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2年《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12篇)

2022年《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17:07:00
2022年《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12篇)
時間:2024-03-20 17:07:00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一

1、知識目標:了解弱起及弱起小節。

2、能力目標: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起唱,并能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和急吸緩呼的換氣方法演唱《游擊隊歌》。

3、情感目標:了解《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戰士英勇、豪邁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

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并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1、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起唱。

2、連續十六分音符處,演唱要清晰均衡,附點八分音符處要處理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學生邁著自信、豪邁的步伐進入教室。

二、創設情境,導入歌曲:

1、師:正如歌曲《歌唱祖國》中所唱的那樣,我們中華民族歷經了種種苦難才得到解放。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部電影的精彩片段(播放電影《地道戰》主題曲),你能說說影片反映的是我國哪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嗎?

生:——抗日戰爭時期。

2、師:在這期間,中國大地上涌現出了許多的抗日隊伍,有八路軍、新四軍、還有一股武裝力量,他們活躍在敵人的后方,給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你知道他們是哪支隊伍嗎?

生:——游擊隊。

3、師: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反映游擊隊員戰斗生活的歌曲——《游擊隊歌》。

三、聆聽體驗,激情感受:

1、初次欣賞,整體感受。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聆聽,歌曲描繪了游擊隊戰士怎樣的音樂形象?

生:——機智、勇敢、靈活、頑強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賞,分析歌曲。

師:同學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然后讓我們從音樂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創作特點?(聆聽歌曲,從拍號、節奏、風格、旋律等角度探討)

拍號

4/4拍

節奏

密集、活躍、富于變化。?

旋律

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

風格

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

師小結:《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

3、再次欣賞,劃分結構。

師: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發生了變化?可以將歌曲劃分為幾個樂段?反映了游擊隊戰士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一起再次聆聽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區到中音區,力度由中弱到中強,所以分為兩個樂段。

師小結:歌曲分a段(第1—8小節)和b段(9—16小節)兩個樂段。歌曲表現了游擊隊戰士神出鬼沒,深入到敵人后方與敵人進行機智、靈活、英勇、頑強的斗爭,生動刻畫了游擊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頑強決心。

四、合作探究,學唱歌曲。

1、音樂知識:

師:a段采用了什么節奏形式?

生:——弱起節奏形式。

師: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節嗎?

講解:歌(樂)曲或歌(樂)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強拍的弱位置開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節就叫弱起小節,或稱不完全小節。弱起的歌(樂)曲的最后一小節多數也是不完全的。首尾兩小節的拍子相加,為一完全小節,這是歌(樂)曲常用的一種形式。如:《歌唱祖國》就采用了這種形式。

2、學生用bang模唱曲譜。

師: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的棒。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用bang(也就是模仿槍聲)把這首歌的曲譜模唱一遍,看誰能唱出游擊隊員個個都是神槍手的氣勢。

3、填唱歌詞。

師:同學們唱的真好!那你們能不能用剛才的狀態把歌詞再試著唱一遍?(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試著輕聲填唱歌詞)

4、教師伴奏,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聲音有彈性、咬字要清楚、換氣記號)

5、復聽歌曲: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聽聽游擊隊員抗戰到底的決心吧。聽后說一說:歌曲a、b樂段間情緒和力度有什么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演唱才能正確表達歌曲的深刻內涵?(放歌曲錄音)

6、歌曲處理:

(1)a段表現游擊戰士勇敢機智,靈活善戰,力度可弱些,但聲音要輕巧、有彈性。

(2)b段表現游擊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有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強些,應該帶著一種堅定有力、充滿必勝的信心來演唱。

7、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游擊隊歌》伴奏,并指揮全體學生齊唱。

8、運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唱的真棒!你們的歌聲讓老師覺得格外的振奮!那么,這首歌曲還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組,一領眾合……)

五、簡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這首歌曲,那么,你們知道是哪一位作曲家創作了這么優秀的音樂作品嗎?他又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下面我們就來認識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賀綠汀。

簡介:賀綠汀(1903-)湖南邵陽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獨唱曲:《嘉陵江上》;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合唱曲:《游擊隊歌》《墾春泥》等。

2、創作背景:

《游擊隊歌》是賀綠汀在1938年抗戰時期創作的一首抗戰歌曲。

“八一三”事變爆發后,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做抗日宣傳工作,通過與指戰員接觸,他對我軍游擊戰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他住在一個冰冷的煤倉里,但是他不畏嚴寒,在一夜之間連詞帶曲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軍抗戰歌曲——《游擊隊歌》。歌曲隨即在華北各敵后根據地傳唱開來,并迅速流傳到全國各地。

六、拓展欣賞,情感升華:

師:同學們,《游擊隊歌》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后又改編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下面,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欣賞。

(觀賞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版本的《游擊隊歌》)

七、課堂小結:

歲月的長河流淌著許多難忘的旋律,它們講述著歷史,記載著過去。請同學們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戰爭的一些小故事和相關的音樂作品,下節課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二

教學目標

1、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

2、感受、體驗《游擊隊歌》的音樂內容、音樂情趣,積極參與歌唱、聆聽等音樂實踐活動。能夠用輕快、有力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重點

讓學生用輕快、有力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掌握弱起起唱。

教具準備

風琴、多媒體、音響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咱當兵的人》

一、情景導入

1、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這節音樂課由我跟大家一起來上,首先請大家欣賞電影《地道戰》插曲,(師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地道戰》插曲)

師: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游擊戰。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歌頌游擊戰士的歌——《游擊隊歌》,同學們了解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學生閱讀理解)

板書:游擊隊歌 (5分)

二、寓教于樂

1、初步感知:師:同學們請欣賞歌曲《游擊隊歌》,(多媒體播放《游擊隊歌》)

師:大家來了解一下樂曲的創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師: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后,作者隨上海文化界救亡隊北上做抗日宣傳,年底到達山西臨汾,創作此曲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熱烈歡迎,隨即流傳。歌曲通過對抗日游擊隊戰斗生活的寫照,表現出游擊健兒在敵后艱苦環境中蔑視敵人、機智英勇、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師:我們來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賀綠汀(1903-1999)湖南邵陽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擊隊歌》、《墾春泥》; 獨唱曲:《嘉陵江上》;

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等

2、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唱《游擊隊歌》,首先跟老師來逐句學唱歌曲的旋律。(教師多媒體展示歌曲詞譜,學生進行旋律學唱三遍,)

