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素描入門教學大綱 素描基礎課程大綱篇一
一、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美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其教學目的是,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造型的基礎知識。本課程分習作練習和創作練習,偏重于基礎訓練。
二、教學任務: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在二維空間上塑造對象形體,以及處理整個畫面的能力。為教養學生的設計能力打下造型的基礎。
三、課時與學分:
學分:6學分;學時:108學時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素描的觀察方法、表現方法,以及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難點:對象的形體塑造與整個畫面的關系把握。
五、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第一章、概述:(1學時)
1、素描的概念;
2、素描的基本分類和學習意義
3、素描的工具材料 第二章、寫實素描(84學時)
1、寫實素描的觀察方法(1學時)
2、寫實素描的表現方法(1學時)
3、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1學時)
4、素描寫生的步驟和要求(1學時)
5、石膏幾何體寫生(20學時)
6、靜物寫生(20學時)
7、石膏頭像寫生(20學時)
8、人物頭像寫生(20學時)第三章:超寫實素描(15學時)
1、超寫實素描的概念與特點
2、超寫實素描的訓練意義
3、超大型寫實素描寫生的方法步驟和要點
4、超寫實素描的訓練 第四章、速寫(8學時)
1、速寫的概念與意義
2、速寫的方法與要點
3、速寫的訓練
六、實施本大綱的注意事項:
1、該課程的本專業的基本技能課程,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該課程的開設最終是為專業設計服務的,因此要注意素描訓練中的側重點,要根據視覺傳媒設計的要求,在教學中強調素描中對造型能力的訓練和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3、該課程教師的示范性教學較強,可多采用直觀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
七、教材采用:
《素描》間虹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素描入門教學大綱 素描基礎課程大綱篇二
《素描》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1)素描表現(2)設計素描 課程編號:
課程學分:環境藝術設計
6學分
課程學時:環境藝術設計 96學時
課程安排:一年級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必修課
一、教學目的和任務
本課程是為藝術設計教學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系學生的專業升必修課,通過從簡至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的素描造型與寫實能力,學會運用線條、構圖、明暗、透視等多種表現因素與表現手段來表現對象。培養學生的造型藝術審美觀,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鑒賞水平,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思維方法和獨特的設計理念能力,為學生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奠定了良好的綜合文化基礎。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
教學以理論教授、實踐和示范相結合,并針對不同階段的課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正確掌握物體的素描表現方法,能正確理解形體和結構并抓準比例關系,正確把握事物形體和空間虛實的整體關系,能較正確把握明暗調子規律,初步掌握整體的作畫方法,提高學生對感性與理性認識事物的綜合能力。還要充分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作品欣賞、寫生、臨摹、創作等一系列方法博取眾長。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的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和注重綜合藝術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安排 課程名稱:(1)素描表現 課程編號:
課程學分:環境藝術設計
3學分
課程學時:環境藝術設計
