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觸摸春天》教案篇一
1 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字,認識多音字“悄”。正確讀寫“盲童 濃郁 穿梭 流暢 引導 悄然 靈性 經歷 瞬間 撲閃 概念 弧線 飛翔 權利 繽紛 花繁葉茂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清香裊裊”等詞語。
2 理解“流連 穿梭 一瞬間 清香裊裊”等詞語。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教學重難點:認識生字,規范書寫。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一 導入新課:
二 回顧梳理學習內容:小組內交流。
1 根據音節讀準生字,正確認讀以下詞語。
盲童 濃郁 穿梭 流暢 引導 悄然 靈性 經歷 瞬間 撲閃 概念 弧線 飛翔 權利 繽紛 花繁葉茂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清香裊裊
2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詞語。
流連 穿梭 一瞬間 清香裊裊
我還理解的詞語有:
3 認真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把難寫的多寫幾遍。
4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我知道課文講了誰的什么故事。
三 集體交流:
1 檢查生詞認讀:
盲童 濃郁 穿梭 流暢 引導 悄然 靈性 經歷 瞬間 撲閃 概念
弧線 飛翔 權利 繽紛 花繁葉茂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清香裊裊
悄然合攏
2 交流生詞的理解。
3 書寫指導:
提出難寫的生字,重點指導:梭 磕 瞬
4 課文朗讀:
指名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5 整體感知課文。
說說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
四 小結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1正確體味“流連、穿梭、流暢、悄然、神奇的靈性、張望、飛翔、多姿多彩”等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后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安靜的內心世界,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是課文理解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從生活中、網絡中去尋找盲人的生活,體會盲童的內心世界
2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了解海倫凱樂的生活
板書設計:
《觸摸春天》教案篇二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注,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可以結合“思考練習題”重點來體會。
一、設情入境,導入課文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講到,清香裊裊的早晨里,一個叫安靜的盲女孩悄然攏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間的蝴蝶,這節課讓我們和安靜一起尋找她創造的奇跡,用她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氣息,觸摸春天的脈搏。
學生:齊讀課題:17、觸摸春天
二、自主探究、整體感悟
1、找一找,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
教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把他們圈點出來,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課本上。
2、教師巡視。
3、組內交流。
三、品詞析句、全班交流
1、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與同伴交流是快樂,與大家分享是更大的快樂。那么誰來說說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跡?
2、教師引導學生匯報,并結合重點句子進行深入體會:
⑴ “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 , 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① 學生:我認為這句話是寫安靜創造奇跡的“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 , 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教師:“那你能說說你認為是奇跡的原因嗎?
學生:安靜是一個盲孩子,她的眼睛看不見,可是她在花叢中還是走得那樣流暢,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奇跡。
② 教師:其他同學呢?同學們可以聯系上文中的句子“安靜整天在花香中流連。”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學生:聯系上文,我知道安靜非常喜歡花,所以她才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她走得很流暢,我想她一定每天都在練習走路,所以才會沒有一點磕磕絆絆。
教師:認真讀書了,才會有這樣深刻的體會。也許是安靜活潑聰慧,也許是安靜對春天無限的熱愛,所以她才會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在花從中穿梭。
③ 齊讀此句:
教師:帶著自己的感受我們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讀,讀后指名評價。再指名讀。
教師:讀的真好,尤其“磕磕絆絆”這個詞,讀的很有味道。那么接下來安靜還創造了哪些奇跡?
⑵ 出示“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① 學生:我找的是“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她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月季花,這太神奇了,因為她根本看不見,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奇跡。
② 比較句子:
教師:為了使大家體會的更深刻,老師在屏幕上出示了兩個句子,請大家讀一讀:
a、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b、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教師: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我發現第二個句子比第一個句子多了兩個詞“慢慢、極其準確”。
教師:你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孩子。那同學們覺得哪句更好,能說說原因嗎?
學生:我覺得第二句好,慢慢,因為她是一個盲孩子,安靜不可能像我們那樣速度很快。所以作者用詞很準確。
學生:極其準確就是非常準確的意思,安靜在花香的引導下準確地伸向月季花,這真是一個奇跡。
教師:是啊,從安靜的慢慢、從安靜的極其準確,我們不難體會出作者用詞精確,我們更不難體會出安靜為我們創造的奇跡。
③ 讀這兩句話:
教師:“誰能讀出這兩句不同的感覺?”
