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過度焦慮怎么辦,面對大考,其實能夠保持平穩心態的同學并不多,高考考前過度焦慮的人大有人在,那么,如何調整考前過度焦慮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高考考前過度焦慮怎么辦”的詳情。
高考考前過度焦慮怎么辦
我們整理了門診中常見的考生與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困惑及疑問,在此為大家解答。
問:我覺得好焦慮,越焦慮越沒法專心復習,我是不是不該焦慮才對?怎么才能擺脫焦慮?
“萬一我考不好怎么辦?會不會沒學校要我?”
“考不上我的人生就完了!”
“考卷要是出了我沒復習到的題怎么辦?”
……
答:門診與心理治療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表述,部分考生往往受焦慮影響無法按預期進行復習,對考試感到十分擔心,同時也因焦慮而備受困擾。
面對考試感到焦慮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部分考生以及家長會認為不該有焦慮情緒,甚至極力想要消除,結果越是想對抗焦慮越易陷在其中。
其實,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是一種人人都會有、處處皆可見的情緒。適當的、合理的焦慮不僅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反而可以提高我們的表現。
通過焦慮的倒U型曲線圖我們可以了解到,適當的、合理的焦慮有助于誘發更高的表現水平、提高學習效率,過低或過高的焦慮則均不利于良好表現。
因此,不必過于關注出現的焦慮情緒與反應,更不用想盡辦法“消除”、“擺脫”它,而是嘗試理解與接納自己臨近重要事件時會自然出現的焦慮反應,允許焦慮存在,盡量將其保持在適度范圍中。
(焦慮倒U型曲線圖)
問:如何調節過度焦慮?
答:焦慮是指向未知的、未來的擔憂,過度焦慮反應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認知、軀體反應與行為。
首先在認知方面,誘發焦慮情緒的主要問題在于夸大的、災難化想法,對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與不確定性,抱有偏差的不合理預期,且有失控感。
比如,“高考沒發揮好的話,這輩子就完了”、“我難以應對這種情況”、“如果這題做不出來,就考不到好分數了”等等。
其次,過度的焦慮可能會引發一些軀體不適,如心跳加快、心慌、呼吸急促、胸悶、出汗、腹瀉、尿頻等,這些不適往往又可能加重焦慮。
最后,焦慮也常會影響到行為表現,如拖延、坐立不安、回避等。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調節。
調節不良認知:減少對考試結果的夸大、不合理的“預測”,以及想象中可怕的、災難化的結果,將注意力轉向關注你現在可以做的事情,比如你今天需要復習、加強的內容,還沒回顧的錯題,仍需加強記憶的公式等等;一次考試結果取決于兩部分因素——外部與內部,外部因素如試卷難度、考試座位、天氣狀況等往往不受我們控制、無法預期,而內部因素如努力程度、知識儲備等則是可以受我們控制的部分,因此,盡量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可控的部分,可以提高我們的成就感、掌控感,減少對考試的失控感,從而緩解焦慮情緒。
學會放松:正確理解與焦慮相關的軀體不適,同時,一些放松方式、放松訓練也有助于緩解軀體不適及焦慮緊張情緒。例如腹式呼吸放松、漸進式肌肉放松、正念冥想等。
打破負性行為應對方式:使用拖延、回避的方式無法幫助好好復習與最終的考試,反而可能會因沒有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而加重焦慮。因此,當感到自己想要拖延與回避時,可以將要做的事情化簡、分級,從最簡單的、可以動起來的難度與任務量開始做起,鼓勵與推動自己積極面對。
問:生活中其他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
答:考前幾天精神壓力會不可避免的增強,在保持應有學習量的同時,應給自己留有適當放松調節的“彈性”時間,保證相對充足、有效的休息與睡眠。
比如,在課間或學習間隙,起身來回走走或做做伸展,轉換一下身體姿態,或是看看周圍的環境與事物;午休或睡前可以聽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放空一下大腦,讓緊繃的神經休息一下。
保持松緊自如更能發揮自己的最佳“彈力”哦~
問: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點什么來幫助孩子?
答:保持適度焦慮,不用過于緊張和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適度關心孩子的身心狀況,可以在吃飯時或上下學的路上了解一下孩子狀態、聊聊輕松的話題,不用給予孩子過多的建議、“講大道理”,也不要強加自己的期望,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回應以溫暖、支持的理解與陪伴。父母的好心態也是孩子的好榜樣,帶來積極正面的示范作用。
以上是有關高考考前過度焦慮怎么辦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高考考前過度焦慮怎么辦 如何調節過度焦慮】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