48學時 課程安排:一年級上學期 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通過本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在研究自然形態中獲取深入形態考察和生命機體中的洞察力,使學生全面認識理解設計素描。要求學生積極運用和調動視覺感受。注重研究認識外在與內在的基本方式及畫面構架系統。理性的把握節奏、韻律、美感、逐步達到認識——理解——運用——表現。設計素描的自由的綜合表現能力、作品主要以具象的方式呈現。自然形態寫生解拆和自然形態分析訓練:
1、石膏幾何體組合寫生(傳統素描)
2、石膏幾何體組合寫生(傳統素描結合結構素描)
3、靜物寫生(結構或傳統素描)
4、機器零部件、小汽車模型或人物寫生(結構素描)
5、機器零部件、建筑管道或人物寫生(結構素描)
課程名稱:(2)設計素描 課程編號:
課程學分:環境藝術設計
3學分 課程學時:環境藝術設計
學時 課程安排:一年級下學期 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通過本課程教學培養學生超越對對象表面的簡單抄襲、達到主動的認識與創造,并把基礎訓練有機地同專業設計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全面的創造能力,啟發和引導學生創造性的理解藝術和設計的關系、掌握具象與抽象造型語言的表現規律,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思維方式的訓練,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為給環境藝術設計創作提供更多的視覺感受,造型方式和審美觀念、作品的具象與抽象兩種方式呈現。
1、搜集資料、觀看圖片或進行寫生、查找相關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
2、日常生活用品創造性寫生 /動畫部分畫人物寫生
3、形態表現與肌理/動畫部分畫人物寫生
4、空間聯想、創意表現
/動畫部分畫人物寫生
四、課程考核
本課程實行隨堂作業考核。每階段課程結束時,學生須按教學要求呈交作業,由教研室主任組織3-5名教師組成課程考核小組進行集體評分,并結合學生平時做評定課程考核成績。
五、教材及參考書
教
材:綜合教材。主要包括:素描技法設計與結構、自然形態到抽象形態,為藝術設計語言下的造型與素描綜合運用。參考書:由任課教師推薦優秀中、西繪畫畫冊、圖片和多媒體影像資料。
六、教學設備及教具要求
由任課老師擬訂教具使用計劃并提前教具室準備;教師應準備教學范畫、參考畫冊、幻燈片及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材料。
造型基礎:
20011年7月
素描入門教學大綱 素描基礎課程大綱篇三
《素
描》課程教學大綱
一、教學目的和任務
素描課是本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素描教學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是為了培養學生寫實造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室內設計專業課得以順利進行的對事物造型的認識觀察能力的訓練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提高學生對構成藝術諸因素的認識,為以后的設計創作與研究打下造型基礎。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專業的特點,以結構素描為表現手法,注重對造型規律與原理的把握,通過講解、分析、示范、修改,保證每階段教學要求的完成,逐步提高學生對不同形態對象的準確表現能力,并掌握不同的表現方法和語言。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安排
課程名稱:素描(1)
課程學時:144學時 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通過寫生訓練,幫助學生建立最基本的觀察方法,以及對體積、空間、光影、結構、解剖、質感的認識并熟悉結構、比例關系等。使學生初步掌握畫面中各物體之間的構成關系,和構圖在繪畫中的重要性,學會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體的作畫方法。
授課要點:
1、石膏寫生2x16
作業:四開兩張
2、靜物寫生4x20
作業:四開四張
課程名稱:素描(2)
課程學時:126學時
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強化學生的觀察方法、思維方法及造型能力。注重對造型規律與原理的把握,通過講解、分析、示范、修改,在提高學生對不同形態對象的準確表現能力的基礎上,并掌握不同表現方法和語言的處理能力。要求學生在第一階段人像練習的基礎上,通過人體寫生長短期作業的練習,了解和掌握動態結構、解剖結構、比例關系。
授課要點:
1、石膏人體2x18
作業:半開兩張
2、男女人體5x18
作業:半開兩張并完成大量速寫
課程名稱:素描(3)課程學時:54學時 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訓練,使學生對事物造型的認識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并為以后的設計創作與研究打下造型基礎。
授課要點:建筑素描 一周(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各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作業:完成大量四開建筑素描(每天一到兩張)
四、課程考核
