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一、重視導讀,在讀中感受語言美
《火燒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是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的淋漓盡致。課文注重錘字煉句,又是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文中還用了許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彤彤”“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的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紅和“燒著”了整個天空后顏色之“變”:一會兒紅彤彤,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一會兒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顏色;之后是寫火燒云形狀之變“一匹頭南尾西跪著的馬只有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退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看得人正在找馬的尾巴,馬又變模糊了,來了一條大狗,后面跟著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大狗小狗都不見了。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邊采取不同方式的讀,變看圖片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在瞬息萬變的火燒云中能用眼睛撲捉到這一切,僅僅憑認真細致的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伴隨豐富的聯想。而富有詩情畫意的聯想必然出于一顆敏感善思的心。因此我在教學這篇美妙的課文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住著的內心世界,從而提高大家感受美、熱愛沒的思想修養。
二、重知識遷移,重課內結合
《火燒云》一課用生動傳神的語言寫出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描寫的詞共有三種形式:一是疊詞(金燦燦),二是對半式(半紫半黃),三是實物形容成(梨黃)。為了讓學生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我在理解完書中所寫的幾種顏色后,又
及時進行了擴展詞匯練習?!跋胂胩炜罩谢馃七€會有哪些顏色?你能用哪些詞語來描繪?”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相互啟發,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二十幾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云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有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我有意讓學生將課外學到的詞語遷移到課堂學習中來,進行展示交流,這是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很重要方法。這樣的設計也大大激發學生平時的學習中養成隨時積累的好習慣!這篇課文的設計,主要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互相討論,大膽嘗試。通過教學,讓學生思路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教師講課,不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更要從學生的求知欲出發,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活動,并且使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
《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圍繞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3-4年級)關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關要求,結合教材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目標,確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特點,感受火燒云的奇異景色。
2.學習作者從不同方面描寫,突出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積累詞語。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點:了解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感受火燒云的奇麗景色。
難點:學習作者從不同方面描寫,突出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開始時,先播放了一段火燒云課文情境朗讀視頻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在之后所有教學環節均有大量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火燒云的奇麗景色。
出示學習探究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捕捉關鍵詞句,了解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感悟火燒云變化極多的特點。
學習探究:
1.作者抓住了火燒云哪兩方面進行描寫,突出了火燒云變化極多的特點?
2.課文中哪些詞句分別突出了這兩方面的特點?用橫線劃出來。
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注重關鍵詞句的歸納引導,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多的特點,感受火燒云的瑰麗無比和變化多端,突破教學重點。
教學顏色環節,讓學生找一找詞語的規律,說一說相同類型的詞語,并用在新的段落。
我的發現:
紅彤彤 金燦燦
半紫半黃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黃 茄子紫
我會說: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 ,一會兒 。 、,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
學習探究問題的設計,突出了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習結束時又強調了作者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描寫,突出火燒云變化極多的特點,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的寫作方法:從不同方面描寫,突出事物的特點。
學習形狀特點時,先讓學生觀察馬、狗、獅子的圖片,然后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大膽想象,說一說自己想到的火燒云的形狀,再寫一寫。教師針對想象力較差的學生,出示四幅圖片,引導觀察、想象,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有人說,教學從來沒有完美的過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中,我覺得還有很多不足,值得我以后在教學上不斷改進。
一、指導朗讀不到位。因擔心時間,第三自然段的朗讀指導較少,學生朗讀展示少,大家評價,然后集體朗讀,這樣沒有發現朗讀中更多的問題。忽視了排比句的朗讀指導。
二、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由于第一次錄課,有些緊張,思想和行動放不開。教師經驗不足,隨機應變能力較差,沒有調動好學習氣氛。
三、教學顏色環節占用時間較長,形狀環節教學有些倉促。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觸頗深。教學設計再精細,課堂教學不確定性太大,教師的應變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看是否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活動,使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學無止境,教也是無止境,今后我要加強學習,多參加教學教研活動,總結經驗,讓每一堂課更加完美!
