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學期,科級干部培訓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這為干部們提升能力、拓寬視野提供了絕佳契機。而學員座談會上的交流發言,是思想碰撞、經驗共享的重要途徑。為助力學員們在座談會上展現風采、深度交流,我們精心準備了春季學期科級干部培訓班學員座談會發言優質5篇。這些發言涵蓋工作反思、學習心得、未來規劃等,為學員撰寫發言內容提供豐富靈感,推動培訓取得實效。
第一篇:
向下扎根,主動學習。樹高葉茂,系于根深。學習伴隨著人的一生,提高能力、增長才干、積累經驗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虛心學習。學什么,怎么學?這個是一直困擾我的難題。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沉淀,作為年輕干部要做到以下兩點:既要端正態度,當好勤學好問的“小學生”,主動到基層這個知識的“大海洋”里,向前輩學習、向群眾學習、向理論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豐富知識層面,充實自身知識儲備庫,為放開手腳干事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又要深入基層,服務基層,切實擔當起政治責任,主動沉下去接受磨練,在基層一線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切切實實地為群眾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深化干群魚水情。
向上生長,勇于開拓。知重負重,克難而進。面對國際國內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有不斷增強開拓進取的勇氣和力量,在向下扎根的同時,要向上開出“創新之花”。*縣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空間狹小、產業受限,是山區縣的“短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經濟和社會發展落后;那么,山清水秀、資源豐富、人文獨特,這些資源稟賦對山區縣來說,恰恰也是實現長遠發展、綠色發展可以依靠的“長處”。如何利用好現有的資源條件,把“兩山”理念轉化為生動實踐。這就成為我們*干部的共同課題,要心懷“國之大者”,凝心聚力、躬身實踐,寫好“山水文章”,走好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是靠人人參與,人人奮斗,不是“躺平”“內卷”,“躺平”不可能坐享其成,“內卷”更不可能創造幸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積極圍繞縣委縣政府這個中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地優化、完善、提煉,畫出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同心圓”。
向前突破,迎難而上。為可能,盡所能。我覺得突破是跟自己比,發現自己的進步,肯定自己。所以,我很感謝組織的信任與培養,感謝身邊每位同志的指導和幫助。對我而言,從幕后到臺前工作,是一個突破,更是一次成長。工作中,我和大家都一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干工作時往往伴隨著疑惑、彷徨和不解,缺乏經驗,與群眾打交道不夠成熟,對基層工作一知半解,在新的環境中難以快速適應成長,往往造成了工作中的被動。楊絳先生曾說:“人生沒有白流的汗,也沒有白走的路。深處低谷,也要仰望星空,走過黑夜,仍期待陽光。”承蒙組織關心關愛,每當我思想上困惑的時候,組織上都能把我想起,讓我在黨校參加墩苗培訓班,重拾初心再出發,理清思路勇擔當。而如今,又在科級干部培訓班學習,又來向各位領導前輩學習取經。人民日報曾有一段話我非常喜歡,我喜歡三種人:比自己優秀的人,使自己優秀的人,和自己一起變優秀的人。在座的各位都是*的骨干力量,都是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成長起來的優秀領導,身上的很多閃光點非常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鑒。
向后反思,求真務實。學有所思,行之有向。在工作結束后,我們習慣說“復盤”——反思過程、總結得失,在“且行且思,且悟且進”中不斷總結提升,增長智慧,改進優化。就我們基層年輕干部而言,不僅要做到學有所思,行有所向,還應做到見賢思齊,在不斷反思中積累經驗,成長進步,以實際行動展現年輕干部的使命擔當。最后我想用一句話與諸君共勉:不斷嘗試失敗,于是你積累了經驗;不斷嘗試成功,于是你積累了信心,人生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積累、迸發,再積累、再迸發,最終實現完美的自我。
第二篇:
要在“學”字上發力。要堅持圍繞大局增強學習的前瞻性,聚焦工作實際增強學習的有效性,深入調查研究增強學習的創造性。一是學理論。學習貴在持之以恒,重在學懂弄通。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入學、系統學,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黨的二十大報告原文等,學習各級領導安排部署工作的講話和會議精神,并堅持在學通弄懂做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二是學方法。全面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這一思想的基本觀點、科學體系,把握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不斷提高我們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三是重實踐。習近平總書記論述知行問題時,反復強調要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指出:“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我們必須把“知”與“行”有機結合起來,善于學習、勇于實踐,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讓職能作用發揮在一線、延伸到基層。
