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公開課對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幼兒的學習和成長以及提升幼兒園的整體形象和聲譽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幼兒園應該積極組織和開展公開課活動,為教師和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展示機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幼兒園教師公開課活動方案精選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幼兒園教師公開課活動方案 篇1
為提高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進一步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熟練教學技能、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經研究,決定于20__年1月7日至8日對我園所有年級開展校級公開課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為切實抓好以園為本的教育教學工作,通過教師講授“公開課”,組織教師進行觀摩學習,開展教學經驗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及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讓廣大教師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互學互助,共同成長,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我園教師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參加范圍:全體任課教師。
三、活動地點:仙河鎮中心幼兒園游藝室.
四、活動時間;1月7日至8日,上午9:00-10:30.下午:3:00-4:30
五、活動安排
六、活動要求
1、所有參加公開的教師在本周六上午(01月6日)上報公開課課題及電子版教案。
2、各位老師要充分吃透教材,運用最有效、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力爭將課程達到最優質的效果。
3、聽課教師在活動開始前一律將手機調為振動或關機,必須要遵守時間,應在授課教師說課開始前全部到位,且中途不得隨意走動或離開教室,并認真做好聽課記錄,且準備好觀摩后的活動反思。
4、認真公正的做好評課打分活動。
5、各自輔助教師做好一切后勤工作,保障活動順利進行。(如:相機充電、教具整理等)。
7、要求本學科組的教師及所有無課教師均要按時參加聽評課。
8、授課結束后,要開展扎實有效的評課活動。一方面要做好記錄,另一方面要將評課結果上報保教處,要求人人有發言,嚴禁走形式走過程,確保活動取得預期效果。
幼兒園教師公開課活動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更新觀念,以《綱要》和《規程》為指導,自覺遵守園的,服從上級領導安排,做好本職工作,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質,樹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工作重點
1、全面了解幼兒教育新動態,思想緊緊跟上現代教育的步伐。認真鉆研教材,全面細致的了解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2、在教學中,尊重幼兒,營造平等、和諧學習氛圍。在課前的教具準備要充分、內容要豐富、生動、新穎,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在教態上具有兒童化,形象生動,和幼兒融合在一起,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同時還要對幼兒的操作能力進行強化培養,讓幼兒學會在游戲中去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課堂上利用各種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激發幼兒的興趣。
3、注重學習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的作用。為幼兒創設一間有特色、有意義的教室,是教師、幼兒共同的責任。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動靜活動特征為幼兒設計各種活動區域,并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大膽使用和創作。讓幼兒成為環境主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創意去豐富環境。
4、鼓勵幼兒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舞蹈、美術等興趣班,這樣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培養幼兒德智體多方面的興趣。用眼睛關注每個幼兒,從幼兒身上吸取閃光點,去點亮他們自信自立的明燈,幫助幼兒發現自己的優勢智能,建立其自信和對集體的歸屬感
5、注重家園聯系。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家長,如實的和他們交流對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盡量去滿足,對家長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問幫著查資料解答,讓家長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家長的朋友,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當問題出現,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絡,讓家長知道老師對問題很重視。
本學期,我一定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爭取從以下幾方面獲得提高:教學方面,我將認真準備幼兒活動所需材料,寫好每一次教育活動計劃和總結,多學習,把先進的幼兒教育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多思反,結合自己班幼兒情況實施收效好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教師公開課活動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改革發展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結合我園都是新崗教師較多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年度我園教師培訓計劃。
二、培訓目的
