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篇一
有彈性的物品在我們的周圍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歡玩一些利用彈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們只是覺得這類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學原理,而作為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適當地對其進行科學啟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探索、操作等來理解物體的彈性。
重點:在探索、制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難點: 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并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1、對彈性物品感興趣,并能大膽探索。
2、發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二、活動準備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絲襪每人1份。
2、乒乓球、夾子、橡皮泥、手鏈。
3、石頭、海綿、毛衣、彈簧、彈力球、玻璃珠、氣球、記錄表每組1份。
三、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彈性——請幼兒自選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彈性。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小秘密, 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玩一玩,可以壓一壓,拉一拉,去發現他們共同的秘密。
幼兒玩操作材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分享:說說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樣玩的?
歸納:像刺猬球,羊角球,絲襪,皮筋這些物品,我們一用力,它們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長,還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它們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些物品都有彈性。
(二)比較嘗試,認識彈性物品和沒有彈性的物品。
教師出示夾子,乒乓球,手鏈,橡皮泥,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并注意驗證認識有彈性的和沒有彈性的物體。
(三)分組實驗,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師:現在老師這里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后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討論說說并記錄。
2、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卡。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現并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四)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們家里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席夢思、床墊子……)在我們的活動室里,幼兒園里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彈性物品?(松緊褲帶、襪子、皮筋、皮膚……)
(五)教師總結.
課后反思:本堂課氣氛活躍,孩子興趣很濃,達到了活動目標,但對于彈性的極限沒有闡釋清楚,以后備課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篇二
:
1、能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紙質的響聲。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1、知識準備: 課前認識各種紙
2、物質準備: 卡紙、皺紋紙、亮金紙、報紙等;紙杯、皮筋、剪刀等輔助材料。
1、觀察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很多的紙,大家一起來看看都有什么紙?
2、體驗操作
1、引導幼兒用各種方法使紙發出聲音
2、比較相同紙用不同方法發出的聲音一樣?
3、比較不同紙用相同的方法聲音一樣?
3、動手制作“紙樂器”,鼓勵幼兒大膽利用輔助材料進行制作
4、幼兒為歌曲伴奏
引導幼兒繼續探索能讓紙發出聲音的方法,并利用輔助材料制作合作演奏。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篇三
1、知道動物繁殖后代有胎生和卵生兩種方式。
2、能區分常見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點:了解動物的兩種繁殖方式
活動難點:區分動物的繁殖方式
煮熟的雞蛋一顆;小貓、小狗、小鳥、青蛙圖片;字卡;小貓、小狗、小鳥、小雞孵化以及喂食課件。
師:(出示雞蛋)這是什么?雞蛋里面有什么?我們打開看看。提問:雞蛋從哪里來的?小雞又是從哪里來的?
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母雞下蛋、孵蛋,小雞出生、覓食的過程。
再次提問:雞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雞蛋)小雞從哪里來?(雞蛋)
小結:雞媽媽生寶寶的這種方式叫卵生。(出示字卡,幼兒認讀)
師:你是誰生的?你生下來長什么樣?吃什么?你的出生方式和小雞一樣嗎?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人的出生過程
小結:人的這種出生方式叫胎生(出示字卡,幼兒認讀)
1、分別出示小貓、小狗、小鳥、青蛙圖片,想一想他們的出生方式,并請四名幼兒把它們送回相應的家。
2、集體糾錯(借助已有經驗和多媒體演示)
回家查找資料,找一找還有那些動物是胎生的,那些是卵生的。比一比誰找到的最多。
[綱要]指出: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是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組織本次活動時,我首先從幼兒常吃的雞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著自然過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時,借助多媒體演示,幼兒對胎生和卵生的含義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區分環節照顧到個別差異;最后延伸環節是對能力的提升,留給幼兒思考探索的空間,也體現了終身發展的科學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