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
一、本大題共4小題,共24分.
1.(24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曾被譽為“文明之母”。畢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領先了西方數百年,揭開了世界印刷史的輝煌一頁。然而,時至20世紀,中國印刷業遇到了 巨大的危機和挑戰。
20世紀40年代,美國發明了第一代打字機加照相機的手動式照排機,但該照排機效率不高,一旦按錯鍵,改版很麻煩。1958年美國發明了光機式西文照相排字機,在計算機控制下依靠光學和機械方法選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稱為第二代排字機。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漢字排字機。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陰極射線管輸出的第三代排字機。三代機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機快10倍,適用范圍也廣。日本引進西德和美國的技術,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漢字排字機。1976年英國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機,它采用激光技術,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掃描打點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漢字排字機,但尚未成功。
此時此刻,中國的印刷業卻仍在沿用古代的技術,在漢字的“叢林里”艱難跋涉。
從美國的第一代手動照排機,到英國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機,世界照排技術的發展進步大大依賴于不同國家在科技方面的實力。就拿陰極射線管輸出的第三代排字機來說,該類排字機對底片要求高,對所使用的陰極射線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這些困難,在中國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克服。
漢字相比表音體系的文字,數量巨大。從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機的字庫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從一般書報的需求來說,字體就有書版宋、報版宋、標題宋、仿宋、楷體、黑體、長宋、扁宋、長黑、扁黑等10多種;字號還有小六號、六號直到初號,共15種。如此一來,字庫的收字就會成倍增長。
漢字的巨大數量,為排字機字庫的存貯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再加上文字印刷質量上的需求,要保證字形美觀、筆鋒明晰,漢字帶給排字機的技術困難就會更大。20世紀已進入信息時代,只有幾十年歷史的計算機,向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漢字提出了 嚴峻的挑戰。有外國人說:“漢字如果不廢除,中國就不能進入現代文明,也永遠無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漢字信息處理》)
(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中國印刷業面臨“巨大的危機和挑戰”的原因,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研究進程的落后 B.計算機的歷史短
C.漢字自身的特征 D.技術條件不具備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漢字在信息時代遇到“嚴峻的挑戰”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字數量大,排字機字庫存貯困難 B.因字形字體的制約,漢字排版繁復
C.表意系統的漢字無法適用于排字機 D.漢字美觀、筆鋒明晰的要求難解決
材料二
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排字機使用激光技術,將激光束在底片上掃描打點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強,普通底片便能感光,還可用轉印的方式在普通紙上印出逼真的大樣。更有意義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強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稱為激光直接雕版,這無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術進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采用第四代排字機的激光技術,但要解決字模存貯、文字變倍、激光只能逐線掃描而不能逐字掃描等關鍵問題。其中,漢字字模存貯量是橫亙在科學家面前的最大的技術難關。漢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體、字號就更多。不同字體和不同字號使印刷用的漢字字頭數高達100萬個以上,漢字點陣對應的總存貯量竟達200億位,約合1萬6千兆個存儲單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盤,其緩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價也足以使它喪失使用價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徑解決漢字字模的存貯問題,研制漢字精密照排系統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研制過程中,王選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一種確保文字質量的高倍數漢字信息壓縮技術,可使每個五號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從1萬位下降到平均800位。這種壓縮方法還允許文字變倍,能變大變小并保證質量,只需4千萬位的存貯量就能存下65萬字頭的全部信息。在照排過程中,有一個微程序漢字點陣生成器把漢字壓縮信息高速復原成點陣。漢字信息壓縮技術的研制成功給漢字照排系統開辟了新的途徑,使得高速、廉價的先進漢字照排機的研制成為可能,激光和照相機的結合帶來了排版系統和信息處理的新突破。這些技術獲得我國第一項歐洲專利和多項中國專利,成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為了實現文字變倍和變形時的高度保真,我國又自主發明了用參數信息進行控制的獨特方法,從而為漢字精密照排系統的研制掃除了又一個障礙。這項發明是世界首創,比西方早了10年。當外國電腦企業大舉進軍我國市場的時候,唯獨在出版領域,來華研制和銷售照排系統的英國蒙納公司、美國王安公司和日本寫研、森澤、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國市場。國產照排系統在與國外產品激烈的競爭中大獲全勝。
我國精密漢字照排系統的自主創新與成功研制,標志著中國計算機編輯排版系統和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大步跨進“光與電”時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寶等相關文章)
(3)下列為“材料二”所擬的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A.激光照排系統原理及其使用 B.漢字照排技術的突破與創新
C.高速廉價的先進漢字照排機 D.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領先世界
(4)根據“材料二”,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研制過程中,不屬于技術難關的一項是
A.字模存貯 B.漢字信息壓縮
C.文字變倍 D.激光逐線掃描
(5)下列對“材料二”中出現的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凹凸:兩個字書寫的第一筆都是“|(豎)”。
B.橫亙:“亙”讀音是“gèn”。
C.存貯:“貯”讀音是“zhù”。
D.另辟蹊徑:“辟”也可以寫成“僻”。
材料三
21世紀的中國,期待著更多的自主創新。如何實現自主創新,無疑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代科學產生于西方,中國的現代科學大多也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這是事實。然而,同樣確定無疑的是,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科學技術也需要我們繼承并發揚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國古代科技無論是具體的成果,還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著顯著的不同。有學者曾經感言:“當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學,腦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科學。而我要強調的是,除了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科學之外,事實上還有跟它們完全不同的所謂東方科學。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這一鴻篇巨制里里就曾認為,東方的科學,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著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國的科技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最早發現中國最古老的數學十分適合計算機時代,他稱中國古代數學為“算法的數學”或“計算機的數學”,并運用它創立了著名的“吳方法”,在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看,自主創新對于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中國固有的科技與文化,有著重大的意義。漢字 源遠流長,使得中華數千年的文化綿延不斷。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使得中國的科技與文化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然而,進入20世紀的信息時代,中國的漢字排版與印刷卻因漢字信息處理的困難,落后于西方。王選這位中國本土培養出來的科學家,率領自己的研究團隊,自強不息,勇于創新,卓有成效地繼承并發展了領風騷的中國古代科技。正是王選團隊在20世紀信息時代掀起的這場印刷技術的革命,大大弘揚了中國科技與文化。
如今,舉國上下正滿懷豪情建設創新型國家,在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征途中,我們既不能輕視創新,更不能 數典忘祖。中國的科技人才應該在中國傳統科技與文化的豐碩成果中汲取營養,勇于開拓,大膽創新,將中華數千年的文明發揚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選與中國文化》)
(6)下列對“材料三”中“獨領風騷的中國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對象,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印刷術 B.研究思想
C.四大發明 D.算法的數學
(7)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成功研發有何意義?請根據以上三個材料回答。
(8)下列對“材料三”中成語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鴻篇巨制:著述 B.源遠流長:水流
C.自強不息:停止 D.數典忘祖:經典。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1】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墨者有鉅子腹?,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取材于《呂氏春秋•去私》)
【注釋】:【1】祁黃羊:人名,晉國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為人名。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①至公也
A.到達 B.極、最 C.至于 D.導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義
B.忍耐 B.容忍 C.對……狠心 D.抑制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 其誰可而為之君知其難也
B.午非子之子邪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殺之后遂無問津者
D.傷人者刑同予者何人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與其子而授舜
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傳給了舜
B.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
您的發問是恰當的,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
C.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
在這件事上先生還是聽我的吧
D.此所以禁殺傷人也
這是用來禁止殺傷人的法令
(4)請把第一段中的畫線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5)用恰當的熟語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處事為人。要求任選兩人,每個人物用兩個熟語(包括成語)描述。(
①晉平公②祁黃羊③腹?