通過開展園本培訓,進一步鞏固教師的職業道德,鞏固教師專業思想,使教師掌握必備的教育技能,樹立現代教育觀念,熟悉有關教育法規,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更新知識,提高執教水平。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游戲觀,不斷完善幼兒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提高其實施幼兒教育教學的能力,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近期目標:使教師使教師把握現代幼兒教育基本理念,初步掌握幼兒教育教學基本功,能更好的勝任班級、園里的工作。
遠期目標:成為適應幼教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骨干教師、市鎮級學科帶頭人、各級各類幼教“專家”。
三、成立培訓領導領導
1、領導小組構成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主要職責
(1)統籌規劃教師專業發展工程各項工作,制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工作相關政策,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宏觀管理體制和組織協調機制。
(2)把握各層面教師隊伍建設的著力點,研究制訂各層面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編制經費預算,加強教師隊伍綜合素養、育人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建設,促進各層面教師的'專業發展。
(3)組織編寫學校校本課程與教材,開展教師各項培訓工作。
(4)宏觀把握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的人事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工作,對教師資格和注冊制度、職務聘任制度、評價考核制度和工資制度等政策實施予以指導。
四、培訓內容
鄧小平理論基本原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文件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規、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師教學工作規范、教學技能理論知識,教學技能訓練方法與途徑,幼教科研基本知識。《新鄭市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各個環節的具體內容與要求、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組織的基本要求、游戲的組織等。
五、培訓的層次
教師培訓分三個層次:包括見習期培訓、見習期后的適應期培訓、青年骨干教師培訓。
六、具體措施:
1、每周進行一次全園教師教育理論、業務學習,要求認真做好記錄。
2、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工作綱要》的文章,采用講座和參與式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領會《綱要》精神,并和工作實際相結合,把《綱要》的精神落實到每位員工的行動中去。
3、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一日常規》,規范教師的日常用語和行為舉止,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溫馨的心理氛圍,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4、積極開展環境創設,開學初每班根據學前班、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布置出有趣味性、教育性、藝術性的大墻飾和各個活動區。
5、組織教師參觀市直和其他鄉鎮的幼兒園,觀摩學習教育活動,開闊眼界。
6、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推行新教材,開展說課、聽課、評課為一體的實踐活動,讓新教材真正進入班級教學,并嘗試與園本課程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尋求新的教學方法。
7、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公開課活動以及園外培訓活動。汲取新思想、新做法,促進本園教育教學的改革。
8、開展教師自學活動、要求教師認真寫、教育隨筆。
9、讓年輕教師向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學習,幫助她們盡快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有利于后者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
10、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觀摩、專題討論等方式,幫助教師熟悉、了解和掌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組織形式,能夠獨立主持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
11、每期舉辦一次教研活動,組織全園教師觀摩學習,并展開討論。
12、組織教師參加專題研究、學術研討會,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或教育教學經驗文章、教案設計等。
13、建立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方案,組織教師進行反思教學,認真寫好反思記錄,加強教師的研究性學習。
14、探索觀察、評價幼兒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統一、定期、標準化、量化的評價模式,采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15、組織多種競賽,給不同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和條件。
16、期末,要求每位教師寫工作總結和經驗文章,引導教師進行自己認識、自己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確自身的優勢與特長,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七、具體安排培訓計劃方案
九月份
1、組織安排好本學年年第一期培訓、匯報工作和新崗老師來我園的教學工作以及園本培訓。
2、選派園內3名青年教師到市區幼兒園進行實地學習和解惑。
十月份
1、園內信息技術員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工作。
2、保教主任和2名教師到十指幼兒園就檔案治理進行學習。
3、園長、副園長、保教主任對園內教師進行藝術類的培訓。
4、參加保育員培訓。
十一月份
1、武星參加轉崗培訓。
2、在職教師參加網上培訓。
十二月份
1、組織園內教師基本技能培訓。
2、園內文藝隊教師慶元旦文藝匯演培訓。
元月份
1、參加登記員驗收培訓
2、參加檔案收集整理培訓。
3、審查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登記表、登記證。
幼兒園教師公開課活動方案 篇4
安全工作計劃