本課程實行隨堂作業考核。每階段課程結束時,學生須按教學要求呈交課堂作業,并由任課教師評分,同時進行隨堂評講。教師結合學生平時作業評定課程考核成績,并由系及各教研室專業教師組織教學檢查,對成績進行最終審核。
五、教材及參考書教材:《設計素描》
趙君超 著
遼寧美術出版社 參考書:《素描技法》
馬玉如、陳達青編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美國當代素描教學》
約瑟夫·穆格奈尼 著
湖南出版社
《運動人體》
佐冶伯里曼
浙江美術出版社
六、教學設備及教具要求
由任課教師擬訂教具使用計劃,并提前報教具室準備。教師應準備教學范畫、參考畫冊、幻燈及多媒體課件等教學相關資料。
素描入門教學大綱 素描基礎課程大綱篇四
《設計素描》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設計素描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課
學時:48學時
適用對象:
室內設計和平面設計初學者
考核方式:寫生考查
二、課程簡介
中文簡介:素描(設計素描)是造型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由于素描在訓練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幾乎所有的造型藝術門類都把素描列為重要的基礎課之一。素描課程教學主要從傳統的素描學習入手,通過對造型的基礎知識與規律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現代造型藝術入門,都須經過嚴格的素描基本功訓練,它包括對透視學、投影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規律的認識和掌握,也包括對造型的觀念、造型的美學原則、造型的諸形式要素和各種藝術表現方法的實踐和認識。因此,設計專業的素描作為設計造型的基礎課,著重解決學生的設計意識,圖形意識,創造性表現意識和思維理念的形成。
三、課程性質與教學目的課程性質:以造型意識為核心,調整傳統的繪畫素描教學模式,以適應現代設計的發展。在尊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維方式研究、理解、認識事物并賦予聯想。通過素描的線條、肌理、明暗、空間結構的表現,不僅塑造了對象,而且通過形象的聯想、夸張、變形和構圖,選擇畫面主導形象和自由駕馭畫面的能力,使畫面形成一種具有節奏、韻律、秩序、構成的效果。從物體的二維圖形到三維立體結構的認識。對物體進行歸納、剖析、置換、創造性地經營畫面。從設計畫面到注入全新的創作理念,對物體進行重新組合,合理安排畫面,拓展視覺經驗的過程,脫離寫生對象來組織畫面,還可以對物體進行創造,提高學生獨立的設計能力。培養學生們的探索意識,挖掘他們的藝術創新的潛能,對事物各層面的探究。在繪畫表現中采用與常規相悖的手法,以各種材料混合或借用自然肌理的效果,引發學生的創造力,拓展思維空間。素描是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對學生的基礎造型能力進行訓練,包括:形體觀察能力、形體刻畫(表現)能力、形體創造能力,并著重培養學生在造型方面的意識形成,培養學生的畫面構成能力,設計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的審美,是設計專業基礎教學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的:造型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傳統素描造型能力(明暗、體積、結構)的提高,審美意識的引導,設計意識和理念的培養,創造性表現意識和思維理念的形成。1、激發造型意識,訓練造型能力,提高造型手段;2、利用素描去實踐形象的組成,探討形象產生的過程,引導學生關注基本的造型要素,并運用造型方式對形式語言表現手段更深一步的研究;3、提高審美能力。
四、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
基礎練習
第一節
素描基本功練習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和理解素描的概念。
2、掌握線條表現手法,對素描工具靈活運用。
3、了解素描基礎框架:構圖、透視、比例、觀察、光影、體積、結構。
(二)、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1)、素描概述、素描工具材料、練習線條。
以造型意識為核心,調整傳統的繪畫素描教學模式,以適應現代設計的發展。在尊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維方式研究、理解、認識事物并賦予聯想。通過素描的線條、肌理、明暗、空間結構的表現,不僅塑造了對象,而且通過形象的聯想、夸張、變形和構圖,選擇畫面主導形象和自由駕馭畫面的能力,使畫面形成一種具有節奏、韻律、秩序、構成的效果。
工具材料:筆類:鉛筆\木炭÷鋼筆等。其他。
初學畫面弊病:花\臟\亂\膩等。
(2)、形體觀察以及觀察的新方法(整體性)、理解形體、素描語言表現。
a:形體觀察——整體性觀察方法:判斷形體的整體性特征,由外輪廓向內結構的延伸,掌握形體的動態特征和形體之間、形體內部結構之間的比例。觀察的訓練是腦和手的協調性練習,在觀察中把握的原則:整體與局部、分析與綜合、比例與結構,特征與輪廓,對比觀察的原則。
b:形體結構——形體乃是有“形”——物體之外形,輪廓,形態."體"——體積,體量,結構,形可以離開體而存在,而體不能脫離形而顯現.形不回因光線變化而變,體則受光影影響.