3、針對節奏 ×× ×× ×× × 和 ×××× 處及變化音,教師指導學生強化訓練掌握。(針對學生不足及時矯正)

師:老師彈奏歌曲的旋律,同學們用“啦”來唱歌曲的旋律。(師先示范一句)

( 10分 )

4、歌詞學唱,師:下面我們來學唱歌詞(教師彈唱旋律,學生填唱歌詞,教師及時糾正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逐句學唱兩遍;師生一起齊唱歌曲兩遍。(教師及時點撥學生) ( 8分 )

5、多媒體播放《游擊隊歌》,讓學生欣賞

師:欣賞歌曲《游擊隊歌》,思考、討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和內容?(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師總結:(多媒體顯示)樂曲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師:同學們根據樂曲的情緒、內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體投放)師:歌曲《游擊隊歌》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a段(1-8小節)采用了弱起節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節)第一樂句的節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顯得沉著、堅定。進一步展現了游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師示范唱,講解分析)

7、師:同學們根據老師的分析,分小組比賽演唱歌曲,女生唱a樂段,男生演唱b樂段,我們看哪個小組演唱得好。(指導學生分小組比賽演唱歌曲,小組互相評價,師進行總結性評價。)

8、師:a樂段女生演唱得比較輕快、靈活,b樂段男生演唱得沉穩有力,下面讓我們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彈性和輕快有力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導學生結合a、b樂段的對比,用富有彈性和輕快有力的聲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和表現。) ( 10 分 )

三、實踐創作

師:看課本第11頁的三幅圖畫的情景,同學們分小組模仿表演,表現、體會抗日游擊隊員的戰斗生活。

( 1、夜間伏擊 2、奮勇前進 3、歡慶勝利 )

1、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選一幅圖畫的內容進行創造)

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根據自身實際進行創作。

2、學生分組展示表演,表現游擊戰士的機智靈活和英勇善戰,師生針對學生的表演做針對性評價。 ( 7分 )

四、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鐵道游擊隊》嗎?學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歌頌游擊戰士的歌曲——《鐵道游擊隊》插曲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2分50秒)通過欣賞,同學們看一看他們又是如何展開抗日游擊活動的。(多媒體播放)

師:這節課老師跟同學們一起學唱了歌曲《游擊隊歌》,通過學唱歌曲,我們了解了游擊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充分發揚游擊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充滿自信,克服困難,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為最棒的一個。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弱起及弱起小節。

2、能力目標: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起唱,并能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和急吸緩呼的換氣方法演唱《游擊隊歌》。

3、情感目標:了解《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戰士英勇、豪邁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

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并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1、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起唱。

2、連續十六分音符處,演唱要清晰均衡,附點八分音符處要處理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學生邁著自信、豪邁的步伐進入教室。

二、創設情境,導入歌曲:

1、師:正如歌曲《歌唱祖國》中所唱的那樣,我們中華民族歷經了種種苦難才得到解放。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部電影的精彩片段(播放電影《地道戰》主題曲),你能說說影片反映的是我國哪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嗎?

生:——抗日戰爭時期。

2、師:在這期間,中國大地上涌現出了許多的抗日隊伍,有八路軍、新四軍、還有一股武裝力量,他們活躍在敵人的后方,給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你知道他們是哪支隊伍嗎?

生:——游擊隊。

3、師: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反映游擊隊員戰斗生活的歌曲——《游擊隊歌》。

三、聆聽體驗,激情感受:

1、初次欣賞,整體感受。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聆聽,歌曲描繪了游擊隊戰士怎樣的音樂形象?

生:——機智、勇敢、靈活、頑強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賞,分析歌曲。

師:同學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然后讓我們從音樂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創作特點?(聆聽歌曲,從拍號、節奏、風格、旋律等角度探討)

師小結:《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

3、再次欣賞,劃分結構。

師: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發生了變化?可以將歌曲劃分為幾個樂段?反映了游擊隊戰士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一起再次聆聽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區到中音區,力度由中弱到中強,所以分為兩個樂段。

師小結:歌曲分a段(第1—8小節)和b段(9—16小節)兩個樂段。歌曲表現了游擊隊戰士神出鬼沒,深入到敵人后方與敵人進行機智、靈活、英勇、頑強的斗爭,生動刻畫了游擊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頑強決心。

四、合作探究,學唱歌曲。

1、音樂知識:

師:a段采用了什么節奏形式?

生:——弱起節奏形式。

師: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節嗎?

講解:歌(樂)曲或歌(樂)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強拍的弱位置開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節就叫弱起小節,或稱不完全小節。弱起的歌(樂)曲的最后一小節多數也是不完全的。首尾兩小節的拍子相加,為一完全小節,這是歌(樂)曲常用的一種形式。如:《歌唱祖國》就采用了這種形式。

2、節奏練習: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弱起節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歌曲的基本節奏型,并一起邊劃拍子邊讀出這組節奏。

4/40xx ∣xxxxxxxx∣∣

(注意:弱起節奏、十六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

3、視唱曲譜。

(1)找一找,唱一唱。

師:下面,老師再來考考大家的眼力。請同學們找出歌譜中與這組節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055∣11223234∣3121767.65∣

(注意:弱起小節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勻)

(2)比一比,唱一唱。

師:b段分兩大樂句。第一樂句的旋律與a段形成鮮明對比,你能試著把它唱出來嗎?

(自由練習,分組展示,相互糾正)

4/4333222∣32321765∣333666∣2 223#45

比較:3 4 5 ,3﹟4 5

師:4升高半個音使我們在演唱時能夠聯想到戰士的氣勢怎樣呢?

生:——戰士的氣勢更加的高漲。

師:b段第二樂句與a段的第幾樂句基本相似?

