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人教版篇一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1頁例1,練習一的第1~4題。
2教材簡析
小數乘整數是小數乘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同時它又是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重要基礎,所以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法則的掌握水平,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小數乘法的進一步學習。
3、根據設置數學課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應該讓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用數學學會做數學和數學地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創意和實踐能力這一數學課程新理念,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運用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整數的乘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4、根據《標準》要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學生學數學的重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難點是: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的推導。
因為學生在四年級已學過整數乘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法則和積的變化規律,根據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和原有的認識水平,我運用遷移、類推,采取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構建新知識。
本節課在教學中安排了兩個層次,先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義階段,通過對整數乘法的意義,計算法則的復習,回憶積的變化規律,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這些做法為學生進行新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因為積的變化規律是推導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依據。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算法階段,教學設計時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把教材中的應用題改為生動有趣的買布的情景,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身邊的數學,讓他們樂學,主動參與。注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復習引入
1、應用多媒體出示表格
讓學生完成表格,并且說1355的意義。
設計意圖:從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入手,學習新知做充分的準備。
2、回憶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此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第一行因數的變化,第二行因數不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積有什么變化規律,最后由學生歸納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積也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設計意圖: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找規律的過程,并且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題中的規律,這樣對后面的新課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寫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課題:小數乘整數(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經歷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數學活動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師生共同探索小數乘整數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媽媽到布店買布的情景,出現對話。售貨員說:花布每米13.5元,媽媽說:我買5米布,要付多少錢?學生經過分組討論后作答。
學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
學生乙用乘法算:5個13.5連加,可以寫成13.55 。
師問: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說表示5個13.5連加,乙說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整數乘法的意義,歸納出小數乘整數乘法的意義和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板書意義)
設計意圖:將教材上的學習內容轉化為現實情景,創造、靈活地使用教材,使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數學課程的新理念:人人學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討論回答練習一第1題,說出下面各式的意義。
2、師生共同探討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先讓學生觀察、比較、猜測上式13.55=67.5,為了驗證該結果是否正確,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小數乘整數,能不能將小數因數轉化成整數因數來計算?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整數》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整數》說課稿2)、轉化后積有什么變化?
3)、要得到原題的積怎么辦?
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以及與同伴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尋找自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
學生歸納出:計算小數乘整數的乘法,要先把小數看作整數來乘,乘完以后,看因數擴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積縮小相同的倍數。
設計意圖:把連加結果作用于乘法計算方法的探討,有利于13.55與1355的聯系,通過結果的比較讓學生深入推導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有層次、形式多樣的練習題,逐步深化,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根據14923=3427填結果。
14.923=( ) 1.4923=( )
1490.23=( ) 1492.3=( )
( )( )=3.427
2、教科書第1頁的做一做。
3、教科書第4頁練習一第4題應用題。
小明看見遠處打閃以后,經過4秒聽到雷聲,已知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閃的地方離小明有多遠?(從打閃起到看見閃光的時間略去不算。)
采取提問的方式。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
練習一第2、3題
意義: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計算:13.5+13.5+13.5+13.5+13.5=67.5(元)
用乘法計算:13.5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板書設計的作用,突出重點,使人一目了然,便于課堂小結。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人教版篇二
本節內容是小數乘法的第一教時,內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練習一(1---4)題。例1小數乘整數的引入題、例2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豎式的寫法。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學了整數乘法、小數加減法及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小數性質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單元的基礎,學好本節內容對以后學習小數乘除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會計算小數乘整數。
2、使學生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方法是學習新知的工具。
3、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1、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難點:算理的理解和積的小數點位置
3、關鍵:利用積的變化規律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計算。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總結計算方法,通過有梯度的練習多樣經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鞏固算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計算并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4×2= 3×5000=
40×2= 3×500=
400×2= 3×50=
4000×2= 3×5=
(積的變化規律是本節課的算理基礎,單獨學習有利分散難點。)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例1 ,問告訴我們什么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2)、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列式:3.5×3
(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預設
用加法算用乘法分配律用豎式計算應用積的變化規律豎式計算
3.5 3.5元=3元5角35 35
3.5 3×3=9元× 3 × 3
+ 3.5 5×3=15角________ _____
_____ 9+1.5=10.5元105 105
10.5 105角=10元5角3.5×3=10.5
(2)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練習4.6*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計算0 43×4并說思考過程
(4)練習:做一做第一組題
(5)討論交流形成算法。用整數乘法的方法計算,再在積中點上小數點。
