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安全管控體系 建立健全安全監測監控體系篇一
單位:姓名:職務:
一 : 單項選擇題(請從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選項填入括號內)
1.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方針是:()
a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b 以人為本,標本兼治
c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d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2.淮安市委、市政府于()召開了全市“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
a 11月8日b 10月29日c 11月4日
3.按照“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規范的要求,單位在工作場所確定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應設置()個安全警示標牌。
a 8個b 9個c 10個
4.“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是否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考核。()
a是b否
5.單位實施“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在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進行排查評估、分級建檔監控中應做好()項主要工作。
a 四b 五c 六
6.依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事故應急措施應由()告知從業人員。
a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b生產經營單位c安全生產監督部門
d 工會
7.工會組織對用人單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
a要求糾正b給予行政處罰c責令停產
8.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結果。
a職工健康體檢b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c職工職業病檢查
9.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a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b上崗前和在崗期間c在崗期間
10.生產經營單位未按國家有關規定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
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有權對其進行()。
a責令停產停業b對生產經營者進行罰款c責令限期改正
二、填空題:
1、“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中的“1”是,“3”是、、。
2、“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中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監控分
為三個等級,即、、、。
3、監控法是單位構建,防范各類事故和職業危害發生的工作方法。
4、單位構建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的重點是。
5、單位建立“1+3”安全監控體系的持續改進機制的重點是。
6、“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的系統評價機制是、、。
7、“三圖五卡”的“三圖”是、、。
8、單位“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實施者是。
9、“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制定的主要法律依據
是。
10、推行“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就是要建立起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三、思考題
1、“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的中心是將安全生產中的事故隱患和職業
危害的防控前移至生產第一線,落實至每個職工。請結合自身工作實際
淺談其重要意義。
安全管控體系 建立健全安全監測監控體系篇二
“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規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事業單位“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消除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于淮安市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稱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
第三條
“1+3” 安全監控工作體系: “1”是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以下稱監控法);“3”是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持續改進機制、系統評價機制(以下稱三項機制)。
監控法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監控事故隱患、職業危害的方法,三項機制是監控法有效實施運行的保障。
第四條
單位應當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履行安全生產職責,保障生產安全。
第五條
單位應當建立“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產監控體系,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第六條
單位應當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安全職責,確定各級、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人。
第七條
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和安全機構。
第二章
監控法內容
第八條
監控法是單位構建“群防、群治、群控”的安全生產網絡,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運用現代安全管理的理論、方法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進行有效監控,防范各類事故和職業危害發生的工作方法。
第九條
單位應在下列場所確定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并設置標牌。
(一)有爆炸、易燃、易發生火災危險的場所;
(二)有觸電傷害危險的場所;
(三)有中毒和窒息危險的場所;
(四)有人員高空墜落危險的場所;
(五)有機具、物件掛、絞、碾、碰、擠、壓、切、撞、割刺危險的場所;
(六)有灼燙、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險的場所;
(七)有落物、崩塊傷人危險的場所;
(八)粉塵超標和環境污染的場所;
(九)存在噪音、低溫、高溫、振動、輻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險的場所;
(十)因雨、雪、風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傷害、發
生事故頻率較高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場所。
第十條
單位應按下列標準劃分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監控等級。
(一)a級(紅色監控區域):易發生群死群傷,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或可能發生重大職業危害事故,對單位造成重大影響。
(二)b級(橙色監控區域):易發生多人傷害,財產損失較大,或可能發生較大職業危害事故,對單位造成較大影響。
(三)c級(黃色監控區域):發生事故的概率較小,傷害程度較輕,財產損失較小,或可能發生一般職業危害事故,對單位造成一般影響。
第十一條
單位應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進行排查評估、分級建檔監控。
(一)單位應層層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依靠職工群眾,組織人員,深入生產現場,分析排查。
(二)單位應組織有分管領導、安全技術人員和職工參加的評估小組,對排查的問題進行評估,確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并根據上述監控等級劃分依據,確認其監控等級。任何級別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均應先行采取措施進行整改。
(三)根據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監控級別,分級登記建檔。
(四)凡通過評估,列入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的監控點統一設置分色標志牌,標明監控點名稱、危險等級、易發生事故的種類、預防措施、控制要求、緊急處理預案、責任人、檢查周期等,組織職工群眾定期進行檢查。
第三章 三項機制內容
第十二條
三項機制是單位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持續改進機制、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系統評價機制。
第十三條
單位應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管理機制。重點是:
(一)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點實時監控制度。對已經被監控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點按照監控內容要求進行監控,因出現意外情況導致危險程度升高或通過采取技術、工藝等措施整改后,其危險性消除、降低,應及時進行評估,更新監控內容或進行動態清零;
因單位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新產生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應進行排查評估,確認監控等級;
對生產作業過程中移動危險源點,要采取跟蹤監控,使監控點處于可控狀態。
(二)建立事故預警制度。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和職業危害,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組織職工現場演練,熟悉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內容和方法。
(三)建立職工教育更新制度。單位應對職工加強監控點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現場安全教育,并對錄用新人員,貫徹新法規,調換新工種,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情況及時進行職工安全知識更新教育。
