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漢語詞語,公文的一種格式,是指對上級有所陳請或匯報時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調查報告篇一
本次問卷調研的對象為全國20xx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覆蓋各地區各級高校的各專業學生。最終回收有效樣本58996個。其中,國家重點211或985院校的畢業生占31.4%,普通本科大學畢業生占55.4%,??圃盒.厴I生占比為11.8%,有1.4%畢業生未說明院校類型,主要包括國外大學及部分民辦高校。被訪者中本科生占大多數,比例為77.4%。此外,大專生占13.9%,碩士研究生占7.5%,博士生占1.2%。
大學生受創業熱潮影響,創業意愿比去年翻翻
20xx年七成畢業生選擇就業,比例略有下降;選擇創業的大學生比例上升明顯,應屆大學生創業熱潮興起
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畢業后選擇就業的比例為71.2%,16.9%的人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5.6%的人選擇出國繼續學習,選擇創業的比例為6.3%。
值得注意的是,與20xx年、20xx年相比,20xx年選擇就業的學生比例有所降低,比例由20xx年的76.3%降低至20xx年的71.2%,而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整體變化不大。此外,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由20xx年的3.2%上升為20xx年的6.3%。在社會整體的創業熱潮影響下,大學生也受到這股洪流的影響,20xx年畢業生的創業熱潮開始興起。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來自政府層面為創業者提供包括政策支持和幫扶、投資環境的繁榮和社會整體對創業的積極態度,都對創業者,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開始成為畢業生們的熱門話題。
新一代畢業生自我意識強烈,為理想創業
而在選擇創業的原因中,調查顯示,27.4%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創業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此外,19.3%的畢業生選擇創業是為了掙錢,自由也是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的一個重要理由。理想、興趣、財富、自由都凸顯出新一代大學畢業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仍有5.4%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而社會整體的創業氛圍濃厚,政府對創業者們的支持,包括開辟創業園、提供初創辦公地點、提供類似天使投資的創業幫扶基金,都對大學生選擇畢業后創業有更強的吸引力,讓聰明、有想法、有激情的大學生投身到創業大潮中去。
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調查報告篇二
一、 90后畢業生直面就業,不再“迷信”高學歷
1、 20xx年,更多的畢業生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深造;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比例在降低。
參與調查的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畢業后選擇就業的比例為76.3%,14.5%的人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5.4%的人選擇出國繼續學習,選擇創業的比例為3.2%。
與20xx年、20xx年相比,20xx年更多的學生選擇就業,比例由20xx年的68.5%上升至20xx年的76.3%,而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則有所下降,尤其是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比例由17.5%下降至14.5%。專家認為,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盲目地尋求高學歷,而選擇步入職場積累工作經驗。此外,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也有所下降,比例由20xx年的5.8%下降為20xx年的3.2%。
綜合來看,20xx年,選擇繼續深造和創業的學生比例均呈下降趨勢,由此造成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比例上升。在今年應屆大學生數量由20xx年的699萬上升至727萬的大背景下,今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數量將創歷史新高,今年的應屆大學生就業相比往年競爭會更激烈,情勢更加嚴峻。
二、 畢業生積極投身職場,盲目投遞簡歷簽約率低
1、 20xx年應屆生求職較往屆更積極,高峰集中在春節后的2月。
20xx屆畢業生開始進入求職環節的時間相比往屆有一些差異。首先,年前開始找工作的比例與往年基本一致,9月、10月是一個小高峰。差異在于,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出現在春節后的2月,這一時間段與職場跳槽人士找工作的高峰重疊。
此外,截止2月,尚未開始求職的學生比例,20xx年是11.3%,相比20xx、20xx年有大幅下降,說明今年的大學生比往屆大學生在找工作上更積極。
2、 大專生和本科生傾向于春節后2月開始找工作,碩士則集中于9月開學時期開始求職。
數據顯示,對比20xx年不同學歷的應屆畢業生開始求職的時間,可以發現,20xx年不同學歷學生的求職時間有較大差異。大專生傾向于春節后畢業當年開始找工作,而碩士則集中于年前的9月、10月開學時期,本科生的求職時間介于大專生和碩士生之間,更類似大專生,春節后的2月是本科生開始求職的高峰。
平均每人投遞簡歷27.7份
數據顯示,在20xx年的畢業生中,37.5%投遞的簡歷數在10-30份之間,所占比例最高;其次,23.4%的畢業生投遞的簡歷數在10份以下;再次,22.1%的學生投遞的簡歷數超過了50份;投遞簡歷在30-50份之間的占比為17.0%。總體來看,在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中,平均每人投出27.7份簡歷。
平均每人獲得面試機會5.3個
