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提升營商環境的建議篇一
近年來,市城鄉建設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優化審批服務,嚴格規范涉企收費行為,積極推動所屬中介組織脫鉤,取得了一定成績。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打造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市城鄉建設局將按照孫市長講話和三項重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努力創建我老秘網市良好的營商環境。
我們將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繼續加大力度清理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時限、減少審批程序,大力推行立即辦、主動辦、上門辦的工作方式,把審批減到位、環節壓到位、收費降到位,努力做到審批最少、收費最少、用時最短、服務最好,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同時,把保留的事項依法管理好,維護好正常的經濟和市場秩序。凡涉及兩個以上審批部門的許可事項,我們將嚴格實行“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辦結”的聯合審批,切實為投資者、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
會后,我們一定會按照會議要求,認真清理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堅決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同時,嚴格社會團體入會與收費管理,糾正強制入會行為,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禁擅自擴大范圍、提高標準。對政府性基金等市級政府非稅收入,根據公布的目錄,實行集中收取,我們承諾絕不進行亂收費。
目前,我老秘網市建設行業的中介市場是完全放開的,外地中介在菏從事勘察設計、建設監理、工程檢測、圖紙審查、招標投標代理等業務的很多。我老秘網市檢測中心、監理公司、圖審中心等中介組織,均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集體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與外地進菏中介機構同條件參與市場競爭。今后,我們將嚴格按照組織人員、業務開展、資產財務和辦公場所與主管部門“四分開”的要求,與行業主管部門徹底脫鉤,實行市場化運作,建立起公平、公正、公開、競爭、擇優的市場秩序。同時,允許業主自主選擇中介服務,對市內外中介組織做出的評估、認證結果一視同仁。
各位領導,同志們,會后,我們將按照這次會議安排部署,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涉企收費行為,減輕企業負擔,放開中介市場,實行公平競爭,為全市營造一個良好發展環境做出積極貢獻。
提升營商環境的建議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早上好!根據會議安排,我就xx鎮如何做好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做以下表態發言。
一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下功夫學懂弄通鄉村振興戰略、“三變”改革、舊宅基地騰退流轉等與農村經濟工作相關的先進發展理念,改變思維慣性,提升理論知識水平。二是借助蘇陜協作的東風,借鑒好的做法和經驗。在學習“一站式服務”、“大走訪”、“引入智慧元素”等好的做法過程中要結合我鎮實際因地制宜,使外來經驗本地化,真正做到便民利企。三是堅持用“大服務”的理念引領服務方向。就是企業發展需要什么服務,我鎮就提供什么服務;企業發展到哪里,我鎮服務舉措就跟進到哪里;企業發展需要什么保障,我鎮就依法提供什么保障,力爭使我鎮成為企業投資的最佳和首選之地。
在全鎮干部隊伍中強化服務意識,要當好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對所有鎮域內企業之事必依法依規,不搞衙門習氣,不搞裙帶關系,凈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有實力有想法的企業落戶xx,從而增強我鎮經濟軟實力。二是充分調動干部履職盡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增強使命意識、擔當意識、爭先意識,夙興夜寐、激情工作、主動作為,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動工作落實和經濟發展上來。三是針對我鎮目前營商環境存在的服務意識欠佳、主動性不夠、協調性不強等問題,思想上和行動上高度重視,做到精準把握,一一進行破解和整改。從客商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干部隊伍表現出最明顯的問題改起,徹徹底底的改變工作作風,努力在全鎮形成“爭先恐后”的干事氛圍,為企業在我鎮投資形成良好的工作基礎。
一是進一步規范鎮便民服務大廳和各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的建設,為在xx投資的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提高辦事效率,推行陽光政務,力爭使企業主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二是要求鎮紀委嚴厲查處各類違規違法行為,決不允許任何干部和個人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吃拿卡要,推諉扯皮,一旦查實嚴厲處分,絕不手軟。三是嚴守承諾,我鎮黨委、政府對企業承諾的事項一定兌現,絕不做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證所有在xx投資的企業受到公平待遇,營造“尊商、重商、親商、愛商”的濃厚氛圍。
我鎮將以此次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為契機,進一步改進作風,提升工作效能、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努力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從而推動我鎮脫貧攻堅和各項工作的全面提升。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不妥之處還請在座各位領導、同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提升營商環境的建議篇三
各位領導、同志們:
優化營商環境,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是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振興區委、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市軟環境辦的指導下,堅持黨政齊抓,橫向聯動,上下同心,全員參與,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做法是:
一是積極完善服務中心功能。投入2000萬元,購置了原市糧食局1600平方米辦公區域作為服務中心新址。目前,中心已進駐了15個部門,設立了31個辦事窗口,涉及審批事項83項、服務事項10項。今年,我區將再投入500萬元,新建1000平方米辦事大廳,優化整合非行政審批和其它公共服務類事項,進一步滿足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
二是積極籌建創業孵化基地。我區將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作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載體,以培育電商企業為抓手,著力打造電商培訓和創業平臺。啟動了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工程,籌建10000平方米電商孵化中心,整合優化市區電商資源,加快促進電商集約化、市場化發展。設立了300萬元專項扶持基金,引導企業入駐孵化基地,幫助企業實現從“創客”到“創業”的轉變。
