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工廠安全知識培訓手冊篇一
1、我國現階段的安全方針,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結合公司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如何貫徹執行好這一方針,從實際工作出發,努力做好安全第一,對生產中出現的一些不安全因素進行預防,并從根本上綜合治理。
2、班組是企業的最基層組織,是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班組長是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一線的直接指揮者和組織者。各班組長要加強安全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規范作業行為,杜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作業環境要做到安全“六有”:輪有罩,軸有套,平臺梯子有欄桿,坑、溝、孔、池有防護,危險場所有標志,廠房內有人行道。設備操作人員要求做到“三好”:管好、用好、養好;“四會”:會使用、會維護、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四項基本要求”:整齊、清潔、潤滑、安全;“五項經律”:憑操作證使用設備、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保持設備整潔潤滑良好、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隨機附件工具文件齊全、發生故障立即排除或報告;“潤滑五定”: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定人。班組要努力實現三無目標:個人無違章,崗位無隱患,班組無事故。
1、各班組長向員工介紹本班組的安全生產基本情況
1)、本班組的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消防設施等;
2)、講解各崗位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器具的性能,防護裝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告訴新員工發生事故時的注意要點,并及時向上級報告,并學會如何緊急處理險情;
3)、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愛護勞動保護用品和文明生產的要求;
4)、實行安全操作示范。
2、員工安全生產職責
1)、認真學習并嚴格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遵章守紀,制止他人違章作業,做到“三不傷害”(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
2)、上崗時合理佩戴、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3)、精心操作,并做好各項記錄,交接班要交接安全生產情況,交班要為接班創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條件;
4)、作業前認真做好各項安全檢查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并報告;
5)、加強設備維護保養,保持安全裝置齊全、有效,作業現場整潔,做到安全文明生產;
6)、正確分析、處理各種事故苗頭和隱患,發生事故時,迅速搶救傷員,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故發展,保護現場并及時準確向上級報告
7)、積極參加各種安全活動,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訓,特種作業人員要持證上崗;
8)、拒絕各種違章指揮,不冒險違章作業,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采取措施后,撤離作業現場。
工廠安全知識培訓手冊篇二
1、常見火災發生的火源:
1)爐灶設備位置不當,靠近可燃物;2)使用爐火不慎,無人管理;3)在堆放可燃物附近吸煙;4)使用燈火不慎;5)烘烤;6)死灰復燃;7)電氣安裝使用不當;8)電源短路;9)焊接;10)靜電放電;11)機器摩擦發熱等。
2、三違
1)違章指揮
主要是對企業領導講的如下現象屬于違章指揮:不遵守安全生產規程、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或擅自更改安全工藝和操作程序;指揮工人在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有缺陷,隱患未解決的條件下冒險進行作業;發現違章不制止等。
2)違章作業
主要是對現場操作的工人講的,以下現象屬于違章作業:不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不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擅自動用機械、電氣設備;無證從事特種作業等。
3)違反勞動紀律
不遵守以下要求就屬于違反勞動紀律:要熱愛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提高政治文化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積極參加安全生產活動;遵守勞動紀律,服從領導,堅守崗位,未經許可不得從事非本工種作業;嚴禁酒后上班;不得在禁止煙火的地方吸煙動火等。
3、事故隱患
有導致未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具有潛在的事故危險性的設備和環境方面存在的不安全狀態。
4、安全月
自2002年起,每年6月開展全國“安全月”活動。通過“安全月”活動,大力營造全社會“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氛圍,為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繼續深化安全整治,推進企業加強基礎建設,鞏固發展全國安全生產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形勢,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2012年全國“安全月”活動主題:科學發展、安全發展
5、文明生產
是指企業職工和領導自覺做有理想、有職業道德、講文明、守紀律的勞動者及努力創造安全衛生、舒適優美的生產環境。
文明生產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從物質文明建設看指消除職業危害因素和事故隱患,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達到無事故、無污染、安全衛生的目標;從精神文明建設看指有高尚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技術水平和良好的生產習慣,反對冒險蠻干、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6、滅火的方法:
1)冷卻法:即降低燃燒物的溫度,使之降低燃點以下而停止燃燒。
2)窒息法:即隔絕空氣,使可燃物質無法獲得氧氣而停止燃燒。
