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武當山旅游感想篇一
我們乘索道到達皇經堂,看這個名字,應該是藏書和煉丹的地方。這里有個好玩的地方是轉運殿,據說在里面轉一圈可以帶來好運。一個小小的殿里供奉著一尊神像,神像背后是一道方形木質結構的柜體,和墻壁隔成一圈剛好可容一人通過的黑暗通道。里面沒有燈,伸手不見五指。道士敲響鐘聲,問轉運的信眾:轉過來沒?大家在黑暗中齊聲答應:轉過來了。我也樂呵呵地跟著轉了一圈!
皇經堂周圍有很多建筑,天云樓、天池樓、天乙樓、太和樓、龍廟,都是明代風格,飛檐翹壁、勾心斗角,既威嚴凝重,又輕巧靈動,和山體渾然一體,真是巧奪天工啊!
從皇經堂進紫金城到金頂,還有五百米。近六米高、矯若游龍的紫金城墻圍繞在金頂下面,形成一道保護金頂的屏障。我們沿著坡度接近九十度的九連蹬道慢慢向上,終于達到金頂。在山頂的約一米的基座上,矗立著金光燦燦的金殿,殿前是綠色的玉石小廣場,兩只黃色的銅制仙鶴展翅欲飛。金殿的左、右、后邊分別還有一座比金殿低矮的小殿,拱衛(wèi)著金殿。這么精致的建筑,在幾百年前是怎么設計建造出來的呢?需要那么多的石頭、金屬,從山下搬運上山,該有多難啊?
在金殿前,極目四方,八百里武當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群峰起伏猶如大海的波濤奔涌在靜止的瞬間,眾峰拱擁,八方朝拜的景觀神奇地渲染著神權的威嚴。我們在金頂逗留很久都不想離去,慢慢的把玩著金殿的銅柱、殿前已被摸的發(fā)亮的仙鶴、還有山上的古樹,遠眺群峰,思緒飛到了很遠很遠的天邊和遙遠的明朝!我抱著仙鶴的脖子留了個紀念,希望和它一樣輕盈、美麗、健康!
下山的道路雖然陡峭,但古木森森、峰回路轉,有時還遇到溪水潺潺,加之道路全部是大條石鋪成的臺階,路兩側還有頂端帶壽桃的石柱子,古樸莊嚴,所以近五公里的古神道并不感覺枯燥疲憊,只是我的兩條小小的腿真是受不了啊。印象深刻的是三天門、二天門、一天門,都建在特別陡峭的山埡口,貼著山崖的道觀很有仙氣,周圍茫茫的林海在云海中時隱時現(xiàn),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詩句來。
走到烏鴉嶺,眼前豁然開朗。嶺上的宮殿宛若仙境,白色懸崖上的南巖宮更是端莊靈秀,氣勢恢宏,飛升崖壁立千仞,崖頂的蒼松斜著身軀,似乎也準備隨時飛升身而去。走在烏鴉嶺山巔,回望武當群山,周圍的群峰頂如眾星捧月朝拜著金頂,十分壯觀。徘徊在南巖宮群內,威武雄壯、雕梁畫棟的建筑讓我們嘆為觀止。特別是伸出懸崖一米多,鑲嵌在懸崖上正對金頂的龍頭香,讓人看著都覺得膽戰(zhàn)心驚。古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設計,勤勞勇敢的建設,為這坐山增加了永恒的光輝!
