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精神意義深遠。它啟示我們,不只是軍隊,民族、國家和個人,擁有長征的艱苦奮斗、積極樂觀與勇往直前精神,便能邁向成功。讓長征精神流芳百世,刻入每個人心中。它將激勵我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個人成長注入強大動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1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是一位外國記者斯諾所寫,他客觀詳實地報道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綱領,讓全世界知道,在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真正的未來在哪里。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國土。而當權者的屠刀則揮向人民,這個時候需要有人站出來挽救大局,這個人就是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
黨在成立初期,由于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曾受過很大的損失。新的共產黨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領導們的智慧使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只有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讓國家看到未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沒有被侵略者擊退,在無數人流血犧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站出來。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逐漸壯大,在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之后,沒有人能再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了,這是一個代表人民群眾的政黨。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知道:正是中國共產黨及其所經歷的苦難和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了解過去,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種偉大將給中國帶來新的輝煌!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2
“他好象同中國其他地方的膽怯的農民不屬于一個族類,一雙炯炯有神的快樂的眼睛含著一種挑戰的神情,還有一定的嚇人氣派。”看到這句話,我不禁“噗”的一聲笑出來,一面為這位美國作者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新奇而笑,一面又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的“神”而大為震動。迫不及待地向后翻去。
埃德加·斯 諾所寫的《紅星照耀中國》描繪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蘇區,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通過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個此前雖有所了解卻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據地。當面對誤解和扭曲,紅色中國的領導人敞開胸襟,熱烈的歡迎這個遠方而來的不速之客。無拘無束的告訴他他們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過這個青年,告訴全世界,在世界東方的戰場上,不起眼的角落里發生的故事
在這里,西北的漫天黃沙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風;滾滾的硝煙暫時退卻,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的、軍民一心的生活景象。他們堅定、執著、深邃而不乏快樂和幽默,他們是為了幸福而戰的勇士,他們更是活生生的、與普通人無異的市民。
不同于其他書籍上描寫的民生凋敝,也不同于歷謳歌的艱苦卓絕的抗爭,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與人民打成一片的優秀中國共產黨領袖、是一群敢愛敢恨,真心的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它深切讓我認識到了共產黨與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種感情源自于對祖國的熱愛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互相尊重并堅持這條路走下去。或許這就是中國在黨的領導下在歷史的洪流中日益富強,走向民族復興道路的根本原因。
2008年5月12日,整個中國都為之沉默了。在這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昨天還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夏天的勃勃生機剛剛彌漫開來,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8.0級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毀成一望無際的廢墟。數萬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間一命嗚呼!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在地震爆發后的當天,年過六旬的溫總理,在第一時間內奔赴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孩子們挺住,我是溫爺爺。”面對隨時可能發生五六級余震,每一次震動都有可能導致一些斷殘的墻體進一步坍塌滑落。盡管如此,溫總理仍然執意要爬上廢墟堆,親自拿著喇叭湊近縫隙向埋在里面的孩子們喊話。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動了。這一句普通的話,不僅蘊含著一個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和關懷,傾注更多的是鼓勵孩子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樹立戰勝災難的信心,讓他們早日走出災難的陰影。這一句普通的話,不僅是一個爺爺對孫子的疼愛和憐憫,表現出更多的是用溫情去撫慰孩子們受傷的心靈,讓他們重拾親人的溫暖。這一句普通的話,不僅展現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的至愛之情,而蘊藏更多的是,當看到人民遭受苦難時的一種“愛之切”和“痛之切”,想要大聲告訴災區人民一聲,你們不是在孤軍作戰,還有溫總理和全國人民,只要堅持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中國式平民總理,這個頭銜不僅代表了黨執政為民的理念,更表現了在黨的陽光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創建一個沒有貴賤、為人舍己、和諧平等的社會。這不正是共產主義所追求的嗎?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過去留給我們的是深切的追念,但未來只留給我們一個模糊的背影。
未來并非循規蹈矩,而是要我們在黨的陽光下,發揚與民同樂、以群眾為重的優良傳統,用手中的畫筆為和諧、繁榮的社會增光添彩,為大同的理想而執著追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3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本好書,讀了這本書,讓我感觸良多,深受啟發,為此記錄下心得感悟!“那紅星照耀中國,也必將照耀整個世界。”這是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所提出的。在這本書中,共產黨人的艱辛、努力及奮斗,深深觸動了他的內心。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壯舉。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那30多名先遣隊員們以不怕犧牲,敢于直面一切困難的長征精神,用自己的鋼鐵之軀筑成屏障,為身后的隊友鋪平的道路與希望,可以說紅軍中的每一個志士,都是英雄,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可以犧牲一切,哪怕是拋頭顱,灑熱血!在尚未吹響勝利的號角前,他們絕不退縮。
可以說,這是一部劃時代性的巨作。它推翻了外界對中國共產主義的負面壓迫與影響,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充滿朝氣的紅色中國,而這樣的.國家與民族卻更是不可戰勝!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支奇跡般的,給予了人民、給予了國家與民族真正生的希望!唯有那不可打倒的共產國際主義,方可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
感謝這本名著,他教會了我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樂觀主義,賜予了我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膽識與謀略!
