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篇一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敬老愛老,從我做起》。
“老人”,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字眼,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老齡化的國家,就更要求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而要真正的落實這一切,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呢?
翻開歷史的書卷,走進時代的海洋,或許,我們能尋到想要的答案。
敬老愛老的事跡,數之不盡,敬老愛老的人,不分等級。其實,我們要尊敬愛護老年人。
是因為陰陽調和,萬物源起。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是他們,哺育我們成人。他們用青春滋養我們成長,而歲月,卻在他們的臉上留下無情的皺紋。在歲月的沉淀下,他們便如一本老書,明理和涵養已浸入內里,多陪老人說說話,別讓他們被孤獨的封存在歲月的長河里,多陪老人聊聊天,他們的智慧與經驗,將會幫我們拭去俗世的虛假與浮華。
老一輩人用他們的辛勤奮斗,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他們曾經的艱辛,就沒有我們今日的享樂。如今,當年意氣風發的他們,再不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面對重新歸于平凡的他們,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我們的努力,讓他們享受頤養天年的樂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享受著他們奉獻的同時,無愧于心。
春秋交替,歲月流轉,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才會恍然明白父母親人的不易。不要讓自己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才后悔莫及。今天多付出一點,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21世紀,一個物欲橫流,飛速發展的新時代,而在這樣一個新時期,我們更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讓所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構建和諧社會,迫切需要我們敬老愛老。讓我們在新世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舉敬老愛老的偉大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和孝心,從我做起,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愿天下所有爺爺奶奶幸福安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重陽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篇二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詩人王維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鄉山西祁縣,后隨父親遷于蒲州(今山西永濟)。山西位于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
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為快。由于“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為人人心中所有,又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
不過,前兩句畢竟是直賦心源,尚須曲折變化,才能余味無窮。于是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
晉朝周處《風土記》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因為這個節日風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娛)花枝插頭,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齡有“茱萸插鬢花宜壽”,白居易有“舞鬟擺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之類的句子。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摘錄此類詩句甚多。關鍵在于此詩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精心意象,展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把“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余味無窮了。
九月初九,稱為重陽節、重九節。九這個數字,是個位數中最大的數字,稱之為至數。古人特別講究物極必反的事物規律,而其時在自然氣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熱已過,寒秋襲來;百花多數殘敗,樹葉開始飄零;清陽之氣逐漸消失,肅殺之意陣陣逼人:預示著寒冬即將來臨,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
此時是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天地之氣交接,便會產生一種不正之氣。為了避免邪氣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抗衡。至遲在西漢時期,重陽節就成為固定的節目了。后來在長時期的演變過程中,避邪習俗,逐步被注入了歡快的內容,形成了今天的娛樂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為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鄉寧縣這天學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登山活動。家長們往往要乘興觀看,一塊攀緣。
萬榮縣傳統在稷王山舉行廟會。趕會的人,都以登高為樂事。