(6)請具體說明“善”字在以下三種語境中指向的對象。①平公曰:“善。”②國人稱善焉。③孔子聞之曰:“善哉!”
3.(6分)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的題。
《論語•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分別講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對子路的話不以為然。篇末是曾皙與孔子師生二人的對話,這一對話存在兩種不同的標點,其中一種標點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另一種標點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 )“唯求則非邦也與?”
(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則非邦也與?”
(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①請在橫線上寫出本句的說話人
②不同的標點源于對文本不同的解讀,請簡要說明第二種解讀與第一種的不同之處。有人認為第二種解讀優于第一種,你贊成哪一種?請說明理由。
4.(18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各題。
醉翁操【1】
蘇軾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2】.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3】,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4】。
【注釋】:【1】據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瑯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蘇軾填詞。【2】蕢:草筐。《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3】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瑯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2)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①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
A.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B.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劉長卿《聽笛聲留別鄭協律》)
C.蜂簇野花吟細韻,蟬移高柳迸殘聲。(韋莊《聽趙秀才彈琴》)
D.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王仁裕《荊南席上詠胡琴妓》)
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琵琶聲:“ ,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3)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嘯詠”,除了本詞中的醉翁,陶淵明寫曾寫道:“ ,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2分)
②這首詞與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密切關聯。詞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嘯詠,聲和流泉”,呼應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4)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瑯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表現的情懷有何不同?
二、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24分)
6.(24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說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門前的梅花初綻,據說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給我取名“梅”字。父親自小教我古詩,關于梅花的詩很多,到現在還能一口氣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歡曹雪芹的“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關于梅,人們談論太多,種梅,賞梅,寫梅,畫梅,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雖知道這名字極美,但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名字時,又覺得難以啟齒,太俗了,取這個名字的人太多,聲音聽起來也悶聲悶氣的,對這個名字的尷尬,一直不能釋懷,到美國后就馬上給自己取了一個雅致的英文名字,以為總可以脫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記得第一個有個墨西哥人問我名字,我就告訴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問“梅”是什么意思,我說是一種花,那人打破砂鍋問到底,問什么花。我突然張口結舌起來,記得梅花翻譯成英語是plum,就是李子,遲疑了一下,就說plum。那人噢了一聲,就不再問了,顯然他對這個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個美國人問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訓,不再說李子花,就啟發他說,是一種花,中國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說“是玫瑰花”。我有點失望,進一步啟發說,這種花,很美,在冬天開放,中國人最喜歡,經常把它們畫成畫掛墻上,寫進詩里。那人想了想說:“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國人的家里掛著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認識的中國花。”
我一聽又沒有希望了,也難怪,很少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何況一種花草。
我說梅花是被中國人掛在墻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他似乎被我感動了,突然對梅來了興趣。
這胖胖的老美認真起來,有一天他突然跑來興沖沖地告訴我,蘇菲,我找到了梅,結一種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訝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結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艷花者無果實,有美實者無艷花,難得梅兩者俱美,梅的美不僅是果實,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個問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樂的,我想這人是有藝術感受力的,反正他沒見過梅花,就信口開河起來。我說梅花是中國最美的花,有幾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們中國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飄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鐵骨冰心。中國人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陳介眉的官人,聽說孤山的梅花開了,立即丟官棄印從京城千里迢迢騎馬狂奔至杭州,“何物關心歸思急,孤山開遍早梅花”。還有一個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獨自欣賞梅花時,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從此入孤山種梅花,一輩子沒有下山,以梅花為妻。那人睜大了眼睛問:“真的嗎?”“真的。”我說,他有一首寫梅花的詩,在所有寫梅花的詩中獨占鰲頭,無人能比。“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我脫口而出。如果你讀了這詩,看了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樂曲,中國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寫出“梅花四弄”。
從此,那人每次見我,必問梅消息,一天被逼無奈,就從網上找出梅花的照片與繪畫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詳半天,說,很像桃花嗎,枯瘦的桃花,還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顏色。我不再想解釋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說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顯然這位藝術家也誤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訴他在萬木蕭瑟,大雪壓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樹梅花迎雪吐艷時,那種驚心動魄。怎么才能告訴他,千年老梅,鐵枝銅干,如枯若死,一夜風雪后,突然瓊枝吐艷,那種絕處逢生的滄桑感。怎樣才能告訴他,當你為情所困,輾轉反側時,突然一股梅香襲來,幽幽而來,又悄然而去,那種神魂顛倒。梅花的美是攝人魂魄的,如果賞梅在淡云,曉日,薄寒,細雨,或小橋,清溪,明窗,疏籬,再加上詩酒橫琴,林間吹笛,這時候你很難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間尤物,人間與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個日本人閑聊,不知怎么就談到他自己國家的國花,他異常興奮,竟說得淚花點點。我也不由自主又談起梅花,他說他的,我說我的,他說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說的他也不懂,有一點是相通的,對一種花的深入靈魂的熱愛。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中國人心里千回百轉的梅魂,在與世界相遇的過程中煥發出獨異的魅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寫照。
(取材于蘇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詞語中的“說”,與“說起梅花”的“說”,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
A.游說 B.說和 C.話說 D.學說
(2)下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與雅致的“蘇菲”相比,“梅”是不大動聽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懷。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對梅花有很好的藝術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寫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寫對梅的熱愛,在無意識中也表現了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隔膜與誤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來,梅花不僅滲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3)下列對作品中有關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梅”是用水墨畫出的梅花,在黑白濃淡之間呈現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眾芳搖落獨暄妍”一詩詩體推斷,該詩寫作年代是在魏晉年代。
C.倒數第三段中稱“梅花是人間尤物”,“尤物”在這里指特別美好的事物。
D.“梅”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都是歷代中國畫家酷愛的創作題材。
(4)本文寫了作者與外國人之間圍繞著梅花展開的幾個故事,在謀篇與立意方面匠心獨具,請結合全文加以賞析。
(5)本文倒數第三段描寫了哪些賞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寫出了梅花怎樣的品質與格調?