紅星照耀中國,也必將照亮整個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4
斯諾筆下的紅小鬼們是“真正”的人,他們有著飽滿的精神品質以及一種與朝霞一樣的光芒。
斯諾筆下的紅小鬼經過千錘百煉的鋼。年齡雖小,但已經歷了千難萬險的考驗,煉就了堅定的`意志,信仰無比堅定。他們不是媽媽的孩子,而是一個個老練的紅軍。他告訴我,他今年十五歲,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紅軍。他當了四年紅軍,虛歲十一歲就加入了紅軍。這就相當于十周歲時,紅小鬼就背井離鄉,離開父母、親人,跟隨紅軍大進行長征,走遍了大江南北。而其意志因豐富的經歷愈加堅不可摧。
“當時農民喜歡紅軍嗎”斯諾問。
“喜歡紅軍,你問他們當然喜歡紅軍,紅軍給他們田地,趕走地主、收稅官和放債人。”
從孩子氣的、天真的笑語中,可以看出他對“農民喜歡紅軍”這個問題感到理所當然,甚至有些吃驚。不僅僅是這一位,每一位紅小鬼都表現出了與其一樣的信念。
“紅軍為窮人而戰。紅軍是抗日的。為什么不要當紅軍呢”
“江西是好的,甘肅也是好的。凡是有革命的地方都是好的。我們吃什么,睡在什么地方,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革命。”
斯諾筆下的紅小鬼們像是紅軍的潤滑劑,他們多才多藝,是紅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少年先鋒隊隊員在紅軍里當傳令兵、伙夫、號兵、偵探、無線電收發員、挑水夫、宣傳員、演員、馬夫、看護、書記,甚至教員!”可見,正是有了他們,紅軍這個龐大的機體才運轉得更高效。
斯諾筆下的紅小鬼們是灼目的,是經功豐富、意志堅定的,是多才多藝的。他們是紅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民族的希望。用斯諾的話來說,就是“任何人看到這些英勇的少年人都會感覺到中國人并非生下來就腐化,倒具有前途無量的人格!”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5
80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 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 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 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于工作卻事無巨細都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對周恩來的著墨是“他頭腦冷靜,善于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于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還有黃埔軍校畢業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__;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敘述,我仿佛看到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著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群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澤東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本書一經發表,就產生了了巨大的反響。它駁斥了國民黨刻意扭曲的宣傳,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讀完這本書后,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響力依然不曾消減。
斯 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里,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6
看著你吹著空調、吃著零食、躺在沙發上翻閱《紅星照耀中國》,我想我們都應該感恩!雖然我們沒有經受那血與火的洗禮,卻始終身處紅星所照耀的光輝中。藉由親子共讀活動,我在看書也在看你:很欣喜地看著你從漫不經心到認真品讀,很欣慰的看到你被革命領導者的風采折服,用心去了解那段歷史、感悟那段歷史。從中你看到了艱辛與毅力,也看到了除學習成績之外所必備的品德、見識、人緣等個人素養。
而媽媽則更關注于第四篇中毛主席關于童年及在長沙的求學歷程的自述,因為這是與你目前的年齡相契合的階段。舊社會的腐爛、人民的苦難,惡劣的社會環境激發了毛主席對真理、知識的渴求,毛主席之所以擁有被你艷羨的絕妙文筆和廣博見識,得益于他的廣應該怎么做呢?希望你能追隨偉人的`腳步在沒有找到人生目標時廣泛閱讀、深入學習、鍛煉體魄、勇于嘗試尋找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做最好的自己能有益于他人。
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堅實后盾,將與你結伴同行,一起成長,不斷增加我們人生的寬度、深度和厚度。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7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出身貧苦,稚號未脫,在剝削和壓迫中成長,他們活躍于蘇維埃共和國的每一片土地。這些藉藉無名的”紅小鬼”們,便是千百萬人民群眾在革命實踐上一個真切的縮影。
初八紅區,斯諾并未感受到這群孩子們的獨特,穿著大上幾號的軍裝,垂垂欲墜的紅軍八角帽,極別扭的著裝在他們看來是”革命”的象征,因為他們還有一個響亮的名號”少年先鋒隊員”全身迸發著一種令人驚異的青年運動所表現的生氣勃勃的精神。
這樣一個朝氣蓬勃的團體,在紅軍領袖日理萬機的間隙,貫注了靈動的色彩和無限活力,在那些名垂千史的領袖身邊,從未缺少過這樣純粹質樸的孩子,以至誠熱情的心將他們的”馬克思主義詞匯”伴著濃重的鄉音娓娓道來。看似尚且早幼的孩子,卻是帶著得意揚揚的語氣闡述自己數年前參加紅軍的履歷。他們或許沒有悟透何為共產主義,有的只是一個質樸的信念:紅軍是要解放貧苦人民的!在他們簡單純粹的心中,參加”少年先鋒隊”,被戰士們親切地呼成”小鬼”,都是從前不敢奢想的殊榮。
但這群小戰士們,卻與真正的戰士無異,他們從未因年少而要求特殊待遇,他們與游擊隊一同上戰場,以致于引起白兵的嘲笑,他們的確是太小太輕了。這樣的.小戰士,也有數百名,在暗無天日的政治監獄里,孱弱的身板經受著嚴刑拷打,但他們的堅忍與忠誠令人嘆服,這樣的精神,與他們對紅軍的崇高推崇息息相關,這只有如此年輕的少年才能做到。
這樣的一群”紅小鬼”,真正極載入史冊的卻是寥寥無幾,令人痛心哀婉的是,這些年輕的小戰士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或許只留下了一個無名無姓無跡的土丘,蔓上生生不息的如同他們一樣充滿朝氣的青草,曾與他們親密無間的偉人早已名垂青史,而他們也許身首異處,在祭尊了鮮血的土地下,如過眼云煙般消逝……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 篇8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樂的時候,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
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
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為共產黨員,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的起義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后來人。紅軍將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
從這里給我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梁,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