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簡單篇一
1、內(nèi)容:《秋天的圖畫》是九年義務(wù)教育課程(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教學的第1課,本課是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畫上有金黃色的梨和紅紅的蘋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舉起的火把,它使用汗水繪出來的山水畫,它是山野對人們辛勤勞動的報答。在教學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難點。
2、說明:
《秋天的圖畫》課文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同步,學生更能體會秋的韻味和秋季的美。秋天來了、秋天來了這不正是人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呼朋引伴地來欣賞秋天的圖畫嗎?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來描寫,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色火紅色為主色調(diào),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描繪出來了。
1、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3)喜歡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秋天。
2、說明:
學生只有在會認8個生字的基礎(chǔ)上,才能更準確、流利的把課文讀通順,會寫8個字,從而積累更多的生字和詞,在學習課文中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春天,贊美春天,贊美勤勞的人們。
1、學生在生活和識字1中已經(jīng)對秋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還是不能應(yīng)用美妙的詞語把它描述出來,我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針對他們的疑惑,逐步設(shè)問,并逐步引導解決。
2、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讓學生經(jīng)過了思考,通過動腦、用眼、動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觀察后整理語言的能力。
(一)教學基本流程
(二)、教學情景
出示識字1出現(xiàn)的雙音節(jié)詞語:爽快、涼爽、直爽、爽朗、壯麗、壯觀、雄壯、壯美、健壯、華燈、華麗、中華、華美、淡綠、淡水、冷淡、濃淡、、、、、、
問題1:
師:你能讀出下面的詞語來嗎?
生:、、、、、、
出示圖片要求用相應(yīng)的四字詞語搶答
例:層林盡染、金秋時節(jié)、、、、、、、
問題2:
師:學了這么多與秋天與有關(guān)的詞語,大家想不想用它們說話、寫話呢?
生:想。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寫秋天的景象的課文,在學習中運用我們掌握的詞匯來練習說話、贊美秋天。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
設(shè)計意圖:通過復習識字1的知識讓學生在了解原有秋天詞語的意思后,聯(lián)想到的秋天的情景,從而調(diào)動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
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問題3:
師:仔細觀察插圖,說一說秋天的圖畫上畫了些什么?秋天的圖畫是誰畫的?我可以為秋天的圖畫添點什么?
生:、、、、、、
問題4:
師:大家的表達能力真強,看看課文是怎樣形容這美景的?
生:、、、、、、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在字下加個記號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初讀課文,能對課文有個初步的了解,能知道自己在本課中認識的字有哪些,不認識的字又有哪些?
出示帶有生字的蘋果圖
問題5:
師:你能拼讀上面的字嗎?并口頭給它組詞。
生:、、、、、、
教師提醒注意:籠、浪、梁、然、勤的讀音
進行玩摘蘋果的游戲測識字情況。
設(shè)計意圖:學生剛接觸課文難免會有不會讀或讀不準的生字、生詞,只有通過教師帶領(lǐng)認識,糾正字音,再反復鞏固,達到全部認識課文中的字,為下一步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句子做下鋪墊。
問題6:
師:誰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生:、、、、、、
讓學生自由讀、分組讀、達到要求后再全班齊讀。
問題7:
師:再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的圖畫是怎樣的?
生:、、、、、、
教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分小組讀,體會秋天的圖畫色彩的美麗。
問題8: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來讀,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生:、、、、、、
挑戰(zhàn)讀,看看誰讀得美。
和同桌一起練習背誦,抽查背誦。
對學生進行勤勞的思想教育。
設(shè)計意圖:通過讀熟課文,在會讀課文后,利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進一步知道秋天的景象,并能贊美秋天,從而贊美勤勞的人們。
問題9:
師:你能教大家認識這幾個字嗎?
生:、、、、、、
師:你又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把你的方法告訴大家。
教師指導記憶筆順和筆畫易錯的字,分別進行練習書寫。
設(shè)計意圖:能在互相學習中認識我會寫的字,并能牢固的掌握住這幾個生字。
問題10:
師:在這次課中,你學到了些什么?