c:形體比例:結構的準確依賴于比例的準確,比例的準確依賴于對比的運用。
d:形體明暗:光影變化影響形體明暗變化,光影調子十表現形體體積的重要手段:三大面\五調子。
e:質感\量感\空間感
f:形體透視:
a:透視基本知識點:視域,視平線,畫面,心點,余點,天點,地點。平視,仰視,俯視。
b:平行透視,成角透視。
g:素描語言:表現素描或者表達素描的獨特方法系統(技法系統)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素描的語言特征;傳統素描的基礎框架:構圖、透視、比例、觀察、光影、體積、結構;形體。
素描的語言特征單純,簡單明了,直指形體表達.素描的表達也是個體對形體的體驗,沿襲西方傳統素描造型,力求把握:構圖、透視、比例、觀察、光影、體積、結構;形體等.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學會整體的觀察方法并養成素描的整體性思習慣。對素描的造型語言能夠掌握并利用。
重點:科學觀察方法的養成對素描的表達尤為重要,看_即觀察,是在大腦控制分析下的對形體的看.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掌握形體的相關概念和定義。
2.練習線條,利用線的變化突出形體的變化和節奏,熟練使用素描工具。
3.試著練習形體,加強線的表現能力。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授法,課堂實踐,教師示范法。
第二節石膏形體寫生素描練習
(一)、目的與要求
幾何形體是組成所有復雜形體的基本元素,學會觀察和認識幾何形體,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對形體的觀察分析表現能力,并逐步從幾何形體的表現中學習形體的明暗\光影\體積等的變化。激發學生造型意識.通過教學使學生從感性和理性上對形體結構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并能指導寫生;
(二)、教學內容
1.避免初學畫面弊病。
2.主要內容:以簡單幾何形體為訓練單元,進行結構÷光影÷透視等方面的訓練,側重于對形體的觀察,著重分析性,分析形體的結構和關系。
形態形體結構的分析要求學生對形體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進行觀察,用幾何形體研究方法分析復雜形體結構,觀察與理性分析并重,在形體之間尋找其關系.
3.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幾何形體;結構;形體結構;關系。
幾何形體:立方體\圓球\圓柱體\連貫體\柱頭\幾何形體的組合等。
柱頭形式:多利克式\愛奧尼式\科林斯式。
結構:形體的內部框架,包括個部分的組合與穿插、銜接、次序關系等。
結構分類:自然結構(物的生長),工業造型結構,運動結構,靜態結構等。
結構的理解:
(1)、從解剖學的角度理解。
(2)、從視覺觸摸的角度理解。
(3)、從眼睛觀察到的客觀結果理解。
結構的表現:
(1)、抓物象突出的點留心與周圍突出點的距離并找到表現這種距離的結構關系,最終表現在畫面上即“堆起”一個部分和“掏空”一個部分的大起大落的表現
(2)、正確理解結構間——形體的組合\復雜形體的結構(突出點之間)的關系:
a、運用解剖和透視知識。
b、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的客觀結果。
關系:形體內部、形體與形體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即它們在畫面上的前后、主次、虛實、輕重、交錯、重疊等.__在對比中求均衡,在統一中找對比.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感性觀察、理性分析,能分析由幾何形體組成的物體的形體內在結構和關系以及形體之間的關系。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完成明暗調子素描(單個結合形體\幾何形體的組合)1—3幅。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授法,課堂實踐,教師示范法。
第二章
形體練習(石膏幾何體寫生)
第一節、形體多樣化的認識與練習
(一)、目的與要求
通過對形體的認識和理解,尤其是對現代藝術的新認識,從而理解和分析形體的內在結構,學會由繁到簡的表現形體。運用明暗表現手法表現形體的結構和體積。
在現在繪畫與設計創作中,我們發現大量的創作手法與表現形態與傳統的繪畫形式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著主要是因為當用繪畫表達我們的主觀感受時,不同的意識形態存在著不同的表現方式.因此,將自然形態簡化,將原由的次序打破,將創作者的主觀認識和表現情感代替,將會帶來全新的畫面形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被釋放出來了.