(6)本文結尾寫道:“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請緊扣“書香”與“詩心”,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本大題共兩小題,共60分.
7.(10分)微寫作
從下面三個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①語文老師請同學們推薦名著中的章節或片段供課上研讀。范圍《三國演義》《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選擇哪部著作中的哪個章節或片段?請用一句話表述推薦內容,并簡要陳述理由。
②亂涂亂貼、違禁吸煙、賽場京罵等不文明的現象,與首都形象極不相稱。請針對社會上的某一種不文明現象,擬一條勸說短信。要求態度友善,語言幽默。文體不限。
③請以“圓”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
8.(50分)作文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從古至今有無數英雄人物:岳飛、林則徐、鄧世昌、趙一曼、張自忠、黃繼光、鄧稼先……,他們為了祖國,為了正義,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他們也不乏兒女情長,有普通人一樣的對美好生活的眷戀。中華英雄令人欽敬,是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榜樣。
請以“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自選一位中華英雄,展開想象,敘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寫出英雄人物的風貌和你的情感。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②《說起梅花》表達了作者對梅花“深入靈魂的熱愛”。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種物使你產生了“深入靈魂的熱愛”,這樣的愛為什么能深入靈魂?
請以“深入靈魂的熱愛”為題作文。
要求:自選一物(植物、動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議論,可敘述,可抒情,文體不限。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2015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本大題共4小題,共24分.
1.(24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曾被譽為“文明之母”。畢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領先了西方數百年,揭開了世界印刷史的輝煌一頁。然而,時至20世紀,中國印刷業遇到了 巨大的危機和挑戰。
20世紀40年代,美國發明了第一代打字機加照相機的手動式照排機,但該照排機效率不高,一旦按錯鍵,改版很麻煩。1958年美國發明了光機式西文照相排字機,在計算機控制下依靠光學和機械方法選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稱為第二代排字機。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漢字排字機。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陰極射線管輸出的第三代排字機。三代機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機快10倍,適用范圍也廣。日本引進西德和美國的技術,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漢字排字機。1976年英國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機,它采用激光技術,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掃描打點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漢字排字機,但尚未成功。
此時此刻,中國的印刷業卻仍在沿用古代的技術,在漢字的“叢林里”艱難跋涉。
從美國的第一代手動照排機,到英國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機,世界照排技術的發展進步大大依賴于不同國家在科技方面的實力。就拿陰極射線管輸出的第三代排字機來說,該類排字機對底片要求高,對所使用的陰極射線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這些困難,在中國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克服。
漢字相比表音體系的文字,數量巨大。從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機的字庫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從一般書報的需求來說,字體就有書版宋、報版宋、標題宋、仿宋、楷體、黑體、長宋、扁宋、長黑、扁黑等10多種;字號還有小六號、六號直到初號,共15種。如此一來,字庫的收字就會成倍增長。
漢字的巨大數量,為排字機字庫的存貯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再加上文字印刷質量上的需求,要保證字形美觀、筆鋒明晰,漢字帶給排字機的技術困難就會更大。20世紀已進入信息時代,只有幾十年歷史的計算機,向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漢字提出了 嚴峻的挑戰。有外國人說:“漢字如果不廢除,中國就不能進入現代文明,也永遠無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漢字信息處理》)
(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中國印刷業面臨“巨大的危機和挑戰”的原因,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研究進程的落后 B.計算機的歷史短
C.漢字自身的特征 D.技術條件不具備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漢字在信息時代遇到“嚴峻的挑戰”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漢字數量大,排字機字庫存貯困難 B.因字形字體的制約,漢字排版繁復
C.表意系統的漢字無法適用于排字機 D.漢字美觀、筆鋒明晰的要求難解決
材料二
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排字機使用激光技術,將激光束在底片上掃描打點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強,普通底片便能感光,還可用轉印的方式在普通紙上印出逼真的大樣。更有意義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強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稱為激光直接雕版,這無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術進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采用第四代排字機的激光技術,但要解決字模存貯、文字變倍、激光只能逐線掃描而不能逐字掃描等關鍵問題。其中,漢字字模存貯量是橫亙在科學家面前的最大的技術難關。漢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體、字號就更多。不同字體和不同字號使印刷用的漢字字頭數高達100萬個以上,漢字點陣對應的總存貯量竟達200億位,約合1萬6千兆個存儲單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盤,其緩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價也足以使它喪失使用價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徑解決漢字字模的存貯問題,研制漢字精密照排系統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研制過程中,王選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一種確保文字質量的高倍數漢字信息壓縮技術,可使每個五號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從1萬位下降到平均800位。這種壓縮方法還允許文字變倍,能變大變小并保證質量,只需4千萬位的存貯量就能存下65萬字頭的全部信息。在照排過程中,有一個微程序漢字點陣生成器把漢字壓縮信息高速復原成點陣。漢字信息壓縮技術的研制成功給漢字照排系統開辟了新的途徑,使得高速、廉價的先進漢字照排機的研制成為可能,激光和照相機的結合帶來了排版系統和信息處理的新突破。這些技術獲得我國第一項歐洲專利和多項中國專利,成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為了實現文字變倍和變形時的高度保真,我國又自主發明了用參數信息進行控制的獨特方法,從而為漢字精密照排系統的研制掃除了又一個障礙。這項發明是世界首創,比西方早了10年。當外國電腦企業大舉進軍我國市場的時候,唯獨在出版領域,來華研制和銷售照排系統的英國蒙納公司、美國王安公司和日本寫研、森澤、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國市場。國產照排系統在與國外產品激烈的競爭中大獲全勝。