生:、、、、、、
設(shè)計意圖: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以后,在學生交流的學習心得后,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知識。
在學習了識字1和本課后,你一定對秋天有一些認識,請你把你心目中最美的秋天畫出來,并為它配上相應(yīng)的成語或?qū)懮腺澝赖木渥印?/p>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對秋天了解的基礎(chǔ)之上,再創(chuàng)作自己心目中美麗的秋景,使他們對秋天有更深刻的了解。
1、秋天的圖畫
畫燈籠(梨子)
秋天的圖畫臉頰(蘋果)美
出波浪(稻子)麗
火把(高粱)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簡單篇二
在本課教學中,我完全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聽音樂欣賞圖片,游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yù)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jié)課認識8個字。領(lǐng)讀、開火車、摘蘋果游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huán)節(jié)。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xiàn)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后,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后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繩子又放回文中。同時有創(chuàng)設(shè)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jié)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jié)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說:“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教師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么梨?這樣學生說說出了各種梨。即認字,說詞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再如說“勤”字時,學生說“勤勞”,教師就啟發(fā)學生用“勤勞”說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從讀中感知、感悟。本節(jié)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簡單篇三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為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并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shù)筆就為讀者呈現(xiàn)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秋天豐收之美,更為主要的是在贊美創(chuàng)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么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zhuǎn)為尋找創(chuàng)造這一美景的人們。并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么?”為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后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xiàn)秋天。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并從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jié),是本課的難點:
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念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么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么?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為什么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么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么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瞇瞇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著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么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為什么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贊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著圖,不看著句子贊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贊美,一邊配上優(yōu)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么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么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簡單篇四
《秋天的圖畫》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描繪了秋天的美景,贊美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課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實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學生獲得了真實的體驗,形成真實的情感,再出示圖,使枯燥的語句更加形象,學生樂學、愛學。在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shè)讀的情境,重視朗讀,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
我還注重了識字寫字教學,采用了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意識。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認生字、找生字,讀生字,進行多種游戲鞏固生字。并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課外自主識字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我真切地感到:在課堂教學中,要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zhuǎn)變?yōu)槎鄻樱虒W內(nèi)容與教學過程由封閉轉(zhuǎn)向生成和開放,并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也應(yīng)多樣化,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給學生激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自我發(fā)展的信心。
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如對于課文的朗讀,大多數(shù)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好,但也有個別學生參與性不高,朗讀沒有感情,今后要多指導學生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今后的教學還應(yīng)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簡單篇五
課前帶領(lǐng)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去體驗秋天,把說話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結(jié)合起來,言為心聲。學生只有切切實實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這才會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有了這種發(fā)現(xiàn)和體驗,表達的愿望才會激發(fā)出來。
1、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學了《識字1》后,知道秋天已輕輕地、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它正等著我們?nèi)ふ夷兀⌒∨笥眩裉欤蠋煄銈兊叫@里去尋找秋天,搜集落葉。
2、尋找秋天,搜集落葉,要求:
請小朋友要細心觀察,搜集的樹葉量少形狀多,動腦想想這些樹葉像什么,可以用來干什么?
3、以下截取活動中的片斷情景:
生1:看,操場上的小草都變黃,像一條黃地毯。
生2:這里怎么這么香?這里有桂花,這金黃色的桂花多香呀!
生3:草坪上有很多落下來的樹葉,有紅的、有黃的。
生4:快來呀,紅紅的樹葉多好看。
師:你知道這紅紅的樹葉叫什么嗎?(告訴學生這是楓葉。)
師:小朋友把自己喜愛的落葉搜集起來,待會兒制作樹葉畫。
1、引導學生借助圖片拼貼樹葉畫。用采集來的各種落葉,兩人合作完成一幅美麗的樹葉畫。這一活動,意在給學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設(shè)計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2、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所拼的樹葉畫,集體評議。鼓勵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欣賞。
1、我根據(jù)兒童身心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結(jié)合周圍環(huán)境,師生一起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去尋找秋天,搜集落葉。學生在開放性的活動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活動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秧田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完全改變了,學生在活動中情緒高漲,氣氛特別活躍,他們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成為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教師從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變成了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
2、《語文課程標準》多處指出,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
通融、綜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壁壘”。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學科中的教材作為寫話的素材,從其它學科中去悉心開采,尋找適合學生的寫話素材,讓寫話的內(nèi)容變得豐富起來。我在教學聽說訓練《秋天的圖畫》時與手工課進行組合,讓學生通過貼貼、畫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樹葉畫展現(xiàn)在眼前,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及動手能力。
3、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chǎn)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這充分說明了作文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要引導學生到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用語言表達生活。生活有多廣闊,作文教學的天地就應(yīng)當有多寬廣。夸美紐斯說:“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通過讓學生親自采集樹葉,制作樹葉畫,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有話可說,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會與眾不同。在這基礎(chǔ)上,讓學生放飛心靈,充分想象,引導學生把自己制作的樹葉畫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情緒高漲,爭先恐后要介紹自己的樹葉畫,體現(xiàn)了學生真的想說、樂說、有話可說。學生說出作畫的過程,介紹畫的內(nèi)容,集美術(shù)、手工、語文于一體。在做做、想想、畫畫、說說的過程中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提高。最后,孩子們一邊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一邊講著自己編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聽得認認真真。在說說、做做、玩玩、寫寫中豐富想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