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8篇)

2023年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11 18:19:38
2023年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8篇)
時間:2023-06-11 18:19:38     小編:zdfb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一

p13-14頁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二的部分習題。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以舊引新

1.圓柱體有()個面,分別是()、()、()。

2.圓柱體上底和下底之間的距離,叫做(),有()條。

3.長方形面積=()×()

圓的周長=()c=()

圓的面積=()s=()

二、新課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側面積練習:練習七第5題

(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現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

(3)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3.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通過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4.教學例4

(1)出示例3。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

(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

(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是否計算正確。(做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回答自己在計算時,最后的得數是怎樣取得的。由此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①帽子的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帽頂的面積: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5.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4頁“做一做”。(求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

2.練習七第6題。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例4:①帽子的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帽頂的面積: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答:需要用20xx平方厘米的面料。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二

(1)我們學過的圓的周長是怎么計算的?面積呢?

(2)長方形的面積呢?

(3)圓柱有哪些特征?

由學過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設下懸念“要是這些面是曲面呢?表面積又要怎么求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題。

引導學生用一張紙做一個簡單的圓柱模型,然后引導他們發現圓柱的特征,發現規律,例如:側面的長=底面周長、側面的寬=圓柱的高,還有本節課重點s圓柱=s側面積+2×s底面積=c×h+2×πr2=2πr×h+2×πr2。

解:(1)帽子的側面積:s側面積=2×3.14×20×30=3768(cm2)

(2)帽頂的面積:s底面積=3.14×20×20=1256(cm2)

(3)需要用面料:s側面積+s底面積=3768+1256=5024(cm2)

答:

做一做:

1、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2dm,高是5dm,求它的表面積?

解:(1)s側面積=2×3.14×2×5=62.8(dm2)

(2)s底面積=3.14×2×2=12.56(dm2)

(3)s圓柱=s側面積+2×s底面積=62.8+2×12.56=87.92(dm2)

2、一個圓柱表面積是6π,底面半徑是2,則圓柱的高是多少?

讓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學習了什么?”

1.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求圓柱表面積的公式是什么?

3.如何運用公式求解實際問題。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計算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在估算圓柱表面積時發現了圓柱的表面積公式。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還要逐步深入、領會、掌握“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

16頁第6題的第1小題,第7題和第14題。

2、通過制作圓柱模型,探索并掌握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并運用到實際問題中。

3、通過探究、觀察等活動,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一)教學重點:探索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并能運用到實際問題中。

(二)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并推導出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教學關鍵:利用教具,學具進行實驗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經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三

1,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

《圓柱與圓錐》這一教學內容是小學階段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最后一個單元的知識。教材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并初步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特點,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這些都是學生學習圓柱和圓錐的基礎。而《圓柱的表面積》這個內容又是《圓柱和圓錐》這個單元中的一個知識點,它是學生在學習了《面的旋轉》了解了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和認識了圓柱和圓錐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個具有探索性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動運用遷移規律把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一新知識轉化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即圓的面積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另外學好這部分內容,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學習其它幾何形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1)知識教學:

①通過想象和操作等活動,加深對圓柱特征的認識,理解圓柱表面積的的含義,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可以是一個長方形。

②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動手操作,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能力訓練:能根據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

(3)素質培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在本課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們是學習其它幾何知識的基礎,所以本課的重點是:探索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由于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較為抽象,加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所以本課的難點是:理解圓柱側面展開的多樣性,將展開圖與圓柱的各部分聯系起來,并推導出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公式。而解決這一難點的關鍵是: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后所得到的長方形各部分同圓柱體各部分間的關系。

本課由于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難把握。為了化解本課的重難點,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結合學生的特點,我把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為:"以學生動手操作活動為主體,以探索學習和合作交流為主線,以教師的引導點撥為副線,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旨"。即以教師的引導帶動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輔之以小組合作交流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等,同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為教學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活動全面,全程的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總結出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運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以強化,這樣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生活中去。

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學生的學法以教師設計的多媒體演示為依托,以學生自備的圓柱形紙盒,長方形紙,剪刀等學具為載體,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以小組共同探索,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創設平等,自主,和諧的教學環境,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推理,概括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并學會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學會想象,學會與人交往。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個目的。

(一)溫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這個過程我用課件展示4個方面的復習內容:

(1)我知道圓柱的特征是……

(2)圓的周長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又是怎樣計算的呢說一說,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3)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嗎

