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現做好工作的規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扶貧村工作年終總結篇一
20xx年全鎮1017戶貧困戶進行了點菜,分三批完成報賬共計286.6626萬元。其中,實施特色種養業項目貧困戶是268戶,占全鎮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中的40%;從事種植業發展548戶,占全鎮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中的81%;從事電商、其他產業的9戶,占全鎮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中的1%。共計發展烤煙 169 畝,核桃551.05畝,養豬256頭,雞2910只,羊3234只、牛357頭、馬137匹,蔬菜200畝,向日葵80畝、蘋果25畝、油菜200畝、藥材19畝、苗木1畝、葡萄31.2畝、秋雜糧40畝、蜂716箱等,經營小吃1戶 ,電商1戶,木器加工1戶、自主創業7戶。戶均受益2641.71元,比上年增加237.6元。20xx年脫貧戶發展產業361戶;20xx年脫貧戶發展產業251戶。通過菜單式脫貧,每戶都有了一項中長期增收產業項目,為實現穩定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鎮圍繞奶山羊養殖、食用菌、中蜂等產業,積極申報實施產業項目,共計實施產業項目16個,總投資2307.4萬元,其中財政投資1037.6萬元,實現了集體資金增值,為相關村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支持鐵塬村、八龍潭村中蜂養殖產業、八龍潭村和王家莊村食用菌產業向標準化綠色生產基地方向發展,張家山建立了2個標準化奶水羊養殖場,推出了一批農特產品,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2221戶。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建立了牢固的基礎,為下一步產業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平臺。鐵塬村中蜂養殖合作社收入達到29.25萬元,195戶貧困戶分紅戶均1500元;張家山村隴玉養殖專業合作社20xx分紅12.25萬元,每戶獲得分紅500元;xx鎮王馬咀村種植高粱100畝,100戶貧困戶戶均分紅350元,提供就業崗位20個。
我鎮現已建成“雙百基地”8個,其中養殖基地2個,烤煙基地1個,旅游基地3個,種植基地2個,8個“雙百”基地共流轉土地500余畝、直接帶動貧困戶1540戶,778戶貧困戶入股、參與基地務工人數762人,8個基地分紅金額達到40萬元,貧困戶人均分紅達到300元?;緦崿F“雙百基地”鎮域范圍全覆蓋。特別是關山旅游公司雙百基地帶動成效明顯,采取旅游經營、債券分紅、基地帶動、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5種方式,直接間接帶動貧困戶600多戶,帶動戶均增收20xx元左右。20xx年八龍潭村,范家臺村,店子村120戶貧困戶入股關山旅游公司,每戶分紅700元,直接兌付到戶;隴縣鵬程專業合作社分紅1.8萬元,每戶獲得分紅180元。新天地奶山羊養殖項目收入達到30萬元,149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每戶350元。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產業項目實施,增強基地帶動能力,擴大產業發展規模,提升基地建設水平,優化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6月份以來,我鎮10個行政村統一按照“建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宣傳動員培訓、清理核查資產、評估資產價值、明晰產權歸屬、編制清產核資報告、公示公開結果、審查上報數據、健全管理制度、驗收清查結果”等十一個程序步驟,對清產核資工作進行查遺補漏,開展“回頭望”,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清查,按照時序進度推進每個環節的各項工作,共計清查資源性資產土地60033.85畝、林地8296.02畝,經營性資產427.44萬元,非經營性資產1832.54萬元。目前,正在完善檔案,進行系統錄入。按照“折股到人,量化到戶、便于操作”的原則,要求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對股份重新量化,按照1人1股設定了人口股,按照1戶1股設定了扶貧優先股,全鎮共計設置人口股13133股,扶貧優先股1289股。結合今年行政村撤并工作,對上寨子、王家莊、韋家莊、關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程序進行了合并,及時更換了登記證書、印章和銀行賬戶等。組織各村按要求懸掛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吊牌和相關制度牌,明確了專門辦公場地和人員,確保機構正常運轉。
5個貧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注入引導資金257.4814萬元,以資金入股形式投入運營,并完成分紅17.336萬元。
一是“全域旅游+產業扶貧”模式。依托關山草原旅游公司,實施五種帶貧機制。旅游經營。實施核心景區經營脫貧項目,動員6戶貧困戶經營蒙古包、農家樂,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引導39戶貧困戶規范經營馬匹,帶動戶均增收20xx余元。債券分紅??h財政局以投放扶貧債券的形式向關山旅游公司注入1千多萬元,簽訂《扶貧資金三方協議書》,6村526戶貧困戶連續3年享受景區分紅,每年600元。基地帶動。在秋菊山莊段,流轉土地158畝,打造百畝菊花種植基地,給予25戶貧困群眾7.8萬余元土地流轉費/每年,并提供就業崗位,作為基地日常管護人員,獲得土地租金和花卉務工兩份收入。
入股分紅。3村120戶貧困戶以每戶5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關山古帳營,每年分紅700元,連續分紅5年。就業務工。吸納200余名貧困群眾從事景點管理、衛生保潔、餐飲服務、商品零售等旅游服務,人均年收入2.5萬元。
