請大家注意安全。大家看,山門的右側是臥牛泉,由雨水山泉匯聚而成。因為泉池東壁的巨石形狀像臥牛一樣。泉池上方的拱型石橋叫三義橋。請看刻在山石上的“云龍山”這三個氣勢磅礴的大字,它是明朝的兵備右參政莫于齊書寫的。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徐州旅游,我是小小解說員__x,今年x歲了。我的任務是帶領大家游覽云龍山風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大士巖,是康熙五十八年徐州知州姜焯開鑿的。大士巖的正殿為圓通寶殿,正殿中的觀音大士像雕在巨巖上,上面還有文殊、普賢等菩薩像,他們三人合稱“釋家三尊”。

大家看殿南這株從石縫中長出的挺拔古柏,這株古柏已經有900多歲了,真正體現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毅品質。

參觀完大士巖,讓我們到放鶴亭去看一看。放鶴亭位于云龍山第一節山的山頂,是隱士張山人建造。張山人愛好詩書,喜歡彈琴,過著田園隱居的生活。大文豪蘇軾任徐州知州時和他是好朋友,張山人馴養了兩只鶴,并在山頂修建了一座草亭,取名“放鶴亭”,蘇軾還寫了一篇《放鶴亭記》,成為流傳千古的著名散文。

放鶴亭后面那座宏偉的建筑就是興化寺,讓我們到那里去參觀吧。興化寺依山而建,風格別致,特別是大殿很有特色,大殿三面均為山崖石壁,但殿的后墻只用了三行磚,所以有“三磚殿覆三丈佛”的妙譽。這兒就是大佛殿了,佛教一向是勸人向善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佛像,雖然法相很尊嚴,但大家可以看到他其實是微笑著的,而且他方面大耳,顯得非常慈祥。前面是云龍山的第三節山,又稱南天門,上面有觀景臺,站在欄桿前向遠處望去,徐州古城的美景就全部浮現在你的眼前了。

每年的廟會活動,以及豐富的民間藝術與民俗文化,使云龍山名揚四海,成為中外游客來徐州的必游之地。

我的講解到此結束,非常高興同大家共同游覽云龍山,祝大家一路順風,歡迎大家再次來徐州做客。

徐州導游詞篇七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很高興認識你們!

戲馬臺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公元前206年,蓋世英雄羽滅秦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筑崇臺,以觀戲馬,故名戲馬臺,中國歷史風云變幻,戲馬古臺歷經滄桑。兩千年來,戲馬臺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遺蹤,吸引無數的志士文人登臨憑吊。

為紀念推翻中國封建秦皇朝的農民英雄項羽,褒揚歷史功績,徐州市政府分別于1986年,1999年,2000年對戲馬臺景區進行重修擴建。如今戲馬古臺結構嚴謹,布局勻稱,錯落有致,沉雄莊重。前區為兩組宏偉的仿古皇家建筑群,以豐富的資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壯的一生,包括雄風殿、巨鹿大戰、霸王別姬、鴻門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后區,依山就勢,設計為百米長廊,長廊以古來詠臺詩詞,當今書法大家筆跡勒石鑲壁,既能陶冶游人性情,又使人在游覽中受到教益。景區內遍植名木異卉,更有霸業雄風鼎、重九臺、烏雅槽、系馬樁、項王武庫、人杰鬼雄石等諸景點綴其間,使戲馬臺景區疏密有致,尉為大觀。開放以來登臺攬勝的游客絡繹不絕,它已成為國內項羽遺蹤旅游網絡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也是徐州市楚漢文化中杰出的代表。

好了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里了,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希望大家玩的愉快,謝謝!

徐州導游詞篇八

徐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徐州。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徐州位于江蘇省的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爭之地”之譽。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公路四通八達,為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系的重要“十字路口”。1945年正式設市,現轄豐、沛、銅山、睢寧4縣,邳州、新沂2個縣級市,云龍、鼓樓、泉山、九里、賈汪5區。全市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963平方公里。總人口900多萬,年平均氣溫14℃。

徐州擁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江蘇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出生地和發跡地,數百年的兩漢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兩漢文化。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以“漢代三絕”—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除此之外,漢皇祖陵、項羽戲馬臺、楚漢鏖戰的九里山古戰爭遺址、霸王別姬處、虞姬墓、以及劉邦榮歸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風歌》的歌風臺等。徐州其他的文化遺存還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鶴亭、黃樓、東坡石床、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關盼盼的燕子樓、北魏大石佛、蘇北第一寺—興化寺、以明清民居為特色的民俗博物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等。

徐州自然風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氣和南方的鐘靈秀麗。云龍湖水質清澈,仿佛一顆明珠鑲嵌在市區南部。綠波層涌的泉山森林公園、玉帶迴轉的故黃河風光帶、臨波倚翠的云龍湖濱湖公園以及多條景觀路工程,使徐州披戴著一襲醉人的錦山繡水。

徐州市旅游設施配套完善,旅游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不斷增長,正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

