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變革刻不容緩。鄉鎮中心小學作為鄉村教育的重要陣地,數字校園建設意義重大。為助力鄉鎮中心小學順利推進相關工作,我們精心準備了鄉鎮中心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范文最新版。方案涵蓋硬件升級、軟件應用、師資培訓等多方面,為學校構建現代化數字教育體系提供詳細規劃。
鄉鎮中心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1
為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xx市數字校園建設要求,進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以教育資源、信息交換平臺和應用軟件建設為重點,以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為核心,以管理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有利于促進學校辦學理念轉變和教師觀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動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從而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1、校園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進校網絡不低于千兆,教室多媒體和教師辦公桌面網絡不低于百兆。學校網絡使用安全,校園局域網互聯互通。
2、每個教室都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設備運轉正常,教師使用經常,滿足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
3、高標準配備多功能教室一間,微機室一間(xx臺)。教師辦公電腦力爭達到一人一臺,目前辦公電腦xx臺,基本能滿足辦公的需要。
4、學校成立信息技術中心,設置信息技術中心主任1名,配備1名骨干信息技術教師,負責學校網絡維護、設備維修、網站建設、教師的應用與培訓、新技術手段的使用與推廣等。
(二)豐富數字教育教學資源
1、完善學校網站建設,豐富網站資源內容,提高教師、學生、家長的點擊量。
2、完善學校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實現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三)深化教育云平臺的使用
1、加強教師對教育云平臺的應用,學校深度應用指數300分以上。學校空間、班級空間、個人空間應用常態化。
2、積極推進線下教研和網絡教研相結合,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3、建設名師工作室兩個,發揮名師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教師自我成長。
(四)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1、教師能使用平臺進行電子備課,能夠把網絡優質資源與自己的教學設計有機整合,擬定電子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在教學、教研中常態化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達到信息技術輔助手段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教師能熟練應用個人空間進行教學資源管理、學生學習活動設計、教學任務安排等信息化教學活動;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學生管理、班級管理、家校聯系、校務管理等。
3、開齊開足開好信息技術課程,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識,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終端設備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能在個人空間中進行學習資源管理,與教師、學生進行網絡答疑、交流,能夠進行在線學習等活動。
(五)推廣新技術手段的應用
1、利用好企業微信這一平臺,完善對學生考勤、健康狀況、作業、成績、課外學習的管理,加強對通知公告、代收費收取、家校互動的管理,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與交流。
2、實施校園內監控全覆蓋,監控信息與分管人員手機相連,讓分管人員隨時可以掌握學生活動情況、教師上課情況、食堂操作情況、門衛值守情況等;學校實施人臉識別系統,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三、組織領導
(一)、工作專班
組長:李**(校長)
副組長:何**(分管教育工作副校長)
成員:孫**(教務主任)、彭**(政教主任)、曾**(信息中心主任)、朱**(信息技術教師)
(二)職責分工
1、李**:負責數字校園創建的規劃、指導、協調、督查。
2、何**:負責學校網站建設的統籌安排、督查、考核;負責教師對教育云平臺應用的統籌安排、督查、考核;負責學科資源庫建設的統籌安排、督查、考核;負責數字校園創建的資料申報工作。
3、孫**:負責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建設;負責信息技術課程的管理;協助何校長作好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工作;負責教師在教學教研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管理。
4、彭**:負責數學名師工作室的建設;負責督促、指導班主任對企業微信平臺的應用;協助何校長作好教育云平臺中班級空間、學生空間的建設。
5、曾**:負責學校網絡的維護、設備的維修;協助何校長作好網站建設、教育云平臺應用工作,作好技術指導。
6、朱**:負責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應用的指導和培訓;協助何校長作好數字校園申報工作。
四、工作措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數字校園建設作為引領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密切家校聯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來抓。成立數字校園建設工作專班,從人力、物力、經費上、制度上予以傾斜和保障。
2、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學校廣泛征求廣大教師意見并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數字校園實施方案。在實施工程中明確責任,加強指導,真抓實干,每周進行一次工作督查通報,確保如期完成數字校園建設任務。
3、加強培訓,深化應用。加強教師對新教育技術的使用培訓,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并把教師運用教育技術和自己所任學科的融合情況納入常規工作考核。學校經常性的舉行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競賽和交流,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和能力。
鄉鎮中心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2
1.指導思想
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以教育資源、信息交換平臺和應用軟件建設為重點,以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為核心,以管理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有利于促進學校辦學理念轉變和教師觀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動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從而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2.工作任務
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校園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進校網絡不低于千兆,教室多媒體和教師辦公桌面網絡不低于百兆,且校園局域網互聯互通;每個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設備運轉正常且教師使用頻繁;高標準配備多功能教室和微機室,教師辦公電腦力爭一人一臺;成立信息技術中心,設置主任和骨干信息技術教師,負責網絡維護、設備維修、網站建設、教師應用與培訓等工作。
豐富數字教育教學資源:完善學校網站建設,豐富網站資源內容,提高教師、學生、家長的點擊量;完善學校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實現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深化教育云平臺的使用:加強教師對教育云平臺的應用,學校深度應用指數300分以上,實現學校空間、班級空間、個人空間應用常態化;積極推進線下教研和網絡教研相結合,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建設名師工作室,發揮名師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教師自我成長。
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能使用平臺進行電子備課,將網絡優質資源與教學設計有機整合,擬定電子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在教學、教研中常態化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達到信息技術輔助手段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師能熟練應用個人空間進行教學資源管理、學生學習活動設計、教學任務安排等信息化教學活動,以及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學生管理、班級管理、家校聯系、校務管理等;開齊開足開好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終端設備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在個人空間中進行學習資源管理,與教師、學生進行網絡答疑、交流,能夠進行在線學習等活動。
推廣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利用企業微信平臺,完善對學生考勤、健康狀況、作業、成績、課外學習的管理,加強對通知公告、代收費收取、家校互動的管理,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與交流;實施校園內監控全覆蓋,監控信息與分管人員手機相連,同時實施人臉識別系統,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3.組織領導