五天時間,我們攀登了三座大山。對我這個“小公主”來說,這三座大山是爸爸媽媽有意給我的磨練,讓溫室里成長的花直接接受大自然的挑戰(zhàn)。翻越大山,也是翻越自己的心理大山。
我慢慢的開始明白:只要敢于攀登,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也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武當山旅游感想篇二
那是一個曾經被遺忘的納西王國。那是一座至今無人登頂的神秘之山。那是一場蕩滌靈魂的旅程。
看到云南玉龍雪山的第一眼,我被震撼了。遠遠望去,那皚皚的白雪,銀雕玉塑般的千年冰峰,仿佛要刺破藍天,氣勢非凡。
乘上纜車,窗外云纏霧裹,使玉龍雪山乍隱乍現(xiàn),有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態(tài),影影綽綽,令人陶醉。正在半夢半醒之間,已到了扇子陡景區(qū)。扇子陡,玉龍雪山主峰,也稱白雪山。據說,當你攀登上山峰看它時,它就像一把展開的白綾折扇,扇子陡便得名于此。急于想一睹此山的真面目,我便沖出纜車,卻感受到了驟然襲來的寒意。放眼望去,四周霧靄蒙蒙,白茫茫的一片,只可依稀看見不遠處的雪山,好似在與人捉迷藏。腳下踩的,是積滿雪水的巖石,舉步維艱。仰起頭,原想領略一番高處的美景,卻不想,越是往上,霧氣越是濃重,但也別有一番意境。
恍惚間,我聽到了少數民族嘹亮的山歌,那是納西族人對神靈莊嚴而神圣的祈福。玉龍雪山是納西族及麗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他們認為,從這里可通向豐衣足食、沒有任何煩惱的極樂世界——“玉龍第三國”。這里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玉龍雪山云霧繚繞,雪山一側終年不見陽光,只有在夏秋時節(jié),神靈才會賜予這個最接近天的地方一米長的、卻也是最燦爛的陽光。傳說,被這一米陽光照到的人就會擁有一生的幸福。
這時,只聽不知是誰興奮地叫道:“看,太陽出來了!”只見陰郁的濃霧逐漸散去,天 邊射下一束陽光映照在冰雪之上,寧靜壯美。人們紛紛把手伸進那縷小小的陽光里,臉上溢滿了幸福的笑容。我捧起手心里的陽光,想到那個美麗的傳說,不禁感慨萬分。我想,對于一個人來說,真正燦爛終生難忘的美好一閃即逝,正如這“一米陽光”般短暫。有時,一輩子無法成就的永恒,或許在某一點便凝成;一輩子無法擁有的燦爛,或許只在那一米之內。可是,錯過了便是錯過了。我不愿錯過,不愿錯過與玉龍雪山之間短暫而美好的回憶。我把陽光緊緊地攥在手心里。
不一會,陽光又被云霧遮擋住,天空開始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觀看了在雪山上納西族的祈福儀式。雙手合十,目光遼遠,向著春天的方向。展開雙臂,許下心中的愿望——希望再次來到玉龍雪山!
雨聲混雜著馬蹄聲漸漸遠去,歌聲和叫喊聲依然在雪山和天地間回蕩,那些泥土和汗水的味道縈繞在記憶里,那些心靈的震蕩讓人時時懷念起這塊有血有肉的土地。
這是屬于我的回憶,這是屬于我的玉龍雪山……
武當山旅游感想篇三
暑假里,我到阿姨家——臨海的一個小漁村作客,她家不遠處就是海。
一天傍晚,阿姨說明天一大早帶我去海邊摸海螺,我一聽,興奮極了,整夜都沒有睡好覺。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起了床,拉著阿姨直奔海邊。
啊,晨海美極了:放眼望去,天連著海,海連著天,簡直讓人分不清哪兒是海,哪兒是天。微風吹來,海面上蕩起了陣陣漣漪,恰似一大幅飄動著的綢緞。忽然,我發(fā)現(xiàn)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太陽要出來了?”一時,我竟忘了來這里的目的——摸海螺,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眨眼間,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了,并且越來越亮。紅霞也千姿百態(tài)了: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像飄動著的紅領巾,有的則像奔騰的駿馬。“啊,太美了!”我站在那里發(fā)了呆。
不知什么時候,紅通通的太陽已跳出了海面,頓時,大海披上了一層桔紅色的薄紗。
“啊,太美了,太美了!”我心中暗暗贊嘆,我完全被陶醉了!