生:——b段第二樂句與a段的第二樂句基本相似。

師小結:b段第二樂句再現a段的第二樂句,所以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

(3)完整視唱全曲。(輕聲、慢速、劃拍視唱)

4、學生用bang模唱曲譜。

師: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的棒。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用bang(也就是模仿槍聲)把這首歌的曲譜模唱一遍,看誰能唱出游擊隊員個個都是神槍手的氣勢。

5、填唱歌詞。

師:同學們唱的.真好!那你們能不能用剛才的狀態把歌詞再試著唱一遍?(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試著輕聲填唱歌詞)

6、教師伴奏,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聲音有彈性、咬字要清楚、換氣記號)

7、復聽歌曲: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聽聽游擊隊員抗戰到底的決心吧。聽后說一說:歌曲a、b樂段間情緒和力度有什么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演唱才能正確表達歌曲的深刻內涵?(放歌曲錄音)

8、歌曲處理:

(1)a段表現游擊戰士勇敢機智,靈活善戰,力度可弱些,但聲音要輕巧、有彈性。

(2)b段表現游擊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有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強些,應該帶著一種堅定有力、充滿必勝的信心來演唱。

9、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游擊隊歌》伴奏,并指揮全體學生齊唱。

10、運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唱的真棒!你們的歌聲讓老師覺得格外的振奮!那么,這首歌曲還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組,一領眾合……)

五、簡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這首歌曲,那么,你們知道是哪一位作曲家創作了這么優秀的音樂作品嗎?他又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下面我們就來認識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賀綠汀。

簡介:賀綠汀(1903-)湖南邵陽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獨唱曲:《嘉陵江上》;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合唱曲:《游擊隊歌》《墾春泥》等。

2、創作背景:

《游擊隊歌》是賀綠汀在1938年抗戰時期創作的一首抗戰歌曲。

“八一三”事變爆發后,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做抗日宣傳工作,通過與指戰員接觸,他對我軍游擊戰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他住在一個冰冷的煤倉里,但是他不畏嚴寒,在一夜之間連詞帶曲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軍抗戰歌曲——《游擊隊歌》。歌曲隨即在華北各敵后根據地傳唱開來,并迅速流傳到全國各地。

六、拓展欣賞,情感升華:

師:同學們,《游擊隊歌》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后又改編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下面,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欣賞。

(觀賞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版本的《游擊隊歌》)

七、課堂小結:

歲月的長河流淌著許多難忘的旋律,它們講述著歷史,記載著過去。請同學們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戰爭的一些小故事和相關的音樂作品,下節課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四

《游擊隊歌》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戰士英勇、豪邁的精神風貌。

2、能辨別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與他人一齊背唱《游擊隊歌》。

3、借助歌曲展開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引發對革命歷史題材音樂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

2、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演唱。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咱當兵的人》

一、情景導入

1、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這節音樂課由我跟大家一齊來上,首先請大家欣賞電影《地道戰》插曲,(師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地道戰》插曲)

師: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游擊戰。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歌頌游擊戰士的歌——《游擊隊歌》,同學們了解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學生閱讀理解)

二、寓教于樂

1、初步感知:師:同學們請欣賞歌曲《游擊隊歌》,(多媒體播放《游擊隊歌》)

師:大家來了解一下樂曲的創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師: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后,作者隨上海文化界救亡隊北上做抗日宣傳,年底到達山西臨汾,創作此曲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熱烈歡迎,隨即流傳。歌曲透過對抗日游擊隊戰斗生活的寫照,表現出游擊健兒在敵后艱苦環境中蔑視敵人、機智英勇、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師:我們來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賀綠汀(1903-1999)湖南邵陽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超多的優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擊隊歌》、《墾春泥》;獨唱曲:《嘉陵江上》;

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等

2、師:下面我們一齊來學唱《游擊隊歌》,首先跟老師來逐句學唱歌曲的旋律。(教師多媒體展示歌曲詞譜,學生進行旋律學唱三遍,)

3、針對節奏×××××××和××××處及變化音,教師指導學生強化訓練掌握。(針對學生不足及時矯正)

師:老師彈奏歌曲的旋律,同學們用“啦”來唱歌曲的旋律。(師先示范一句)

4、歌詞學唱,師:下面我們來學唱歌詞(教師彈唱旋律,學生填唱歌詞,教師及時糾正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逐句學唱兩遍;師生一齊齊唱歌曲兩遍。(教師及時點撥學生)

5、多媒體播放《游擊隊歌》,讓學生欣賞

師:欣賞歌曲《游擊隊歌》,思考、討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和資料(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師總結:(多媒體顯示)樂曲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師:同學們根據樂曲的情緒、資料,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體投放)師:歌曲《游擊隊歌》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a段(1-8小節)采用了弱起節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節)第一樂句的節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顯得沉著、堅定。進一步展現了游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師示范唱,講解分析)

7、師:同學們根據老師的分析,分小組比賽演唱歌曲,女生唱a樂段,男生演唱b樂段,我們看哪個小組演唱得好。(指導學生分小組比賽演唱歌曲,小組互相評價,師進行總結性評價。)

8、師:a樂段女生演唱得比較輕快、靈活,b樂段男生演唱得沉穩有力,下面讓我們男、女生一齊,用富有彈性和輕快有力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導學生結合a、b樂段的比較,用富有彈性和輕快有力的聲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和表現。)10分

三、實踐創作

師:看課本第11頁的三幅圖畫的情景,同學們分小組模仿表演,表現、體會抗日游擊隊員的戰斗生活。

1、夜間伏擊2、奮勇前進3、歡慶勝利

1、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選一幅圖畫的資料進行創造)

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根據自身實際進行創作。

2、學生分組展示表演,表現游擊戰士的機智靈活和英勇善戰,師生針對學生的表演做針對性評價。

四、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鐵道游擊隊》嗎學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歌頌游擊戰士的歌曲——《鐵道游擊隊》插曲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2分50秒)透過欣賞,同學們看一看他們又是如何展開抗日游擊活動的。(多媒體播放)

師:這節課老師跟同學們一齊學唱了歌曲《游擊隊歌》,透過學唱歌曲,我們了解了游擊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期望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充分發揚游擊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充滿自信,克服困難,相信大家,必須都能成為最棒的一個。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五

游擊隊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趕興趣,了解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及歷史背景。

能夠用保衛祖國,憎恨、蔑視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擊隊歌》。

用心參與歌唱、聆聽、創編等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

能夠用輕快有力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掌握弱起節奏的演唱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結合歷史談談自己眼中的抗日戰爭。

(二)影片片段欣賞:

《鐵道游擊隊》、《地道戰》等抗戰影片的片段,了解游擊隊的作戰特點,并語言和形體動作進行表述。

(三)學唱《游擊隊歌》:

教師范唱《游擊隊歌》,引導學生發現歌曲的節奏特點——弱起節奏。

弱起節奏形式及小軍鼓號角式的明亮音調。它巧妙地、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象。指導學生掌握好弱起節奏的特點,唱好弱起節奏。

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所表達的資料和基本情緒。

《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聆聽合唱《游擊隊歌》,觀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片段。

