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們的距離作文800字篇一
初中的生活帶著學業的繁重而來,性格急躁的我,似乎因這突如其來的壓力,更無法忍耐你那整日的“關心”
夕陽落下山崖,踏著余暉,打開家門,無力的躺到床上,一身疲憊令我睜不開雙眼。“快起來,吃完飯還要寫作業呢”,不知為何,本對你的嘮叨習以為常的我,今日卻出奇的有些惱怒,無動于衷,“快——起來呀!”第二次的催促如一只火把,點燃了我心中彌漫的硝煙,“干什么?我天天學習,你卻可以在家休息,人家家長教孩子學習,你卻什么也不會”我憤怒的咆哮似乎令你不知所措,卻忘了,你的傷口便是那幾年讀書輟學的經歷,此刻,安靜,似乎聽得到淚水滑落的聲音。
房間里,躺在床上的我仍無法平復狂躁的心,目光無意間掃到桌角,你與我兒時的照片,憶起父親當初告訴過我,你過去的求學經歷。腦中浮現著剛剛爭執時我冰冷的話語,懊悔瞬間將心中的怒火熄滅。曾經你對我的關懷像影片一樣一幕幕閃現:雨中的那把傘,雪中的那件棉衣,深夜那熱氣騰騰的牛奶……一件件小事,你堅持做了那么多年,樂此不疲,我的安全我的踏實就是你的笑容。
淚眼朦朧……
悔不該那樣對你,十幾年的陪伴與關懷,我怎能用惡劣的語氣和反抗疏遠我們的距離。門忽然開了,我回頭,望到的卻是你發紅的眼圈,你害怕般扭回了頭,一句“對不起,吃飯吧”融化了那不值一提的自尊,你對我的愛和寬容,才是你與我之間難以彌補的距離吧,是我不懂事,享受愛的沐浴卻爭著要不愛的自由。
淚水,滑到臉頰。
人與人之間,都有一些距離,當我們因他人的不足而輕視,惱怒時,也應去放下自己所謂的立場和自尊,去拉近精神上,真正的距離。
對于親人,我們應用全部的愛去填充時代所謂造成的代溝,有一種愛,不會因歲月變遷而改變,有一種愛,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中,都充滿溫情。她們不會因我們的不足而嘲笑我們。我想,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叛逆,叛逆的是我們那顆幼稚且庸俗的心,折磨的那偉大的母愛。
那么,就用不斷的努力和上進讓這個距離變成零距離。
我們的距離作文800字篇二很喜歡泰戈爾的詩,他有一句極為經典的話: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就站在我面前卻不知道我愛你!我也就有了一個距離就是肚皮的觀點。
顯然,我的觀點是不全面的。
一個饅頭于一個包子的距離是10cm就是10cm不會變動。
對于兩顆心而言,距離就有了一定不同。心就是靈魂,靈魂并不存在于我們所在的空間和時間,它可以超于這些,把兩個相隔千年,天上地下的人連在一起。
所以說,除卻少數“無魂游者”,人與人的距離是可以一分為二的。
而這兩個距離那個才是“正主”,卻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就喜歡摟著全然不了解自己的姑娘到天亮;而有的人,就更喜歡在月下想起那遠在天涯的她。
本來,我也會因距離的疏遠而與他人淡漠,可是在與自己的親人、兄弟、摯友相隔千里后。才覺得我的目光所及,有時成了一種表象。
再后來,一些曾經的摯人,在一個又一個岔口,走向了另一頭。我揮手想要叫住他們,卻發現我的喉嚨已哽噎。路與路之間愈來愈遠,在聲竭力盡之后,我只好回頭走向我的下一個岔口。我覺的我們遠了……
正當我已不憚以遺忘為代價繼續前行時,我聽到了遠方的呼喊。我又感覺到了你,我的摯人。
你我相隔千里,我還可以嗅到你的呼吸;你我天各一方,我還是看到你的身影。在我滑倒是,還是有你的攙扶;在我迷路時,還是有你的手杖。
對于我們的距離,究竟該做何評價。我只要說:
在人生的路上,在靈魂的路途,有你相伴,相伴到老,不孤獨,足矣!
我們的距離作文800字篇三
一臉怪笑得我,眼睛骨碌碌地死盯著廁所蹲坑里的同學。同學光著屁股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像極了掃黃現場被抓的-客。我突然冒出了一個極其-的想法。
我早已過了可以皮到無法無天的年齡,但我的思維卻仍停滯在小學四年級時的搗蛋鬼的階段里。可以說,現在的我與童年的幼稚的距離不是越來越遠,而是越來越近了。
為什么我的思維會倒退?我總是坐下來做思考者狀:屁股挺起,兩手托著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但總是無法理解透徹。有時我認為我太可愛,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行為也變可愛,有時又認為自己是沒有長大,有時還覺得是我天生幼稚活潑變不了……
思考許久,我最后還是沒下定論。或許是頭腦思維,要么是先天問題,在有可能就是真的倒退了……
至此,我還是沒有感覺出太調皮會太糟糕。直到發生了件大事。
一天,我吹著口哨一蹦一蹦地去上廁所,猛地發現有位正傻憨憨地蹲在廁所的同窗。我暗說:“有的玩了。”悄悄走過去,奔到他旁邊,對他耳根說:“你蹲真爽!蹲半小時了哈!”說完,詭異地將嘴咧開45度,笑了幾聲,活像恐怖游戲里的鬼畫一般。
那位仍十分遲鈍,沒有一絲反應,眉毛倒豎的臉上閃過一絲詫異和疑問:“你想干什么?”但他又似乎有所反應,便回話說:“走開,你這樣站著,我拉不出來。”
我惱了,上前去,嘴上叨念著:“拉不出來是吧,那你就永遠別出來!”說著,騰起一腳,便把他踢到水槽下去下面。下面,滿是“黃金”。
暴怒。
……
我又一次陷入了思考,臉上寫滿了問號。我該如何剔除這種性格呢?如果它能像牙簽清牙縫一樣簡單、輕松、愉快,那該多好!可這卻成了拉小孩去拔蟲牙,死也不改正,不去除。
但我也總是想到:童年與青春的距離,即使大,也可以保持沉穩,抑或幽默嗎?答案而非否認。它們可以共存,確實也不可能只存在一個。但只要不偏激極端,也應該能維持兩者相對的均衡。
想到這,我感覺距離青春有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