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分對于高考生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了,那么對于356分這個階段的考生來說,能夠選擇的學校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356分文科可以上什么專科大學 文科356分能上什么專科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供2022年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參考。
一、356分能上什么大學?
學校名稱 | 所在地類型 | 最低分 | |
---|---|---|---|
四川師范大學 | 四川師范大學 | 四川 | 356 |
蘇州大學 | 蘇州大學 | 江蘇 | 356 |
揚州大學 | 揚州大學 | 江蘇 | 356 |
華北理工大學 | 華北理工大學 | 河北 | 356 |
上海師范大學 | 上海師范大學 | 上海 | 356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 | 356 |
河南師范大學 | 河南師范大學 | 河南 | 356 |
延邊大學 | 延邊大學 | 吉林 | 356 |
湖北工業大學 | 湖北工業大學 | 湖北 | 356 |
河北大學 | 河北大學 | 河北 | 356 |
注:本表格推薦的院校名單只是一部分,僅作志愿參考。
二、適合356分報考的大學
1、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是四川省屬重點大學、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及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舉辦本科師范教育最早、師范類院校中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學校位于四川省省會——成都市,現有獅子山校區、成龍校區兩個校區。辦學歷史悠久。學校創建于1946年,其誕生與東北大學有直接的歷史淵源。抗戰初期,東北大學內遷到四川省三臺縣辦學。抗戰勝利后,東北大學遷回沈陽,留川師生在原校址上創建了私立川北農工學院。1949年,學校吸納西山書院,更名為私立川北大學。1950年,學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學院,組成公立川北大學,遷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稱川北大學。1952年,以川北大學為主體,合并川東教育學院(原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四川大學和華西大學的部分專業,組建四川師范學院。1953年,原重慶師范學院部分系科師生進入四川師范學院。1956年,四川師范學院本科專業遷到成都獅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學(現西南財經大學)數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四川師范學院更名為四川師范大學。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學院整體并入我校。學科門類齊全。
2、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坐落于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211工程”、“2011計劃”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與江蘇省、國防科工局與江蘇省共建高校,也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蘇州大學前身是SoochowUniversity(東吳大學,1900年創辦),開現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華,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大學學科體系舉辦的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東吳大學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碩士學位、最先開展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也是第一家創辦學報的大學。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并組建蘇南師范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范學院。1982年,學校更復名蘇州大學(SoochowUniversity)。其后,蘇州蠶桑專科學校(1995年)、蘇州絲綢工學院(1997年)和蘇州醫學院(2000年)等相繼并入蘇州大學。從民國時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國時代的開拓創新;從師范教育的文脈堅守,到綜合性大學的戰略轉型與回歸;從多校合并的跨越發展,到爭創一流的重塑輝煌,蘇州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3、揚州大學
揚州大學坐落于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揚州,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率先進行合并辦學的高校。學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的通州師范學校和通海農學堂。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其農科和代辦的文史專修科西遷揚州,組建蘇北農學院和蘇北師范專科學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時期相繼在揚建立或遷來揚州辦學。1992年,學校由揚州師范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工學院、揚州醫學院、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江蘇商業專科學校等6所高校合并組建而成。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設有29個二級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125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0700多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16200多人。
4、華北理工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醫為主,理、經、管、文、法、藝、教等多科性協調發展,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留學生教育等教育層次和類別的省屬重點骨干大學、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校為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在U.S.News(美國大學排名)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學校位列內地高校第154位,河北省高校第2位。學校前身河北聯合大學于2010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河北理工大學和華北煤炭醫學院強強聯合組建而成,2015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前身為創辦于1895年的北洋西學學堂礦務學學門,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學礦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礦冶學院、河北唐山礦冶學院、河北礦冶學院、唐山工程技術學院、河北理工學院等校名。華北煤炭醫學院前身為創辦于1926年的開灤高級護士職業學校,1958年更名為開灤醫學專科學校,1963年阜新煤礦衛生學校、唐山衛校大專班并入,成立唐山煤礦醫學院,開始本科建制,曾用校名河北醫學院。