3)隔離法:將正在燃燒的物質與未燃燒的物質分開,中斷可燃物質的供給,使火源孤立,火勢不能蔓延。
4)抑制法;使滅火劑參與到反應中去,中斷燃燒的連鎖反應。
7、企業職工的六種不安全心理因素
1)自我表現心理
這種心理在青年工人身上較突出。他們雖然進廠時間短,工作經驗不足,但常常表現的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別人面前喜歡表現自己的能力。有的不懂裝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內行,生硬作業;有的甚至橫充“好漢”,亂摸亂動。對這些好自我表現的心理,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或制止,是很危險的。
2)經驗心理
持這種狀態的職工的特點是憑自己片面的“經驗”辦事,對別人的合乎科學道理的勸告常常聽不進去,經常說的話是“多少年來一直是這樣干的,也沒出事故”。有的技術上有一套,工作熱情很高的老工人發生事故,多數原因在于過分相信“自我經驗”上。
3)僥幸心理
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幾種不同的方法。有些安全操作方法比較復雜,有的職工存在僥幸心理圖省事,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視為多余的繁瑣,理由是“別的省事的方法也不一定出事故”。把“不一定”這種“偶然”當作“一定”的“必然”。于是,對明明要注意的事項他不去注意,明令嚴禁禁止的操作方法他照樣去操作。這種人常常是出了事故而后悔莫及。
4)隨眾心理
這是一種較普遍的心理狀態。絕大多數人在不同場合、不同環境下,都會有所表現。
5)逆反心理
這種心理狀態常常表現在被管理者對管理者的關系緊張的情況下。持這種心態的職工往往氣大于理,他的指導思想常常是“你要我這樣干,我非要那樣做”。于是,由于逆反心理而違章作業,以至發生事故的事不乏其例。
6)反常心理
人的情緒的形成通常受到生理、家庭、社會等方面因素刺激影響。夫妻間爭吵后上班的職工,多數心情急噪或悶悶不樂;有孩子生病在家或家有牽腸掛肚之事的職工,在崗位上會心神不定。俗話說一心不二用,職工在反常心理狀態得不到緩解的情況下工作,很容易出事故。
8、事故處理“四不放過”
2000年4月7日吳邦國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加強安全生產,防范安全事故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一定要嚴格執行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的決定,堅持做到“四不放過”。即: 1)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2)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3)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4)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9、安全
安全,顧名思義“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安全意味著不危險。包括安全條件(在生產過程中,不發生人員傷亡、職業病或設備、設施損害或環境危害的條件)和安全狀況(不因人、機、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導致系統失效、人員傷害或其他損失)。
10、事故
在生產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意外事件。因此,事故是意外事件,該事件是人們不希望發生的,同時,該事件產生了違背了人們意愿的后果。
11、事故隱患
事故隱患是指生產系統中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
12、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生產經營單位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核心,是生產經營單位行政崗位經營制和經濟責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核心是實現安全生產的“五同時”。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人人有責”。
13、關于班組長的職責:
班組安全生產是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班組長全面負責本班組的安全生產,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執行者。貫徹執行本單位對安全生產的規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組的工人遵守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切實做到不違章指揮、不違章作業、遵守勞動紀律。
14、崗位工人職責
崗位工人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要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遵守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不遵守勞動紀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門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15、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容
一般應重點檢查:易造成重大損失的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劇毒品、鍋爐、壓力容器、起重、運輸、電氣設備、沖壓機械、高處作業、和本企業易發生工傷、火災、爆炸等事故的設備、工種、場所及其作業人員;直接管理重要危險點和有害點的部門及其負責人。
具體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隱患、查整改、查事故處理。
工廠安全知識培訓手冊篇三
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所有的生活、生產活動都來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們失去了生命,會失去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安全第一、防控為主、綜合治理充分說明了安全在人們生產活動中的地位,生產經營單位在組織生產過程中,要把家長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多年來,人們用嚴峻來表達對安全生產形勢的認識,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頻發,重大事故危險突出,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的情況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1.什么是安全?