學生讀,教師相機指導。(指名讀、男女生比賽)
教師:男女生真是不分上下,老師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那么安靜又創造了哪些奇跡呢?
⑶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 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① 學生:我認為描寫安靜奇跡的句子是“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② 教師:老師把這個句子打在屏幕上,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思考,“竟然”是什么意思?
學生默讀。
教師:“竟然”是什么意思?
學生:出乎意料。
教師:“竟然”可以換成什么詞?
學生:意想不道、出乎意料、居然。
教師:可以用“竟然”說一句話嗎?
學生回答。
③ 教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就是安靜,請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描述放飛我們的想象。你可以邊想象邊做動作。“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
,…… 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④ 教師:當“神奇的靈性”跳到你眼前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學們可以展開想象,,假如你就是那只蝴蝶,當安靜的手心悄然合攏
時,你明明是睜著眼睛的,怎么不飛走呀?你在想什么呢?)
學生:我想安靜也許從來沒有見過蝴蝶,我就故意飛到她的手心里,讓她體驗一下,我飛進她的手掌心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我想安靜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她這么喜歡春天,雖然她看不到,但是他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春天,我被安靜所深深的感動,所
以我想在安靜的手心里多多的停留一會兒。
學生:我想和安靜成為好朋友。
教師:你們真是一只善解人意的蝴蝶,是啊,與其說蝴蝶是被安靜的手掌攏住,還不如是說她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無限憧憬,才會使
那只蝴蝶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帶著這樣的感受,誰來讀讀著句話。
學生練讀后,指名朗讀。
⑷ 出示“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① 學生:我覺得是這句“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② 教師:你能做一個張望的動作嗎?(學生做動作)
同學們,此時,如果你剛剛放飛了一只蝴蝶,當你仰起頭張望,你能看到什么?
學生:我能看到蝴蝶那對美麗的翅膀。
學生:我能看到蝴蝶往哪個方向飛去。
學生:我能看到蝴蝶五顏六色的圖案。
③ 教師:可是,這一切的一切安靜也許永遠都不會看到了,可是她仍要仰起頭來張望,因為她與我們一樣,也有一顆渴望飛翔的心。這段話深深地打動了老師,能給老師一個抒發內心感受的機會嗎?(教師配樂范讀)
學生感情朗讀。
四、梳理總結,情感升華
1、教師過度:我沒有驚動安靜。齊讀:
大屏幕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教師讓學生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投影出示本節課師生共同體會的句子:
⑴ “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⑵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⑶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⑷ “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⑸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師生共同總結出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聯系上下文、比較句子、展開想象、抓住重點詞、結合生活實際。
教師:在今后的學習中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來體會。
3、學生練筆:
學習了本篇課文,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或者是感悟?請寫下來。
4、教師巡視,相機在班級中推薦。
5、教師總結:
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生活的權利,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一定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編織出屬于自己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觸摸春天》教案篇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生命的價值。
搜集殘疾人的不平凡事跡,準備游戲材料。
一、游戲《盲人摸筆》
老師這兒有幾支鋼筆,想要嗎?想要的話得站在這里轉兩圈,再上去拿。想要嗎?由于時間關系,每個同學只能伸手拿2次,大家做監督。(給學生蒙上眼睛)告訴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還得蒙上眼睛,現在你們是盲人了。
怎么樣?徐老師的鉛筆不好拿吧!游戲呢結束了,我想問問剛才的幾個盲人,你們被蒙上眼睛,走了一回,當時的感受怎樣?
二、回顧故事情節
是呀,失去光明,連走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盲童──安靜的故事。
1、閉上眼睛,回想起安靜,你的腦海里浮現了她哪些畫面?看到了嗎?你看到什么?
(板書:穿梭、攏住、放飛、失望)(理解:穿梭、攏住)
2、大家看到的真多,你能用上這些詞,把安靜這件事簡要地講給大家聽嗎?(自由說、指名說)
三、體會奇跡
1、出示課件:看,這就是──安靜,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一個攏住了一只蝴蝶的女孩。望著她,你最想對她說什么呢?
2、是呀,這真是個奇跡!(板書:奇跡)
讀讀課文,你從哪些地方感到了神奇啊?把它找出來,想想為什么?
3、朗讀,多么神奇的一幕啊!想通過朗讀感受一下她的神奇嗎?