晉北地區登高習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輕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雞,屬于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騎馬練射的遺風。近年來,一些青年學生,逢節喜歡相邀結伴,攜帶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環視,天高氣爽,云淡山清,枝頭碩果,田園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煉鍛煉。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痛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干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為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習慣舉辦菊花展覽。萬人空巷,齊睹勝景。山西民間卻習慣采一朵野菊花。插在頭頂或戴在胸前。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只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九月九日,農村婦女習慣休息一天,不干農活。嫁出去的閨女,習慣回娘家過節。
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臺縣等地,習慣吃壽面。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重陽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篇三
尊敬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敬老孝親,傳統美德”。本周我們將迎來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從起我國又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敬老孝親是我國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做子女的能活下來,是因為有父母的養育;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孝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處于何時,弘揚敬老孝親的優良傳統總是相通的。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央電視臺從20xx年起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面向全國1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尋找、發掘、宣傳新時期“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這中間有“板車女孩”黃鳳,6歲時黃鳳爸爸意外摔傷高位截癱,媽媽離開家。11歲時她推著400斤的鐵板車把爸爸帶到上海治病。連續10年,她獨自照顧爸爸,給他喂飯、翻身、按摩。風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棄!16歲的她說:委屈時看見我爸笑,就沒事了。
同學們,也許,我們不需要像黃鳳那樣過早地承擔家庭的重擔。但是,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卻應該從現在做起,尊敬身邊的每位老人;從小事做起,孝順父母,發揚民族傳統,讓敬老孝親的美德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報告最終結筆于對青少年的希望。矚望殷殷,其心拳拳。“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青少年志存高遠,中國夢就不會遠;青少年腳踏實地,中國就永遠站得穩。我們少年兒童也將接起實現中國夢的接力棒!新時代,新少年,新的一天,新的一周,同學們,加油!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重陽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篇四
今天看貼時發現有人說重陽節即是老人節,于是網上遍搜資料,這才發現重陽節早已被官方欽定為老人節,并稱其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蓋因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且秋季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之故。如此豐富的想象,愚人只能嘆服。愚以為此舉完全違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不通有二:
其一、“久久”之意雖可解為歲久長壽之意,難道不能解為新婚夫婦長長久久,熱戀情人久久同心,兒童少年久久平安,海外游子久久思鄉嗎?何必取狹義而舍廣義,將一個好端端的萬人共享的重陽佳節搞的老態龍鐘。
其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早在唐代就為重陽佳節賦予了新義,至今深入人心。每過重陽離鄉在外的游子皆免不了月下獨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吟罷免不了淚濕面頰。多么具有豐富內涵且充滿傳統意味的節日呀。
重陽節為什么變老人節
試想,作為老人節,青年學子有沒有強烈的參與欲望?即便有參與欲望會不會被同伴學友暗地饑笑為未老先衰?難怪傳統節日青年人越來越不愛參與了,春節成了老頭節,端午成了老婆節,重陽成了老人節。青年們只好重陽媚外的去過西方的情人平安愚人魔鬼之類的節日去了。
試想在如今這個打工潮移民潮的時代,離鄉背景的打工族需要不需要他們的節日?移居海外的海外華人需要不需要他們的節日,常年出差奔波的旅人需要不需要他們的節日?他們都是老年人嗎?為什么要剝奪他們唯的一關乎思鄉的節日呢?
再進一步思考,如果將打工族、移民族、旅奔族作為重陽佳節的重點對像,將重陽節定為游子節,是不是更具有時代感,是不是更具傳統文化內涵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味道呢?
我們回顧一下傳統文化近些年的局部興起,無一不因傳統文化內涵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而創造出的熱潮。比如“孫子兵法熱”、“三國熱”、周易熱”、“論語熱”,皆因其在現代政治、外交或商戰中的價值和應用引起的。但可悲的是這些傳統文化價值的發現者不是中國人卻是日韓歐美人。