我國精密漢字照排系統的自主創新與成功研制,標志著中國計算機編輯排版系統和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大步跨進“光與電”時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寶等相關文章)
(3)下列為“材料二”所擬的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B
A.激光照排系統原理及其使用 B.漢字照排技術的突破與創新
C.高速廉價的先進漢字照排機 D.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領先世界
(4)根據“材料二”,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研制過程中,不屬于技術難關的一項是 D
A.字模存貯 B.漢字信息壓縮
C.文字變倍 D.激光逐線掃描
(5)下列對“材料二”中出現的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凹凸:兩個字書寫的第一筆都是“|(豎)”。
B.橫亙:“亙”讀音是“gèn”。
C.存貯:“貯”讀音是“zhù”。
D.另辟蹊徑:“辟”也可以寫成“僻”。
材料三
21世紀的中國,期待著更多的自主創新。如何實現自主創新,無疑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代科學產生于西方,中國的現代科學大多也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這是事實。然而,同樣確定無疑的是,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科學技術也需要我們繼承并發揚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國古代科技無論是具體的成果,還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著顯著的不同。有學者曾經感言:“當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學,腦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科學。而我要強調的是,除了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科學之外,事實上還有跟它們完全不同的所謂東方科學。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這一鴻篇巨制里里就曾認為,東方的科學,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著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國的科技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最早發現中國最古老的數學十分適合計算機時代,他稱中國古代數學為“算法的數學”或“計算機的數學”,并運用它創立了著名的“吳方法”,在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看,自主創新對于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中國固有的科技與文化,有著重大的意義。漢字 源遠流長,使得中華數千年的文化綿延不斷。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使得中國的科技與文化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然而,進入20世紀的信息時代,中國的漢字排版與印刷卻因漢字信息處理的困難,落后于西方。王選這位中國本土培養出來的科學家,率領自己的研究團隊,自強不息,勇于創新,卓有成效地繼承并發展了領風騷的中國古代科技。正是王選團隊在20世紀信息時代掀起的這場印刷技術的革命,大大弘揚了中國科技與文化。
如今,舉國上下正滿懷豪情建設創新型國家,在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征途中,我們既不能輕視創新,更不能 數典忘祖。中國的科技人才應該在中國傳統科技與文化的豐碩成果中汲取營養,勇于開拓,大膽創新,將中華數千年的文明發揚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選與中國文化》)
(6)下列對“材料三”中“獨領風騷的中國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對象,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
A.印刷術 B.研究思想
C.四大發明 D.算法的數學
(7)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成功研發有何意義?請根據以上三個材料回答。
(8)下列對“材料三”中成語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鴻篇巨制:著述 B.源遠流長:水流
C.自強不息:停止 D.數典忘祖:經典。
【分析】科普類應用文主要是指為普及科學技術知識而形成的應用文體.主要包括科普說明文、科技小品、科技常識等.這類應用文具有科學性、知識性、通俗性,有些還具有藝術性的特點.
【解答】(1)選項B中“計算機的歷史短”是所有國家都面臨的客觀現實,并不是中國印刷業面臨“巨大的危機和挑戰”的原因.A選項“研究進程的落后”材料一的二、三自然段可以總結得出.C選項“漢字自身的特征”從第五自然段“漢字相比表音體系的文字,數量巨大…”可以得出.D選項“技術條件不具備”從第四自然段“…這些困難,在中國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克服.”可以得出.
(2)選項C“表意系統的漢字無法適用于排字機”在原文中并無體現,屬于無中生有.A選項“漢字數量大,排字機字庫存貯困難”對應第六段“漢字的巨大數量,為排字機字庫的存貯帶來了極大的挑戰”.B選項“因字形字體的制約,漢字排版繁復”從第五段中可以概括得出字體、字號繁多.D選項“漢字美觀、筆鋒明晰的要求難解決”對應第六段“要保證字形美觀、筆鋒明晰,漢字帶給排字機的技術困難就會更大”.
(3)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材料二探討的主體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而C選項的主語是照排機,D選項的主語是漢字信息處理技術,故可直接排除.根據材料可知本文的行文思路為首先介紹第四代排字機使用的激光技術的地位和意義,然后說我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所面臨的問題,最后介紹我國漢字照排技術系統的自主創新與研制成功,并闡述其意義.故可直接排除A選項.
(4)根據題干“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研制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關”可定位于材料第2段第一句話“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采用第四代排字機的激光技術,但要解決字模存貯、文字變倍、激光只能逐線掃描而不能逐字掃描等關鍵問題.”
(5)另辟蹊徑,lìng pì xī jìng 辟,開辟.詞義為另外開辟一條路.比喻另創一種風格或方法.而“僻”有①偏,距離中心地區遠的②不常見的③性情古怪的意思,均不符合另辟蹊徑的詞義,因此答案為D
(6)在材料三第四段中有提到“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使得中國的科技與文化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所以,從整個段落來看講的是關于中國古代印刷術的知識點,所以選A.
(7)①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發明使得國產照排系統在與國外產品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②標志著中國計算機編輯排版系統和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③使中文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大步跨進“光與電”時代④大大弘揚了中國的科技與文化.
(8)鴻篇巨制,鴻:巨,大.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制即著述、著作.源遠流長,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常比喻歷史悠久,根底深厚.自強不息,強大自己必須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息可譯為停止.數典忘祖,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于本國歷史的無知.后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D選項中把“典”解釋為經典,錯誤.