感受演唱特點,了解部分演唱形式和表現形式:混聲合唱、男聲小合唱、表演唱等。

用輕快有力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

在演唱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按正確的發聲方法,清晰均勻的吐字,用富有彈性和輕快有力的聲音表現作品。

(四)創造活動:

請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這首歌曲的資料和特點,利用身邊的響器制造各種聲勢,創編一種能夠充分表現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進行表演。

(五)課后小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與音樂持續密切聯系、享受音樂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構成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志趣,是促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保證。在本課的開始,安排學生談自己眼中的抗日戰爭,觀看抗戰影片片段,能夠引起學生對這段歷史的注意,激發學生了解歷史,了解相關音樂文化的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心參與探究與創造,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鑒賞音樂的美。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六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歌曲《游擊隊歌》,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歷史背景和塑造的機智、勇敢、緊張、愉快的游擊戰士形象。

2、能夠用輕快有力的聲音形象地歌唱,生動表現歌曲資料。

3、借助歌曲展開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引發學生對革命歷史題材音樂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用輕快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

三、教學難點:

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演唱。

八、教學方法:

教法:欣賞法、演示法、講授法

學法:欣賞法、視唱法、練習法

四、教學媒體: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播放影片《鐵道游擊隊》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戰爭年代的特定環境,引發學生學習熱情。)

師:同學們明白這是發生在什么時期的影片嗎

生:抗日戰爭時期

師:影片片段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華大地上瘋狂掠奪,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深入敵后,廣泛地開展游擊戰爭,最后取得了抗戰的勝利!這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首革命題材的歌曲dd《游擊隊歌》。

(二)新課教學

1、作者簡介

賀綠汀(1903d)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人。他有許多著名的作品,被我們所熟知的有《天涯歌女》、《嘉陵江上》、《四季歌》、鋼琴曲《牧童短笛》、管弦樂曲《森吉德瑪》,還有我們這天將要學習的《游擊隊歌》。

2、認識節奏型

師: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幾個節奏型

xxxxxxx

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

請同學們分別用老人,大人和小朋友走路的速度來表現這三個節奏的速度。并模仿出來。

生模仿

師:如果我們把時值和速度用高低快慢來區分的話,時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3、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dd《游擊隊歌》。

師:請同學們仔細聽,聽這首歌曲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播放歌曲)

生:弱起

師:十分好,這首歌曲的第一小節是弱起小節,如果樂曲從小節的若拍或弱位置開始,而且第一小節的拍型總時值不完整,就叫做不完整小節或弱起小節。我們這首歌曲的第一小節就是典型的弱起小節。下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齊來做下面這一條節奏練習。

(2)節奏練習

師:這條節奏中所包括的節奏型,我們都在以前的音樂課中分開學習過,先在就請同學們個性注意我們第一小節的弱起的節奏。

4/4oxx|xxxxxxxx|||

3、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師:很好!在做過節奏練習之后,老師想讓同學們根據《游擊隊歌》的節奏,來朗讀我們的歌詞,老師先來做個示范。(示范)

生朗讀。

4、跟著音樂學唱歌曲

5、歌曲創作背景介紹

師:十分好,同學們此刻已經基本能夠掌握這首歌曲的節奏了,但是這還不夠,下面老師想將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介紹給大家,老師期望大家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之后,能夠加入自己的感情,帶上情緒來演唱這這首歌曲。那就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歌曲創作背景介紹)

6、跟音樂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緒)

7、欣賞合唱版《游擊隊歌》

《游擊隊歌》是一首經典的革命歌曲,所以它也被改成了好多不同的版本廣為流傳,下面老師請大家欣賞一個合唱版的《游擊隊歌》,在欣賞的過程中請同學們帶上以下兩個問題去聆聽。(提出問題,播放音樂)

十一、課堂小結

正是中國人們智慧的結晶,高潮的作戰策略,將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的領土,歌曲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再次重溫難忘的歷史歲月。

全體演唱《游擊隊歌》,結束本節課。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七

《游擊隊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弱起及弱起小節。

2、潛力目標: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起唱,并能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和急吸緩呼的換氣方法演唱《游擊隊歌》。

3、情感目標:了解《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戰士英勇、豪邁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

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并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1、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起唱。

2、連續十六分音符處,演唱要清晰均衡,附點八分音符處要處理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學生邁著自信、豪邁的步伐進入教室。

二、創設情境,導入歌曲:

1、師:正如歌曲《歌唱祖國》中所唱的那樣,我們中華民族歷經了種種苦難才得到解放。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部電影的精彩片段(播放電影《地道戰》主題曲),你能說說影片反映的是我國哪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嗎

生:——抗日戰爭時期。

2、師:在這期間,中國大地上涌現出了許多的抗日隊伍,有八路軍、新四軍、還有一股武裝力量,他們活躍在敵人的后方,給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你明白他們是哪支隊伍嗎

生:——游擊隊。

3、師:這天,我們就學習一首反映游擊隊員戰斗生活的歌曲——《游擊隊歌》。

三、聆聽體驗,激情感受:

1、初次欣賞,整體感受。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聆聽,歌曲描繪了游擊隊戰士怎樣的音樂形象

生:——機智、勇敢、靈活、頑強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賞,分析歌曲。

師:同學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然后讓我們從音樂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創作特點(聆聽歌曲,從拍號、節奏、風格、旋律等角度探討)

師小結:《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

3、再次欣賞,劃分結構。

師: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發生了變化能夠將歌曲劃分為幾個樂段反映了游擊隊戰士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一齊再次聆聽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區到中音區,力度由中弱到中強,所以分為兩個樂段。

師小結:歌曲分a段(第1—8小節)和b段(9—16小節)兩個樂段。歌曲表現了游擊隊戰士神出鬼沒,深入到敵人后方與敵人進行機智、靈活、英勇、頑強的斗爭,生動刻畫了游擊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頑強決心。

四、合作探究,學唱歌曲。

1、音樂知識:

師:a段采用了什么節奏形式

生:——弱起節奏形式。

師:那么你明白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節嗎

講解:歌(樂)曲或歌(樂)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強拍的弱位置開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節就叫弱起小節,或稱不完全小節。弱起的歌(樂)曲的最后一小節多數也是不完全的。首尾兩小節的拍子相加,為一完全小節,這是歌(樂)曲常用的一種形式。如:《歌唱祖國》就采用了這種形式。

2、學生用bang模唱曲譜。

師:剛才同學們的表現十分的棒。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用bang(也就是模仿槍聲)把這首歌的曲譜模唱一遍,看誰能唱出游擊隊員個個都是神槍手的氣勢。