數據顯示,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94.8%均獲得過面試機會。其中,獲得3-5次面試機會的占35.7%,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獲得5-10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占比為25.8%,再次是獲得1-3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占比為20.1%。截止20xx年2月底,5.2%的應屆畢業生尚未獲得任何面試機會??傮w來看,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平均每人獲得5.3次面試機會。
平均每人擁有offer 1.7個
數據顯示,截止20xx年2月底,31.8%的應屆畢業生尚未拿到任何offer,約六成學生擁有1-3個offer??傮w來看,平均每個應屆畢業生擁有1.7個offer。
3、 20xx年投遞簡歷數增加,但獲得面試和offer數量在下降。
綜合比較20xx、20xx、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獲得面試機會、獲得offer的數量可以發現,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平均27.7份,高于20xx年和20xx年;20xx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5.3個面試機會,低于20xx年的5.6個面試機會;20xx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1.7個offer,低于20xx年和20xx年??傮w來看,20xx年應屆畢業生相比20xx年和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了更多的簡歷,但獲得的面試機會和offer數量卻不及往年,今年的應屆生的求職難度在增加。
4、 25到29份簡歷,平均只差4份簡歷就可以得到一個offer。
通過對比未拿到offer與拿到offer的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的數量,可以發現,拿到offer的學生平均投遞簡歷量為29份,高于未拿到offer的學生的平均簡歷投遞量25份。專家認為,所謂“天道酬勤”,大學生在找工作上需要更加積極努力,通過各種渠道投遞更多的職位,就會有更高的幾率拿到offer。
5、 (下基層調研報告)相關實習經歷和明確的求職目標助力成功獲得offer。
20xx年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原因,主要歸功于有相關的實習經歷,這一原因的占比達到22.5%??梢?,實習經歷對于應屆生獲得offer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很多高校要求學生必須要有實習經歷才能畢業的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成功獲得工作機會。
其次,求職目標明確也是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一大重要原因。大學生在求職之前,需要對自己的求職目標有明確的規劃,這樣才會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找工作的行動。
再次,專業就業前景好也有助于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選擇專業的重要性,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需要提前對各專業的就業情況有一定了解,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專業就學。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成績、名校畢業對于畢業生成功獲得offer的作用并不明顯。這一現象與企業選拔應屆畢業生時的標準有關。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加關注學生是否有與崗位相關的工作經驗,而不再將專業成績、學校等級作為選擇人才的硬性規定。
6、 大學生說:我們達不到企業要求是求職最大難題。
反觀20xx年應屆畢業生未獲得offer的原因,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達45.7%。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傾向于雇傭有相關經驗的人,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也是大學生成功獲得offer的最主要原因。專家認為,對于大學生來說,在找工作前僅僅擁有學校學習到的相關知識是不夠的,大學生需要進入職場,經受相關的工作訓練,掌握工作的基本要求,將有助于成功獲得offer。 三、 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90后就業“亞歷山大”
20xx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為727萬,相比20xx年的699萬大學畢業生增加了28萬,大學生人才市場供給不斷增長的勢頭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同時,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日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深造。實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數量再次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事實上,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中的自我認知上,認為自己不符合企業要求與自我迷茫是造成他們就業難的兩座大山。一方面高校以知識和應試教育為主,大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適應企業。解決大學生人崗匹配的困難,是需要校方和企業共同努力的事情。一方面企業要能夠在職位上和人才培養上更加開放性地接受畢業生,另一方面則是高校教育制度更加市場化地為企業和社會提供人才。就畢業生本身而言,建議,在目前的這個階段,應更早地接觸到實際的職場,盡早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獲取經驗。
應屆畢業生就業率調查報告篇三
在20xx年4月25日舉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李忠透露,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將達到727萬人,比去年增加28萬人。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個人的期望和市場的需求差距依然存在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一、 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90后就業“亞歷山大”
