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一輪復習策略計劃篇1
一、主要思路
1.進一步夯實基礎。通過各種形式,檢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背誦情況,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
2.以專題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整合,突出知識點的橫向、縱向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3.增加能力型習題的訓練量,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綜合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4.側重于提優。關注優生中歷史學科薄弱的學生,分析這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及早解決問題,力爭使優生成績達到學校要求。
二.專題突破、強化訓練
1.中國古代政治文明
2.中國古代經濟文化
3.近現代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
4.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政治文明進程
5.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和文化進程
三、主要措施
1.研究考點。理清思路、總結規律、明確考點、突出重點,以便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復習。
2.扎實做好專題復習。目前我已經選定5(長條)+6個專題,基本涵蓋了教材內容與熱點問題,把零散的知識歸類、縱橫串聯、辨其異同,形成知識網絡。
3.仍要關注基礎。專題復習是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提煉與深化,它不能脫離基礎知識。況且歷史知識記憶性很強,時間一長就容易遺忘,所以不能為專題而專題,在專題復習階段仍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背誦和檢查。這樣,才能將專題復習落到實處。
4.加強對學生解答材料題的指導。一是指導學生讀材料的方法。首先,弄清材料的大意和觀點;其次要抓住材料的關鍵詞、還要注意材料的出處;再次是尋找材料與教材的結合點,解題時必須以課本知識為依據,盡量用教材上的說法,不能隨心所欲、信口開河。二是審目,弄清題目在問什么,弄清題目的考查意圖,特別是題目中出現“依據材料”字樣時,答題節奏一定要慢下來,要看清楚依據材料中的什么內容,將答案斟酌幾遍后再下筆。三是要注開放性題目,這些題目雖然比較靈活,但難度一般不大,只要看清分值,按點解答,符合題意,語言簡明,一般不會丟分。
5.關注優生中歷史薄弱的學生。第二輪復習階段要重點關注這部分學生,要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過細地檢查,幫助他們盡快提高歷史成績。
歷史一輪復習策略計劃篇2
根據考試內容和時間,擬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內容包括復習進度、教學案的編寫、周練的安排,整個復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
時間大約在2月10-5月1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復習,此階段約占了整個復習階段的一大半時間,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了解。在此階段復習時,注意充分利用“復習要點”,以課本為基礎,回歸課本,厚書薄讀,以專題為載體,針對性復習,全面把握歷史知識體系。在復習過程中,采取教師系統講解與學生熟記相結合,實行預測—復習、檢測,鞏固練習與檢測相結合。這一階段以學生復習為主,教師指導。這是打好基礎的關鍵,這一遍要細要慢,一般是要先從教材中找到考點,然后分析考點,最后還要強化識記考點;
第二階段是綜合訓練
針對中考、題型分析、加強訓練,回歸課本,這一階段,老師講解為主,時間是在5月1日-5月27日,將四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因此,認真研究中考改革態勢,深入剖析中考命題思路,引導學生科學訓練,確保能在中考中輕松奪取高分。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既是真題也是范題,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認真研究這些考題,有益于制定復習計劃、選擇復習方法、整合復習內容,更有益于挖掘內涵、明確目的、總結規律以便結合實際指導復習。根據中考試題來編制綜合試卷。
第三階段是查漏補缺
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5月27日——中考,根據列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要把握試題解題特點,加強解題方法的研究指導,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能力。加強學生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的解題策略指導,注重新題型探究式問答題的研究,只有這樣,歷史復習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才會烤出好的成績。
歷史一輪復習策略計劃篇3
為了莘莘學子實現九年以來的偉大理想與報復,為了父母諄諄教導與期望,為了__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的蒸蒸日上,我作為九年級的一名歷史教師制定了如下的總復習計劃,希望在其他老師與我的勤懇、勤奮、敬業與智慧之下,能為20__年__市__學校中考再創佳績。
第一階段復習計劃完成教材,夯實基礎
(一)、時間安排:
第1周: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第4單元