3、填唱歌詞。

師:同學們唱的真好!那你們能不能用剛才的狀態把歌詞再試著唱一遍(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試著輕聲填唱歌詞)

4、教師伴奏,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聲音有彈性、咬字要清楚、換氣記號)

5、復聽歌曲: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聽聽游擊隊員抗戰到底的決心吧。聽后說一說:歌曲a、b樂段間情緒和力度有什么變化我們就應如何演唱才能正確表達歌曲的深刻內涵(放歌曲錄音)

6、歌曲處理:

(1)a段表現游擊戰士勇敢機智,靈活善戰,力度可弱些,但聲音要輕巧、有彈性。

(2)b段表現游擊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有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力度能夠稍微強些,就應帶著一種堅定有力、充滿必勝的信心來演唱。

7、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游擊隊歌》伴奏,并指揮全體學生齊唱。

8、運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唱的真棒!你們的歌聲讓老師覺得格外的振奮!那么,這首歌曲還能夠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組,一領眾合……)

五、簡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這首歌曲,那么,你們明白是哪一位作曲家創作了這么優秀的音樂作品嗎他又是在什么狀況下創作的下面我們就來認識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賀綠汀。

簡介:賀綠汀(1903-1999)湖南邵陽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超多的優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獨唱曲:《嘉陵江上》;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合唱曲:《游擊隊歌》《墾春泥》等。

2、創作背景:

《游擊隊歌》是賀綠汀在1938年抗戰時期創作的一首抗戰歌曲。

“八一三”事變爆發后,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做抗日宣傳工作,透過與指戰員接觸,他對我軍游擊戰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他住在一個冰冷的煤倉里,但是他不畏嚴寒,在一夜之間連詞帶曲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軍抗戰歌曲——《游擊隊歌》。歌曲隨即在華北各敵后根據地傳唱開來,并迅速流傳到全國各地。

六、拓展欣賞,情感升華:

師:同學們,《游擊隊歌》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后又改編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下面,請大家和老師一齊來欣賞。

(觀賞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版本的《游擊隊歌》)

七、課堂小結:

歲月的長河流淌著許多難忘的旋律,它們講述著歷史,記載著過去。請同學們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戰爭的一些小故事和相關的音樂作品,下節課帶來和大家一齊分享,好嗎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八

一、說教材

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游擊隊歌》。

說實在的,抽到這個課題,對于這首又老又舊的歌曲,我感到是一種困惑和茫然。尤其是針對我所在的永興中學的農村的學生,他們獲取音樂信息的渠道比較閉塞,而接觸流行歌曲的機會偏多,可以說對流行音樂是耳濡目染,甚至對他們自己熟悉的比如本地的歌手馮磊崇拜得五體投地,以致能隨便就哼唱出一首流行歌曲并唱得有滋有味。但他們音樂素質總體普遍較低。因此,常規的教學手段,已經很難適應學生的現狀。于是,我對這個課題進行反復的研究和思考。首先,我來說說這節課的教學理念:

以審美為核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音樂教學理念。音樂作為最富于情感表現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緒相和諧的環境,才能使學生很快進入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在本節課中,怎樣才能使學生生動準確地掌握這首歌曲呢?根據學生的情況,本人從這樣一條主線進行:觀賞——聆聽——體驗——創造——拓展——回味來展開教學活動。以求達到一種和諧輕松、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

教材簡析

《游擊隊歌》是賀綠汀于1973年底創作的一首具有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游擊隊歌》之所以一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為世人所傳唱,是因為:歌曲的音樂語言準確、生動,概括地反映了抗日烽火中游擊健擊健兒的戰斗生活和精神。比如:歌曲用g大調、4/4拍、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寫成。歌曲典型藝術性在于:弱起節奏形式及小軍鼓號角式(骨干音)的明亮音調巧妙結合,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音樂形象。又比如,它的旋律整齊平直;節奏變化明顯;調性色彩對比強烈。特別是最后,a段以壓縮形式再現,使整個歌曲即有變化又很統一,完滿地結束了全曲。音樂要素中的節奏、力度、休止符等在歌曲的藝術形象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教學目標

學情決定著教學的實施方法和手段。音樂課程標準把“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并樂于參與音樂活動。發展表現音樂的能力,豐富和提高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理念和依據。根據編者意圖和審美的角度,尤其學生的學情和關注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培養學生音樂的興趣入手為此,我為本課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是:

1、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演唱歌曲體驗中,理解歌曲的情感內涵,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發奮學習。

2、根據歌曲的特點,能夠用輕快、活潑、結實,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音樂的情感內涵。

3、嘗試探索設計相應的節奏型為歌曲進行伴奏。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演唱體驗中,根據歌曲的特點,能夠用輕快、活潑、結實,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音樂的情感內涵。

難點:能夠通過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的音樂形象。

二、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聆聽欣賞教學法。

2、情感體驗教學法

3、參與實踐教學法

4、多元感受教學法。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蘇霍姆林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于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揮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本課中,教師的角色只是一個組織者,學生的“合作伙伴”和“心靈朋友”,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用深刻的頭腦去思考、用敏銳的耳朵去聆聽、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音樂美感的真諦,去喚起音樂審美的共鳴。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影片片段欣賞。

《鐵道游擊隊》、《地道戰》等抗戰影片的片段,讓學生了解游擊隊的特點。因為在此之前學生對這類式的戰爭影片已經有所了解,以次作為本課的切入點,容易激活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兒時喜愛的影片對現在的學生而言,或許也能夠從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語言,盡管在他們看的是《哈里波特》

(二)聆聽:

1、聆聽教師范唱:教師準確生動的范唱能夠為學生提供最真實的音響感受,激發學生的歌唱欲望。

2、聆聽錄音:《游擊隊歌》四部合唱(教材提供的音響資料)。

(三)交流:結合影片片段和歌曲談談自己對抗日戰爭和抗日歌曲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順利地引入新課)。

二、歌唱:

1、哼唱旋律——解歌曲的旋律特點。(隨電子琴或音樂錄音演唱。)

2、節奏詞念(朗讀歌詞)——感受歌曲的節奏美。

3、隨琴歌唱初步完整演唱全曲,整體感知。

三、探究:

1、隨琴演唱第一樂句唱,提示注意第一小節(弱起節奏)。

△:設問:采用弱起小節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

歸納:采用弱起小節能夠巧妙地、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游擊戰士靈活機智、聲東擊西的形象。因此,在演唱過程要清晰均勻地吐字,用富有彈性和輕快有力音色的聲音表現歌曲的內涵。