二是張家山村奶山羊發展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貧困戶與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務工收入,共有長期務工、短期雇工、項目用工3種方式。飼草種植收入,帶動全村74戶貧困戶種植苜蓿、玉米520畝,每畝增收900元。分戶擴群收入,合作社將積極推廣“賒羔還羊”模式,引導鼓勵貧困戶分戶擴群。入股分紅。合作社吸納150戶貧困戶入股75萬元,至少按保底7%進行分紅。資產收益,2個養殖場220萬元資產全部已量化到戶,可為每戶增加資產6600元。
三是鐵塬村中蜂養殖產業采取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貧脫貧效果明顯。為全村形成了又一個新的主導產業,預計將來可帶動100多戶群眾參與中蜂養殖;培訓68戶貧困戶掌握養殖技術,直接帶動33戶貧困戶個人養殖中蜂333箱,實現收入16.65萬元;帶動20戶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增收(現已有8名貧困戶就業,工資按照5300/3300元的兩個標準執行);合作社和農戶蜂蜜全部有長城公司高于市場價回收,解決銷售難題;盈利無償分配,全年盈利扣除管理費用及必要支出,其余盈利全部分給貧困戶。今年為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29.25萬元,為195戶貧困戶每戶分紅1500元。
按照中、省、市、縣關于產業扶貧工作的部署安排,堅持以省、市、縣產業扶貧督導考核發現問題為導向,以提高貧困群眾依靠產業增加收入為重點,結合“百日行動”,采取有力措施,舉一反三,狠抓整改工作,全面提升我鎮產業扶貧工作整體水平。
一是繼續加強對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進一步增強所有經營主體的帶動脫貧能力,總結提煉產業扶貧特色亮點,形成品牌效應。二是全鎮對產業脫貧戶的幫扶措施進行一次“回頭看”,施策不準的及時調整到位;對發展產業能力不足,不能自主發展產業的貧困戶及時引導通過加入經營主體等方式實現產業發展;督促完善村、戶產業脫貧幫扶臺賬及貧困戶產業發展規劃。三是根據全縣產業脫貧“110”指揮體系和技術服務百日大行動的總體部署,按照技術“服務到村、指導到戶、精準到人”的總體要求,鎮上及時與10名技術包村干部(貧困村各1名,非貧困村共2名)進行了對接,干部及時到村到戶,對貧困戶產業培訓需求進行了摸底并制定了相應的培訓計劃,以貧困戶為單元,分類施策,精準服務,堅持貧困戶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爭取對270戶產業脫貧戶,開展全方位、多輪次的技術服務,確保每個脫貧戶掌握1門生產技能,每個脫貧村培養1名技術能手,增強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的能力。
一是產業發展層次比較低,農民持續增收難?,F在大多數特色產業分布零散,集中連片的基地少,沒有形成規模和產業體系。產業基地的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建設水平不高,部分產業基地還處在比較原始的粗放式經營,種植管理水平低,經濟效益不高。
二是市場融入效果不明顯,產品銷售不穩定。產業扶貧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對于市場的調研考察不到位,導致產業發展政策導向明顯,有一窩蜂的現象。要積極引導各方面力量來積極參與產業扶貧,圍繞解決資金、技術和市場等方面來著力做好產業扶貧,系統地推進精準產業扶貧,為貧困戶增收夯實基礎。
扶貧村工作年終總結篇二
1、扶貧開發產業項目情況。20xx年我縣扶貧開發產業項目投入共計3549.5萬元,其中省以上財政資金1364萬元,市財政資金80萬元,縣財政資金8萬元,幫扶單位資金484.1萬元,群眾籌資投勞1613.4萬元,主要圍繞小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畜牧養殖、蔬菜生產、苗木栽培、良種生產、小型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項目建成后,受益人口達2萬多人,其中貧困人口13720人。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扶貧的瞄準率、覆蓋率,增強了村班子及廣大村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有效促進了項目村特色主導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項目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整體推進。其中:20xx年省財政專項扶貧開發項目,在我縣辛店、淄角、石廟、麻店4鎮23個貧困村實施。項目總投資20xx.3萬元,其中,財政扶持資金690萬元,群眾自籌資金1383.3萬元。其中:3個村發展瓜菜大棚815畝;4個村發展西瓜棉花套種2300畝;6個村升級改造蔬菜大棚340個;6個村良種繁育2712畝;2個村露天蔬菜種植640畝;2個村育林1340畝。通過財政扶貧開發項目,可使1636個貧困戶,5170人受益。目前,項目已基本建設完成,待與財政等部門聯合驗收完畢及村兩委換屆結束后報賬。
20xx年縣省直“第一書記”幫包村扶貧開發項目,在我縣22個省直“第一書記”幫包村實施,項目總投資1156萬元,其中,省財政專項扶持資金154萬元,一般轉移支付資金300萬元,整合涉農資金220萬元,縣財政資金8萬元,群眾自籌資金113.6萬元,其他資金368.4萬元。新發展致富產業:瓜菜大棚125畝,旱地藕105畝,新建1500只良種羊養殖場,年出欄2.2萬只獺兔養殖基地;肉牛養殖示范基地640頭?;A設施建設:農田管網約9300米。鋪設地下電纜6700米,修筑農田生產路8840米,修灌溉渠4300米,搭設電纜線1000米,生產橋8座,挖溝2.57萬米,建4600平方西瓜市場一處,建手工廠房10間。目前,項目財政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項目已全部開工,完工率達60%。通過財政扶貧開發項目,可使7918人受益,使3982個貧困人口脫貧。