答案:
(1)B
(2)C
(3)B
(4)D
(5)D
(6)A
(7)材料一主要論述了中國印刷業與國外的巨大差別以及面臨的巨大的危機和挑戰,并沒有提及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材料二主要論述了漢字照排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既然主體“漢字照排技術”已經出現,所以材料二肯定會有要點,材料二1﹣4段主要論述了漢字照排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所以答案就在第五段.材料三主要論證的是我國的科技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所以對于弘揚中國科技與文化肯定是要有要點的.
(8)D
【點評】科普文主觀題答題時要盡可能利用原文中關鍵文字,很多題目的答案可以使用原文的現成詞句,但是有一些是要你根據答題的要求跨段落、大幅度地對原文材料進行加工處理才能形助概括性的答案,以避免斷章取義甚至文不對題,違背了說明文尤其強調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這兩大原則.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1】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墨者有鉅子腹?,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取材于《呂氏春秋•去私》)
【注釋】:【1】祁黃羊:人名,晉國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為人名。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B C
①至公也
A.到達 B.極、最 C.至于 D.導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義
B.忍耐 B.容忍 C.對……狠心 D.抑制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
A 其誰可而為之君知其難也
B.午非子之子邪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殺之后遂無問津者
D.傷人者刑同予者何人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不與其子而授舜
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傳給了舜
B.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
您的發問是恰當的,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
C.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
在這件事上先生還是聽我的吧
D.此所以禁殺傷人也
這是用來禁止殺傷人的法令
(4)請把第一段中的畫線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日月的光芒照耀四方沒有偏私,四季的運行沒有偏私,它們各自順行它們的品性于是萬物都得以生長.
(5)用恰當的熟語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處事為人。要求任選兩人,每個人物用兩個熟語(包括成語)描述。(
①晉平公②祁黃羊③腹?
(6)請具體說明“善”字在以下三種語境中指向的對象。①平公曰:“善。”②國人稱善焉。③孔子聞之曰:“善哉!”
【分析】參考譯文:
天的覆蓋沒有偏私,地的承載沒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沒有偏私,四季的運行沒有偏私.它們各自施行它們的恩德,所以萬物才得以生長.
堯有十個兒子,但是不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舜;舜有九個兒子,但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禹:他們最公正了.
晉平公向祁黃羊問道:“南陽沒有縣令,誰可以擔任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擔任.”晉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君王問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問我的仇人哪.”晉平公說:“好啊!”于是就讓解狐擔任,國人都很稱贊.過了不久,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管軍事的官,那有誰能擔任呢?”祁黃羊回答說:“祁午可以擔任.”晉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君王問的是誰可以擔任管軍事的官,不是問我的兒子呀.”晉平公說:“好啊.”于是又讓祁午擔任,國人都很稱贊.孔子聽到了這件事說:“祁黃羊的說法太好了!推薦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薦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稱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個大師腹黃享,居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說:“先生的年歲大了,也沒有別的兒子,我已經命令官吏不殺他了,先生在這件事情上就聽我的吧!”腹黃享回答說:“墨家的法規規定:‘殺人的人要處死,傷害人的人要受刑.’這是用來禁絕殺人傷人的.用來禁絕殺人傷人的是天下的大義.君王雖然為這事加以照顧,讓官吏不殺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規.”腹憞沒有答應秦惠王,就殺掉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是人們所偏愛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愛的而推行大義,腹黃享可稱得上大公無私了.
【解答】(1)①B項“至公也”是評論堯舜禪讓的行為是天下最公正的,所以該理解為“極、最”.
②C項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兒子,意思是用對自己的兒子狠心的方式來伸張大義.
(2)A.第一個“其”表疑問語氣,第二個“其”是代詞;
B.兩個“之”都是助詞“的”的意思;
C.“遂”都是于是就;
D.“者”都表示“…的人”;
故選:A.
(3)B項“君問可”的意思應該是國君您問我誰可以擔當此任.
(4)“燭”譯為“照耀”,“私行”譯為“運行沒有偏私”,“行其德”譯為“順行它們的品性”.
(5)晉平公要抓住他咨詢、聽取祁黃羊意見這一特點;祁黃羊要抓住他“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一特點;腹要抓住他堅守法律懲處自己的兒子這一特點.
(6)抓住語境,指出“善”的具體內容就可以.
答案:
(1)①B
②C
(2)A
(3)B
(4)日月的光芒照耀四方沒有偏私,四季的運行沒有偏私,它們各自順行它們的品性于是萬物都得以生長.
(5)參考答案
晉平公:咨諏善道 察納雅言 從善如流 (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語、熟語也可)
祁黃羊:一碗水端平舉賢不避親(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語、熟語也可)
腹:不徇私情 大義滅親(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語、熟語也可)
(6)參考答案
①此處的“善”是平公贊同祁黃羊的舉薦,認為他說得對.
②此處的“善”是國人稱贊祁黃羊的行為,認為他做得好.
③此處的“善”是孔子評論祁黃羊的說法,認為說得好.
【點評】翻譯文言文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3.(6分)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的題。
《論語•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分別講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對子路的話不以為然。篇末是曾皙與孔子師生二人的對話,這一對話存在兩種不同的標點,其中一種標點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另一種標點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 曾皙 )“唯求則非邦也與?”
( 孔子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曾皙 )“唯赤則非邦也與?”
( 孔子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①請在橫線上寫出本句的說話人
②不同的標點源于對文本不同的解讀,請簡要說明第二種解讀與第一種的不同之處。有人認為第二種解讀優于第一種,你贊成哪一種?請說明理由。
【分析】本題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讀寫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在于審清題意,按照要求答題,要言之成理.
【解答】解析:①一問一答,只要把握孔子的觀點和二人師生的關系就能推斷出來.
②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種標點,是孔子在回答了曾皙的問題之后,又自問自答;第二種標點,是曾皙和孔子兩人一問一答.同學們可以贊同任意一種,說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①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②第一種解讀認為在對話中,曾皙一次發問,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種解讀認為曾皙三次發問,孔子三次作答.
第二種解讀認為,曾皙與孔子的關注點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沒有談攏.孔子關注的是“為國以禮”,應該謙虛,故對子路的話不以為然;曾皙的志向與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從政(有出世傾向),他的關注點是從政與不從政的差別.他認為孔子既然對子路的從政“哂之”,就應該也對求和赤“哂之”,所以才會有連續的發問,第一種解讀沒有體現上述內容.