工作專班: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分管教育工作副校長擔任副組長,教務主任、政教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信息技術教師等為成員的工作專班。
職責分工:校長負責數字校園創建的規劃、指導、協調、督查;副校長負責學校網站建設、教師對教育云平臺應用、學科資源庫建設的統籌安排、督查、考核以及數字校園創建的資料申報工作;教務主任負責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建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管理、協助副校長作好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工作以及教師在教學教研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管理;政教主任負責數學名師工作室的建設、督促指導班主任對企業微信平臺的應用、協助副校長作好教育云平臺中班級空間、學生空間的建設;信息中心主任負責學校網絡的維護、設備的維修、協助副校長作好網站建設、教育云平臺應用工作及技術指導;信息技術教師負責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應用的指導和培訓、協助副校長作好數字校園申報工作。
4.工作措施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數字校園建設作為引領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密切家校聯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來抓,成立工作專班,從人力、物力、經費、制度上予以傾斜和保障。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廣泛征求教師意見并在專家指導下,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數字校園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加強指導,真抓實干,每周進行工作督查通報,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加強培訓,深化應用:加強教師對新教育技術的使用培訓,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并將其納入常規工作考核;經常性地舉行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競賽和交流,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和能力。
5.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成立工作專班,明確職責分工;開展調研,了解學校信息化現狀和需求;制定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進行相關設備和軟件的采購招標工作。
第二階段:基礎設施建設階段:按照實施方案進行校園有線、無線網絡建設,確保網絡覆蓋和帶寬滿足要求;安裝和調試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功能教室和微機室設備;建設信息技術中心,配備相關人員和設備。
第三階段:資源建設與平臺應用階段:完善學校網站建設,豐富網站資源內容;建設學校學科資源庫,實現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加強教師對教育云平臺的應用培訓,推進線下教研和網絡教研相結合;建設名師工作室,發揮名師引領示范作用。
第四階段:推廣應用與提升階段:全面推廣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家校聯系等方面的應用,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持續優化數字校園建設,根據實際需求和技術發展進行改進和完善;建立健全數字校園建設的長效機制,確保其持續穩定運行。
6.經費預算
硬件設備采購費用:包括校園網絡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功能教室和微機室設備、監控設備、人臉識別系統等的采購費用。
軟件平臺建設費用:如教育云平臺的使用費用、企業微信平臺的定制開發費用等。
人員培訓費用:用于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專家指導費用等。
其他費用:如設備維護費用、水電費、網絡通訊費等。
7.注意事項
安全保障:加強數字校園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范措施,確保師生信息和學校數據的安全。
技術支持:與專業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確保在數字校園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教師培訓:持續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應用能力,確保數字校園建設的成效。
家長參與: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數字校園建設的意義和作用,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和支持數字校園建設,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鄉鎮中心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根據《XX市數字化校園創建實施方案》和《XX縣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垛莊中心小學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方案》。該方案旨在完善學校信息化硬件設備,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氛圍,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1。
二、工作目標
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學校管理、教學、后勤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化。
教學質量提升:通過多媒體教學和在線學習資源,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興趣。
校園環境智能化:打造安全、智能的校園環境,通過監控、門禁等系統保障師生的安全。
家校互動:推動家校互動,建立家長與學校的信息溝通渠道,增強家長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三、實施方案
1. 硬件設施建設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校園內部網絡,確保網絡覆蓋每個教室和公共區域。選擇合適的網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網絡布線和設備安裝,并進行網絡測試,確保信號穩定。
教學設備:為每個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電子白板、投影儀、音響等設備。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確保正常使用,并組織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的能力。
2. 軟件系統建設
學校管理系統:選擇適合學校的管理軟件,與開發商進行定制化開發,完成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確保各模塊正常運行。
在線學習平臺:構建在線學習平臺,提供學生成績、學習計劃、學習資源等信息的查詢和管理功能。平臺可以與家長綁定,方便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3. 教師培訓與學生教育
教師培訓:持續開展低代碼培訓,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推動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創新教學方法。
學生教育: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融入人工智能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邏輯分析能力,提升數字時代競爭力。
4. 家校互動平臺建設
家校溝通平臺:利用釘釘認證體系,構建統一的家校溝通平臺,及時分享學校動態與教育資源,加強家長參與,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5。
四、實施步驟
需求調研和規劃:對現有的教學設施、教育模式和教學管理進行調研和分析,確定數字校園建設的目標和規劃。
硬件設施建設:包括計算機、服務器、網絡設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教學系統構建:教學系統需要具備教學資源的發布和管理、在線課堂管理、學習進度的監測和評估等功能。
學生學習平臺建設:提供學生成績、學習計劃、學習資源等信息的查詢和管理功能。
教師教學平臺建設:教師可以在教學平臺上發布教學資源、布置作業、批改作業等,并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和互動3。
五、預期效果
通過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期望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提升,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環境,同時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本方案的實施不僅關注硬件設施的建設,更重視軟件資源的整合與應用,以實現教育信息化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
六、總結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完善硬件設施、構建軟件系統、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生教育、推動家校互動等措施,垛莊鎮中心小學將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培養適應數字時代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希望以上方案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內容,您可以參考垛莊鎮中心小學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方案的完整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