2、互助資金發展情況。20xx年,我縣貧困村村民發展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穩步實施。自20xx年以來,我縣在3個鎮辦,21個村先后開展了貧困村村民發展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截止目前,入社農戶達到1614戶,互助資金總額達到410萬元,其中財政資金343萬元,農戶出資61萬元,公積金轉增本金2.2萬元。已累計為1536個農戶發放借款760萬元。貧困戶扶持率達到70%,按期還款率達到100%。
3、“雨露計劃”貧困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情況。縣20xx年“雨露計劃”培訓省財政資金20萬元全部用于職教中心在校生補助。全年度轉移培訓400人,在縣職教中心學校注冊的在校生400名貧困生每人按500元補助,使其順利完成學業并就業。
4、扶貧貸款貼息項目情況。今年,省市下達縣扶貧貸款貼息資金10萬元,全部用于扶貧龍頭企業貸款貼息補助。我縣選取帶動農民致富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茹園苗木有限公司作為補助對象。目前,申報材料已上報,待市審核后補貼到位。
存在問題:一是存在扶貧產業與貧困戶對接困難現象。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有產業的和有能力發展產業的大部分為非貧困戶,真正的貧困戶缺少產業且沒有能力發展產業。貧困戶致貧原因多為因病、缺技術、缺勞力以及懶惰,自身沒有效益較好的產業,我們用補貼現金及生產資料的方式對其扶持,效果不明顯。二是存在貧困村自然條件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道路、水利、電力等設施相對滯后,群眾行路難、飲水灌溉難、電力設施老化等現象突出,群眾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土地產出較差,農民持續增收的潛力薄弱,應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扶貧隊伍力量相對薄弱。扶貧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新時期扶貧任務日益艱巨,縣扶貧辦現有人員較少,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再就是鎮一級沒有專職扶貧管理人員,扶貧工作由鎮經管站負責。鎮經管站承擔著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農村經濟統計等多項繁重工作,還要承擔鎮中心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加上今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導致在對產業項目的推進和監督上缺乏時間和精力。四是扶貧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群眾被動接受項目。群眾自身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形成了扶貧工作是自上而下的、單向的政府行為,貧困人口的參與只是被動的投工投勞和自籌資金,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足夠的挖掘。五是社會扶貧與行業扶貧涉及部門多,協調起來困難,“三位一體”的扶貧開發新格局難以形成。扶貧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扯到各行各業和社會各界,協調落實起來比較困難。
建議: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健立健全扶貧隊伍。建議上級出臺相關政策,為縣級增加工作人員編制,鎮辦成立相應的扶貧機構,并加大貧困地區干部培訓力度,重視扶貧開發隊伍建設,提供必需的工作條件和經費保障。二是切實發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指導,研究制定扶貧政策,協調落實各項工作。三是加強對貧困村基礎設施投入。扶貧產業開發項目應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改變貧困村滯后的農業基礎設施,使土地產出發揮更大的效益,使更多貧困戶受益。四是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廣泛參與扶貧開發事業,激發貧困地區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一是積極推進財政資金產業項目建設。對已完工的項目,積極協調財政等部門組織對項目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項目及時撥付資金。對未完工的項目加強監管、督導和服務。充分落實鎮辦監管主體責任,加強對項目的監管,確保項目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建設任務??h扶貧辦加強督導,確保項目在預定時間內完成。對于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積極的協調相關部門予以解決。二是嚴格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按照《省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省農業財政專項資金實施縣級報賬制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嚴格執行財政扶貧資金“專戶儲存、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和“縣級報帳制管理制度”。在實施扶貧開發項目中,嚴格按照省、市批準下達的扶貧項目計劃撥付使用資金,堅決杜絕隨意改變資金用途、扣減項目資金等現象發生。加強扶貧資金安全使用及監管教育,明確扶貧資金用途和使用管理辦法,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浪費扶貧資金,牢固樹立“扶貧資金高壓線”意識,認真管好用好扶貧項目資金。