一是全面加強項目服務。建立了黨政主要領導牽頭、四個班子全員參與、鎮街部門各司其職的項目分級包扶責任制,確保每個新建、續建和推進項目都有一個服務小組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主動介入項目立項、規劃、環評等前期環節,為項目落地開工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2016年全區5000萬以上開復工項目21個,總投資近120億元。
二是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雙告知”、“三證合一”等制度,2016年全區工商系統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比上年增長25%。積極落實“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后證”等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三是全面提高審批效率。嚴格落實“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四個一要求,先后建立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工作制度。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優化審批流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對企業辦理核名、設立、變更及遷移行政審批事項由7個工作日縮減為1至3個工作日;區城建局辦理集體土地房屋所有權初始、變更、轉移及補發登記行政審批事項由60個工作日縮減為30個工作日。2016年服務中心受理各類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94876件,辦結率達100%。
一是強化訴求辦理。充分利用民心網平臺回應企業和群眾期盼,重點解決涉商涉企問題,確保“最后一米”服務到位。2016年共辦理民心網咨詢、投訴1277件,我區榮獲全省“群眾舉報投訴辦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二是強化綜合研判。健全完善了涉企問題綜合研判機制,通過區級領導走訪、征求意見信箱、區政府網站、電話專線等形式,梳理總結企業、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和困難問題,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區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解決。2016年全區共受理意見建議18個、困難問題22個,均已全部吸納和解決。
三是強化督導檢查。建立了包括兩辦督查室、區軟環境辦、區直機關黨工委在內的綜合督查小組,對15個重點涉企部門落實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情況實施常態化督查。2016年8月至今共開展各類督查9次,查擺問題23個,整改率達100%。
但是,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營商環境建設水平與省市黨委、政府的要求,與廣大企業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決心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在全區上下開展一次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再動員、再部署,認真落實興偉書記、志浩市長講話精神和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方案要求,堅決打好營商環境建設的持久戰。為此,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落實會議精神,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緊緊圍繞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全市“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年”和本次會議,嚴格按照“八個凡是”要求,千方百計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營商環境,打造“誠信振興”。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服務理念,堅持深入項目和企業,研究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投資意愿強烈、投資項目“靠譜”的企業打通“綠色通道”,點對點的進行vip服務,采取“一事一議”推進落實。
二是全面規范權力運行,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將單位職能、行政許可項目、收費標準依據、服務承諾、監督電話、工作流程等內容通過政府網站公開、公示,加強誠信政府建設,打造公開、透明的服務型機關。在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中深入開展“黨員先鋒崗”,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提高服務效率。積極為企業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場地等全方位服務,多渠道提供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三是全面抓好問題整改,進一步加大獎懲力度。繼續強化責任追究,把深化問責作為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點抓手,既要追究主體責任,又追究監督責任,實現問責常態化。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窗口單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先行停職,經查實后嚴肅問責,對群眾反映好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對企業投訴打擊報復、惡意執法、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經查實后根據情節給予免職或調離原工作崗位的處理。對領導干部干預市場經濟活動、妨礙企業發展、私自插手企業工程發包、物資采購、產品銷售等經營活動的,依法依紀嚴肅查處。
總之,請市委、市政府放心,振興區委、區政府將借這次會議東風,全面認真、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打好營商環境建設的攻堅戰和持久戰,為丹東全面振興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提升營商環境的建議篇四
“回溯深圳歷史,在短短四十年間,深圳曾創出約一千個‘國內第一’,這其中的許多‘第一’,正同改善營商環境有關。若沒有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深圳的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發展,深圳也無法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在日前舉行的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措施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的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
報告
表明:營商環境整體指數提升1%,可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提高0.36%。從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深圳放眼全國,精兵簡政、優化營商環境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國家行政學院的一位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各級政府部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經濟形態隨時做出有效的政策調整。?