(你的朗讀,讓我們再一次受到了震撼。你像安靜一樣的高超。)
四、感悟安靜內心
1、睜著眼睛的蝴蝶竟然被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抓住了。這真是太神奇了。這怎么可能哪?難道安靜真的那么神奇?她真的具有神仙般的靈性嗎?
2、安靜,你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為什么還要在花間流連呢?
(學生:我想……我要……)(就只是為了聞聞花香,用的著整天流連嗎?)
3、引讀:
是呀,安靜懷著對春天的憧憬,懷著對春天的那份愛,在花叢中(穿梭)。她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4、今天,她終于體驗到了,練習:
她聽到了________,她聞到了________,她仿佛看到了________。看,安靜的內心世界________。
5、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安靜。一瞬間,我深深地感動著,練習:
我深深地感動著,心潮澎湃:啊,_________________。
6、就這樣,在春天的深處,安靜細細地感受著春光:
出示:
許久……飛翔的概念。怎么樣叫張望?誰能上來張望一下,為什么踮著腳,身子朝前靠?(急切)
⑴ 安靜又看不見,她張望什么呀?
⑵ 是呀,她多么想看到一切啊!朗讀:(來,我們集體來,讓安靜再張望一次。)(安靜,還想張望嗎?那就再來一次吧。)
⑶ 安靜,你望到了嗎?望到了什么?
⑷ 教師的話:
誰說,盲人看不到一切,誰說盲人的世界一片漆黑,安靜不是望到了嗎?安靜的世界不是五彩繽紛的嗎?
這讓我想起著名的作家,海倫說的一句話: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東西,還有一種內在的視覺,那就是用心看世界。安靜,就是用她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觸摸到了春天,讓自己擁有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五、拓展明理
我們生活中,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雖然他們身患殘疾,但是他們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奇跡。
1、看,這是《千手觀音》。精彩嗎?一群殘疾人用他們美奐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眾。
2、看,這大家熟悉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 凱勒,她也非常了不起。她說……
3、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你們知道的有什么呢?
4、聽了這么多的事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5、是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無論是殘疾的,還是健康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創造,就會有一個繽紛的世界。同學們,就讓我們珍惜生命,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板:珍愛生命 創造幸福)
一、創設情境恰到好處
徐老師在課一開始做了一個“盲人摸筆”的游戲,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作為一位盲人的無奈、茫然。語文新課標提倡:語文學習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學生生活體驗及經驗,聯系學生的年齡實際。學生沒有做盲人的感受,而這一游戲剛好彌補了這一空白。所以學生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會時而不時地聯系剛才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
二、拓展恰到好處
趙老師曾說過:“拓展要有度有點”。有度,就是要適度,要依托文本,正確把握文本,避免丟開文本的隨意超載。有點,要有結合點。這個結合點,可以是文本的空白點,學生思維的茫點,學生語言的增長點,情感升華的基點。徐老師在這堂課中就結合得很好。如:“我似乎看見了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我的內心世界是。這就是文本的空白點,學生思維的茫點,徐老師把品味感悟與增長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又如:“我深深地感動著,啊。”“她在張望什么?張望到了什么?”這些也是學生語言的增長點,激發學生情感的基點,徐老師又一次進行有機整合,收到了“情到深處、水到渠成”的效果。
《觸摸春天》教案篇四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濃郁、流連、小徑、穿梭、流暢、引導、悄然、竟然、靈性、經歷、瞬間、撲閃、張望、概念、弧線、飛翔、權利、繽紛、花繁葉茂、磕磕絆絆、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后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1、提前閱讀整組課文,初步感知本組課文內容,自學生字。
2、師生共同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圖片及影像資料。
1、小組交流: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熱愛生命的有關資料。
2、全班交流:
小組推薦代表匯報本組同學搜集到的資料,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介紹,如可以概括來談熱愛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簡要談談某一類人的主要事跡,還可以具體介紹某一個人的感人故事。
1、教師導入:
同學們介紹的這些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動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就如一張雪白的畫布,只有精心設計,努力描繪,才不會空白與單調;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細心感受,用心觸摸,才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
(板書:觸摸春天)
2、由題設問:
初次看到這個課題時,你想到些什么?讀過課文之后,你又產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學生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觸摸”一詞,談談自己讀文前后的感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3、自學生字,并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練習給生字組詞。
4、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導“瞬”字的書寫。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請同學們試著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默讀課文,邊讀邊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尋找學習伙伴幫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較為淺顯的問題,讓學生互相幫助解決;含義深刻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在書中畫出,暫時不做討論)
1、文中還有很多這樣含義深刻的語句,需要同學們聯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請同學們再來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然后與小組內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2、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語句,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教師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的感悟)
3、指導學生反復品讀這些語句,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
《觸摸春天》教案篇五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測其中蘊含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注,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讓同學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可以結合“考慮練習題”重點來體會。
第二課時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俺們講到,清香裊裊的早晨里,一個叫恬靜的盲女孩悄然攏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間的蝴蝶,這節課讓俺們和恬靜一起尋找她發明的奇跡,用她自身獨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氣息,觸摸春天的脈搏。
同學:齊讀課題:17、觸摸春天
1、找一找,恬靜發明了哪些奇跡?