三是嚴格落實項目資金檢查和審計。認真落實扶貧項目資金“報帳制”、“審計制”和“跟蹤檢查”等管理制度,要求鎮、村必須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報帳必須持有正規票據,由項目鎮嚴格把關審核,報縣扶貧辦審定簽字后,再報縣財政局進行報帳。縣扶貧辦和財政局,定期對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有效防止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等違紀違規問題的發生,確保財政扶貧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行。四是健全機構,明確各級扶貧開發工作職責。縣里重新調整充實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有條件的鎮辦也成立專門扶貧機構,配備專職人員。今后,縣鎮兩級只對項目進行監督和指導,放權給村,發揮其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選項目、干項目。五是及早謀劃20xx年專項扶貧工作。對全縣139個重點貧困村進行摸排,摸清產業情況、貧困狀況、各自特點進行分類,建立項目庫。計劃利用五年時間對139個村省定重點貧困村實施產業項目全覆蓋。20xx年,計劃爭取上級扶持資金1000萬元,在30個貧困村發展整村推進項目,重點用于田間生產路、溝渠、橋梁管涵等小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扶貧村工作年終總結篇三
xx年年初,按縣委、縣政府要求對全鎮低保戶進行全面推倒重來,嚴格按照“兩評議、一審核、三公示”的程序進行辦理,在審核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文件上的要求入村入戶調查,做到戶戶與人見面、與卡見面,并做好鄰里調查走訪,并要求低保申請對象如實提供家庭成員經濟狀況、就業情況、殘疾證、重病證明等,積極宣傳低保政策,確保低保審核公開、公平、公正進行,堅持按照“應保盡保、規范運作、分類施保、動態管理”的要求,層層把關,打造我鎮陽光低保工程。通過農村低保清理整頓,因低保問題引起的上訪事件明顯減少。目前,全鎮共有低保戶1385戶,2591人,其中:一類132人,二類1945人,三類514人。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金364萬元。
我鎮共有五保戶330人,其中集中供養的有21人,分散供養的有309人。年初按照縣民政局的要求,鎮民政所對全鎮五保戶進行了年審,通過年審共有31名五保對象死亡,我們及時xx縣民政局對接,增補了10名符合五保條件的老人,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優撫對象的各種優待政策,全部及時足額兌現。我們今年共為16名60周歲以上退伍軍人辦理了生活補貼,為全鎮所有殘疾軍人換發新的殘疾軍人證,并免費為所有的重點優撫對象辦理了農村醫療保險,納入醫療救助平臺,為他們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全鎮共有重點優撫對象176人。及時發放在鄉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病故軍人遺屬等優撫對象定期補助資金、現役軍人優待金和60周歲農村退役士兵生活補助資金等,認真落實優撫政策。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認真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認真做到十天已通報、一月一調度。在全鎮范圍廣泛宣傳殯改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了濃厚的殯改氛圍。到目前為止,全鎮共火化128具,火化率達到33%。
1、宣傳殘疾人政策,做好殘疾人服務。
2、落實殘疾人民生工程。
貧困殘疾人生活特別救助。對符合政策規定的一、二級殘疾人和三級殘疾人,每人每年分別補助800元、400元。xx年全鎮符合條件殘疾人共604戶,發放救助資金484萬元,資金于7月底全部打卡發放到救助對象。
對貧困精神殘疾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基本精神藥物治療費用補助,經申報、審核、審批,全鎮貧困精神病殘疾人藥物補助對象30人;補助資金30萬元,于7月底通過“一卡通”足額打卡發放到戶。
總之,xx年民政所工作人員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繁雜的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也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贊揚。但離鎮黨委、政府的要求還相差甚遠,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服務群眾的態度不夠熱情,缺乏耐心等。
民政工作xx年工作思路。
1、進一步規范農村低保工作,“應保盡保”、“動態調整”,確保低保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2、落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切實解決大病患者生活困難。
3、加強敬老院的管理,確保五保老人有一個安靜祥和的生活環境。
4、推進惠殘民生工程落實,做好殘疾人服務工作,切實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5、加強災害應急處置,及時開展救災救濟工作。妥善安排好冬春荒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做好危房戶的上報重建工作;加大因病因災家庭的摸排梳理,做好大病貧困家庭臨時救濟工作。
6、開展擁軍慰問活動,規范優待金發放程序,加大優撫對象的幫扶工作。
7、深入開展生活無著落人員救助工作,關注轄區流浪乞討人員、孤兒的動態,及時開展救助活動。加強孤兒申報和管理。
8、強化自身,加強作風和民政自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