徐州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發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擁有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運河繞城迤邐穿行,觀音機場為國家民航干線機場,魯寧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尤其是京滬、徐蘭客運專線在徐交匯,建成后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時間均縮短到兩個多小時,徐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樞紐。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石膏44.4億噸、巖鹽2l億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農副產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徐州年產煤炭2500多萬噸,是江蘇唯一的煤炭產地;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是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名揚海內外。徐州出土了數量眾多的漢兵馬俑,與秦俑寫實的風格相對應,徐州的漢兵馬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兵士的神態、表情,甚至是內心活動都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數以千計生動傳神的漢兵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壯的漢代軍陣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在世人面前。除兩漢文化勝跡之外,項羽“戲馬臺”、劉邦“大風歌碑”、蘇軾“放鶴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樓”,以及明清“城下城”遺址等歷史勝跡遍布全市,使徐州這座古城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

徐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形勝,美不勝收。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山圍著城,城環著山,山城相依,山水相連,形成了徐州獨特而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心方圓60平方公里的云龍山、云龍湖、泉山森林公園園林風景區將城市裝點得雅致秀麗,成為人們休閑觀光的旅游勝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兼得北雄南秀、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風格。

徐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一個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徐州正在古彭大地上迅速崛起。

徐州漢文化景區為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杰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并對外開放以來,以其“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為“兩漢文化看徐州”的窗口。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于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跡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并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游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占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占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閑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為游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游覽路線和休閑娛樂場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后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余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群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后,劉邦封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后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于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徐州導游詞篇九

徐州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發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擁有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運河繞城迤邐穿行,觀音機場為國家民航干線機場,魯寧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尤其是京滬、徐蘭客運專線在徐交匯,建成后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時間均縮短到兩個多小時,徐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樞紐。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石膏44.4億噸、巖鹽2l億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農副產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徐州年產煤炭2500多萬噸,是江蘇唯一的煤炭產地;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是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名揚海內外。徐州出土了數量眾多的漢兵馬俑,與秦俑寫實的風格相對應,徐州的漢兵馬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兵士的神態、表情,甚至是內心活動都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數以千計生動傳神的漢兵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壯的漢代軍陣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在世人面前。除兩漢文化勝跡之外,項羽“戲馬臺”、劉邦“大風歌碑”、蘇軾“放鶴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樓”,以及明清“城下城”遺址等歷史勝跡遍布全市,使徐州這座古城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

徐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形勝,美不勝收。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山圍著城,城環著山,山城相依,山水相連,形成了徐州獨特而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心方圓60平方公里的云龍山、云龍湖、泉山森林公園園林風景區將城市裝點得雅致秀麗,成為人們休閑觀光的旅游勝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兼得北雄南秀、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風格。

徐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一個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徐州正在古彭大地上迅速崛起。

文檔為doc格式。

徐州導游詞篇十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徐州旅游,我是小小解說員xxx,今年x歲了。我的任務是帶領大家游覽云龍山風景區。

云龍山是蘇北一帶的名山,也是徐州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它的西邊是美麗的云龍湖,東邊是秀麗的鳳凰山。它一共有九個山頭,全長三公里,從遠處望去,像一條巨龍,由于山上經常云霧繚繞,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云龍山。在九個山頭中,最高的是第六節,海拔一百四十二米。文物古跡主要集中在第一節山上。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大士巖、放鶴亭、興化寺這些主要景點,就在第一節山上。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云龍山北麓山門,我們將由此上山。上山時,請大家注意安全。大家看,山門的右側是臥牛泉,由雨水山泉匯聚而成。因為泉池東壁的巨石形狀像臥牛一樣。泉池上方的拱型石橋叫三義橋。請看刻在山石上的“云龍山”這三個氣勢磅礴的大字,它是明朝的兵備右參政莫于齊書寫的。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徐州旅游,我是小小解說員xxx,今年x歲了。我的任務是帶領大家游覽云龍山風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大士巖,是康熙五十八年徐州知州姜焯開鑿的。大士巖的正殿為圓通寶殿,正殿中的觀音大士像雕在巨巖上,上面還有文殊、普賢等菩薩像,他們三人合稱“釋家三尊”。

大家看殿南這株從石縫中長出的挺拔古柏,這株古柏已經有900多歲了,真正體現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毅品質。

參觀完大士巖,讓我們到放鶴亭去看一看。放鶴亭位于云龍山第一節山的山頂,是隱士張山人建造。張山人愛好詩書,喜歡彈琴,過著田園隱居的生活。大文豪蘇軾任徐州知州時和他是好朋友,張山人馴養了兩只鶴,并在山頂修建了一座草亭,取名“放鶴亭”,蘇軾還寫了一篇《放鶴亭記》,成為流傳千古的著名散文。

放鶴亭后面那座宏偉的建筑就是興化寺,讓我們到那里去參觀吧。興化寺依山而建,風格別致,特別是大殿很有特色,大殿三面均為山崖石壁,但殿的后墻只用了三行磚,所以有“三磚殿覆三丈佛”的妙譽。這兒就是大佛殿了,佛教一向是勸人向善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佛像,雖然法相很尊嚴,但大家可以看到他其實是微笑著的,而且他方面大耳,顯得非常慈祥。前面是云龍山的第三節山,又稱南天門,上面有觀景臺,站在欄桿前向遠處望去,徐州古城的美景就全部浮現在你的眼前了。

每年的廟會活動,以及豐富的民間藝術與民俗文化,使云龍山名揚四海,成為中外游客來徐州的必游之地。

我的講解到此結束,非常高興同大家共同游覽云龍山,祝大家一路順風,歡迎大家再次來徐州做客。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