教師: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恬靜發明了哪些奇跡?把他們圈點出來,并把自身的感受批注在課本上。
2、教師巡視。
3、組內交流。
1、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與同伴交流是快樂,與大家分享是更大的快樂。那么誰來說說恬靜發明了哪些奇跡?
2、教師引導同學匯報,并結合重點句子進行深入體會:
⑴ “恬靜在花叢中穿越。她走得很流暢 , 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① 同學:俺認為這句話是寫恬靜發明奇跡的“恬靜在花叢中穿越。她走得很流暢 , 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教師:“那你能說說你認為是奇跡的原因嗎?
同學:恬靜是一個盲小朋友,她的眼睛看不見,可是她在花叢中還是走得那樣流暢,所以俺認為這是一個奇跡。
② 教師:其他同學呢?同學們可以聯系上文中的句子“恬靜整天在花香中流連。”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同學:聯系上文,俺知道恬靜非常喜歡花,所以她才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她走得很流暢,俺想她一定每天都在練習走路,所以才會沒有一點磕磕絆絆。
教師:認真讀書了,才會有這樣深刻的體會。也許是恬靜活潑聰慧,也許是恬靜對春天無限的熱愛,所以她才會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在花從中穿越。
③ 齊讀此句:
教師:帶著自身的感受俺們來讀讀這句話。
同學讀,讀后指名評價。再指名讀。
教師:讀的真好,尤其“磕磕絆絆”這個詞,讀的很有味道。那么接下來恬靜還發明了哪些奇跡?
⑵ 出示“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① 同學:俺找的是“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她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月季花,這太神奇了,因為她根本看不見,所以俺認為這是一個奇跡。
② 比較句子:
教師:為了使大家體會的更深刻,老師在屏幕上出示了兩個句子,請大家讀一讀:
a、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b、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教師: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同學:俺發現第二個句子比第一個句子多了兩個詞“慢慢、極其準確”。
教師:你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小朋友。那同學們覺得哪句更好,能說說原因嗎?
同學:俺覺得第二句好,慢慢,因為她是一個盲小朋友,恬靜不可能像俺們那樣速度很快。所以作者用詞很準確。
同學:極其準確就是非常準確的意思,恬靜在花香的引導下準確地伸向月季花,這真是一個奇跡。
教師:是啊,從恬靜的慢慢、從恬靜的極其準確,俺們不難體會出作者用詞精確,俺們更不難體會出恬靜為俺們發明的奇跡。
③ 讀這兩句話:
教師:“誰能讀出這兩句不同的感覺?”
同學讀,教師相機指導。(指名讀、男女生競賽)
教師:男女生真是不分上下,老師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那么恬靜又發明了哪些奇跡呢?
⑶ “恬靜的手指悄然合攏,…… 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① 同學:俺認為描寫恬靜奇跡的句子是“恬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② 教師:老師把這個句子打在屏幕上,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考慮,“竟然”是什么意思?
同學默讀。
教師:“竟然”是什么意思?
同學:出人意料。
教師:“竟然”可以換成什么詞?
同學:意想不道、出人意料、居然。
教師:可以用“竟然”說一句話嗎?
同學回答。
③ 教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就是恬靜,請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描述放飛俺們的想象。你可以邊想象邊做動作。“恬靜的手指悄然合攏
,…… 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④ 教師:當“神奇的靈性”跳到你眼前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學們可以展開想象,,假如你就是那只蝴蝶,當恬靜的手心悄然合攏
時,你明明是睜著眼睛的,怎么不飛走呀?你在想什么呢?)