2、出示課本上三幅圖畫:

討論設計:根據三幅圖畫的情景,設計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現抗日游擊隊員的戰斗生活。例如:運用音樂力度記號,恰倒好處地表現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

3、嘗試探索設計相應的節奏型為歌曲進行伴奏。

意圖:在這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根據這首歌曲的內容特點,利用身邊音響資源的,如:彈舌、捻指、擊掌、敲擊桌面、踏步或籃球、排球拍擊等響聲制造各種聲勢為歌曲進行伴奏,完美地演繹歌曲。

四、拓展

為了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在本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我有選擇地進了行音樂的拓展欣賞活動:

1、觀賞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游擊隊歌》的舞蹈片段。

2、聆聽曲作者本人改編的《游擊隊歌》四部合唱。

3、欣賞男聲四重唱《游擊隊歌》。

4、學生提供的音響或音像資料。

意圖;從視覺、聽覺等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感受音樂作品內在的魅力,并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收集不同的藝術表現作品,交流共享,把美育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個空間。

五、課堂小結:

1、學生交流對本課的學習感受;

2、教師評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節奏和曲調通達靈魂深處,使人感受其美妙,并真正受到教化”。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通過節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音樂要素真正地走進音樂,走進了《游擊隊歌》,希望大家課后繼續收集相關的音樂資料,繼續唱好這首歌。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九

一、說大綱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第三部分“內容標準”,其中領域之二“表現”要求“初一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夠依據歌曲的內容及情緒進行即興創編活動。”。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夠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所教授的內容是人音版7年級第14冊第1單元“難忘歲月”里的《游擊隊歌》。歌曲的節奏活躍、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歌曲為g大調,4/4拍,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a段明亮輕快,巧妙地、恰倒好處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象。b段節奏發生明顯的變化,顯得沉著、堅定,與a段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展現了游記戰士堅定、勇敢、豪邁、樂觀的精神面貌。再現a段與第一樂段形成統一,無比清晰地表達了游記戰士抗戰到底的決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游記隊歌》作于1937年年底,首次演出受到八路軍總司令高級將領的熱烈歡迎,隨后便流傳到全國各地。1942年拍攝的影片《自由中國》曾用此歌作插曲。此外,曾為大型記錄片《華北是我們的》作配樂。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用它作重要素材,至今,這首歌仍然保持著久唱不衰的魅力。把《游擊隊歌》納入初一的音樂教材,對于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這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學目的

(1)了解《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戰士英勇、豪邁的精神風貌。

(2)能辨別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與他人一起背唱《游擊隊歌》。

(3)能積極參與聽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并從中體驗上音樂課的樂趣。

4、教學重點

(1)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

(2)感受歌曲的情緒,表現歌曲的內容。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課所教的歌曲學生都比較熟悉,估計能

唱者較多,但是對歌曲的結構形式弱起節拍的演唱不甚了解,能唱容易,但是唱出時代的感受,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較難。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賞”“歌唱”“創造表現”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法

1、視覺圖像法

結合多媒體欣賞教學,讓學生的視覺、聽覺、情感同時參與,使內容具體形象化,加大了教學信息量,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表現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2、對比演唱法

讓學生分析歌曲結構,用不同的情緒和聲音演唱歌曲的兩個樂段,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表現歌曲的思想感情。

3、創編表現法

師生共同創編聲勢節奏,即能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又豐富了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光盤、vcd、電子琴、打擊樂器。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播放vcd《咱當兵的人》,師生一起跟唱,體驗軍旅歌曲的特點(熱情、自信、樂觀、豪邁)。

教師:軍旅歌曲大多反映了軍人熱情、樂觀、堅強、豪邁的性格,同時,它也表達了人們對軍人的一種情感。一些經典的革命歌曲常常傳承著一定的歷史與文化,講述著一段段難忘的流金歲月。1937年年底,音樂家賀綠汀在救亡演劇一隊工作,在山西臨汾八路軍辦事處寫了一首歌曲《游擊隊歌》,首次演出受到八路軍高級將領的熱烈歡迎,至今保持久唱不衰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軍旅之歌。

2、新課教學聽賞不同演唱形式的《游擊隊歌》

(1)、聽賞《游擊隊歌》(合唱)(整體感受)。

要求: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樣的一個音樂場景。

方法:結合所了解的歷史,談談歌曲的時代背景,游擊隊員的作戰方式,學生眼中的抗日戰爭。 (影視作品:地道戰、南京大屠殺、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等)

教師小結:這是一首描寫抗日戰爭時期的歌曲,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隊戰士在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機智、靈活、勇敢、頑強、豪邁的人民英雄形象。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戰士深入敵人后方,在平原上,在鐵道上,配合八路軍作戰,當時人們都相信,抗日戰爭一定能勝利,因為真理在我們廣大人民手中。

(2)、觀看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片段,再一次聽賞《游擊隊歌》。

要求: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旋律、節奏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旋律采用級進、四度跳進逐漸上行的寫作手法,節奏緊密、富于變化。歌曲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生動刻畫了游擊戰士堅強、勇敢、豪邁、樂觀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3)、聆聽《游擊隊歌》(輪唱),進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現形式以及音樂的藝術魅力。

要求:幫助學生分析歌曲的幾種演唱形式,區分合唱與齊唱、輪唱與重唱、領唱與獨唱。 學唱歌曲

(1)、學生輕聲視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節奏。

(2)、隨琴用lu模唱旋律,聲音要求輕巧、有彈性。

(3)、學生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學生跟琴唱詞。 3、分析歌曲結構

(1)、分析歌曲結構(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a—b—a)

(2)、歌曲第一樂段的旋律、節奏特點,采用什么樣的聲音演唱?