前段時間,有報道說,美國有個叫“蔭馀堂”的主題網站已躋身美國十大網站之列。“蔭馀堂”為何物?很多中國人恐怕都不知道。它是中國某地的一幢古老民居。幾年前,它被美國人整體搬遷到美國并于三年前正式開放。據悉,現在“蔭馀堂”的故鄉籌集了千萬資金準備在原址重建“蔭馀堂”。真品“落戶”他鄉,原址卻要重建“贗品”,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再看看“保衛端午”事件。“江陵端午祭”被韓國成功申遺,中國終于有人喊出“保衛端午”的口號。然而這之前,我們做了什么呢?我們果真守護住了端午節的精神內涵了么?前段時間,在國人“取消中醫”的吵鬧聲中又傳來消息,韓國準備為“中醫”申遺了,兩者對比,簡直叫人無話可說。
我們的官僚們天天在喊著挖掘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但他們自己卻蠢笨之極毫無創意,不但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真義,更對傳統文化內涵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這劑煥發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良藥視而不見。簡直是榆木腦子。凈搞出些諸如將重陽節狹隘的定為老人節之類愚笨呆傻的事來。
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恰恰讓人聞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命不久亦的味道。看到這則消息就好比在一碗香噴噴的米飯里突然發現了個蒼蠅,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重陽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篇五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金秋送爽,碩果累累的日子里,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叫老人節。
首先非常感謝劉園長給我這次傾訴的機會,讓我代表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向在座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致以節日的祝賀,祝你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同時代表家長,做為兒女,向老人對我們這么多年以來辛勤的養育和無私的關愛表示感謝。
曾經有這么一首歌一直打動著我,震撼著我的心靈。這個首歌的名字叫媽咪寶貝,歌詞是這樣的:青青的草地,藍藍的天。多美麗的世界。大手拉小手一起走,我是媽媽的寶貝。
我一天天長大,你一天天變老,世界也變得更遼闊。從今以后,讓我牽你帶你走,換你做我的寶貝,媽媽是我的寶貝。
這是一首兒歌,小朋友們都會唱,我也是跟幼兒園老師學的。可是每次和孩子們一起唱的時候,都想起我的爸爸媽媽。我想著更是一首給媽媽的歌。他讓我想起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日夜操勞,養育我長大,在我遇到問題時啟發我,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無私幫助我。
尤其是在我長大成人,成為父母以后,又手把手的教育我怎樣做一個稱職的母親,幫我們養育下一代。孩子小的時候,幫我們,洗尿布,照看寶寶;孩子大點了,做棉衣棉褲;等孩子們上了幼兒園,我們去上班,老人們管著接送孩子上學,春夏秋冬,風雨無阻。
回想起過去的這三年多來,爸爸媽媽你們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從寶寶們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再到他能開心的在沙發上靈活的上上下下;從一勺一勺的喂藥到打針輸液再到醫院看護,每一個日日夜夜無不滲透著你們的辛勞和心血。每次想起,都感慨萬分。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了父母,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在這里,請允許我代家長們說一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有句俗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里有你們我們安心,有你們我們放心。還有一句歌詞,最美不過夕陽紅。在座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我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也一天一天的省心,所以你們也要多注意身體,每天有個好心情。
最后再祝你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謝謝!
重陽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篇六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重陽節到了,我想送些禮物給年過花甲的奶奶,但送些什么呢?送個大蛋糕?我可沒打么多錢;送張賀卡?太普通了,得!我就幫奶奶做件事吧!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也能體現我的一份孝心啊!
我走進廚房,看見奶奶忙里忙外的,滿是溝壑的臉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奶奶一見我進來了,連忙放下手中的東西,走過來,摸著我的頭:“蕓蕓你怎么進來了,這里熱得很,你快出去吧,飯燒好后我叫你來吃!”“奶奶,今天啊,我來燒一次飯,您呢,就坐在一邊指導我就可以了。”“那怎么行?
你還小啦,等著吃就好了!別等會兒燙傷了什么的!”奶奶有點兒生氣了。“沒關系,沒關系,有您在一邊指導我呢!”我大步走到灶前,坐了下來——開始啦!我拿出一些柴,把柴扎緊,讓奶奶用火柴點燃,再放入灶中,在放入一些柴,火立刻就竄了起來,紅紅的火苗還會伸到灶口,嚇得我直冒冷汗,還哇哇直叫。
這火的熱氣把我的臉烤得火辣辣的,頭上不停地冒出豆大的汗珠。想想看,往日我常常享受著現成的飯菜,沒想到燒一次飯就這么累,半途而廢!不對,這不是我的性格。
我咬咬牙,忍著烈火的炙烤,一把一把的把柴塞進灶口……讓它們在灶中熊熊燃燒著,望著灶中的火焰,我不禁傻笑起來,難道這僅僅是火嗎?不,這是我孝敬奶奶的熱情啊!我正實施著一項孝心工程啊!過了一會兒,蓋邊冒出了騰騰熱氣,奶奶拍拍我的肩:“再過兩分鐘就可以了,這小鬼,沒想到竟然讓你做成了!”幾分之過后,奶奶摸摸蓋子,笑著說:“燒好了,燒好了,大功告成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看著奶奶臉上欣慰的笑容,我心里也滋滋的。沒想到,孝敬長輩竟是那么簡單的事,只要你是個有心人,總會找到孝敬長輩的機會。
尊敬的各位老壽星、各位老教師:
大家上午好!“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在此佳節之際,我代表學校黨支部和全校師生誠摯地祝愿各位老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全體退休教職工身體安康、生活愉快、家庭幸福、萬事順利!