??
7月12日,一臺價值160萬元的路虎攬勝加長版平行進口整車在成都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清關出區。這是自今年7月起降低關稅后,成都國際鐵路港首臺清關出區的平行進口整車,也是全國首臺在保稅物流中心(b型)內實現保稅清關出區的平行進口整車。據了解,此次清關出區的路虎攬勝加長版平行進口整車較4s店價格便宜20萬-30萬元。
而之所以如此實惠,除了整車進口關稅下降外,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口岸功能與配套服務。首先是成都鐵路口岸獲得平行車整車進口資質,為平行車整車進口業務提供了條件;其次成都鐵路口岸保稅物流中心創新開展的保稅業務降低了成本,為平行進口車讓利實惠提供了空間。
最近,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片區拿了兩個“第一”。由廣州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的“2017-2018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在制度創新評價的五個一級指標中,成都的“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管理與服務創新”均在我國第三批自貿區中位居榜首。
這與成都的開放口岸功能及配套服務密切相關,近年來成都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運行并拓展特色應用功能,首創海關“互聯網+企業注冊”服務,實施關檢聯合查驗區“一次查驗”模式,“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改革減少報關單量逾九成,成都關區的進出口通關效率在全國42個關區中名列前茅。成都市最近出臺的對外開放新一輪政策明確提出,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其中包括建設通關便利示范城市,進一步完善航空、鐵路、公路立體口岸開放體系。?
7月5日,國家稅務總局柳州市稅務局掛牌成立當天,第一時間出臺了《國家稅務總局柳州市稅務局關于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最大程度實現納稅人辦稅更優、成本更低、體驗更好,多措并舉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打造為民便民利民的新稅務。
柳州市稅務局切實落實自治區稅務局優化稅收營商環境50項便民利民措施,明確分工出臺《柳州市稅務局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任務分解表》,力爭讓納稅人稅收負擔更輕、報送資料更少、辦稅流程更簡、辦稅時間更短、辦稅手段更優、服務層次更深,確保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各項工作早行動、早落實、早見效。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柳州市稅務局以新稅務機構掛牌為起點,全市稅務系統在全面落實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全程網上辦”“一廳通辦”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柳州稅務征納互動平臺”和“新辦納稅人服務套餐”,夯實柳州稅務服務品牌和基礎,納稅服務部門進一步按照“智慧納服辦稅系統”工作要求,著力打造“智能填單、智能導稅、智能預審”等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功能,切實提高納稅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努力為推進柳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智慧和稅務力量。
?位于陜西西鄉縣城南街道辦中渡村的西鄉捷得紡織服飾有限公司,是該縣今年又一個通過招商引資建成的社區工廠。
該項目總投資2500余萬元,主要從事中高端服飾制造及外貿銷售,計劃每月生產服裝10萬余套,實現銷售產值8000余萬元,可吸納300余名勞動力就業,預計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以來,該縣結合縣域資源稟賦,加大蘇陜協作力度,積極招商引資,重點招引勞動密集型、能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項目。該縣分別成立了農業、工業、文化旅游、社區工廠、城鎮建設、科技創新等6個專業招商組。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招商引資模式,目前已與有合作意向的外地企業開展深入洽談交流共計68余次。
新出臺了招商引資系列政策,在貼息扶持、設備投資、土地供給等方面加大優惠力度。對中小企業加大扶持,由政府修建標準化廠房,協調企業閑置用地,企業以租賃形式可直接“拎包入駐”,并且免租期兩年。
采取“一站式服務”模式,從企業的招引、考察、洽談、簽約、注冊到實施等各個環節,全程跟進、及時溝通,并協調全縣各部門積極解決各環節中的問題。同時,該縣還成立了“外來企業家協會”,通過定期與企業開展溝通座談,及時了解企業發展動向,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保證企業能持久運營。
重慶兩江新區近日制定了《兩江新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項行動”方案(試行)》。《方案》分為十項主要任務,共計40條舉措。十項主要任務具體為: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深入推動行政審批改革、優化公共資源交易環境、打造良好招商引資政策環境、建立健全誠信體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
兩江新區通過出臺“放管服改革40條”,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最大限度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環節。數據顯示,兩江新區已經大幅取消企業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從226項調整為32項,市場準入環境顯著改善。兩江新區還建立了企業注冊登記綠色通道服務制度,企業注冊登記審批時限從法定20個工作日壓縮至平均2個工作日,提速90%;行政審批事項精簡52.8%,平均辦理時限由24個工作日縮減為9個工作日。截至今年6月,兩江新區實有各類企業達69698戶,注冊資金9043.08億元,同比增長28.97%、9.75%,市場主體凈增長率排名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兩江新區將“跑”出優化營商環境的“新速度”,通過精簡環節、壓縮時限、實施互不為前置、承諾免審等措施,確保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到施工許可證辦理的行政審批時間,一般工業項目壓縮到16個工作日以內,房地產及社會投資類項目壓縮到34個工作日以內。?