看法及理由:
示例一:贊同第一種解讀.理由是孔子的關注點在于“為國”是否“以禮”、是否謙虛,所以他用一連串的反問句,強調赤和求同樣也是為政但是卻表現得謙虛,反襯子路不夠謙虛.孔子細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問,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示例二:贊同第二種解讀.理由是,這一解讀與前文四人各言其志銜接緊密,生動地再現了師生間的對話過程和各自不同的關注點.曾皙一再追問,孔子耐心作答,表現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一解讀文氣更順暢.從對話方式來看,第一則是一次發問,一次作答;第二則是三次發問,三次作答.從第一則看來,學生只一問,老師就從各個方面進行解答,非常詳細,非常耐心;從第二則看來,學生問,老師答,師生關系極為和諧.
【點評】要解答好此題需要考生有較好的分析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考生可以在平時多練習、積累,這樣解答此類題型才能得心應手.
4.(18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各題。
醉翁操【1】
蘇軾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2】.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3】,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4】。
【注釋】:【1】據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瑯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蘇軾填詞。【2】蕢:草筐。《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3】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瑯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2)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①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 B
A.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B.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劉長卿《聽笛聲留別鄭協律》)
C.蜂簇野花吟細韻,蟬移高柳迸殘聲。(韋莊《聽趙秀才彈琴》)
D.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王仁裕《荊南席上詠胡琴妓》)
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琵琶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 , 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3)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嘯詠”,除了本詞中的醉翁,陶淵明寫曾寫道:“ 登東皋以舒嘯, , 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2分)
②這首詞與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密切關聯。詞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嘯詠,聲和流泉”,呼應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4)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瑯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表現的情懷有何不同?
【分析】(1)此題考查了學生鑒賞詩歌的語言和思想內容的能力.
(2)此題考查了學生對常見修辭手法的辨析能力.
(3)此題考查了學生識記名句名篇的能力.
(4)此題考查了學生比較鑒賞文學作品中思想內容的能力.
【解答】(1)本詞主要借對流泉聲音的描寫來贊美歐陽修在瑯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籟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選項C說是對醉翁的思念之情不準確.
(2)
①A用龍吟虎嘯的聲音和萬籟百泉的秋音來寫觱篥聲;C是蜂和蟬來寫琴聲;D用白玉和黃鶯寫琴聲.
②此小題考查了名句默寫,易錯字為“嘈嘈切切”.
(3)
①此小題考查了名句默寫,易錯字為“皋、舒”.
②此小題考查了名句默寫,易錯字為“寓”.
(4)此題考查了比較鑒賞,兩篇文章題材都是山水,有其相似之處,但題干要求分析兩者“所描寫的景色和表現的情懷有何不同”.答題模式:(1)先明確比較角度,找準兩者之間的異同點;(2)后寫出異同之處并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研究;(3)最后指明不同之處在各自詩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1)C
(2)
①B
②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3)
①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②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蘇軾的《醉翁操》上闋主要是通過描寫流泉的自然聲響帶來的美妙效果來贊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對歐陽修追求絕妙意境做法得以流傳的欣慰.如首句“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寫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聲若環佩,詞人創造了一個美好意境.“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從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下片寫鳴泉雖不復存,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人間.《醉翁亭記》則是通過描寫瑯琊山的四時景色抒發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鑒賞:
詞的上片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瑯然,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圓兩字,這里是用來說泉聲的清越圓轉.在這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奏起這一絕妙的樂曲?如此以來,動靜之趣立現.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對上面設問的回答: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的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寫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從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孫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磬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寫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醉翁嘯詠,聲和流泉.”二句照應上片之只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寫歐陽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瑯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還,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瑯琊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而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這句的意思是,瑯琊幽谷之鳴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此處用“飛仙”之典,謂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結句“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說,鳴泉雖不復存在,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在人間.詞作最后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旨.
這首詞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只有一個仄聲字(“響”),其余都是平聲.接著二句亦然.這樣的安排,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鄭文焯曰:“讀此詞,髯蘇之深于律可知.”(《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
【點評】比較鑒賞這類題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做這類題要(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二、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24分)
6.(24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說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門前的梅花初綻,據說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給我取名“梅”字。父親自小教我古詩,關于梅花的詩很多,到現在還能一口氣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歡曹雪芹的“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關于梅,人們談論太多,種梅,賞梅,寫梅,畫梅,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雖知道這名字極美,但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名字時,又覺得難以啟齒,太俗了,取這個名字的人太多,聲音聽起來也悶聲悶氣的,對這個名字的尷尬,一直不能釋懷,到美國后就馬上給自己取了一個雅致的英文名字,以為總可以脫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記得第一個有個墨西哥人問我名字,我就告訴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問“梅”是什么意思,我說是一種花,那人打破砂鍋問到底,問什么花。我突然張口結舌起來,記得梅花翻譯成英語是plum,就是李子,遲疑了一下,就說plum。那人噢了一聲,就不再問了,顯然他對這個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個美國人問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訓,不再說李子花,就啟發他說,是一種花,中國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說“是玫瑰花”。我有點失望,進一步啟發說,這種花,很美,在冬天開放,中國人最喜歡,經常把它們畫成畫掛墻上,寫進詩里。那人想了想說:“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國人的家里掛著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認識的中國花。”