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又是“老人節”。這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而又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營造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風尚,既是彰顯中華民族深厚的人文底韻、優良傳統,也是當今社會文明和社會和諧的必然追求。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曾經的歲月里,您們肩負寶頂教育的重擔,在教育一窮二白的困難環境中,不計名義、不計報酬,以忘我的精神、大無畏的勇氣,克服困難、艱苦奮斗。
冒寒霜、踏泥濘,披星戴月,是您們的家常便飯;護學生、守校園,秉燈備課,是您們的日常工作。雖說艱辛,雖有寂寞,但您們青春似火,熱血燃燒,努力拼搏。
是的,“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有了您們的奉獻犧牲、默默耕耘,才換來了今天教育的興盛和繁榮。因此,您們是寶頂教育的功臣!
“青春不覺書邊過,白發無端鏡上來。”您們把青春獻給了教育,把輝煌獻給了教育,把生命獻給了教育。幾十年奮斗歷程,雖有道不盡的辛勞,卻有說不出的甜蜜。這甜蜜就是滿園春暉,桃李天下!
為此,全校師生感謝你們!寶頂人民感謝你們!祝福你們!愿你們能保留“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壯心不已”的雄心壯志,雖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希望你們在生命的秋天,積攢足夠多美麗的云朵,放射半生積蓄的能量,裝點自己絢麗的黃昏!
再次祝福各位老壽星、老教師節日快樂!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重陽節學生代表發言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領導,老教師:
上午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在這天高云淡、橘紅橙黃的日子里,我們迎來了又一個九九重陽節。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尊敬的老教師們表示最熱烈的節日祝賀!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合家歡樂!你們曾經為二中的建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寶貴的青春,學校的一磚一瓦都銘刻著你們獻身教育事業的功勞,學校的一草一木都浸潤著你們孜孜求索的深情。現在你們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仍然心系教育,時刻關注學校的發展。在這里,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今天,我們請各位老領導、老教師回到學校看看,想借此機會把近年來學校的工作情況向大家匯報,以便共商靖遠二中發展大計。
近年來,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全體師生上下齊心,團結奮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樹校、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活校、實干興校”的辦學宗旨,形成了“富才、厚德、嚴謹、和諧”的教風和“勤奮、善思、文明、創新”的學風,確立了“以人為本,務實創新”的校訓。形成了“倡導個性化教育,強化基礎,提高綜合素質;實施人性化管理,開發潛能,促進終身發展”、“文理并重、凸顯文科”、“全面發展、彰顯體藝”的辦學風格,更新育人理念,強化素質教育,精致管理,高效教學,高效學習。推行“習慣改變命運,記憶改變學習”“教師青藍工程”“同課異構”“小組合作學習”等活動,強化五個理念:即學校是學生成長的精神特區;素質教育更能提高升學率;溝通服務與引領;讓校園成為激情燃燒的樂園;以終身難忘的教育培養和諧的人。在學生中間推行“四個一”活動,即每班有一個共同誓言,每人有一句激勵名言,每人有一個增分目標,每人有一個學習計劃。全體師生凝心聚力,團結一致,奮發向上,求真務實,大膽創新,狠抓教育教學改革,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恢復高考至今,已為高等院校輸送合格人才3萬余人。近年來,為北大、清華、復旦、人大、浙大、南開等知名院校輸送人才近人;先后為空軍航空大學輸送飛行學員68人。近五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逐年遞增,分別為:550人、660人、738人、826人、840人。高考我校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創佳績:全省文科前百名,我校進入4名,文化課上線735人,名列全縣第一;體藝雙上線105人,位居全省前列,白銀市第一。今年我校二本以上實際錄取近千人。近三年學校教育科研成果顯著。教師發表論文達300篇,基礎科研成果有4項獲省二、三等獎,三項獲市一、二等獎,有7項通過省市規劃課題驗收。