(4)我會列式計算解決問題(兩個小題:一是計算圓的周長,一是計算圓的面積。)

以上設計讓學生逐題完成,通過個人匯報——集體評價的形式來進行。讓學生在復習中進一步掌握圓柱的特征,回顧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及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知識完全與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有關,為下一步探索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方法作好鋪墊,讓學生體驗到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前后連貫性。

在此我用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同學們,你想當設計師嗎""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紙盒,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一個模型,現在我請大家幫助我設計一個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樣的圓柱形紙盒,你能告訴我你需要多大面積的紙嗎"(讓學生沉思一會兒后請學生起來匯報,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回答,慢慢引導學生理解這實際上是求圓柱的表面積,然后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對圓柱表面積的認識)"你知道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么嗎"(這樣通過說一說讓學生理解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進而引出新課,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圓柱的表面積》"這樣設計讓學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確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時又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三)動手操作合作研究匯報交流發現聯系總結方法

這樣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嘗試,教師進行巡視,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想辦法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或者用長方形紙卷成一個圓柱的側面,讓學生明白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成平面圖形,感受化曲為直的思想,獲得直觀的感受。

這是讓學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也就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形成不同的圖形,讓學生明白在什么情況下得到平行四邊形,在什么情況下得到長方形,在什么情況下得到正方形。

3,匯報交流。讓學生把自己的展開結果展示給大家看,同時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時又讓學生明白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多樣性,這樣來化解教學的一個難點。

4,發現聯系。

首先用課件演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剛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現在我以電腦中的圓柱形為例同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課件展示展開后的圖形"你們發現圓柱的側面展開成長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邊形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這一過程是讓學生明白,不管展開成什么圖形,圓柱的側面積是不會變的。

其次,用課件把圓柱展開成長方形讓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開展討論交流:"你發現展開后的長方形各部分與圓柱體的各部分有什么關系了嗎請和同伴說說看。"然后再次引導學生進行匯報,這一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可以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也就是圓的周長,寬相當于圓柱的高。也讓學生感受到前后知識的聯系,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學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課件進行演示,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5,進行推理,總結方法。

接著出一道嘗試題(課件展示):已知圓柱體的底面直徑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圓柱的側面積。做完后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和方法。

6,歸納新知:"你現在知道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了嗎先自己寫出你的研究結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讓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過獨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匯報——課件演示來完成。(這一環節,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做到了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在合作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這樣能夠更好的突破難點。)

7,及時練習:課件展示求圓柱的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交流,然后全班評價,結合實際進一步理解求圓柱表面積的步驟和方法。

(四)聯系生活鞏固練習培養能力

這一環節是內化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因而我設計的練習題在注重知識運用的前提下,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這一過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題,都是用課件展示:一是填空題,主要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的特征,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二是兩個圖形題,分別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三是解決問題,有四小道,(一)是計算油桶的表面積(教材23頁2題),(二)是計算通風管需要鐵皮的面積(教材23頁4題),(三)是計算無蓋水桶的表面積(教材24頁6題),(四)是計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積,并計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錢。在內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這樣即符合兒童的認識特點,又能兼顧大多數學生。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結合實際進行計算。

(五)全課總結促進構建

這是作為新課必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和評價,既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興趣。結合板書,讓學生說說本課學到的知識,并說出是怎樣學到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系統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四

1.引入。

2.激發興趣。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

師:以前我們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你能說說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么嗎?和周圍的同學研究一下。(學生分組討論)

師:誰能用簡煉的語言概括出:什么加什么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生:圓柱的側面積 + 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教師板書)

師:【課件演示這一過程】“你能用一個等式來概括這句話嗎?”

師貼出——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也就是說,要求圓柱的表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2。圓柱的側面積。

師:兩個底面是圓形的,我們早就會求它的面積。//而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怎樣計算側面積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一個難點。(板書:側面積)

①合作探究。

學生分組探究。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組的做法和結果?要到前面來,邊匯報邊演示你們的推導過程。

(貼出: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

強化:“要求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3.學習例1。【課件出示】

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一人板演,全班齊練。

板演者講解題思路。集體訂正。

小結:我們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時,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底面周長和高。)可是有時候底面周長沒有直接給出,我們可以根據底面直徑或半徑求出圓柱的底面周長。

4.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請同學們看屏幕——有這樣幾個圓柱體,你會求它們的側面積嗎?只列式,不計算。

【課件出示】

5.學習例2。

【課件出示例2圖】

②獨立試算:(一個板演,全班齊練。)

③指名講解題思路。

④小結: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側面積和底面積,要求圓柱的表面積,就是要求出這幾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⑤擴展:

【課件出示例2改后的題】

【課件出示例2改后的題】

學生口算。

d.指名說解題思路。

三.實際應用。

【課件出示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①請同學們認真的默讀題,想想:題目讓我們求什么?應該怎么求呢?

