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篇一
(山東省章丘市白云湖中學)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鑒于這一課程基本理念的提出,教師應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并對此教學模式進行大膽創新和全面深入的嘗試。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問題情境;教學手段;合作探究小組
所謂探究式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和小組合作,從而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將它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所以,我們應對此模式給予高度關注并進行及時落實。
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經驗,對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做幾點剖析和研究。
一、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一切的探究活動,都是從問題開始的。若我們向學生提出能夠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學生就會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力,進而展開一系列的學習探究活動。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我們可以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疑問和求知心理,這樣,我們就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問題的學習和探索中。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嗎》這部分內容時,因為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參與意識較強、思維活躍、對通過實驗獲得數學結論已有一定體驗的初二學生,且前面已學過勾股定理內容,于是,我就從勾股定理逆向思維這一情景引入,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直角三角形中,三邊長度之間滿足什么樣的關系?(2)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有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那么這個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3)給出這樣三組數:(5,12,13)(7,24,25)(8,15,17)然后回答這兩個問題:(1)這三組數都滿足a2+b2=c2嗎?(2)分別以每組數為三邊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們都是直角三角形嗎?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這樣,我通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一方面使學生產生了疑問,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經歷觀察、歸納、猜想和驗證的過程,能夠對本節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二、引進新型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容量,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傳統教學工具粉筆+黑板,直尺+圓規,早已無法滿足當今教育的教學需求,也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可將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引入初中數學課堂——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性、多樣性、演示性等多種教學優勢,將它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上,可以使數學知識點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既可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還能使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探究熱情。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三章《圖形的平移與旋轉》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了多種生活中涉及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如觀光電梯、旋轉式自動門、帶合葉的門窗、火車、地鐵、家電電動機、旋轉木馬等,然后我讓學生依據已有生活經驗,說出哪些運動現象是平移,哪些運動現象是旋轉。而且,動感有趣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也因為這些現象都是學生生活中見過或經歷過的,學生立即對本章內容產生了探究興趣,進而帶著高漲、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
三、組建合作探究小組,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現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還可通過組建合作探究小組來進行,即對班里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然后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作用與優勢,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這樣我們一方面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另一方面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就可將班里學生4人分為一組,讓他們利用網絡技術或者是查閱書籍資料,搜索與本章內容相關的數學信息,如數學幾何體的名稱(如圓柱、圓錐、長方體、棱柱、球等)、特征以及現實世界中所存在的幾何體,搜索完畢后,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課堂上,各個小組對搜索到的資料進行分享交流,并嘗試運用數學專業語言描述各個幾何體的特征。這樣,我通過組建合作探究小組,既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了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也培養了學生的與人協作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及時認識到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課堂教學質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積極探索和研究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和策略,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鳴。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方法芻議[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
[2]王惠貞。初中數學探究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
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篇二
(一)藥學教學分析
在藥學中的藥理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應該增加相關藥理概念的課堂講解,積極融合精講和略講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藥學理論知識傳授改變為藥學教學問題的解決和探究過程,所以應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情境設定,來開發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主動探索的精神,擴大學生的學習思考信息吸收量。通過分析相關的臨床藥理知識來引導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消費者向知識探究者方向發展,實現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和開發[2]。
(二)教學模式分類
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教學模式。
第一,情景創設,探究式教學模式以藥學教學中的固定藥理學習知識點為核心展開,但是與問題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差異在于,藥學理論知識點在現實中應用較少,主要是配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來確定,在教學內容確定以后,可以通過常見常見藥物使用危險性情景創建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能力[3]。