安全是指生產系統中人員不受危險傷害。
(1)、多年沒有發生事故
(2)不能有效控制風險
(3)安全是一定社會、經濟、文化、技術條件下可接受的危險
(4)、基本達到法律法規要求。沒有危險就安全,沒有不足就安全=安全。
2、什么是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險和有害因素,無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發生,從而保障人員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使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一種狀態。
3、什么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學的重要分支,是實現安全目標的相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主要利用現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種不安全因素,采取技術、組織和管理有力措施,解決和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
4、什么是事故、生產安全事故和企業員工傷亡事故?
(1)、事故。
事故:就是在進行有目的的行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違背人們意愿的事情或現象。事故包括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
第一,人身傷害,財產。
有損失;
第二種,人身沒有傷害,而財產受到損失;
第三種,人身受到傷害,財產也受到損失。
(2)、生產安全事故
生產安全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經濟損失,導致原生產經營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
(3)、企業職工傷亡事故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活動中,突然發生的造成人體組織受到損傷或人體的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機能,導致負傷肌體暫時或長期地喪失勞動能力,甚至終止生命的事故。
(4)、事故之間的關系
事故包括了生產安全事故,生產安全事故包括了企業職工傷亡事故。
5、什么是工傷和工傷保險?
(1)、工傷
工傷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
(2)、工傷的認定
a、工傷
①、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②、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③、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④、患職業病的;
⑤、因公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⑦、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b、視同工傷
①、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②、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③、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c、不能認定為工傷
①、故意犯罪的;
②、醉酒或者吸毒的;
③、自殘或者自殺的。 (3)、工傷保險
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6、什么是職業病和職業病危害?
(1)、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職業病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①、患病主體是企業、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
②、必須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
③、必須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④、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
(3)、職業病危害
職業病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
7、什么危害因素和危險因素?
(1)、危害因素,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存在對職工的健康和勞動能力產生有害作用,并導致疾病的因素。
(2)、危險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害的因素。
8、什么是危險源辨識?
(1)、危險源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
(2)、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
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就是確定危險、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過程,通常兩者通稱為危險有害因素。 9、什么是安全操作規程?
安全操作規程,是指企業根據生產性質及技術設備的特點,結合實際給各工種員工指定的安全操作守則,它是企業實行安全生產的一種基本文件,也是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要依據。
通常包括總則、工作前時的安全規則、工作時的安全規則、工作結束時的安全規則。文字簡明,不僅指出了具體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方法,而且還指出了應注意或禁止的事項。
10、什么是安全生產檢查?
安全生產檢查是指對生產過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操作的隱患、有害或危險因素、缺陷等進行查證,以確定隱患、有害或危險因素、缺陷的存在狀態,以及它們轉化為事故的條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有害或危險因素,確保生產安全。
11、安全生產檢查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狀況,發現生產現場不安全的物質狀況、不安全的工作環境、不安全行為以及潛在的職業危害,以便采取措施及時糾正,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確保企業生產正常進行。
12、為什么要安全?
(1)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
(2)、對安全要求的程度,體現生活的質量、層次、品位。
(3)、高看自己。
(4)、享受安全。
(5)、安全管理的變化
只要生產,不顧安全 。-> 安全高于一切,生產必須安全。
13、長期的安全帶來什么?