我一聽又沒有希望了,也難怪,很少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何況一種花草。
我說梅花是被中國人掛在墻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他似乎被我感動了,突然對梅來了興趣。
這胖胖的老美認真起來,有一天他突然跑來興沖沖地告訴我,蘇菲,我找到了梅,結一種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訝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結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艷花者無果實,有美實者無艷花,難得梅兩者俱美,梅的美不僅是果實,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個問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樂的,我想這人是有藝術感受力的,反正他沒見過梅花,就信口開河起來。我說梅花是中國最美的花,有幾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們中國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飄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鐵骨冰心。中國人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陳介眉的官人,聽說孤山的梅花開了,立即丟官棄印從京城千里迢迢騎馬狂奔至杭州,“何物關心歸思急,孤山開遍早梅花”。還有一個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獨自欣賞梅花時,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從此入孤山種梅花,一輩子沒有下山,以梅花為妻。那人睜大了眼睛問:“真的嗎?”“真的。”我說,他有一首寫梅花的詩,在所有寫梅花的詩中獨占鰲頭,無人能比。“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我脫口而出。如果你讀了這詩,看了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樂曲,中國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寫出“梅花四弄”。
從此,那人每次見我,必問梅消息,一天被逼無奈,就從網上找出梅花的照片與繪畫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詳半天,說,很像桃花嗎,枯瘦的桃花,還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顏色。我不再想解釋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說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顯然這位藝術家也誤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訴他在萬木蕭瑟,大雪壓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樹梅花迎雪吐艷時,那種驚心動魄。怎么才能告訴他,千年老梅,鐵枝銅干,如枯若死,一夜風雪后,突然瓊枝吐艷,那種絕處逢生的滄桑感。怎樣才能告訴他,當你為情所困,輾轉反側時,突然一股梅香襲來,幽幽而來,又悄然而去,那種神魂顛倒。梅花的美是攝人魂魄的,如果賞梅在淡云,曉日,薄寒,細雨,或小橋,清溪,明窗,疏籬,再加上詩酒橫琴,林間吹笛,這時候你很難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間尤物,人間與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個日本人閑聊,不知怎么就談到他自己國家的國花,他異常興奮,竟說得淚花點點。我也不由自主又談起梅花,他說他的,我說我的,他說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說的他也不懂,有一點是相通的,對一種花的深入靈魂的熱愛。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中國人心里千回百轉的梅魂,在與世界相遇的過程中煥發出獨異的魅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寫照。
(取材于蘇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詞語中的“說”,與“說起梅花”的“說”,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 C
A.游說 B.說和 C.話說 D.學說
(2)下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D
A.與雅致的“蘇菲”相比,“梅”是不大動聽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懷。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對梅花有很好的藝術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寫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寫對梅的熱愛,在無意識中也表現了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隔膜與誤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來,梅花不僅滲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3)下列對作品中有關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墨梅”是用水墨畫出的梅花,在黑白濃淡之間呈現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眾芳搖落獨暄妍”一詩詩體推斷,該詩寫作年代是在魏晉年代。
C.倒數第三段中稱“梅花是人間尤物”,“尤物”在這里指特別美好的事物。
D.“梅”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都是歷代中國畫家酷愛的創作題材。
(4)本文寫了作者與外國人之間圍繞著梅花展開的幾個故事,在謀篇與立意方面匠心獨具,請結合全文加以賞析。
(5)本文倒數第三段描寫了哪些賞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寫出了梅花怎樣的品質與格調?
(6)本文結尾寫道:“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請緊扣“書香”與“詩心”,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分析】此題考查的都是散文最常規的三大題型:概括題,詞句賞析題和詞句理解題。選擇題的考查相對來說比較有新意,第一個選擇題考查了現代漢語中一詞多義的實詞的意義;第二個選擇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第三個選擇題是對文學知識常識的考查,比如說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詩人年代等。第四題考查的是賞析文段,第五題考查的是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第六題考查的是領悟作品、賞析作品的內涵。
【解答】(1)本題考查對實詞的理解
“說起梅花“的“說”意思為提及、提到。
A.“游說”中“說”的意思是用話勸別人。
B.“說合”中“說”的意思是從中介紹,說和。
C.“話說”中“說”的意思是提及、提到。
D.“學說”中的“說”意思是言論、主張。
(2)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A.選項為因果顛倒,作者雖然覺得這個名字極美,但又覺得梅這個名字太俗,悶聲悶氣,難以啟齒,所以才給自己起了一個雅致的英文名字。
B.作者只是說這個意大利人有藝術感染力,并沒有說對梅花有很好的藝術感染力,文中并沒有體現出期待。
C.作者并不是“無意識”的表現。
D.文章中出處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
(3)題目側重考查文學常識。
B選項林和靖是北宋時期的詩人。“眾芳搖落獨喧艷,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從體裁上來說是七律,所以是近體詩,近體詩是在唐以后才出現的,所以不是魏晉時期所作。
(4)考查的是賞析文段作用題,所以要從手法,結構,內容三個角度綜合考慮作答。題干中的謀篇即文章結構安排,立意是對于文章內容主旨的把握。手法上主要涉及的是表現手法。
(5)本題考查為概括歸納題把握答題關鍵,回歸文本。
(6)本題為詞句理解題,需要解釋詞的本義,文中義及情感主旨。
【答案】
(1)C(2)D(3)B
(4)手法:以小見大,由我與外國人談論梅花,上升到民族精神。
象征,由梅花象征民族精神。
對比、反襯,在于美國人談到梅花時,用牡丹做對比(或反襯),牡丹又大又美,但是不具有梅花高潔的品性,梅花詩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
結構:承接上文西方人對我名字的好奇,也為下文作者因外國人誤解梅花而抒發了對梅花的贊美做鋪墊。作者層層遞進,引出文章主旨。照應題目。
內容:表達了作者對梅花自強不息,不屈不撓,清高孤傲,鐵骨冰心等美好品質的贊美。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贊美。行文流暢,銜接自然。
(5)情境:
(1)在萬木蕭瑟,大雪壓境的寒冬,欣賞梅的一樹繁花。
(2)在風雪夜后,欣賞千年干枯老梅瓊枝吐艷,讓人感到絕處逢生的希望。
(3)在為情所困,輾轉反側之時,幽香襲來。
(4)想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賞梅,伴以詩酒琴笛,有一種飄飄欲仙之感。
品質與格調:
①不畏風雪,堅忍不拔
②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③高潔孤傲淡然
④超凡脫俗
(6)“書香”本義指筆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繪畫作品以及梅花所蘊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詩心”本義為詩歌的情感,在文中指從古至今有無數的詠梅佳作,呈于書本,縈繞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靈魂和心里。并且給了我們與眾不同的審美體驗,陶冶人心。
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人愛梅,種梅,寫梅,賞梅,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梅花詩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達作者對梅花這種品格的贊美。
【點評】《說說梅花》,將中華文化特有的文化意象與置于“世間普遍情感”中理解,三道選擇題加三道主觀題,從不同層面,考查了學生對文本、作者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從身心兩方面,引領學生建立“民族自信心”,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三、本大題共兩小題,共60分.