第2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單元~第3單元及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
第3周: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單元~第5單元
第4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單元~第5單元
第5周:九年級世界歷史上、下冊
(二)、復習的具體步驟:
課上時間應該做到:
(1)按單元梳理知識脈絡,夯實中考基礎知識。
(2)分析每課中考熱點、重點、預測20__年中考試題走向。
(3)學生記憶10分鐘左右,夯實基礎知識。
(4)課上測試以選擇題和材料題為主。
(5)講評試卷,查缺補漏。
(6)每單元集中測試,總結單元內容,彌補知識漏洞。
課下復習安排計劃:
(1)早自習再現課上復習的基礎知識。
(2)課間抓時間知識點測試。
(3)周周測試以基礎知識為主。
(4)抓時間補習弱科生,促其全面發展。
(5)精選試題,面批面改
第二階段復習計劃專題復習,強化訓練
(一)、時間安排:第6周至第7周:
專題(一)、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抗
專題(二)、近代化的探索
專題(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專題(四)、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專題(五)、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專題(六)、經濟和社會生活科技與思想文化
第8周至第9周:
專題(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專題(八)、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專題(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專題(十)、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外交成就
專題(十一)、科技、教育與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專題(十二)、歐美主要國家的巨變和第一次工業革命
專題(十三)、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無產階級的斗爭
專題(十四)、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專題(十五)、兩次世界大戰間的世界
專題(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戰
專題(十七)、二戰后世界的發展變化和世界格局的演變
專題(十八)、世界近現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
(二)、復習的具體步驟
(1)按線索講解歷史知識將歷史知識系統化、線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2)教師精選本專題知識性試題將知識進一步系統化、線索化。
(3)對篩選的試題做到面批面改。
(4)對本學科后進生的試題應更加關注、耐心輔導指明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
(5)專題訓練時穿插時事政治熱點、重點與難點訓練與測試。
第三階段復習計劃:綜合復習與模擬演練
(一)、時間安排:第12周至第15周:
綜合復習與模擬練習、講練結合重點解剖、重視答題技巧與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熟悉中考題型,掌握審題解題的方法與規律進一步查缺補漏。
(二)、復習的具體步驟
(1)分析試做三年中考題,進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題走向。
(2)教師精選模擬試題做好模擬演練。
(3)及時輔導查缺補漏,使學生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向中考挑戰。
(4)認真研究“中考說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體學生,培尖擴優,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
第四階段復習計劃:自由復習階段
(1)重視基礎知識的回顧、回歸課本、熟悉教材防止知識的忘與陌生。
(2)穿插模擬訓練。
(3)對學生進行考前輔導與心理調節,使學生有信心、有精力沖刺中考。
歷史一輪復習策略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文、關注生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嚴格遵循開卷考試和開放思維的規律,緊扣教材,精心安排復習計劃,科學組織復習。整合知識點,收集焦點和熱點,遷移訓練。大容量快節奏,全面完成任務。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說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思維水平,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學情分析
1、我校這屆畢業班的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復習的最大特點就是普遍不夠重視,或者說重視程度偏低,明顯表現為上課情緒激情不足,平時主動復習的欲望淡薄,有些學生甚至出現練習馬虎應付的現象。
2、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時積累少,或者根本沒有積累;二是平時練習時間少;三是平時練習的一些比較有創新的題目依賴性較大,表現為等待老師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在辨析這個環節上,學生語言的組織非常混亂,答題結構不完整,導致失分的現象嚴重。