(二)、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從物體的二維圖形到三維立體結構的認識。
將所觀察三維客觀形體客觀地再現于畫面:空間\體積感\光感\等的表現手法。
對物體進行歸納、剖析、置換、創造性地經營畫面。從設計畫面到注入全新的創作理念,對物體進行重新組合,合理安排畫面,拓展視覺經驗的過程,脫離寫生對象來組織畫面,還可以對物體進行創造,提高學生獨立的設計能力。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形體多樣化、發散思維。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發散性思維、對形體展開想象與造型能力。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利用明暗手法表現形體的空間\體積感\光感\等,并能較好地處理好畫面的各種關系。
(3)、完成形體多樣化練習作業4-6張(形體結構分析與表現)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討論法,作品賞析法,課堂繪畫實踐法,教師示范法。
第三章
形體演化練習(穿插石膏幾何體明暗練習)
(一)、目的與要求
圖形作為視覺傳達的最重要的信號,在設計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設計的基本元素是圖形,以圖形來表達設計理念。將圖形作為一個單獨的章節進行教學旨在讓學生在素描的練習中不斷體會和領悟到圖形的實踐意義,并逐步提高對圖形的觀看與表達能力。可為藝術、園林設計專業提供幫助。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圖形語言符號:
1、主要內容:
圖形語言的直觀性為受眾提供形象性的符號,在設計專業教學里,圖形語言也是一種表達的符號系統.在設計作品中,圖形與文字語言還是存在差別的,圖形語言符號要求具有明識性\典型性等特點.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圖形語言(結構,明暗,質感,空間,節奏,秩序等)。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理解圖形語言.
第二節:畫面語義練習
1、主要內容:
假設把畫面存在的各種符號看作是文章中的字詞句的話,文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語境,所謂語境是指:語言賴于生存、運用和發展的環境,它制約著語言,決定著語言的命運.這種環境在設計的畫面里同樣存在.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傳播學,語言學,畫面語義,語境,圖形命題。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能把握畫面語境,并對文字語言進行圖形語言的轉換。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課堂完成:素描寫生作業1—2張。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授,課堂實踐,教師示范。
第四章
圖形關系練習(石膏幾何體組合寫生)
(一)、目的與要求
現代素描與傳統素描的區別在與,前者注重重構成畫面的新關系,建立畫面的新秩序,而后者相對比較在乎感性層面的認識和表達.通過石膏幾何體的寫生組合,使學生能在畫面中安排好形體與形體的相互關系,處理好畫面的主次虛實關系,能將畫面的要素作新的構成安排,并很好地利用這種關系于今后的作品練習中。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組合寫生
1、主要內容
文字語言偏向于抽象,圖形語言偏向于直觀和形象,利用他們之間的轉換關系做相應練習,可以強化學生的圖形想象能力.在有明確目的性或明確命題的設計創造中,我們不僅要用元素來構成畫面,而且要從眾多的元素中提煉,篩選出最合適的圖形來進行組合.這種組合的過程不僅要考慮形式的問題,還要考慮畫面符號之間的關系問題.
(1)、中國傳統繪畫畫面中"黑"與"白"的經營.
(2)、設計作品的構成關系分析.
(3)、幾何體組合的秩序,節奏等研究。
2、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從眾多的畫面元素中提煉,篩選出最合適的圖形來進行組合,創造出新的畫面并控制畫面,能夠運用于設計素描作業中。
第二節、張力問題的探討。
1、主要內容
(1)、形體表現中的技巧產生張力;
(2)、線條的張力_弧形線和圓形線的張力感;
(3)、由形體對比所產生的張力__運動與靜止、方與圓對比、剛柔對比、強弱對比.
