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鴨式教育不知道有沒有家長對這個詞有過了解,那填鴨式教育是什么意思呢?而填鴨式教育的受害者又是誰呢?下面一起和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大多數人都懂得《論語》中經典的欲速不達的道理,只可惜,面對生活之時我們卻未能將這一認知合理運用,往往對于一些人或事抱著過大的期望,反而造成了適得其反的結果,尤其對于當下的小學生教育問題,太多家庭就是在這一問題上大栽跟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中國家長對自己孩子最殷切的希望,基于此,他們開始不在乎孩子內心真正需要什么,只是把自己的夢想、自己希望過上的生活和他們沒實現的遺憾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活成他們夢想中的樣子,來獲得他們自身對于人生的滿足。
有如人大教授高鋼說的那樣:“在大學里,我看到了中小學殘酷競爭的后果”。無數孩子拼盡全力進入高校,卻沒能繼續努力,反而開始無節制地放縱,最終,同樣毀掉了父母給予厚望的人生。
什么才是對下一代真正有益的教育?這個問題,值得所有國人好好思考。
一、給孩子施加壓力,只為做出頭鳥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上幼兒園起,家長們就給年幼的孩子灌輸:考不上大學沒有出路只能去撿垃圾或者我的孩子十分優秀,長大一定能上清華或是北大等等思想。
這一系列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從小就應該好好讀書,以至于中國的孩子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毫無抱怨地完成父母提出的各種要求。
從小就被父母開始安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在毫無樂趣的興趣班里消耗了自己的童年,還失去了這個年紀該有的自由和純真。
等孩子長大之后,對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家長們更為重視。這個不在乎官僚地位和家庭財富地位的公平競爭的平臺,讓家長們覺得自己抓住了翻身的機會。
他們為孩子報了更多的課業班,即使這些補課班會花費他們近一半的月收入,他們也心甘情愿,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一點。并且還一次為借口綁架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不努力讀書對不起自己,叫孩子不要辜負他們的付出。
但讀書終究是自己的事,在面對父母的這種自我感動,很多孩子都產生了逆反心理,希望可以盡快考上大學脫離父母。在上了大學后,脫離了父母的管束,便開始放飛自我。
二、上了大學后,學生暴露出了種種缺點
大學原本是對人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體提升,卻被高中老師的一句話改變了學生對于大學的認知:“現在拼命學,上了大學就輕松了”。
高中老師的這句話讓很多學生都以為熬過了這道坎就可以放松了,以至于學生上了大學,他們發現大學依舊要勤奮努力的學習時,他們識破了家長老師的謊言,厭倦了之前壓抑辛苦的生活。
在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管教和強迫,對于這種教學自由的教學課堂,學生選擇“逃課”、“掛科”,對老師布置的論文作業敷衍了事,即使去上課,在課堂上也都是睡覺、玩手機、刷微博……幾乎很少有學生有完整的課程之外的學習計劃。
那些不愿在大學自甘墮落的學生,在大學生活中依舊努力學習。但對于習慣了初高中應試教育的他們而言,到了需要自己獨立完成課業的大學,他們明顯感到了不適應。他們已經被應試教育中“多考1分,可能就能“干掉一千人”,少考1分,可能就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這句話“洗腦”。
這些學生沒有創新的思維,在他們的意識里,分數就是真理。大學常有的分組討論,通常很難討論出什么結果,也很難有學生主動回答問題,這就是應試教育殘酷競爭的后果——只注重分數,卻并不注重學習思維。
學生的素質教育也是應試教育中遺漏的一部分。因為初高中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各學各的。這導致學生沒有團隊意識和與人溝通交流的素養。在初高中一直被搶占的音體美課程也讓學生在想象力和藝術方面是一個知識的空缺。
三、結合西方教育,完善我國的教學模板
而與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截然不同的西方教育他們注重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激發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且十分重視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學生意識的培養。
美國總統杰斐遜在為美國的小學生撰寫的入學誓詞寫到:“我保證使用我的批評才能,我保證發現我獨立思考的能力,我保證接受教育,從而使自己能夠做出判斷。”這句話警示了當代的中國教育,對于當代中國的教育事業,我們不是輸在教育的起點,而是輸在教育的本質。
中國的孩子從小聽的都是父母的話,老師的話,長輩的話,領導的話,他們從來沒有聽過自己的話。所以凱文·凱利指出中國社會缺乏創新有兩個原因:一是不允許犯錯,二是不允許挑戰權威。這是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本質的差異。
西方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老師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靈活教學,讓學生熱愛上課,并且學生的課業十分輕松;
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一種“填鴨”,他們習慣了死記硬背。但面對那些靈活的問題,中國學生就傻了眼。
中國的教學完全按照教學大綱上面一板一眼地完成,以至于在學生的意識里,老師永遠是對的,答案永遠都是最權威的,即使是自己的結果和答案有出入,學生也會第一時間的懷疑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會去撼動答案和老師的權威。而這種極度否定自己的想法,是應試教育造成的最大的弊端。
結語
教育固然要改革,應試教育是經過很多教育者摸索出來的最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模式,但這并不是最完美的。我們在享受應試教育的公平和優勢時,也要重視起來它的不足之處,并且結合起來西方的教育方式。
從家長和老師的觀念意識開始改進,改變“分數及一切”的想法,還給學生自由,才能讓學生有時間、有空間、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即使脫離了父母和老師,步入大學之后依舊可以靠著自己的能力開拓自己的天地!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什么是填鴨式教育及填鴨式教育的受害者所收集的一些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熱點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