(旋律:級進、四度跳進逐漸上行。節奏:緊密輕快、舒展有力。表現游擊隊員不畏艱險、英勇善戰、樂觀自信的革命精神。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學生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第一樂段的旋律。)

(3)、第二樂段旋律、節奏有何變化?表現游擊戰士怎樣的精神面貌?用什么樣的情緒演唱。(節奏由緊密變為寬松,旋律給人一種豪邁有氣勢并且樂觀向上的感受。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

(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第二樂段的旋律,然后完整演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感與力度表現。)

4、創編表現

聲勢節奏創編:

師生共同創編簡單、富有動感的聲勢節奏,通過跺腳、拍腿、拍手等動作,使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身體的節奏動作為歌曲伴奏

(1)聲勢節奏練習時,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練習其中一節奏型,然后交替進行,各種節奏熟練以后,可將拍手、拍腿、跺腳同時進行聲勢節奏練習。

(2)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在此聲勢節奏基礎上,進行再創編。

(3)教師、學生對再創編的節奏進行點評。

5、小結

(1)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之間相互補充)

(2)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游擊隊歌》,了解了《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獲得了愉悅的感受與美的體驗,最后,請同學們再一次演唱《游擊隊歌》,并用聲勢節奏為歌曲伴奏。

七、教學特色(總結以上過程和策略,我認為我的教學特色是)

1、面向全體學生 突出學科特點

2、創造合作互動 尊重獨特體驗

3、運用現代手段 打破時空限制

4、實現學科整合 了解多元文化

八、教學啟示

本課以人文理念為主線,注重情感體驗,從情境切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回顧歷史,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重處理學習的過程與情感處理方式,通過聽賞、分析、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不斷加深情感體驗的深度,體現了音樂課程“以審美體驗”為核心的理念。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十

游擊隊歌-八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

2、感受體驗《游擊隊歌》的音樂內容、音樂情趣,能夠用輕快有力的聲音歌唱,并生動形象地表現歌曲內容。

3、積極參與歌唱、聆聽、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創作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

1、用輕快、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演唱。

教學方法

感受、體驗式欣賞法,啟發、引導式教學法,自主、創新式學習法。

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黑板,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學生邁著自信豪邁的步伐進入教室。

二、導入

師:正如歌曲《歌唱祖國》中所唱的那樣,我們中華民族歷經了種種苦難才得到解放。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部電影(播放電影歌曲《地道戰》的精彩片段),你能說說歌曲反映的是我國哪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嗎?

生:抗日戰爭時期。

師:在這期間,在中國大地上涌現出了許多的抗日隊伍,有八路軍、新四軍、還有一股武裝力量,他們活躍在敵人的后方,給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他們是哪支隊伍?

游擊隊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反映游擊隊員戰斗生活的歌曲《游擊隊歌》

新授:

1、簡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

(一)初次欣賞,整體感受

師:歌曲描繪了游擊戰士怎樣的音樂形象?

機智、勇敢、靈活、頑強的英雄形象。

讀文章的時候首先要做到讀懂文章,歌唱也是這樣,我們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賞,分析歌曲

師:讓我們從音樂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創作特點?

音樂要素:

旋律:流暢、輕快表現:戰士的機智、靈活。

速度:輕快表現:熱情、積極。

音樂特點:弱起小結、節奏密集、富于變化,表現作戰深入敵人后方、神出鬼沒。

(三)再次欣賞,劃分結構

a段(第1~8小節)采用了弱起節奏形式及小軍鼓號角式的明亮音調。它巧妙地、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節)分兩大樂句.第一樂句的節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顯得沉著、堅定。其旋律線先抑后揚,并在句尾出現離調。這一切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展現了游擊戰士堅定、勇敢、豪邁、樂觀的精神面貌。

第二樂句再現了a段的第二樂句,從而與第一樂段形成統一。在這里,無比清晰地表達了游擊戰士抗戰到底的決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沒有變化,在哪里發生了變化?

音域:①由低音區經四度跳進到中音區,旋律線曲折

②中音區旋律線條平穩

力度:①中弱、輕巧地、有彈性地

②中強、飽滿、洪亮、聲音堅定

師:劃分結構,你認為可分為幾段?

兩段

學唱

(1)掌握歌曲的節奏

《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讓我們一起來看歌曲的節奏型并一起打出這些節奏:

(2)學唱

第一樂段:1、“la”模唱

2、填詞演唱

注意:弱起小結的演唱、聲音有彈性、咬字清楚。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唱譜子(注意:“4”唱準音)

比較:3 4 5,34 5,4升高半個音使我們在演唱時能夠聯想到戰士的氣勢怎樣呢?

戰士的氣勢更加的高漲

師:從這一樂句我們可以體會到戰士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狀態呢?

樂觀、英勇、自信的精神狀態。

第二樂句:加歌詞演唱

師:第二樂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現?

第一樂段。因此,這首歌曲是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

設問:用怎樣情緒演唱?

堅定、有力、充滿必勝的信心。

師:完整演唱歌曲

(五)根據三種情景為歌曲設計演唱速度和力度

1、夜間伏擊

2 、奮勇前進

3 、歡慶勝利

小結并布置作業

1、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學生之間可相互補充)。

2、教師小結:通過學習歌曲《游擊隊歌》,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頑強斗爭精神。通過參與、討論和表演,同學們進一步理解了《游擊隊歌》的深刻內涵。我相信,這節課同學們學會的不僅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藝術審美的自信。最后讓我們再聽一首反映同一時代同樣內容的抗日歌曲同樣是賀綠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資料有關《嘉陵江上》的內容,下節課再一起交流,好嗎?

3、在歌聲中結束本堂課。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十一

《游擊隊歌》教學設計

一、課 題:《游擊隊歌》

二、授課班級:七年級

三、授課人: 孫 燕

四、課時數: 1課時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游擊隊歌》,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歷史背景和塑造的機智、勇敢、緊張、愉快的游擊戰士形象。

2、能夠用輕快有力的聲音形象地歌唱,生動表現歌曲內容。

3、借助歌曲展開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引發學生對革命歷史題材音樂的興趣。

六、教學重點:

用輕快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

七、教學難點:

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演唱。

八、教學方法:

教法:欣賞法、演示法、講授法

學法:欣賞法、視唱法、練習法

九、教學媒體:多媒體

十、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播放影片《鐵道游擊隊》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戰爭年代的特定環境,引發學生學習熱情。)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發生在什么時期的影片嗎?