2、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打破形體正常的空間結構關系、圖形圖底關系、疏密關系、主次關系、節奏關系等.用不同的新的視點和圖形元素構成畫面,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作品分析。
2、完成:幾何體組合寫生作業1—2張。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理論講授,作品賞析,課堂討論,課堂實踐,教師示范。
第五章、形體具象描繪(靜物寫實練習)
(一)、目的與要求
從多角度增加學生對素描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素描造型表達能力,豐富畫面的造型語言,增加設計視覺要素.寫實與具像素描的練習與結構性素描練習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單純的結構性素描聯系容易讓學生走向膚淺和浮躁,不能很扎實地進行一定深入性的刻畫鍛煉,于造型能力的提高不利,為此,在素描課程中可適當開展此類練習.
(二)、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靜物素描的寫實訓練1
(1)、局部寫真__細部比較豐富,具有表達的可能,并能深入.
(2)、物體外部肌理的描寫__選擇表面肌理感強的形體作為練習對象,如蘋果\香蕉\陶罐等.
(3)、具象物體的畫面位置__著重表達形體的空間位置感.
設計素描的寫實訓練2
(1)質感的表達.__如:玻璃杯\陶罐等。
(2)綜合材料的素描表達.__梨子\襯布等手法.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具象,寫實,寫真,肌理,質感。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鍛煉比較扎實的形體刻畫能力,比較強的寫實表達能力。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局部寫真作業1-2張。
(2)、外部肌理的描寫1-2張。
(3)、具象物體的畫面位置1-2張。
(4)、質感的表達與綜合材料的素描表達.作業1-2張。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討論法,作品賞析法,課堂繪畫實踐法,教師示范法。
第六章選擇性創作素描練習(靜物寫生).
(一)、目的與要求
在素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技法的訓練,達到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這種激發應該在課堂中給學生更多的主觀能動性.選擇性創作素描練習的目的就在于學生主動學習的關注上,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
(二)、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1)、主觀因素的選擇。
為自己的畫面需要而進行的有選擇性的素描練習,帶有研究性.
(2)、簡化物體的組合與選擇。
對復雜的景物進行簡化選擇.
(3)、從藝術創作角度去選擇物體。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主觀選擇,研究型素描。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對復雜形體的主觀選擇能力,主觀處理畫面的能力。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主觀因素的選擇練習1-2張。
(2)、簡化物體的組合與選擇1-2張。
(3)、從藝術創創作角度去選擇物體1-2張。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討論法,作品賞析法,課堂繪畫實踐法,教師示范法。
第七章選擇性創作素描考核(任意靜物和石膏的組合寫生).
(一)、目的與要求
考核學生學習情況,對課程學習不足之處進行補充練習。
(二)、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1)、主觀因素的選擇。
為自己的畫面需要而進行的有選擇性的素描練習,帶有研究性.
(2)、簡化物體的組合與選擇。
對復雜的景物進行簡化選擇.
(3)、從藝術創作角度去選擇物體。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主觀選擇,研究型素描。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對復雜形體的主觀選擇能力,主觀處理畫面的能力。
(三)、實踐環節與課后練習
(1)、主觀因素的選擇練習1-2張。
(2)、簡化物體的組合與選擇1-2張。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討論法,作品賞析法,課堂繪畫實踐法,教師示范法。
素描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教學環節
教學時數
課程內容
講
課
習
題
課
討
論
課
實驗
其他教學環節
小
計
第一章基礎練習
(線條,工具的使用)
第二章形體練習
(石膏幾何體形體結構寫生)
第三章形體演化練習
(石膏幾何體明暗寫生)
第四章圖形語言練習
(穿插石膏幾何體明暗寫生)
第五章形體具象描繪
(靜物寫生)
第六章選擇性創作素描練習
(靜物組合寫生)
第七章選擇性創作素描考核
(組合寫生)
—
end
—
素描入門教學大綱 素描基礎課程大綱篇五
《素描》課程教學大綱
第一部分 大綱說明