20xx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為727萬,相比20xx年的699萬大學畢業生增加了28萬,大學生人才市場供給不斷增長的勢頭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同時,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日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深造。實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數量再次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事實上,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中的自我認知上,認為自己不符合企業要求與自我迷茫是造成他們就業難的兩座大山。一方面高校以知識和應試教育為主,大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適應企業。解決大學生人崗匹配的困難,是需要校方和企業共同努力的事情。一方面企業要能夠在職位上和人才培養上更加開放性地接受畢業生,另一方面則是高校教育制度更加市場化地為企業和社會提供人才。就畢業生本身而言,建議,在目前的這個階段,應更早地接觸到實際的職場,盡早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獲取經驗。
調研樣本構成
1、 地域分布
此次調研對象覆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各區域應屆畢業生樣本的分布情況詳見下圖。
2、 性別分布
樣本中男生占41.4%;女生占58.6%。
3、 院校分布
國家重點985院校的畢業生占20.5%,211院校(非985)畢業生占18.4%,其他普通院校畢業生占比為60.4%,國外高校占比0.6%。
4、 學歷分布
被訪者中以本科生居多,其所占比例為70.2%。此外,大專生占19.6%,碩士研究生占9.9%,博士生僅占0.4%。
5、 專業分布
樣本中工科類畢業生所占比例最高,比例為30.2%,其次是管理學類,占18.9%,再次為理學類,占比為16.4%。
二、 90后畢業生直面就業,不再“迷信”高學歷
1、 20xx年,更多的畢業生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深造;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比例在降低。
參與調查的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畢業后選擇就業的比例為76.3%,14.5%的人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5.4%的人選擇出國繼續學習,選擇創業的比例為3.2%。
與20xx年、20xx年相比,20xx年更多的學生選擇就業,比例由20xx年的68.5%上升至20xx年的76.3%,而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則有所下降,尤其是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比例由17.5%下降至14.5%。專家認為,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盲目地尋求高學歷,而選擇步入職場積累工作經驗。此外,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也有所下降,比例由20xx年的5.8%下降為20xx年的3.2%。
綜合來看,20xx年,選擇繼續深造和創業的學生比例均呈下降趨勢,由此造成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比例上升。在今年應屆大學生數量由20xx年的699萬上升至727萬的大背景下,今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數量將創歷史新高,今年的應屆大學生就業相比往年競爭會更激烈,情勢更加嚴峻。
三、 畢業生積極投身職場,盲目投遞個人簡歷簽約率低
1、 20xx年應屆生求職較往屆更積極,高峰集中在春節后的2月。
20xx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0xx屆畢業生開始進入求職環節的時間相比往屆有一些差異。首先,年前開始找工作的比例與往年基本一致,9月、10月是一個小高峰。差異在于,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出現在春節后的2月,這一時間段與職場跳槽人士找工作的高峰重疊。
此外,截止2月,尚未開始求職的學生比例,20xx年是11.3%,相比20xx、20xx年有大幅下降,說明今年的大學生比往屆大學生在找工作上更積極。
2、 大專生和本科生傾向于春節后2月開始找工作,碩士則集中于9月開學時期開始求職。
數據顯示,對比20xx年不同學歷的應屆畢業生開始求職的時間,可以發現,20xx年不同學歷學生的求職時間有較大差異。大專生傾向于春節后畢業當年開始找工作,而碩士則集中于年前的9月、10月開學時期,本科生的求職時間介于大專生和碩士生之間,更類似大專生,春節后的2月是本科生開始求職的高峰。
①平均每人投遞個人簡歷27.7份
數據顯示,在20xx年的畢業生中,37.5%投遞的簡歷數在10-30份之間,所占比例最高;其次,23.4%的畢業生投遞的簡歷數在10份以下;再次,22.1%的學生投遞的簡歷數超過了50份;投遞簡歷在30-50份之間的占比為17.0%??傮w來看,在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中,平均每人投出27.7份簡歷。
②平均每人獲得面試機會5.3個
數據顯示,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94.8%均獲得過面試機會。其中,獲得3-5次面試機會的占35.7%,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獲得5-10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占比為25.8%,再次是獲得1-3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占比為20.1%。截止20xx年2月底,5.2%的應屆畢業生尚未獲得任何面試機會??傮w來看,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平均每人獲得5.3次面試機會。
③平均每人擁有offer 1.7個
數據顯示,截止20xx年2月底,31.8%的應屆畢業生尚未拿到任何offer,約六成學生擁有1-3個offer??傮w來看,平均每個應屆畢業生擁有1.7個offer。
