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滿分議論作文篇一
-——題記
這個世界,因為有善良的滋潤,愛的呵護,理解的支撐,幸福的陪伴,才使我們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更加平坦,不坎坷,不陡峭。是一本書讓我明白了真善美在我們之間存在。
一些好書,成了我睡前必讀的精神食糧。這本書一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中都講述了不同的品質。在第一單元里,我懂得了只有追求求真,每個人只有做真學問,做真實真誠的人,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去回報社會。在第二個單元里,我學會了團結友善。在生活中要熱愛生活,學會感恩。同時,在第四單元的自主學習中,我知道了許多感人的事跡。每個單元都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讓我受益匪淺。
您是否聽到,或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同樣有著那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事跡。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痹诘谌龁卧?,聯想集團的前董事局主席柳傳志非常講信譽,重承諾,對自己說出來的話非常負責。這讓我深有感觸。
從哪里來看出柳傳志守信呢?從他在20多年來的無數次開會中就能看出。在那么多次的開會中,他遲到的次數不超過五次,就算是在公司內部的大小活動或會議上,也是一分不差地到會議室。曾經有一次,他在一個領導層會議上遲到了7分鐘,結果自己罰自己站了半個小時。那時有人勸他:“柳總,您沒有必要來處罰自己,這不是您的錯,這只是一個意外呀!”原來,是電梯發生故障,他被困在了電梯里才導致了他的遲到。在這里,可以看出柳傳志是一個嚴于律已,無論什么事都很認真負責守信。
再來看看我吧!嚴重的拖延癥導致了我經常遲到。在星期天的美術課上,我并沒有向柳傳志那樣一分不差地到上課教室。每當我遲到的時候,我就會懊悔不已,但過了一天又忘了。自從讀了柳傳志叔叔的故事,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毛病,向柳傳志叔叔學習!
謝謝你,是你讓我領悟了如此多的深刻道理。致我最喜愛的書《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
高考滿分議論作文篇二
如果說人格是最高的學府,那么教養則是這所學府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
林則徐曾經在《觀操守》中說過:“觀操守在利害時,觀度量在喜怒時,觀存養在紛華時。”對于教養,也莫不如此,教養的芬芳,于坦然的心境。
那一場乒乓球賽,劉國正遭遇波爾,第七局12:13,劉國正回球落在了地板上,上海體育館的空氣好像立刻凝固了:如果球出界,就意味著劉國正出局。就在這時,一個人伸手示意裁判:“球擦邊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波爾!13平,裁判舉起右手。隨著中國球迷兩次排山倒海的歡呼,劉國正終于以15:13反敗為勝,波爾輸了比賽,卻贏得了風度,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他身上勝于王者的光芒。其實,波爾又何嘗不知道輸贏的重要性,只是在勝負面前,他懂得坦然對待,榮辱不驚,波樂用他的坦然一笑身我們詮釋了教養的定義,向我們展示了教養的芬芳。
曾經聽過一個關于北大教授季羨林的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了路邊。這時正好一個老人走了過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看一下包,而他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的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日后,在北大的開學典禮上,年輕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
有人說,智慧往往不是源于高智商,而是源于低姿態,低姿態,季老先生做到了,鮮花、榮譽、掌聲、地位、名聲,他都能夠坦然視之,泰然處之。和藹待人,平易近人,樂于助人,季老先生將教養的芬芳揮發到了極致。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有教養的人,往往都像波爾和季羨林一樣,有一種坦然的心境,所以說,教養的芬芳源自坦然的心境。
我們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應深諳教養之道。對于形形色色的誘惑,我們要坦然,要鎮定,那不僅關系到我們的教養,也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的涵養。
望天外云卷云舒,看庭前花開花落,只要我們都能做到坦然,教養的芬芳就會溢滿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高考滿分議論作文篇三
來到這里,是幸運,是緣分。昔我來思,秋風拂衣;今我往矣,驕陽留意。很難描述我對她的感情,從開始來,直到現在即將離去。三年前,在度過沉悶的七月之后,我像一葉浮萍漫無目的的漂泊,她收留了我。我很慶幸,又不甘。
三年之前,當我擁入她懷中時,我還是懵懂少年,而今,我已懂得奉獻為何物,即將離去,離開那溫馨的港灣去搏擊風浪,我有的只是戰勝一切的勇氣。在這里,我度過了人生中最美的三年;在這里,我看到自己青春沸騰的風采;在這里,我得到了一生中最美的財富……
我知道,離別的時刻到了。我會以男人的方式對她說再見——嘴角掛著微笑,胸中填滿淚水。在周身散發的氣息中,我聞到她的味道。這時,我開始嘲笑自己的無知:剛來時,這里并不令我滿意,我曾像哲學家一樣預言,“這里只是人生征程中的一個小站,三年之后,我便會離開。無論我在這里做了什么,她給了我什么,都將隨著我的離開煙消云散,她永遠不會融入我的生命”。我知道,我錯了。無論多么強大的防御力,在“愛”面前都不堪一擊。三年中,她以自己的方式呵護著我,她無微不至的愛我幾乎感覺不到,但是,它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
身在其中,我們感覺不到她的偉大。滔滔東海給了她天宇般的胸襟;巍巍泰山給了她大地般的意志,悠悠的齊魯文化更是賦予她別人無法仰望的文化底蘊--這才是真正的她。我們不應、也不能輕視她,正像余秋雨先生說的:“這種感覺就像對待自己的母親。我們發現自己的母親有很多缺點,文化層次不高、舉止不夠優雅。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們遇到一個和母親同齡的老媽媽,她已行動無力、精神萎靡。這時,我才發現自己的母親原來是這樣偉大和了不起?!?/p>
時光匆匆而過,它帶走我的青春年華,卻使我美好的回憶更為珍貴。在時光的幻影中,我只看到三年間自己成長的足跡,足跡下,是她難以書盡的愛。
即將離去,帶著從這里取得的一生受用的財富踏上另一段征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即將離去,依依不舍,然而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我只能深情的說一聲:“再見了,我的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