生:抗日戰爭時期

師:影片片段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華大地上瘋狂掠奪,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深入敵后,廣泛地開展游擊戰爭,終于取得了抗戰的勝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首革命題材的歌曲——《游擊隊歌》。

(二)新課教學

1、作者簡介

賀綠汀(1903—)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人。他有許多著名的作品,被我們所熟知的有《天涯歌女》、《嘉陵江上》、《四季歌》、鋼琴曲《牧童短笛》、管弦樂曲《森吉德瑪》,還有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游擊隊歌》。

2、認識節奏型

師: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幾個節奏型

x4分音符8分音符 16分音符

請同學們分別用老人,大人和小朋友走路的速度來表現這三個節奏的速度。并模仿出來。

生模仿

師:如果我們把時值和速度用高低快慢來區分的話,時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3、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游擊隊歌》。

師:請同學們仔細聽,聽這首歌曲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播放歌曲)

生:弱起

師:非常好,這首歌曲的第一小節是弱起小節,如果樂曲從小節的若拍或弱位置開始,而且第一小節的拍型總時值不完整,就叫做不完整小節或弱起小節。我們這首歌曲的第一小節就是典型的弱起小節。下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做下面這一條節奏練習。

(2)節奏練習

師:這條節奏中所包括的節奏型,我們都在以前的音樂課中分開學習過,先在就請同學們特別注意我們第一小節的弱起的節奏。

3、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師:很好!在做過節奏練習之后,老師想讓同學們根據《游擊隊歌》的節奏,來朗讀我們的歌詞,老師先來做個示范。(示范)

生朗讀。

4、跟著音樂學唱歌曲

5、歌曲創作背景介紹

師:非常好,同學們現在已經基本能夠掌握這首歌曲的節奏了,但是這還不夠,下面老師想將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介紹給大家,老師希望大家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之后,能夠加入自己的感情,帶上情緒來演唱這這首歌曲。那就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歌曲創作背景介紹)

6、跟音樂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緒)

7、欣賞合唱版《游擊隊歌》

《游擊隊歌》是一首經典的革命歌曲,所以它也被改成了好多不同的版本廣為流傳,下面老師請大家欣賞一個合唱版的《游擊隊歌》,在欣賞的過程中請同學們帶上以下兩個問題去聆聽。(提出問題,播放音樂)

十一、課堂小結

正是中國人們智慧的結晶,高潮的作戰策略,將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的領土,歌曲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再次重溫難忘的歷史歲月。

全體演唱《游擊隊歌》,結束本節課。

《游擊隊歌》音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十二

《游擊隊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

2. 感受體驗《游擊隊歌》的音樂內容、音樂情趣,能夠用輕快有力的聲音歌唱,并生動形象地表現歌曲內容。

3. 積極參與歌唱、聆聽、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創作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

1. 用輕快、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2. 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演唱。

教學難點:

連續十六分音符處,演唱要清晰均衡,附點八分音符處要處理好。 教學關鍵:

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創設情境

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學生邁著自信豪邁的步伐進入教室。

二、導入

師:正如歌曲《歌唱祖國》中所唱的那樣,我們中華民族歷經了種種苦難才得到解放。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部電影(播放電影歌曲《地道戰》的精彩片段),你能說說歌曲反映的是我國哪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嗎?

生:抗日戰爭時期。

師:在這期間,在中國大地上涌現出了許多的抗日隊伍,有八路軍、新四軍、還有一股武裝力量,他們活躍在敵人的后方,給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他們是哪支隊伍?

——游擊隊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反映游擊隊員戰斗生活的歌曲——《游擊隊歌》。

新課教學

基本訓練:

1. 發聲練習

要求:繼續u的發聲練習,要求深吸一口氣,保持住氣息,嘴撮起來,笑肌抬起,聲音豎起來。

2. 音樂知識

弱起小節:歌(樂)曲或歌(樂)曲中的某一段有弱拍或強拍的弱位置開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節就叫弱起小節,或稱不完全小節。弱起的歌(樂)曲的最后一小節多數也是不完全的。首尾兩小節

的拍子相加,為一完全小節,這是歌(樂)曲常用的一種形式。如《國歌》是用弱起的形式寫的。

3. 認識節奏型

師: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幾個節奏型

16分音符 8分音符 4分音符

請同學們分別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來表現這三個節奏的速度。并模仿出來。

師小結:時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4. 節奏練習 簡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

(一)初次欣賞,整體感受

師:歌曲描繪了游擊戰士怎樣的音樂形象?

——機智、勇敢、靈活、頑強的英雄形象。

讀文章的時候首先要做到讀懂文章,歌唱也是這樣,我們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賞,分析歌曲

師:讓我們從音樂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創作特點? 音樂要素:

旋律:流暢、輕快 ——表現:戰士的機智、靈活。

速度:輕快 ——表現:熱情、積極。

節奏: 4∕∣xx xx x xxx ∣

音樂特點:弱起小結、節奏密集、富于變化,表現作戰深入敵人后方、神出鬼沒。

(三)再次欣賞,劃分結構

a段(第1—8小節)采用了弱起節奏形式及小軍鼓號角式的明亮音調。它巧妙地、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節)分兩大樂句.第一樂句的節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顯得沉著、堅定。其旋律線先抑后揚,并在句尾出現離調。這一切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展現了游擊戰士堅定、勇敢、豪邁、樂觀的精神面貌。

第二樂句再現了a段的第二樂句,從而與第一樂段形成統一。在這里,無比清晰地表達了游擊戰士抗戰到底的決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沒有變化,在哪里發生了變化? 分析:① 4∕② 4∕4 33 3 22 2︱??

音域:① 由低音區經四度跳進到中音區,旋律線曲折

② 中音區旋律線條平穩

力度:① 中弱、輕巧地、有彈性地

② 中強、飽滿、洪亮、聲音堅定

師:劃分結構,你認為可分為幾段?

——兩段

(四)學唱

指導學生用急吸緩呼的方法和富有彈性的、輕快有利的聲音唱歌(教學意圖:學生處于變聲期,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及保護嗓音。)

音樂知識講解,介紹變聲期:

同學們,每個人從童年過渡到成人都要經過變聲期,一般出現在12——15歲左右,變聲期容易出現聲音沙啞低沉,高音不易控制等現象,所以必須注意保護嗓子,不要大聲喊叫、唱歌,不要模仿成年人唱歌或者壓著嗓子唱歌,避免嗓子的過度疲勞。尤其感冒或者做完激烈運動時要更加注意。

唱一首或者幾首歌曲很容易,但是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不容易,它是我們唱好歌曲的前提。

我們要輕聲唱歌,使歌聲自然流暢。咽喉、口腔要放松,不要緊張。學習用頭聲唱歌,避免使用胸聲。把唱高音的感覺帶到中音區和低音區。

1. 掌握歌曲的節奏

《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讓我們一起來看歌曲的節奏型并一起打出這些節奏: ∣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ⅹⅹⅹ.ⅹ ⅹ

2. 學唱

第一樂段:1、“la”模唱 2、填詞演唱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