5、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是上海市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見長并具教師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創建于1954年,1956年成為本科院校,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7年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2019年,學校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學科)建設試點單位。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教學成果豐碩。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設有19個學院,擁有在讀全日制本科學生20000多人,研究生8000多人,留學生1100多人,成人本、專科學生6000多人。學校現設89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3個,9個博士后流動站。
6、河南理工大學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學(簡稱“河南理工”;英文: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英文簡稱“HPU”)的前身——焦作路礦學堂,在黃河之濱、太行之陽的焦作誕生,成為我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學校歷經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簡稱“焦作礦院”;英文:JiaozuoMiningInstitute,英文簡稱“JMI”)和焦作工學院(簡稱“焦工”;英文:JiaozuoInstituteofTechnology,英文簡稱“JIT”)等重要歷史時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20世紀上半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礦泰斗孫越崎、地質學家翁文灝和張仲魯、張清漣、張伯聲等眾多學者先后執校任教,引領學校承載起培養工礦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歷史責任,為民族工業振興、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特殊貢獻。
7、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位于豫北名城新鄉市,北依巍巍太行,南瀕滔滔黃河,坐落在廣袤的牧野大地、美麗的衛水之濱。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國家“111計劃”實施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三度蟬聯全國文明單位,入選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學校歷史底蘊深厚,辦學資源豐富。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學(原國立河南大學前身)理科和創建于1951年的平原師范學院,歷經河南師范學院二院、河南第二師范學院、新鄉師范學院等階段,1985年始稱河南師范大學。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逐步熔鑄了“厚德博學止于至善”的校訓、“明德正學倡和出新”的校風、“修至學立世范啟智慧益品行”的教風、“尚誠樸勤學問重團結養正氣”的學風,積累和沉淀了“崇文明道尚誠守德抱樸求真”的師大精神,以校風淳、教風正、學風濃、教學水平高享譽省內外。學校占地面積135.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1.22萬平方米,中外文紙質圖書303余萬冊,電子圖書821余萬冊。
8、延邊大學
延邊大學(Yanbian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也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延邊大學始建于1949年,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高校之一。曾隸屬于國務院高教部,1957年劃歸吉林省所屬。1958年8月,延邊大學分立為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工學院。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原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吉林藝術學院延邊分院等延邊五所高等院校合并為新的延邊大學;同年10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延邊科技大學(籌)并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延邊大學琿春校區于2017年正式招生。延邊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除軍事學之外的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19個學院,76個本科專業;8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3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9、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覆蓋工、文、理、藝、經、管、法、教、醫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創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輕工業學院和原湖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湖北工學院,2004年更名為湖北工業大學。學校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為“在湖北省高教體系中起龍頭示范作用的、水平較高的骨干大學”;擁有豐富的辦學層次,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和博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2014年,學校整體進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連續兩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2016年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選教育部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學校占地面積15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擁有完善的教學、科研、文體和后勤服務設施,以及門類齊全的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學生公寓均配有空調和開水、熱水供應設施。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4.58萬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級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86萬余冊,電子圖書163萬余冊,電子期刊145萬余冊。
10、河北大學
河北大學是教育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一層次高校。學校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學,校址位于天津市馬場道141號。建校伊始,學校即以本科建制,大學立名,秉持“育中華有為之青年、辦德智并育之大學、促中國之現在化”的辦學宗旨,致力于培養工商人才。1933年,學校更名為天津工商學院,“實事求是”校訓傳統在這一時期得以確立。抗戰時期,學校不避災禍,堅守津門,逆境辦學,匯集了一大批名師巨擘,在當時享有“煌煌北國望學府,巍巍工商獨稱尊”之美譽。其后,學校歷經私立津沽大學、國立津沽大學、天津師范學院、天津師范大學不同時期。1960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一所以省名定名的綜合性大學,天津師范大學遂改建為綜合性大學并定名河北大學。1970年,遷址河北省保定市。2005年,河北省職工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并入河北大學。學校雖數易校名,幾經輾轉,但辦學歷史從未中斷,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建設與發展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2002年,成為財政部、教育部重點支持的全國5所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