3、 20xx年投遞簡歷數增加,但獲得面試和offer數量在下降。
綜合比較20xx、20xx、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獲得面試機會、獲得offer的數量可以發現,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平均27.7份,高于20xx年和20xx年;20xx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5.3個面試機會,低于20xx年的5.6個面試機會;20xx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1.7個offer,低于20xx年和20xx年??傮w來看,20xx年應屆畢業生相比20xx年和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了更多的簡歷,但獲得的面試機會和offer數量卻不及往年,今年的應屆生的求職難度在增加。
4、 25到29份簡歷,平均只差4份個人簡歷就可以得到一個offer。
通過對比未拿到offer與拿到offer的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的數量,可以發現,拿到offer的學生平均投遞簡歷量為29份,高于未拿到offer的學生的平均簡歷投遞量25份。專家認為,所謂“天道酬勤”,大學生在找工作上需要更加積極努力,通過各種渠道投遞更多的職位,就會有更高的幾率拿到offer。
5、 相關實習經歷和明確的求職目標助力成功獲得offer。
20xx年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原因,主要歸功于有相關的實習經歷,這一原因的占比達到22.5%??梢?,實習經歷對于應屆生獲得offer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很多高校要求學生必須要有實習經歷才能畢業的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成功獲得工作機會。
其次,求職目標明確也是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一大重要原因。大學生在求職之前,需要對自己的求職目標有明確的規劃,這樣才會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找工作的行動。
再次,專業就業前景好也有助于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選擇專業的重要性,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需要提前對各專業的就業情況有一定了解,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專業就學。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成績、名校畢業對于畢業生成功獲得offer的作用并不明顯。這一現象與企業選拔應屆畢業生時的標準有關。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加關注學生是否有與崗位相關的工作經驗,而不再將專業成績、學校等級作為選擇人才的硬性規定。
6、 大學生說:我們達不到企業要求是求職最大難題。
反觀20xx年應屆畢業生未獲得offer的原因,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達45.7%。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傾向于雇傭有相關經驗的人,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也是大學生成功獲得offer的最主要原因。專家認為,對于大學生來說,在找工作前僅僅擁有學校學習到的相關知識是不夠的,大學生需要進入職場,經受相關的工作訓練,掌握工作的基本要求,將有助于成功獲得offer。
借助職業指導提升求職能力、履職能力、升職能力
“學歷不等于能力,文憑不等于水平?!备邔W歷的學生,未必是職業能力出眾的職場人;低學歷的學生,未必不是職場能力出色的職場人。學歷與文憑,都不過是紙上談兵的東西,需要經過職業導師的職業指導才能將理
論化作實踐,將理論知識轉為工作能力;沒有高學歷和文憑的職場人,同樣可以借助職業導師的職業智慧和職場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錯路,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縮短和他人的距離。
“選擇重于努力,方向重于能力?!焙芏嗦殘鋈硕既狈柚殬I導師的職業智慧和職場經驗為自己撥開職場迷霧,導航職業方向的意識。
千百年來,中國的職場人都是靠摸著石頭過河在職場中掙扎求存的。然而,現在社會高速發展,職場你追我趕,機會稍縱即逝,誰還敢依靠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索的結果,就是錯過機會。尤其是面臨“史上就業最難季”的人們,機會本來就少,競爭本來就激烈,就算能順利過得了河對岸,又有多少人能獲得機會呢?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無疑會不斷走彎路、不斷走錯方向、不斷跌倒。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比巳酥馈敖涷灳褪秦敻弧保钟卸嗌偃硕萌绾谓柚说慕涷灲逃栕屪约荷僮邚澛纺?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將自己的經驗教訓變成財富呢?
喬治梅森大學的教授ellen fagenson eland的研究表明:擁有導師的員工得到提升的可能性是沒有導師的兩倍。一個導師可以幫助你定位自己,反復地獲得加薪。
由sun microsystems主導的研究發現,在公司項目中受到指導的人得到升遷的頻率,是沒有被指導員工的五倍。
這兩項研究表明,導師對于職場人的影響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職業導師具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強烈的職業針對性。如果能夠獲得職業導師一對一面試輔導,職場人便可以迅速找出自己技術上和經驗上的缺失,借助職業導師的職業智慧和職場經驗,全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求職能力提升、履職能力提升、升職能力提升、創業能力提升。
職場發展,需要仙人指路;職業成長,需要名師開悟……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需要職業指導。
只要對專業及個人發展有興趣、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與輔導、勇于接受挑戰、擁有時間管理智慧、以及渴求成就感的人,都需要自己的職業導師、職場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