(1)、帶來幸福、安定、企業發展與和諧的基本條件。
(2)、對安全的漠視??。
(1)、我國安全生產管理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2)、我國消防工作方針: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3)、我國職業病防治方針: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根據我國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公司生產實際,將各級領導、職能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在職業安全健康方面應做的事和應負的責任加以明確規定的一種制度。
1、從業人員是安全生產的主力軍,對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崗位責任。
2、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生產標準、規范、作業規程以及安全技術措施等相關規定,并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及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3、牢記“安全生產,人人有責”,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不違反勞動紀律,堅守工作崗位,不串崗,不酒后作業,集中精力進行安全生產。
4、認真學習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熟知安全知識,精心操作儀器、設備,拒絕違章指揮,不違章作業,冒險蠻干。
5、保證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6、在作業過程中,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高處作業時系好安全帶,加強自我防護,對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公司財產負責。
7、保證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安全事故或未遂事故,立即向公司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公司負責人報告,對公司及車間檢查提出
的隱患,按要求及時整改。
8、堅持班前安全學習和自檢制度,對所操作的進儀器、設備行全面檢查,排除不安全因素,不超負荷或帶病運轉,確保儀器、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做好儀器、設備日常使用、維護保養記錄。
9、積極參加、支持安委會或車間組織開展各種安全文明生產檢查、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以先進班組和個人為榜樣,不斷提高安全技能和產品質量及綜合素質。
10、負責完成公司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安技員、班組長交派其它安全文明生產管理工作。
1、知情權、建議權
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2、批評、檢舉、控告權
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3、拒絕權、緊急避險權
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4、獲得賠償權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5、遵章守紀,正確穿帶勞防用品和服從管理義務
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6、接受安全和培訓,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義務
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7、險情報告義務
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8、從業人員的其它權益
①、預防職業病和職業中毒的權益;
②、享有休息休假的權益;
③、女職工享受特殊保護的權益;
④、發生權益爭議,有權提請復議和勞動仲裁。
1、進入生產作業現場應按規定正確佩戴防護帽,穿防護服裝;
2、從事有可能被轉動機械絞輾傷害的作業,不得穿裙裝、戴手套、戴圍
工廠安全知識培訓手冊篇四
消防是預防和撲救火災的總稱。
a、消防燃燒的條件:控制可燃物,隔絕助燃物消除火源,以破壞燃燒的條件,最終達到防火的目的。
b、撲救
就是根據不同的燃燒的條件,采用不同的滅火方法(窒息滅火法、冷卻滅火法、隔離滅火法、抑制滅火法)。有時甚至使用幾種方法,掌握進攻時機,協助配合,使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得到破壞,迅速有效地撲滅火災。
c、注意消防通道的暢通。
1、窒息滅火法
窒息滅火法就是根據可燃物燃燒需要足夠的空氣(氧)這個條件,采用適當措施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者采用不燃物質或惰性氣體沖淡(稀)空氣中的氧含量,使燃燒物缺乏氧氣的助燃而熄滅。這種滅火方法適用于撲救密閉的房間和生產裝置、設備容器內的火災。
2、冷卻滅火法