4、學生自己可控的時間少,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復習時間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們所認為相對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復習,學生對歷史復習大多跟著感覺走,導致復習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學生對練習的鞏固情況令人擔憂,大部分對練習沒能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單純地認為練習過的習題就是不需要再進行鞏固了;甚至個別的學生眼高手低,對多次出現的習題不搭理。
6、許多學生的書寫仍是比較潦草不清,答案不講格式,學習習慣比較差;
7、學生對于復習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經常顧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顧,復習的質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復習方法
歷史中考已從應試型考試向能力型考試方向發展。在歷史中考復習中,離開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去談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歷史中考復習時必須做到知識和能力并重。
1、緊扣課程標準、深研中考說明:進入九年級階段,學習內容和要求、解題思路和方法、及所要達到的能力,都與以往有所不同。歷史事件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歷史教材的編撰也是有其經緯邏輯的。要緊扣課程標準,把握歷史復習導向;深研中考說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歷史事件脈絡,通過對書本中一個又一個歷史事件的學習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節編撰的用意。
2、重視標題,按章逐節。歷史學科講究系統性和連貫性,要學會把課本中的知識縱向排列、橫向比較、甚至逆向推導。這樣能夠比較容易地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找準該歷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響大小,從而有利于我們記憶和理解。
3、認真閱讀,留心細節。課文中的遣詞造句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我們要尊重歷史,用與書本中相同尺度的語言來講述歷史事實,切忌隨意發揮,畫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績,還要注意課本中頁腳注釋、補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內容。要做到這一點,細是基礎,懂是關鍵,活是技能,從而達到用的目的。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習慣。把課本中的文字轉變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歷史知識條理化、簡單化、小專題化,可以很好地增強我們讀題、解題、做題、答題的能力。
5、課堂以讀議練為主.。課堂上教師講課的內容,都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的,重點、要點、難點分明,學生以聽記為主。復習中,思考自查,學生則要以思考為要,找出自身的弱點、虛點和肓點。要從追求有趣的故事情節,提高為得出有用的歷史經驗。
6、既要掌握歷史知識,也要學會考試技巧。一道結構完整的歷史試題,通常由4個部分組成,即提示語、主干語、限定語、項目語,答題時要有意識地按照這4個方面去認真分解試題。答題書寫要做到“四化”,即構思目標化、層次條理化、答案要點化、書寫序號化。
四、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時間為三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復習內容為:依據課標,引導學生過好教材關。復習任務:課堂復習和練習盡量于考試說明保持一致性。學生在讀好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完成課時練習,真正做到查漏補缺;教會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整體構建;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學會選擇答題方向;重視書寫和格式,提高應考能力。
利用1——3周復習中國近現代史,因為這部分內容中考所占比重最大,頭緒多,知識點多,學生遺忘的也多,先從這里下手,就切入了重點和難點。
利用2周左右復習中國古代史,并穿插山西歷史。
利用2課時復習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復習世界近現代史。
五、課堂復習模式
堅持以教材為中心,以單元模塊為線索,以學生識記、創新思維為主導,精心設計復習訓練題,快節奏大容量,落實課堂效率。具體復習模式:
第一步:依據知識網絡,學生熟讀教材,初步建立知識體系。
第二步:整合知識點,突破重難點,形成知識平臺。
第三步:課堂訓練,說寫結合,提高應考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步:注重知識的遷移,建立知識間的縱橫向聯系
第五步:課堂練習,量少質高,達到鞏固和提高。
總之,歷史科目的復習,沒有定式,只有規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來不得虛假,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進入它那充滿無窮樂趣的殿堂。
歷史一輪復習策略計劃篇5
一、基本情況:
中考即將來臨,最后一百天的復習成為關鍵。當前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對學習熱情高;但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從考試情況來看:優等生占30%,學習發展生占50%。學生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等,致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在近幾年的中考中,歷史學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歷史成績的優劣越來越大地影響到中考總成績的提高,影響到升學。歷史學科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這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過去長期以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為了能讓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考取理想學校,我在復習中以《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方向,以教材為根本,突出復習過程和檢查評價的落實: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指導和要求。不斷變革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實現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總體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教學目標:
1、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把握歷史中考的方向。《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是供復習時使用的主要參考資料。要做好備考復習,首先就必須研讀《課程標準》,明確考試的范圍要求、內容要求,應該對照教科書,逐個板塊、逐個單元、逐個知識點,逐條逐項地落實知識點。
2、仔細研究教材,落實基礎知識和主體知識。中考試卷相當數量的題目來源于教材,即便是綜合題也是基礎知識的加工、組合和拓展,只有講好、學好、用好教材,發揮教材的優勢,挖掘教材潛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主體知識是最基本的歷史知識,它包括了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線索等。基礎和主干知識是載體,是分析問題的依據,是理解、思考問題的依托,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為了更有效地記憶、掌握基礎和主干知識,教師要教會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和線索,教會學生全面系統地閱讀教科書,熟練使用教科書中提供的目錄和大事年表,教會學生善于歸納和總結知識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與對比等。
三、方法措施:
(1)備課
針對九年級的復習課,我的教學設計嘗試以下五步驟:第一步,理清單元階段特征或專題特征,由學生自主完成本單元基礎知識的梳理。第二步,由討論思考題組成。針對單元重點和近年來中考的試題,教師設計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題目,簡單的東西由學生回答即可。疑難點,尤其是熱點、預測到的考點問題由老師引導分析、作出解答。這一部分是課堂操作的主體部分。通過分析加深教材或專題知識點的理解,這一部分主要強調的是老師“導”的作用,學生是思維的主體。第三步:鞏固練習。學生完成本單元的試題,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評,鞏固本單元知識的作用。這樣通過上面幾個環節,“梳理”、“探究”、“訓練”三環節完成。第四步是課后反思。對老師來說,本單元有什么不足和遺憾及補救措施可總結一下,對學生來說,本單元有什么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補充,甚至是對教師講課的建議都可以相互交流。
(2)上課
高質高效的上課,在課堂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過程交給學生,反對全面講,講全面。努力刪除教學中的無效環節。隨著命題思想的逐漸轉變,中考改革探索的不斷完善,對一線的九年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復習課,我們必須要從“細講”過渡到“精講”,講要講出新東西、新意境;從“演員”過渡到“導演”,充分發揮教師的“導”的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要“授之以漁”,而不要“授之以魚”,重點、難點問題要講深講透,把大量的剩余時間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習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3)布置作業和訓練
歷史一輪復習策略計劃篇6
一、指導思想:
面向高考,注重基礎,大量練題,研究方法,提高效率
二、總體安排
三、說明:
1、系統復習階段(正式開學—20__年3月),以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熟稔高考考點為目標,輔以大量習題訓練。
2、專題復習階段(3月中旬—5月底),以知識重組,訓練技能,查漏補缺,完善體系為主。
3、綜合訓練階段(3月中旬—5月底),與專題復習同步進行,通過試題精選,訓練強化答題技巧和規范,從學科內綜合,學科間滲透提高學生得分能力。
4、復習方法:
(1)、必須全面復習。考試內容覆蓋課標要求的每一時段,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內容分值高,應作為復習的重點。
(2、)在具備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通過網絡、閱讀、摘記、寫概要等方法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開闊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聯系時政熱點,提煉分析,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系。