(讓學生自主探究,多種方法計算尊重學生的差異。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把積的未尾有0情況放在下一步學習,有利分散難點)
1、先說積中有幾位小數再計算
1.25×3 0.42×7 0.123×6
2、根據23×6=138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2.3×6 0.023× 0.23×6 230×6
3、計算
12.4 0.016
× 7 × 12
_____ ________
4、列豎式計算(想在計算過程中碰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0.72*5 1.25*8
5、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
3.6×4=14.6 0.35×5=28 0.25×16=4
3.6 0.35 2.5
×4 × 8 ×1 6
___ _____ _____
14.6 280 400
6、應用練習
(練習有層次,形式多樣,既使學生掌握了算法,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填空:小數與整數相乘,先(),再在(),因數中有一位小數,就從積的()。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人教版篇三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數乘整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幾個方面展開說課。
《小數乘整數》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數乘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學生已有整數乘法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教學時應與整數乘法聯系,便于引導學生將整數乘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來。
1、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整數,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難點:正確地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處理好結果數字的小數點的位置。
(一)說教法
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對數的認識也比較深刻,那么本節課學習小數就不是很難,但是小數的乘法計算對于他們來說是新鮮的知識,那么老師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去教會學生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是先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學習,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自主探究,靈活應用,在合作交流與獨立完成的學習中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那么我所用的教學方法有自由討論發,辯證法,小組討論法,教師引導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本節課的教學。
(二)說學法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況、參加程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
下面重點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課一開始,我說道:有一天,小紅、小明、小麗跟著爸爸、媽媽來到公園游玩,他們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這時,小明看見公園一角有位阿姨正在賣著各式各樣的風箏。他們走過去問阿姨那些風箏的價格,售貨阿姨為他們仔細介紹著,緊接著我出示四種不同形狀的風箏及單價:燕子風箏3.5元,三角風箏4.6元,熱帶魚風箏6.4元,孫悟空風箏7.8元。提問:如果你來幫他們選,準備買哪種形狀的?買多少?買的每一種風箏這么多一共多少錢呢?設計意圖:將教材上的學習內容轉化為現實情景,創造、靈活地使用教材,使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數學課程的新理念:人人學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合作探究,明理獲知
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在學生回顧整數乘法意義之后,提問“小麗,你買三支燕子風箏需要多少錢呢?”,這時我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計算3.5×3的方法。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說出自己小組的結果:第一組3.5+3.5+3.5=10.5(元);第二組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第三組把3.5元化為35角,用35×3=105角,再縮小10倍得到10.5元;第四組3.5×3(元)=10.5(元)。緊接著,我問“今天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有同學就回答以前學的是整數,今天的有小數。
我的設計意圖是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以及與同伴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尋找自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增加他們對小數的認識。
(三)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通過風箏得實例簡單的學習了小數乘整數之后,為了繼續鞏固他們對小數的認識,我出算式:0.72×5=?但是提醒同學們:“0.72不是錢數奧,那該怎么計算呀?”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算一算,在他們一臉茫然的情況下,我領導他們一起做這道題:“同學們學習了整數乘法,那我們能不能把小數轉化為整數來計算呢”,這時學生們一起露出了笑臉。我概括:先將0.72擴到它的100倍,再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計算72×5=360,由于0.72擴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積不變,那么360就應該縮小到它的1/100。然后讓學生再觀察發現新知,3.60你想到了什么呢?再根據前面學過的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的0去掉但結果不變。
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練習中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體會用小數乘法解決不同問題的喜悅。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新知的方法非常重要,學習貴在方法,如果我們每上一節課都能精心組織、策劃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學習。天長日久教師會教的輕松,學生也會學的更輕松。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人教版篇四
首先,我對本節課的教材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
本課內容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引導學生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小數乘法的計算在日常生活以及進一步學習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小數乘整數既是小數乘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學習和探索小數乘小數的基礎。
教材安排的例題以購物問題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數乘整數,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算法;然后安排兩位小數乘整數,讓學生先進行加法計算,再進行乘法計算。"試一試"安排學生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小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進一步積累感性材料,最后討論總結小數和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練一練"和"練習十二"第1--3題主要讓學生鞏固所學的計算方法,并用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通過運用遷移的方法學會新知識,培養類推能力。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理解小數與整數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這節課以學生討論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為主要方式,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為原型給學生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用已有知識來求簡單小數乘整數的計算結果,并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例1教學情境圖等課件
新課開始,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你們喜歡吃西瓜嗎?"隨后課件出示例1的場景圖,圖上分別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單價,讓學生在觀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單價不一樣。然后在夏天場景圖下呈現"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錢"這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0.8×3.讓學生觀察這個乘法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就發現其中一個因數是小數。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并板書:小數乘整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西瓜是學生愛吃的水果,由西瓜導入新課顯得親切而自然。創設買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個環節主要分為3個層次:
第一層次:解決0.8×3
首先讓學生口答出0.8×3這道算式的結果。然后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讓學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學生的算法可能有兩種:一種是根據乘法的意義用加法算出結果0.8+0.8+0.8=2.4;另一種是利用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個8角,3個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學生提到這種方法時教師指出這是把小數先看成整數來計算的。在此基礎上,教師介紹怎樣用豎式來計算,并板書:
0、 8
× 3
2.4
然后引導學生試著說說用豎式計算0.8×3的過程。最后讓學生比較"0.8是幾位小數?2.4呢?"