冷卻滅火法就是根據可燃物發生燃燒必須達到一定溫度的條件,將水或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著的物體上,使燃燒物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從而終止燃燒。
3、隔離滅火法
隔離滅火法是根據發生燃燒必須具備可燃物的這個條件,將與燃燒物體鄰近的可燃物隔離開,使燃燒停止。
4、抑制滅火法
抑制滅火法是將滅火劑噴在燃燒物體上,參與燃燒反應過程,使燃燒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形成穩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離基,從而使燃燒終止。
滅火器是一種可用人力移動的輕便滅火器具。它由筒體、筒蓋、瓶膽、瓶夾器頭、噴嘴等部件組成。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用面廣,是撲救初起火災必備的滅火器材。滅火器分類如下:
a、化學泡沫滅火器
1、適用于石油制品,油脂等火災,不能撲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體火災,也不能撲救用電設備的火災。
2、使用方法:
①、在及時趕赴火場時不得將滅火器傾斜,更不可橫向或顛倒。
②、當距離著火點有10米左右時,即可將筒體顛倒過來,一只手緊握提環,另一只手抓住筒體底,將泡沫射準燃燒物。
③、如果可燃液體已呈流淌狀燃燒,則應將泡沫由遠而近噴射,如果在容器內燃燒,應將泡沫射高容器的內壁,切忌直接對準液體面噴射。
④、撲救固體火災時,應將泡沫對準燃燒最猛烈處。
⑤、使用時滅火器應始終保持倒置狀態。
b、二氧化碳滅火器
1、二氧化碳滅火器一般適用于撲救600伏以下的帶電電器、貴重設備、圖書資料及可燃液體的初起火災。
2、使用方法:
①、滅火時要將滅火器提出防火場,在距離燃燒5米左右放下滅火器。
②、然后拉出保險銷,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握緊啟閉閥的壓把。
③、對沒有噴射軟臂的二氧化碳滅火器,應把喇叭筒往下成70-90度。
④、使用時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體外壁和金屬連接管,防止手被凍傷。
⑤、滅火時,當呆燃物呈流淌狀燃燒時,使用者應將二氧化碳滅火器的噴流由近而遠向火噴射。
⑥、如果可燃液體在容器內燃燒時,使用者應將喇叭筒提起,從容器的一側上部向燃燒的容器中噴射,但不能使二氧化碳射流直接沖到可燃液體面上。
⑦、在室外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時,應選擇上風方向噴射,在窄小的空間使用,操作者使用后迅速離開,以防窒息、中毒。
c、干粉滅火器
1、干粉滅火器以高壓二氧化碳為動力,利用噴射筒內的干粉進行滅火,它適用于撲救石油及產品、可燃氣體、易燃液體、電器設備等初起火災,廣泛用于車間、礦山、船舶、油庫等場所。
2、使用方法:
滅火時,快速將滅火器扛到火場,在距燃燒場5米處放下滅火器,然后拉開保險銷,按下壓把,對準火場根部由近而遠左右掃射。
d、1211滅火器
1、適用于任何可燃物引起的初起火災。
2、它的使用方法與干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相同。
a、消防栓的組成
1、它主要由消防水帶、水槍、消防水閥門、專用消防水池、消防水管,報警自動加壓水泵等零件組成。
2、使用方法:
發生火災時,先用消防鐘搞破報警玻璃,然后拋開消防水排,將消防水帶的一頭套在消防栓口上,另一頭接上水槍,抓穩水槍后擰開消防栓水閥門對準著火點噴射。在拋消防水帶時,要將水帶拋順,不要有擰、折疊現象;擰消防栓水閥時應抓穩水槍后進行,免于水槍在水壓作用下擺動傷人,水閥也應盡量擰開,以保證水槍水壓和出水量。
一旦發生火災,面對緊急場面,必須沉著冷靜,做到有組織、紀律、有準備、有效及時地撲救。
a、報警
一是向周圍的人員報警;二是向單位及本單位的義務消防隊報警;三是向當地公安消防報警。(我國的火警電話是“119”)
b、滅火:具體方法參見本資料。
c、救護措施
發生火災時,如有人被大火圍困,特別是圍困在樓上時,應首先組織力量,貫徹救人第一,救人與救火同步進行的原則,積極施救。
1、自救方法
①、發生火災后,不要為穿衣、找錢財而耽誤寶貴的逃生時間,應迅速選擇與火源相反的通道脫離險地。逃離火場時若遇濃煙,應盡量放低身體或是爬行,千萬不要直立行走,以免被濃煙窒息;衣服被燒著不要驚慌失措,趕快在地上翻滾,使火熄滅。
②、地有避難層、疏散樓梯的建筑,可先進入避難層或由疏散樓梯撤至安全點。
③、如樓梯雖已起火,但尚未燒斷且火勢不很猛烈時,可披上用水侵濕的衣服或被單由樓上快速沖下;如樓梯已經燒斷且火勢相當猛烈時,可利用房屋的窗、陽臺、自來水管等逃生,也可用繩子或把床單撕成條狀連接起來,一端拴在牢固的門窗或其他重物上,然后順繩子或布條滑下。
④、如各種逃生之路均被切斷,應退入室內,采取防煙堵火措施,關閉門窗,并向門窗上澆水,以延緩火勢蔓延過程,還要用多層濕毛巾捂住口鼻,做好個人防護。
2、救人方法
①、緩和救人術
當樓房火災面積較大,受困人員較多時,可先引導,疏散受困人員到安全地點,然后再設法轉移到地面。
②、轉移救人術
當某單元樓房發生火災時,可引導被困人員通過屋頂或陽臺轉移到另一單元進行疏散搶救。
③、架梯救人術
利用云梯、曲臂車、三節或二節拉梯、掛鉤梯、單杠、搖梯等登高工具,架設在樓房安全位置實施搶救。
④、繩管救人術
利用室外排水管或安全繩子搶救被困人員。
⑤、控制救人術
用水搶控制住樓梯間的火勢,引導被困人員迅速沖下。
⑥、緩降救人術
利用緩降器等消防救護設施,把被困人員疏散到地面。
⑦、拉網救人術
可以張開救生網或用衣服、棉被、帆布等設在地面,以供被困人員跳樓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