7.(10分)微寫作
從下面三個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①語文老師請同學們推薦名著中的章節或片段供課上研讀。范圍《三國演義》《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選擇哪部著作中的哪個章節或片段?請用一句話表述推薦內容,并簡要陳述理由。
②亂涂亂貼、違禁吸煙、賽場京罵等不文明的現象,與首都形象極不相稱。請針對社會上的某一種不文明現象,擬一條勸說短信。要求態度友善,語言幽默。文體不限。
③請以“圓”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
【分析】該題組對學生能力進行了綜合考查,對學生寫作能力提高了要求.在3道題目中,“勸說不文明現象”一題的指向很明確,甚至列舉出了“亂涂亂貼、違禁吸煙、賽場京罵”等非常具體的現象,學生生可以直接針對性地進行表達;但“名著推薦”需要先從給定的4本名著中篩選情節,“圓”需要先揭示題目中的象征意義,這些都是要求比較高又浪費時間的.因此,我們可以預測,該題組中選擇“勸說不文明現象”的學生會比較多.
【解答】解析:“名著情節推薦”一題,首先要對給定名著的情節進行概括,之后才是陳述推薦該內容的理由.如果對題目中給出的四本名著不熟悉,不僅難以精煉地概括他們的情節,還必然會影響到推薦理由的陳述.“勸說不文明現象”一題,除了對內容和表達得體性的要求,還增加了語言風格上“幽默”的要求.“圓”一題,首先要揭示“圓”的象征意義,如“圓滿”、“圓備”、“靈活處事”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展開抒情,不僅增加了審題立意的難度,寫作傾向也從單純抒情變成了蘊含哲理的抒情.
答案:
①示例一:《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是最為經典的戰爭之一.它講述了蜀國如何與吳國聯手,之后用火計大敗曹兵的故事.首先,赤壁之戰是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其次,從諸葛亮去吳國的勸說過程中,我們可以領略到語言的魅力,同時對各種人物形象有了更好的認識.最后,這次大戰是曹魏衰弱的一個轉折點,從這次大戰以后,天下開始了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說這次大戰之后,將三國時代真正引向了最為混亂的戰爭時期,研究這次事件頗有益處.
示例二:我推薦《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這一片段.它講述了蜀國如何與吳國聯手,之后用火計大敗曹兵的故事.我推薦這一片段的理由有:首先,赤壁之戰是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其次,從諸葛亮去吳國的勸說過程中,我們可以領略到語言的魅力,同時對各種人物形象有了更好的認識.最后,這次大戰是天下開始三分鼎足之勢的轉折點.研究這次事件能夠讓我們真正走進那個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所以,我推薦赤壁之戰這一片段.
示例三:我向大家推薦《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章節.諸葛亮應周瑜要求三日之內造箭十萬,他不費一兵一卒用捆滿草的船從曹操處借來十萬多支箭,這一章無疑是展示諸葛亮機智和聰穎最典型的一章.當孔明應下要求時,我不禁為他捏了把汗,但他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自信的確讓我佩服不已.當孔明教船向曹營擂鼓吶喊時,我也驚訝于他的勇敢和神機妙算.諸葛亮頗有一種縱觀全局而產生的霸氣與淡然.所以向大家推薦這個片段,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諸葛亮的自信和淡定.
②示例:“辛勤”的小廣告張貼者,你們好!我十分敬佩你“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因為有了你,門口再也不必貼對聯,因為你已經在墻上貼滿了一層又一層的小消息.因為有了你,人行道已不是人行道,而是一片片小廣告“展覽墻”.因為有了你,市民們的心情不再美麗,每天滿眼都是小廣告.首都已變成了廣告都.(諷刺)請你停住你的腳,審視你的周遭,你的心情是否舒暢,再請你想一想國外友人來到首都會有怎樣感受.停下吧,回頭是岸,美麗首都仍是你的家.
③示例一:
你,是那么的完美,
千百年來,
多少人在追尋著,探索著,
渴望著你的美,
多少人沉浸在你的美中,
無法自拔.
看,天空中懸著的明月,
因為你的存在,
它被親昵地呼做“玉盤”,
每逢十五,你和她共同承載了多少游子的思念
看,那花季一般的少女
蔥管一般纖細的手指上,
也有你的影子.
是你,幫她的心上人,
牢牢地套住了他心愛的姑娘,
此生的摯愛.
不可否認,
你的美,盈滿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生活,
因你而完美.
示例二:
以一小小的圓點,一條可長可短的線段,就可以描繪出你﹣﹣圓.圓,你是世上完美的曲線,無論渺小如沙粒,還是包含四海,你都可以做到有始有終,始終如一.你的開端亦是你的終點,就如一個人的輪回,生時你一無所有,死時你無從帶走;就如日月輪轉,那黑暗的盡頭便是黎明的前奏;就如四季的更替,那冬的冰天雪地既已到來,那春的芬芳盎然還會遠嗎?作為一個有靈魂的你,即使你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也要遵從本心,做事要有始有終.
示例三:
圓,你可知道,你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清晨的你積聚全部能量綻放最閃亮的光芒,你喚醒人們沉睡的思想,你是我生活的希望.夜晚的你在群星中依舊燦爛奪目,你是詩人情感的寄托,縷縷相思,點點淚.馬路上的你滿足了人們對速度的欲望,飯桌上的你是親情的凝聚,是你,是你,完美的你,滿滿當當的你,不露一絲一毫,你在生活中,也在我的夢里、眼里和心里.
【點評】該題采用了“三選一”的命題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發揮特長的空間.同時,該題具體具體提出了概括名著情節、呈現語言風格、展現象征思維等要求,從而強化了對考生能力的綜合考察.
針對這一作文題命題趨勢,作為復習備考的學生,平時要加強對歷史知識、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強化名著閱讀,都是很有必要的.考試微寫作“三選一”的模式,還要求考生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的長處,便于在做題時選擇更加擅長或者材料更豐富的文體、話題和立意角度,而不至于面對多個題目“選擇障礙”,影響自己的發揮.
8.(50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