1、利用各種形式引導幼兒用電、交通、游泳、放火、防震、放毒等各項安全教育。如教育好幼兒上落樓梯向右走,不準在教室追逐,大少便與喝茶要排隊,教室張貼安全標志,教育幼兒不準亂摸電插座,游水前做好預備運動,在水里不準推人與危險動作,在家里不準玩火,不準帶火種回幼兒園,并教育好幼兒當遇上危險時請打110向警察叔叔求助,或大聲向外叫救命。
2、堅持每周進行一次常規安全大檢查及衛生檢查,并每周五向幼兒進行衛生,常規,安全的教育。
3、利用音樂游戲組織幼兒下課常規,調動幼兒的自覺性。
4、教育好幼兒不要亂把食物放在嘴里,以防食物中毒。
衛生保健工作計劃
1、做好幼兒冷熱工作,能夠及時為幼兒增減衣服,午睡注意幼兒的睡意,發現異常立即做好應變辦法。
2、每天早上做好晨檢,做好病號登記,特別要吃藥的幼兒名單。
3、充分利用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組織幼兒鍛煉,培養幼兒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幼兒的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
4、每周檢查幼兒的手指,要求幼兒不準留長指甲,隔天就要洗頭,每天要更衣。
5、教育幼兒要多喝水,多吃蔬菜,不要挑吃,均勻飲食,有助身體發育。
家長工作計劃
1、堅持家園聯系制度,以面談,電談與書信的形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一日在園的生活,學習等情況,我們也積極主動地向家長反應幼兒在園學習情況,生活等情況。如每天早上用親切的微笑迎接家長與幼兒,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在下午放學就把幼兒的一天生活學習反應給家長知。并堅持兩周發放一次幼兒手冊,以取得家長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
我們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了解,進一步提高幼兒學習的自覺性。
2、每學期結合教學開展一次、有關家庭教育的活動,積極參與社區教育,文明建設活動,使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有機結合。
3、結合本園要求,繼續開展第三次家長委員會議,動員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發揮家長委員的作用。
幼兒園教師公開課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習簡單的對話。
2、借助教師的語態及畫面中生動的動物形象,初步學習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3、體驗動物們互相幫助的情感,產生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故事圖卡。
2、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春天圖卡,引出主題。
教師:春天來了,什么花開了?(桃花、迎春花)除了它們還有其它很美麗的花兒也開了,它們是誰啊?(杏花、梨花)它們睡了一個冬天,想要感謝叫醒它們的朋友,我們去幫她們找找那個朋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邊看圖卡,邊聽故事,邊思考問題。
例如:教師說:“大象,是你給我們松的土嗎?”教師提問:“是不是大象松的土呢?”
是不是小羊松的土呢?小羊怎么說的?
是不是啄木鳥、小蜜蜂松的土呢?它們是怎么說的?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并等待幼兒跟述故事。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看圖片,邊嘗試講述故事,啟發幼兒給故事取名稱。
4、采取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豐富故事情節。
還有誰會給樹木松土呢?如果小朋友幫樹木松土,你愿意嗎?你會怎么樣去松土呢?
5、情景表演故事。
給幼兒分配角色并帶上頭飾,表演故事情景。
附故事:
誰松的土
春天,杏樹開出粉紅色的花。梨樹開出白色的花。田野里多美呀。
杏樹問:“梨樹,我們開出這么美麗的花,可怎么謝謝為我們松土的朋友呀!這朋友是誰呢?”
梨樹回答不出來,就問大象:“是你給我們松的土嗎?”大象說:“我會澆水,不會松土。問問別的朋友吧!”
梨樹問小羊:“是你給我們松的土嗎?”小羊說:“我只會拔草,不會松土。”
梨樹問啄木鳥:“是你給我們松的土嗎?”啄木鳥說:“我會捉害蟲,給樹木看病,不會松土。”
梨樹又問小蜜蜂。小蜜蜂說:“我只會采蜜傳花粉,不會松土。”
那么究竟是誰給梨樹、杏樹松的土呢?
這時,一條蚯蚓從土里鉆出來。大象說:“噢,我想起來啦!是這位朋友給你們松的土。”
杏樹、梨樹感謝蚯蚓,把花瓣灑在地上,表示對蚯蚓的感謝。
幼兒園教師公開課活動方案 篇6
一、現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末的測查及平時的觀察,我們對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性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兒經過一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大多數幼兒都喜歡上幼兒園,并逐步能夠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初步建立了在園的一日生活和學習常規,會獨立進餐,生活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喜歡參加各項游戲活動。班內大部分孩子都比較活潑好動,對于新事物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口語表達能力也有了提高,喜歡說,喜歡做,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幼兒時常以自我為中心,活動生活中表現出任性、自私、嬌氣的一面。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我班重點將是繼續豐富各項活動內容,從幼兒的情感、親情著手,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工作任務:
常規工作:
1、利用早晚家長接送幼兒的短暫時間與家長接觸,了解和介紹幼兒情況,相互溝通提出建議等。
2、運用家園聯系本,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個別交換意見,互通情況信息。
3、以家長園地形式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和班級活動安排和教育計劃,結合各月重點并針對家教中存在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宣傳家教科學知識、指導方法,介紹家教經驗等。
4、增設家園欄的內容,豐富家園欄的形式,增設小知識欄等。
5、組織各種形式的家長活動。A:家長會B:家長學校三。
逐月工作計劃二月份:
1、做好新生接待工作,穩定新生幼兒的情緒。
2、認識幼兒園環境,加強安全教育。
3、召開家長會。
4、與幼兒一起創設環境,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及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