第二層次:解決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錢?先列加法豎式計算,再列乘法豎式計算。"在學生按要求獨立計算之后全班進行交流,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幾個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誰來說說用乘法豎式計算的過程?2.35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等等。
第三層次:比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讓學生比較0.8×3和2.35×3這兩道算式,可以發現什么。引導學生小結:一位小數乘整數,積也是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乘整數,積也是兩位小數。接著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小數和整數相乘,是不是乘數的小數部分有幾位,積的小數部分也有幾位?
先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0.8×3的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介紹用豎式計算,有助于學生初步感知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中小數的位數是相同的。然后通過教學2.35×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感性認識。最后通過比較算法,引導學生得出小結并進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確用計算器計算的針對性,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通過談話讓學生明確我們要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要用計算器來計算幾道題,看看會不會有例外的情況。課件出示幾道題:4.76×12、2.8×53、103×0.025.先讓學生猜出積是幾位小數,然后讓學生各自用計算器計算,并記錄下得數。在學生操作完后指名報得數,全班交流。接著引導學生得出剛才的猜想是正確的。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得出因數有幾位小數,積也有幾位小數。隨后組織學生根據剛才的計算和比較在小組里討論:"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應該怎樣計算?"引導學生小結:計算小數乘整數時,一般先按整數乘法算,再看因數里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并點上小數點。
讓學生帶著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的意圖去計算,目的明確,為之后的歸納計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練一練"的第1題是4道豎式計算,先讓學生觀察豎式并說說列豎式時注意些什么,再獨立計算,然后通過討論明確當得數的末尾有0的時候,要根據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練一練"的第2題是根據148×23=3404直接寫出其它各題的積,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兩題追問是怎么想的。
1、賽一賽。
分組比賽,得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課件出示"蜜蜂采蜜"圖,讓學生試著把小蜜蜂放到它該去的花上面,學生親自上來演示,思考:還有()×()=44.7嗎?學生自由說想法。
3、數學醫生:
出示兩道豎式錯題,讓學生觀察、思考,說出這兩道題錯在什么地方,自己當一回醫生,為它們"看病"。并說一說在豎式計算時你要注意什么。
在課結束之前,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并說說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要注意些什么。
通過總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十二第1――3題。
附: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
0.8×3=2.4
學生a:
0.8+0.8+0.8=2.4(元) 8角 0.8 元 一 位
× 3 × 3
學生b: ―――― ________
0.8元=8角 24角 2.4元 一 位
8角+8角+8角=2.4元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人教版篇五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乘整數》,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本節課我力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聽講式逐漸轉變為主動探索式學習,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計幾個方面來說明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小數乘整數》是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章《小數乘法》中第二節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的基本運算法則,并且對小數也有了基本認識,這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而本節課的學習也為后邊進一步學習小數乘小數做了鋪墊,所以本節課在教材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媒介,學生是主體,接下來是關于學情的分析。這一階段的學生知識遷移、推理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鍛煉,但是對于小數的乘法運算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我會更加注意引導學生將整數乘法的運算法則遷移到本節知識上來。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規范的進行筆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老師的引導,學生最終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提升觀察比較、歸納概括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和計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動力。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重點是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則是理解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以及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小組合作談論法等教學方法,并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來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為了將教學方法真正具象化到教學過程中,就要談談我對教學設計的理解了,本節課我將從導入-新課講授-鞏固拓展-課堂小結以及布置作業五個環節進行闡述: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首先我會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個情景,畫面上是超市的貨架,首先我會問學生:我們都喜歡逛超市,那現在老師要買3支紅筆,一支筆1.8元,一共要花多少錢呢?根據已有的知識儲備,學生可以想到3支筆也就是1.8元×3,很明顯1.8是小數,3是整數,也就引出了本節課的主題,小數乘整數。這種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導入更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反映出數學來源于生活。
