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班級文化建設有機結合,以班級為主陣地,采取分階段有序推進的方式,通過學習傳統文化,長文化之根,塑文明之形,鑄美德之魂。讓學生在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傳統文化精華內化于學生的心智,讓民族精神外化為學生的行為,從而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書香班級”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是可圈可點小編為您推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方案四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教育局相關會議精神,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促進未成年人的養成教育,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活動目的
通過學習《弟子規》,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在了解中國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增長見識、提升道德品質的同時,傳承國學文化、弘揚正氣,形成學生健康人格,構建良好的校風。
三、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學習方式
1、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習,根據學校制定的方案,各班擬定班級的學習方案,開展學習《弟子規》活動。
2、學校以“校本教材”形式,拓展學習內容,提升學習效果。
五、活動的形式與方法
(一)具體措施
1、時間安排:《弟子規》共8章(含總敘),文本的學習、理解、體會用8周時間完成,大致每周1章。
2、具體時間安排:各班由班主任組織,每天利用中午12:30——12:40時間段,進行誦讀、理解、體會、交流。
3、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年部以周為單位,適時開展反思、總結活動。
4、學校以月單位,開展“主題班會”“情景模擬”等活動,踐行學習內容。
5、學校定期以“家校聯系卡”“家長委員會”等形式,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并給予客觀評價。
6、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各年部推薦學習效果好的班級、個人,在全校展示、推廣。
7、學校對各班開展學習《弟子規》情況,及時指導,反饋、交流、評價。
(二)落實“力行”
1、學習《弟子規》的目的是“落實在行動上”,各班將所學內容與班級“日反思”活動有機結合,學以致用。
2、學生的學習體會、感受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密切聯系,用所學知識規范自身言行,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3、學習《弟子規》的“力行”體現在“在家孝敬父母、長輩”,“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社會遵守公德”。
4、第一階段學習結束后,學校召開總結工作會。積累經驗,查找不足,為第二階段學習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方案2
一、指導思想
良好行為貴在養成。人的優秀品德是在良好文化氛圍的熏染、陶冶中不知不覺形成的。而國學精華是熏染、陶冶青少年的最好材料。通過對國學名言警句的誦讀,青少年德性與智性共同成長,可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養成教育在中學教育中居于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良好校風、學風形成的關鍵。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與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且培養學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維。同時也對加強教職工思想品德修養、增強工作責任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弟子規》是清朝人所編寫的,它濃縮了我們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也是我們進行德育的重要載體。
二、機構設置
“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使教育活動有條不紊,富有實效,學校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領導本次活動的實施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政教處,直接規劃、組織、監督活動的實施。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三、活動原則
1、堅持三結合原則,即要做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通過聯系、溝通和合作,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
2、堅持培訓教育者原則: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對學校行政領導、班科任教師、家長三者進行培訓。
3、堅持豐富多彩的原則,做到“讀、抄、做、寫、評、演”等環節一起抓,夠采用喜聞樂見的生動形式。
4、堅持實效性原則,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搞花架子。
5、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活動不是運動,要在統一安排在逐步推進。
6、堅持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學生將所學應用于實踐,根據《弟子規》要求改變自己一些不良習慣,完成實踐行動報告。
7、堅持各處室相配合的原則,政教處負責對家長、教職工培訓,各種活動安排,制定各種考評制度、細則、檢查評比,教務處負責教學安排,總務處負責后勤服務,團委會負責宣傳出版,校刊《擷真》刊登優秀文章。
8、堅持實踐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原則:在實踐過程中,資料、案例、心得、論文收集,進行課題研究。
四、指導教師職責
1、管級領導、年級長、班主任負責對家長、學生進行動員,使他們理解本次活動的目的。
2、全體指導教師負責對學生的組織實施和指導工作,隨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關注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的態度和表現,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要求每個指導教師隨時記錄每次指導學生活動的內容、觀察到的學生的表現、學生的收集,老師自己的設計意圖、自己的知識更新的情況和收獲體會。
4、指導教師負責各學生小組的資料保存、分析、歸類,并指導學生的資料收集工作。
5、班主任老師上交教案。
五、具體實施步驟
(一)培訓教育者階段(2008年1 ~2月)
培訓對象行政領導和班主任老師。1月27日、2月14日行政領導班子,分發《弟子規》學習資料,觀看教育有關影碟片、討論、讀感受。2月15日全體教職工培訓,2月17日班主任教師培訓。行政領導承擔對班主任教師培訓任務。
(二)動員準備階段:(2008年2月18日~23日)
班主任教師根據政教處的具體安排,制訂出本班的計劃。
(三)具體時間安排。
1、2~8周,學習主題為“孝”;
⑴以班級為單位,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誦讀經典,要求學生能夠背誦;
⑵寫一篇有關“孝”的作文;
⑶出一期以“孝”為主題的黑板報,講一個“孝”的故事;
⑷觀看《背起爸爸上學》影片、寫觀后感;
⑸收集現實生活中“孝”的故事;
⑹開展“孝行”活動。“孝行”活動是指導學生把“人則孝”當中的一些好的,適合的做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要求學生每天都能把一天做的“孝事”記錄下來,達到自我監督的效果;
⑺發放《弟子規生活力行表》,對照《弟子規》要求,每周一次自我評價,每月一次自我總結和家長評價;
⑻在第7周組織“孝道”為主題講故事演講比賽;
⑼硬筆書法比賽:抄寫《弟子規》“孝”內容;
⑽每天課間操,中午2:00~2:30播放廣播;
⑾計劃每兩周安排一個晚上組織初一級的學生家長觀看《幸福人生講座》影碟片,學習《弟子規》內容。
2、第9周總結第一階段資料收集;
3、第10~14周學習主題“悌”;
4、第15~20周學習主題“謹”;
5、學期末,根據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師評選出“美德標兵”“孝悌之星”,并給予表彰和獎勵;
6、下學期第1~6周學習主題“信”;
7、下學期第7~12周學習主題“愛”和“仁”;
8、下學期第13~16周學習主題“學文”;
9、下學期第17~20周為比賽階段、獎勵階段、總結階段;
10、對教師心得、優秀論文、教案評選并評選出“優秀德育教師”。分期刊登在校刊上。
六、預期效果
通過這次活動,使絕大多數學生在思想道德品質上能有一個大的飛躍,道德規范能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做到在校是一個好學生,能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在家是一個好孩子,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社會是一個好公民,能遵紀守法,富有公德心、仁愛心。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方案3
