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共有5套試卷。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全國一卷和全國二卷的2道作文題,上海、天津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和1篇微寫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5年高考語文北京卷滿分作文(最新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
高考語文北京卷滿分作文一
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
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躍升,皆始于對認知邊界的勇敢突圍。敢于破壁者,能于迷霧中求索,于陣痛中覺醒,于顛覆中新生。唯有掙脫思維窠臼的桎梏,方能如鳳凰涅槃般迎來精神的“第二次呼吸”,在真理的長河中激起永恒浪花。這既是個體生命的覺醒之路,更是文明星火的傳遞之途。
“井蛙拘于方寸,夏蟲囿于時序。”固守認知的牢籠,終將化作思想的囚徒。當思維被既定模式所禁錮,我們便如同莊子筆下“朝菌不知晦朔”的蜉蝣,難以窺見更廣闊的天地。地心說統治歐洲千年,只因無人敢質疑亞里士多德的權威;晚清士人固守“天朝上國”迷夢,終致神州陸沉。歷史長河中,多少文明因認知固化而衰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的悲劇循環往復。唯有掙脫思想的桎梏,如鯤鵬展翅,方能沖破認知的樊籬,在九萬里的高空俯瞰這浩瀚天地。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突破認知的至暗時刻,需要夸父逐日般的執著。李時珍嘗百草著《本草》,二十七載寒暑不改其志,終成“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徐霞客跋涉三十四年,以“探江河之源,訪山脈之絡”的孤勇,在《游記》中寫下“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壯懷。屠呦呦團隊歷經190次失敗,終從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獲得靈感,讓青蒿素成為救治瘧疾的“中國神草”。這些在認知荒漠中獨行的身影,用帶血的足跡丈量出真理的疆域,讓思想的火種在黑暗中生生不息。
“文明如江河奔涌,認知似星火燎原。”認知的突破不是終點,而是新紀元的序章。張騫的駝鈴踏碎“西域絕域”的迷思,開啟文明交融的新紀元;鄭和的寶船劈開天圓地方的桎梏,其繪就的航海圖卷不僅重塑寰宇認知,更為大航海時代奏響東方的序曲。而今“嫦娥”攬月而歸,將千年神話化作星際探索的新起點;“蛟龍”探淵,在萬米深海書寫認知的新篇。從伽利略望遠鏡刺破蒙昧天穹,到量子計算機重構未來圖景,人類以永不停歇的探索之姿,在認知疆域的每一次突圍中,點燃了照亮未來的文明星火。這些不斷拓展的認知邊疆,讓文明的火炬在代代相傳中愈發明亮。
《易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站在文明傳承的軸線上,我們既是認知革命的繼承者,更是未來圖景的描繪者。當AI破解蛋白質折疊之謎,當“中國天眼”捕捉宇宙脈沖,人類正在經歷著比文藝復興更深刻的認知躍遷,唯有永葆“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子之心,方能在奔涌向前的時代洪流中,完成屬于這個世紀的“第二次呼吸”。
高考語文北京卷滿分作文二
當數字閃耀時
數字在生命中常如暗處微塵,無聲無息。然而某些時刻,它卻會驟然亮起,驅散迷惘,在生命歷程中劃下清晰的成長刻度。
數學試卷上那個“82”分,像一塊冰冷的石頭沉入心底。放學后的教室空空蕩蕩,我獨自坐著,暮色壓著窗欞,映出我垂頭的影子。目光偶然落到桌角那鮮紅的“模考倒計時”——“100”天赫然在目。這數字像一聲驚雷,把我從頹唐的泥沼中震醒,無聲地拷問著我:是低頭認輸,還是從此刻起奮力一搏?
從那天起,夜晚的臺燈成了我最忠實的伙伴。倒計時牌每日縮減一頁,心頭的緊迫感便加重一分。我埋頭在書桌,筆尖沙沙作響,一遍遍演算、訂正。錯題本上密密麻麻的筆記層層堆疊,漸漸淹沒了日歷上那些不斷減小的數字。當倒計時最終來到“0”時,我輕撫泛起毛邊的筆記,那每一頁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汗水,每一道題都鐫刻著深深的思索。“100”個日夜的付出,終于鋪成了通往破曉的征途。
考場上,題目如峭壁般橫亙在眼前。思路困頓之時,眼前倏然閃過那張布滿紅叉、印著“82”的試卷——那冰冷的數字仿佛瞬間化作一聲銳利的號角,驅散了眼前的迷霧。筆尖重新在紙上奔涌起來,如同掙脫了無形的鎖鏈。
公布成績那晚,我蜷在書桌前,手機屏幕是黑暗房間里唯一的光源。指尖懸在查詢鍵上微微發顫,按下的一瞬我幾乎屏住了呼吸——加載的圓圈仿佛旋轉了一個世紀。當頁面終于刷新的剎那,幽藍的微光里,“132”三個數字猝不及防地撞入眼簾!心跳驟然停了一拍,整個世界瞬間失聲。我猛地攥緊手機,冰涼的屏幕緊貼發燙的掌心,那三個數字在黑暗中閃耀著,每一個筆畫都像燒紅的烙鐵,滾燙地刻進眼底。
淚水洶涌而出,砸在緊握手機的屏幕上。無數個深夜里筆尖摩擦紙頁的沙沙聲,無數道被反復擦拭又重寫的墨痕,所有在困倦邊緣咬緊牙關的堅持,此刻都奔涌著,凝結成這方寸屏幕上三個滾燙的數字。那曾被“82”的陰影壓得蜷縮不安的靈魂,正被這束自黑暗中迸發的光芒一寸寸照亮、舒展。這束光穿透了所有自我懷疑的陰霾,宣告著破繭而出的新生。
當數字閃耀時,“132”擊碎的不僅是成績單的沉默,更是心底怯懦的牢籠。這束光芒已然烙進生命,讓我明白:真正的榮光不會是命運的恩賜,而是被困厄的暗影籠罩時,選擇點燃信念的燈盞。以汗水作舟,以堅韌為槳,讓平凡的數字閃耀出奇跡般的光芒。
高考語文北京卷滿分作文三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古人的修身智慧歷久彌新。國學社特邀知名學者蒞臨開講,帶您探尋《禮記》“慎獨”的幽微境界,品味《論語》“吾日三省”的實踐智慧,感悟陽明先生“致良知”的生命氣象。讓我們共赴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經典中汲取修身養性的精神力量,6月16日16:00于圖書館報告廳,與君相約明德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