接下來,進入正式的新課講授環節。我會繼續向學生拋出問題:那么1.8元×3該如何計算呢?然后安排同桌兩人進行交流,并且在交流開始之前,提醒學生:我們之前學習過整數乘法和加減法,還學過元角分的換算,這些是否能運用到這道題里呢?經過同桌交流,同學們基本可以得到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先按每支2元算,2元×3=6元,多算的2角×3=6角,6元-6角=5元4角=5.4元;第二種是利用單位換算,把1.8元看作18角,18角×3=54角=5.4元。對于這兩種方法我都會給與表揚和肯定,這一過程學生能夠發散思維找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種方法,體會一題多解。
然后我會繼續向學生拋出問題:除了這兩種方法還有沒有其它方法?比如利用以前學過的列豎式計算,并且強調列豎式要注意末位對齊(板書豎式)豎式列好了,結合著單位換算,安排學生前后桌進行小組討論。經過小組討論,利用剛才的第二種方法,將1.8元看作18角,那么就是18乘3,順利轉換成了整數乘法運算,18乘3等于54,同時利用計算器算出1.8×3=5.4。
接下來我會繼續追問學生:1.8和18,5.4和54又有什么關系呢?繼續用豎式進行引導,學生經過討論也不難發現,因數1.8乘10就是18,而相應的積54除以10得到5.4。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初步感知轉化的數學思維,提升知識遷移能力。
以上教學活動采用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充分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了新知,培養了推理能力,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趁熱打鐵,在鞏固練習環節,我會再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現在老師要買掛面,一包掛面0.94元,買25包掛面要多少錢呢?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繼續利用列豎式進行計算,可以得到答案:0.94乘100得到94,一步步計算得到2350,2350相應的除以100得到23.50,去掉小數末尾的0。再利用計算器進行檢驗。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加深記憶,掌握算理。
課堂進入尾聲,在課堂小結環節我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性總結,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體驗。第二部分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情感性總結,我會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表揚和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接下來布置作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會讓學生在課下和家長交流今天的收獲和感受,從而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促進親子溝通。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人教版篇六
1、經歷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的工具。
2、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一般方法,能比較熟練的進行筆算。
3、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1、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2、提高學生們的推理能力,對小數乘法的算理,能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1、前置測評任務有兩個:
任務一:觀察主題圖,圖中的風箏哪個最漂亮?你最喜歡哪一個?你準備買幾個?提出自己的問題。
預設:通過觀察主題圖上鮮艷的風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通過提問要買幾個,來引入需要解決的問題,點明本節課的中心內容。
任務二:對主題圖中的風箏的種類、價格、要買的數量做一個統計表,讓學生當一回售貨員,幫一幫售貨員要解決的總價問題。
預設:通過做統計表,加深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提問“假如你是售貨員,怎么統計總價?”引入付款金額的計算問題。
2、解決問題任務有兩個:
任務三:觀察統計表認真思考,想一想假如我們都要買3個,我們應該付給售貨員多少錢?按照自己的方法怎么計算。
預設:讓學生嘗試自己計算,給足時間,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計算經驗獨立算出買3個1號風箏所需的金額,在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學生不同的計算思路和方法。
任務四:交流、分享不同的計算智慧。在大部分學生完成之后,找幾位不同解題思路的學生,將自己的計算過程板書在黑板上。
預設:1、觀察學生們的計算情況,通過學生們的板書,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解決思路。對比同學之間哪種方法更簡單。
2、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幾種不同的算法
(1)3.5(2)3.5元=35角
3.53元×3=9元
+3.55角×3=15角
說課稿10.59元+15角=10.5角
(3)4元×3=12元(4)3.5元=35角
5角×3=15角35角
說課稿12元-15角=10.5元×3
105角=10.5元
任務五:重點分析,研討第4種算法的算理,即小數乘法。分析理解這種算法的關鍵一步是什么?
預設:學生分析、對比、討論后,多數學生會認為小數乘法的計算比較簡單。同時也會認識到這種算法的關鍵一步是將小數3.5元換成整數35角,也就是把小數乘整數換成了整數乘整數來計算。教師板書總結,寫出教材中所示的乘法算式:
說課稿3.5元35角
×3×3
說課稿說課稿
說課稿10.5元105角
3、隨堂測評任務一個:
任務六:請學生分別把剩下的幾種風箏所需的錢數計算出來,并填在統計表中。
預設:1、通過對其他風箏總價的計算,加深對小數乘法算法推理的理解和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自己對小數乘整數的算法認識。
2、打開課本,獨立完成做一做。加深理解和體會。
4、布置預學任務一個:
任務七:動態呈現小數乘整數的過程。
出示算式0.72×5=?
提問:0.72不是錢數,怎么樣計算?
預設:不做任何提示,給足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然后嘗試列出豎式。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采用說理和分析同步的方式,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