②強調“沒蓋”,“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③獨立計算。

④板演者講解題思路。(講清每步算的是什么)

⑤了解“進一法”。 

⑥舉一反三

【課件出示】

四.鞏固練習。

1.一頂廚師帽,高28厘米,帽頂直徑20厘米,做這樣一頂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3.回到引入題。

如果要制作200個呢?制作1000個呢?

師:如果給罐頭盒貼一圈商標紙,你能算出每張商標紙的面積嗎?

五.實踐應用。

師:拿出自己制作的圓柱體,老師看看,誰的做的漂亮?(選出可以欣賞的。)

六.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談談你有什么收獲?

師:你有沒有想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⑴.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能力目標:能靈活運用求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學生每人用硬紙做一個圓柱體模型、另備圓柱體實物。

2.多媒體課件。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五

教學內容:p21-22頁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練習四的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的含義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識。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 法:啟發引導法

學 法:自主探究法

教 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5分)

(一)導學

1.指名學生說出圓柱的特征.

2.口頭回答下面問題.

(1)怎樣求圓的周長與面積?

(2)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

3、導入課題

(二)定向

揭示學習目標

二、自主探究(10分)

(一)填空

1、因為圓柱體有兩個( )和一個( ),所以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六

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教材p33~p34

2、根據圓柱表面積和側面積的關系,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圓柱形物體、學具、多媒體課件

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推導。

1、用你們手上的a4紙做一個盡量大的圓柱?(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長方形的長為底面周長的圓柱,另一種以長方形的寬為底面周長的圓柱。)

2、這兩個圓柱誰的側面積誰大?為什么?

3、復習: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剛才的環節中,用現成的練習紙,以動手操作的形式做一個圓柱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做、比、評”中喚起對圓柱側面積知識的回憶。

1、我們把做好的圓柱加上兩個底面后,這時候圓柱的表面積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

2、你們覺得這兩個圓柱誰的表面積大?為什么?

生:因為兩個圓柱的側面積一樣大,只要看他們的底面積誰大那么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就大。

生:計算的方法

師:怎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板書)

4、那現在你們就算算這兩個圓柱的表面積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沒有數字怎么算啊?

師:哦!那你們想知道哪些數字呢?知道了這些數字后你打算怎么計算?

生1: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

師:老師現在告訴你的數字是這張紙的長是31.4厘米。寬是18.84厘米。那你們會算嗎?怎樣算,如果獨立思考有困難的話可以小組討論來共同完成。

5、匯報展示:

情況一:半徑:31.4÷3.14÷2=5(cm)

底面積:3.14×5×5=78.5(平方厘米)

側面積: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積: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況二:半徑:18.84÷3.14÷2=3(cm)

底面積:3.14×3×3=28.26(平方厘米)

側面積: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積: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師:通過我們計算驗證了我們剛才的判斷是正確的。

接下來我們打開書翻到33頁自學例2,從這個例題中你學到什么?

生:分三步來算,先算側面積再算底面積然后把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加起來。

生2:這樣做挺麻煩的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呢?

6、好!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補充第二種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然后把圓柱體的兩個底面通過剪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問: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圓柱體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長,也就是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是圓柱體底面半徑)

所以圓柱體表面積=長方形面積=底面周長×(高+半徑)

用字母表示:s=c×(h+r)

我們用這個方法來驗證一下我們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來簡單?

匯報: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比原來的方法簡單。(說一說認為簡單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們學習了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你們學會了嗎?(會)那老師也得做幾題驗證一下你們掌握得怎么樣。

本環節通過提出一個實際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條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逐漸培養學生用多種途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多媒體出示題目。

第一關(填空)

沿圓柱體的高剪開,側面展開后會得到一個( )形,長是圓柱的( ),寬是圓柱的( ),因此圓柱的側面積=( )×( )。

第二關

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側面積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積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分米。

第三關(用你喜歡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題)

一個圓柱,它的底面半徑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積?