同學:俺想恬靜也許從來沒有見過蝴蝶,俺就故意飛到她的手心里,讓她體驗一下,俺飛進她的手掌心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同學:俺想恬靜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她這么喜歡春天,雖然她看不到,但是他還是用自身的方式去感受春天,俺被恬靜所深深的感動,所
以俺想在恬靜的手心里多多的停留一會兒。
同學:俺想和恬靜成為好朋友。
教師:你們真是一只善解人意的蝴蝶,是啊,與其說蝴蝶是被恬靜的手掌攏住,還不如是說她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無限神往,才會使
那只蝴蝶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帶著這樣的感受,誰來讀讀著句話。
同學練讀后,指名朗讀。
⑷ 出示“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恬靜仰起頭來張望。”
① 同學:俺覺得是這句“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恬靜仰起頭來張望。”
② 教師:你能做一個張望的動作嗎?(同學做動作)
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剛剛放飛了一只蝴蝶,當你仰起頭張望,你能看到什么?
同學:俺能看到蝴蝶那對美麗的翅膀。
同學:俺能看到蝴蝶往哪個方向飛去。
同學:俺能看到蝴蝶五顏六色的圖案。
③ 教師:可是,這一切的一切恬靜也許永遠都不會看到了,可是她仍要仰起頭來張望,因為她與俺們一樣,也有一顆渴望飛翔的心。這段話深深地打動了老師,能給老師一個抒發內心感受的機會嗎?(教師配樂范讀)
同學感情朗讀。
1、教師過度:俺沒有驚動恬靜。齊讀:
大屏幕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發明一個屬于自身的繽紛世界。”教師讓同學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教師引導同學總結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投影出示本節課師生一起體會的句子:
⑴ “恬靜在花叢中穿越。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⑵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⑶ “恬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⑷ “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恬靜仰起頭來張望。”
⑸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發明一個屬于自身的繽紛世界。”
師生一起總結出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聯系上下文、比較句子、展開想象、抓住重點詞、結合生活實際。
教師:在今后的學習中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來體會。
3、同學練筆:
學習了本篇課文,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或者是感悟?請寫下來。
4、教師巡視,相機在班級中優秀。
5、教師總結:
同學們,俺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生活的權利,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一定能發明一個屬于自身的春天,編織出屬于自身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觸摸春天》教案篇六
1、學會生字新詞,并能正確、美觀、規范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注,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怎樣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因為學生缺少體驗。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
2
1、學會生字新詞,并能正確、美觀、規范地書寫;理解詞語的意思,如“花繁葉茂、流連、穿梭、流暢、磕磕絆絆、弧線、曲線、清香裊裊”。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讓學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由此引入新課,揭示課題,并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想想安靜是怎樣觸摸春天的。
2、了解自讀情況:
指名學生讀課文,隨機出示詞語,引導學生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對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讀有困難的句子,將作及時指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引導學生進一步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并談談對安靜的初步印象;初步了解安靜是怎么觸摸春天的,用什么觸摸。
引導學生選擇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再讀,方式可多樣,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重點提醒學生注意“磕”(上下結構)、“瞬”“翔”(左右的比例)
學生用鋼筆在書上描紅。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注,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讀課題。
課文中講的是誰觸摸春天?(安靜)她是一個——(盲童)
當美麗的春天到來,我們在用明亮的雙眼欣賞桃紅柳綠的時候,雙目失明的安靜又用什么來感受春光呢?
(鼻、手、心……)
過渡:海倫·凱勒曾說:“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視覺,那可能是更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可愛的小姑娘安靜雖然無法用眼睛看見多姿多彩的春天,卻能夠用心靈觸摸到。讓我們隨著課文的作者一起來走近安靜,看看她是怎樣觸摸春天、感受春光的。
1、出示第1、2自然段,學生齊讀。
(1)指名再讀第2自然段。
春天來了,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到小區的綠地上是什么情形嗎?
(學生有可能一下子就很會具體描述,那就根據學生的交流,點出“這可真稱得上花繁葉茂啊!”學生也可能很簡單地說“花繁葉茂”,就接口:“是呀,你看小區里各種花都開了,散發著濃郁的花香。”)
(2)引讀“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安靜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是呀,她就是這樣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從這里你可以看出些什么?