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學校向管理要質量,向規范要成績,這也是我校歷任領導和教師齊抓共管形成的優良作風。首先,學校認真執行教育部門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對教師工作進行全過程管理。其次,學校領導重視每一次教職工大會,總結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布置后期工作,組織教師政治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再次,學校抓好各項評比工作,做到每天一檢查,每周一小結,并在周一升旗前公布,評比成績作為教師評先、班級評優的重要依據之一,有效調動教師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最后,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學校及教師的常規工作進行全面、深入、認真地檢查,加強了學校工作的全面落實。
在硬件建設方面,學校一直多方籌措資金,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爭取各界支持,逐年改善辦學條件。現在學校設施先進,有新型的理化生通風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多媒體報告廳、學生餐廳、四百米標準塑膠運動場、健美操舞蹈訓練室、音樂美術室以及各種體育訓練及健身器械、體能檢測室。最近,為了提高教師備課的效率,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學校利用社會愛心人士的助學捐款為教師配發了筆記本電腦,為部分教室安裝了電子白板等。經過學校長時間的努力,學校目前設有“香港福幼棟梁班”“成都希望公益基金”“正潮黃河育人基金”“劉文棟基金”等獎優助學基金會,每年每學期對成績優異的教師、學生或家庭困難的優秀學生給予獎勵。
主要存在問題。
(1)學校部分配套設施還有待于完善。學校面臨教師備課信息資源匱乏、教育教學手段滯后、發展資金短缺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學校網絡建設落后,教室電子白板裝置欠缺。圖書館建設面積太小,圖書資料匱乏,使學生課外閱讀受到嚴重限制。
(2)學校所欠債務較重。截至目前負債累計1560萬元,經費的短缺嚴重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3)學校危房面積大,春暉樓、學生公寓樓d區、e區、鍋爐房等危房面積達10225平米。不能繼續使用,急需重建。
(4)部分實驗設施落后,藥品器材消耗量大,推進新課程改革困難重重。
(5)學校水電暖支出大,收費標準限定,正常運轉所需經費短缺。
(6)教師隊伍年輕化,年輕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經驗,有待于培訓、學習、提高。
近年來,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我校全體師生團結協作、同心同德,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順利通過“白銀市示范性高中學校”的復評,先后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素質教育先進校”“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綠色學校”“白銀市教育質量管理先進學校”“白銀市先進集體”等榮譽。先后被上級有關部門確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生源基地”“蘭州理工大學生源基地”等。
老教師們!“莫道夕陽近黃昏,最美不過夕陽紅”。憶昔日,你們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用辛勤的汗水譜寫了一首首人生的贊歌。看今朝,學校的蓬勃發展,有你們不可磨滅的貢獻。你們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學校的不斷發展更是蘊含著你們的勞動和智慧,凝結著你們的青春和汗水。今天你們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我衷心的希望已退休的各位老領導、老教師們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持學校的建設,關心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建言獻策,發揮你們的余熱,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二中的發展再立新功。我相信,有了你們的鼎力相助,我校一定會建設成為一所“讓學生成長、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學校。
最后衷心感謝你們的光臨,并衷心祝愿你們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子孫孝順、合家歡樂!讓我們舉起酒杯,為老教師們的健康,為二中的明天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