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吉林省農安的東北方向,松花江西岸,有個燒鍋營子屯。二十世紀30年代,這個屯子里有一戶孫姓人家,老兩口膝下一兒一女。大的是女兒,當時已遠嫁到外地。小的是兒子,二十剛出頭,小名柱子,大名叫孫鐵柱。由于家里不富裕,又趕上兵荒馬亂的年月,孫鐵柱還沒有娶上媳婦。他一直在財主家當長工,從起初的放牛娃,到后來成為打頭的,一晃也有十來年了。
那時候,小日本已經占領了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孫鐵柱雖然沒有親眼見到小鬼子燒殺搶掠的兇殘場面,但他看到屯子南邊那條鐵路上,整天跑著火車,也不知道車里裝載的是什么好東西,反正都是咱中國出產的物資,被日本人沒日沒夜地往回運。看了真叫人心疼啊!血氣方剛的孫鐵柱很想去參加抗日聯軍,但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這個家不能沒人照顧,他走不開。
那年秋天,孫鐵柱在地里干活時,不小心把一只腳給崴傷了,腳脖子腫起來老高。在炕上躺了幾天后,財主東家不想讓他白吃飽,就安排他在附近的江邊放牛。孫鐵柱的腳恢復得還挺快,走路也不再一瘸一拐了,只是不敢太吃硬。東家說:“那牛也用不著你緊跟著,它們吃飽了青草自己知道回家,你照看一眼就行了。”
一天下午,突然有一幫當兵的向這邊跑過來。孫鐵柱不知道他們是什么來頭兒,本能地想藏進草稞子里躲一躲,但已經來不及了。他們跑得氣喘吁吁,其中有一位像是當頭兒的對孫鐵柱說:“兄弟,你不用害怕,我們是抗日聯軍。最近我們一直在跟小鬼子周旋,剛剛又打了兩天,把子彈全都打光了。現在小鬼子的大隊人馬正在后邊追趕過來,你看能不能幫我們想個辦法?救我們躲過這一劫。”
“坐船渡江!我用船把你們送到江對岸去。”孫鐵柱果斷地說。
時間不等人啊!老東家那兩條魚船就停靠在江邊,孫鐵柱用手一指,說:“快!快去用你們的刺刀,割斷鎖在岸上的纜繩,把船推下水。”然后,他讓那些抗聯戰士趕緊上船。他搖一條船,抗聯戰士里邊也有會搖船的,搖著另一條船。
兩條船載著二十幾個抗聯戰士,順風駛向對岸。
那些抗聯戰士坐在船上,心里也就踏實了,一再向孫鐵柱道謝。
這畢竟是救了二十幾條人命啊!
孫鐵柱說:“如果不是家里有上了年紀的父母,我早就跟你們一樣,當兵打鬼子了,何必這一天天還得看東家的臉色?!”
…………
大約兩袋煙的工夫,他們就到了對岸。在那些抗聯戰士紛紛下船時,小鬼子才趕到燒鍋營子這邊,發現抗日聯軍已經渡江遠去了,氣得嘰里呱啦一陣亂叫,還往對岸打了幾槍,但子彈已經夠不著了。我們的抗日戰士行動敏捷,轉眼就進山了。
在山坡上,戰士們對孫鐵柱的相救再次道激,那位當頭兒的大家都叫他王參謀。王參謀告別時一再囑咐孫鐵柱:“你要在這里藏好,千萬不能冒冒失失地回去,要等到家那邊的小鬼子撤離后再往回返。”
孫鐵柱就在山坡的大樹后隱藏著,一直等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燒鍋營子那邊也沒有什么動靜,家家升起了做晚飯的炊煙。看來小鬼子撲了個空,只好撤走了。
又過一會兒,天完全黑下來了。孫鐵柱便趁著月色,用纜繩把兩條船連在一起,搖了回來……
這是1979年,我去省城長春表姨家串門,趕上表姨家里沒人,鄰居有位老奶奶看到我,便讓我在她家邊聊邊等。這個故事,就是那位老奶奶講給我的,說她娘家就在農安縣靠山公社腰窩堡大隊燒鍋營子屯,和孫鐵柱家是鄰居。
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幾十年過去了,孫鐵柱見義勇為的壯舉,仍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今天把它寫下來,是因為這個抗戰時期的傳奇故事值得傳頌。做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在抗聯戰士生命受到威脅的緊要關頭,能夠義無反顧地護送他們過江,使他們轉危為安。這充分體現了軍民魚水情深,不失為一段美好的佳話。
【最新紅色故事大全】相關推薦文章:
紅色經典故事王二小的故事簡短_紅色經典故事大全
紅色經典故事精選六則_紅色經典故事大全簡短
紅色經典人物事跡大全 紅色經典故事
紅色故事大家講500字 紅色故事大家講簡短的紅色故事
紅色文化故事簡短 最新2021紅色文化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