為了進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據《青州市中小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為指導,確立現代的教育理念,堅持育人為本,以德樹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 成立機構,加強領導
為了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能夠有序的順利進行。收到預期效果,在活動開展前成立了學校活動領導小組。加強對活動的確領導和督導工作。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
三、 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按照教育現代的要求,積極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學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堅持科學態度,努力改進和拓寬德育工作內容和方法,吸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學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標:本學期,全面鋪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學習氛圍,師生掌握一定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學生行為規范意識和道德情操。下學期,使學校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進入常態軌道。教師的素質明顯提高,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師生面貌煥然一新。
中長期目標:利用三年時間,讓全體學生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用國學經典傳統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學生健康成長受益終生,并讓他們勇于擔當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
四、 學習內容和途徑
1、 學習內容:臨摹名家書法作品,體會中華文字的線條美和空白美;誦讀古代詩詞文章,體會中華詩歌的韻律美和語言美;了解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文化血液;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節慶活動,了解傳統習俗的文化內涵。
2、 教育途徑: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結合專題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確保教育效果。
(1)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師要注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語文、政治、歷史、美術、音樂、體育和書法等學科,要加強學科滲透,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于教學過程中。
(2) 主題活動 通過積極組織舉行經典誦讀大賽,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書畫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講比賽,讀書報告會,藝術節,課前歌,大課間活動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于豐富多彩活動之中。
(3) 社會實踐 利用寒暑假,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等有利時機,結合教育工作的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加深對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理解。
五、 工作措施
1、 學習宣傳,營造氛圍
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傳達文件精神,提高認識,明確要求和責任。加強宣傳,使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人都懂得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意義。
2、 加強師資培訓 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師資水平。讓教師自覺養成優良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影響學生。
3、 加強各項活動的指導和落實。確保活動落到實處。取得效果。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方案4
中華“慈孝”文化源遠流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家庭和睦的基礎、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指導思想和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貫徹《安海鎮“弘揚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孝道”活動方案》的精神,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樹立新時期的孝道觀念,學校特制定“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孝道文化”活動方案。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結合我校注重德育教育的實際,倡導同學們認知孝道文化,勵志踐行,充分發揮孝道文化在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在全校營造“孝行天下”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把“孝道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等各個環節中去。打造御外“孝道文化”,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建設。
二、活動實施的主要內容
宣傳工作:
.向全校所有師生發出“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中華孝道”的活動倡議,號召人人傳承中華文明、踐行中華孝道。
2、召開“孝道“主題班會,全面做好思想動員,布置相關德育作業。
3、國旗下講話以“弘揚孝道文化”為主題
活動開展:
.讀一本孝道文化書籍
每天利用早會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或《二十四孝》等關于孝道書籍,讓學生了解書中孝的故事,懂得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四月份開展“行孝道、知感恩”專題講故事比賽
通過自身所知道的一些敬老愛老的故事來開展講故事比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5月份每位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傾訴感恩之情)并踐行“七個一”(即一周七天每天為父母做一件事并主動長期承擔一項家務勞動)活動
如:
做一次飯
洗一次碗
洗一次衣服
擦一回地
洗一次腳
捶一捶背揉一揉肩
說一次“我愛你們”并擁抱一次
4.5月份利用校園廣播和班級多媒體宣傳“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跡
5.6月上旬開展“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動
召開學生家長會,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工作網絡,形成教育合力,進一步發揮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
6.6月中旬開展“百善孝為先”主題班會
讓同學們探討關于孝與善的真諦,并能從中受益。
7.6月下旬寫一篇孝道感悟
通過讀敬老書籍、做敬老好事等,讓學生寫一篇孝道。各班先評出5篇參加年級評比,再由年級組評選出5篇優秀參加學校評選。分段評出優秀若干篇進行獎勵,并匯成冊。
總結評比表彰
.班主任對班級開展的孝道文化進行總結,重點是開展的工作,收到的成效,存在的不足,改進的措施。
2.各班評選出5名班級尊老敬老好學生在班內表彰,學校推薦5名校級“尊老敬老好少年”校內表彰。
最終,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長輩、體諒父母、關心他人、關注社會,從而以愛心喚醒愛心,換取愛心,傳達愛心,使愛得到遷移與升華。讓學生養成習慣,形成長效機制。通過孝德實踐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同時,緊密家校聯系,促進孩子和父母的有效交流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