2、匯報結果,給予評價。

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以上幾個層次的練習題。整個習題,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而且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自主探究,體驗學習樂趣

以解決問題為主線,打破了“例題――習題”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探究的舞臺(也就是提出貫穿整節課的一個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沖突層層深入,思維碰撞時時激起,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樂趣。

2、合作交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給學生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同歸納出計算圓柱表面積常用的三種形式,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七

冀教20xx課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圓柱的側面積。

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積的含義的基礎上展開的。圓柱的表面積是它的側面積與兩個底面面積的和,其中側面積是新知識,底面積(即圓的面積)是學生學過的。所以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難點,掌握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教材選用了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想象和操作活動,使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后可以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從而探索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把曲面轉化成平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動,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鍛煉。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和思考的能力,以及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出探索、發現的快樂,激起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法運用:本節課我采用操作和演示、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將直觀和抽象、新授和練習有機地融為一體,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法指導:采取引導—放手—引導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運用化曲為平的方法推理發現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圓柱體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圓柱體紙筒、圓柱體物體、長方形紙、剪刀。 教學過程:

1、復習圓柱體的特征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圓柱,對圓柱體有了更深的理解,誰來說說它的特征? (指明學生回答后,課件動畫展示同時師生小結)

1、本節課你有何收獲?

2、教師小結:在解答實際問題前一定要先進行分析,靈活運用,選擇合適的方法。

圓柱的側面積 =底面周長 ×高→s側=ch

長方形面積=長×寬

一、數學教學要注重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滲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給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曲面為平面,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操作等環節。課上我盡量讓孩子們自己探索、發現。

二、重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時,我沒有拘泥于教材上把側面轉化為長方形這一思路,而是放手學生合作探究: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學過的平面圖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實驗,把圓柱形紙筒剪開,結果學生根據紙筒的特點和剪法分別將曲面轉化成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通過觀察和思考,最終都探討出了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屆的難點,在教學中,我適時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直觀形象的圖片展示,不僅有利于學生審題,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

圓柱表面積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案篇八

《圓柱的表面積》是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圓柱的特征,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認識,然后圓柱的側面和展開圖的比較,認識到圓柱的側面,就是它的長方形。還要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讓學生觀察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思考圓柱的表面積,就是由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圓的面積。通過側面展開圖的操作,學生了解了圓柱的側面積相當于長方形面積。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一個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表面積,要先求側面積,再求圓的面積。這也就突出了重點。難點就是理解表面積的計算后,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關鍵是通過對圓柱側面展開圖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概括思維能力、分析綜合等數學能力。

為了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讓學生積

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實驗導課;溝通知識、探索新知;應用求表面積、解決問題;鞏固練習、逐步深化。

1、復習舊知、實驗導課。

(1)指名學生說出圓柱的特征。

(2)口頭回答問題:

a、一個圓形花池,直徑是5米,周長是多少?

b、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通過上節課認識了圓柱,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與圓柱有關系嗎?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

2、溝通知識、探索新知。

(1)理解表面積的含義。

(2)動手操作尋找計算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

a、學生通過看展開圖后,知道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得到的。b、學生通過看展開圖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就等于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讓同學們找出它們的對應關系后,然后同學們自己動手計算圓柱的側面積。c、分析圓柱的表面積又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同學們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通過課件側面展開圖,找出這個圖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圓柱底面積是如何求的。讓同學們自己討論計算結果。

3、應用求表面積、解決問題。

出示例3,讓同學們找出這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具體分析

水桶是無蓋,說明什么?如果這個水桶展開,會有哪幾個部分?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做。

4、鞏固練習、逐步深化。

做41頁“做一做”1、2題。

5、完成作業、強化新知。

練習十第2、3、4、5題。

課堂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主要通過實驗法、練習法、

啟發談話法、課件來完成教學目的。

1、課堂首先通過啟發談話導入新課,解答例題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練習法。

2、通過側面展開圖的實驗,使學生發現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就是一個長方形,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圓柱的側面積也就算出來了。

3、教學例題,都讓同學們自己討論、分析、解答。

實驗操作,每個同學通過自己動手做側面展開圖分析圓柱

的表面積,直觀感受到圓柱的側面積與這個長方形的關系,為下一步計算表面積,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1、由直觀演示,讓同學自己動手計算圓柱的側面積,然后聯系到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分幾進行。

2、通過實驗直觀了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