要在“做“字上見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群團組織要承擔起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為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做出貢獻。作為一名紅十字會干部,要充分發揮紅十字是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聯系困難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最大限度把群眾凝聚在黨的周圍,積極響應號召,立足現階段發展工作實際,在第三次分配中找準定位、提升效能、展現作為,做好“三優”服務。一是優化宣傳服務。通過“三救三獻”主責主業,開展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捐獻光榮”的社會氛圍,打造人民群眾身邊的紅十字會。4月1日,*縣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成功,為華東地區一名血液病患者播下了新生的“種子”。二是優化志愿服務。圍繞“三救三獻”等核心職能,動員廣大社會愛心人士捐獻財富、奉獻時間、技能和專業知識,在推動紅十字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助力第三次分配。三是優化捐獻服務。借助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發展公益事業,做到優勢互補、互促發展,達到“1+1>2”的效果,縮小社會發展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為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貢獻紅十字力量。
要在“嚴”字上立標。工作行不行、能力強不強、面貌好不好,關鍵看作風。作為一名新時代黨的干部,我們要充分認識干部能力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能力作風建設抓緊抓實、引向深入,把“嚴”字作為干事的主基調,并體現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除此之外,還要督促自己的親戚朋友,嚴格按規矩辦事。一是在工作作風上求嚴。積極主動,力戒懶惰、散漫的工作習氣,認真研究工作,找準定位,干實事、辦好事,將紅十字精神更好地落實到行動中來,切實打造“救”在身邊的紅十字會,為健康*建設注入紅十字力量。二是在廉潔自律上求嚴。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反“四風”各項規定,凈化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行動作表率,為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
講政治,錘煉過硬政治品格。新時代的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必須做到政治過硬,始終站穩政治立場,自覺扛起政治擔當,時刻緊繃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根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體到工作中就是要樹立全局觀念,各項工作開展都要跟縣委、縣政府保持步調一致,明確*鄉建設*文旅發展示范區這個目標,積極構建“四區布局”,即:集鎮拓展延伸區、生態康養集聚區、茶旅融合振興區、休閑觀光風景區,圍繞目標不講條件不折不扣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為*各項事業建設添磚加瓦。
講擔當,鍛煉過硬本領能力。明確了奮斗目標,就要想辦法破難題、勇擔當、踏實干,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本領和能力,要提升本領和能力就要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只有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認真學習各項業務知識,敢于擔當在實踐中不斷地發現自身不足,帶著問題和思考持續鉆研,積極主動想事、謀事、干事,才能在服務群眾、推動*各項事業發展中錘煉本領提升能力改進作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新篇章提供執行保障。具體到工作中就是要推動*鄉“四區布局”落實落地,結合分管工作職責就要做好集鎮避險遷建的各項政策宣傳,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抓好“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志愿服務品牌,并積極運用積分制激勵群眾養成健康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發展旅游促振興方面,要結合項目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針對鄉寬界路、王家河、鮮花3個片區的實際情況,給各片區明確定位,并進行細化分工,促進片區內各村協同抱團發展,推進*全域發展。
講服務,夯實過硬群眾基礎。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四下基層”活動,找準本地優勢、盤活本土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好經營好我們的鄉村,深度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多做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夯實群眾基礎,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具體到工作中就是要積極落實共同締造各項體制機制建立和運行,利用百姓宣講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宣傳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發展好*的茶葉、葛根、羊肚菌、辣椒等產業拓寬群眾致富渠道,積極推進落實鄉村建設“六件事”和各項惠民政策增進民生福祉,當好群眾的勤務員。
第四篇:
“思”字為先,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無論是火爆出圈的武陵不夜城,還是從“空心村”一躍變身為“網紅村”的黃花溝村,這些身邊的例子,都向我們展現出只有順應時代浪潮、轉變工作思路,才能實現“趕超跨越”,助力經濟騰飛。作為基層年輕干部,我們要通過解放思想來強化“答卷意識”、克服“本領恐慌”,切實推動思想觀念再轉變、嚴實作風再強化、工作落實再加力,以思想大解放推動*鎮在新一輪振興發展中搶得先機、贏得主動。一要把準方向。始終把政治要求貫穿解放思想的全過程各方面,沿著黨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二要登高望遠。要瞄準省、市最優地區、對準縣內最高標桿,保持強烈的追趕意識、確立一流的目標要求。三要不懼風雨。面臨更加復雜的變革局面、更為艱巨的破難任務、更深層次的矛盾碰撞,我們必須保持定力、不懼風雨,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學”字為要,以更強本領爭取更大作為。縣委書記許慶一在持續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大會上講到,能力是干事成事的基礎,強調了能力從學習思考中來,從調查研究中來,從實踐錘煉中來。錘煉破題的真本領,一要提升學習研究的能力。要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二要提升謀劃工作的能力。要主動思考謀劃,善于從省、市、縣的決策部署中“謀方向”“謀未來”,牢牢把握“綠色低碳轉型”這一必然趨勢,推動*貢米、貢茶兩大核心產業發展,做優香椿、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驅動,培育“茶山稻海、詩意田園”鄉村旅游IP,進一步推動“綠水青山”資源環境要素向“金山銀山”資產轉化。三要提升改革攻堅的能力。要運用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去推動工作,從問題著眼、從實際出發,通過“三變“改革,以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干”字為重,以真抓實干推動爭先進位。能力過硬方能挑重擔,作風優良才能打勝仗。工作業績是靠干出來的,需要我們基層年輕干部注重落實、腳踏實地,以動真碰硬的實干底色,求真務實的嚴實作風,啃“硬骨頭”、接“燙山芋”。一是讓奮勇爭先成為習慣。要始終把“創一流,爭第一,干唯一”作為目標,進一步提升境界、拓寬眼界、理清思路,確保*鎮各項工作在全縣有位次,整體上臺階,努力實現“產業發展先行區、鄉村振興示范鎮和縣城副中心”目標。二是讓群眾滿意成為追求。要用好用活共同締造理念,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群眾所盼”為攻堅點,以“群眾滿意”為落腳點,站在群眾立場謀劃工作,用群眾觀點推動工作,用“經營鄉村”的理念,接續推進鄉村建設“六件事+”,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三是讓廉潔自律成為修養。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黨的各項紀律,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時刻樹牢紀律高壓線、警戒線,做到令行禁止,筑牢思想防線,培養遵規守紀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第五篇:
要在抓學習強實踐上使好勁,提高自身素質。上周日,聽取了鄉村振興首席專家盧水生作的專題輔導,給我們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思維,受益匪淺。許書記在會上也提出要求,要學中干,干中學。始終把“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用”上,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學。所以我們要有學習的習慣,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把學習當作是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今后我更要主動向老同志學、向普通群眾學、向其他班子成員學,以“問渠哪得清如許”的有解思維,找準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自身崗位職責的結合點,高層次統籌謀劃政治監督和日常監督工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要在謀實事干成事上用好心,轉變工作作風。作為一名新提任的年輕干部,我一直深感本領恐慌,在應對新問題新挑戰時還沒有必勝的信心,應對急難險重任務時還沒有十足的底氣。縣委書記許慶一曾要求我們深化對“內因決定論”的理解和認識,就是要我們眼光向內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下功夫改造和提升自我,才能從根本上驅動自身轉變工作作風。反思自己,一是群眾工作能力仍需加強。雖然之前在鄉鎮上工作過,有一定基礎,但真正解決復雜棘手的群眾問題時仍是經驗不足,就更需要我們經常深入群眾,腳下多沾泥土,心懷為民之心,學民俗說民語,真正做到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只有勇于擔當,多加磨煉,才能確保關鍵時刻沖得出、頂得上。二是需進一步提升履職能力。我將緊緊圍繞*縣第十五屆第四次紀委全會精神和工作部署要求,立足崗位職責,進一步加強鄉紀檢監察工作,一是抓實廉潔教育宣傳。組織全鄉各支部學習黨紀法規知識、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談心談話等,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進一步繃緊廉潔之弦。二是突出作風糾治。加強對鄉村兩級干部的作風監督檢查,重點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進行整治,服務縣鄉發展大局。三是堅持標本兼治抓效能。抓好案件查辦的工作力度,同時做好案件查辦回訪等“后半篇”文章,分析問題原因,完善規章制度,實現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要在正作風守紀律上做好人,堅持廉潔從政。黨校老師多次播放廉政教育片,年輕干部因抵制不了誘惑被留置后痛苦懺悔的畫面仍歷歷在目,以前覺得這些事情離自己很遠,但殊不知滑向深淵往往從小事開始,在當下多元思潮、多樣環境、多重考驗的情況下,年輕干部仍需始終保持定力,增強憂患意識,增強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有一句話說得好,“大廈千間,夜眠七尺;珍饈百味,無非一餐”。作為一名紀委書記,我會以更嚴的標準要求自己,今后我將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在工作上吃苦耐勞、勤奮敬業,在思想上自覺抵制不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始終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扎實的工作作風和高尚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