一、課程性質、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素描”是廣播電視大學大專美術(教育)專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廣告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美術基礎課程。開設《素描》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理解素描的基礎理論知識,并通過大量的素描寫生練習,掌握一定的素描藝術造型技能。為學生今后在藝術設計造型和電腦美術設計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礎,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藝術表現能力、藝術修養和鑒賞水平。
2.教學任務和教學基本要求:
《素描》課程基本的教學任務,在于指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素描寫生練習,掌握素描寫生的基本技能,打好學生的繪畫基礎,并在寫生練習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素描基礎理論知識。本課程要求從簡單的石膏幾何形體寫生開始,逐步過渡到簡單的靜物素描寫生、較復雜的靜物素描寫生、石膏頭像寫生以及速寫等等。逐步掌握立體造型的基本法則,掌握比例關系和透視變化規律,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表現方法以及構圖方法。
二、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銜接、配合關系
在美術類專業開設的諸多美術課程中,《素描》是第一門開設的課程,它是其他美術課程的基礎,在造型藝術的大廈中起著奠基立柱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建議
素描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的寫生練習,逐漸掌握技巧,建立起基本的空間觀念,掌握基本的立體造型規律。因此,本課程的基本教學形式多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素描靜物寫生練習。教師要選擇和布置好寫生用的靜物,進行必要的示范和講解,利用作品范例向學生介紹寫生技法,在寫生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進行一定的臨摹練習并布置一定數量的課后素描寫生練習作業。
第二部分 大綱本文
第一章 概述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明確素描課程的性質,明確素描在造型藝術中的基礎作用,理解學好這門課程的基本方法。ⅱ·教學內容
對素描進行概述講解。
第二章 素描的工具材料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了解素描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初步掌握它們的性能。
ⅱ·教學內容
第一節
筆
第二節
紙
第三節
基本輔助材料
第三章 立體造型的認識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立方體寫生、圓球體寫生以及各種幾何形體組合的寫生練習,掌握它們的造型刻畫技法。明確石膏幾何形體,是自然界中一切物體形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的幾何抽象,明確分析物體的幾何形體結構,是分析復雜形象和形象組合的基本方法。
ⅱ·教學內容
第一節
立方體的造型
第二節
圓球體的造型
第三節
各種幾何形體的造型
第四章 素描表現途徑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簡單的靜物組合寫生練習,掌握較簡單的素描靜物寫生構圖的基本規律和表現技法,能畫出具有一定真實感的形象。
ⅱ·教學內容 第一節 簡單靜物組合 第二節 靜物構圖基本規律運用 第三節 布紋
第四節 光的表現與應用
第五章 素描語言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靜物組合寫生練習,掌握素描中肌理質感的表現技法和素描的形式語言。
ⅱ·教學內容 第一節 肌理質感 第二節 形式語言 第六章 素描頭像概述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明確素描頭像寫生應當從研究頭像的幾何形體結構入手,明確學習頭像素描寫生的意義和學習方法。
ⅱ·教學內容 素描頭像概述
第七章 頭部的比例與解剖結構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寫生練習,理解人的頭部比例、頭骨的結構、頭部(特別是面部)的肌肉以及人的五官結構,初步掌握它們的表現技法。
ⅱ·教學內容 第一節 頭部的比例 第二節 頭骨 第三節 頭部肌肉 第四節 頸部
第五節 五官的結構、形狀與表情
第八章 表現規律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簡單的石膏頭像寫生練習,理解人的頭部和面部可以看作多種幾何形體的組合,理解明暗調子的形成規律,初步掌握素描石膏頭像的表現形式、表現技巧以及空間氣氛的營造。
ⅱ·教學內容 第一節 立體造型規律 第二節 明暗調子形成規律 第三節 空間氣氛的營造 第四節 素描的表現形式與技巧
第九章 頭像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ⅰ·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進一步的石膏頭像寫生練習以及人物頭像寫生,熟悉人物頭部的解剖結構,初步掌握素描人物頭像的表現技法,能表現人物的外在特征和精神氣質。
ⅱ·教學內容 第一節 頭部分面 第二節 石膏單元 第三節 人物頭像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