“霜霜,快來摸海螺呀!再不來摸,它們就要鉆到底下去了。”耳邊傳來了阿姨的喊聲。可我還是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看,我摸到了一只大海螺!”阿姨再次大喊。這時,我才醒悟過來,尋聲望去,只見阿姨正舉著一只又大又黑的海螺朝著我揮動哩!我羨慕極了,連忙卷起褲管,朝阿姨跑去。可哪知這海涂就像沼澤地一樣,腳剛踩下,小腿就陷入泥中去了。我只好艱難的拔出腿來,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阿姨身邊,也摸了起來。咦,腳下怎么癢癢的?彎腰一摸,原來是一只像大拇指一般大的蟹在我腳底下?lián)v鬼!我馬上把它撿了起來,扔進了阿姨的塑料袋里。后來,我也摸到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海螺。
太陽升高了,海螺鉆到泥底下去了,阿姨一個勁地催我回家吃飯,我只得戀戀不舍地跟著阿姨回了家。
海邊真好玩,我忘不了這第一次去海邊。
武當山旅游感想篇四
自從讀過語文課本上的課文《桂林山水》后,我就對美如仙境的桂林山水十分向往。我還讀過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詩中寫道:“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水。”
此刻,我正站在溯流而上的船頭上,觀賞著漓江兩岸的景色。體會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剛下過一場豪雨,岸邊的青山綠樹被雨水洗得青翠欲滴,倒映在水中,構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
一縷縷乳白色的煙霧從山坳里升騰而起,或濃或淡,裊裊娜娜,飄飄蕩蕩,在懸崖上盤旋,在山峰上繚繞。煙霧好似一條潔白柔軟的紗巾,而山峰則似一個個亭亭玉立的神女,在云霧間半隱半露,顯得飄渺、虛幻、神秘,如人間仙境一般美不勝收。
沿江兩岸種植的鳳尾竹,修長、翠綠,垂首彎腰,像一排排侍女列隊歡迎四海賓朋,又像鑲嵌在漓江上的兩道花邊,綿延不絕,使夢幻夢般的漓江變成了現(xiàn)實中的錦繡。
漓江彎彎曲曲,在千山萬壑間穿行。拔地而起,形態(tài)各異的群峰在煙雨中出沒。正如一首古詩所云“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這里的山連綿起伏,這里的水碧波蕩漾,水中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翠竹。江中忽然劃來一只竹筏,竹筏上站著一個戴斗笠,穿蓑衣,握長篙的漁翁,竹筏上還蹲著兩只捕魚能手———鸕鶿。只見漁翁執(zhí)篙用力一撐,竹筏如箭,劃破水中天。天、云、山影都微微顫動起來,過了一會,又破鏡重圓,復合如初。
剛出門時,風雨飄搖。我們擔心這樣的天氣是否會掃了我們觀景的雅興?而導游小羅則直夸我們運氣太好,說中國的四大美景是“秋北京,夜上海,霧重慶,雨桂林”。
身臨其境,始信此言不謬。
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水路,兩岸各種奇形怪狀的山頭達二萬余個,而其中最著名的則是馬仁畫山和黃布倒影。臨江的巖壁上出現(xiàn)一幅金光燦爛的圖案,形成巧奪天工的九馬。有的揚鬃奮蹄,有的悠閑吃草,有的領著小馬駒兜圈嬉戲,好似徐悲鴻的《奔馬圖》一般。
而黃布倒影,則是雙峰對峙夾一條碧水,翠竹如屏,山影浮動,再加上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漁歌,猶如世外桃源。
煙雨漓江,比情更濃,比夢更美!
武當山旅游感想篇五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理,去參觀了王建男先生的極地拍攝館。
整個拍攝館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人文部分包括“聚落”、“風情”、“漁獵民族”、“新淘金時代”、“迎接新的太陽”等專題;生態(tài)部分包括“地貌”、“天象”、“物種”等專題。
館長說:“這是王建男先生自20__年以來,16次去北極拍攝的結果。”這首先讓我為之一驚。七年啊!一直在堅持著,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不辭辛苦,去了16次北極!如果我們有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并加以利用,我想,我們就能在學習之路上堅強地走下去。
這時,我仿佛看見了王建男先生,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抓拍目標,背上兩臺相機,在沒過雙膝的積雪中走出足足一公里。他奮力仰起頭,靜止在沼澤般的雪地里。這時,只要被雪擎住的身體稍微掙扎一下,就會在溺水般的恐懼中繼續(xù)下沉。猶豫了幾秒鐘,王建男先生蜷起身體,側身用力一滾,終于掙扎出雪面。然后,繼續(xù)行走。多少個這樣的畫面這樣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我看到了許多圖片,如北極兔、北極狐、美麗的極光、海鷗、苔原天鵝等,在他色彩斑斕的畫面中,既有浩瀚的天野和狂奔的野獸,又有節(jié)日的喧囂與雪夜的寂靜,還有不同膚色與輪廓,或狡黠、或迷茫、或安靜微笑的臉。王建男先生又告訴我們,因紐特人(居住在北極的人們)不喜歡被叫做愛斯基摩人,那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
在我們的印象中,北極應該是像青藏高原那樣白雪覆蓋、冰川遍布的,但是這次參觀之后,我明白了,北極不只是印象中的那樣,北極的夏天會達到29攝氏度。
但這次參觀,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王建男先生抓住了每一個細節(jié),通過那樣的照片,我看到了因紐特人的生活狀態(tài),看到了他們或喜或悲的表情;我還看到了動物們的有趣形態(tài),看到了他們自由嬉戲或可愛憨厚的樣子。
最重要的,我學會了用嚴謹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件自己想要的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在生活中、在學習中,達到人生中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