《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按照“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上課伊始,板書課題后,我充分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有什么問題?梳理學生質疑后,我出示自探提示,在自探開始前,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于火燒云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一環節的教學。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我還不斷地引導學生質疑、對比,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云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云。
火燒云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于火燒云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火燒云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課后可以搜集火燒云的形成原因。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后我感覺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用學科語言進行課堂表述,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說完整話的習慣還有待于進一步養成,自己的課件操作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我相信,只要潛心鉆研,就一定能使自己三疑三探的課堂教學模式日臻完善。
《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火燒云》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章,作者經過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述,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讓人讀后有一種心曠神怡、意猶未盡的感覺。由于本文是一篇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文章,所以,在設計本文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經過課堂教學后,回頭總觀設計和課堂教學實踐,的確有一些值得總結和提高的地方。
本文教學我在年級教研組常態課上上過,但由于午時是30分鐘的課堂,課文未教學完。今日,我再次在同年級3班上了這堂課,縣教師進修校的領導、專家和本校部分教師聽取這堂課,我認真記錄了她們的提議。縣進修校王校長對本堂課提出的提議是:
1、本文重點也引導學生找出,應乘勝直追,抓住重點進行教學,能夠淡化其余部分。
2、條件允許下,可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本事,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縣進修校古教師提出:學生的課堂上對文章的閱讀顯得少了。
本校同年級王教師課后與我交流提到:
這次執教較上次有提高,課堂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課堂學生閱讀體現了層層推進、循序漸進!貼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且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情做到了以學定教。
聽了大家的提議后,我也審視了自我的課堂,我認為自我在課堂教學中雖然盡力圍繞學生進行教學,可是還不能運用自如,課堂的駕御本事還需錘煉,雖不是本班教學,但也應研究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活力!課堂教學時間的調控和把握上也應注意強化重點部分的閱讀與理解,甚至學生的欣賞,想象火燒云美麗的意境。今后在教學中,自我必須要注意立足教材,認真分析教材和學生,一切以學生的學習來確定自我的教學。努力提高自我的課堂教學本事。
《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火燒云》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物的文章,描繪了晚飯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作者準確地用詞、生動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抓住火燒云顏色、形狀極多和顏色、形狀變化極快這兩個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火燒云,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啟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在本組中是精讀課文,而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作文材料。這就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為三大段分來寫,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講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講火燒云下去時的情景。 本節課我帶領學生通過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學習,體會了作者描寫這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和看到火燒云的喜悅心情。課中我抓住“多、變”的特點,根據聾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采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受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找一找等活動,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在分析、對比句子的異同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句子好在哪兒,有效地為突破難點。 在課堂中,我是這樣具體進行教學的: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于火燒云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 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四)、加強練習,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1、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一學生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復了。”一學生說:“課題是《火燒云》,用‘燒’字起點題作用?!绷硪粚W生又說:“用了‘燒’字。他跟‘著了火’相互照應。”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里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說說火燒云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云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搶著說:“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紅霞?!边@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3、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么你們能試著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蒙蒙”等,當學生說到“白茫?!?、“灰蒙蒙”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云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4、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云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后,一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边@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本瓦@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云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后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云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欲望不止。 火燒云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于火燒云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火燒云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后可以搜集火燒云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處:
一、復習階段我讓學生說說每個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難度,學生沒能回答出來。這就讓我感到問題的提出要有階梯式,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是比較重要的。
二、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云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整節課,讓聽課的老師和我也感覺得老師總是牽著學生來走。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四、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學還應該深入一些。
《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火燒云》教學反思
《火燒云》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我國已故女作家蕭紅的作品,是描述云彩的名篇。文章用簡短而精彩的語句描繪了晚飯過后夕陽西下時的鄉村,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云的贊嘆之情。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文章的語言自然純樸,有一種不用雕琢的自然之美,同時,文章又注意錘字煉句,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向燒到東邊”,一個“燒”字,生動再現了火燒云從西向東顏色逐漸變化的過程,同時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另外,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并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寫得逼真、傳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找到一些火燒云的圖片制成幻燈片,期望能經過這些直觀的形象,幫忙學生理解課文資料,感受火燒云的變化神奇,并參透文中隱含的人文思想。同時,課前我又布置了預習的任務,要求學生讀通順課文,這有助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談論火燒云,之后讓他們欣賞火燒云的幻燈片并談自我的感受,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建立大膽想象的心向和態度。這樣的設計環節,輕而易舉地就引出了火燒云的“變化神奇”這一主要特點。
關于火燒云的變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以,接下來的教學我十分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多。在采取不一樣方式讀的同時結合圖片的欣賞,激發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另外,在理解感悟課文資料的同時,我還十分重視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反饋。因為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僅有積累了很多的詞語,才能充分表達自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課文資料的過程中,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積累詞語,比如:課文中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想象得到天空中還會有什么顏色嗎?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極多,能夠用你明白的哪個成語來形容呢?火燒云的顏色變化不僅僅多,并且變化還快,你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嗎?火燒云的形態變化極多,能夠用你明白的哪個成語來概括?你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時的天空嗎?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既陶醉于火燒云的千變萬化,同時又深切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興趣。
再有,課文拓展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言語描述對想象的指導作
用,使想象服從于必須的目的,我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經過言語表達豐富的想象。如:天空中的火燒云,還會出現什么形狀?仿照課文的語言用一段話來描述。由此為學生的寫作供給了框架,以此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想象交流中,學生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一只貓,也有的說像一架飛機……學生一個個爭著表現,情緒十分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到達高潮。暫且不論學生的語言是否華美,比喻是否恰當,但很明顯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人人都在參與,人人都想表現,他們已經主動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
經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一節課的準備、實際上課,不僅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更要從學生的求知欲出發,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要看是否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每一個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活動,并且使個性化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但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中,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學上要注意。第一,重點段落讀得還不到位。本課重點是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但因課文較長,讓學生讀得不夠徹底,朗讀不到位。第二,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課堂中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火燒云》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七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二)、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岸唷边@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云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云。
火燒云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于火燒云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火燒云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后可以搜集火燒云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