小結:是呀,雙目失明的安靜是那么開朗、樂觀、活潑、快樂,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2、一天早晨,“我”在綠地里面的小徑上做操,看到了什么情形呢?學生自由讀第3—5自然段。
交流:
(1)我首先看到了什么?
隨著學生的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的一、二兩句,并指名讀。
可這是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啊,她怎么能走得這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呢?引導學生聯系第2自然段說說,并讀“這個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的一、二兩句。
(2)接著我又看到什么了呢?
a、出示3、4自然段。指名讀“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b、安靜是怎么抓住這只蝴蝶的?
(學生默讀課文,用筆劃劃有關句子,如關鍵句“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月季花。”和“手指悄然合攏,攏住了蝴蝶。”)
c、引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睜著眼睛的……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真是一個——(奇跡)
d、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呀?(學生說理由并讀有關句子。)
小結:是的,這就是安靜“神奇的靈性”,我們正常人都抓不住蝴蝶,可安靜,她憑著聰明,憑著對大自然的熱愛,憑著對這塊綠地的熟悉,讓自己的心里有了一雙明亮的眼睛,睜著眼睛的蝴蝶就這樣被盲女孩安靜那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可真是一個奇跡啊!
感情朗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睜著眼睛的……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e、引讀“蝴蝶……撲騰,安靜……驚訝。”安靜怎么會這么驚訝呀?(引導學生感悟到“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
此時的安靜會怎么想呢?
此時的安靜除了驚訝,心里一定還怎么樣?
(如果學生有說到害怕,我就“我想,此時的安靜一定驚訝與開心多過害怕吧,因為——)引出”安靜的心……地方。”)
在安靜的心里,除了濃郁的花香,還體驗到了什么?(撲騰的蝴蝶。)是啊,在安靜的心里春天充滿了生機,就連靜靜站在一旁看著安靜的我,都仿佛看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一瞬間,我深深地感動著。
f、來,把“課文”拿起來,讓我們再把4、5自然段讀一讀(配樂)。
3、引讀第6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許久,我又看到了怎樣一幕動人的情景?學生自由讀第6自然段。
出示第6自然段,學生交流作者看到的。
指名讀“許久,……張望。”安靜怎么把蝴蝶給放了呢/
盲童安靜能張望到嗎?
是的,安靜的眼睛看不見,可她什么地方能看見?(心里)因為她的心里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么,她心中那雙明亮的眼睛張望到了些什么呢?她可能又在想什么?
引讀第三句。
感情朗讀第6自然段(配樂)。
4、看著這動人的一幕,我怎么做了?引出第7自然段。
當時我可能怎么想的?引出并讀第二句。
(1)這里的“誰”指?包括課文中的——?
(2)總結:文中的安靜是個雙目失明的女孩,她的眼睛雖然看不到桃花的粉紅,小草的碧綠,可她用心觸摸著春天,感受著春天那濃郁的花香,撲騰的蝴蝶,飛翔的快樂,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板書:創造繽紛世界)
(3)再讀‘誰……誰……”
1、好好地再讀讀課文,背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積累摘抄課文中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觸摸春天
創造繽紛世界
《觸摸春天》教案篇七
1、齊讀課題。
2、讀思考題:
⑴ 指讀課后第一題。
⑵ 提出了那些要求:應該怎樣讀?
1、讀得正確、流利:
⑴ 精神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
⑵ 那一句有困難,就反復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文中你有那些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
2、流連是什么意思?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3、指導感情朗讀,適時作出評價。
4、學習課文第二段:
⑴ 選詞、析詞。
⑵ 為什么用這些詞語。
⑶ 學生齊讀課文內容。
⑷ 安靜喜愛這兒的一草一木,愛著春天的美景,同學再讀課文三、四自然段出示: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實一個奇跡!睜者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⑸ 竟然是什么意思?
⑹ 神奇的靈性指什么?
⑺ 全新的經歷 又是什么意思?
對于一個盲人來說,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我被深深地感動著,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感動的呢?
5、出示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著頭張望。
安靜是個盲人,她在望著什么?這對她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
6、選擇一個喜愛的段落試著背下來。
課文告訴作者一個什么道理?
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聯系生活實際,結合這句話,談一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收集一些有關名人名言,試著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