7月13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通過了《陵水黎族自治縣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今年起,陵水將實施審批服務標準化、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服務時限、政務服務集中辦理等36條新舉措,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便民利企服務方式,讓企業和群眾現場辦事“只進一扇門”,實現政務審批服務像網購一樣便利,到2025年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為此,陵水精心在網上網下做好“加減乘法”,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
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讓服務實現便捷化。全面推行行政審批服務限時辦結,除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外,行政審批類事項的原則上辦理時限不超過3個工作日,備案類事項不超過1個工作日;實行企業投資項目“多評合一”、并聯審批,探索“多規合一”下“零審批”,著力解決當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手續多、辦事難、耗時長等問題。
做好綜合管理的“加法”,讓服務實現精準化。對企業和群眾辦理的重點事項,利用“制度+科技”固化審批流程,確保從受理、審核到辦結、發證全過程公開透明,實現信息可追溯;推行投資項目審批代辦制,組建專門的企業投資項目服務機構,在全縣推行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全程代辦制度。
做好優質服務的“乘法”,讓服務實現智能化。推廣運用人工智能、語音錄入、人臉識別等手段,探索對簡單、適宜事項開展智能審批,實現即報即批、即批即得;推行互聯網、手機移動客戶端預約辦理,同城通辦、異地代辦、跨層聯辦、智能導辦、一對一專辦等多種服務方式,多渠道多途徑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排號等號、耗時長、來回跑等問題。
提升營商環境的建議篇五
最近,山東人的朋友圈都在轉發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山東入選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省份!
據報道,11月1日,全國工商聯召開2020中國(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論壇,發布了“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結論。據調查問卷統計顯示,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城市是杭州、上海、蘇州、南京、北京、溫州、寧波、深圳、廣州、成都。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省份是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山東、四川、福建、河北、湖南。
山東全國第六,依舊可喜可賀。近年來,“營商環境”是一個高頻熱詞,各省份、各城市都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都在搶“c位”,競爭可謂激烈。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成績總是留給努力付出的人。山東入選全國營商環境前十,說明近年來山東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取得了巨大成果。“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到底好不好,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最優發言權。這次“萬家民營企業”給山東點贊,是對山東最好的鼓勵和信任。
營商環境究竟多重要?觀察一下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各省份gdp排名和各城市gdp排名的情況,不難發現,全國營商環境前十名的省份和城市,其gdp的表現基本都很出色。換言之,營商環境好了,不僅不用擔心gdp的問題,未來也會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前景。事實證明,好的營商環境既是競爭力,也是生產力,只有持之以恒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但要清醒地認識到,任何環境都有一定的脆弱性,營商環境也不例外。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場“硬仗”,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今天,優化營商環境步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和行動,聚焦“堵點”“痛點”“難點”,出臺更多實實在在的惠企舉措,持續提升企業滿意度。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無須諱言,山東的營商環境依舊有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間,比如說,山東gdp居全國第三位,營商環境排名僅第六位,而在全國營商環境前十的城市中,山東無一城市入選。此外,中小微企業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等方面還在不小的困難和劣勢。
差距就是動力,榜樣就是力量,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今天,山東取得營商環境前十的成績,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更要像愛惜眼睛一樣,珍視這個“好口碑”。令人期待的是,不久前通過的《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優化營商環境將有地方性法規可依,必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