(四)建立獎勵制度。對職工在監控過程中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發生的,單位應當給予一定獎勵。
第十四條
單位應當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持續改進機制。重點是:
(一)建立全員排查制度。單位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發動職工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進行排查,凡是能整改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及時進行整改。凡因工藝、技術等原因難以整改的,實行評估確認,分級分色預警控制。
(二)建立持續改進制度。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點經常檢查,形成排查、評估、確認、掛牌、檢查、整改、效果評價持續改進的螺旋式循環。
(三)建立創新提升制度。積極吸收安全生產新理念、新規范、新的技術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斷豐富和完善監控工作方法,提升監控法的應用實效。
第十五條
單位應建立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系統評價機制。
(一)職工評價。單位應組織職工對生產作業現場設備、環境、人的行為和現場管理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主要采取“職工每日評價,班組每周評價,分廠(車間)每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崗位監控點控制情況進行評估。
(二)技術評價。單位應組織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評價,或聘請中介機構、安全專家進行評價。
(三)監管評價。各級安監、工會、衛生等部門對本地區單位安全生產的運行狀況、“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開展情況、事故發生情況等進行評價。
第四章
作業場所要求
第十六條
單位作業場所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重點監控崗位有監控牌(卡);
(二)作業現場安全警示標志齊全醒目;
(三)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穿戴正確;
(四)各種設備設施的安全防護裝置和消防、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的配置齊全完好;
(五)崗位操作規程和有關制度齊全;
(六)崗位安全臺帳記錄完整。
第十七條
單位作業場所應設置“三圖五卡”。
三圖是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流程圖、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組織網絡圖、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示意圖,并公布在醒目處。
五卡是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評價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整改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應急救援處理卡、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職工權利義務告知卡。
第五章
權利和義務
第十八條
單位職工安全生產保障權利。
(一)職工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并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二)有權獲得符合國家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三)有對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的權利。
(四)有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
(五)有采取緊急避險措施的權利。
(六)在發生安全事故后,有獲得及時搶救和醫療救治并獲得工傷保險賠付的權利等。
(七)有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權利。
第十九條
單位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應承擔下列義務:
(一)在作業過程中必須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
(二)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產知識。
(三)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及時向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主要負責人報告。
(四)正確使用和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第二十條
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職業危害檢測設備,明確專人定期對存在噪音、有毒有害、粉塵超標和環境污染等場所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告知所在崗位職工。
第二十一條
單位應定期對職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并建立職工健康檔案。
第二十二條
單位應按規定為職工發放勞動防護用品,并登記造冊。第六章
工作要求
第二十三條
單位應制定《“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實施辦法》和有關工作制度。
職工應熟知本崗位安全監控要求,每班必須對本崗位進行安全檢查評價,做好記錄,發現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的及時消除,不能及時消除的應采取必要措施并向上級領導匯報,做好記錄。
單位分廠(車間)應明確專人每日對本分廠(車間)的安全生產進行巡查,做好記錄。
單位安技部門應將“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納入日常工作范圍,每日對本廠(公司)內的生產崗位進行巡查,做好記錄。
單位工會應積極配合行政部門做好“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推行工作。
單位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具體負責本單位“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實施工作。
單位主要負責人為“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實施第一責任人。
第二十四條
各地、各部門應制定“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制度,對所屬單位的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和市總工會適時對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落實情況進行指導。
第七章
獎懲
第二十五條
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應將“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納入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對推行“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推行不力導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嚴肅處理。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規范由淮安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和市總工會負責解釋。各縣(區)、市各行業主管部門應制定實施辦法。交通運輸、建筑、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分別由市交通局、建設局、公安局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并貫徹實施。
安全管控體系 建立健全安全監測監控體系篇三
關于成立黃花塘鎮中心小學
“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領導小組的通知 各村小:
為確保我鎮小學各學校平安創建工作有效開展,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經研究,決定成立黃花塘鎮中心小學“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領導小組。
組 長:劉新章
副組長:王招明
成 員:林長高 劉義軍李國富 王曉玲
于廣鵬陸大貴張成香 張立佩
李義梅鄔傳銀姚傳文黃東
任克凡陳學俊郭友和浦超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主任:王招明
副主任:李國富
成員:姚傳文 任克凡陳學俊浦超姜麗秀
2011.1
安全管控體系 建立健全安全監測監控體系篇四
監控室工作規范
一、監控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方位監控點每隔15分鐘變換角度進行監控;不得脫崗。
二、監控室建立《監控中心值班記錄》臺賬,值班人員必須認真填寫本班次相關工作情況并做好交接。
三、值班期間發現警情或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向院值班室報告。
四、值班人員必須按設備的技術要求及規定正確使用和操作監控設備,發現故障或異常,立即報告,不得擅自維修、調試或關閉。
五、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手續清楚,責任明確并認真填好相關臺賬。
六、行政執法人員需要調取、查看、復制視頻系統圖像信息和相關資料的,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出示執法證件和執法單位公函由接待部門報公司領導批準后,由管理員調取復制并記錄。
七、不得隨意在監控系統中安裝無關程序,刪除系統任一程序,改變系統預先設置參數;不得未經領導批準私制自調取存儲信息供他人使用。
安全管控體系 建立健全安全監測監控體系篇五
監控室工作規范
一、監控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方位監控點每隔15分鐘變換角度進行監控,不得脫崗。
二、監控室建立《監控中心值班記錄》臺賬,值班人員必須認真填寫本班次相關工
作情況并做好交接。
三、值班期間發現警情或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向值班室報告。
四、值班人員必須按設備的技術要求及規定正確使用和操作監控設備,發現故障或
異常,立即報告,不得擅自維修、調試或關閉。
五、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手續清楚,責任明確并認真填好相關臺賬。
六、對值班工作實行責任倒查制度,對監控區域發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群體性事
件等,將通過監控錄像回放的措施,以確定值班人員的責任,對應當觀察到而未觀察到、未報警或報警不及時、貽誤處置時機或戰機,將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