第二,啟發思考,在藥學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確認后,應該將學習的藥物來源、作用、分析以及生產等多個環節進行綜合研究,啟發學生探究如何進行藥物質量有效提高,如何保證用藥安全,將藥物對病患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通過效益最大化方式來治愈疾病[4]。
第三,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融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內容,在實施小組合作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正確處理好藥學專業授課教師、學生以及信息技術使用者之間的關系。藥學專業授課教師主要發揮了專業學習引導、專業學習支持的作用。學生也應該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認知學習的重要工具[5]。
第四,協作交流,與小組學習模式相配合的是協作交流學習模式,學生在藥學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應該進行認真思考,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之后才能進入更加高質量的合作學習與交流學習環節。從另一方面分析,協作交流應該以自主學習和探究思考為基礎,為學生提供不同的交流思路和交流觀點支持,實現學習成果共享。教師也應該在該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專業課程活動組織、活動協調與教學引導的作用[6]。
(三)激情引題
疑問是發散思維,積極探索的根源。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以發現,要想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需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問題意識,樂于探究,在進行問題探究和分析的過程中大腦會持續處于高度的敏感狀態,敏感和緊張狀態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在藥學專業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個人的看法和見解,引導學生在問題觀察、問題分析和問題研究的過程中儲備知識[7]。
(四)合作探究
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出下節課的討論題目,讓學生在課后積極進行資料查閱,劃分小組來進行討論題目的ppt制作,在課堂上進行課題談論和研究,讓學生成為問題分析和問題研究的主導者,教師僅僅作為活動引導和活動輔助的作用。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研究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程實驗研究評價和自我評價,最后,應該對討論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和掌握,教師應該對提出的觀點進行概括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主要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總體提高,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五)成績評價
學生的成績評價主要由討論題目的多媒體制作、ppt匯報以及問題回答三個環節組成。
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篇三
在前面的基礎上讓大家通過實驗探究來發現杠桿的平衡原理。學生在有效參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增強了自己學習中學物理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驅使學生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聯系生活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熱情交流,說說自己的見解、聽聽別人的意見,不但認識了自己過去沒有注意的杠桿,而且在合作中體驗了中學物理課程的學習趣味,感受到了信息共享的快樂。這些都合理的教學目標設置后收獲的教學成效,這也是探究式教學的一種很好的體現。
探究內容的選取對于探究式教學同樣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這一點上教師也應當有積極地改善與革新。很多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都不夠靈活,通常會依照課本的編排給學生們安排教學內容。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不僅會十分乏味,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對于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與鍛煉。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素材的特征靈活選取教學內容,可以將生活實例、實驗過程等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這不僅能夠極大的活躍學生的思維,也能夠讓大家在積極的探究中深化對于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體會。在學習“密度”這個中學物理量時,我組織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密度是中學物理的一個重要知識內容,在密度概念形成的教學中,可以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展開教學。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先通過測量比較不同體積的同一種物質的質量是否相同,再通過測量比較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是否相同,由此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相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而不同物質的這個比值一般不同,從而引入密度的概念。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了密度是表示物質特性的中學物理量,而且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用比值定義中學物理量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內容的選取以及教學過程的安排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合理的安排與設置也能夠更好地幫助探究式教學發揮其積極的教學輔助作用。
探究式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課后作業是一個很好的探究方式,教師應當借助創新的作業形式來進一步深化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很多教師的作業布置方式仍然十分陳舊,那些枯燥乏味的計算、問答題不僅絲毫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作業形式也很難對于學生的思維有所鍛煉。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更為靈活多樣,創新的作業往往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講完“杠桿”后,我給學生們設計了如下作業:
①讓學生上網調查從古至今,人類對杠桿的應用與研究;
②請學生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制作小桿秤;
③請學生回家利用身邊的器材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的中學物理知識和中學物理規律,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的一項重要培養目標。創新形式的作業創設不僅能夠讓大家對于作業內容更感興趣,學生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能夠展開對于課堂知識的應用實踐。最為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都能夠得到發展與鍛煉,這些正是探究式教學的意義所在。在中學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想要讓探究式教學收獲更好的教學成效,這首先需要教師創設合理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加有針對性。這些都能夠幫助探究式教學更有效地展開。此外,在給學生們布置作業時也應當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新穎靈活的作業形式才能夠進一步深化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與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