(4)、在歷史高考中,命題者有意地創造與我們平時訓練不同的語境,這是考察我們的適應能力,同學們對試卷的閱讀有異樣、不適應的感覺是很正常的。要減少這種感覺,平時應進行大量的閱讀,同時要注意提高閱讀速度。
(5)、最后,高三歷史復習中應注意克服的幾種不良傾向,以期提高復習效果,取得理想成績。忌好高騖遠,以基礎知識為主;忌死記硬背,重在思維、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問,做到解題詳略得當,結論完整;忌題海無邊,要以一當十;忌胸中無目標,計劃要周密,時間要合理;忌猜題押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為根本。
此外,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中,選擇題、簡釋題、問答題和材料分析論證題成為基本的考試題型。這些題型的考察功能、特點和要求各有不同,認識各種題型的功能、特點,掌握它們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對于提高成績是十分必要的。
歷史一輪復習策略計劃篇7
為贏得明年高考,歷史學科取得好的成績,經歷史學科老師共同討論,特制訂20__年高三備考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屆我校高三文科9個班,600多人,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差。所以復習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現實,低起點,嚴要求,夯實知識基礎,構建、完善學科知識體系,重點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培養高考意識和考試能力。
二、高三 歷史 復習 目標
基本 目標
掌握基本史實、基本線索、階段特征等; 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比較、評價歷史現象等多種學科能力; 培養學生史論結合、辯證地看待問題等歷史學科基本素養。
能力 目標
1、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強調解讀題中信息;
2、調動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強調鏈接課本知識;
3、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強調闡釋歷史的能力;
4、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強調解決新情景問題的能力。
三、歷史 復習 總體 規劃
第一輪 復習
主要是系統復習,本輪復習從20__年7月初到20__年2月底結束,主要目的是夯實基礎。
第二輪 復習
主要是專題復習,本輪復習從20__年3月初到20__年5月初結束,主要目的是提高能力。
第三輪 復習
主要是查漏補缺重點訓練,本輪復習到20__年5月中旬結束,主要目的是進行重點訓練。
第四輪 復習
主要是綜合演練、信息講析,本輪復習到20__年6月初結束,主要目的.是拔高能力。
四、 備課 組對 歷史 復習 的建 議
第一輪 復習
本輪系統復習至關重要,可以說直接關系高考的成敗,因此必須長時間大力度進行。
基本思路:
從縱向角度認識和把握歷史知識,引導學生吃透教材,建立一個符合教材及課標要求的知識系統。同時,盡量利用歷史細節進行課堂教學,做到用“小細節”注
解“大歷史”。另外,盡可能的學會利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探究歷史問題。扎實有效的夯實基礎。
具體做法:
依據六步一循環(提前預習、課堂講述、跟蹤訓練、針對講解、單元小結、階段評估)模式進行課時復習,提高課堂效益;優化訓練過程及講評模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加強規范化訓練,做好考試技能的引導,保證不因規范化問題而無謂失分。
第二輪 復習
專題復習是培養學科能力的關鍵階段。
基本思路:
從橫向角度認識和把握歷史知識,在一輪復習基礎上建立起一個立體化網絡化知識體系。同時,強化通史類知識的縱橫復習,做好基礎知識儲備和基本歷史概念的落實。重視用文明史觀、現代史觀、社會史觀、全球史觀等梳理分析問題。注重學科能力的提高。
具體做法:
從宏觀入手,高起點,打破教材原有體系,體現思維的梯度,逐漸向高、新、深方向發展;做專題時,師生互動,關注學術前沿,構建新觀念專題;選題宜精不宜細,不要面面俱到;關注社會現實,構建熱點專題;選擇各地高考試題和統考試題,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第三輪 復習
這一階段是前兩輪復習的鞏固階段。
基本思路:
查缺補漏,重點訓練,進行知識的回顧與總結。同時,注重學科間綜合能力的提升。
具體做法:為防止“回生”現象出現,教師帶領學生回歸教材,認真將教材所有內容熟悉一遍,提高應試信心,同時做好兩個工作,一是模擬試題的演練,二是回歸教材,教材的重難點知識、核心知識點要認真過。同時,關注熱點(現實、社會、課改),并把他們融入歷史學習之中,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
第四輪 復習
信息講析是本輪復習的重點,這也是高考前的最后沖刺階段。
基本思路:通過講評各地信息卷,以拔高學生應試能力。
具體做法:征集全國各地含金量高的信息卷,加強對學生的解題能力,應試能力的訓練,同時利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調節,使其能以最好的狀態進入高考。
五、高三歷史復習內容具體安排
20__年7月初至九月初,完成必修1的一輪復習。
20__年九月初至11月初,完成必修2的一輪復習。
20__年11月初至20__年1月初,完成必修3的一輪復習。
20__年1月初至20__年2月底,完成選修三冊的一輪復習。
20__年3月初至20__年5月初,完成選修必修六冊的二輪復習。
20__年5月初至20__年6月初,完成選修必修六冊的三、四輪復習。
【高三歷史一輪備考策略2022年】相關推薦文章:
2022年高三歷史備考計劃【兩篇】
中考歷史備考策略的資料總結與分析
高三英語一輪教學計劃優質12篇
2022高三備考作文素材范文【5篇】
新教材高三歷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